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转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177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转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版圆压式印刷机,特别是金属转印机。
背景技术
金属转印机为平版印刷原理的一种,作业属于平版圆压型印刷此类机器大部分使用在特殊印刷上,如校样用的打稿机等。平版圆压型亦即是印刷版面平放,压力部分是滚筒式的压筒,此种印刷方式类似凸版印刷里的平版圆压机器一样(可参阅专利申请号94209396.8,圆压平式胶凸两用印刷机)。其产品亦可由另一种丝印印刷机械来生产。
目前,此类机器多用于生产铭版、标牌、徽章、面板、PC、PVC等彩色印刷的平面产品上,利用印刷滚筒附上一层橡胶,配合PS版(预涂感光平版),采平版印刷的方式生产印刷制品,其优点制版工作简便,成本低廉。套色装版准确,印刷版复制容易。印刷物柔和软调。可以承印大数量印刷。但因印刷时水胶之影响,色调再现力降低。版面油墨稀薄只能表现70%能力。但生产此产品市面上亦有一种网版印刷可加工其油墨浓厚,色调鲜丽,但印刷速度慢,生产量低,彩色印刷表现困难,大量印刷不适合。
就传统平、凸版印刷机,此类机械就PS版润湿加水装置上改进为,由PS版下具空腔铁板直接与冰水机以水管接出进行循环制冷,戒除传统以储水箱拉管至PS版上头喷水润湿,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即制冷后与室温低5、6度,自然在铁板上产生结露现象,透过水轮滚动更有效的控制供水,同时印刷运转的方式更提高水墨分离的效果,大大减少水墨乳化现象,印刷效果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印网点、四色渐层,图案效果精美,套色精准可大量印刷的金属转印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这种平板圆压式印刷机,特别是金属转印机,其特殊之处在于该金属转印机包含有一机座,其下部为一箱体,其上部装有印刷铁板,该印刷铁板由前至后排列的吸风板、冷却板和油墨板构成,位于吸风板、冷却板的两侧端设有滑轨装置;一印刷滚轮装置,与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一体连接且共同设置于机座上部印刷铁板两侧端设有的滚轮车壁滑轨之上;一印轮车壁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内且位于印刷滚轮装置的下端;一动力传动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印刷滚轮车壁传动装置的一侧;一滚轮上升装置,设置于机座吸风板和冷却板下端的一侧;一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设置于机座上部滑轨装置之上;一重复印刷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前端的下部;一吸风板升降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顶端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该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包含有一滑轨装置,设置于机座上部印刷铁板的吸风板与冷却板的上端,其顶端分别对称设有齿条,与该齿条垂直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供滚轮车壁滑行的内凹槽滑轨,该滑轨装置后端的齿条及内凹槽滑轨均设有止挡构件;左、右滚轮车壁,其对称设置于滑轨装置之上并各在其前端纵向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的下端与对应的容置槽定位孔之间装有复位弹簧;一印刷大滚筒,套装在左、右滚轮车壁对称开有容置槽内的滑块上,其两侧位于滑轨装置齿条部位分别设有与其啮合的齿轮;
