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上粗纱张力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42阅读:26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粗纱机上粗纱张力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粗纱机上粗纱张力自动调整装置。
在粗纱卷绕过程中,为了克服前罗拉至锭翼顶端一段纱条的自重下垂力和锭翼通道的摩擦力,在将粗纱卷往筒管时,要给予前罗拉至锭翼顶端之间粗纱一定的张力,避免纱的意外伸长和断头,此张力小纱时较大,中纱次之,大纱时较小。在已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正常卷绕,生产上常以改变成形齿轮和张力齿轮的齿数,决定铁炮皮带每次位移的距离,即决定筒管卷绕速度和上龙筋升降速度逐层降低的数量,来调整粗纱的张力(阅见纺织工业出版社“棉纺学”下册,一九八四年版第151页)。日本公开的一项发明专利(昭60-146016,IPC DO1H1/26)“粗纱机的粗纱卷绕张力控制装置”是这样构成的由光电传感器感受粗纱的张力(由粗纱下垂位置决定),将信号送到比较器,与基准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器发出调节信号控制可逆电机,经过行星轮系带动长齿杆,调整铁炮皮带叉的位置(参阅附件1)。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粗纱卷绕过程中,使粗纱张力能根据卷绕直径的变化进行自动调整,保证锭翼至罗拉之间的粗纱保持一合适张力,且无需对原机作结构上的改变,并有利于实现定长的满纱自停(靠长齿杆行距控制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安装在铁炮皮带叉特殊托架上的蜗轮块与一跟长齿杆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蜗杆啮合,铁炮皮带叉及托架与长齿杆之间为滑动连接。同时,适当调整成形变换齿轮,使长齿杆每移动一次的距离总是大于(或小于)保持合适张力所需距离,其间差值由张力传感器测得,张力传感器仅取粗纱最佳张力值为张力控制的上限值(或下限值),粗纱张力一偏离此值,装置就通过动力传递装置使铁炮皮带叉作单向位移至张力恢复最佳值为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粗纱张力一偏离最佳值时,即由传感器直接指示装置进行自动微调,使调节的精度可靠性以及装置的结构得到大大提高和简化。使用本装置无需对原设备进行重大改动,且当装置发生故障时,仅需切断信号或动力源,调回原成形变换齿轮,即可保证粗纱机正常工作,方便维修及生产。
附图1~4给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图中机型为中国制造的A453B型粗纱机。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长度与铁炮6、15相应的导轴24上套装有蜗杆26,两者通过导键34连接,蜗杆24两端有支架25、30固定于长齿杆35上,使蜗杆26能在长齿杆35带动下,沿导轴24移动。蜗轮块32通过托板28与固定在铁炮皮带叉27上的托架29相连接,并与蜗杆26啮合。铁炮皮带叉27与托架29活动地套装在长齿杆35上,这样,当成形棘轮11转动一齿时,长齿杆35和蜗杆26便同时移动一定距离,蜗杆26通过其与蜗轮块32的自锁作用,使铁炮皮带叉27同时作等距位移。本装置工作前,须适当调整成形变换齿轮13或张力变换齿轮12的齿数,使长齿杆35移动一次的距离总是大于(或小于)保持合适张力所需的距离(特殊情况下,二者恰巧相等,应视作例外,不予考虑),两者差值由传感器3测得。同时,还须确定不同卷绕直径时的最佳张力值,并将此值作为张力控制的上限值(或下限值),粗纱张力一偏离此值,传感器3便发出信号,直至张力复原。当粗纱张力正常,传感器无信号时,上铁炮齿轮5通过传动齿轮20、21带动与电磁离合器23动片相连的齿轮22作空转,此时的导轴24不旋转,铁炮皮带14无位移,而当粗纱张力偏离标准值,传感器3有信号时,电磁离合器23处于工作状态,导轴24作单向旋转。在这里,用带变速机构的独立电机驱动导轴24作单向旋转,也是可以的。此时,导轴24通过导键34带动蜗杆26旋转,使蜗轮块32连同铁炮皮带叉27作单向位移,调整炮15的转速。而当粗纱张力恢复正常,传感器3重新处于无信号状态时,铁炮皮带叉27即停止位移。由于调整成形变换齿轮13或张力变换齿轮12后,长齿杆35移动一次的距离总是大于(或小于)(本实施例取前者)保持合适张力所需移动距离,所以,导轴24始终仅须作单向旋转,从而铁炮皮带14始终仅须作单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铁炮皮带14作与长齿杆35位移反方向运动。又由于粗纱卷绕直径在同一层内是相对不变的,并且环境条件在短时间内也可以视为不变,所以本装置对张力的调整一般总是在长齿杆35作位移后进行,并在调至正常后保持至一层粗纱卷绕完毕为止。简言之,在粗纱卷绕过程中,新的一层开始卷绕时,总是先由粗纱机成形机构进行张力粗调,然后由本装置自动地实施细调,从而使粗纱张力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图2为张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图。