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文档序号:248675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设备和一种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油墨的记录方法,已经提出了在中间部件上记录之后再转印至记录介质的方法,以便在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343808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记录方法,其中,在将由多种粉末构成的混合物供给至中间部件上的同时进行记录,所述的粉末包括吸水性各异的聚合物、尺寸各异的吸水性聚合物和交联度各异的吸水性聚合物。在日本特开2000-94654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记录方法,其中,在将可在接触油墨时增加油墨粘度的固体颗粒(多糖聚合物颗粒、褐藻酸或角叉菜胶等)供给至中间部件上的同时进行记录。在日本特开2003-57967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在中间部件上形成疏水性树脂颗粒层,在将油墨(例如SD型染料油墨(慢干型))保持在该层的空隙中的同时,将该层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日本特开2002-370347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通过以湿法涂布无机颗粒或亲水性聚合物等而在中间部件(片材)上形成空隙型油墨吸收层,在将染料油墨喷在该层上之后将该层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日本特开2002-321443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喷墨中间转印介质,该介质具有包含热塑性树脂颗粒和非热塑性颗粒的多孔性油墨吸收层,该层是通过在等于或低于所述热塑性树脂颗粒的最小成膜温度(MFT)的温度干燥而形成的。此外,还提出了一种技术,该技术在将涂布液以层状供给以形成涂布液层时利用涂布液的组成来控制涂布液的粘度(日本特开2002-229217号公报、特开2005-223323号公报和特开2005-229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论环境温度如何都能够稳定地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固化性液体层的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以上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1>至<16〉而得到实现。<1>一种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包含中间转印部件;供给单元,所述供给单元将固化性液体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所述固化性液体包含吸液性材料以及至少一种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涉及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信息;温度调整单元,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对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油墨施用单元,所述油墨施用单元将油墨施用到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固化性液体层上;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使已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将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和刺激施加单元,所述刺激施加单元向所述固化性液体层施加用于使所述固化性液体层固化的刺激。<2>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供给单元包含储存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液体储存单元,并将储存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所述固化性液体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而且,其中,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包含加热冷却单元,所述加热冷却单元对储存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所述固化性液体进行加热或冷却;信息存储单元,所述信息存储单元储存有表示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与粘度之间的关系的粘度特性信息;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至少根据由所述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粘度特性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冷却单元。<3>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温度调整单元还包含第二温度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第二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涉及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温度信息,而且所述控制单元至少根据由所述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温度信息、由所述第二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粘度特性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冷却单元。<4>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粘度是约50mPa's至约2000mPa-s。<5>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平均厚度为约0.5(im至约100pm。<6>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选自由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组成的组。<7>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供给单元包含对储存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所述固化性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单元。