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7724发布日期:2023-01-20 17:3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


背景技术:

2.背心袋又称马夹袋,是常见塑料袋的一种,因其形状酷似背心,因而得名。背心袋制作简单,用途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背心袋的制作中需要使用到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现有的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存在以下问题:
3.1、未设置有自动焊接机构,在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工艺中,现在大部分还采用人工操作焊接方底,并整理折叠成型,造成人工需求量大,焊接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伤残事故,且劳动力效率低下,招工难、产量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的未设置有自动焊接机构,在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工艺中,现在大部分还采用人工操作焊接方底,并整理折叠成型,造成人工需求量大,焊接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伤残事故,且劳动力效率低下,招工难、产量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包括料仓、开袋机构、第一扩张口机构、可伸缩模芯和第一折叠机构,所述料仓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吸盘,且料仓位于输送线的右侧,而且料仓的左侧设置有开袋机构,所述开袋机构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扩张口机构,且第一扩张口机构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桁架,而且第一扩张口机构的左侧设置有可伸缩模芯,所述可伸缩模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折叠机构,且第一折叠机构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超声波焊接,而且第一折叠机构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整理机构,所述第一桁架上安装有人机界面,所述料仓的下方安装有机架桌。
7.优选的,所述料仓的外侧两侧安装有主墙板,且料仓的内侧安装有可调墙板,而且主墙板和可调墙板之间设置有第三直线轴承。
8.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主墙板与可调墙板增加容易调节的第三直线轴承,可根据需求自由调节适应不同尺寸背心袋,便于对不同尺寸的背心袋进行加工,更加便捷。
9.优选的,所述料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吸盘,且第二吸盘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板,而且第一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直线轴承,而且第二直线轴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导杆。
10.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二吸盘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并且由第一气缸推动完成取放料,同时为增加设备运行加工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板同时安装有2根第二导杆,第二导杆可在第二直线轴承上进行滑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桁架的后侧设置有横向模组,且横向模组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可
伸缩模具。
12.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由第二扩张口机构随动带第二桁架支撑纵向模组,横向模组带动第一可伸缩模具实现背心袋方底立体成型与移载,并由第二超声波焊接底部成型交由第二折叠机构完成折叠。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扩张口机构的右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位于第二导轨的上方,而且第二导轨的右侧上方设置有第二电缸。
14.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二扩张口机构由伺服电机转联轴器驱动齿轮换向器传递动力给丝杆驱动螺母实现扩张器打开或是闭合,增加稳定性在扩张器加有第一线轨,然后整个第二扩张口机构由第二电缸驱动在第二导轨上实现横向移动,再由第一导轨实现纵向移动。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整理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而且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固定下板,而且固定下板上设置有推块和耳座。
16.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二可伸缩模具是由第二气缸推动连接块,活动上板上下移动对应固定下板使得第一合页驱动侧板实现折叠与张开形成,并由铰链支座撑起第三气缸推动推块铰接耳座,水平连接杆、垂直连杆和固定铰座形成锁死侧板,使得模具方底结构更加稳固,收起时配合第二线轨实现自由伸缩,焊接的时候撑开,脱模的时候收缩。
