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和包括在喷墨头中的储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1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头和包括在喷墨头中的储墨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墨喷到记录介质上并且由此进行记录的喷墨头,和包括在喷墨头中的储墨单元。
背景技术
喷墨头可以应用到诸如打印机和传真机等记录设备中。喷墨头包括多个喷嘴,与各个喷嘴连通的压力腔室,和促动器等,其中促动器有选择地把喷射能量施加到容纳在压力腔室中的墨上。墨箱等供墨源供墨,然后墨在各个压力腔室中分配。通过驱动促动器,墨从与压力腔室连通的喷嘴中喷出。根据一种已知的技术,为了稳定地给压力腔室供墨,这种类型的喷墨头包括一个储墨件,它存储从供墨源供来的墨并且把墨直接提供给各个压力腔室(见日本专利No.2992756)。
另外,有时喷墨头会利用这样一种结构,以较高的密度布置压力腔室从而满足高分辨率打印和高速打印的要求。

发明内容
特别是当喷墨头不仅使用储墨件而且还应有前面的结构时,朝向压力腔室的结构变得复杂,因此很难把墨直接从储墨件提供到各个压力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头,即使以高密度布置压力腔室,它也能使用储墨件平稳地给各个压力腔室供墨,还提供一种包括在喷墨头中的储墨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头,它包括一个通道单元和一个储墨单元。通道单元包括一个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通道,每个单独墨通道从公共墨室通过压力腔室延伸到喷嘴。储墨单元固定在通道单元上并且包括一个存储墨的墨存储器。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公共墨室大的容量。储墨单元包括一个把墨引入的墨引导口;一个引导通道,它从墨引导口延伸到墨存储器并且包括面对墨存储器的流入口;多个排墨口,通过这些排墨口墨排入公共墨室;和多个排出通道,它们从墨存储器延伸到排墨口并且包括多个面对墨存储器的流出口。定位流入口使得相对于该一个方向在流入口的每一侧都至少有一个流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固定在喷墨头中通道单元上的储墨单元。通道单元具有一个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通道,每个单独墨通道从公共墨室通过压力腔室延伸到喷嘴。储墨单元包括一个存储墨的墨存储器,一个流入口和多个流出口。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公关墨室大的容量,并且和公共墨室流体连通。墨存储器分别通过流入口和多个流出口与墨存储器的外部和公共墨室流体连通。
与上述结构不同,当设置流入口使得在它的一侧没有流出口时(如设置在与墨存储器的一端对应的位置),流入口和各个流出口之间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彼此不同。特别是流入口和最靠近流入口的流出口之间的距离与流入口和离流入口最远的流出口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在墨到达离流入口最远的流出口之前,已经穿过离流入口最近的流出口并且流过对应排墨口从而已经到达公共墨室的墨能够不适宜地经过离流入口较远的流出口再次流回到墨存储器。这样的墨回流会导致空气停留在墨存储器中,从而可能不能把墨提供给一些压力腔室。
另一方面,由于前述的结构能够相对减少流入口和各个流出口之间的距离差别,所以能够防止上述的回流。这样,能够减轻空气停留在墨存储器中等类似问题,所以能够平稳地把墨提供给各个压力腔室。


根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喷墨头的透视图;图2是沿着图1线II-II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线III-III的储墨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示出的储墨单元的分解平面图;图5是图1中示出的头主体的平面图;图6是图5中交替用较长和较短的虚线围绕起来的区域的放大视图;图7是沿图6中线VII-VII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图1中示出的头主体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9A是图7中示出的促动器单元的局部剖视图;和图9B是设置在图9A中促动器单元的表面上的单独电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喷墨头1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伸长的形状,并且从它最靠近底侧的部件开始依次包括头主体1a,储墨单元70(图1中没有示出;见图2),和控制对头主体1a驱动的控制单元80。如图2所示,为了保护包括控制单元80在内的头的上部和包括储墨单元70在内的头的下部不接触到墨,分别设有上遮盖件51和下遮盖件52。在图1中没有示出上遮盖件51,从而在图中可以看到控制单元80。
