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50705发布日期:2023-06-28 01:2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指分子量在100万以上的无支链线性聚丙烯。由于具有抗冲击性和抗切割性、耐化学腐蚀、超强的耐磨性、强度高,耐紫外广泛用作缆绳、防切割手套、远洋捕鱼拖网等。但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法采用常规的熔融纺丝法生产,一方面是因为分子量大,流动性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熔融状态下,pe大分子分子链和分子间容易缠结,用常规纺丝和拉伸处理后,得到的单丝具有折叠链结构。因此单丝的实际强度低于单位单丝横截面上大分子c-c键能的累加值计算得到的理论强度。

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一般采用冻胶纺丝的方法进行生产。冻胶纺丝是在一定温度下,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助剂与大量溶剂(煤油、石蜡油、十氢萘等)配成半稀溶液,脱泡后经喷丝孔挤出,然后以空气或水冷却成形为冻胶丝条,随后丝条经萃取和超倍拉伸,使溶剂和聚合物分离而制成纤维的生产方法。冻胶纺丝的目的在于使uhmwpe分子链在适当溶剂中舒展即解缠结。在冻胶丝条中,大分子链保持着解缠结的状态,在超倍拉伸中折叠链结构转变为伸直链结构,与传统的熔融纺丝相比,减少了初生丝中大分子链的缠结,可以实现其后的超倍拉伸,从而获得高强、高模纤维。冻胶纺有三个关键工艺:均匀稳定的uhmwpe溶液的制备;冻胶原丝的萃取及干燥;超倍拉伸。

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量越大,冻胶丝可承受的最大拉伸倍数就越大,所得到的纤维的强度也就越高。但是分子量也不宜过高。分子量太大,导致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分子链内和分子链间链缠结严重,极不利于均匀溶解。本专利通过高长径比的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16%-18%浓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冻胶丝,与常规的生产方法相比,减少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溶胀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制得的冻胶丝耐磨性优于常规方法生产的冻胶丝。采用双螺杆挤出纺丝机可以达到连续进料、高效混炼,使物料充分均一化并脱泡、计量以一定的压力输出,满足纺丝要求。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浓度的提高,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会带来强度的损失。这是由于浓度大的冻胶原丝形成的晶粒尺寸较大、不够致密,影响力学性能。所以本发明在体系中添加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高模量、高拉伸强度、大纵横比、柔韧性、弹性和化学稳定性。碳纳米管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超倍拉伸过程中沿纤维长度排列,而且碳纳米管的强度高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冻胶纺丝过程中起到成核剂的作用,可以提高uhmwpe的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由于具有非极性的表面,与基体树脂结合力差,很容易从基体中拔出,严重制约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极性基团,利用碳纳米管对uhmwpe进行改性,可以提高uhmwpe的粘结性能。

5、专利cn201610466055公布了一种石墨烯/uhmwpe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石墨烯分散到溶剂中,石墨烯的含量为0.055wt%,将得到的石墨烯/uhmwpe混合溶液采用冻胶纺丝法进行纺丝,得到的uhmwpe冻胶丝的拉伸强度可达29cn/dtex。专利cn107099868a公布了一种表面光滑的高耐切割uhmwpe长丝纤维的制备方法:将纳米结晶相碳化硅、硅烷偶联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投入溶剂中,乳化剂搅拌,得到纺丝溶液,纺丝得到的冻胶丝经过萃取和热牵伸,得到表面光滑的高耐切割uhmwpe长丝纤维。专利cn109267166a公布了基于石墨烯的功能性高强度高模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白油混合液,制备基于石墨烯的高强高模量聚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产品具有优异的耐切割性,抗静电性能,抗菌性能。

6、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一、目前产业化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浓度为8%,生产成本高,经济性差;二、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溶胀釜中溶胀,溶胀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三、冻胶纺丝生产的冻胶丝存在耐磨性差、抗蠕变性能差的问题;四、提高冻胶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浓度,会带来可纺性变差的问题,同时拉伸强度达不到理论强度;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由于具有非极性的表面,与基体树脂结合力差,制约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性能,拓宽在复合材料领域应用范围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的生产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3、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4、(1)碳纳米管的纯化:将cnt溶于高锰酸钾的硫酸溶液中,超声分散、回流、过滤、去离子水水洗、干燥得到纯化的碳纳米管;

5、(2)cnt功能化:将纯化过的cnt、钛酸酯偶联剂分散在乙醇体系中,超声、回流,旋蒸除去乙醇,获得功能化cnt;

6、(3)cnt/uhmwpe的制备:将1%-3%的功能化碳纳米管、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6%-18%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体、0.5%酚类抗氧剂紫罗兰醇,0.5%抗氧剂dltp、1%硬脂酸铝加入到三辊研磨机中,分散得到cnt/uhmwpe复合颗粒;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体的分子量为400-500万、颗粒粒径为100-150目;

