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草类为原料的制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14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以草类为原料的制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碱氧法制浆工艺
在本发明以前,以木材纤维为原料制浆工艺,一般采用盐基法蒸煮液,在高液比条件下(原料∶蒸煮液=1∶5~7),对木片进行蒸煮,并对蒸煮抽出液,在循环器中加氧,氧压为6~10Kg/cm2,有的高达15Kg/cm2,故称高氧法或称溶氧法。
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瑞典等国,对以草为原料的氧碱法制浆工艺作过一定研究工作,但都没有脱离高液比蒸煮(原料∶液体=1∶5~7)和高氧压溶氧制浆法。如特开昭53~8170专利所说的非木材植物的制浆法,原料∶液体=1∶5以上,即为高液比蒸煮制浆法。1984年在意大利南部伏吉亚纸厂,正在建设一座日产100吨的可以漂白的草浆厂,投资2000万美元,氧气压仍达到7~9Kg/cm2。高液比蒸煮,高氧压溶氧制浆法技术和设备要求复杂,成本也较高。
针对上述制浆工艺中高液比蒸煮、高氧压溶氧的缺点,研究成功一种碱氧法制浆新工艺,他包括切料、碱液初浸、碱液预浸、挤压回收、装球、放球过程,其碱液初浸的要点是采用浓度为3.5~8.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切好的切料,在输送器中进行喷撒、搅拌,挤压回收过程的要点,是将经充分碱浸的含碱切料,挤压至25~33%高浓干度;装球过程的要点是将高浓干度的含碱切料装入蒸球内,以蒸汽加热,然后通入1.3~2.0Kg%的氧。再通入压缩空气使蒸球内压力达到5~6Kg/cm2,在保压条件下进行低液比(即原料∶液体=1∶2~2.3)气相氧化蒸解。
整个制浆工艺流程,是将稻草或麦草,高粱杆、蔗渣、芦苇等草,切成一定长度的切料,用浓度为3.5~8.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切料在传输器中进行喷撒、搅拌,然后送至预浸器中进行充分碱浸。
对经碱液预浸的切料,用螺旋挤压机连续挤压,使之达到25~33%的高浓干度,在挤压的同时回收多余的预浸碱液,这样既能促进预浸均匀,又回收了多余的预浸碱液,以备再利用。
再将经挤压达到高浓干度的含碱切料,装入耐压力的蒸球内,密封以后,通入蒸汽加温到85~115℃,然后小放汽排除蒸球内的假压力,到0Kg/cm2。再通入氧气到1.3~1.5Kg/cm2,并用压缩空气补充压力到5~6Kg/cm2,含碱切料直接和氧接触,并利用蒸球的转动混合,使氧均匀接触含碱切料在保压情况下进行低液比(即原料∶液体=1∶2~2.3)气相氧化蒸解,并均匀的控制含碱切料的PH值,不低于9,以防止木质素,腐蚀蒸球。经保压蒸解90~120分钟后,可制成能漂白的化学浆,而且浆渣低于1%,物理强度(裂断长)提高1,000公尺以上,得率提高5~10%,漂白浆白色度(调色后)接近80度。
本制浆工艺以稻草、麦草、高粱杆、蔗渣、芦苇、龙须草等草类为原料,特别适于我国中小造纸厂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以草类为原料的制浆工艺,包括切料、碱液初浸、碱液预浸、挤压回收、装球、放球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碱液初浸是采用浓度为3.5~8.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切料在输送器中进行喷撒、搅拌。所说的碱液预浸是将经碱液初浸的切料,送到预浸器中进行充分碱浸。所说的挤压回收是将充分碱浸后的含碱切料,进行挤压脱液达到25~33%的高浓干度,在挤压的同时回收多余的预浸碱液,所说的装球,是将高浓干度的含碱切料装入蒸球内,通入蒸汽对含碱切料加热,然后通入一定量氧气,再通入压缩空气,使蒸球内压力达到一定值,在保压情况下进行低液比(即原料∶液体=1∶2~2,3)气相氧化蒸解,放球后即得漂白的化学浆。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制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通入一定量氧气、压缩空气为先通入1.3~2.0Kg/cm2的氧再通入压缩空气使蒸球内压力达到5~6Kg/cm2,进行气相氧化蒸解。
3、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制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原料为稻草、麦草、高粱杆、蔗渣、芦苇、龙须草等草类原料。
专利摘要
一种以草类为原料的制浆工艺,属于一种碱氧制浆法。本工艺的特点是采用浓度为3.5~8.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切料进行碱液初浸。在蒸球内通入1.3~2.0Kg/cm2的氧,再通入压缩空气使蒸球内压力达到5~6Kg/cm2进行低液比(原料∶液体=1∶2~2.3)气相氧化蒸解。本工艺可使浆渣低于1%,物理强度提高1,000公尺以上,得率提高5~10%,漂白浆白色度(调色后)接近80度。
文档编号D21C3/00GK85104046SQ85104046
公开日1986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85年5月16日
发明者姜世襄 申请人: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 辽宁省造纸学会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