这样的传感器,一台粗纱机装有数个,也可以只装一个。作为粗纱张力检测手段的传感器3,本实施例是这样设计的在光源A、光电管B之间设一遮光板41,遮光板41的一端装有触臂40,用于感受粗纱2张力的变化。光源和光电管以两排对称配置其对数可根据测量精度设置两对以上,一般设三对。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长齿杆35每移动一次的距离总是大于实际需要,因此,当张力变弱,粗纱2下垂时,触臂40便带动遮光片41向光源A、光电管B方向移动。当遮光片41切断光源A时,光电管B无电流,传感器3即给出张力调节信号,铁炮皮带14则作与长齿杆35位移反方向移动,于是铁炮15速度增加,筒管36转速加快,粗纱张力增大、绷直,使遮光板41重新离开光源A,从而使铁炮皮带14停止位移。该装置工作时,须先根据粗纱不同卷绕直径(如小、中、大纱)时最佳张力状态确定标准张力值,同时,将此值转换成传感器触臂40角度值,并分别由各对光源(A1、A2、A3……)及光电管(B1、B2、B3……)的相对位置确定之。在卷绕过程中,根据粗纱卷绕直径、张力变化的需要,始终只需一对光源、光电管工作。光源和光电管线路的通断选择,由标准张力确定器8通过开簧开关和设在长齿杆35上的磁铁块9加以实现。
龙筋17换向时,铁炮皮带14与铁炮15、6之间可能出现短暂溜滑,从而影响粗纱正常张力,导致本装置误动作。为防止这一情况,本实施例设置了龙筋换向延时开关50(如图3所示),实际上是一对由行程开关K及RC电路、继电器J组成的延时器。龙筋17换向时,与下摇架51连接的连杆制动架52上的定块53在接通一只行程开关的同时,使另一行程开关断路。此时,由于RC电路的延时作用(延时数秒),继电器使发明所涉及的装置延时动作,保证了调节的正确性。
图4是本发明的铁炮皮带叉自动复位机构。此机构保证在完成一落纱时,铁炮皮带14恢复到原起始位置。由于本发明涉及的装置对粗纱张力的调节作用,使铁炮皮带14在卷绕过程中偏离原起始位置。若不复位,势必影响后一落纱的正常卷绕。为此,本实施例利用粗纱机原有的铁炮皮带复位机构,使铁炮皮带叉27在接近起始位置时,锁杆37被L形顶板31顶开,拉簧73使托板28上移,与托板28连接的蜗轮块32便与蜗杆26脱离,由于支架25(见图1)对托架29起了限位作用,从而使与托架29连接在一起的铁炮皮带叉27一起随长齿杆35移动。当托架29恢复到原起始位置时,触板71通过托板28的上斜面,使之下移,从而使经由L形顶板31突出部而复位了的锁杆37将托板28重新锁住,蜗轮块32与蜗杆26则重新啮合。由于L形顶板31能绕铰销70作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所以不影响卷绕过程中锁杆37的运动。
本实施例还设置了与主机16联动的延时开关(附图未画出),目的是当主机16启动时,本实施例滞后数秒工作,以避开主机16启动时,铁炮皮带14溜滑(尤其在大纱时)造成的粗纱张力短暂不正常状态。
附图中部分编号部件名称10.成形重锤 19.差动装置18.卷绕成形的粗纱 38.信号放大器72.锁杆拉簧 74.顶触板支座本发明对于采用直线铁炮的粗纱机,例如中国制造的A456A型粗纱机,也是适用的。
权利要求
1.粗纱机上粗纱张力自动调整装置,该装置有铁炮、铁炮皮带、铁炮皮带叉、长齿杆(或铁炮皮带叉牵引钢索)、铁炮皮带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设有张力一偏离最佳值即发出调整信号的粗纱张力传感器、每移动一次的距离总是大于(或小于)保持最佳张力所需距离的长齿杆(或铁炮皮带叉牵引钢索)、与长齿杆(或铁炮皮带牵引钢索)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且在工作时仅作单向旋转的蜗杆、与蜗杆啮合并安装在铁炮皮带叉托架上的蜗轮块,以及蜗杆动力传递机构、标准张力确定器、铁炮皮带叉自动复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蜗杆由电磁离合器带动并靠导轴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由带变速机构的独立电机驱动蜗杆。
4.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由带变速机构的独立电机驱动导轴。
5.根据权利要求
1、2、4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装置了上龙筋换向延时开关,其最佳延时值整定为1~3秒。
6.根据权利要求
1、2、4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设有整机联动延时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设有整机联动延时开关。
专利摘要
粗纱机上粗纱张力自动调整装置,保证在粗纱卷绕过程中,锭翼至罗拉之间的粗纱保持一合适张力。本发明所涉及的装置,主要由张力传感器、电磁离合器(或单独电机)、导轴、蜗杆、蜗轮块、铁炮皮带叉及铁炮皮带叉复位机构等组成。在粗纱卷绕过程中,每卷绕层,都先由粗纱机原成形调节机构进行粗调,然后由本装置自动地对张力进行微调。本装置能在粗纱张力一偏离最佳时,即由传感器直接发出调节信号,从而使装置调节精度、可靠性和结构都得到大大提高和简化。
文档编号D01H1/00GK86103766SQ86103766
公开日198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28日
发明者陶明轩 申请人:陶明轩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