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混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0103发布日期:2023-03-22 10:3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流混棉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混棉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流混棉机。


背景技术:

2.气流混棉机是一种纺织行业中常用的机械设备,用于将天然纤维纺织物、人造纤维以及合成纤维纺织物进行混合。气流混棉机常与抓棉机配套使用,能够对抓棉机喂入的原料进行扯松与混和,得到混合纤维材料。由于抓棉机喂入的原料中含有较多杂质,混棉机需要将原料扯送打散,便于杂质去除,进而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3.公告号为cn21562846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充分混合棉料的混棉机,其包括混棉箱箱体,混棉箱箱体上设有进棉口与出棉口,箱体内倾斜设置一个输棉帘,输棉帘的上端设有开松清棉打手,输棉帘上端一侧设有位于输棉帘与开松清棉打手之间的清棉罗拉,进棉口处设有若干个输棉管道,每个输棉管道铰接在箱体上,箱体其中上部设有进棉通道,进棉通道上方固定设置若干个辅助风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开松清棉打手能够对喂入的原料进行开松和除杂,进一步确保棉料均匀混合,但是,去除的杂质落下后依然存在机器内部,且机器运行时箱体内气流不断运动,在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落下的杂质容易被带回棉料中,导致混合不均匀,使得棉料出现色差。因此,存在混合时易混入尘杂导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棉料的混合均匀程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流混棉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气流混棉机,包括混棉室、与混棉室连通的输棉管、送风机以及开棉打手,所述混棉室远离输棉管的一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输棉管远离混棉室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混棉室靠近进料口的一端,所述开棉打手设置于混棉室中部,还包括与混棉室连通的除尘室,所述混棉室与除尘室之间设置有网眼板,所述网眼板位于开棉打手以及输棉管之间,所述除尘室远离网眼板的一端开设有尘杂出口。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喂入的棉料从进料口进入混棉室,送风机产生空气负压作用,使得混棉室内形成定向、稳定的气流,棉料顺着气流输送至开棉打手处,经开棉打手扯送后顺着气流经过网眼板处,棉料附带的尘杂通过网眼板进入除尘室后从尘杂出口排出,棉料则进入输棉管并在气流的作用下不断混合,最终从出料口中排出。
8.尘杂落入除尘室中,并通过尘杂出口排出,避免尘杂堆积在混棉室内部,一方面能够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将尘杂重新带入棉料中混合,另一方面能够减轻设备清洁压力。
9.可选的,所述混棉室设置有位于进料口处的给棉罗拉。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均匀进料,有利于提高棉料混合的均匀程度。
11.可选的,所述输棉管靠近出料口处设置有集棉罗拉,所述输棉管设置有位于集棉罗拉与出料口之间的出棉罗拉。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混合面料的均匀出料。
13.可选的,所述开棉打手包括辊轴、套接于辊轴外侧的辊体以及多个与辊体固定连接的角钉,所述角钉均匀间隔分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辊轴转动使得多个角钉将棉料均匀扯送。
15.可选的,所述辊体开设有吸附槽,所述吸附槽槽底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辊体滑动连接有位于吸附槽内的清洁板,所述清洁板开设有对应磁铁的吸附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扯送棉料时,磁铁能够将棉料中混有的铁屑吸附至吸附槽中,避免铁屑接触网眼板或设备而造成损伤,同时提高棉料的混合均匀程度;需要清理铁屑时,只需滑动清洁板,即可使得铁屑与吸附槽分离。
17.可选的,所述吸附槽一端连通有供清洁板伸入的固定槽,所述清洁板远离固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件,所述辊轴远离固定槽一端的外侧套接有固定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件便于使用者拉动清洁板,带出铁屑;清洁板一端卡入固定槽中进行固定、另一端由固定套进行固定,能够防止清洁板在开棉打手运动过程中脱离辊体而带出铁屑。
19.可选的,所述混棉室内壁靠近网眼板处固定连接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能够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驱动柱、与混棉室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以及与固定板滑动连接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开设有供驱动柱卡入的条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柱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带动滑动板与固定板发生相对滑动,使得滑动板朝向网眼板的一端能够对网眼板进行撞击,进而使得挂在网眼板上的纤维脱落,防止挂花现象产生从而影响网眼板的除尘效果,降低网眼板的清洁频率,提高生产效率。
