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液记录头盒和喷液记录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60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液记录头盒和喷液记录头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液记录头盒和喷液记录设备。本发明不仅可用于一般的记录设备,而且可用于复印机、配置有通讯系统的传真机、配置有记录单元的文字处理器等,以及结合有各种复杂的处理装置的工业用记录设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出现的术语“打印”意思是指包括字符、图表和其它有意义的信息的形成,还包括形成于打印介质上的广泛的图像、数字、图形等,以及打印介质的处理,不管这种信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以及这种设备是否可以用人眼辨认。短语“打印介质”意思指不仅包括用于产生打印设备的纸张,而且包括布、树脂膜、金属片、玻璃、陶瓷、木材、皮革,和其它接收液体的材料。另外,术语“液体”(在某些情况下还可称为“油墨”)在前面提到的“打印”情况下应该被广义地翻译并且意思是指可用于图像、数字、图形和其它,以及用于打印机介质的处理或油墨的处理(例如为打印介质提供的有色油墨的凝固或不溶),还意味着包括所有与打印有关的液体。
喷墨记录设备是一种被称为非击打记录型记录设备,它可以在各种记录介质上、以高速并且几乎不产生任何声音地进行记录,还有其它一些优势。因此,喷墨记录设备广泛用于打印机、文字处理器、传真机、复印机,以及其它配置有记录机构的设备中。用于这种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典型的排墨方法是使用电热转换装置。对于这种方法,这种电热转换装置生成的热产生气泡。然后,通过利用气泡生成时产生的压力,液滴从微细的排出口排出以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对于喷墨记录设备,越来越要求以高图像质量并高精度进行打印。结果,增加了多色油墨、处理液等模式的使用,另一方面,还要求记录设备的自身体积变小。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一种具有集成的记录头单元和液体储存部分的喷墨盒,另外,关于用于这种盒的容器,安置成与多个液体储存部分形成整体以保存多种液体。关于这种记录头盒,为其中的记录头单元配置多个油墨供应通路,从而可以排放不同种类的液体。同时,关于记录头的模式,有一种安置有多行排出口阵列的模式。
同时,在一些情况下,记录头盒可以构造成包括记录头单元、与记录头单元形成整体的支架,和可以安装并从支架上拆卸的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多种液体可以保持在一个支架上,但安置成根据所使用的模式,使得每个储存液体的部分能单独更换每利1液体,或使得它的多种种类可整体更换。
在涉及能够整体保持多种液体的容器和支架的记录头单元的连接模式中,多个油墨引入管集中在支架部分。因此,为了准确地保持供应部分的密封性,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密封结构,其中简单地使用一般的密封胶,以将配置有电热转换器的记录头单元和油墨流入通路粘接,而油墨流入通路是通过把它们放置好后使用粘合剂等将它们固定在支架部分的液体流入通路形成件上形成的,然后在固定了液体流入通路形成件后将密封胶注入使油墨进口管周围牢固地固定。
使用这种利用密封胶将记录头单元的油墨供应通路和支架部分的流入通路形成件密封连接时,在密封胶和树脂材料之间的密封强度不足够强,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会使空气进入积聚在喷墨记录头中,以阻挡油墨向排放口的供应,引起“油墨不足”。同时,很难适当地控制密封胶的涂敷量。如果它的量略微不足,在初始阶段没有问题,当在喷墨记录头中产生气体积聚后,就会在某些情况下引起“油墨不足”。
在日本专利待公开申请号10-119314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记录头盒,其中有一种具有许多排放口和与这些形成的排放口相通的油墨供应通路的记录头,和具有与形成的记录头的油墨供应通路相通的油墨流入通路的油墨箱连接部分,通过由密封这种连接部分的弹性材料形成的密封件将它们连接成整体。与不使用任何密封件而仅使用粘合剂将记录头和油墨箱连接部分连接的方法相比,并考虑到在粘合剂变硬之前需要的时间,以及对它的涂敷量的控制等方面,这个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可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但可靠的喷液记录头盒,它具有油墨箱支架部分和配置有布线板的记录元件单元,它被连接并固定,以使得它们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和相对简单的方法相通。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液记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油墨供应单元和记录元件单元通过置于它们中间的连接密封件用螺钉在压力下将它们连接。然后,油墨供应单元的油墨供应通路和记录元件单元可以以无油墨泄漏的良好的状态相通并连接。在这个接合处,在记录元件单元的油墨供应通路和油墨供应单元的连接部分周围没有使用粘合剂。这就不需要考虑由于使用粘合剂带来的缺陷,因此使得这个连接处理相对简单同时达到高可信度和低成本。另外,由于螺栓的固定部分位于配置有布线带的表面的外部,压力固定可能不会在布线带上产生应力。
本发明的喷液记录头盒和喷液记录头主体托架一起使用,它配置有用于朝一个方向(Y方向)运载记录介质的运载机构和托架,从而保持喷液面面向记录介质的记录面,并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运载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移动。因此,最好以高精确度定位本发明的记录头盒,并且以高精度定位将它安装于托架上以执行喷液。因此,需要在托架上提供X方向的突出部分、Y方向的突出部分和Z方向的突出部分,以利于在安装托架时定位。
X方向的突出部分在将记录头安装于托架上时使用。因此,通常这个部分配置在液体供应单元侧,它在安装时与托架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在X方向配置一个具有参考面的第一板,最好在X方向定位这个参考面顶着X方向的凸起部分的情况下,连接液体供应单元和第一板。以这种方式,配置有安装了排放口以喷液的记录元件底板的记录元件单元,可以很高的精确度关于X方向的凸起部分定位。特别是,通过使用于定位记录元件单元的X方向的参考面顶着X方向的凸起部分凸起,就有可能增强排放口的定位精确度。
同样,在Y方向,当为液体供应单元提供Y方向的凸起部分时,在Y方向提供一种具有参考面的第一板,最好在Y方向定位这个参考面向着Y方向的凸起部分的情况下,连接液体供应单元和第一板。同样,在Z方向,形成临近放置第一板的螺栓固定毂的顶面,以保持它的容受度在关于Z方向的凸起部分的凸起面在指定的容受范围内。以这种方式,可增强记录元件单元在Z方向的定位的精确度。
对于本发明的喷液记录头盒,如果安置成保持与液体供应单元相接触的第一板的压力接触面与液体供应单元仅通过螺栓固定毂的接触部分,和具有开口于此的液体流入端口的连接密封件的部分相接触,接触压力通过连接密封件有效地作用到液体供应单元的液体供应通路和记录元件单元的液体供应端口的凸起部分上,这就可能稳固地连接液体流入端口和液体供应端口。
同样,如果配置成分布第一板多个的液体供应端口几乎在一条线上开口,并放置螺栓固定毂在液体供应端口阵列中线的两末端,压力可有效地作用在中线的附近,以稳固地连接液体流入端口和液体供应端口。
关于本发明的喷液记录头盒,最好形成支撑记录元件底板的第一板,当用不易变形的材料构成时在压力下与液体供应单元相接触。因此,需要用陶瓷材料构造这个板。同样,油墨供应单元的结构复杂并相对精密。关于它的材料,最好是树脂材料。同样,最好用压缩变形较小的材料构造连接密封件。
同样,如果紧靠着螺栓固定毂的头部的面,和螺栓的头的顶面从安装有接线板的第一板的表面凹陷,就有可能减少由于喷液导致的诸如雾状液体粘着到这一部分,从而避免了已经粘着到这一部分的液体粘着污染记录介质。
同样,如果螺栓固定毂安装到元件上,并且相同的元件形成具有开口于此的液体流入端口的部分,就可能增强螺栓固定毂的顶面和具有开口于此的液体流入端口的部分的相对定位准确性,从而使第一板邻接液体供应通路以良好的准确度在此口的部分,以施加适当的接触压力。如果除了用螺栓来连接之外,还在液体供应单元和第一板之间用粘合剂粘合,则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强。
如果液体供应单元部分和记录元件单元在粘合面部分而不是在压力下安放弹性密封件的位置处彼此粘合以进行连接,就不需要在记录元件单元的液体供应通路的末端部分和液体供应单元的通道之间应用粘合剂。结果,就不需要严格地控制粘合剂的涂布量,从而使得记录头的安装既快又容易。
当粘合剂填充到由弹性件、第二底板和流通路形成件的流入通路的外周形成的空间时,连通部分由弹性件和粘合剂从外部密封,密封力增强。因此,就可能避免油墨从第二底板与流入通路形成件的流入通路的外周的接触部分泄漏,或避免空气从这个接触部分进入到流入通路。同样,用粘合剂填充一上述空间,即使油墨从接触部分泄漏,也只有粘合剂与油墨接触。而没有可能油墨直接与弹性件接触。结果,就可能避免由于油墨或其它杂质粘着到弹性件上,或避免由于部分洗脱的弹性件进入油墨流入通路形成油墨凝结等排放缺陷。以这种方式,可增强喷墨记录头的可靠性,同时由于稳定的油墨气泡而使记录质量提高。
采用具有多个环状安装的密封部分的密封件,每个环状是在缎面的垫子部分上具有平整光滑的表面,这就可在大量处理密封件时避免出现互相粘着。区此,它们的处理变得容易。同样,不需要使用与传统工艺中所用的一样大硬度的材料。而用软性材料就可以良好的密封性固定。
这里,如果垫子部分的缎面的平均粗糙度保持在10到50微米范围内,可以肯定密封件不会彼此粘合。如果密封部分的平整光滑表面的中线平均粗糙度被设置为小于等于10微米,可获得良好的密封性。当用硬度在30到50(JIS A)范围的氯丁橡胶构成密封件时,就可以获得长期可靠的密封件。
对于本发明的喷液记录头盒或成像设备,如果邻接液体箱连接部分和喷液头的密封件的密封部分的中线平均粗糙度被设置为小于等于0.5微米,或者如果液体箱连接部分的凸起部分和喷液头的密封件的密封部分形成一光滑层,用于使它的表面光滑,就可能获得液体箱连接部分和喷液头之间良好的密封性。


图1A和1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记录头盒的透视图;图1A显示安装了油墨箱的状态,图1B显示卸除油墨箱的状态。
图2是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的记录头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进一步详细显示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盒的记录头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盒的第一记录头元件底板的部分断面透视图。
图5是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盒的第二记录头元件底板的部分断面透视图。
图6是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盒的侧剖面图。
图7是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盒的的油墨供应单元和记录元件单元连接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盒的记录头单元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9A、9B和9C是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盒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一记录元件底板和第二记录元件底板连接状态的示图;图9A是底面的平面图;图9B是侧视图;图9C是顶面平面图。
图10是图1A和1B所示的记录头盒的底面平面图。
图11A和11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记录头盒的流入通路形成件的示图;图11A是平面图,图11B是侧视图。