<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在利用所述油墨施用单元在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上施用所述油墨时,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粘度大于所述固化性液体在被所述供给单元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时的粘度。<9>一种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包括将固化性液体供给到中间转印部件上,所述固化性液体包含吸液性材料以及至少一种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对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将油墨施用到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固化性液体层上;使己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将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和向所述固化性液体层施加用于使所述固化性液体层固化的刺激。<10>—种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包括储存固化性液体,所述固化性液体包含吸液性材料以及至少一种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将所储存的所述固化性液体供给到中间转印部件上;采集涉及所储存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信息;对所储存的所述固化性液体进行加热或冷却;至少根据所采集的涉及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所述温度信息和表示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与粘度之间的关系的粘度特性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或冷却,由此对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将油墨施用到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固化性液体层上;使已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将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和向所述固化性液体层施加用于使所述固化性液体层固化的刺激。<11>如<10>所述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还包括采集涉及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温度信息,其中,至少根据所采集的涉及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所述温度信息、所采集的涉及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粘度特性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或冷却,由此对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12>如<10>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粘度是约50mPa,s至约2000mPa-s。<13〉如<9>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平均厚度为约0.5pm至约100pm。<14>如<9>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选自由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组成的组。<15>如<10>所述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还包括对所储存的所述固化性液体进行搅拌。<16>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上施用所述油墨时,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粘度大于所述固化性液体在被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时的粘度。与不具有<1〉或<9>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在<1>或<9>的发明中,无论记录设备的环境温度如何,固化性液体层都可以稳定地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与不具有<2>或<10〉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在<2>或<10>的发明中,可以抑制固化性液体层的厚度波动。与不具有<3>或<11>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在<3>或<11>的发明中,即使当中间转印部件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也可以抑制图像不均一。与不具有<4>或<12>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在<4>或<12>的发明中,固化性液体层可稳定地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与不具有<5>或<13>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在<5>或<13>的发明中,可以同时满足成像性和转印性,有利地削减成本,而且固化反应可以快速地推进。与不具有<6>或<14>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在<6>或<14>的发明中,具有例如固化速度高或不需要大型设备等优势。与不具有<7>或<15>的特征的情况相比,在<7>或<15>的发明中,可以抑制线图像的局部变宽。与在固化性液体层上施用油墨时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粘度小于所述固化性液体被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时的粘度的情况相比,在<8>或<16>的发明中,可以形成具有更高品质的图像。将基于下述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用的固化性液体的粘度特性的一个实例的图表。图3是显示温度调整装置的温度调整控制单元中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所述的记录设备的与图1中所示的方案不同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所述的记录设备的与图1和图4中所示的方案不同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图6是显示温度调整装置的温度调整控制单元中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说明。请注意,在所有的附图中,将对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有些情况下将省略重复的说明。如图1中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100配备有环带状的中间转印带10(中间转印部件)。