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1039发布日期:2022-09-30 23:1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丝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pva纤维采用两轴丝同时切断的方法,在切断机启动的时候,切断机的转速从零提升到额定转速的过程中,丝束会从弯曲状态迅速变为拉直状态。而丝束瞬间拉直的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上述冲击力对切断机的主轴、拉杆以及刀片损伤比较大,对于丝轴车轴承座内的轴承损伤也比较大,并且瞬间力量作用于纤维上后对纤维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3.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如下的解决方法:
4.1、切断机转速从0到额定转速时连续点动启停开关,降低瞬间力量冲击,但是连续对开关点击对开关及电机使用寿命有影响。
5.2、人工将丝轴车转动起来,但缺点一是消耗体能大,二是不安全。
6.3、中间取消丝轴车环节,将丝轴车使用皮带及曳引机替换。但是这样生产稳定性差,操作频繁,增加人员劳动强度及操作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这种装置能够降低对设备损伤影响及对丝束性能指标影响。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包括:设置于丝轴车和切断机之间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缓冲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二缓冲装置;第一导丝杆通过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上部,第二导丝杆通过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中部;所述丝轴车上的纤维丝束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丝杆和所述第二导丝杆。
9.优选地,纤维丝束依次交错绕过所述第一导丝杆和所述第二导丝杆。
10.优选地,所述交错绕过是指:所述丝轴车上的纤维丝束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丝杆上端表面和所述第二导丝杆的下端表面,或者
11.所述丝轴车上的纤维丝束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丝杆下端表面和所述第二导丝杆的上端表面。
12.通过在丝轴车与切断机之间设置第一缓冲装置与第二缓冲装置,纤维丝束依次交错绕过所述第一导丝杆和所述第二导丝杆,可以将维切断机启动时对纤维丝束产生的紧张力,通过第一导丝杆连接的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导丝杆连接的第二弹簧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反向弹力吸收,从而抵消因纤维丝束绷紧而产生的紧张力。设置第一缓冲装置与第二缓冲装置可以通过改变丝束运行轨迹的方向,增加弹簧后吸收瞬间产生的力量,由于丝轴车属
于前后设置的形式,每个丝轴车上面的丝束在运行的过程中,丝束在丝轴车上来回转动,两个丝轴车上的丝不能同时处于一个位置。优选地,将靠近丝轴车的第一缓冲装置的大小设置为比第二缓冲装置大,例如,将第一缓冲装置的第一导丝杆设置的比第二缓冲装置的第二导丝杆更长,使得在切断丝束时,两根丝束可以在第一导丝杆上来回移动而不会脱落在导丝杆以外。优选地,第一导丝杆设置高于第二导丝杆,可以通过导丝杆将丝束支撑起来,有利于人员在退丝发生丝束缠绕时进行操作及处理故障。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轴车和所述切断机之间还设置有上油装置。
14.进一步地,靠近所述切断机的最末一个缓冲装置设置有用于将多根纤维丝束合并的收丝装置,所述上油装置设置于所述切断机与所述缓冲装置之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导丝杆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固定;所述第二缓冲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导丝杆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固定。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导丝杆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在所述卡槽内升降,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中部设置有水平支撑件,所述水平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固定。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导丝杆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在所述卡槽内升降,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部设置有水平支撑件,所述水平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固定。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丝轴车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丝轴车前后位置固定设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所述丝轴车与丝轴车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呈门型结构。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初始长度l1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高度h1满足如下关系:1/3≤l1/h1≤1/2;所述第二弹簧初始长度l2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高度h2满足如下关系:1/3≤l2/h2≤1/2。