下面参考图1和2描述控制单元80的结构。
控制单元包括一个主基底82,两个设置在主基底82两侧的次基底81,和面对主基底82分别固定在每个次基底81的侧表面上的驱动器IC 83(见图2)。
主基底82的平面在垂直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其形状为长方形,在主扫描方向上长度较长,并且垂直地固定在储墨单元70上。两个次基底81与主基底82平行设置,并且在主基底82的两侧离开主基底82相同的距离。两个次基底81电连接主基底82。驱动器IC 83(见图2)产生驱动包括在头主体1a中的促动器单元21的信号。散热器84固定在每个驱动器IC 83面对主基底82的表面上。
彼此固定在一起的次基底81和驱动器IC 83构成一对,每个这样的一对都与作为供电件的FPC 50电连接。FPC 50在其一端连接促动器单元21,从而FPC 50把次基底81输出的信号传递给驱动器IC83,并且把驱动器IC 83输出的驱动信号馈送给促动器单元21。
下面描述上遮盖件51和下遮盖件52。
如图2所示,上遮盖件51为具有弧顶的壳体。上遮盖件51覆盖次基底81和主基底82的上部。
下遮盖件52大致为长方形柱体壳体,它的上侧和下侧敞开。下遮盖件52覆盖FPC 50从包括在头主体1a中的通道单元4中伸出的部分。在下遮盖件52覆盖的空间中,为了避免应力施加在FPC 50上,以松散的形式设置FPC 50。
在下遮盖件52的顶部,它的侧壁的端部大致弯曲90度从而形成水平表面。在这个水平表面与每个侧壁的结合处设置着上遮盖件51敞开的下端。
下遮盖件52的每个侧壁(在图1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在其底端具有两个向下伸出的伸出部分52a。两个伸出部分52a沿着侧壁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如图2所示,每个伸出部分52a覆盖设置在储墨单元70的凹槽53中的一部分FPC 50,同时伸出部分52a自身也容纳在储墨单元70的凹槽53中。每个伸出部分52a的顶端面对包括在头主体1a中的通道单元4,并且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以允许制造误差。在该间隙中填充硅树脂等以实现密封。除了伸出部分52a以外,下遮盖件52侧壁的底端设置在储墨单元70上。
如图2所示,与促动器单元21连接的FPC 50的一个端部沿着通道单元4的一个平面延伸。每个FPC 50在其中间形成弯曲部分,同时通过储墨单元70的凹槽53向上伸出,从而FPC 50的另一端能够与控制单元80的那对与之相应的次基底81和驱动器IC 83连接。
下遮盖件52和上遮盖件51都与通道单元4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
然后参考图2、3、4描述储墨单元70的结构。为了便于描述,在图3中把垂直方向上的尺寸放大了。
储墨单元70是由四个板构成的层状结构,这四个板是上板71、过滤板72、存储板73和下板74。板71到74这四个板中的每个板都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图形状,其长度在主扫描方向上较长(见图1)。
在这里,把与四个板71到74的较长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四个板71到74的长度方向,把在平面图中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四个板71到74的宽度方向,把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都垂直的方向称为四个板71到74的厚度方向。
如图4所示,四个板71、72、73和74分别在它们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具有一共四个长方形槽口53a、53b、53c和53d。在每个板的每个宽度方向的端部,沿板的长度方向并排形成两个槽口。四个槽口以交错的式样布置。这些槽口53a到53d彼此在垂直方向上对齐从而形成凹槽53(见图2),在平面图中凹槽53为长方形并且在垂直方向上穿透储墨单元70。因此,在储墨单元70相对于其宽度方向上的每个侧表面上形成了两个凹槽53,也就是说,在它的侧表面上一共形成了四个凹槽53。四个凹槽53以彼此交错的式样沿着储墨单元的长度方向布置。
在上板71的一个长度方向的端部上,利用蚀刻等在宽度方向的中部形成了一个大致圆形的孔71a。孔71a在厚度方向上穿透上板71,这样在上板71的顶表面上就能够形成墨引导口71b。