一辅助压印装置,对称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容置槽的上部,包含有一滚轮,对称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容置槽上端的支架上;一平衡杆,铰接于左、右滚轮车壁内侧的上端,其两端位于滚轮部位各装有一印刷压轮,该印刷压轮的圆周上等距离开有三个供滚轮滑行的弧形槽,位于左、右滚轮车壁外侧的平衡杆分别沿前、后凸衍出支架;一前摆动杆,铰装于平衡杆前支架上,其两端分别装有铰轴,滚轮车壁的底端装有一固定轴,该固定轴上铰装一呈直角构件的撞针,撞针的上端通过一连杆与铰轴连接;一后摆动杆,铰装于平衡杆后支架上,另在滚轮车壁印刷大滚筒后下端及固定轴上端装有一铰轴,该铰轴与另一铰轴之间铰装一拉杆,该铰轴另一端铰接有水轮抬高机构;一金属杆,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平衡杆的后侧,其延伸端装有摆架,该金属杆下方分别装有与其平行的金属轴、连动杆。
该印刷滚轮装置由左、右滚轮车壁后段分别设有的两组纵向长凹槽以及长凹槽中间开有的短凹槽,后端设有单一之凹槽,前端的两纵向长凹槽内分别置入水轮、铁轮,其两长凹槽中间的短凹槽内置入水轮;中端的两纵向长凹槽内分别置入印刷胶轮、硬胶胶轮,其两长凹槽中间的短凹槽内置入制重胶轮;后端单一凹槽内依次置入印刷胶轮、硬胶胶轮。
该印轮车壁装置包含有一从动机构,设置于机座箱体内,其机座箱体前端底部设有一铰链,其顶部也设有一铰链,顶部铰接一U形连杆,U形连杆的中端固接一槽形连杆,该槽形连杆的另一端端部设有铰链,该铰链与机座箱体前端底部的铰链之间铰接一连杆,槽形连杆靠近U形连杆一端的中间设有一铰链;一大齿轮,设置于机座箱体的中后端,其圆周的一端点设有一铰链,该铰链与槽形连杆靠近U形连杆一端的中间设有的铰链之间铰接一连杆;
一小齿轮,设置于机座箱体后端机架侧壁上且与大齿轮相啮合。
该动力传动装置包含有一电动机,设置于机座箱体前端机架侧壁的开口槽内;一大传动轮,与印刷滚轮车壁传动装置的小齿轮同轴设于机座箱体机架壁之外;一变速盘,设置于机座箱体的中端;一传动轮轴,设置于机座箱体大传动轮与变速盘之间,该传动轮轴贯穿机座箱壁,其内、外均设有皮带轮;所述电动机输出轴通过一皮带连接于变速盘,变速盘同轴的另一皮带又套于传动轮位于机座箱体内的皮带轮上,该传动轮位于机座箱体外侧的皮带轮所套装的皮带又套装于大传动轮上。
该滚轮上升装置包含有一手把,设置于机座箱体前端,用以控制印刷胶轮的上升与下降;一支撑杆,设置于机座箱体后端,用以铰接一连杆;一伸缩拉杆,分别铰接于手把、支撑杆的下端,装在大齿轮机架拐角构架的轴承上;一金属杆,其前端装在伸缩拉杆下方的铰接件上,其后端垂直连接于一摆动零件的上端,该摆动构件的下端套装一轴承,该轴承置于凸轮的凹槽内,该凸轮轴圆周上的铰接点铰接在拐角构架上;一摆动扣槽,装于两相邻硬胶末端延伸的车壁上。
该重复印刷装置包含有一脚踏板,设置于机座箱体前端的底部的机架外部,其轴心通过一组铰接的机件铰接于拉杆;一组铰接机件,其一端接于脚踏板,另一端固接于机座箱体前端顶部与滑轨装置底部的结合面上,其铰接轴的上端装有一顶针,该铰接轴上装有置于机座箱体外的拉杆,拉杆另一端固接在机座箱底部铰轴的铰接构件通过中间设有铰轴的连动杆接入脚踏板;一顶针,设置于一组铰接机件的顶端;一撞针,设置于滚轮车壁底端的固定轴上。
在机座箱体后端顶部装有后座油墨传递装置,该后座油墨传递装置包含有一油墨刮刀座,设置于机座尾端箱体顶部机架的后端,刮刀座上铰装一滚筒以及与其平行设置的对磨刮刀,滚筒一端延伸机座机架的延伸端装有一手轮,另一端延伸出机座装有一油墨厚薄调节装置;一油墨滚轮,设置机座尾端箱体顶部前端的的油墨板尾端,其两端分别设有齿轮;一主动齿轮,设置于机座箱体位于手轮侧壁的下端;一从动齿轮,设置于机座箱体位于手轮机架侧壁主动齿轮的下端;一连动齿轮,设置于油墨轴的一侧;一摆动构件,设置于机座箱体机架侧壁外端的油墨滚轮的下方;一连动机构,设置于摆动构件与刮刀滚筒之间;所述主动齿轮分别通过传动链条连接于从动齿轮和连动齿轮。
