脱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3775发布日期:2022-10-14 19:3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脱水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领域的网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负压排水的脱水箱。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脱水箱是由箱体、多个吸室、调节板装置、提升装置、脱水面板等组成。吸室与成形网接触部位的脱水面板是呈直线分布的,成形网容易磨损,使用周期短;抽水室脱水能力低,直接影响纸幅的内在质量、纸机车速、脱水效果。这种设计结构只适合于中、低车速纸机。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多梯次排水的脱水箱。
4.具体方案如下:
5.脱水箱,包括箱体和吸室,箱体内设置至少一个吸室,箱体底部开设有沿箱体宽度方向的负压吸口,负压吸口至少设置一个,且负压吸口分别通过水流通道连通相对应的吸室,吸室上设置有负压排水口,水由负压吸口进入吸室,再由负压排水口排出。
6.所述负压吸口设置四个,且沿着箱体长度方向呈弧形。
7.所述负压吸口的宽度沿箱体长度方向逐渐增大。
8.所述负压吸口底部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脱水面板;负压吸口内的脱水面板至少设置一个,且相邻两个之间存在间隔,间隙为进口。
9.所述位于首位的负压吸口底部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导入靴,导入靴底部沿箱体长度方向为弧形,且导入靴上开设有吸水口,水经吸水口进入吸室;其余负压吸口底部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脱水面板;负压吸口内的脱水面板至少设置一个,且相邻两个之间存在间隔,间隙为进口。
10.所述位于末位的水流通道位于对应吸室的右侧,其余水流通道位于对应吸室的左侧。
11.所述位于末位负压吸口内的脱水面板间隔最小。
12.脱水面板底部带有陶瓷条。
1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脱水箱,浆料通过第一负压吸口的区域进行大量脱水,然后依次通过第二负压吸口、第三负压吸口和第四负压吸口的区域进行脱水,使得浆料脱水平稳,不容易造成跳浆、浆料结合牢固、不易分层,负压吸口整体呈弧面分布,减小负压吸口与顶网之间的磨损,脱水面板底部带有的陶瓷条,不会对成形网造成损伤。经四个吸室脱水,脱水量大,脱水装置减少,缩短脱水箱与网部之间的接触长度。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1、箱体,2、吸室,21、第一吸室,22、第二吸室,23、第三吸室,24、第四吸室,3、负压
吸口,31、第一负压吸口,32、第二负压吸口,33、第三负压吸口,34、第四负压吸口,4、水流通道,41、第一水流管道,42、第二水流管道,43、第三水流管道,44、第四水流管道,5、导入靴,6、脱水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而不是全部的实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水箱,包括箱体1和吸室2,浆料沿着箱体1的长度方向运行,箱体1内设置至少一个吸室2,箱体1底部开设有沿箱体1宽度方向的负压吸口3,负压吸口3至少设置一个,且负压吸口3分别通过水流通道4连通相对应的吸室2,吸室2上设置有负压排水口,水由负压吸口3进入吸室2,再由负压排水口排出。其中负压吸口3设置四个,负压吸口3的宽度沿箱体1长度方向逐渐增大,且沿着箱体1长度方向呈弧形。负压吸口3为第一负压吸口31、第二负压吸口32、第三负压吸口33和第四负压吸口34,分别经第一水流管道41、第二水流管道42、第三水流管道43和第四水流管道44与第一吸室21、第二吸室22、第三吸室23和第四吸室24连通。
18.位于末位的水流通道4位于对应吸室2的右侧,其余水流通道4位于对应吸室2的左侧。第一水流管道41、第二水流管道42和第三水流管道43位于第一吸室21、第二吸室22和第三吸室23的左侧,第四水流44管道位于第四吸室24的右侧。
19.在一个实施例中,负压吸口3底部沿箱体1宽度方向设置脱水面板6;负压吸口3内的脱水面板6至少设置一个,且相邻两个之间存在间隔,间隙为进口。根据浆料的运行方向,水的含量逐渐减小,脱水面板6之间的间隙就逐渐减小,位于末位负压吸口内的脱水面板6间隔最小,在吸室2内的负压强度一样的情况下,使得吸室2对水的抽吸力增大。
2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位于首位的负压吸口3底部沿箱体1宽度方向设置导入靴5,导入靴5底部沿箱体1长度方向为弧形,且导入靴5上开设有吸水口,水经吸水口进入吸室2;其余负压吸口3底部沿箱体1宽度方向设置脱水面板6;负压吸口3内的脱水面板6至少设置一个,且相邻两个之间存在间隔,间隙为进口。大量的水能够从导入靴5进入第一吸室21,剩下的水沿着浆料的运行方向运行,使得第二吸室22、第三吸室23和第四吸室24对剩下的水进行抽吸,位于末位负压吸口3内的脱水面板6间隔最小。在吸室2内的负压强度一样的情况下,使得吸室2对水的吸力增大。
