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照排设备,即微型计算机编辑照排系统中的文字图象输出设备。《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专利申请号为CN86100021或CN86200012)是一种普及、实用的微计算机编辑照排系统中的文字图象输出设备。微计算机主机通过接口装置控制上述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将经过编辑的存贮在软盘中的文字图象资料一次制成中文印刷制版用的感光正片或负片。这种光学扫描输出机采用滚筒扫描及光学成象技术,能满足我国印刷及办公需要,与现有的国内外照排系统中的输出设备相比,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这种光学扫描输出机,为了保证滚筒旋转、滑板移动与微计算机输出的每一行0/1串行脉冲信号同步,采用了与滚筒同轴的凸轮装置和接点装置。其特征是,滚筒每转动一圈,凸轮驱动接点闭合一次,产生一个脉冲信号,经整形后输出行同步信号。这种同步方式虽然简单,但由于凸轮驱动接点,存在机械抖动及接触不可靠等现象,会造成某行同步信号的超前或滞后,致使感光片上所记录的这一行扫描潜影全部偏离预定的位置。
这种光学扫描输出机,对滚筒一端的固定采用定位精度高的固定尾座。这类固定尾座,在滚筒旋转时,尾座上的顶尖轴在拉簧与挂勾的作用下顶住滚筒,不随滚筒一起旋转。更具体的说,顶尖轴的顶尖与滚筒上的顶尖孔之间始终存在动摩擦,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顶尖与顶尖孔处的磨损量增大,磨损使定位精度降低,机械抖动量随之增加,因此设备的长期稳定性不好,也影响感光片的记录质量。
为了保证感光片的记录质量,选择电子发光器件及严格控制机械抖动量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选用主电机、设计精度高的转动系统和横移系统及不受接点闭合时间影响的同步系统等。
本实用新型本着上述目的,对原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的有关技术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构思了另一种行同步信号发生电路;设计了没有摩擦磨损的活动尾座;主电机采用高精度、高稳定度的高频同步电机;采用频率特性较高的录象管(录影灯)作为发光器件。经本实用新型记录的感光片,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线条,其抖动量可长期控制在0.025毫米以内,文字图象清晰、反差好,为进一步提高记录速度和分辨率,起了重要作用。
附图1改进的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原理方框图。
附图2改进的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活动尾座结构图。
附图3改进的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行同步信号发生器电路原理方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
见附图1。附图中,为便于对照,采用原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专利申请号CN86200012)附图1所使用的标号及图示方法。
1为放大整形电路,其中11为放大器,12为整形器。2为光学系统,其中21为录象管,22为光路系统,23为滑板,24为滚筒,25为活动尾座。3为转动系统,其中31为主分频器,32为主功放器,33为同步电机,34为变速系统。4为横移系统,其中41为付分频器,42为付功放器,43为付电机,44为丝杆传动系统。5为石英晶体振荡器。6为同步系统,其中61为凸轮装置,62为接点装置,63为行同步信号发生器,64为计数器时钟电路。7为微计算机。活动尾座25对滚筒24的一端起支撑定位作用。主电机33采用高精度、高稳定度的高频同步电机,对提高记录速度减小转动系统的机械抖动起了保证作用。发光器件21采用录象管,录象管的特点是发光亮度随通过电流的大小变化,频率响应好,可高达200KHZ,充分利用录象管的发光强度和频率特性,可以使用国产普通传真相纸和底片感光记录,以达到记录质量好和成本低的目的。
微计算机送出的启动命令,使主电机33通过变速系统34带动滚筒24进入同步运转。微计算机送出导进命令,驱动本设备横移系统4动作,同时打开行同步信号发生器63中的与门。凸轮装置61和接点装置62,只负责产生设备开始记录时的第一个行同步信号。此后,虽然滚筒每转一圈,与滚筒同轴的凸轮就驱动接点闭合一次,但行同步信号发生器63已不受该接点闭合信号的控制,而只受石英晶体振荡器5所产生的时钟的控制。在电路设计上保证同步信号发生器63输出的行同步信号,其重复时间与滚筒转动一圈所需的时间一致,其产生时间与光学系统2输出的光点扫过滚筒压纸条的时间相对应(也称扫描空段)即当光点扫过压纸条后一小段固定距离后,产生行同步信号,触发微计算机7,在此点开始输出下一行0/1图象文字信号。
见附图2。图中,70为轴承,71为滚筒轴向顶尖孔,74为圆环螺母,75为套筒,76为滚珠轴承,77为轴套,78为套圈,79为导向螺栓,80为压簧,81为尾架盖板,82为轴承盖,83为螺钉,84为旋钮,85为垫圈,86为导向槽,87为尾架,90为顶尖轴。
如图所示,二只轴承70压紧在尾架87上,尾架盖板81上开有导向槽86,导向槽两端开有定位孔,尾架87固定在本设备的底板上。
导向螺栓79拧紧在套筒75的螺纹孔里,螺钉83将旋钮84、轴承盖82、套筒75联结成一个在轴承70间左右移动的部件。在工艺上使套筒75与轴承70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导向螺栓79只能在导向槽86内移动。放开或拉动旋钮时,轴承盖82、套筒75、导向螺栓79随之左右移动,其移动距离即为导向槽86的槽长。导向螺栓79可固定在导向槽86的两端孔内,形成尾座的二种状态位置。