该吸风板升降装置包含有一吸风板,设置于机座箱体顶端;一转盘,设置于机座箱体吸风板顶端凹槽的上面,机座箱体后端的机架侧壁外悬一转轮,转盘上面同轴设有一小直径的涡轮,转轮与转盘的涡轮之间通过一转轴连接;一齿轮组,由与涡轮同轴心位于其底部套装的一大齿轮、其对称的方形四端各啮合一升降小齿轮构成;
一转动调节器,设置于机座后端的底端。
所述大齿轮,与其啮合的小齿轮均采用斜齿耦合连动;印刷大滚筒左、右两侧的齿轮与滑轨装置齿条的排齿均采用斜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制版工作简便,成本低廉。
2.套色装版准确,印刷版复制容易。
3.印刷物柔和软调。可以承印大数量印刷。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金属转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座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座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左滚动车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右滚动车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滚轮上升装置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滚轮上升装置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吸风板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吸风板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重复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重复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印轮车壁装置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印轮车壁装置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印轮车壁装置俯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印刷滚轮装置的侧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印刷滚轮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后座油墨传递装置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左车壁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该金属转印机包含有一机座1,其下部为一箱体11,其上部装有印刷铁板12,该印刷铁板12由前至后排列的吸风板121、冷却板122和油墨板123构成,位于吸风板121、冷却板122的两侧端设有滑轨装置61;一印刷滚轮装置2,与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6一体连接且共同设置于机座1上部印刷铁板12两侧端设有的滚轮车壁滑轨装置61之上;一印刷滚轮车壁传动装置32,设置于机座箱体11内且位于印刷滚轮装置2的下端;一动力传动装置4,设置于机座箱体11印刷滚轮车壁传动装置3的一侧;一滚轮上升装置5,设置于机座吸风板121和冷却板122下端的一侧;一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6,设置于机座1上部滑轨装置61之上;一重复印刷装置7,设置于机座箱体11前端的下部;一吸风板升降装置8,设置于机座箱体11顶端的凹槽814内。