17.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的下方设置有顶升气缸,且顶升气缸的上方设置有第三线轨。
18.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第二折叠机构由顶升气缸推动第三线轨以外的整个机构,第二支座支起第四气缸连接鱼眼接头与第一支座,第二盖板通过第二合页实现底部折叠复位操作,然后骑缝折叠板会由第六气缸和第三连接板实现上下第五气缸实现开合,在配合侧板推动压板实现连贯并相对整个可伸缩模芯做相对运动,实现折叠成型与脱模,一次性可以成型多条的背心袋方底立体袋,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19.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第八气缸,且第八气缸的右侧设置有气爪。
20.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由第八气缸下压的同时气爪合起,然后第七气缸推动整个长在第五直线轴承和第四导杆上移动,再由固定在固定座基础上的导向条定位,实现整齐折叠,无需人工手动折叠,机器换人,实现少人化,一人多台机操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
22.1、设置有第三直线轴承,主墙板与可调墙板增加容易调节的第三直线轴承,可根据需求自由调节适应不同尺寸背心袋,便于对不同尺寸的背心袋进行加工,更加便捷;
23.2、设置有横向模组、第一可伸缩模具、第二折叠机构和第二超声波焊接,由第二扩张口机构随动带第二桁架支撑纵向模组,横向模组带动第一可伸缩模具实现背心袋方底立体成型与移载,并由第二超声波焊接底部成型交由第二折叠机构完成折叠;
24.3、设置有扩张器和第一线轨,第二扩张口机构由伺服电机转联轴器驱动齿轮换向器传递动力给丝杆驱动螺母实现扩张器打开或是闭合,增加稳定性在扩张器加有第一线轨,然后整个第二扩张口机构由第二电缸驱动在第二导轨上实现横向移动,再由第一导轨实现纵向移动;
25.4、设置有耳座和第一合页,第二可伸缩模具是由第二气缸推动连接块,活动上板
上下移动对应固定下板使得第一合页驱动侧板实现折叠与张开形成,并由铰链支座撑起第三气缸推动推块铰接耳座,水平连接杆、垂直连杆和固定铰座形成锁死侧板,使得模具方底结构更加稳固,收起时配合第二线轨实现自由伸缩,焊接的时候撑开,脱模的时候收缩;
26.5、设置有骑缝折叠板和鱼眼接头,第二折叠机构由顶升气缸推动第三线轨以外的整个机构,第二支座支起第四气缸连接鱼眼接头与第一支座,第二盖板通过第二合页实现底部折叠复位操作,然后骑缝折叠板会由第六气缸和第三连接板实现上下第五气缸实现开合,在配合侧板推动压板实现连贯并相对整个可伸缩模芯做相对运动,实现折叠成型与脱模;
27.6、设置有气爪,由第八气缸下压的同时气爪合起,然后第七气缸推动整个长在第五直线轴承和第四导杆上移动,再由固定在固定座基础上的导向条定位,实现整齐折叠。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料仓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开袋工位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输送线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超声波焊接和折叠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纵横模组和第二可伸缩模具位置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扩张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可伸缩模具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折叠机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发明折叠机构折叠时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发明第一整理机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料仓;2、第一吸盘;3、输送线;4、开袋机构;5、第一扩张口机构;6、第一桁架;7、可伸缩模芯;8、第一折叠机构;9、第一超声波焊接;10、第一整理机构;11、人机界面;12、机架桌;13、第一导杆;14、压盘;15、第一直线轴承;16、可调墙板;17、主墙板;18、第一盖板;19、第二吸盘;20、第一连接板;21、第二直线轴承;22、第二导杆;23、第一气缸;24、缺料感应开关;25、托架;26、撑杆;27、第三直线轴承;28、料仓工位;29、开袋工位;30、背心袋方底立体成型超声波焊接;31、第二整理机构;32、第一电缸;33、第四直线轴承;34、第三导杆;35、第三吸盘;36、第四吸盘;37、第二连接板;38、第二桁架;39、纵向模组;40、横向模组;41、第一可伸缩模具;42、第二折叠机构;43、第二超声波焊接;44、第二扩张口机构;45、纵横模组;46、第二可伸缩模具;47、联轴器;48、齿轮换向器;49、丝杆;50、螺母;51、第一导轨;52、第二导轨;53、伺服电机;54、第二电缸;55、扩张器;56、第一线轨;57、第二气缸;58、连接块;59、推块;60、耳座;61、固定下板;62、第二线轨;63、水平连接杆;64、固定铰座;65、垂直连杆;66、第一合页;67、第三气缸;68、铰链支座;69、活动上板;70、侧板;71、第四气缸;72、顶升气缸;73、第三线轨;74、第二合页;75、第二盖板;76、骑缝折叠板;77、压板;78、第三连接板;79、第五气缸;80、第六气缸;81、鱼眼接头;82、第一支座;83、第二支座;84、第七气缸;85、第四导杆;86、第八气缸;87、第五直线轴承;88、固定座;89、导向条;90、气爪。