21.脱水面板6底部带有陶瓷条。能够减小对成形网的磨损。
22.根据不同类型的纸张,需要调节脱水箱与成形网之间的高度,在脱水箱的顶部两侧设置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机和提升减速电机组成。提升装置与脱水箱之间为铰接。
23.工作过程:浆料在运行过程中,第一吸室21内产生负压对流经第一负压吸口31的水进行抽吸,大量的水沿着第一水流通道41被第一吸室21所抽取,再由第一吸室21的负压排水口排出。沿浆料的运行方向,第二吸室22内产生的负压对流经第二负压口32内的水进行抽取,水从相邻两个脱水面板6之间的间隔进入,经第二水流通道42进入第二吸室22,再
由第二吸室22的负压排水口排出。第三吸室23内产生的负压对流经第三负压口33内的水进行抽取,水从相邻两个脱水面板6之间的间隔进入,经第三水流通道43进入第三吸室23,再由第三吸室23的负压排水口排出。第四吸室24内产生的负压对流经第四负压口34内的水进行抽取,水从相邻两个脱水面板6之间的间隔进入,经第四水流通道44进入第四吸室24,再由第四吸室24的负压排水口排出。
2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脱水箱,浆料通过第一负压吸口31区域时进行大量脱水,然后依次通过第二负压吸口32、第三负压吸口33和第四负压吸口34的区域进行脱水,使得浆料脱水平稳,不容易造成跳浆、浆料结合牢固、不易分层,负压吸口3整体呈弧面分布,减小负压吸口3与顶网之间的磨损,脱水面板6底部带有陶瓷条,不会对成形网造成损伤。经四个吸室2脱水,脱水量大,脱水装置减少,缩短脱水箱与网部的接触长度。
25.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脱水箱,包括箱体和吸室,其特征在于,箱体内设置至少一个吸室,箱体底部开设有沿箱体宽度方向的负压吸口,负压吸口至少设置一个,且负压吸口分别通过水流通道连通相对应的吸室,吸室上设置有负压排水口,水由负压吸口进入吸室,再由负压排水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口设置四个,且沿着箱体长度方向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口的宽度沿箱体长度方向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口底部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脱水面板;负压吸口内的脱水面板至少设置一个,且相邻两个之间存在间隔,间隙为进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水箱,其特征在于,位于首位的负压吸口底部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导入靴,导入靴底部沿箱体长度方向为弧形,且导入靴上开设有吸水口,水经吸水口进入吸室;其余负压吸口底部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脱水面板;负压吸口内的脱水面板至少设置一个,且相邻两个之间存在间隔,间隙为进口。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脱水箱,其特征在于,位于末位的水流通道位于对应吸室的右侧,其余水流通道位于对应吸室的左侧。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脱水箱,其特征在于,位于末位负压吸口内的脱水面板间隔最小。8.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所述的脱水箱,其特征在于,脱水面板底部带有陶瓷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水箱,包括箱体和吸室,箱体内设置至少一个吸室,箱体底部开设有沿箱体宽度方向的负压吸口,负压吸口至少设置一个,且负压吸口分别通过水流通道连通相对应的吸室,吸室上设置有负压排水口,水由负压吸口进入吸室,再由负压排水口排出。浆料通过第一负压吸口的区域时进行大量脱水,然后依次通过第二负压吸口、第三负压吸口和第四负压吸口的区域进行脱水,使得浆料脱水平稳,不容易造成跳浆、浆料结合牢固、不易分层,负压吸口整体呈弧面分布,减小负压吸口与顶网之间的磨损,脱水面板底部带有陶瓷条,不会对成形网造成损伤。经四个吸室脱水,脱水量大,脱水装置减少,缩短脱水箱与网部的接触长度。缩短脱水箱与网部的接触长度。缩短脱水箱与网部的接触长度。


技术研发人员:姜博恩 刘铸红 祝红军 李长国 盛海鹏 李艳平 刘二锦 王军清 白云飞 胡年喜 原小新 薛秋林 张卫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大指造纸装备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