图12A和12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2改变实例的记录头盒的流入通路形成件的示图;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是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记录头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液头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实例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实例的油墨箱支架和记录元件单元连接状态的透视图。
图17是安装在图14所示的实例中的流入通路形成件和第一板之间的密封件的截面图。
图18A是图14所示的实例的流入通路形成件的通讯通道的平面图,图18B是显示图18A所示部分的部分分解剖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密封件的特征的示图。
图20是用于图14所示的实例的固定件与油墨箱固定单元和记录元件单元的透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记录头盒的实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记录头盒在安装上油墨箱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3是在流入通路形成件和第二底板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24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弹性件的平面图;图24B是沿图24A的线24B-24B截取的线性截面图;图24C是沿图24A的线24C-24C截取的线性截面图。
图25是第二底板与流入通路形成件的连接程序的流程图。
图26是使用分散剂的粘合剂的注入方法的示图。
图27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弹性件的平面图;图27B是沿图27A的线27B-27B截取的线性截面图;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的流入通路形成件和第二底板结合部分的放大侧截面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底板的平面图。
图30是从下对角线方向观察的记录头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印头和油墨箱支架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它是部分选取并放大显示。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密封件的平面图。
图33是沿图32的线33-33截取的截面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记录头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35是用于图34所示的实施例的密封件的平面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喷液记录设备的实施例的喷墨打印头的主要部分的打印操作机构的透视图。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喷液记录头盒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实施例1-1)图1A和1B至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或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记录头盒(喷液记录头盒)的示图,以及记录头盒的各个记录头单元和保存油墨(液体)的油墨箱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下文中,将参考这些附图对每部分的结构进行描述。
从图1A和1B的透视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记录头单元H1001是构成记录头盒H1000的组件之一。记录头盒H1000由记录头单元H1001和可拆卸地安装于记录头单元上的油墨箱H1900组成。当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托架上时,记录头盒H1000由定位装置定位于喷墨记录设备主体的托架(未显示)上,并安装以通过电触点进行电连接和可支撑地固定。
关于油墨箱H1900,一共配置了四个,即,油墨箱H1901用于黑色油墨;油墨箱H1902用于青色油墨;油墨箱H1903用于洋红色油墨;油墨箱H1904用于黄色油墨。这些油墨箱H1901、H1902、H1903和H1904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记录头单元H1001上。然后,它们中的每个都可以单独更换。以这种配置的结构,每个油墨箱H1900都可以适时地更换以避免油墨浪费,使用这种喷墨记录设备降低了打印运行费用。
下面,将逐个详细描述记录头单元H1001的每个组件。(1)记录头单元安装在记录头单元H1001上的记录头是使用电热转换装置以根据电信号生成热能,产生油墨膜沸腾的气泡喷墨型记录头,它被安置成使得电热转换器和喷墨口彼此面对,即,被称作侧喷射型记录头。
如图2的分解透视图所示,记录头单元H1001包括记录元件单元H1002;油墨供应单元(液体供应单元)H1003;和箱支架H2000。
另外,如图3的分解透视图所示,记录元件单元H1002包括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布线带(布线底板)H1300;电触点底板H2200;第二板H1400。同样,油墨供应单元H1003包括油墨供应件H1500;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连接密封件H2300;滤器H1700和密封橡胶H1800。(1-1)记录元件单元第一板H1200由0.5到10毫米厚的铝材料(AL2O3)构成。第一板H1200的材料并不限于铝。也可以使用一些呈现与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的材料具有相同线性膨胀系数,以及呈现等于或超过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的材料具有的导热性的其它材料。因此,例如第一板H1200的材料可以是硅(Si)、氮化铝(ALN)、碳化硅(SiC)、钼(Mo),和钨(W)中的任意一种。对于第一板H1200,这里有用于向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供应黑色油墨的油墨供应喷口,和用于向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供应青色、洋红和黄色油墨的油墨供应喷口H1201。同时,对于两侧的部分,每个螺栓固定部分H1206分别形成为机械连接部分,用于连接油墨供应单元H1003。
图4是用于黑色油墨的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结构的部分断面透视图,它的使用频率很高。对于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油墨供应端口H1102形成于厚0.5到1毫米的硅底板H1110上,例如,它是一种用作油墨流入通路的细长的槽型贯通孔。在穿过油墨供应喷口H110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安置在一条线上的电热转换装置H1103。另外,由铝等构成的电线(未显示)用于给电热转换装置H1103提供电力。这些电热转换装置H1103和电线由膜形成技术和技巧形成。电热转换装置H1103按锯齿型安装,即,每个喷液孔阵列的位置略微偏移,从而使它们不能在垂直于直线排列的方向对齐。另外,每个用于给电线供电的电极部分H1104都沿着电热转换装置H1103的两个外侧面安装。电极部分H1104、挡板H1105是由金等构成的。
然后,在形成硅底板H1110的表面上,配置有形成对应于电热转换装置H1103的油墨流入通路的油墨流入通路壁H1106,在它们的上面覆盖有顶板部分。顶板部分配置有具有排出口H1107的孔的树脂材料结构,它是由光蚀刻技术形成的。排放孔H1107配置在对应于电热转换装置H1103的位置,以形成排放孔组H1108。在这个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中,从油墨流入通路H1102提供的油墨,通过由每个电热转换装置H1103生成的热能引起的气泡产生的压力作用下,从面对每个电热转换装置H1103的排放孔H1107排出。
同样,图5是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的结构的部分断面透视图。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安置用来排放三种颜色的油墨,即,青色、洋红和黄色。三个油墨供应孔H1102平行构成。穿过每个油墨供应端口H1102的两侧,锯齿型安装了电热转换装置H1103和油墨排放孔H1107,各排成一行。另外,在硅底板H1110上,电线和电极H1104按照与记录元件底板H1100一样的方式安置,油墨流入通路壁H1106和排放口H1107由树脂材料利用光蚀刻技术形成在上面。然后,在第一记录元件底板中,给用于向电线供电的电极部分H1104配置一个由金形成的挡板H1105。连接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从而使每个油墨供应端口H1102与第一板H1200的油墨供应喷口H1201相通,然后,将它们中的每一个粘着固定,从而以良好的精确度定位到第一板H1200上。用于这个粘合的第一粘合剂应该最好具有低粘度、低的硬化温度,从而在较短的时期内硬化并在硬化后具有相对高的硬度,以及为油墨提供良好的阻抗。在这个方面,例如使用了一种以环氧树脂作为其主要成分的热硬化粘合剂。粘合层的厚度最好为50微米或更小。
第二板H1400是一种厚度0.5到1毫米的板型件,例如,它可以由诸如陶瓷、氧化铝(Al2O3)或诸如铝或SUS的等金属材料构成,形成一个在它的每个外围都具有两个开孔的形状,它大于分别粘着固定在第一板H1200上的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第二板H1400利用第二粘合剂粘合在第一板H1200上。以这种方式,当布线板H1300粘着固定时,布线板H1300在粘着面的平面上与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接触,以实现电连接。
布线板H1300形成电信号通路,电信号通过它被施加到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上。对于布线板H1300,相应每个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形成两个开孔。围绕每个开孔的边缘,形成一个电极终端H1302,以连接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的每个电极部分H1104。在布线板H1300的末端部分,形成配置有外部信号输入端H1301以接收电信号的电触点底板H2200,和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部分H1303。然后,用铜箔布线圈将电极终端H1302和电连接部分H1303连接。
布线板H1300的背面用第三粘合剂粘着固定在第二板H1400的底面。另外,这个布线带的一面在面对第一板H1200的一面折叠,从而被粘着固定在第一板H1200的所述面。关于第三粘合剂,一种热硬化粘合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环氧树脂,例如,可用的厚度是10到100微米。
布线板H1300与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的电连接,通过热压超声方法,将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的每个电极部分H1104电焊到布线板H1300的电极终端H1302上来实现。然后,第一记录元件底板H1100、第二记录元件底板H1101,和布线板H1300的电连接部分用第一密封胶H1307和第二密封胶H1308密封。以这种方式,将保护电连接部分免遭油墨的腐蚀,以及外部电击。第一密封胶H1307主要用于从布线带的电极终端H1302与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的每个电极部分H1104的连接部分的背面密封,同时,还用于密封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的外周部分。第二密封胶H1308用于从连接部分的前面密封。