如图3所示,在过滤板72上形成了第一凹陷72a,第一凹陷72a的深度大约为过滤板72厚度的三分之一。在平面图中,第一凹陷72a从与孔71a对应的部分延长到过滤板72的中心处。在与孔71a对应的部分,第一凹陷72a的形状在平面图中与孔71a的形状一致。在过滤板72的中心处,第一凹陷72a的形状在平面图中与孔72c的形状一致(见图4)。
在过滤板72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凹陷72a的下面进一步形成了第二凹陷72b。第二凹陷72b的深度大约为过滤板72厚度的三分之一。第二凹陷72b和第一凹陷72a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平面图中第二凹陷72b比第一凹陷72a小一些。
在第一凹陷72a和第二凹陷72b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了一个台阶。在这个台阶上设置着去除墨中灰尘和污物的过滤器70f。在平面图中,过滤器70f的形状基本与不包括与孔71a对应的部分的第一凹陷72a的其余区域的形状一样。在平面图中过滤器70f比那个区域略小。
在过滤板72中,在第二凹陷72b的下面形成了一个大致圆形的孔72c,这样在过滤板72的底表面上形成了流入口72d。流入口72d设置在与过滤板72中心对应的位置上,这个位置在平面图中也和后面描述的墨存储器73a的中心对应,这个中心是相对于墨存储器73a延伸方向的中心(下面就简单地称之为“墨存储器73a的中心)。流入口72d面对墨存储器73a,同时面对下述的墨存储器73a的主通道73c。
存储墨的墨存储器73a利用压制等工艺形成在存储板73中。墨存储器73a在存储板73的厚度方向上穿透存储板73。如图4所示,墨存储器73a在平面图中以弯曲的形式在主扫描方向延伸,同时在朝向其长度方向端部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变细,而且墨存储器73a相对于它的中心是点对称的。
墨存储器73a由主通道73c和分支通道73b构成,其中主通道73c在主扫描方向延伸,而分支通道73b从主通道73c分出。每个分支通道73b的宽度比主通道73c的宽度窄。在分支通道73b中,每两个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分支通道73b构成一对。从主通道73c的每个宽度方向的端部延伸出来两对取向彼此不同的分支通道73b。在主通道73c的延伸方向上两对分支通道73b彼此分开。四对分支通道73b以交错的式样布置。
在墨存储器73a中,主通道73c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和各个分支通道73b的端部与下板74上形成孔74a的部分对应。
利用蚀刻等工艺在下板74上一共形成了10个孔74a。每个孔74a都大致为圆形并且在厚度方向上穿透下板74,这样在下板74的顶表面上形成了墨流出口74c,在它的底表面上形成了排墨口74b。墨流出口74c面对墨存储器73a,同时面对墨存储器73a的各个分支通道73b。排墨口74b面对下述的通道单元4的接收口5b。墨从排墨口74b排出,排向集管管道5。
在下板74的每个宽度方向的端部附近以交错的式样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着五个孔74a,并且这些孔74a相对于墨存储器73a的中心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更具体地说,沿着下板74的一个宽度方向的端部,一个孔74a、两个孔74a和两个孔74a按这个顺序从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开始彼此分开地设置。沿着下板74的另一个宽度方向的端部,一个孔74a、两个孔74a和两个孔74a按这个顺序从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开始彼此分开地设置。设置孔74a使得它们离开槽口53d。换言之,每个孔74a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槽口53d之间。
当把四个板71到74彼此相对定位完毕并且摆放成层状时,在储墨单元70中形成图3和4中示出的墨通道。
这里把从墨引导口71b延伸到墨存储器73a的通道称为引导通道,即引导通道是形成在孔71a、第一凹陷72a、第二凹陷72b和孔72c中的通道,而把从墨存储器73a延伸到每个排墨口74b的通道称为排出通道,即排出通道是形成在孔74c中的通道。引导通道在其下游端具有流入口72d。每个排出通道在其上游端具有流出口74c。流入口72d和流出口74c都面对墨存储器73a。流入口72d的位置使得相对于墨存储器73a的延伸方向在流入口72d的每一侧都有5个流出口74c。每个排出通道都是形成在孔74a中的圆柱形通道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各个流出口74c和各个排墨口74b在平面图中彼此重合。