围绕该中间转印带10,沿着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在图1中为箭头X所示的方向),从上游侧起依次设置有温度调整单元12、供给单元13、冷却单元15、记录头14、转印单元16和清洁单元20。此处,记录设备100对应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中间转印带IO对应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中间转印部件。此外,供给单元13对应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供给单元,温度调整单元12对应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温度调整单元。还有,记录头14对应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油墨施加单元,转印单元16对应于所述的转印单元,刺激施加装置18对应于所述的刺激施加单元。供给单元13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到中间转印带IO上以在中间转印带IO上形成固化性液体层12B。固化性液体12A(后文将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包含可被外部刺激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和对从记录头14喷出的油墨显示出吸液性的吸液性材料。记录头14将油墨滴14A施用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IO上的固化性液体层12B上以在固化性液体层12B上形成图像T。转印单元16使其上形成有图像T的固化性液体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并施加压力以将固化性液体层12B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清洁单元20从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除去固化性液体层12B的残留物或附着的异物(如记录介质P的纸粉)等。供给单元13配有对储存在供给单元13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进行控制的温度调整单元12(后文将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侧配有刺激施加装置18,该刺激施加装置在固化性液体层12B和记录介质P相互接触时对固化性液体层12B施加用于使固化性液体层12B固化的刺激。换言之,刺激施加装置18以隔着中间转印带10面对固化性液体层12B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固化性液体12A和由固化性液体12A形成的固化性液体层12B(下文将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可通过施加热量、紫外线等刺激而固化。因此,对刺激施加装置18进行配置,使得其可以施加与形成固化性液体层12B的固化性液体12A中所含的固化性材料的种类相对应(即与可使该固化性材料固化的刺激相对应)的剌激。例如,当固化性液体12A中所含的固化性材料是可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固化的材料时,刺激施加装置18可以是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在使用热固化性材料时,它可以是施加热量的热照射装置。中间转印带10由三根支持辊10A、10B和IOC和加压辊16B所施加的张力从其内周面侧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中间转印带IO具有与记录介质P的宽度基本一样或更宽的宽度(轴向上的长度)。中间转印带10的材料的实例可以包括各种树脂(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砜或氟树脂等)、各种橡胶(例如腈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氯磺化聚乙烯、聚氨酯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丙烯酸类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等);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中间转印带10可以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刺激施加装置18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内侧,从而使得可以在刺激透过中间转印带10之后将刺激供给至固化性液体层12B。因此,可由剌激透过性材料制成中间转印带10,以便将刺激高效地供给至固化性液体层12B。此外,中间转印带10可以由对刺激具有高耐受性的材料制成。例如,当刺激施加装置18是紫外线照射装置时,用于形成中间转印带10的材料的实例可以包括作为氟树脂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和作为聚烯烃树脂的聚甲基戊烯。当刺激施加装置18是热照射装置时,用于形成中间转印带10的材料的实例可以包括通过将导热性填料添加至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苯硫醚或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树脂等而得到的树脂材料;通过将导热性填料添加至硅橡胶或氟橡胶等而得到的材料;和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此外,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0的与固化性液体层12B接触的表面上形成表面防粘层。用于表面防粘层的材料的实例可以包括氟树脂材料,其实例可包括氟树脂、氟改性的聚氨酯/硅树脂、共聚氟橡胶、氟树脂共聚的乙烯基醚、PFA(四氟乙烯全氟垸氧基树脂)、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涂料)等的粉末涂料或树脂管;和例如PTFE(四氟乙烯)涂料、分散有PTFE的聚氨酯涂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管、PVdF(聚偏氟乙烯)或PHV(聚偏四氟乙烯)等树脂材料。为了降低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自由能(Yt)的数值,可以沿着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在供给单元13的上游侧配置防粘剂涂布装置,该装置可在固化性液体层12B形成之前将例如硅油、氟系油或聚亚烷基二醇涂布在中间转印带10的要形成固化性液体层12B的一侧。防粘剂涂布装置不受特别限制,可以采用使用已知的涂布方法(例如棒涂法、喷雾涂布法、喷墨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或辊涂法等)的装置。供给单元13包括装有固化性液体12A的箱体13B、将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的供给辊13A和调整由所供给的固化性液体12A形成的固化性液体层12B的厚度的刮刀13C。供给单元13可以以供给辊13A连续接触中间转印带10或供给辊13A与中间转印带10分离的方式配置。此外,供给单元13可以按以下方式配置从独立的液体供给系统(未显示)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箱体13B,以便使固化性液体12A的供给不会中断。