其中,该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6包含有一滑轨装置61,设置于机座1上部印刷铁板12的吸风板121与冷却板122的上端,其顶端分别对称设有齿条611,与该齿条611垂直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供滚轮车壁62滑行的内凹槽滑轨612,该滑轨装置61后端的齿条611及内凹槽滑轨612均设有止挡构件613;
左、右滚轮车壁62,其对称设置于滑轨装置61之上并各在其前端纵向开设有容置槽621,容置槽621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定位机构622,定位机构622的下端与对应的容置槽621定位孔之间装有复位弹簧623;一印刷大滚筒63,套装在左、右滚轮车壁62对称开有容置槽621内的滑块624上,其两侧位于滑轨装置齿条611部位分别设有与其啮合的齿轮631;一辅助压印装置64,对称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容置槽621的上部,包含有一滚轮641,对称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容置槽621上端的支架642上;一平衡杆643,铰接于左、右滚轮车壁62内侧的上端,其两端位于滚轮641部位装有一印刷压轮6431,该印刷压轮6431的圆周上等距离开有三个供滚轮641滑行的弧形槽6432,位于左、右滚轮车壁62外侧的平衡杆643分别沿前、后凸衍出支架6434;一前摆动杆644,铰装于平衡杆前支架6434上,其两端分别装有铰轴6435,滚轮车壁62的底端装有一固定轴6441,该固定轴6441上铰装一呈直角构件的撞针74,撞针74的上端通过一连杆6437与铰轴6436连接;一后摆动杆645,铰装于平衡杆后支架6434上,另在滚轮车壁印刷大滚筒63后下端及固定轴6441上端装有一铰轴6451,该铰轴6451与铰轴6453之间铰装一拉杆6452,该铰轴6451另一端铰接有水轮抬高机构6454;一金属杆(图中未示),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平衡杆643的后侧,其延伸端装有摆架(图中未示),该金属杆下方分别装有与其平行的金属轴6461、连动杆6462。
该印刷滚轮装置2由左、右滚轮车壁62后段分别设有的两组纵向长凹槽21、23以及长凹槽21、23中间开有的短凹槽22、24,后端设有单一之凹槽25,前端的两纵向长凹槽21内分别置入水轮261、铁轮262,其两长凹槽21中间的短凹槽22内置入水轮261;中端的两纵向长凹槽23内分别置入印刷胶轮263、硬胶胶轮264,其两长凹槽23中间的短凹槽24内置入制重胶轮265;后端单一凹槽25内依次置入印刷胶轮263、硬胶胶轮264。
该印轮车壁装置3包含有一从动机构31,设置于机座箱体11内,其机座箱体11前端底部设有一铰链311,其顶部也设有一铰链312,顶部铰接一U形连杆313,U形连杆313的中端固接一槽形连杆314,该槽形连杆314的另一端端部设有铰链315,该铰链315与机座箱体11前端底部的铰链311之间铰接一连杆316,槽形连杆314靠近U形连杆313一端的中间设有一铰链317;一大齿轮32,设置于机座箱体11的中后端,其圆周的一端点设有一铰链321,该铰链321与槽形连杆314靠近U形连杆313一端的中间设有的铰链317之间铰接一连杆318,一小齿轮33,设置于机座箱体11后端机架侧壁111上且与大齿轮32相啮合。
该动力传动装置4包含有一电动机41,设置于机座箱体11前端机架侧壁112的开口槽1121内;一大传动轮42,与印轮车壁装置3的小齿轮33同轴设于机座箱体机架壁112之外;一变速盘43,设置于机座箱体11的中端;一传动轮轴44,设置于机座箱体大传动轮42与变速盘43之间,该传动轮轴贯穿机座箱壁,其内、外均设有皮带轮所述电动机输出轴通过一皮带411连接于变速盘43,变速盘43同轴的另一皮带431又套于传动轮44位于机座箱体11内的皮带轮441上,该传动轮44位于机座箱体11外侧的皮带轮442所套装的皮带421又套装于大传动轮42上。
该滚轮上升装置5包含有一手把51,设置于机座箱体11前端,用以控制印刷胶轮263的上升与下降;一支撑杆52,设置于机座箱体11后端,用以铰接一连杆53;