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一种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包括料仓1、第一吸盘2、输送线3、开袋机构4、第一扩张口机构5、第一桁架6、可伸缩模芯7、第一折叠机构8、第一超声波焊接9、第一整理机构10、人机界面11、机架桌12、第一导杆13、压盘14、第一直线轴承15、可调墙板16、主墙板17、第一盖板18、第二吸盘19、第一连接板20、第二直线轴承21、第二导杆22、第一气缸23、缺料感应开关24、托架25、撑杆26、第三直线轴承27、料仓工位28、开袋工位29、背心袋方底立体成型超声波焊接30、第二整理机构31、第一电缸32、第四直线轴承33、第三导杆34、第三吸盘35、第四吸盘36、第二连接板37、第二桁架38、纵向模组39、横向模组40、第一可伸缩模具41、第二折叠机构42、第二超声波焊接43、第二扩张口机构44、纵横模组45、第二可伸缩模具46、联轴器47、齿轮换向器48、丝杆49、螺母50、第一导轨51、第二导轨52、伺服电机53、第二电缸54、扩张器55、第一线轨56、第二气缸57、连接块58、推块59、耳座60、固定下板61、第二线轨62、水平连接杆63、固定铰座64、垂直连杆65、第一合页66、第三气缸67、铰链支座68、活动上板69、侧板70、第四气缸71、顶升气缸72、第三线轨73、第二合页74、第二盖板75、骑缝折叠板76、压板77、第三连接板78、第五气缸79、第六气缸80、鱼眼接头81、第一支座82、第二支座83、第七气缸84、第四导杆85、第八气缸86、第五直线轴承87、固定座88、导向条89和气爪90,料仓1的下方安装有第一吸盘2,料仓1的外侧两侧安装有主墙板17,且料仓1的内侧安装有可调墙板16,而且主墙板17和可调墙板16之间设置有第三直线轴承27,主墙板17与可调墙板16增加容易调节的第三直线轴承27,可根据需求自由调节适应不同尺寸背心袋,便于对不同尺寸的背心袋进行加工,更加便捷。
42.料仓1位于输送线3的右侧,而且料仓1的左侧设置有开袋机构4,开袋机构4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扩张口机构5,第一扩张口机构5的右侧设置有伺服电机53,且伺服电机53位于第二导轨52的上方,而且第二导轨52的右侧上方设置有第二电缸54,第二扩张口机构44由伺服电机53转联轴器47驱动齿轮换向器48传递动力给丝杆49驱动螺母50实现扩张器55打开或是闭合,增加稳定性在扩张器55加有第一线轨56,然后整个第二扩张口机构44由第二电缸54驱动在第二导轨52上实现横向移动,再由第一导轨51实现纵向移动,且第一扩张口机构5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桁架6,第一桁架6的后侧设置有横向模组40,且横向模组4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可伸缩模具41,由第二扩张口机构44随动带第二桁架38支撑纵向模组39,横向模组40带动第一可伸缩模具41实现背心袋方底立体成型与移载,并由第二超声波焊接43底部成型交由第二折叠机构42完成折叠。
43.第一扩张口机构5的左侧设置有可伸缩模芯7,可伸缩模芯7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折叠机构8,第一折叠机构8的下方设置有顶升气缸72,且顶升气缸72的上方设置有第三线轨73,第二折叠机构42由顶升气缸72推动第三线轨73以外的整个机构,第二支座83支起第四气缸71连接鱼眼接头81与第一支座82,第二盖板75通过第二合页74实现底部折叠复位操作,然后骑缝折叠板76会由第六气缸80和第三连接板78实现上下第五气缸79实现开合,在
配合侧板70推动压板77实现连贯并相对整个可伸缩模芯7做相对运动,实现折叠成型与脱模,一次性可以成型多条的背心袋方底立体袋,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44.第一折叠机构8的上方设置有第八气缸86,且第八气缸86的右侧设置有气爪90,由第八气缸86下压的同时气爪90合起,然后第七气缸84推动整个长在第五直线轴承87和第四导杆85上移动,再由固定在固定座88基础上的导向条89定位,实现整齐折叠,无需人工手动折叠,机器换人,实现少人化,一人多台机操作,且第一折叠机构8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超声波焊接9,而且第一折叠机构8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整理机构10,第一整理机构1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气缸57,且第二气缸57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58,而且连接块58的下方设置有固定下板61,而且固定下板61上设置有推块59和耳座60,第二可伸缩模具46是由第二气缸57推动连接块58,活动上板69上下移动对应固定下板61使得第一合页66驱动侧板70实现折叠与张开形成,并由铰链支座68撑起第三气缸67推动推块59铰接耳座60,水平连接杆63、垂直连杆65和固定铰座64形成锁死侧板70,使得模具方底结构更加稳固,收起时配合第二线轨62实现自由伸缩,焊接的时候撑开,脱模的时候收缩,第一桁架6上安装有人机界面11,料仓1的下方安装有机架桌12。
45.工作原理:如图1,在使用该背心袋方底立体制袋机时,首先,将背心袋放入料仓1,第一吸盘2将吸取放一组背心袋至输送线3,通过输送线3传送至开袋机构4,当袋子被打开瞬间将由第一扩张口机构5接应,然后由第一桁架6将闭合好的可伸缩模芯7塞入背心袋内,4开袋机构继续打开并脱离运动干涉,而后相关组包含:第一扩张口机构5,第一桁架6,可伸缩模芯7,输送线3完成一次同步运动并传送至第一超声波焊接9工位,焊接好后由第一折叠机构8与可伸缩模芯7,还有第一桁架6相互协调动作完成折叠与脱模,第一扩张口机构5收起并随动第一桁架6+可伸缩模芯7再回去取料循环互动,叠好的背心袋将由输送线3传送至第一整理机构10工位完成整理,而后输送线3传送出料,届时完成背心袋方底立体成型焊接+折叠出成品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