后文将对固化性液体12A的详细情况进行描述。供给单元13不局限于上述构成,还可以采用使用已知的供给法(涂布法例如棒涂法、喷雾涂布法、喷墨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或辊涂法等)的装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100还配置有温度调整单元12。温度调整单元12由包括以下构件的要素构成温度传感器12G、搅拌单元12C、驱动单元12D、加热冷却装置12E、存储器12H、温度传感器12I和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温度传感器12G、驱动单元12D、存储器12H、温度传感器121和加热冷却装置12E与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以能够接收或发送信号的方式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加热冷却装置12E对应于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加热冷却单元,存储器12H对应于信息存储单元,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对应于控制单元。此外,搅拌单元12C对应于所述的搅拌单元,温度传感器12G对应于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温度传感器121对应于第二温度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器12H)的具体实例包括硬盘。温度调整单元12对储存在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进行控制。温度传感器12G测量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温度传感器12G可以设置在使它能够测量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它可以设置在使其能够在用供给辊13A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时测得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的位置。搅拌单元12C对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进行搅拌,即,它在驱动单元12D的驱动力的帮助下对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进行搅拌。加热冷却装置12E对箱体13B中储存的固化性液体12A进行加热或冷却。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但该装置也可以设置在使该装置能够对箱体13B中储存的固化性液体12A进行加热或冷却的位置,该装置不局限于该实施方案。温度传感器121对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进行测量。温度传感器121可以设置在使其能够对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进行测量的位置,但该传感器也可以设置在使该传感器能够对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需要供给固化性液体12A的表面)的温度进行测量的位置。如上所述,将温度传感器12G、驱动单元12D和加热冷却装置12E连接至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以便能够接收或发送信号,并受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的控制。将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连接至对记录设备100中的各单元和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11,以便能够接收或发送信号,例如,根据从控制单元11输入的信号将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加热或冷却至所需的温度。由温度调整单元12对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进行加热或冷却,以便将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调整到所需的温度,然后利用供给单元13的供给辊13A将具有经调整过的温度的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换言之,在利用供给辊13A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时,用温度调整单元12来调整该液体的粘度。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利用温度调整单元12,将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调整为在预定的范围内,然后利用供给单元13将该液体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此处所述的预定范围内的粘度是指在1000s'1以上的剪切速率下可以稳定地测得的值。沿着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从上游侧起,记录头14包括施用黑色油墨的记录头14K、施用青色油墨的记录头14C、施用品红色油墨的记录头14M和施用黄色油墨的记录头14Y。记录头14的构成不局限于以上构成,例如,记录头14可以仅由记录头14K构成,或仅由记录头14C、记录头14M和记录头14Y构成。在由张力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中间转印带10的非弯曲区域的上方,按以下方式设置各记录头14:将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与记录头14的喷嘴面之间的距离调节至0.7mm至1.5mm。各记录头14可以是例如宽度与记录介质P的宽度相比基本一致或更宽的线型喷墨记录头,但也可以使用传统的扫描型喷墨记录头。各记录头14中所用的油墨施用方法不受限制,只要该方法具有施用油墨的能力即可,可以是压电元件驱动法或加热元件驱动法。该油墨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进行描述。转印单元16的构成如下所述。具体地说,由加压辊16B和支持辊10C所施加的张力对中间转印带10进行支撑,以形成非弯曲区域。在中间转印带10的非弯曲区域,将支撑记录介质P的支持体22设置在对着加压辊16B和支持辊10C的位置。加压辊16A被设置在隔着中间转印带10与加压辊16B相对的位置,通过形成在支持体22中的开口部(图中未显示)与记录介质P接触。换言之,在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由加压辊16A和加压辊16B夹持的点(下文有时称为"接触开始位置")直至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由支持辊10C和支持体22夹持的点(下文有时称为"剥离位置")的转印区域中,固化性液体层12B保持同时与中间转印带IO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状态。刺激施加装置1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侧,并透过转印区域中的中间转印带10向同时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固化性液体层IO施加刺激。