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重叠喷嘴阵列的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824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重叠喷嘴阵列的打印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喷墨打印机,特别是同时打印整个页面宽度的数字喷墨打印机。
待审申请与本发明有关的各种方法、系统和装置在下列由本申请人或本发明受让人在2000年5月24日提交的下列待审专利申请中公开PCT/AU00/00578PCT/AU00/00579PCT/AU00/00581PCT/AU00/00580PCT/AU00/00582PCT/AU00/00587PCT/AU00/00588PCT/AU00/00589PCT/AU00/00583PCT/AU00/00593PCT/AU00/00590PCT/AU00/00591PCT/AU00/00592PCT/AU00/00584PCT/AU00/00585PCT/AU00/00586PCT/AU00/00594PCT/AU00/00595PCT/AU00/00596PCT/AU00/00597PCT/AU00/00598PCT/AU00/00516PCT/AU00/00517PCT/AU00/00511这些待审申请的公开内容在此处引用作为交叉参考。同时引用作为参考的是同时提交的PCT申请PCT/AU01/00217(其要求的优先权为澳大利亚法定专利申请No.PQ5957)。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常采用在打印时来回横穿页面宽度的打印头。近来,形成在整个页面宽度上延伸的打印头成为可能,从而使打印头在页面移动通过时保持稳定。由于页宽打印头不在页面上来回运动,有可能实现较高的打印速度。
页宽打印头通常是微电机械系统(MEMS)装置,以与硅计算机芯片相类似的方式制造。在该方法中,油墨喷嘴和喷射机构由一系列在硅晶片上的蚀刻和沉积步骤形成。
作为工业标准,硅晶片加工成6或8英寸直径的盘。因此,只有越过各晶片直径的一小条可以用于形成对于页宽打印足够宽的打印基片。由于这些晶片的大部分基本上是浪费的,故页宽打印头基片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基片的次品率较高,故成本进一步升高。在硅基片的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缺陷,就总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损耗。单独一个缺陷就会导致整个页宽的基片报废,这在任何硅基片生产中都是如此。然而,因为页宽基片比常规基片大,总的说来,与常规硅基片生产相比,特定页宽基片报废而增加废品率的可能性更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页宽打印头可以由一系列分立的打印头模块形成。采用多个相邻的打印头模块可以实现全页宽打印,同时使硅晶片的使用率更高。由于缺陷只使相对较小的打印头基片而不是整个页宽的基片报废,故降低了打印头基片的废品率。这反过来又转化为较低的生产成本。
各打印头携带具有亚微米厚度的机械结构的一排喷嘴。这些喷嘴采用能够快速喷射大小为皮升(×10-12)范围的油墨液滴的热补偿致动器。
在将一系列打印头模块头尾相接以形成页宽打印头时,这些结构的微观尺寸会引发问题。各基片端面的微观不平度妨碍它们与相邻基片的端面完美接靠。这使得两个相邻打印头基片的端部喷嘴之间的间隙与在一个打印头基片上相邻喷嘴之间的间隙不同。相邻打印头基片之间的空隙会降低打印质量。
为消除空隙,某些模块化页宽打印头采用相邻两排规则间隔的打印头模块。这两排彼此不对准,并且一排中打印头模块的端部与另一排中两个相邻模块的端部重叠。这从所形成的输出效果中消除了空隙,并且在重叠区域提供了多余的喷嘴。重叠喷嘴的打印数据分配到相邻基片之间,从而使这些区域不被打印两次,否则会对打印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TAB(带自动粘接)薄膜将数字控制器连接到各打印头模块基片。TAB薄膜的宽度与基片基本上相同,这使得在将基片安装到打印机内部的支承结构上时较为困难。各基片的TAB薄膜最好从同一侧伸出,这样可以使打印头的结构更紧凑和美观。