一伸缩拉杆54,分别铰接于手把51、支撑杆52的下端,装在大齿轮机架拐角构架的轴承上;一金属杆55,其前端装在伸缩拉杆54下方的铰接件541上,其后端垂直连接于一摆动构件553的上端,该摆动构件553的下端套装一轴承(图中未示),该轴承置于凸轮的凹槽5511内,该凸轮551圆周上的铰接点铰接在拐角构架552上,用以藉金属杆55的摆动,使轴承在凸轮凹槽5511内摆动,从而带动凸轮551的左右摆动;一摆动扣槽(图中未示),装于两相邻硬胶末端延伸的车壁上。
该重复印刷装置7包含有一脚踏板71,设置于机座箱体11前端的底部的机架外部,其轴心通过一组铰接的机件72铰接于拉杆75;一组铰接机件72,其一端接于脚踏板71,另一端固接于机座箱体11前端顶部与滑轨装置61底部的结合面上,其铰接轴721的上端装有一顶针73,该铰接轴721上装有置于机座箱体11外的拉杆75,拉杆另一端固接在机座箱底部铰轴的铰接构件通过中间设有铰轴的连动杆接入脚踏板;一顶针73,设置于一组铰接机件72的顶端;一撞针74,设置于滚轮车壁62底端的固定轴6441上。
在机座箱体11后端顶部装有后座油墨传递装置9,该后座油墨传递装置9包含有一油墨刮刀座91,设置于机座1尾端箱体顶部机架的后端,刮刀座91上铰装一滚筒911以及与其平行设置的对磨刮刀(图中未示),滚筒911一端延伸机座机架的延伸端装有一手轮(图中未示),另一端延伸出机座1装有一油墨厚薄调节装置(图中未示);一油墨滚轮92,设置机座1尾端箱体11顶部前端的的油墨板尾端(图中未示),其两端分别设有齿轮921;一主动齿轮(图中未示),设置于机座箱体11位于手轮侧壁的下端;一从动齿轮(图中未示),设置于机座箱体11位于手轮机架侧壁主动齿轮(图中未示)的下端;一连动齿轮(图中未示),设置于油墨轴(图中未示)的一侧;一摆动构件(图中未示),设置于机座箱体11机架侧壁外端的油墨滚轮(图中未示)的下方;一连动机构(图中未示),设置于摆动构件(图中未示)与刮刀滚筒911之间;所述主动齿轮(图中未示)分别通过传动链条(图中未示)连接于从动齿轮(图中未示)和连动齿轮(图中未示)。
该吸风板升降装置8包含有一吸风板121,设置于机座箱体11顶端;一转盘81,设置于机座箱体吸风板121顶端凹槽814的上面,机座箱体11后端的机架侧壁外悬一转轮811,转盘81上面同轴设有一小直径的涡轮螺杆812,转轮811与转盘的涡轮812之间通过一转轴813连接;一齿轮组82,由与涡轮812同轴心位于其底部套装的一大齿轮821、其对称的方形四端各啮合一升降小齿轮822构成;一转动调节器(图中未示),设置于机座1后端的底端。
所述大齿轮821,与其啮合的小齿轮822均采用斜齿耦合连动;印刷大滚筒63左、右两侧的齿轮631与滑轨装置齿条611的排齿均采用斜齿。
该金属转印机的工作过程在PS板制作完成后固定在冷却板122上,然后用海绵配合药剂清洗干净,而冷却板122与制冷机有管相接主要是保持温度与湿度,清洗后调整位于吸风板121上的套色定位器(图中未示),确保换色印刷后的印刷位置,再来添加油墨于后方的刮刀位置,让油墨透过几根胶轮的滚动与搓动将墨均匀变薄,完成后清洗干橡皮后开始印刷,从前面开始(人站的地方),此时未正式印刷,刚开始跑动几下时,透过开关激活电动机41,透过变速盘43至大传动轮42带动小齿轮33啮合的大齿轮32传动,而U型连杆313随着转动带动印刷车壁,进行印刷。
首先,先让油墨轮沾附后油墨铁轮262,往前跑时水轮沾湿PS板,油墨轮在经过PS板将墨附在图案上,此时印刷大滚筒63为上升,再往后跑时,油墨轮压过PS板,水轮261亦压过PS板,印刷大滚筒63还是上升状态,但是水轮261跑至印刷板与油墨板123皆为离开状态,而油墨轮跑至印刷板会离开。跑几下后正式开始印刷,往前跑水轮261沾湿PS板,油墨轮在压过PS板,跑至印刷版时会一起上升,此时激活压印的动作但印刷大滚筒63橡胶皮上仍未有图案,再往后跑时,油墨轮在压过PS板,但水轮261因激活压印而抬高不压过PS板,原因是怕太多水而使橡胶沾附水会印不出来,而印刷大滚筒63经过PS板将图案复制在橡胶皮上,印刷大滚筒63跑至油墨板123时会自动激活上升,再往前跑,此时因激活印刷大滚筒63上升装置同时水轮261下降了,往前跑时压过PS板,然后油墨板123在压过,印刷大滚筒63为上升直到跑至印刷板后激活压印装置将图案印在材料上,完成一次印刷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平板圆压式印刷机,特别是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