刺激施加装置18的种类可根据其中所使用的固化性液体12A中所含的固化性材料的种类进行选择。具体地说,例如,当使用在受紫外线照射时发生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性材料时,作为刺激施加装置18,可以使用用于向固化性液体12A(即由其形成的固化性液体层12B)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当使用在受热时发生固化的热固化性材料时,作为刺激施加装置18,可以使用向固化性液体12A(即由其形成的固化性液体层12B)施加热量的加热装置。此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实例可以包括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深紫外线灯、从外部用微波激发汞灯的无电极的灯、紫外线激光器、氤气灯和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紫外线照射的条件没有具体限制,而是可以根据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的种类、固化性液体层12B的厚度等进行选择。所述条件可以包括例如,当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时,积分光量为10mJ/cn^至1000mJ/cm2。该加热装置的实例可以包括卤素灯、陶瓷加热器、镍铬合金线加热器、微波加热器和红外加热器。此外,可以使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作为所述加热装置。加热条件没有具体限制,而是可以根据热固化性材料的种类、固化性液体层12B的厚度等进行选择。所述条件可以包括例如,于200°C在空气中进行5分钟。作为记录介质P,可以使用任何浸透性介质(例如普通纸、涂布纸等)和非浸透性介质(例如铜版纸、树脂膜等)。记录介质P不局限于这些介质,还可以是其他工业产品,例如半导体基板。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100中,在驱动中间转印带10而使其旋转后,首先,利用供给单元13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上,以在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固化性液体层12B。固化性液体层12B的厚度(平均厚度)不受特别限制,但从同时满足成像性和转印性、成本优势和使固化反应快速推进的角度考虑,可以将该层形成为具有0.5pm至100|im的厚度。.此外,可以选择固化性液体层12B的厚度,使得油墨滴14A无法到达固化性液体层12B的最底部,由此使得固化性液体层12B中存在油墨滴14A的部分在固化性液体层12B转印到记录介质P之后不会露出,而不存在油墨滴14A的部分在固化后起到保护层的作用。接着,由记录头14将油墨滴14A施用至已供给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固化性液体层12B上。记录头14根据图像信息将油墨滴14A施用至固化性液体层12B上的适当位置。固化性液体层12B可以具有在施用油墨滴14A时对油墨着色材料进行固定的性能。此时,在由张力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中间转印带10的非弯曲区域,利用记录头14施用油墨滴14A。换言之,在中间转印带表面没有弯曲的位置,将油墨滴14A施用至固化性液体层12B。接着,通过将记录介质P和中间转印带10夹持在转印单元16的加压辊16A和16B之间而将压力施加于记录介质P和中间转印带10。此时,中间转印带IO上的固化性液体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之后,一直到在支持辊10C和支持体22之间夹持的点(剥离位置)为止,固化性液体层12B都可以保持同时与中间转印带IO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状态。此处,在0.001MPa至2MPa的范围调整由加压辊16A和16B施加至固化性液体层12B的压力。然后,利用刺激施加装置18,透过中间转印带IO,向同时与中间转印带IO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固化性液体层12B施加刺激,以将固化性液体层12B固化。具体地说,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固化性液体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之后(通过接触开始位置之后),开始施加刺激,并在固化性液体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之前(到达剥离位置之前),结束该刺激施加。可以选择刺激的施加量,以使固化性液体层12B固化至该层可以容易地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的程度。具体地说,当该刺激是紫外线时,在10mJ/cm2至1000mJ/cm2的范围内调整积分照射量。然后,在剥离位置将固化性液体层12B从中间转印带IO上剥离,使得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具有由油墨滴14A构成的图像T的固化树脂层(图像层)。利用清洁单元20将在固化性液体层12B转印至记录介质P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的固化性液体层12B的残留物和附着物除去,然后,在中间转印带10上,由供给单元13供给固化性液体12A以再次形成固化性液体层12B,从而重复图像记录过程。这样,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IOO上进行了图像记录。温度调整单元12按以下方式进行温度调整:在固化性液体12A被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时,通过对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进行加热或冷却而使该液体具有可提供预定范围内的粘度的温度,从而将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调整为在该预定范围内。此处所示的固化性液体12A和固化性液体层12B的粘度可以由模数粘度(modularviscosity)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K由ThermoHaakeCorp.制造)在1500s—1的剪切速率下进行测定。存储器12H以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式连接于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在存储器12H中,将用于识别作为箱体13B中的储存物的固化性液体12A的固化性液体信息和表示由所述固化性液体信息识别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与粘度之间的关系的粘度特性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该粘度特性信息表示的是温度(°C)和粘度(mPa's)之间的关系,粘度是在例如1500s"的剪切速率下测定的固化性液体12A(固化性液体层12B)的粘度。具体地说,该粘度特性信息表示例如如图2中所示的关系,图2表示了测定的温度与当选择1000s"剪切速率作为粘度测定条件时测定的粘度之间的关系。