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等的热压粘合方法将电触点底板H2200电连接到布线板H1300的末端部分。对于电触点底板H2200,上面形成有用于定位的端子定位孔H1309和用于固定的端子连接孔H1310。(1-2)油墨供应单元如图3所示,油墨供应件H1500是形成诱导油墨从油墨箱H1900流向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结构件。油墨供应件H1500由例如树脂模压形成。对于这里的树脂材料,需要使用一种有5到40%的玻璃填充物的混合物以增强成型坚固性。
如图6所示,油墨供应件H1500形成固定部分,它与油墨箱支架H2000共同可拆卸地支撑油墨箱H1900。对于这个支撑部分,在它的底部配置有一个油墨箱定位孔H1502,用于与油墨箱H1900上的箱定位销H1908相连。然后,在后侧壁上,配置有与油墨箱的第一钉H1909啮合的第一孔H1503,和与第二钉H1910啮合的第二孔H1504。同时,在油墨箱H1900的前部,配置带有与固定部分的壁啮合的第三钉H1911的可移动杠杆H1912。用一个使该杠杆H1012弹性变形的力,释开第三钉H1911将油墨箱H1900卸下。在这些结构中,孔H1503和H1504示为油墨供应件H1500形成的。换句话说,油墨供应件H1500构成一部分用于固定可拆卸地附着的油墨箱H1900的元件。
对于油墨供应件H1500,邻接油墨箱H1900的油墨供应端口H1907部分的连接部分H1502,安置在用于油墨箱H1900的固定部分的底部。这里,用焊接方法固定滤器H1700以防止尘粒从外部进入。另外,配置密封橡胶H1800以避免油墨从连接部分H1520挥发。在油墨供应件H1500中,形成一个从连接部分H1520与油墨箱H1900的接触面延伸到底面的油墨流入通路H1501。
在油墨供应件H1500的底面,定位并用超声波焊接方法固定一个油墨(液体)输入喷口H1602朝向其打开、从而供应油墨到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使得油墨流入口H1602与油墨供应件H1500的油墨流入通路H1501相通。
同时,对于这个油墨供应单元H1003,形成一个结构以安装记录头盒H1000到喷墨记录设备主体上。换句话说,在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侧部,配置一个安装导轨H1601,用于通过与托架的相应部分接触来导引记录头盒H1000到托架安装位置。同时,在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上部,配置一个耦合部分H1508,用于通过与安置在主体侧的头设置杆相接触来安装并固定托架到记录头盒H1000上。同时,在油墨供应件的底面形成一个X方向(记录头移动方向)的凸起部分H1509、Y方向(记录介质传输方向)的凸起部分H1510,和Z方向(排墨方向)的凸起部分H1511,作为凸起基准,由此通过允许它们邻接托架的相应位点而定位记录头盒H1000到设计的安装位点。
同时,在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背面,形成一个端子固定部件H1512,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电触点底板H2200固定在它上面;用于定位的端子定位销H1516;用作电触点底板H2200的固定件的端子连接销H1515。然后,在这些件的周围,安置多个加强筋,以增强配置有端子固定部件H1512的平面的坚固性。
同时,在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底面,配置一个螺栓固定毂H1517用以与记录元件单元H1002相连接。对于本实施例,螺栓固定毂H1517形成于油墨供应件H1500的底面。(1-3)记录头元件和油墨供应单元的连接下面,将描述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之间的连接。
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通过将与它们之间的连接密封件H2300接触固定的螺栓H2400压贴在一起连接,连接密封件H2300配置有对应于第一板H1200的油墨供应口H1201,和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油墨流入口H1602定位的孔。连接密封件H2300由诸如橡胶等具有较小的压缩永久变形的弹性材料构成。然后,用这种密封件将油墨供应口H1201和油墨流入口H1602压紧接触,使这种密封件在它们之间保证良好的互通,从而避免发生任何泄漏情况。
在该结合处,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在X方向和Y方向精确定位,并以这样一种方式固定,即,允许配置在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第一板H1200的端面的Y方向的两个参考面H1205和X方向的一个参考面H1206,邻接配置在油墨供应件H1500的Y方向的凸起部分H1510和X方向的凸起部分H1509。如前面所描述的X方向的凸起部分H1509和Y方向的凸起部分H1510通常用于把记录元件底板H1100定位到托架上。因此,记录元件单元H1002可以高精确度地定位到托架上。同时,通过控制在Z方向的凸起部分H1511的尺寸而以高精确度形成靠近第一板H1200的油墨供应件H1500的螺栓固定毂H1517的凸起面。然后,以固定有第一板H1200的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的平面的背面的一部分,被允许邻接螺栓固定毂H1517,记录元件单元在Z方向以高精确度定位并固定。
同时,对于第一板H1200,在如图9C所示的Y方向,多个油墨供应口H1201几乎安置成一行,螺栓固定位点H1207定位于线X上,线X几乎贯穿X方向的第一板的末端部分的Y方向的油墨供应口H1201的中心部分。以这种方式,就可能在连接密封件H2300上有效地施加一个力,以压迫它接触靠近油墨供应口H1201和油墨流入口H1602,从而获得良好的密封性能。
在这个连接处,在固定第二板H1400和安装布线板H1300的区域外部配置第一板H2000的螺栓固定部分H1206,并且如图10所示,当使用螺钉H2400将记录元件单元H1002固定到油墨供应单元H1003上时,螺栓H2400的头部不允许重叠到布线板H1300上。结果,不用在布线板H1300上施加任何不想要的应力就可以进行加压固定。同时,最好提供密封螺栓H2400从而不允许油墨粘着在那里并通过它进入里边。最好设置螺栓固定位点H1207使螺栓H2400的头部和第二板H1400粘着固定的面之间留有少许余地的位置,从而有可能进行密封。
另外,螺栓固定部分H1206的顶面从第二板H1400粘着固定的平面凹进0.5毫米到1毫米。然后,设计尺寸从而不允许螺栓H2400的头部凸出该平面以上。以这种方式,就可能在由于重复记录产生的油墨雾的粘着,或由于当回收装置运行以擦拭记录头的排墨面以清除油墨时发生的油墨部分滞留时,减少过量油墨粘着到布线板H1300外部的第一板H1200的平面,即螺栓固定部分H1206或螺栓H2400上,由此避免了已经粘着在这些部分上的油墨污染记录介质。
然后,定位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电触点底板H2200并固定到油墨供应件H1500的背面。通过使配置在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背面的两个端子定位销H1515分别插入到端子定位孔H1309中来定位电触点底板H2200。在这个连接处,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端子定位销H1516分别插入到端子连接孔H1310中,然后,通过填密端子定位销H1516进行固定。这里,固定方法不限于这些。任何其它固定方法都可以用于这个固定。
图7显示了油墨供应单元H1003和记录元件单元H1002如上所述进行连接的状态。另外,通过将配置在油墨供应件H1500和箱支架H2000上的连接孔和连接部分如图8所示彼此吻合连接油墨箱之间H2000,并完成记录头单元H100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油墨供应单元H1003和记录元件单元H1002通过螺栓H2400压贴接触,并通过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密封件H2300连接在一起。因此,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油墨流入口H1602和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油墨供应口H1201可保持良好的互通,而不会造成油墨泄漏。在该连接处,在记录元件单元H1002、油墨供应单元H1003和油墨供应通路的连接部分周围不使用粘合剂。结果,就不可能出现油墨供应通路的连接部分被粘合剂堵塞,或一点也不用担心由于使用的粘合剂不够或由于包含气泡、粘接力不足等造成的诸如油墨泄漏等任何缺陷。这里不需要考虑与有关使用粘合剂导致的缺陷,能够相对简化连接程序,并以低成本实现高度可靠的连接。
同时,当连接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时,控制容差以形成将配置在它的凸起面的凸起部分。然后,接触凸起部分以执行定位。结果,它们两者都可以良好的精确度定位连接。然后,参考配置在油墨供应单元H1003上的参考面,以高精确度定位记录头盒H1000并安装到主体的托架上。结果,配置给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可以高精确度定位并安装带托架上,从而能够执行高质量的记录。
同时,螺栓固定部分H1206安置在通过配置布线板H1300的平面的外部。因此,有可能不施加任何应力而压紧布线板H1300以接触固定。
(实施例1-2)
下面,将参考图11A和11B与图12A和12B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2进行描述。本实施例是用于连接和固定为实施例1-1的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记录头盒H1000配置的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螺栓H2400的螺栓固定毂H1517的变异实例。图11A和11B与图12A和12B示出了记录头盒H1000的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结构组件的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B,以便说明改进部分的特征。其它任何部分都与实施例1-1中的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实施例1-1中为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油墨供应件H1500配置螺栓固定毂H151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A和11B所示,为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B配置了螺栓固定毂H1603。
因此,现在当记录元件单元H1002拧紧到油墨供应单元H1003上以进行固定时,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第一板H1200的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固定于其上的平面的背面的一部分,允许邻接为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配置的螺栓固定毂H1603,同时,间接凸出到配置有油墨流入口H1602的部分之上,连接密封件H2300置于它们之间。
