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透气防寒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803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仿生透气防寒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是本发明人曾经申请专利的“仿生透气防寒羽棉”的更新换代的产品,它是涉及用仿生学与现代物理技术处理而成的一种新型防寒衣料,用于制成防寒服装。
目前被一些窃取了我们点熔技术的仿冒者仿冒的“仿生透气防寒羽棉”,其透气膜是分片式的,这种结构有如下的缺陷1、片与片之间或层与层之间的透气膜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位移;2、在服装穿着过程中,片与片之间或层与层之间的透气膜,也会有某种程度的位移。由于透气膜的位移,就会使透气通路在某些地方加长了,或在某些地方缩短了,缩短了的透气通路就会增加对流换热的效率,降低防寒效果,达不到防寒指标;3、采用片状结构的透气膜,也使衣料的强度有所降低。此外,在我们的“仿生透气防寒羽棉”面世后还有不少仿冒厂家,由于得不到我们的点熔技术,其仿冒品就大都用“太空棉”的设备加工,用针刺联结,针孔为透气孔,这样外界的寒气就透过针孔,直接对流换热,结果虽用多层薄膜代替他们原来的金属镀膜,但防寒效果并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其透气膜是整体式的,这样在加工过程中就不容易产生位移,经过电脑程控精确定位,点熔结合后,制成服装,在穿着过程中也就不可能产生位移,结果比、“仿生透气防寒羽棉”提高了防寒效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的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了的仿生防寒衣料,它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保温效果,巩固以仿生技术来防寒的研究成果。
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的技术改进方案如下①用特制的整体式透气膜如图2,由电脑程控的熔点联结安装在各层化纤棉中。各层整体式透气膜和化纤棉安装排叠如图1。把整体式透气膜按次序交替相间排叠在各层化纤棉中。
②在整体式透气膜上打出整齐的行列式透气孔。
③安装时各层透气膜的透气孔不对正,而是错位安放,使形成仿鸟类羽毛排叠构成的之字形透气通路。
④用不透气的熔合点联结各层整体式透气膜和化纤棉成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其防寒效果是这样实现的由于各层整体式透气膜打有排列整齐的透气孔如图2,其排叠方法是仿鸟类羽毛的错位排叠的方法如图1,也就是在排叠时,上一层透气膜的透气孔,和下一层透气膜的透气孔错位不对正,构成很长的之字形透气通路,使外界寒气和人体的暖气没有对流捷径,人体的潮气只能通过仿鸟类羽毛错位排叠形成的之字形的很长的透气通路排出去,这样人体的热能散发出去就非常缓慢,热损失就非常少,在人体周围就形成一个很温暖的人工气候区,人们穿着本实用新型“仿生透气防寒棉”制成的服装,就感到十分温暖舒适。根据多年来在我国东北哈尔滨、齐齐哈尔、漠河等地冬季穿着实践,虽然气温零下40多℃,穿着这种服装,全套重约1.5公斤,除衬衣外不必再穿其他任何棉毛防寒织物,可长期在野外活动而不感觉寒冷。
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适用范围也很广,实践证明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和南方零上13℃以下的环境都可穿用。
现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的实施例如下图1是各层透气膜和化纤棉的安装排叠联结剖面图。在化纤棉①的上面安放一层整体式透气膜②,在整体式透气膜②的上面按错位排叠安放一层整体式透气膜③,在③的上面安放一层化纤棉④,在④的上面再放一层整体式透气膜⑤,在⑤的上面再按错位排叠的方式,安放一层整体式透气膜⑥,在⑥的上面再放一层化纤棉⑦。⑧为透气孔,⑨为不透气的电脑程控熔合点。各层错位排叠的整体式透气膜,通过透气孔⑧形成之字形透气通路⑩。
图2是整体式透气膜的透气孔分布平面图,②是整体式透气膜之一,⑧是排列成行的整齐的透气孔。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是一种成幅的防寒内衬衣料,其特征是在各层按次序交替相间排叠的、成幅的化纤棉中安装有成幅的、有透气孔的整体式透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透气防寒棉,其特征是在每层整体式透气膜中都打有行状排列的整齐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透气防寒棉,其特征是各层整体式透气膜错位排叠,各层整体式透气膜的透气孔不对正,构成之字形透气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透气防寒棉,其特征是各层整体式透气膜与化纤棉由熔合点联结成为一体,其联结熔合点不透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仿生透气防寒棉”是防寒服装的一种成幅的内衬衣料,是由特制的整体式透气膜与化纤棉层叠点熔结合而成,其特点是衣料使人体暖气和外界寒气无对流捷径,人体热能散发缓慢,热损失少,防寒效果好,质量稳定。穿着这种服装,全套中号重约1.5公斤,除衬衣外不必再穿其他棉毛防寒织物可防寒至-40℃。这种衣料适用范围很广,在13℃至-40℃环境都可穿用。
文档编号B32B23/00GK2424923SQ9624653
公开日2001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8日
发明者郑永林, 郑志鸿, 何德勇, 郑千华 申请人:郑永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