把墨箱等供墨源(未示出)中所含的墨通过插入到孔71a中的管(未示出)引入到墨引导口71b中,随后经过引导通道提供给墨存储器73a。在引导通道中,墨首先流入第一凹陷72a的一端,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在第一凹陷72a中扩散。墨穿过过滤器70f以去除墨中的灰尘和污物,然后到达第二凹陷72b。随后,墨流经孔72c并且从流入口72d流入墨存储器73a的中心处,在这里暂时存储墨。这时,如图4中箭头所示,已经流入墨存储器73a中心处的墨从主通道73c的中心向各个分支通道73b的端部并且在墨存储器73a的延伸方向上向墨存储器73a的端部扩散。然后,墨从各个流出口74c流经各个孔74a中形成的排出通道以便能够通过排墨口74b和墨接收口5b提供到通道单元4中(见图5)。
如图2所示,已经利用半蚀刻等工艺对下板74的底部进行了处理,从而每个排墨口74b只有其周边能够向下伸出。由于如上所述排墨口74b以交错的式样形成在下板74上(见图4),形成在下板74底部上的伸出部分也排列成交错的式样。储墨单元70固定在通道单元4的顶表面上使得它只能与通道单元4在下板74上的这些伸出部分接触,这些伸出部分形成在排墨口74b周围,而除了伸出部分以外的其它部分则与通道单元4分开(见图5)。
如图2所示,除了凹槽53外,储墨单元70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在垂直方向上与通道单元4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对齐。另外,包括下遮盖件52在内的储墨单元70的整体宽度基本与通道单元4的宽度一样。
下面参考图2、5、6、7、8、9A和9B描述头主体的结构。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尽管压力腔室10和孔隙12位于促动器单元21的下面并且因此应该用虚线绘出,还是用实线绘出了压力腔室10和孔隙12。
如图2和5所示,头主体1a包括大致为长方体的通道单元4和固定在通道单元4顶表面上的四个促动器单元21。通道单元4的平面图形状与不包括凹槽53在内的储墨单元70的平面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促动器单元21用来有选择地给压力腔室中所容纳的墨施加喷射能量,其中压力腔室形成在通道单元4中。促动器单元21固定在通道单元4顶表面的区域中使得它间隔开地面对储墨单70。促动器单元21不与储墨单元70接触并且与它分开一定距离。
如图5所示,四个在平面图中都具有梯形形状的促动器单元21以交错的式样布置在通道单元4的顶表面上。布置促动器单元21使得每个促动器单元21彼此平行的相对侧可以沿着通道单元4的长度方向(即通道单元4的较长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各个相邻促动器单元21的倾斜侧可以在通道单元4的宽度方向(即与通道单元4的较长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重叠。四个促动器单元21所具有的这种位置关系使得它们可以等距地位于通道单元4的宽度中心的相对侧。
如图5和6所示,通道单元4的下表面设有喷墨区域,在那里以阵列形式形成了大量的喷嘴8。在通道单元4顶表面没有促动器单元21粘结在其上的区域(即通道单元4的顶表面固定在储墨单元70的区域)中一共形成了10个大致为圆形的墨接收口5b。墨接收口5b与储墨单元70的各个排墨口74b相对(见图3和4)。
通道单元4还包括与墨接收口5b连通的集管管道5,和从相应集管管道5分出的子集管管道5a(见图5和6)。与上述的墨存储器73a类似,集管管道5和子集管管道5a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每个集管管道5的容量比墨存储器73a的容量小。
在通道单元4内形成了图7所示的单独墨通道32,每个墨通道32与每个喷嘴8对应并且经过子集管管道5a和压力腔室10从集管管道5延伸到相应的喷嘴8。也就是说,从储墨单元70的排墨口74b把墨引入通道单元4的墨接收口5b中,然后从集管管道5中分流到各个子集管管道5a中,随后经过孔隙12和压力腔室10进入逐渐变细的喷嘴8。每个孔隙12都起到节流阀的作用。
如图6所示,每个压力腔室10在平面图中具有近似菱形的形状,并且类似于喷嘴8在各个喷墨区域中排列为阵列。
9个金属板彼此相对定位并且排列成层状以形成前述的单独墨通道32,这样就构成了通道单元4(见图7和8)。更具体地说,从顶部开始,通道单元4由空腔板22,基板23,孔隙板24,供应板25,集管板26、27和28,盖板29,和喷嘴板30构成。
空腔板22是金属板,其中形成了大量与各个压力腔室10对应的、大致为菱形的开口。基板23是金属板,其中形成了用来把空腔板22的各个压力腔室10和相应的孔隙12连通的连通孔,和把各个压力腔室10与相应的喷嘴8连通的连通孔。孔隙板24是金属板,孔隙板24中不仅形成了孔隙12,还形成了用来连通各个压力腔室10和相应的喷嘴8的连通孔。每个孔隙12都形成有两个孔和连接这两个孔的半蚀刻区域。供应板25是金属板,其中形成了用来连通各个孔隙12和相应的子集管管道5a的连通孔,和用来连通各个压力腔室10和相应的喷嘴8的连通孔。集管板26、27和28是金属板,其中不仅形成了当把这些板设置成层状时,彼此协作构成各个子集管管道5a的孔,还形成了连通各个压力腔室10和其相应喷嘴8的连通孔。盖板29是金属板,其中形成了用来连通空腔板22的各个压力腔室10和相应的喷嘴8的连通孔。喷嘴板30是金属板,其中形成了喷嘴8,这些喷嘴8与空腔板22的各个压力腔室10对应。