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当在例如5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选择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范围时,对应的温度条件为1(TC至48"。因此,当使用显示出图2中所示的粘度特性的固化性液体12A时,温度调整单元12对固化性液体12A进行加热而使其温度变为l(TC至48°C,从而将粘度调整到5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在存储器12H中,预先将用于识别所要供给的粘度特性各异的多种固化性液体12A的固化性液体信息和表示与各固化性液体相对应的粘度特性的粘度特性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对温度调整单元12的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中所执行的处理说明如下。在记录设备100的控制单元11中,当通过操作记录设备100的电源开关(图中未显示)向记录设备100的各单元和装置供电时,将用于识别储存在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固化性液体信息输出至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例如,根据用户等的操作和指示,从记录设备100的输入输出终端(图中未显示)将该固化性液体信息输入控制单元11;然后将已经输入的该固化性液体信息输出至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从而将其输入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在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中,当操作记录设备100的电源开关(图中未显示)并将电力供给至记录设备100的各单元和设备时,也将电力供给至温度调整单元12,以执行图3中所示的处理例程。在步骤100中,判断是否已从控制单元11采集到固化性液体信息,如果是否定,则终止该处理例程,如果是肯定,则该处理前进到步骤102。在步骤102中,从存储器12H读取与以上步骤100中采集的固化性液体信息对应的粘度特性信息,然后在下一步骤104中将该粘度特性信息保存在存储器13H中作为表示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特性的粘度特性信息。在步骤106中,读取由检测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2G得到的温度检测结果。在接下来的步骤108中,基于以上步骤104中保存在存储器13H中的粘度特性信息,读取与以上步骤106中读取的温度检测结果的温度信息相对应的粘度信息。在步骤108的处理中,例如,当粘度特性信息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粘度特性的粘度特性信息且读取表示3(TC的信息作为以上步骤106中的温度检测结果时,读取表示410mPa.s(其是与30。C相对应的粘度)的信息作为粘度信息。在接下来的步骤109中,判断以上步骤108中读取的粘度信息的粘度是否在预定范围之内。作为步骤109中的预定范围,预先将5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保存在存储器13H中,并判断所述粘度是否在该范围内。如果是肯定,该处理前进到步骤120,如果是否定,该处理前进到步骤110。当在以上步骤109中判断为否定时,即,当以上步骤108中读取的粘度信息的粘度不在预定范围内时,该处理前进到步骤IIO。在步骤IIO中,从在步骤104中保存于存储器13H中的粘度信息读取与该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在步骤110中,例如,当在步骤104中保存于存储器13H中的粘度特性信息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粘度特性的粘度特性信息,并且在以上步骤108中读取的粘度信息是20mPa,s时,读取l(TC至48"C的范围内的温度作为与50mPa's至2000mPa,s的预定范围相对应的温度。在接下来的步骤112中,将指示加热或冷却的命令信号输出至加热冷却装置12E,以便将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调整至以上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接收到来自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的指示加热或冷却的命令信号的加热冷却装置12E按所接收的命令信号中所含的温度进行加热或冷却,从而隔着与加热冷却装置12E接触的箱体13B对储存在箱体13B内的固化性液体12A进行加热或冷却。在接下来的步骤114中,将指示搅拌单元12C开始搅拌的搅拌开始信号输出到驱动单元12D。收到该搅拌开始信号的驱动单元12D驱动该搅拌单元12C,以使其旋转。通过搅拌单元12C的旋转,对固化性液体12A进行旋转,使得固化性液体12A中所含的吸液性材料和固化性材料均匀地分散在固化性液体12A中。在接下来的步骤116中,读取由温度传感器12G得到的温度检测结果。在接下来的步骤118中,判断在步骤116中读取的温度检测结果是否与以上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相符。如果是否定,则该处理返回到步骤116,如果是肯定,则该处理前进到步骤120。在步骤120中,将粘度调整完成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ll,该信息表示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已经被调整为预定范围内的粘度。接收到粘度调整完成信息的控制单元11起动记录设备100中的成像处理,并在结束成像处理时将成像结束信号输出到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在接下来的步骤122中,重复否定判断,直到从控制单元ll输入了指示成像结束的成像结束信号为止。当判断为否定时,该处理返回到以上的步骤106,以便再次执行以上的温度调整,而当判断为肯定时,该处理前进到步骤124。在步骤124中,将指示结束对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加热或冷却的加热冷却结束信号输出到加热冷却装置12E。接收到加热冷却结束信号的加热冷却装置12E结束对固化性液体12A的加热或冷却。在接下来的步骤126中,将指示结束由搅拌单元12C进行的搅拌的搅拌结束信号输出到驱动单元12D,终止该例程。接收到搅拌结束信号的驱动单元12D结束对搅拌单元12C的搅拌的驱动。通过执行从步骤100至126的该处理,可实现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对加热冷却装置12E的控制,从而将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加热或冷却至一定的温度,该温度是可提供5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的粘度的温度。因此,可将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调整到5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并将其粘度己调整至该范围内的固化性液体12A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换言之,是将在从供给单元13施用到中间转印带10上时其粘度已被调整至5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的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100中,利用温度调整单元12对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调整,在固化性液体12A被施用在中间转印带10上时,将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调整到5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因此,当将固化性液体12A施用在中间转印带10上时,即使按所需的速度进行施用,也可得到均匀的薄层。