转印机包含有一机座,其下部为一箱体,其上部装有印刷铁板,该印刷铁板由前至后排列的吸风板、冷却板和油墨板构成,位于吸风板、冷却板的两侧端设有滑轨装置;一印刷滚轮装置,与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一体连接且共同设置于机座上部印刷铁板两侧端设有的滚轮车壁滑轨之上;一印轮车壁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内且位于印刷滚轮装置的下端;一动力传动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印刷滚轮车壁传动装置的一侧;一滚轮上升装置,设置于机座吸风板和冷却板下端的一侧;一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设置于机座上部滑轨装置之上;一重复印刷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前端的下部;一吸风板升降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顶端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该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包含有一滑轨装置,设置于机座上部印刷铁板的吸风板与冷却板的上端,其顶端分别对称设有齿条,与该齿条垂直的两侧边分别设有供滚轮车壁滑行的内凹槽滑轨,该滑轨装置后端的齿条及内凹槽滑轨均设有止挡构件;左、右滚轮车壁,其对称设置于滑轨装置之上并各在其前端纵向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的下端与对应的容置槽定位孔之间装有复位弹簧;一印刷大滚筒,套装在左、右滚轮车壁对称开有容置槽内的滑块上,其两侧位于滑轨装置齿条部位分别设有与其啮合的齿轮;一辅助压印装置,对称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容置槽的上部,包含有一滚轮,对称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容置槽上端的支架上;一平衡杆,铰接于左、右滚轮车壁内侧的上端,其两端位于滚轮部位各装有一印刷压轮,该印刷压轮的圆周上等距离开有三个供滚轮滑行的弧形槽,位于左、右滚轮车壁外侧的平衡杆分别沿前、后凸衍出支架;一前摆动杆,铰装于平衡杆前支架上,其两端分别装有铰轴,滚轮车壁的底端装有一固定轴,该固定轴上铰装一呈直角构件的撞针,撞针的上端通过一连杆与铰轴连接;一后摆动杆,铰装于平衡杆后支架上,另在滚轮车壁印刷大滚筒后下端及固定轴上端装有一铰轴,该铰轴与另一铰轴之间铰装一拉杆,该铰轴另一端铰接有水轮抬高机构;一金属杆,设置于左、右滚轮车壁平衡杆的后侧,其延伸端装有摆架,该金属杆下方分别装有与其平行的金属轴、连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该印刷滚轮装置由左、右滚轮车壁后段分别设有的两组纵向长凹槽以及长凹槽中间开有的短凹槽,后端设有单一之凹槽,前端的两纵向长凹槽内分别置入水轮、铁轮,其两长凹槽中间的短凹槽内置入水轮;中端的两纵向长凹槽内分别置入印刷胶轮、硬胶胶轮,其两长凹槽中间的短凹槽内置入制重胶轮;后端单一凹槽内依次置入印刷胶轮、硬胶胶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该印轮车壁装置包含有一从动机构,设置于机座箱体内,其机座箱体前端底部设有一铰链,其顶部也设有一铰链,顶部铰接一U形连杆,U形连杆的中端固接一槽形连杆,该槽形连杆的另一端端部设有铰链,该铰链与机座箱体前端底部的铰链之间铰接一连杆,槽形连杆靠近U形连杆一端的中间设有一铰链;一大齿轮,设置于机座箱体的中后端,其圆周的一端点设有一铰链,该铰链与槽形连杆靠近U形连杆一端的中间设有的铰链之间铰接一连杆,一小齿轮,设置于机座箱体后端机架侧壁上且与大齿轮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传动装