然而,这种设置要求一排中各基片的TAB薄膜变窄或“颈缩”,以便配合通过由另一排中相邻基片的重叠端部形成的限制。生产和安装足够窄的TAB薄膜是复杂和困难的。为避免这一点,TAB薄膜从一排中各基片一侧及另一排中各基片的相对一侧伸出。然而,如上所述,这样整个打印头体积更大,使得通过打印机的纸张路径复杂并在打印机不用时阻碍覆盖打印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模块化打印头,该模块化打印头包括支承框架;多个安装到支承框架上的打印头模块,各模块具有细长的油墨喷嘴阵列,在模块的宽度上大致线性地延伸,从而使相邻模块的喷嘴阵列之间相对于纸张运动的方向重叠,每一个喷嘴阵列具有与纸张运动方向成横向延伸的第一侧并且支承框架具有与纸张运动方向成横向延伸的第一侧,喷嘴阵列的第一侧朝向支承框架的第一侧并且在纸张运动方向上与支承框架的第一侧偏离;其中,模块排列成所有喷嘴阵列大多数的相应第一侧最多有一个端部被相邻模块的喷嘴阵列从支承框架第一侧遮盖,并且模块沿垂直于所述纸张运动方向的大致直的安装线安装到支承框架上,从而使至少一些喷嘴阵列在相对于模块安装线倾斜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是,各喷嘴阵列的相应第一侧最多有一个端部被相邻模块的喷嘴阵列从支承框架第一侧遮盖。
通过相对于支承梁倾斜打印头基片并使它们相对于纸张方向重叠,各基片的TAB薄膜可以从同一侧伸出。这使得打印头结构保持相对紧凑,同时不需要明显缩窄或“颈缩”大部分的(如果不是全部的话)TAB薄膜。
优选的是,模块沿大致直的安装线安装到支承框架上,从而使各细长喷嘴阵列在相对于模块安装线倾斜的方向延伸。在另一优选形式中,安装线垂直于纸面方向。
优选的是,打印头是数字控制的,从而使传送到相邻模块重叠部分的打印数据在相邻模块的油墨喷嘴之间共享而避免了同一数据的两次印刷。
在特别优选的形式中,在使用过程中,数字控制器开始向重叠部分一个边缘处的相邻模块的喷嘴放置打印数据的一部分,并随机地增加导向相邻模块的喷嘴的数据的一部分,直到数据被全部导向重叠部分另一边缘处的相邻模块。
优选的是,打印头是页宽打印头。
在另一优选的形式中,打印模块适于被单独地取下和更换。为实现这一点,打印头模块可被方便地与支承框架弹卡锁定。
可以明白,多个小模块化打印头的相邻定位允许全页宽打印,同时可以更多地使用硅晶片。此外,由于单独一个故障只意味着相对较小的打印头基片报废而不是较大的全页宽打印头基片报废,故次品率得以有效降低。因此,每一基片的生产成本明显减小。
通过使各模块化打印头具有弹卡锁定机构,可以方便地单独取下和更换报废的模块。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照结合附图的示例进行描述,其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头尾相连形成页宽打印头的一系列打印头模块;图2为图1所示两个相邻打印头模块之间接头处的放大视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以重叠关系构造的打印头模块,TAB薄膜从打印头基片的两侧延伸;图4示意性示出了以重叠关系构造的打印头模块,TAB薄膜只从打印头基片的一侧伸出,从而使每一第二TAB薄膜变窄;图5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造成重叠关系的打印头模块;图5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造成重叠关系的打印头模块的一种变型;图5c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造成重叠关系的打印头模块的另一种变型;图5d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造成重叠关系的打印头模块的又一种变型;图6示意性示出相对于纸张路径的一个打印头基片;图7示意性示出了两个相邻模块之间的重叠区域;图8为示出本发明模块化打印头的底侧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模块化打印头的后视图;图10为图8中模块化打印头的平面图;图11为图8中模块化打印头的前视图;图12为图8中模块化打印头的底视图;图13为图8中模块化打印头的左端视图;图14为除去数个打印头模块的模块化打印头底侧的透视图;图15为打印头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16为打印头模块的底侧视图;图17为打印头模块的端视图;图18为图8所示模块化打印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至4,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模块化页宽打印头的结构。