如图9A所示,促动器单元21粘结在构成通道单元4最上层的空腔板22上。促动器单元21具有层状结构,由四个压电片41、42、43和44构成,每个压电片则由铁电性质的、基于锆酸钛酸铅(PZT)的陶瓷材料制成。四个压电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厚度,大约为15μm,并且摆放它们使得它们横跨形成在一个喷墨区域中的很多压力腔室10。
在最上面的压电片41上,在与每个压力腔室10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单独电极35。在垂直方向上厚度大约为2μm的公共电极34设置在最上面的压电片41和位于其下面的压电片42之间。在这些压电片的整个表面上设有这个公共电极34。单独电极35和公共电极34由诸如基于银-钯的金属材料制成。在压电片42和43之间、压电片43和44之间没有设置电极。
如图9B所示,在垂直方向上厚度大约为1μm的单独电极35在平面图中具有与压力腔室10类似的近似菱形形状(见图6)。近似菱形的单独电极35的一个锐角部分延伸出去。在延伸部分的端部具有直径大约为160μm的圆形焊盘36。焊盘36电连接单独电极35。如图9A所示,焊盘36例如由含玻璃粉的金构成,并且粘结在单独电极35延伸部分的表面上。焊盘36电连接到形成在FPC 50中的触点上。
公共电极34在未示出的区域中接地。因此,公共电极34在与任何压力腔室10对应的区域中保持相等的地电势。另一方面,单独电极35通过相应的焊盘36和FPC 50连接驱动器IC 83(见图2),为了能够彼此独立地控制与各个压力腔室10对应的单独电极35的电势,FPC 50包括为各个单独电极35所设的不同导线。
如上所述,由于压电片41到44横跨许多压力腔室10,这样就可以利用丝网印刷术等技术以较高的密度在压电片41上布置单独电极35。因此也能够以较高的密度布置位置与单独电极35对应的压力腔室10,这样就实现了高分辨率图像的打印。
下面描述是怎样驱动促动器单元21的。
在促动器单元21中,已经在厚度方向上极化了压电片41。在这种状态下,当把单独电极35的电势设定为不同于公共电极34的电势并且由此在极化方向上给压电片41施加了电场时,其上施加了电场的那部分压电片41起到活性部分的作用,它在压电效应下变形。由于横向的压电效应,活性部分在它的厚度方向上会伸展或者收缩,并且在平面方向上收缩或伸展。另一方面,其它三个压电片没有区域夹在单独电极35和公共电极34之间,它们是非活性层,因此自身不会变形。
也就是说,促动器单元21具有所谓的单形态结构,其中远离压力腔室10的最上部压电片41构成了包括活性部分的层,靠近压力腔室10的下面三个压电片42到44构成了非活性层。
如图9A所示,压电片41到44的底部固定在其中限定了压力腔室10的空腔板22的顶表面。因此,当在其上施加了电场的压电片41的部分和位于压电片41下面的压电片42到44之间产生了在极化方向上的变形差别时,压电片41到44作为一个整体朝向相应的压力腔室10变形为凸形,这称为“单形态变形”。压力腔室34随着这个变形其容积减少,因此墨承受的压力增加,这样墨就从相应的喷嘴8中喷出。
然后,当单独电极35回到与公共电极34相同的电势时,压电片41到44恢复它们最初的平坦形状,因此压力腔室10也恢复最初容积。这样就把墨从集管管道5引入到压力腔室10中,从而压力腔室10再次存储墨。
如上所述,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喷墨头1,在储墨单元70中形成的流入口72d与墨存储器73a的中心对应,同时流入口72d的位置使得在墨存储器73a的延伸方向上流入口72d的每一侧存在相同数目(在这个实施例中是5个)的流出口74c。这种结构可以相对减小流入口72d和各个流出口74c之间的距离差别。因此,能够防止已经穿过更靠近流入口72d的流出口74c和相应的排墨口74b而到达集管管道5的墨在到达远离流入口72d的流出口74c之前从远离流入口72d的流出口74c再次流回墨存储器73a。这样能够减轻空气停留在墨存储器73a中等问题,所以能够平稳地把墨供给各个压力腔室10。
另外,在平面图中,墨存储器73a在朝向其长度方向的端部的过程中逐渐变细,并且流出口74c所处的位置与墨存储器73a的两个长度方向的端部对应。由于具有这种结构,当墨向位于墨存储器73a的两个长度方向的端部的流出口74c流动时,即向相对远离流入口72d的流出口74c流动时,墨的流速较快。因此,墨能够较快地到达相对远离流入口72d的流出口74c。这能够增强前面的效果,即防止空气停留在墨存储器73a中并且平稳地把墨供给各个压力腔室10。
另外,墨存储器73a具有相对于其中心为点对称的平面形状,并且流出口74c也相对于墨存储器73a的中心以点对称的方式布置。因此已经流经流入口72d进入墨存储器73a的墨能够得到有效地扩散并且向各个流出口74c流动。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增强前面的效果,即防止空气停留在墨存储器73a中并且平稳地把墨供给各个压力腔室10。