7、(4)溶胀:将cnt/uhmwpe复合颗粒、聚α烯烃加入到混合釜中混合;混合釜中物料依靠重力流入螺杆进料口;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溶胀与溶解;

8、(5)经喷丝板挤出,冰水浴冷却;

9、(6)萃取:萃取剂选用碳氢萃取剂103,萃取采用多级逆流萃取;萃取后干燥;

10、(7)拉伸:采用三级拉伸的方式;经过卷绕之后即可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冻胶纺纤维。

11、本发明通过高长径比的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16%-18%浓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冻胶丝,并能稳定平衡生产。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达到连续进料,高效混炼,使物料充分均一化并脱泡,计量以一定的压力输出,满足纺丝要求。

12、在体系中添加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具有高模量与高拉伸强度的优点。碳纳米管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超倍拉伸过程中沿纤维长度排列,起到成核剂的作用,细化晶粒结晶尺寸,可以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力学性能、耐磨性、抗蠕变性能、粘结性能,拓宽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范围。

13、在uhmwpe冻胶丝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未见报道过的抗氧剂紫罗兰醇,减少了uhmwpe在加工过程中的氧化降解。

14、在溶胀过程中,摒弃了常规溶剂白油,使用了聚α烯烃(pao8)。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完成溶胀操作,大大节省了溶胀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5、在萃取过程中,没有使用常规萃取剂二氯甲烷,使用了新型碳氢萃取剂。采用多级逆流萃取,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提高了萃取效果。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7、实施方式

18、实施例

19、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碳纳米管(cnt)的纯化:将50克cnt溶于25l含有218克高锰酸钾的硫酸溶液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0.5mol/l,超声分散3小时,120℃回流3小时,过滤、去离子水水洗、干燥得到纯化的碳纳米管。

20、(2)cnt功能化:将纯化过的cnt、钛酸酯偶联剂分散在99.7%的乙醇体系中,超声处理1小时,75℃回流2小时,旋蒸除去乙醇,获得官能团化cnt。

21、(3)cnt/uhmwpe的制备:本专利使用的碳纳米管的直径为30nm-60nm,长度为0.3-300μm,比表面积在50-300平方米/克。将按设计含量称量好的功能化碳纳米管(1%-3%)、十二烷基硫酸钠(1%)、将分子量400-500万左右,颗粒粒径100-150目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体按16%-18%的添加量,0.5%酚类抗氧剂紫罗兰醇(2,3-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0.5%抗氧剂dltp(硫代二丙酸双月桂酯),1%硬脂酸铝加入到三辊研磨机中,分散6小时,得到cnt/uhmwpe复合颗粒。

22、(4)溶胀:将cnt/uhmwpe复合颗粒、聚α烯烃(pao8)加入到混合釜中混合。混合釜置于双螺杆挤出机的上方,排料口与螺杆进料口密闭连接,使物料依靠重力流入螺杆进料口。采用直径为96毫米,螺杆长径比为56的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溶胀与溶解。

23、(5)经由孔径为1.0mm喷丝板挤出,模头为锥形,冰水浴(纯水)冷却。双螺杆一~二区的温度为130-140℃,三~九区的温度为170-190℃,双螺杆转速为150-160r/min,螺杆挤出压力4-6mpa,得到的冻胶丝经过牵伸辊进入盛丝桶中,冻胶丝在室温条件下放置平衡24小时。

24、(6)萃取:萃取剂选用新型碳氢萃取剂103(c8-c10),萃取采用多级逆流萃取。萃取的浴比为10ml/g,9个萃取槽连用,在萃取槽的底部装有超声波辅助萃取,超声波的控制参数:超声功率250-300w,频率为35-40khz。萃取后进入长烘箱干燥,干燥温度为140℃。

25、(7)拉伸:采用三级拉伸的方式,具体的拉伸工艺如下:一级拉伸温度80℃,二级拉伸温度110℃,三级拉伸温度135℃,一级拉伸倍率15倍,二级拉伸倍率2-3倍,三级拉伸倍率1.5-2倍。一牵的速度为2m/s,经过卷绕之后即可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冻胶纺纤维。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单丝的拉伸强度为30-35cn/dtex。由表1可知,随着cnt添加量的增加,uhmwpe单丝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加,但是当cnt的添加量达到3%时,由于cnt分散效果差,稍有团聚,导致uhmwpe单丝力学性能稍有下降。

26、表1 不同cnt添加量的单丝的力学性能

27、 断裂强度/(cn/dtex) 断裂伸长率/% uhmwpe 29.5 4.5 uhmwpe+1% cnt 31.8 4.4 uhmwpe+2% cnt 32.1 4.2 uhmwpe+3% cnt 31.9 4.1

28、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优异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