套圈78、垫圈85、压簧80都套在套筒75上,放开或拉动旋钮,使压簧的压力变化,推动轴承盖、套筒、导向螺栓的左右移动。
顶尖轴90、滚珠轴承76、轴套77都套在套筒75里,拧在套筒75内螺纹上的圆环螺母74将滚珠轴承76、轴套77顶在轴承盖82上,由于有滚珠轴承76,顶尖轴90可以灵活地转动。当旋钮84左右移动时,上述部件也随套筒一起移动。
当活动尾座的全部构件处于图示位置时,导向螺栓79定位于导向槽86左侧端孔内。在工艺上保证顶尖轴90的顶尖锥面与滚筒轴向顶尖孔71的锥面互相贴合紧密,两者间有很高的同轴度,其静摩擦力远大于压在顶尖轴90上的两只滚珠轴承76的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因此当滚筒24旋转时,依靠两锥面之间的摩擦力使顶尖轴90随滚筒一起旋转,避免了由于两者的相对运动而造成的摩擦磨损。滚珠轴承在高速运转下,只要润滑良好,工作寿命极长。
向右拉动旋钮84,套筒75等部件亦随之右移,导向螺栓79停在导向槽86右侧端孔里,顶尖轴90离开滚筒轴向顶尖孔71,以便取下滚筒。
上述活动尾座为微计算机图象文字照排输出设备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没有磨损的尾座,解决了设备长期工作的稳定性问题。
见图3。图中,91为微分电路,92、94为与门,93为R-S触发器,95为n进制计数器,96为单稳态触发器,97为置0、清0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行同步信号发生器63的工作原理是在设备未记录时,R-S触发器93及n进制计数器95的输出状态均为“0”,单稳态触发器96没有行同步信号输出。微计算机7送出启动命令后,滚筒转动,在扫描空段位置凸轮61第一次驱动接点62,产生矩形脉冲信号,经微分电路91取其正沿送至与门92的一个输入端。与门92的另一个输入端由微计算机输出的导进信号控制,当记录开始时,该信号电位由“0”变为“1”。与门92输出的微分信号触发R-S触发器93,输出电位由“0”变为“1”,控制与门94开门。石英晶体振荡器5输出的时钟信号经计数器时钟电路64分频后,作为n进制计数器95的时钟。计数器95计满n个时钟脉冲后,其输出信号触发单稳态触发器96产生一相应行同步信号。此后,随着滚筒的旋转,凸轮不断地驱动接点闭合,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但该脉冲信号不会改变已经触发翻转的R-S触发器93的输出状态,因此该脉冲信号与行同步信号无关。行同步信号的重复周期只与计数器时钟频率及计数器进制数n值有关。正确地选择计数器时钟脉冲的频率和n值,可使行同步信号的重复周期与滚筒转动一圈的时间完全吻合。
例如,当滚筒的同步转速为360转/分,滚筒转一周的时间为1/6秒。计数器时钟频率可选择为7.2KHZ,计数器进制数n选择为1200。计数器计满1200个时钟脉冲,所需时间为T= 1/7200 ×1200= 1/6 秒。即行同步信号的重复周期亦为 1/6 秒。一页感光片的0/1信号全部输送完毕,微计算机送出停机命令,导进信号电位恢复“0”态,R-S触发器93的输出状态在置0、清0电路97的控制下置0,封住与门94设备处于待用状态。
如果所选用的石英晶体振荡器稳定度优于±5×10-6,那未行同步信号的稳定度亦优于±5×10-6,与凸轮接触接点时的机械抖动、接触不良等因素无关。这种行同步方式不仅可用于滚筒扫描的输出设备中,也可用于平面扫描的输出设备中。
设备的转动系统及横移系统的零部件,都经精密加工制造而成。主付电机变速、传动齿轮均采用机械工业部六级运动精度的加工标准,加工的滚筒保证径向跳动不大于0.02毫米,丝杆在螺纹290毫米长度上的螺距累积误差不大于0.05毫米,其外径、中径跳动都小于0.02毫米。以高精度的装配,使滚筒、丝杆及固定滑板的圆导轨三者的平行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采取上述措施配合本实用新型所改进的技术使设备记录的感光片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线条抖动量长期小于0.025毫米,保证了印刷制版的质量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微计算机编辑、照排系统中的文字图象输出设备,由放大整形电路、光学系统、转动系统、横移系统、石英晶体振荡器、同步系统组成,其特征是a、转动系统中的主电机采用同步电机b、光学系统中的发光器件采用录象管c、转动系统中采用活动尾座d、同步系统中采用行同步信号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微计算机编辑、照排系统中的文字图象输出设备,其特征是行同步信号发生器中采用n进制计数器,行同步信号的重复周期由计数器时钟频率和计算器进制数n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微计算机编辑、照排系统中的文字图象输出设备,其特征是活动尾座中有滚珠轴承,顶尖轴随滚筒一起旋转。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照排设备,即微计算机编辑照排系统中的文字图象输出设备。现有的“文字图象光学扫描输出机”(专利申请号CN86200012),运用滚筒扫描和光学成象技术,将微机输出的文字图象信号记录在感光片上。本实用新型在上述专利申请有关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了行同步信号发生电路,设计了没有磨损的活动尾座,采用录象管作光源,同步电机作主电机,使感光片抖动量指标长期小于0.025毫米,保证了印刷制版的质量要求。
文档编号B41B13/00GK87202505SQ87202505
公开日1988年1月6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28日
发明者刘连生, 陆国敏, 陈木生, 文昌琰, 彭继孝 申请人:邮电部兴安通信设备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