如图3和4所示,墨引导口71b比流入口72d离墨存储器73a的中心远。这样就能够有效利用储墨单元70上方的空间,在储墨单元70的上面能够布置主基底82和次基底81等。
当象这个实施例那样过滤器70f布置在引导通道中时,并且特别是把过滤器70f设置在形成在第一凹陷72a和第二凹陷72b之间的边界上的台阶上时,与把过滤器设置在每个流出口74c上的情况相比,过滤器70f的区域可以更大。这样通道阻力减小,因此能够平稳地给各个压力腔室10供墨。
墨存储器73a包括主通道73c和从主通道73c分出的分支通道73b,并且每个分支通道73b的宽度比主通道73c的宽度窄。流入口72d设置在与主通道73c面对的位置,并且流出口74c设置在与各个分支通道73b面对的位置。由于这样形成的墨存储器73a与流向各个流出口74c的墨流动一致,所以能够减少墨存储器73a内的通道阻力,因此能够平稳地给各个压力腔室10供墨。
作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可以设置流入口72d和流出口74c使得它们分别面对分支通道73b和主通道73c。在这种情况下,在墨存储器73a中,墨从分支通道73b流向主通道73c。
并不是总需要墨存储器73a包括上述的主通道73c和分支通道73b。例如,从主通道分出的分支通道可以与主通道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或者比主通道的宽度宽。
墨存储器73a的平面形状不限于这种在平面图中朝向其长度方向的端部逐渐变细的形式,也可以有其它各种变化。墨存储器73a的平面形状可以只朝向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逐渐变细或者根本不具有这种逐渐变细的形状。
墨存储器73a的平面形状和流出口74c的布置不必相对于墨存储器73a的中心是点对称,它们可以具有线对称形式。另外,它们也可以既不点对称也不线对称。
可以不必在墨存储器73a长度方向的两端都布置流出口74c,流出口74c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例如只设置在墨存储器73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或者设置在除墨存储器73a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上等等。
流入口72d设置在比墨引导口71b更靠近墨存储器73a中心的位置并不是限制性的。例如,流入口72d可以设置在略微偏离墨存储器73a中心的位置,而同时墨引导口71b设置在墨存储器73a中心的位置。
流入口72d可以不设置在与墨存储器73a中心对应的位置,另外流入口72d可以不设置成使得在流入口72d的两侧具有数目相同的流出口74c。例如,可以定位流入口72d使得在流入口72d两侧所具有的流出口74c的数目相差一个。
只要能保证在流入口72d每一侧墨存储器73a的延伸方向上有至少一个流出口74c,就可以把流入口72d设置在其它位置上。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滤器70f设置在引导通道中,但过滤器可以设置在储墨单元70的任何其它位置,甚至可以略去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喷墨打印机。例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到喷墨型传真机或复印机上。
尽管已经结合上面给出的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各种其它的选择、变化和改进是很明显的。因此,上面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无需偏离在下面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就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1.一种喷墨头,包括一个通道单元,它包括一个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通道,每个单独墨通道从公共墨室通过压力腔室延伸到喷嘴;和一个储墨单元,它固定在通道单元上并且包括一个存储墨的墨存储器,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公共墨室大的容量,其中储墨单元包括一个把墨引入的墨引导口;一个引导通道,它从墨引导口延伸到墨存储器并且包括一个面对墨存储器的流入口;多个排墨口,通过这些排墨口把墨排入公共墨室;和多个排出通道,它们从墨存储器延伸到排墨口并且包括多个面对墨存储器的流出口,和其特征在于设置流入口使得相对于该一个方向在流入口的每一侧都至少有一个流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流入口设置的位置与墨存储器相对于该一个方向的中心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