以具有为此形成的油墨流入口H1602,和为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B形成的螺栓固定毂H1603这两部分,它们之间用于邻接它的平面与第一板H1200的尺寸(尺寸H)比实施例1-1的结构配置的精确度可更高并且制作更容易。换句话说,对于实施例1-1,为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配置油墨流入口H1602,为油墨箱支架H1500配置螺栓固定毂H1517。结果,当用超声等焊接时,在油墨流入端口H1602和螺栓固定毂H1517之间的部分的尺寸准确性(尺寸H)的容许度趋向于变大,最终导致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和油墨箱支架H1500之间的容许部分变大。
因此,当在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300的油墨流入通路之间,通过用置于它们之间的连接密封件H2300使它们贴紧而进行连接时,就可能使连接密封件的加压接触的变异量减小,因此增加了油墨供应通路的密封性能。
另外,如图12A和12B所示,在一个和螺栓固定毂H1603的凸起面相同的平面配置了记录头盒H1000的Z方向(喷液方向)的参考面H1604,其中的螺栓固定毂H1603是为靠近第一板H1200的液体流入通路形成件配置。因此,关于在Z方向的记录头盒H1000的Z方向的参考面H1604的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H1101的定位准确性增强,从而有可能执行高质量的记录。
(实施例1-3)下面,参考图13,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3。图13是本发明的记录头盒H1000C的分解透视图。在图13中,与实施例1-1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志代表,因此,这里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对于本实施例,除了使用螺栓H2400外,还使用了粘合剂来固定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C。如图13所示,对于本实施例的油墨供应单元H1003C,在油墨箱支架H1500上形成粘合剂涂层部分H1518,同样,在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上形成了粘合剂涂层部分H1605。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使用了例如RTV硅粘合剂粘合、在正常温度下变硬的环氧粘合剂、在正常温度下变硬的氟粘合剂等等粘合到粘合剂涂层部分H1518和H1600,然后再使用螺栓固定。这里,根据本实施例,在油墨供应通路的周围不使用粘合剂。因此,不可能发生油墨供应通路中分布阻塞的情况。
以这种结构,在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油墨供应通路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增强,同时还可以避免记录液流入的第一板H1200和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之间的微细间隙内。结果,避免了在记录期间在这个微细间隙内积存的记录液污染记录介质,记录液最终将从该缝隙排出。
对于本实施例,显示了支撑用于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油墨箱的结构,但本发明不必限于这种结构。油墨供应单元可构造一个没有支撑任何油墨箱,或者配置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管子从那里供应油墨的油墨保存单元。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详细描述记录头单元H1001。该记录头单元H1001是使用被称为侧排型的记录头单元H1001,其中的电热转换装置利用气泡喷射方法记录,电热转换装置根据电信号产生热能以形成油墨的液膜沸腾。
如分解透视图14所示,记录头单元H1001包括记录元件单元H1002和油墨箱支撑单元H1003。另外,如分解透视图15所示,记录元件单元H1002包括记录元件底板H1100、第一板H1200、布线板H1300和第二板H1400。同样,油墨箱支架H1003包括油墨箱支架H1500、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填充件H2000、六个滤膜H1700和六个密封橡胶H1800。
(记录元件单元)记录元件底板H1100是侧排型,例如,由一个底板形成。在该底板上,许多排放口H1107根据例如大约每种油墨颜色1200dpi的标准、锯齿形排成两行,并保证能够分别排出不同油墨颜色的油墨。
记录元件底板H1100包括在其表面形成有薄膜的硅底板H1101,和形成于底板H1101上的孔板H1112。
底板H1101的厚度,例如为0.5到1毫米,与油墨供应喷口H1102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油墨供应喷口H1102配置在作为六色油墨流入通路的彼此相互平行的六行延伸并槽状的贯通孔上。相邻油墨供应口H110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例如2.5毫米。以这种相当小的间隔距离,这就可能实现记录头的微型化。在通过每个油墨供应口H1102的侧边,形成并安放多个作为记录元件的电热转换装置H1103,每个在一行并根据例如大约每种油墨颜色1200dpi成锯齿形排列。
多个电热转换装置H1103和用于提供电力给安放在底板1101上的每个电热转换装置H1103的诸如铝的配线,通过膜形成工艺和技术形成。同样,用于给配线供应电力的电极部件H1104沿与电热转换装置H1103放置方向的垂直方向的边缘形成。电极部件H1104配置有多个金等挡板H1105,每个对应于前面所述布线板H1300的电极接头H1302。油墨供应口H1102通过例如利用硅底板H1101的晶体取向的各向异性蚀刻技术形成。
同样,对于形成于底板H1101上的孔板H1112、油墨流入通路壁H1106和排放口H1107,通过光蚀刻技术形成,以形成对应于各个电热转换装置H1103的油墨流入通路。结果,相邻的排放口H1107最终被存在的油墨供应通路壁H1106彼此隔开。
对应于从每个油墨供应端口H1102供应六种颜色油墨的六行排放口H1107,整体形成于一个孔板H1112上。多个排放口H1107阵列与电热转换装置H1103的排布方式一样以锯齿形安放,并根据例如每种油墨颜色大约1200dpi形成。换句话说,分别面对各个电热转换装置H1103配置排放口H1107。
图15所示的第一板H1200由例如大约厚0.5到10毫米的铝材(Al2O3)构成。在这个方面,第一板的材料不必局限于铝。可以使用具有与用于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材料有相同的线性膨胀系数、以及与用于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材料有相同的导热性的材料形成第一板H1200,例如硅(Si)、氮化铝(AlN)、锆、氮化硅(Si3N4)、碳化硅(SiC)、钼(Mo)和钨(W)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板H1200上,形成六个油墨供应口H1201以便向记录元件底板H1100供应六种颜色的油墨。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六个油墨供应口H1201分别相应于第一板H1200的六个油墨供应口H1201定位,记录元件底板H1100以良好的准确性被定位并粘着固定到第一板H1200上。用于这种粘合的第一粘合剂H1202基本上以记录元件底板的形状涂布到第一板H1200上,从而使得在相邻的油墨供应口之间不会产生气道。第一粘合剂H1202最好对将形成于接触面上的薄的粘合层具有相当小的粘度,而在变硬后具有相当高的硬度以及对油墨的耐蚀性。第一粘合剂H1202是一种例如以环氧树脂作为其主要成分的热硬性粘合剂,粘合层的厚度最好小于或等于50微米。
第一板H1200分别在横越该板的末端配置有伸延H1200A。每个这种伸延H1200A都有一个作为参考面分别与前面所述的油墨箱支架H1500的参考端面部分H1502a和1502b啮合的啮合面H1200a。这个伸延H1200A被配制成基本上垂直于它的侧面凸起,即,沿着油墨箱支架H1500移动的方向凸起。同样,在对应于油墨箱支架H1500的定位销IP的位置,形成一个定位销IP的前端与之啮合的贯通孔H1200d。
如图15所示,安放布线板H1300以将电信号施加给记录元件底板H1 100用于排墨,并配置开孔H1300a用于引入到记录元件底板H11100;电极接头H1302对应于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电极部件H1104;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定位于电线的末端部分以从主体设备接受电信号。
布线板H1300的开口部分H1300a对应于安放在第一板H1200上的记录元件底板H1100,第二板H1400的开孔部分H1400a也同样。布线板H1300和记录元件底板H1100电连接。它们的连接方法是例如在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电极部件H1104和布线板H1300的电极终端H1302之间应用热硬性粘合树脂,之后,通过使用加热工具在使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电极部件H1104和布线板H1300的电极终端H1302之间压贴在一起加热,使热硬性粘合树脂变硬,从而电连接电极部件H1104和电极接头H1302。这里,也可以使用包含导电质粒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作为热硬性粘合树脂。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使用了例如由主要成分是具有26微米直径的单粒镍导电质粒和环氧树脂的粘合剂产生的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然后,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电极部件H1104和布线板H1300的镀金电极接头H1302在加热到170到250℃并在压力下粘合。然后这些部件以良好的状态电连接。
对于布线板H1300的材料,使用了具有形成两层结构的电线的柔性布线板,它的表面由例如保护膜覆盖。同样,在输入端H1301的反面,粘固了一层加强板H1303以增强输入端H1301的平整度。至于电连接部分H1303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诸如玻璃环氧树脂或铝这类耐热材料,厚度大约0.5到2毫米。
第二板H1400由例如0.5到1毫米厚的铝材(Al2O3)构成。然而,这里第二板的材料不必限于铝。也可以使用一些与用在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第一板Hl200的材料具有相同的线性膨胀系数,和与用于这些板的材料具有相同的或更高的导热性的其它材料生产这种板。然后,构造第二板H1400使其具有大于粘着固定到第一板H1200上的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外部尺寸的开孔。同样,为了能将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布线板H1300在同一平面电连接,使用第二粘合剂H1203将第二板H1400粘着到第一板H1200上。另一方面,布线板H1300的背面使用第三粘合剂H1306粘着固定到第二板H1400上。同样,与此同时,布线板H1300粘着到第二板H1400上,这个板面对第一板H1200和第二板H1400的面折叠,并用第三粘合剂H1306粘着固定到第一板H1200的侧面。关于第二粘合剂H1203,使用例如具有低粘度、接触面形成有薄的粘合层以及对油墨具有耐蚀性的粘合剂。同样,关于第三粘合剂H1306,使用例如以环氧树脂作为其主要成分的厚约10到100微米的热硬性胶膜。
如图14所示,如上面描述的在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记录元件底板H1100和布线板H1300之间的结构的电连接部分由第一密封剂(未显示)和第二密封剂H1308密封,从而保护电连接部分免遭油墨的侵蚀和外部电击。第一密封剂主要密封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外周,第二密封剂密封布线板H1300的开孔周围。同样,折叠的布线板H1300与油墨箱支架H1500结构的背面进一步接受成型处理。
(油墨箱支架单元)油墨箱支架H1500由例如树脂模压形成。关于它的树脂材料,最好使用具有以5到40%比例混合的玻璃填充剂的树脂材料,以便增强该支架的结构坚固性。如上所述,油墨箱支架H1500支撑可随意拆卸的油墨箱H1900,它的上面配置有用于油墨箱H1900的油墨箱定位销;分别与第一钉、第二钉和第三钉啮合的油墨箱定位孔H1502;第一孔(未显示)、第二孔(未显示)和第三孔H1521;和用于使用棱镜以探查残余油墨的开口H1506,如图14所示。