另一方面,该固化性液体在储存时的粘度高于施用时的粘度,由此可以减少吸液性颗粒的沉淀,并且可以保持均匀的分散状态。这样,吸液性材料和固化性材料可以均匀地分散在中间转印带10上所形成的固化性液体层12B中,并在中间转印带IO上形成均匀的、较薄的固化性液体层12B,从而可以防止由记录头14施用的油墨滴14A发生渗色或流动,并可形成高品质图像。固化性液体12A有时可能会因为被加热或冷却到2(rC至6(TC的范围外的温度而变质,尽管这也取决于箱体13B中储存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种类。此处,固化性液体12A的变质是指由于部分固化所致的变色或粘度变化。为了避免固化性液体12A的变质,固化性液体12A在步骤110至118中的加热或冷却温度可以在2(TC至6(TC的范围内选择,并可以是使粘度处于上述预定范围内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100至126的处理中,描述了仅当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超出所述的预定范围时利用搅拌单元12C对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进行搅拌的实施方案,但该实施方案不限于此。该搅拌可以在向记录设备100供电时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步骤100的判断为肯定且采集到固化性液体信息之后,可以将搅拌开始信号输出到驱动单元12D,然后可以执行步骤102。按这种方式,可将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中所含的例如吸液性材料和固化性材料等各种材料充分地分散在固化性液体12A中,并可以使形成在中间转印带IO上的固化性液体层12B的固化度和油墨的吸收度变得均匀,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的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在从记录头14施用油墨滴14A时固化性液体层12B的粘度可以高于该固化性液体12A在被施用至中间转印带IO上时具有经温度调整单元12调整的温度时的粘度。为了将记录设备100构造成在从记录头14施用油墨滴14A时固化性液体层12B的粘度高于该固化性液体12A(固化性液体层12B)在被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上之时的粘度,例如,记录设备可以构造如下。具体地说,例如,可以将供给单元13和记录头14配置成这样供给单元13和记录头14彼此隔开足够的距离,使得在供给单元13刚将固化性液体12A施用到中间转印带IO上之后,固化性液体12A(固化性液体层12B)的温度低于该固化性液体12A被中间转印带IO传送到其中油墨滴14A从记录头14喷出的区域期间的室温。此外,例如,冷却单元15可以安装在记录头14与供给单元13之间,以便对由从供给单元13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固化性液体12A形成的固化性液体层12B进行冷却。由于安装了冷却单元15,当借助供给单元13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IO上的固化性液体层12B被中间转印带IO传送到冷却单元15所在的位置时,该层12B被冷却,并且其粘度增大。这样,到达其中记录头14喷出油墨滴14A的区域的固化性液体层12B的粘度被调整为高于该固化性液体层12B在刚被供给单元13施用到中间转印带10上之后的粘度。按这种方式,可以将固化性液体12A在该液体12A被供给至中间转印带IO之时的粘度调整至预定范围内(50mPa's至2000mPa's),并且可以在该液体12A到达其中油墨滴14A由记录头14喷出的区域时,将其粘度调整至大于该液体12A被供给时的粘度。因此,可以在固化性液体12A被施用到中间转印带IO上之时使该层12B的厚度变得均匀,其中所含的固化性材料和吸液性材料可以得到均匀的分散,可以防止由油墨滴14A扩散到预定区域之外所导致的图像劣化,由此提供对图像品质的进一步改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描述了将固化性液体12A储存在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用温度调整单元12对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但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箱体13B。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分别安装两个箱体,一个箱体(第一箱体)储存用于由供给辊13A直接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的固化性液体12A,另一个箱体(第二箱体)用于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第一箱体。将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构造如下第一箱体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最大容量小于第二箱体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最大容量,温度调整单元12可以设置在位于供给辊13A附近的第一箱体上。上述构成使得可以将储存在最大储存容量小于第二箱体的第一箱体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高效地调整至上述预定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100到126的处理中,还可以根据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对作为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算得的温度信息进行校正,并可将固化性液体12A调整至具有所述经校正过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等,对在步骤110中读取的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进行校正,并可将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调整至所校正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中,可以执行如图6中所示的处理。与图3中所示的处理例程中相同的处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在温度调整控制单元12F中,当通过操作记录设备100的电源开关(图中未显示)向记录设备100的各单元和装置供给电力时,也将电力供给到温度调整单元12,以便执行图6中所示的处理例程,并执行步骤100至109。通过执行步骤100至109的处理,读出由检测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2G得到的温度检测结果,并基于粘度特性信息而读取与读出的该温度检测结果的温度信息相对应的粘度信息。