置包含有一电动机,设置于机座箱体前端机架侧壁的开口槽内;一大传动轮,与印刷滚轮车壁传动装置的小齿轮同轴设于机座箱体机架壁之外;一变速盘,设置于机座箱体的中端;一传动轮轴,设置于机座箱体大传动轮与变速盘之间,该传动轮轴贯穿机座箱壁,其内、外均设有皮带轮;所述电动机输出轴通过一皮带连接于变速盘,变速盘同轴的另一皮带又套于传动轮位于机座箱体内的皮带轮上,该传动轮位于机座箱体外侧的皮带轮所套装的皮带又套装于大传动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该滚轮上升装置包含有一手把,设置于机座箱体前端,用以控制印刷胶轮的上升与下降;一支撑杆,设置于机座箱体后端,用以铰接一连杆;一伸缩拉杆,分别铰接于手把、支撑杆的下端,装在大齿轮机架拐角构架的轴承上;一金属杆,其前端装在伸缩拉杆下方的铰接件上,其后端垂直连接于一摆动零件的上端,该摆动构件的下端套装一轴承,该轴承置于凸轮的凹槽内,该凸轮轴圆周上的铰接点铰接在拐角构架上;一摆动扣槽,装于两相邻硬胶末端延伸的车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该重复印刷装置包含有一脚踏板,设置于机座箱体前端的底部的机架外部,其轴心通过一组铰接的机件铰接于拉杆;一组铰接机件,其一端接于脚踏板,另一端固接于机座箱体前端顶部与滑轨装置底部的结合面上,其铰接轴的上端装有一顶针,该铰接轴上装有置于机座箱体外的拉杆,拉杆另一端固接在机座箱底部铰轴的铰接构件通过中间设有铰轴的连动杆接入脚踏板;一顶针,设置于一组铰接机件的顶端;一撞针,设置于滚轮车壁底端的固定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机座箱体后端顶部装有后座油墨传递装置,该后座油墨传递装置包含有一油墨刮刀座,设置于机座尾端箱体顶部机架的后端,刮刀座上铰装一滚筒以及与其平行设置的对磨刮刀,滚筒一端延伸机座机架的延伸端装有一手轮,另一端延伸出机座装有一油墨厚薄调节装置;一油墨滚轮,设置机座尾端箱体顶部前端的的油墨板尾端,其两端分别设有齿轮;一主动齿轮,设置于机座箱体位于手轮侧壁的下端;一从动齿轮,设置于机座箱体位于手轮机架侧壁主动齿轮的下端;一连动齿轮,设置于油墨轴的一侧;一摆动构件,设置于机座箱体机架侧壁外端的油墨滚轮的下方;一连动机构,设置于摆动构件与刮刀滚筒之间;所述主动齿轮分别通过传动链条连接于从动齿轮和连动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包含有,其特征在于该吸风板升降装置包含有一吸风板,设置于机座箱体顶端;一转盘,设置于机座箱体吸风板顶端凹槽的上面,机座箱体后端的机架侧壁外悬一转轮,转盘上面同轴设有一小直径的涡轮,转轮与转盘的涡轮之间通过一转轴连接;一齿轮组,由与涡轮同轴心位于其底部套装的一大齿轮、其对称的方形四端各啮合一升降小齿轮构成;一转动调节器,设置于机座后端的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与其啮合的小齿轮均采用斜齿耦合连动;印刷大滚筒左、右两侧的齿轮与滑轨装置齿条的排齿均采用斜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印网点、四色渐层,图案效果精美,套色精准的平版圆压式印刷机,特别是金属转印机。其机座的下部为一箱体,上部装有印刷铁板,位于印刷铁板的两侧端设有滑轨装置;印刷滚轮装置与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一体连接且共同设置于机座上部印刷铁板两侧端设有的滚轮车壁滑轨之上,印轮车壁装置设置于机座箱体内且位于印刷滚轮装置的下端,机座箱体印刷滚轮车壁传动装置的一侧设有动力传动装置,机座吸风板和冷却板下端的一侧设有滚轮上升装置,滑轨装置的上部设有印刷大滚筒压印装置,机座箱体前端的下部设有重复印刷装置,机座箱体顶端的凹槽内设有吸风板升降装置。
文档编号B41M1/26GK2714325SQ20042008317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3日
发明者邱富义 申请人:邱富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