同样,油墨箱支架H1500配置有导引记录头盒H1000到喷墨记录设备主体的托架M4001的安装位置的安装导轨H1507,和能够使将由头设置杆定位到连接部分,以及设计的托架的安装位置以安装和固定记录头盒的X凸起部分H1509、Y凸起部分H1510和Z凸起部分H1511。油墨箱支架H1500配置有端子固定部件H1512,用于定位并固定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输入端H1301部件。在端子固定部件H1512及其周边,配置有多个肋条以增强配置有端子固定部件H1512的平面的坚固性。同样,在安装每个油墨箱H1900的室之间,配置肋条H1516以避免每种颜色混合。同样,在油墨箱支架H1500的侧面,配置有一个把手部件H1513使得方便处理记录头单元H1001。
同样,油墨箱支架H1500是形成诱导油墨从油墨箱H1900流向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油墨流入通路H1501的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构件之一。通过超声焊接将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焊接到油墨箱支架H1500上,形成油墨流入通路H1501。同样,通过热焊接将滤器H1700连接到与油墨箱H1900啮合的连接部件以防止尘粒从外部进入。另外,安装密封橡胶H1800以防止油墨从连接部件H1517挥发。每个滤器H1700都配置有烧结形成例如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孔径,并形成圆顶形形状固定到连接部分H1518上。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将滤器构造成能提供最大曲率半径大约0.1到0.5毫米,与圆顶形形状的凸起量大致相同。
将滤器H1700如此安装,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外部尘粒进入,而且可以保持每个连接部分和油墨箱H1900之间以良好的状态连接。
在油墨箱支架H1500中,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插入部分的末端与前述油墨供应孔H1520相连,对应于每个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油墨流入通路的开口端形成的槽状油墨流入通路H1521,在它的对应于每个油墨箱H1900的另一端形成。因此,每个油墨流入通路H1521的另一端对应于每个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油墨流入通路的开口端集中,从而使另一端每个油墨流入通路H1521之间的相对间隙比这一端的相对间隙小。以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接触面粘着到油墨箱支架H1500的固定部分,形成每个油墨供应通路依从每个油墨箱H1900分别供应各种油墨到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油墨流入通路。同样,在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插入并固定的部分,放置定位销IP以啮合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和第一板H1200。
再者,在输入端H1301定位并固定的油墨箱支架H1500的背面的底端配置有参考端面H1502a和H1502b。参考端面H1502a和H1502b分别形成于一面并在同样表面形成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插入并固定的部分的周缘的壁部分。结果,参考端面H1502a和H1502b配置在侧并在成型过程中容易形成同一表面。
同样,参考端面H1502a和H1502b经由形成在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插入并固定的部分的周缘的参考端面H1502a和H1502b的截取部分分别横向相连。另外,在参考端面H1502a和H1502b形成部分的壁的中心,形成一个截取部分H1504以啮合第一板H1200的末端部分。
在面对通过填充件2000组合的第一板H1200的一侧,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配置有夹住穿过第一板H1200的末端部分的挤压片H1600a和H1600b。
在这个连接处,在固定到油墨箱支架H1500的挤压片H1600a和H1600b之间,以及油墨箱支架H1500的参考端面H1502a和H1502b之间,最终形成一个特定的间隙,第一板H1200的延伸H1200A允许分别插入到里面。
同样,如图17、图18A和图18B所示,在彼此面对的挤压片H1600a和挤压片H1600b之间,形成填充件H2000的油墨流入通路H2000a和H2000b,以及与对应于油墨流入通路H1521的每个末端的直线上的指定间隙彼此平行分布的连通孔H1600d在没有粘合剂而接触填充件H2000的每个连通孔H1600d的开口端的周缘,当每个周缘H1600e与填充件H2000啮合时,假定它与每个填充件H2000的油墨供应通路H2000b相连。换句话说,每个连通孔H1600d通过填充件H2000与第一板H1200的内部相通。
填充件H2000是由诸如具有低透气性的氯丁基橡胶等橡胶材料构成,使得它的硬度(JIS K6301 A标度)大于等于40°和小于等于50°。
在该实例的情况下,填充件H2000由具有硬度40°、厚度2.5毫米的氯丁基橡胶等橡胶材料构成。当在轴方向施加一个特定的压力时,填充件H2000如图19所示的一样位移。
图19显示对应于压力δ的量的排斥力σ的特性,在纵坐标轴上给出的是排斥力σ(N),横坐标轴上是压力δ(mm)。由于排斥力σ随着压力δ的量的增加,以指定梯度成比例增加,当排斥力σ超过10(N)并且压力δ的量是0.5mm时,假定排斥力σ仍然相应于压力δ的增加的量以较大的梯度增加。当设置作用于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和第一板H1200之间的填充件H2000的触点压力时,在已经证实了它存在于前述具有硬度450的氯丁橡胶、第一板H1200和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之间时,可确定紧密接触力。
在这个方面,证实的方法是诸如通过一指定负压的负压操作进行密封试验和当这些构件作为它的结构部分组合后的观察孔来确定在第一板H1200和记录头盒H1000之间的相对接触力。如图14所示,关于施加到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指定位点的粘合剂,使用的是环氧粘合剂(产品名HP-2R/2H,由CanonChemical Co.,Ltd生产)。结果,确定在触点压力(排斥力σ)是5(N)到10(N)的范围内时,填充件H2000的粘合接触力和密封试验都没有问题,其特征如图19所示。
同样,当如后面所述的给接触位点表面处理时,可以肯定每个粘合剂的粘合力增强,后面将要描述。这就可能在即使在填充件H2000的排斥力σ是30(N)时,也可以执行粘合。
这是由于作用于将第一板H1200从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拉开的方向的弹力和作用于一个方向以及相同的方向的布线板H1300的弹力,加在一起变成比粘合剂的粘合力小。
因此,设置填充件H2000的排斥力σ大于等于5(N)或小于等于30(N)。更好的是,设置到大于等于5(N)或小于等于10(N)的范围内。
对于本实施例,设置填充件H2000的压力δ的量为大于等于0.3mm或小于等于0.5mm,以便当填充件H2000被放置在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和第一板H1200之间时,更好地发挥填充件H2000的触点压力(排斥力σ)。
结果,从图19中可明显看出,通过位于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和第一板H1200之间的填充件H2000可施加大于等于5(N)或小于等于10(N)的排斥力。
填充件H2000配置有六个油墨流入通路H2000b,每个填充到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每个边缘H1600e中。同样,每个油墨供应通路H2000b连续地与具有比它小的内径的油墨流入通路H2000a相通。在油墨流入通路H2000b的开口端的周缘,形成一个环形凸缘部分H2000p,与形成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每个边缘H1600e的周缘的平面相接触。另一方面,在油墨流入通路H2000的开口端的周缘形成一个环形凸缘部分H2000r,与第一板H1200的表面相接触。结果,填充件H2000仅通过肋条部分H2000r与第一板H1200的表面相接触。
肋条部分H2000r具有例如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3毫米和0.15毫米的三角形截面结构。
(记录头单元和油墨箱支架单元的连接)如前面所述,当记录元件单元H1002与油墨箱支架H1003按照图16所示连接时,就完成记录头H1001。这个连接如下面所述步骤执行为了使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油墨供应端口(第一板H1200的油墨供应端口H1201)通过填充件H2000与油墨箱支架H1003的油墨供应端口(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油墨供应端口)相通,如图14所示,第七粘合剂H1605被施加到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多个位点。于是,第一板H1200和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被粘合同定。对于第七粘合剂H1605,使用的是前述环氧粘合剂(产品名HP-2R/2H,由Canon Chemical Co.,Ltd生产)。第七粘合剂H1605的粘合力被假定为例如大于或等于30(N)。
因此,如上所述,填充件H2000的排斥力被设置到大于或等于5N和小于等于10N,而作用于一个并且相同方向的接线板H1300弹力设置为大约15(N),使得第一板H1200和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之间通过使用第七粘合剂H1605可靠地粘合。
同样,当应用第七粘合剂H1605将记录元件单元H1002粘合到油墨供应单元H1003上时,记录元件单元H1002用第六粘合剂H1604定位并暂时固定,其中第六粘合剂H1604如图14所示被应用到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指定位点。第六粘合剂H1604应该能够瞬间变硬。对于本实施例,使用的是例如紫外硬化粘合剂,但也可以使用其它粘合剂。
关于第七粘合剂H1605,只要能够适于经受不同种类材料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同时具有耐油墨腐蚀,并且在正常温度下变硬任何一种粘合剂都可以使用。
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输入端H1301部分利用端子定位销H1515(两个位点)和端子定位孔H1309(两个位点)被定位并固定到油墨箱支架H1500的一侧面。定位方法是,例如,为油墨箱支架H1500安装的端子连接销(六个位点)插入到配置在布线板H1300的输入端H1301的周缘的端子连接孔H1310(六个位点)。然后,用热焊接方法将端子定位销H1516固定。也可以采用其它固定方法。
在这个连结处,第六粘合剂H1604的粘合力设置为大约20(N),小于第七粘合剂H1605的粘合力。因此,如图20所示的板簧的支撑件H2100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如大约是12小时内被固定在靠近第一板H1200的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地方。
如图20所示,支撑件H2100由与固定到油墨箱支架H1500上的布线板H1300的两侧都啮合的叉状的第一连接部分H1200a;插入到几乎位于油墨箱支架H1500的中心部分的相邻的两个孔H1506中的第二连接部件H2100c;连接第一连接部件H1200c和第二连接部件H2100c的压缩部件H2100d形成,还可由压缩部件H2100d压缩在布线板H1300上的记录元件底板H1100的周缘形成。