21.可选的,所述滑动板朝向网眼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敲击板,所述敲击板与网眼板相匹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网眼板的振动更加充分,进一步防止挂花现象产生。
23.可选的,所述敲击板朝向网眼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驱动板转速过快时,敲击过于频繁而对网眼板造成损伤。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设置除尘室、网眼板以及尘杂出口,使得棉料中混入的尘杂能够通过网眼板进入除尘室,再通过尘杂出口排出,避免尘杂堆积在混棉室内部,在运行过程中重新带入棉料中导致混合不均匀,提高棉料混合的均匀程度,同时便于设备清洁;
27.2.通过设置振动装置,防止气流混棉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纤维挂在网眼板上产生挂花现象,影响网眼板的除尘效果,降低对网眼板的清洁频率,提高生产效率;
28.3.通过设置吸附槽和清洁板,便于对铁屑的吸附和清理,防止铁屑接触网眼板以及设备,造成磨损。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流混棉机的剖面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棉打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开棉打手的爆炸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振动装置以及网眼板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混棉室;11、进料口;12、给棉罗拉;2、输棉管;21、出料口;22、集棉罗拉;23、出棉罗拉;3、送风机;4、开棉打手;41、辊轴;42、辊体;43、角钉;44、吸附槽;441、磁铁;45、清洁板;451、吸附孔;452、操作件;46、固定槽;47、固定套;5、除尘室;51、网眼板;52、尘杂出口;6、振动装置;61、驱动柱;62、固定板;63、滑动板;631、条孔;64、敲击板;65、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气流混棉机。
36.参照图1,一种气流混棉机,包括混棉室1、送风机3、开棉打手4、除尘室5、振动装置6以及输棉管2,混棉室1一端开设有进料口11,混棉室1远离进料口11的一端分别与输棉管2和除尘室5连通,输棉管2远离混棉室1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21。送风机3、开棉打手4以及振动装置6依照棉料的输送顺序依次设置于混棉室1内,送风机3设置于混棉室1内靠近进料口11处,振动装置6设置于混棉室1内靠近除尘室5处。除尘室5与混棉室1的连接处设置有网眼板51,除尘室5远离网眼板51的一端开设有尘杂出口52。棉料通过进料口11进入混棉室1,经送风机3吹送至开棉打手4处,开棉打手4将棉料扯送;棉料继续顺着气流经过网眼板51处,携带的尘杂通过网眼板51进入除尘室5中,通过尘杂出口52排出;棉料在气流的作用下不断混合并落入输棉管2中,通过出料口21排出。
37.参照图1,混棉室1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对位于进料口11处的给棉罗拉12,能够将上一道工序喂入的棉料均匀地送入混棉室1内,有利于棉料在混棉室1中均匀混合。输棉管2内壁靠近出料口21处固定连接有一对集棉罗拉22和一对出棉罗拉23,能够将混合好的棉料进行均匀压缩和均匀出料,防止得到的混合纤维散开,保证得到的混合纤维的均匀程度。
38.参照图2以及图3,开棉打手4包括辊轴41、辊体42、角钉43、清洁板45以及固定套47。辊体42套接于辊轴41外侧;角钉43与辊体42固定连接并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排,每排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套47一端套接于辊轴41外侧、另一端套接于辊体42一端外侧;辊体42开设有位于相邻两排角钉43之间的吸附槽44,吸附槽44槽底固定连接有用于吸附铁屑的磁铁441。棉料经过开棉打手4处,携带的铁屑被吸附至吸附槽44中,能够防止铁屑与网眼板51接触而损伤网眼板51,影响除尘效果;同时防止铁屑继续与气流混棉机接触摩擦,造成磨损。
39.参照图2以及图3,吸附槽44远离固定套47的一端连通有固定槽46且固定槽46的槽宽小于吸附槽44;清洁板45位于吸附槽44内并开设有对应磁铁441的吸附孔451,清洁板45一端能够伸入固定槽46中、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件452,并且能够与吸附槽44的两侧壁发生相对滑动。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件452方便地将清洁板45拉出,从而带动清洁板45伸入固定槽46的一端将铁屑带出,便于清理。
40.参照图1以及图4,振动装置6包括驱动柱61、固定板62、滑动板63以及振动板。固定板62固定连接于混棉室1内壁靠近网眼板51处,本技术中设置有四个两两互相平行的固定板62,在其余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为相互平行的两个。滑动板63能够在固定板62之间滑动,滑
动板63开设有供驱动柱61卡入的条孔631而形成“中”字型;振动板远离网眼板51的一端与滑动板63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垫65。气流混棉机运行过程中,驱动柱61做匀速圆周运动,带动滑动板63水平往返滑动,使得振动板均匀敲击网眼板51,将挂在网眼板51上的纤维振落,防止产生挂花现象。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气流混棉机的实施原理为:棉料通过进料口11,经给棉罗拉12均匀喂入混棉室1内,送风机3工作使得混棉室1内形成定向且稳定的气流;
42.棉料顺着气流经过开棉打手4,开棉打手4将棉料扯送并吸附铁屑;
43.棉料经过网眼板51处,携带的尘杂通过网眼板51进入除尘室5,通过尘杂出口52排出,振动装置6匀速敲击网眼板51将挂在网眼板51上的纤维振落;
44.棉料顺着气流不断混合,落入输棉管2中,经过集棉罗拉22和出棉罗拉23形成束状的混合纤维并通过出料口21排出,进入下一工序。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