在图1中,各模块(未示出)的打印头基片3在打印头支承梁(未示出)上简单地头尾相靠。如图2中的放大视图所示,油墨喷嘴沿基片横向间隔开距离x。然而,基片3端部的微观不平度足以改变喷嘴之间的正常间隙,从而使相邻基片的端部喷嘴横向间隔开较大的距离y。这对打印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在最终的印刷输出中形成白道或空白。
图3示出了排列成重叠构型以避免相邻模块在印刷输出间产生空隙的打印头基片3。数字控制器(未示出)在相邻打印头基片的重叠喷嘴之间分配印刷数据,从而使打印数据不会被打印两次。各基片3的TAB薄膜6从各相邻基片的相对两侧伸出,以避免不得不如图4所示将TAB薄膜6缩窄到每一第二基片3。然而,由于从基片阵列的两侧伸出TAB薄膜6,打印头变得更宽,这使得打印机结构更复杂,特别是纸张路径。
参考图5a到5d,示出了基片阵列的各种适当的构型。要想合适的话,阵列必需使TAB薄膜从各基片的同一侧伸出,在保持基片相对于纸张方向处于重叠关系的同时只需略缩窄一点或不缩窄。这可以通过保证各基片的TAB薄膜侧只在一端被遮盖(如果多少有一点的话)实现。为了说明的目的,基片的遮盖区域画上阴影线。
图5a所示的结构就紧凑的打印头结构及整个打印机结构而言提供了最好的构型。打印头基片3相对于支承梁或至少是模块2安装所沿的线倾斜。这使得打印头基片3相对于纸张路径重叠,同时TAB薄膜6从各基片的同一侧伸出而不明显地缩窄。支承梁垂直于纸张方向延伸,从而在纸张路径的较小长度上进行打印,从而使打印机的整体尺寸减小。
本发明特别参考本申请人的MEMJETTM技术进行描述,该技术的各方面在交叉参考的文件中详细进行了描述。可以明白MEMJETTM只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只用于说明的目的。其在广泛的发明构思上并不构成任何限定。
MEMJETTM打印头由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多个同样打印头模块2构成。在说明书和交叉参考文件中,各模块上的油墨喷嘴阵列分别被称为“打印头基片”、“基片”或“片段”。然而通过对交叉参考文件说明书全文的阅读,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这些术语实质上是相同的。
MEMJETTM打印头是按需滴液型(drop-on-demand)1600dpi喷墨打印机,形成多达6种颜色的双电平墨点以形成特定宽度的打印页面。由于该打印头以1600dpi打印墨点,各墨点的直径大约是22.5微米,墨点相互间隔15.875微米。因为打印是双电平的,为了效果最好,输入图像通常是高频振动的或误差分散的。
特殊应用的MEMJETTM通常是页宽的。这使得打印头可以静止而纸张移动通过打印头。图8示出了典型的构型。21毫米打印头模块在制造后排列在一起而形成所需长度的打印头(例如15个模块可以组合形成12英寸的打印头),根据需要相互重叠而实现模块之间的平滑过渡。模块在一个角度上排列而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打印头基片相互重叠,如图5所示。精确的角度取决于MEMJETTM模块的宽度和所需的重叠量,但竖直高度在1毫米级,等于1600dpi时的64条点线。
各基片对于每一种颜色具有两排喷嘴,即奇数排和偶数排。如果两排青色喷嘴同时启动,所射出的油墨将落到纸张上的实际不同的行上奇数墨点落在一行上,偶数墨点落在另一行上。类似地,红色喷嘴打印的墨点落在完全不同的一组两条点线上。因此,就保证不同喷嘴射出的彩色油墨的组合随纸张从打印头下通过时落在页面上的正确墨点位置而言,喷嘴之间的实际距离是特别关键的。
同一颜色的两排之间的距离为32微米或2个墨点排。这就意味着同一颜色的奇数墨点和偶数墨点打印在分开的两个墨点排上。一种颜色和下一种颜色的两排之间的距离为128微米,或8个墨点排。如果一种颜色点线的喷嘴在时间T射出,则下一种颜色对应墨点的喷嘴必须在时间T+8个点线时射出。我们通过限定两个变量总结了不同排对应喷嘴之间的关系D1=两种颜色同一排喷嘴之间的距离=8D2=在点线上同一颜色两排之间的距离=2D1和D2总是整数个墨点排。若喷嘴的墨点排为排L,则颜色C的排1为点线L-(C-1)D1,颜色C的排2为点线L-(C-1)D1-D2。