支撑件H2100维持第一板H1200在被粘合固定到第一板H1200从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拉出方向的状态,即,对抗作用于箭头所指方向的偏压。如果偏压在大约大于等于50和小于等于100(N)的范围内,则假定支撑件H2000维持第一板H1200处于粘合状态。
因此,当记录元件单元H1002与油墨供应单元H1003连接时,记录元件单元H1002的油墨支撑端口(第一板H1200的油墨供应端口),和油墨供应单元H1003的油墨供应端口(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油墨供应端口)通过填充件H2000而不需要粘合剂相连。因此,就不需要控制它的涂布量或粘合剂种类的其它质量控制,所以能够很容易并快捷安装记录头。
对于上述实施例,在油墨箱支架H1500的每个接触面被允许啮合之前,可对每个接触的面执行重整处理。关于重整,需要给予氧等离子或电晕放电表面处理。对于该实施例,利用高频电晕表面处理设备(由Kasuga Denki K.K.制造的AGI-02S,300W)处理大约30秒钟。电晕放电处理是能够在设置在空气中的电极之间应用高频高压产生的电子与放置在电极之间的工作面碰撞,以在它的表面产生活性基团,用于增强粘合力。
以这种方式,能够使第六粘合剂H1604的粘合力增强到大约50(N),使第七粘合剂H1605的粘合力增强到大约200(N)。因此,在执行过这样的重整处理后,不再需要前述支架件H2100最终在制造中提高大规模生产率。
<第三实施例>
(实施例3-1)图2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投盒的分解透视图。图22是本实施例的记录头盒在安装有油墨箱的状态下的侧截面图。
如图21所示,可拆卸地安装于喷墨记录设备(未显示),并往返运动以在X方向进行扫描的记录头盒11,配置有喷墨记录头516,该喷墨记录头516包括第一底板101,其上形成有用于排墨的多个排放端口16的排墨端口阵列,和有第二底板102形成的记录元件底板12。同时,记录头盒11的支架部件1001可拆卸地安装用于供应油墨到记录元件底板12的油墨箱109。对于本实施例,记录头盒11是作为一个实例显示的,它被制造成能够安装包含六种颜色的六个油墨箱109。包含在油墨箱109内的六种油墨颜色可以是黑色,和黑色以外的其它彩色油墨。
布线带31的作用是施加电信号到第一底板101以排墨,它包括一个开孔,以插入第一底板101;电极终端,用于对应于第一底板101的电极部分的元件底板;电极终端,位于布线带31的末端部分并用于接触底板以便形成与配置有外部信号输入端32以从油墨记录设备接收电信号的电极终端32的电接触底板30电连接。使用接触底板的电极终端和使用元件底板的电极终端使用连续的铜箔布线圈(未显示)连接。
关于第一底板101,通常利用光蚀刻技术将电热转换元件层、导线和其它元件形成到硅晶片上,喷嘴壁和排放口16由光敏树脂形成。因此,通过各向异性蚀刻形成记录液供应端口,通过切割形成外形。
对于第一底板101和布线带31,在施加了热硬化粘合树脂之后,第一底板101的电极部分和布线带31的电极部分在压力下完全由加热工具加热。因此,热硬化粘合树脂变硬形成完全电连接。
第二底板102由例如厚约0.5到1.0毫米的铝材构成。在这个方面,第二底板102的材料不必限于铝。它可以用具有等于或大于第一底板101所用材料的导热性的材料制备。
同样,对于第二底板102,上面形成有六个油墨供应通路104用于供应六种颜色的油墨到第一底板101。当第一底板101非常准确的定位并粘合固定到第二底板102上时,第一底板101的六个油墨供应端口(未显示)与每个油墨供应通路104相通。用于这个粘合的粘合剂是以例如环氧树脂为其主要成分的热硬化粘合剂,以电热转换元件形式施加到第二底板102上,但在相邻的油墨供应通路之间不形成气道。
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一端分别与六个油墨箱109的每一个相通,它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底板102的油墨供应通路104相通的六个油墨流入通路110。
如图23所示,弹性件105配置在第二底板102和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连接部分120处。
粘合剂106填充在由弹性件105、第二底板102和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外周121形成的空间207中,从而密封第二底板102和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外周121之间的接触部分122。
利用弹性件105和粘合剂106为流入通路形成件103形成的六个流入通路110,和为第二底板102形成的油墨供应通路104,以使与外界隔绝的密封状态彼此相通。
支架部分1001由例如树脂模压形成。关于这利树脂材料,最好使用混合有5到40%的玻璃填充物的混合物以增强成型坚固性。关于流入通路形成件103,也最好使用与支架部分1001所用的相同的材料。使用超声焊接方法将流入通路形成件103固定到支架部分1001上。
图24A到24C是本实施例的弹性件的视图。图24A显示从关闭的接触面侧观察的第二底板的顶面。图24B是沿图24A的线24B-24B截取的截面图。图24C是沿图24A的线24C-24C截取的截面图。
关于弹性件105,这里形成有分别对应于六个流入通路110和油墨供应通路104的孔202。每个孔202形成有用于关于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挤压111定位的较小的直径部分209,和一个较大的直径210,它具有大于较小直径209加上切去部分201,切去部分201形成在作为粘合剂106的填充部分的所有侧以提供一个后述的空间207。
弹性件105的材料最好应该具有一定的坚固性,尽管不需要对油墨具有耐蚀性。最好使用那种能够使流入通路形成件103和弹性件105完全密切接触,并且当第二底板102和流入通路形成件103连接时不允许切去部分201变形的材料。
下面,将参考图25显示的流程表对喷墨记录头516和支架部分1001的连接,即,第二底板102和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连接进行描述。
首先,弹性件105安装在它的第一端面204侧,它是较小直径部分209的端面,被放置在对应于六个独立的挤压部分111的位置,其中挤压部分111形成每个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流入通路110(步骤51)。
下一步,弹性件105从第一端面204侧装入到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挤压部分111中,从而使弹性件105的第一端面204与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凸起面112密切接触(步骤52)。
下一步,将流入通路形成件103与第二底板102密切接触(步骤53)。在这个连接处,流入通路形成件103和作为弹性件105的较大直径部分210的端面的第二端面206,保持与第二底板102牢固的密切接触。
下一步,从切去部分201,利用分散剂208等将粘合剂106倒入弹性件105、流入通路形成件103和第二底板102形成的如图26所示的空间207中(步骤54)。之后,粘合剂106变硬(步骤55)。粘合剂106最好具备抗油墨腐蚀,并能够在正常温度下变硬,但易于抵抗不同材料之间的不同的线性膨胀的特性。最好使用例如吸湿硬化型等硅酮粘合剂。
油墨从油墨箱109提供到具有对应于电热转换装置的油墨槽(未显示)的第一底板101,其中的电热转换装置通过为流入通路形成件103形成的流入通路110,和为第二底板102形成的油墨供应通路104形成。
按上面的描述构造的喷墨记录头通过将已经排放到记录介质(未显示)的油墨以这样一种方式粘附而执行图像成型,即,当电能通过布线带31从喷墨记录设备输入到形成于第一底板101上的每个电热转换装置时,与每个电热转换装置相接触的油墨随着它的体积的急剧变化(气泡的产生)而引起它的状态改变,然后,利用根据液体状态变化的作用力,油墨从每个排放口16排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被构造成使得只有抗油墨腐蚀的粘合剂106能与油墨直接接触,而弹性件105不与油墨接触。以这种方式,就可能抑制发生在排墨期间由于尘粒或杂质粘着到弹性件105上,或橡胶洗脱产生的缺陷。同样,流入通路110和油墨供应通路104利用粘合剂106和弹性件105高强度密切接触相通,由此,可避免气体混入到油墨供应通路中。
(实施例3-2)
现在,图27显示的是本实施例的弹性件的顶面。图27B是沿图27A的线27B-27B所取的截面图。
在这个方面,安装有本实施例的弹性件的喷墨记录头的结构,除了每个油墨供应通路的间距设置的较窄以外,其它基本上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3-1的喷墨记录头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了与弹性件305相关以外,其它标示符与实施例3-1一样。
与实施例3-1的弹性件105一样,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05形成有一个较小的直径部分309,用于关于流入通路形成件103的挤压111定位,和较大的直径部分310与用于注入粘合剂的切去部分301,它形成一个能够用于分别填充粘合剂的空间。
同时,面对相邻的它们的孔的壁,在面对构成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05的每个孔302的壁之中,有公用的壁307整体形成,而不是彼此独立,以便能够使它们符合较窄的间距,使喷墨记录头小型化。同样,为公用壁307形成的公用切去部分301a使得它们的相邻的孔相通。结果,当利用分散剂等将填充粘合剂后,通过从个切去部分301填入粘合剂,可使得粘合剂通过公用切去部分301a施加到所有的孔302中,因此有可能使得制造过程简化。
在这个方面,除了该结构满足用于喷墨记录头的油墨供应通路的形成较窄的间距的需要以外,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05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3-1的连接处的弹性件105关于只有具有抗油墨腐蚀性的粘合剂直接与油墨接触,弹性件305的材料等在这方面基本上相同。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只有具备抗油墨腐蚀的粘合剂才能与油墨直接接触。弹性件305被构造成不能与油墨接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避免在实施例3-1中描述的在排墨过程中由于尘粒或杂质粘着在弹性件305上或橡胶洗脱等缺陷的发生。同样,流入通路110和油墨供应通路104的相通,利用粘合剂和弹性件305使得它们之间的密切接触性增强,这可以避免气体混入到油墨供应通路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不仅由于为了满足喷墨记录头小型化的要求而使得油墨供应通路之间的间距较窄,还由于公用切去部分301a的形成,所以还可以简化粘合剂的填充过程。
(实施例3-3)
下面,图28是为本实施例的流入通路形成件形成的流入通路,和为第二底板形成的油墨供应通路的连接部分的放大的侧截面图。图29是图28中所示的第二底板的顶面的视图。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505,这里不形成类似分别在实施例3-1和3-2中显示的弹性件105和305的切去部分201和301。所有其它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将省略关于它的详细描述。
在这个方面,对于本实施例,示例性地描述具有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3-2中的较窄间距的油墨供应通路,和与之相对应的弹性件的喷墨记录头。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一实例。
对于第二底板402,形成用于注入粘合剂406的注入部分408的填充槽407。填充槽407是执行将粘合剂406从注入部分408注入到形成于流入通路形成件403的挤压411和弹性件505之间的每个空间。同样,每个填充槽407利用连通槽409与每个相邻的填充槽407相通。结果,当利用分散剂等填充粘合剂时,如果粘合剂从注入部分408填充,则粘合剂可以通过连通槽409填充到所有填充槽407。因此,与实施例3-2中的情形一样,就可使得制造过程简化。
面对填充槽407以外的弹性件505的其余部分,与面对弹性件505的第二底板的接触面402a密切接触,其中的弹性件505面对第二底板402的密切接触面402a侧如图29中的阴影线部分所示。