22.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通过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对纤维丝束缓冲,能够降低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瞬间力量冲击,提升开关及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提升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100;丝轴车10;丝轴车固定装置11;第一缓冲装置20;第一导丝杆21;第一弹簧22;第一固定支架23;第二缓冲装置30;第二导丝杆31;第二弹簧32;第二固定支架33;收丝装置40;上油装置50;切断机6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
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29.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100。
3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100,包括:设置于丝轴车10与切断机60之间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缓冲装置20和至少一个第二缓冲装置30,设置第一缓冲装置20与第二缓冲装置30可以通过改变丝束运行轨迹的方向,增加弹簧后吸收瞬间产生的力量。
3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缓冲装置20与第二缓冲装置30不限于只设置一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数量做出改变,例如根据张力的要求对第一缓冲装置20与第二缓冲装置30的设置数量进行增加。
32.其中,第一导丝杆21通过第一弹簧22设置于第一缓冲装置20上部,第二导丝杆31通过第二弹簧32设置于第二缓冲装置30中部,丝轴车10上的纤维丝束依次绕过第一导丝杆21上端表面和第二导丝杆31下端表面。
33.其中,第一导丝杆21的两端连接第一弹簧22,可以在第一弹簧22的牵引下,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进行上下移动。第二导丝杆31的两端连接第二弹簧32,可以在第二弹簧32的牵引下,沿着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进行上下移动。纤维丝束依次交错绕过第一导丝杆21与第二导丝杆31时,纤维丝束拉紧产生的紧张力会通过第一导丝杆21和第二导丝杆31的上下移动,通过弹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32的协同作用、反向弹力吸收而卸去一部分紧张力。
34.第一缓冲装置20相较于第二缓冲装置30,设置于更靠近丝轴车10的一侧,其中第一缓冲装置20的大小可以比第二缓冲装置30大、小或者相等。优先选择第一缓冲装置20大,第二缓冲装置30小的配置。因为两根丝同时切断,靠近丝轴车10处的第一缓冲装置20大的时候,两根丝束可以在第一导丝杆21上来回移动防止脱落在导丝杆以外。
35.第一导丝杆21通过第一弹簧22设置于第一缓冲装置20上部,第二导丝杆31通过第二弹簧32设置于第二缓冲装置30中部,使得纤维丝束依次从高的第一导丝杆21与低的第二导丝杆31上绕过,因为丝轴车10退丝时可能会有纤维丝束发生小缠绕现象,此时需要人工处理,可以通过第一导丝杆将丝束支撑起来,靠近丝轴车10位置的第一导丝杆高,有利于人员进行操作及处理故障。
36.可以理解的是,丝轴车10上的纤维丝束与切断机60连接,在切断机60启动的时候,切断机60的转速从零提升到额定转速的过程中,丝束会从弯曲状态迅速变为拉直状态。而丝束瞬间拉直的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对切断机60的主轴、拉杆以及
刀片损伤比较大,对于丝轴车10轴承座内的轴承损伤也比较大,并且瞬间力量作用于纤维上后对纤维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37.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纤维切断机启动时紧张力缓冲吸收的装置100,利用其结构尽可能在切断机60启动的时候,缓冲因纤维丝束绷紧而产生的紧张力。
38.具体而言,通过在切断机60与丝轴车10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缓冲装置20和至少一个第二缓冲装置30,第一缓冲装置20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导丝杆21,第二缓冲装置30的中部设置第二导丝杆31。丝轴车10上的纤维丝束能够依次缠绕至第一缓冲装置20上的第一导丝杆21以及第二缓冲装置30上的第二导丝杆31。两个缓冲装置能够吸收因为纤维丝束绷紧而产生的紧张力。
39.切断机60启动之前,先人工将纤维丝束从丝轴车10上退下来,然后从第一缓冲装置20的第一导丝杆21上方引过去,然后在从第二缓冲装置30的第二导丝杆31下方引过去,最后引入切断机60铜压环下面夹紧,启动切断机60对纤维丝束进行切割,切断机60启动后转动速度由0到额定转速过程中,两根纤维丝束先后被拉直时利用两个缓冲装置将瞬间张力分散至各个方向,在切断机60速度达到额定转速后逐步带动丝轴车10转速与之匹配,最终确保纤维丝束顺利切断为指定长度。利用弹簧上下的拉力,将丝束横向拉力分散。
40.设置第一缓冲装置20与第二缓冲装置30可以通过改变丝束运行轨迹的方向,增加弹簧后吸收瞬间产生的力量。
41.通过将第一导丝杆21设置高于第二导丝杆31,可以通过第一导丝杆将丝束支撑起来,有利于人员在退丝发生丝束缠绕时进行无障碍操作及处理故障,可以消除由于第一导丝杆21高度比丝轴车10的高度低时,操作工需要下蹲、曲背操作带来的操作不变。