在表1中给出了对于给定奇数/偶数墨点位置的颜色平面之间的关系(例如6色打印机)。注意如果6种颜色中的一种是定色剂的话,应该首先打印该定色剂。
表1 不同喷嘴排之间的关系

打印头采用的每一种彩色油墨在粘度、热量分布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各颜色的喷射脉冲是独立生成的。
此外,尽管可以用有涂层的纸来打印,但对于在素白纸上进行高速打印需要定色剂。当采用定色剂时,定色剂必须在任何其它油墨打印之前打印到墨点位置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尽管因油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定色剂平面代表对那一墨点位置的数据的奇数行。首先打印定色剂还预处理了纸张,从而使随后的液滴扩散到正确的尺寸。
图6详细示出了在模块阵列中单个打印头基片3,假定对单一颜色平面只有一排喷嘴。各打印头基片3可以构造成对多组线形成墨点。最左边的d个(d的大小取决于模块所放置的角度)喷嘴形成线n的墨点,下一组d个喷嘴形成线n-1的墨点,依此类推。
如果打印头基片3在一排奇数或偶数喷嘴中包括640个喷嘴(一种颜色总共有1280个喷嘴)并且打印头基片3排列的角度形成64线的高度差(如图5所示),那么d=10。这意味着模块2在每组64条线上打印10个墨点。如果第一点线是线L,则最后一个点线为点线L-63。
从图7中相邻模块2的排列可以看出,各模块中对应的喷嘴排对同一组64条线形成墨点,只是在水平方向偏移。水平偏移是精确个墨点数。假定S个打印头基片3,则给定的打印循环在同一条线上产生dS个墨点。如果S=15,则dS=150。
尽管每个21毫米的打印头基片3在页面的不同部分打印1600dpi双电平墨点以形成最终图像,在打印头基片3之间存在一些重叠,如图17所示。给定具体的重叠距离,可以认为各打印头基片3具有导入区域、中间区域和导出区域。一个基片3的导出区域对应于下一个基片3的导入区域。基片3的导出区域是完全没有重叠的区域。图17通过示出对准的打印线的两个重叠基片来说明基片3的三个区域。注意基片S的导出区域对应于基片S+1的导入区域。
当对打印头生成数据时,在将墨点数据置于对应重叠区域的喷嘴时一定要有所注意。如果两个喷嘴具有同样的数据,在重叠区域将向页面注入两倍的油墨。相反,墨点数据发生器应该在基片重叠区域的起始处开始将数据置于基片S+1中,同时从基片S的相应喷嘴中清除数据,并在重叠区域上随机地匀变(ramp),从而在重叠区域的终点,数据全部分配到基片S+1中的喷嘴。
此外,在为打印头连线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由于打印头的宽度增加,模块2的数量增加并且连接点的数量也增加。各基片3具有其自己的Dn个连接点(它们中的C),及SrClk和其它用于负载和打印的连接点。
当基片的数量较小时,通过采用共用SrClk线并在基片的Dn输入的每一个上放置C字节数据而同时加载所有的基片3是合理的。在4基片四色打印机中,在单个SrClk脉冲中传送到打印头的字节总数为16。然而对于可以采用(C=6)12英寸打印机(S=15)的网页(见交叉参考文件)来说,使90行数据线从打印数据发生器运行到打印头是不合理的。
相反,为了加载将多个基片3集合到一起是很便利的。基片3的各集合足够的小以便同时加载,并共享SrClk。例如,12英寸打印头可以具有2个基片集合,各基片集合包括8个基片3。48条Dn线由两个集合共享,2条SrClk线每个基片集合一条。
随着基片集合数目增加,加载打印头所花费的时间增加。在只有一个集合时,需要1280个负载脉冲(每个脉冲传送C个数据字节)。在有G个集合时,需要1280G个负载脉冲。数据发生器和打印头之间的连接处至多为80MHz。
如果G是基片集合的数目,且L是一个集合中基片的最大数目,则印刷头需要LC条Dn线和G条SrClk线。无论G是多少,只需要一条LSyncL线,它可被所有基片共享。
由于各基片集合中的L基片中加载了单个SrClk脉冲,任何打印过程必须为打印头产生处于正确顺序的数据。例如,当G=2且L=4时,第一SrClk0脉冲为下一打印循环的墨点0、1280、2560和3840传送Dn个字节。第一SrClk1脉冲为下一打印循环的墨点5120、6400、7680和8960传送Dn个字节。第二SrClk0脉冲为下一打印循环的墨点1、1281、2561和3841传送Dn个字节。第二SrClk1脉冲为下一打印循环的墨点5121、6401、7681和8961传送Dn个字节。