在这个方面,对于本实施例,对没有形成用于填充粘合剂的切去部分的弹性件505进行示例性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使用一种形成有切去部分的弹性件505,以便使粘合剂的填充速度加快。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头被构造成不允许弹性件505与油墨接触。能够与油墨直接接触的只有具备抗油墨腐蚀的粘合剂406。因此,本实施例也可以避免在实施例3-1和3-2中描述的在排墨过程中由于尘粒或杂质粘着在弹性件305上或橡胶洗脱等缺陷的发生。同样,流入通路410和油墨供应通路404的相通,利用粘合剂和弹性件405使得它们之间的密切接触性增强,这可以避免气体混入到油墨供应通路中。
同样,与实施例3-2中的情况一样,不仅由于为了满足喷墨记录头小型化的要求而使得油墨供应通路之间的间距较窄,还由于连通槽409的形成,所以还可以简化粘合剂的填充过程。
<第四实施例>
(记录头盒H1000)结合图30将对构成打印单元的一部分的记录头盒H1000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的记录头盒H1000包括箱支架H1500,它作为配置有油墨箱H1900的本发明的液体箱的连接单元,其中的油墨箱H1900是为储存油墨安装的,如图30所示;打印头H1001,它根据打印信息通过箱支架1500将从油墨箱H1900提供的油墨从排放口16排放;和可弹性变形密封件20,它安装在这些元件的凸起面。记录头盒H1000即采用的所谓的盒系统可拆卸地安装在后面将描述的托架M4001上。
此处所显示的记录头盒H1000,配置有分别储存例如黑色、浅青色、浅洋红、青色、洋红和黄色的油墨箱H1900,从而有可能进行照片的高质量彩色打印。然后,通过操作为每个油墨箱H1900配置的并能够分别与记录头盒H1000相勾、用于可拆卸用途的可变杠杆H1901,每个油墨箱可以从打印头H1001的箱支架H1500上取下。
如图30的分解透视图所示,打印头H1001包括头衬底H1100;底板H1200;接线板H1300;支撑板H1400以及其它。油墨箱H1500包括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滤器H1700;密封橡胶H1800和其它。
关于头衬底H1100,通过成膜技术和工艺形成多个排墨的电热转换装置,和例如由铝构成的用于向每个电热转换装置供电的电线,其中的电热转换装置作为后述的本发明的排放能量发生部分。然后用光蚀刻技术形成对应于电热转换装置的多个排放端口16,而形成油墨流入通路将开口于用于供应油墨到多个油墨通路的背面。后面将详细描述的头衬底H1100粘合固定到底板H1200上。这里,形成油墨供应通路以供应油墨到头衬底H1100。另外,有开孔部分的支撑板粘合固定到底板H1200上。然后,接线板H1300连接到支撑板H1400上,从而使布线板H1300与头衬底H1100电连接。布线板H1300是用于施加电信号到头衬底H1100用于排墨的结构,包括对应于头衬底H1100的导线,和定位于导线的末端部分用于从打印机主体M1000接收电信号的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输入端H1301定位并固定到箱支架H1500的背面。
利用例如超声焊接方法将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固定到可拆卸地固定每个油墨箱H1900的箱支架H1500上,油墨流入通路H1501从每个油墨箱H1900形成至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与每个油墨箱H1900啮合的油墨流入通路H1501的油墨箱侧端配置滤器H1700,以避免尘粒从外部进入。对于每个油墨箱H1900的连接部分,都安装有密封橡胶H1800以避免油墨从连接处挥发。
配置有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箱支架H1500、滤器H1700、密封件H1800及其它利用粘合剂等与打印头H1001粘合,其中的打印头H1001由头衬底H1100、底板H1200、接线板H1300支撑板、H1400及其它,通过内置安装在这些元件的凸起面的可弹性变形密封件20形成。由此构成头记录盒H1000。关于密封件20,后面将要描述。
(密封件20)图31显示形成箱支架H1500的一部分的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和形成打印头H1001的一部分的底板H1200的连接部分的截面结构。图32显示本实施例的密封件20的表面结构。图33显示沿图32的线33-33截取的截面结构。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密封件20由硬度为30到50(JIS A)的氯丁橡胶形成,并沿底板H1200和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每个凸起面21和22延伸,包括具有抛光的缎面的垫子部分23;和多个从垫子部分23环状挤压形成的密封部分24,各具有平整光滑的表面。
垫子部分23的表面由使用平均质粒直径例如10到30微米的磨料的喷砂处理进行处理。在它的中线的平均粗糙度(Ra)在10到50微米范围内。结果,当处理许多密封件20时,可避免它们彼此粘着,因为平整的垫子部分23具有抛光的缎面,这使得很容易处理它们。另外,不需要用具有与传统工艺中一样大硬度的材料。现在,使用软性材料可稳定地保持密封性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密封件20环状围绕开孔,即,端口H1202,它形成通道以使得为底板H1200形成的油墨流入通路H1201的开口端与正对着它的油墨流入通路25的开口端,即,为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形成的端口25a相通。对于本实施例,接头部分26,一种杯型形状的部件被分别配置给对应于为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形成的油墨流入通路25的每个端口25a的密封部分24。密封件24的表面粗糙度是这样,即,当底板H1200和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以置于它们之间的密封件20相粘合时,从这些部分H1202和25a不会发生油墨向外泄漏,即,在中线的平均粗糙度(Ra)被设置到例如小于等于10微米。然后,密封件在压力下,伴有弹性变形并与底板H1200和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的凸起面21和22相接触。
在这个方面,铝底板H1200的凸起面21用抛光处理进行抛光,以提供0.5微米的中线的平均粗糙度(Ra)。因此,为底板H1200形成的油墨供应通路H1201的端口H1202可以与为流入通路形成件H1600形成的油墨流入通路25的端口25a,通过密封件20非常可靠地连通,而不会发生液体泄漏。另外,为底板H1200的凸起面2l形成平整光滑的层对于增强与密封件20的密切接触很有效。对于这个平整光滑层,可以使用诸如TSE399(由Toshiba Silicone有限公司制造)的硅酮密封剂。
对于上述的本实施例,已经描述过形成在底板H1200上的油墨供应通路H1201的六个端口H1202以指定的间隔分布的情况。然而,如果要求这些油墨供应通路不均衡分布,就需要相应地安排配置有密封部分的密封件。例如,图34显示了本发明的记录头和H100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图,如果打印头H1001用于具有许多用于排放黑色油墨的排放口的延长的头底板H1101,和较短的具有少量的对应于除了黑色以外的各种彩色油墨即例如黄色油墨、洋红色油墨、青色油墨这些彼此间隔放置的排放端口的底板H1102、用于通过黑色油墨的密封部分24B和用于通过其它彩色油墨的密封部分24C一起,以与图35所示的方式彼此间隔形成。则密封件20只可与具有较广区域的垫子部分一起使用,垫子部分内含在它们中间。这里,在图34和35中,相同的标号用于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
在密封件20具有与此一样的较广区域的垫子部件23的情况下,处理时极有可能出现这些元件彼此粘着的情况。然而,用本实施例的具有抛光的缎面的垫子部件23,在处理时可以很容易避免出现这些元件彼此粘着的缺点,另外,也不需要使用如传统工艺中的一样大硬度的材料,而使用软性的材料就可能保持密封性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在这个方面,不需要提及本发明包括的一种模式,其中如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和为执行而彼此组合的实施例的全部或其一部分。
图36是作为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打印操作机构的透视图,它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喷液记录设备的实施例。该打印操作机构包括用于自动输进打印介质的自动输进部件M3022,用于导引从自动输进部件M3022一张接一张输进到期望的打印位置,并将打印介质从打印位置导引到排出部件M3030的传输部件M3029,用于在传输到打印位置的打印介质上执行预定打印的打印部件,和用于执行打印部件等的还原操作的还原部件M5000。打印部件的托架M4001由托架轴M4021和可拆卸地安装到托架M4001上的头盒H1000可移动地支撑。安装头盒H1000的托架M4001配置有用于导引头盒H1000到托架M4001上的预定的安装位置的托架罩M4002,和与头盒H1000的箱支架H1500啮合以下压并设置头盒H1000到预定安装位置的头选择杆M4007。
权利要求
1.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包括第一板,具有为供应液体开放的液体供应喷口;记录元件底板,上面配置有用于排放液体的排放口,用于形成液体流入通路以导引液体到所述排放口排放液体的构件,和用于产生从所述排放口排放所述液体所用的能量的记录元件,该记录元件固定到第一板以从所述液体供应喷口引导液体;记录元件单元,配置有用于根据记录图像为所述记录元件底板提供信号的接线板;和液体供应单元,具有为此形成的液体供应通路,以导引从包含液体的槽供应的液体到液体流入口,其中,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配置有机械连接部件,并且所述机械连接部件的前表面定位于具有所述液体流入口开口于此的表面;在对应于所述液体流入口的每个位置,所述液体供应喷口开口于所述第一板;所述液体供应单元的所述液体流入口和所述第一板的所述液体供应喷口,用置于它们之间的连接密封件连接,连接密封件上对应于所述供应单元和所述供应喷口两者的开口位置的位置有孔,连接件装配到所述机械连接部件中,以使得所述第一板邻接所述液体供应单元的所述机械连接部件,然后,所述连接件的头与为所述第一板配置的螺栓固定部件啮合,以在压力下紧密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和所述接线板被安装到与靠近所述第一板的所述液体供应单元的凸起面相对一侧的表面,并且,折叠到面对不同侧的面,所述螺栓固定部件配置在上面安装有所述接线板的部件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喷液记录头主体的托架配置有用于在一个方向(Y方向)运载记录介质的运载机构,和一种使所述喷液面固定到面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并沿垂直于运载所述记录介质方向的方向(X方向)移动,还包括在安装所述托架时用于定位的X方向的凸起部件、Y方向的凸起部件和Z方向的凸起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X方向的凸起部件为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配置,并且所述第一板在X方向配置有参考面,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和所述第一板在用所述X方向的参考面和彼此邻接的X方向的所述凸起部件定位的状态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Y方向的凸起部件为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配置,并且所述第一板在Y方向配置有参考面,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和所述第一板在用所述Y方向的参考面和彼此邻接的Y方向的所述凸起部件定位的状态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机械连接部件是螺栓固定毂,形成所述螺栓固定毂以便保持它的顶面的容许间隙在关于所述凸起部分在Z方向的凸起面指定的容许间隙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第一板的接触面与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在压力下与所述液体供应单元仅仅在接触部分通过所述机械连接部件的接触部分,和其上具有所述液体流入口开口的所述连接密封件的部分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多个所述液体供应喷口安放并分布在几乎一条线上,并开口于所述第一板,所述机械连接部分安放在所述液体供应喷口阵列的中线的两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第一板由陶瓷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油墨供应件由树脂材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连接密封件是由具有小的压缩变形件的弹性材料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机械连接部件是螺栓固定毂,具有所述螺栓固定毂的头的一面凸起,所述螺栓的头的顶面从上面安装有所述接线板的所述第一板的表面凹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机械连接部件是螺栓固定毂,所述螺栓固定毂安装在一个并且形成所述液体流入口开口于此的部分及相同的构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板接触的粘合剂涂层部分,并用粘合剂粘合。