42.通过设置靠近丝轴车10的第一缓冲装置20更大,使得在切断丝束时,两根丝束可以在第一导丝杆21上来回移动防止脱落在导丝杆以外。
43.综上所述,通过在丝轴车10与切断机60之间设置第一缓冲装置20与第二缓冲装置30,抵消因纤维丝束绷紧而产生的紧张力。设置第一缓冲装置20与第二缓冲装置30可以通过改变丝束运行轨迹的方向,增加弹簧后吸收瞬间产生的力量。其中优选地,将靠近丝轴车10的第一缓冲装置20的大小设置为比第二缓冲装置30大,使得在切断丝束时,两根丝束可以在第一导丝杆21上来回移动防止脱落在导丝杆以外。第一导丝杆21设置高于第二导丝杆31,可以通过导丝杆将丝束支撑起来,有利于人员在退丝发生丝束缠绕时进行操作及处理故障。
44.在一些实施例中,丝轴车10和切断机60之间还设置有上油装置50。
45.增加了第一缓冲装置20与第二缓冲装置30,丝束经过第一导丝杆21与第二导丝杆31时会与导丝杆之间产生摩擦引起静电,产生的静电会对设备造成影响甚至引起故障。所以在丝轴车10和切断机60之间设置有上油装置50,纤维丝束通过上油装置50进行上油,降低后续退丝时摩擦产生的静电引发的故障。
46.进一步地,靠近切断机60的最末一个缓冲装置设置有用于将多根纤维丝束合并的收丝装置40,上油装置50设置于切断机60与最末一个缓冲装置之间。
47.设置收丝装置40能够确保丝束沿着固定方向通过,在收丝装置40将多根纤维丝束合并后,上油装置50进行统一地上油,更加方便切断前的上油。上油装置50设置于切断机60
与缓冲装置之间,能够方便切断前再次进行一次上油,通过提高丝束含油,起到对切断机60刀片润滑,降低刀片损耗及延长使用周期,同时有利于客户使用时的分散程度的提高。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装置20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3,第一弹簧22一端与第一导丝杆21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支架23固定;第二缓冲装置30还包括第二固定支架33,第二弹簧32一端与第二导丝杆31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支架33固定。
49.其中第一固定支架23与第一弹簧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二固定支架33与第二弹簧3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连接更加稳固,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50.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23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卡槽,第一导丝杆21在第一弹簧22的作用下在卡槽内升降,第一固定支架23中部设置有水平支撑件,水平支撑件的两端与第一弹簧22连接固定。
51.第一导丝杆21在第一弹簧22的作用下在卡槽内升降可以有效对紧张力进行缓冲,并且保证第一导丝杆21不会发生移位,保证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支架33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卡槽,第二导丝杆31在第二弹簧32的作用下在卡槽内升降,第二固定支架33上部设置有水平支撑件,水平支撑件的两端与第二弹簧32连接固定。
53.第二导丝杆31在第二弹簧32的作用下在卡槽内升降可以有效对紧张力进行缓冲,并且保证第二导丝杆31不会发生移位,保证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丝轴车10设置有两个,两个丝轴车10前后位置固定设置。设置两个丝轴车10能够提高设备的效率。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个丝轴车与丝轴车固定装置11固定连接。
56.与丝轴车固定装置11固定设置可以降低运行中安全风险。切断中防止高速旋转退丝的丝轴车10发生拉翻现象。
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23与第二固定支架33呈门型结构。
58.门型结构也可以使用带有弹簧式品字形罗拉替代,但优选为门型结构,门型结构安装简单且造价低廉,方便安装并且节省成本。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22初始长度l1与第一固定支架23的高度h1满足如下关系:1/3≤l1/h1≤1/2;第二弹簧32初始长度l2与第二固定支架33的高度h2满足如下关系:1/3≤l2/h2≤1/2。
60.也即,第一弹簧22的初始长度l1在第一固定支架23的高度h1的1/3到1/2之间,当l1/h1低于1/3时弹簧吸收力量小,无法起到对紧张力的缓冲作用,当l1/h1大于1/2时弹簧过于长可能产生变形,最终达不到要求。同理,第二弹簧32的初始长度l2在第二固定支架33的高度h2的1/3到1/2之间,当l2/h2低于1/3时弹簧吸收力量小,无法起到对紧张力的缓冲作用,当l2/h2大于1/2时弹簧过于长可能产生变形,最终达不到要求。
61.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纤维丝束交错绕过方式,即丝轴车上的纤维丝束依次绕过第一导丝杆21下端表面和第二导丝杆31的上端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第一缓冲装置20的高度即第一导丝杆21上端表面高度低于第二缓冲装置30的第二导丝杆31的下端表面高度,第一缓冲装置20的高度也低于丝轴车的高度,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通过第一导丝杆连接的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导丝杆连接的第二弹簧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反向弹力吸收,从而抵消因纤维丝束绷紧而产生的紧张力。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