流入口设置在下述任何位置其位置使得相对于该一个方向在流入口的每一侧能够有相同数目的流出口;和其位置使得相对于该一个方向在流入口的每一侧所具有的流出口的数目相差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墨存储器具有平面形状,它朝向其在该一个方向上的端部逐渐变细;和其中一个流出口所设置的位置与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的端部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墨存储器相对于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的中心具有线对称平面形状或者点对称平面形状;和多个流出口相对于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的中心以线对称形式或者点对称形式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墨引导口设置成比流入口离墨存储器相对于该一个方向的中心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过滤器设置在引导通道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墨存储器具有在该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主通道,和从主通道分出的分支通道,并且分支通道的宽度比主通道的宽度窄;流入口设置在与主通道面对的位置;和流出口设置在与分支通道面对的位置。
9.一种储墨单元,它固定在喷墨头中通道单元上,通道单元具有一个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公共墨室和多个单独墨通道,每个单独墨通道从公共墨室通过压力腔室延伸到喷嘴,储墨单元包括一个存储墨的墨存储器,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公关墨室大的容量,而且和公共墨室流体连通;一个流入口,储墨单元通过流入口与墨存储器的外部流体连通;和多个流出口,储墨单元通过多个流出口与公共墨室流体连通,其特征在于设置流入口使得相对于该一个方向在流入口的每一侧至少有一个流出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墨单元,其特征在于流入口设置的位置与墨存储器相对于该一个方向的中心对应。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墨单元,其特征在于流入口设置的位置使得相对于该一个方向在流入口的每一侧能够有相同数目的流出口。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墨单元,其特征在于墨存储器具有平面形状,它朝向其在该一个方向上的端部逐渐变细;和其中一个流出口所设置的位置与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的端部对应。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墨单元,其特征在于墨存储器相对于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的中心具有线对称平面形状或者点对称平面形状;和多个流出口相对于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的中心以线对称形式或者点对称形式布置。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墨单元,其特征在于墨存储器具有在该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主通道,和从主通道分出的分支通道,并且分支通道的宽度比主通道的宽度窄;流入口设置在与主通道面对的位置;和流出口设置在与分支通道面对的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喷墨头,包括一个通道单元和一个储墨单元。通道单元包括一个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公共墨室。储墨单元固定在通道单元上,并且包括一个存储墨的墨存储器,墨存储器在该一个方向上延伸。在储墨单元中,形成了从墨引导口延伸到墨存储器的一个引导通道,和从墨存储器延伸到排墨口的排出通道。引导通道和排出通道分别包括流入口和流出口。流入口和流出口都面对墨存储器。定位流入口使得相对于该一个方向在流入口的每一侧都至少有一个流出口。
文档编号B41J2/055GK2808557SQ200420074048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4日
发明者近本忠信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