在1280GSrClk脉冲后(每个SrClk0和SrClk1各1280),整条线加载到打印头,共用LSyncL脉冲可以在适当的时刻赋予。
如上所述,对给定基片3的喷嘴不全在同一线上打印出。在各颜色中,给定的线上有d个喷嘴,集合中的奇数喷嘴和偶数喷嘴被D2点线分开。在不同颜色的对应喷嘴之间有D1条线(参数D1和D2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在将数据加载到打印头时要考虑线的差别。就一个基片集合而言,表2示出了在共享SrClk的多个脉冲期间,传送到打印头的基片n的墨点。
表2在模块化打印头中传送到基片S的墨点的数量级


对于特定基片集合的所有1280脉冲都是如此。
对于打印,在最低打印速度模式中从各基片打印10C个喷嘴,在最高打印速度模式中从各基片打印80C个喷嘴。
尽管肯定可以以任一种方式就能将基片连起来,本申请只考虑所有基片同时启动的情况。这是因为低速打印模式允许小打印头(如2英寸和4英寸)的低功率打印,控制器基片设计假定对于大打印尺寸(如8-18英寸)可以有足够的功率。只要特定的应用场合需要,改变打印头中连接点以分组启动是很简单的。
当所有的基片同时启动时,10CS个喷嘴在低速打印模式下启动而80CS喷嘴在高速打印模式下启动。
基片产生反馈模拟线以调整启动脉冲的轮廓。由于在一个打印头中集合多个基片,可以有效地分享作为三态总线的反馈线,在一个时刻只有一个基片在反馈线上放置反馈信息。
打印头由如上所述的多个基片构成。假定为了数据加载的目的,基片分成G个基片集合,在最大的基片集合中有L个基片。假定在打印头中有C种颜色。假定打印头的启动机构是所有基片同时启动的,并且在一个时刻只有一个基片在共用三态总线上放置反馈信息。假定上述所有条件,表3列出了打印头存在的外连接点。
表3打印头连接点


参考图8至图18,模块化打印头具有固定安装在数字平面打印机(未示出)中的金属框架1。多个可更换的打印头模块2弹卡锁定(snap-locked)到金属框架1上。模块2为带有四个独立油墨通道的密封单元,这些油墨通道向打印头晶片3进给。如图14所清楚显示的,各打印头模块2插入向一体模制的漏斗5供应油墨的容器模制件4中。
油墨容器4本身可以是模块化组件,从而使整个模块化打印头不必限制为页面的宽度,而是可以延伸到任意的选定宽度。
参考图15到18,打印模块2分别包括粘接到TAB薄膜6上的打印头基片3,TAB薄膜6由小型模制件7容纳和支承。这又适于与盖模制件8配合。打印头基片3是MEMS(微电机械系统)装置。MEMJETTM基片打印青色、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油墨。这在每英寸1600个墨点(DPI)的图像分辨率下进行彩色打印,这对于摄影图像质量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标准。
如果基片中存在缺陷,通常表现为打印输出中的线或空白。若打印头是由单个基片形成的,则整个打印头都需要更换。通过使打印头模块化,任一特定打印头模块报废的可能性减小。应该明白单个打印头模块的更换和更多地使用硅晶片显著节约了生产成本和操作成本。
TAB薄膜6具有容纳MEMJETTM基片3的槽和镀金触点垫9,触点垫9与柔性PCB(柔性印刷电路板)10及汇流条11相连,以便分别为打印头获取数据和动力。汇流条11是被绝缘条分开的金属带的细指状物。汇流条组件11安装到侧壁油墨容器4的下侧。
柔性PCB10安装到容器4的成角度侧壁上。它隐藏在容器4侧壁下方,并使带有数据的外表面向上通过62引线头12连接到MEMJETTM模块2。油墨容器4的侧壁相对于盖模制件8的侧面成角度,从而当打印头模块2弹卡锁定就位时,触点9擦着柔性PCB上的对应触点而提高可靠的电连接。该角度也有助于方便地取下模块2。柔性PCB10由安装在壁和触点区域底面之间的泡沫背衬13“弹性”支承。
小型模制件7底面的肋零件在模制件7与TAB薄膜6粘接在一起时为TAB薄膜6提供支承。由于在肋的节距之间具有足够的结构完整性来支承柔性薄膜,TAB薄膜6形成打印头模块2的底壁。TAB薄膜6的边缘密封在该模制件8的各壁的下侧。基片3粘合到100微米宽的肋上,肋沿小型模制件7的长度分布,使油墨最终进给到MEMJETTM打印喷嘴中。
小型模制件7的结构使得在模块2彼此相邻安装时MEMJETTM基片3物理重叠。由于打印头模块2以较大的公差形成连续的条带,模块2可以用电子装置调整而形成连续的打印图案,而不是依靠极小公差的模制件和稀有材料来实现同样的功能。根据该实施例,打印头基片3为21毫米长但成角度,从而可以提供20.33毫米的打印宽度。