14.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包括记录元件单元,包括配置有用于供应液体到记录元件底板以通过喷液执行记录操作的液体供应通路的板状元件;液体供应单元部件,配置有用于从供应液体的液体供应源导引液体的通道,以通过所述通道送出所述液体;和弹性密封件,安放在所述记录元件单元的板状材料的液体供应通路的一侧末端,和面对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部件的通道上的液体供应通路的一侧末端的末端部分之间,并配置有与所述液体供应通路和所述通道相通的液体流入通路,以密封所述记录元件单元的液体供应通路的末端部分和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部分的通道之间的连接。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部件和所述记录元件单元彼此粘和,以在粘合面部分连接,而不是安装具有所述的加压放置的弹性密封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弹性密封件在面对所述记录元件单元的液体供应通路的一侧末端部分的部分,配置有肋条,以在邻接所述部分时,围绕所述液体流入通路的每个开口端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弹性密封件由氯丁橡胶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弹性密封件提供大于等于5(N)或小于等于30(N)的触点压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4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记录元件单元的板状构件由硅(Si)、氮化铝(ALN)、碳化硅(SiC)、钼(Mo)和钨(W)中的任意一种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4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和所述记录元件单元用环氧树脂粘合剂或紫外硬化粘合剂粘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和所述记录元件单元在多个位点粘合以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当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和所述记录元件单元用环氧树脂粘合剂或紫外硬化粘合剂粘合时,所述记录元件单元由靠近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部件的支架构件支撑。
22.根据权利要求14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对所述液体供应单元部件的接触面进行重整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重整处理是高频电晕表面处理或氧等离子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14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记录元件底板配置有电热转换装置,用于加热将要排放以进行记录的所述液体。
25.一利喷液记录头盒包括排放口,用于排放液体;第一底板,具有配置的电热转换装置以从所述排放口排放液体;第二底板,配置有液体供应通路,用于输送液体到安放在对应于所述电热转换装置的第一底板上的槽内;流入通路形成件,配置有用于输送液体到所述第二底板上的所述液体供应通路的流入通路;和为所述第二板和所述流入通路形成件之间的粘合部分配置的弹性件,用于密封靠近连通部分的外部,其中的连通部分具有与所述液体供应通路和所述相通的流入通路;其中由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流入通路形成件的所述流入通路的外周部分形成的空间,通过用于密封靠近外部的所述连通部分的粘合剂填充。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截取部分是为将与所述空间相通的所述弹性件形成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5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填充槽是为将与所述空间相通的所述第二底板形成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5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盒配置有用于生成热能以进行排墨的电热转换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油墨从排放口的排出是由所述电热转换装置施加的热能产生的油墨的液膜沸腾而实现的。
30.根据权利要求25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粘合剂填充在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油墨供应通路形成件的所述流入通路的外周之间,用于密封靠近外部的所述连通部分。
31.根据权利要求25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粘合剂填充在所述空间内。
32.根据权利要求30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粘合剂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截取部分填充到所述空间。
33.根据权利要求30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粘合剂从为所述第二板形成的所述填充槽填充到所述空间。
34.一种弹性变形密封件,其安装在一对连接件的凸起面之间的内部,其中的连接件各具有多对将互相连通的液体通道,在面对的情况下,分别密封开口到这些凸起面的多对液体通道的端口的周围,包括具有沿所述凸起面延伸的缎面的垫子部分;和从所述垫子部分环形挤压的密封部分,以环绕多对所述端口的周边,其中每个端口都分别具有平整和光滑的表面。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密封件,其中所述垫子部分的所述缎面的中线平均粗糙度在10到50微米范围内。
36.根据权利要求34的密封件,其中所述密封部分的所述平整和光滑面的中线平均粗糙度小于或等于10微米。
37.根据权利要求34的密封件,其中所述密封件由具有在30到50的范围内的硬度(JIS A)的氯丁橡胶形成。
38.一种液体供应单元,包括具有多对分别互相连通的液体通道的一对连接件;和安装在一对连接件的凸起面之间的内部的密封件,其中的连接件各具有多对将互相连通的液体通道,在面对的情况下,密封件分别密封开口到这些凸起面的多对液体通道的端口的周围,所述密封件的所述开口形成所述液体通道的通道,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具有缎面的垫子部分;和多个从所述垫子部分环状挤压形成的密封部分,以环绕密封件的所述开口的周缘,各具有平整光滑的表面,和所述密封部分与所述连接件的凸起面在压力下相接触。
39.一种喷液头盒包括液体槽连接单元,形成有多个液体流入通路;喷液头,配置有多个与所述多个液体流入通路相通的液体供应通路,多个与这些液体供应通路相通的排放口,和多个用于从这些排放端口排放液体的排放能量发生部分;和密封件,安装在所述液体槽连接部分的凸起面和彼此相贴的所述喷液头之间的内部,具有对应于所述液体流入通路的端口和在面对状态下在这些凸起面的所述液体供应通路的开放的开孔,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沿所述凸起面延伸、具有缎面的垫子部分;多个从所述垫子部分环状挤压形成的密封部分,以环绕密封件的所述开口的周缘,各具有平整光滑的表面,所述密封部分与所述连接件的凸起面在压力下相接触。
40.根据权利要求3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液体槽连接部分配置有用于安装多个分别储存液体的液体槽的槽支架。
41.根据权利要求40的喷液记录头盒,还包括所述液体槽。
42.根据权利要求3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垫子部分的所述缎面的中线平均粗糙度在10到50微米范围内。
43.根据权利要求3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密封部分的所述平整和光滑面的中线平均粗糙度小于或等于10微米。
44.根据权利要求3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密封件由具有在30到50的范围内的硬度(JIS A)的氯丁橡胶形成。
45.根据权利要求3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靠近所述液体槽连接部分和所述喷液头的所述密封件的所述密封部分的部分的中线平均粗糙度小于或等于0.5微米。
46.根据权利要求3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为所述液体槽连接部分的凸起部分和所述喷液头的所述密封件的所述密封部分形成平滑层,以平滑它的表面。
47.根据权利要求3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所述排放能量发生部分配置有用于产生热能以引起液体的液膜沸腾,从而从所述排放端口排放液体的电热转换装置。
48.根据权利要求39的喷液记录头盒,其中的液体是油墨和/或用于调整关于打印介质的油墨的可打印性的处理液。
全文摘要
一种喷液记录头盒,包括:具有液体供应喷口的第一板、配有液体排放口的记录元件底板、排放液体的构件、固定到第一板的记录元件、配有为记录元件提供信号的接线板的记录单元和带有液体流入口的液体供应单元。液体供应单元配有的机械连接部件的前表面定位于具有液体流入口于此开口的表面上,液体供应喷口开口于第一板,液体流入口与液体供应喷口靠其间的有孔的连接密封件连接,连接件装在机械连接部件上,其头与为第一板配的螺栓固定部件啮合,接线板安装到与靠近第一板的液体供应单元的凸起面相对一侧的表面并折叠到面对不同侧的面。
文档编号B41J2/175GK1344618SQ01132519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0日
发明者河村省吾, 广泽稔明, 野泽实, 宫崎京太, 宇田川健太, 岩永周三, 冲藤和彦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