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纤维拉直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9081发布日期:2023-03-04 00:0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纤维拉直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拉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拉直件。


背景技术:

2.复合纤维是多组分纤维的一种,是针对人造纤维品种的术语。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纤维,这种纤维称复合纤维,复合纤维制造技术可以获得兼有两种聚合物特性的双组分纤维。复合纤维需要采用特殊结构的复合纺丝机纺丝。
3.根据申请号:cn201822192933.1的中国专利可知,一种纺织纤维丝拉直装置,壳体中设置有调直腔和冷却腔,所述调直腔中设置有两个过渡辊i、蒸汽发生器和调直辊,两个所述过渡辊i之间套接有皮带,调直辊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气口,调直辊的辊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压平装置,所述压平装置包括转轴、压片和弹簧。调直辊通过电机传动可以顺时针旋转,压平装置就会对行走在皮带上的纤维丝进行拉伸,调直辊辊面上设置的压平装置不断的对纤维丝进行滑动式按压拉伸,避免了硬性拉伸对纤维丝的损伤。
4.但是上述的一种纺织纤维丝拉直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上述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纠缠的纤维束进行梳理,因此不利于后续对纤维束的拉直处理,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复合纤维拉直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复合纤维拉直件,以解决常规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纠缠的纤维束进行梳理,因此不利于后续对纤维束的拉直处理等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拉直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梳理针,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仪器板;拉直组件,所述拉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用于梳理纤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梳理针,用于对纠缠在一起的纤维束进行梳理,以便后续进行拉直处理。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直组件包括:下夹板,所述下夹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下夹板的顶面设置有上夹板,所述上夹板的顶面开设有两个顶孔,所述顶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下夹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下夹板,在使用时可通过将待拉直的纤维束放置在下夹板的顶面,此时可通过开启第一电动推杆使上夹板和下夹板贴合在一起夹紧纤维束。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直组件还包括:两个侧孔,两个所述侧孔均
开设在所述仪器板的一侧,所述侧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所述下夹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位于左侧所述仪器板的一侧内嵌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在一起。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在使用时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带动下夹板连同夹持的纤维束,通过梳理针往复运动,即可实现有序梳理纤维束的效果,梳理后的纤维束即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拉直纤维束。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夹板的顶面开设有夹槽,所述上夹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用于挤压夹槽配合下夹板和上夹板,进一步的对纤维束的两端进行固定。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螺纹槽,所述仪器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在一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栓,用于安装和拆除仪器板,便于工作人员取出下夹板对纤维束进行取放。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夹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滑块,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活动卡接在一起。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槽,用于配合滑块使下夹板稳定的在支撑板上往复移动,对纤维束进行梳理。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拉直件,有益效果在于:
20.通过设置梳理针,用于对纠缠在一起的纤维束进行梳理,以便后续进行拉直处理,通过设置下夹板,在使用时可通过将待拉直的纤维束放置在下夹板的顶面,此时可通过开启第一电动推杆使上夹板和下夹板贴合在一起夹紧纤维束,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在使用时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带动下夹板连同夹持的纤维束,通过梳理针往复运动,即可实现有序梳理纤维束的效果,梳理后的纤维束即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拉直纤维束。
21.通过设置橡胶垫,用于挤压夹槽配合下夹板和上夹板,进一步的对纤维束的两端进行固定,通过设置螺栓,用于安装和拆除仪器板,便于工作人员取出下夹板对纤维束进行取放,通过设置滑槽,用于配合滑块使下夹板稳定的在支撑板上往复移动,对纤维束进行梳理。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夹板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器板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板;2、梳理针;3、支撑板;4、仪器板;5、下夹板;6、上夹板;7、顶孔;8、第一电动推杆;9、侧孔;10、第二电动推杆;11、夹槽;12、橡胶垫;13、螺纹槽;14、连接孔;15、螺栓;16、滑块;1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9.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纤维拉直件,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梳理针2,通过设置梳理针2,用于对纠缠在一起的纤维束进行梳理,以便后续进行拉直处理,底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一侧设置有仪器板4,支撑板3的顶面设置有拉直组件,用于梳理纤维,拉直组件包括:下夹板5,下夹板5设置在支撑板3的顶面,下夹板5的顶面设置有上夹板6,上夹板6的顶面开设有两个顶孔7,顶孔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8,第一电动推杆8输出轴的一端与下夹板5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下夹板5,在使用时可通过将待拉直的纤维束放置在下夹板5的顶面,此时可通过开启第一电动推杆8使上夹板6和下夹板5贴合在一起夹紧纤维束。
30.参见图2和图3,所述拉直组件还包括:两个侧孔9,两个侧孔9均开设在仪器板4的一侧,侧孔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0,第二电动推杆10的输出轴与下夹板5固定连接在一起,位于左侧仪器板4的一侧内嵌有控制面板,第二电动推杆10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10,在使用时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0带动下夹板5连同夹持的纤维束,通过梳理针2往复运动,即可实现有序梳理纤维束的效果,梳理后的纤维束即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0拉直纤维束,下夹板5的顶面开设有夹槽11,上夹板6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12,通过设置橡胶垫12,用于挤压夹槽11配合下夹板5和上夹板6,进一步的对纤维束的两端进行固定。
31.参见图2、图3和图4,所述支撑板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螺纹槽13,仪器板4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孔14,连接孔14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螺栓15,螺栓15与螺纹槽13螺纹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螺栓15,用于安装和拆除仪器板4,便于工作人员取出下夹板5对纤维束进行取放,下夹板5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滑块16,支撑板3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滑槽17,滑块16与滑槽17活动卡接在一起,通过设置滑槽17,用于配合滑块16使下夹板5稳定的在支撑板3上往复移动,对纤维束进行梳理。
32.工作原理:请参照图1-图4所示,在使用时可通过梳理针2卡接纠缠在一起的纤维束,将待拉直的纤维束放置在下夹板5的顶面,此时可通过开启第一电动推杆8使上夹板6和下夹板5贴合在一起夹紧纤维束,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0带动下夹板5连同夹持的纤维束,通过梳理针2往复运动,即可实现有序梳理纤维束的效果,梳理后的纤维束即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0拉直纤维束,通过螺栓15用于安装和拆除仪器板4,便于工作人员取出下夹板5对纤维束进行取放。
3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