小型模制件7安装在盖模制件8中,在该模制件8中小型模制件7粘接到一组竖直延伸的肋上。该盖模制件8为两射枪(shot)精密注模件,其将注入的硬塑性体与模块内限定的各油墨腔入口处的柔韧弹性体密封环结合。
四个弹卡锁定钩15与作为金属框架1延伸部分的油墨容器4的外表面配合。油墨漏斗5与弹性环14密封地配合。
模块化设计方便地允许MEMJETTM打印头模块2可拆卸地弹卡锁定在油墨容器4上。由于完整的模块化打印头在最终质量保证测试中经过了各基片3的数字化调整,不需要MEMJETTM基片3相对于金属框架准确地对准。
各模块2的TAB薄膜6在夹到油墨容器4上时与柔性PCB11和汇流条11面接。为了脱开MEMJETTM打印头模块2,弹卡锁定钩15构造成在使用者施加足够的力时松开。或者,弹卡锁定钩15可以构造成与油墨容器4更加主动地配合,从而需要定制的工具(未示出)来脱开模块。
仅通过示例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考虑到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多种变型和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其具有介质运动通过打印头的方向和大致与介质运动方向成横向的打印宽度,该打印头包括多个细长的油墨喷嘴阵列,其中该阵列布置成大致端部对端部地延伸跨过打印宽度,当沿着介质运动方向观察时相邻阵列的端部重叠,而且其中大多数阵列的相应第一侧具有最多一个由相邻阵列重叠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的打印头,其中每个阵列在大致直线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的打印头,其中每个阵列大致是线性的并且阵列布置成彼此平行。
4.如权利要求1的打印头,其中每个阵列具有第一端,至少一些所述阵列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1的打印头,其中每个阵列具有第一端,所述阵列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4的打印头,其中每个阵列具有第一端,至少一些所述阵列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4的打印头,其中第一直线大致垂直于介质运动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4的打印头,其中第一直线以一除了大致垂直于介质运动方向之外的角度延伸。
9.如权利要求1的打印头,其中每个阵列大致垂直于介质运动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的打印头,其中打印头是数字控制的,从而使传送到相邻阵列重叠部分的打印数据在相邻阵列的油墨喷嘴之间共享而避免了同一数据的两次打印。
11.如权利要求10的打印头,其中数字控制器开始向重叠部分一个边缘处的一个阵列的喷嘴放置打印数据,并随机地使导向该阵列的喷嘴的数据匀变,直到所有的打印数据导向重叠部分相对边缘处的阵列。
12.如权利要求1的打印头,其中打印头是页宽打印头。
13.如权利要求1的打印头,包括多个打印头模块,每个打印头模块支承至少一个阵列。
14.如权利要求13的打印头,包括支承框架,其中所述模块沿着大致直的安装线安装到支承框架上,该安装线大致垂直于所述介质运动的方向,使得至少一些细长阵列在相对于模块安装线倾斜的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3的打印头,其中打印头模块适于被单独地取下和更换。
16.如权利要求13的打印头,其中打印头模块适于与支承框架弹卡锁定。
全文摘要
一种带有重叠喷嘴阵列的打印头,其用于数字喷墨打印机,其中喷嘴(3)阵列布置成重叠构型以保持相邻阵列(3)之间打印的连续性。每个阵列(3)从TAB薄膜(6)接收打印数据。TAB薄膜(6)从每个阵列(3)的同一侧伸出以实现相对紧凑的打印头设计。阵列(3)构造成使得大多数阵列(3)最多有一端被相邻阵列(3)的端部遮挡。这减小了TAB薄膜(6)需要缩窄或“颈缩”以避免遮挡相邻端部的量。
文档编号B41J2/155GK1597328SQ200410056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日
发明者基亚·西尔弗布鲁克 申请人:西尔弗布鲁克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