然后,以所读取的粘度信息的粘度来判断该粘度是否在预定范围(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为50mPa's至2000mPa's)之内。如果是肯定,则在执行步骤120至126的处理之后,结束该处理例程。另一方面,当在步骤109中判断为否定时,即,当所读取的粘度信息的粘度在预定范围之外时,该处理前进到步骤110,从在步骤104中保存在存储器13H中的粘度特性信息中读取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然后,该处理前进到步骤200。在接下来的步骤200中,读取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可以通过读取由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21得到的温度检测结果,进行步骤200中的处理。在接下来的步骤202中,判断是否需要对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进行校正。步骤202中的该判断是这样的一种判断处理在通过调整固化性液体12A而使其具有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从而将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调整至预定范围内(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为50mPa,s至2000mPa,s的范围内),并将其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上之后,判断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是否变到预定范围之外。换言之,当该粘度处于预定范围之外时,判断为需要进行校正。当该粘度处于预定范围之内时,判断为不需要进行校正。步骤202中对是否需要校正的判断可以按如下方式作出。例如,判断在步骤102中读取的粘度特性信息中与在步骤200中读取的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相对应的粘度是否在预定范围内。然后,当该粘度在预定范围内时,可以判断为不需要进行校正,因为固化性液体12A在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上之后的粘度超出中间转印带10上的预定范围的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当粘度特性信息中与在步骤200中读取的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相对应的粘度超出预定范围时,固化性液体12A在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上之后的粘度超出中间转印带10上的预定范围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判断为需要进行校正。当在步骤202中判断为否定时,g卩,不需要对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进行校正时,该处理前进至步骤112。然后,按图3中的说明,执行步骤112至126的处理,将温度己被调整至在步骤110中所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的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以形成图像。之后,结束本例程。另一方面,当在步骤202中判断为肯定时,g卩,需要对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进行校正时,该处理推进到步骤204,校正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在步骤204中,按以下方式校正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至少从将温度已被调整至在步骤110中所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的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具有在步骤200中读取的温度的中间转印带IO上时,直至利用中间转印带10来传送该固化性液体12A并利用记录头14来喷出油墨滴14A以形成图像时,将粘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根据在步骤200中读取的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并利用记录头14来喷出油墨滴14A以形成图像所经历的时间、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所要校正的涉及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信息)等,进行所述的校正。例如,当在步骤200中读取的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低于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粘度相对应的温度范围时,为了使供给至具有以上温度的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保持在以上的预定范围内,可以根据在步骤200中读取的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并利用记录头14来喷出油墨滴14A以形成图像所经历的时间和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将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校正至更高的温度。相反,当中间转印带IO的温度高于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粘度相对应的温度范围时,为了使供给至具有以上温度的中间转印带IO上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可以根据在步骤200中读取的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将固化性液体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并利用记录头14来喷出油墨滴14A以形成图像所经历的时间和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将在步骤110中读取的温度信息的温度校正至更低的温度。在接下来的步骤206中,将指示加热或冷却的命令信号输出至加热冷却装置12E,从而使储存在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变成在步骤204中己经校正过的皿信息的温度,然后将该处理推进到步骤114。然后,在执行完步骤114至126的处理之后,结束本例程。如上所述,通过根据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来校正在步骤110中读取的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并通过将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调整至经过校正的温度,即使当中间转印带10的温度改变时,也可以使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固化性液体12A的粘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并可防止出现图像不均一。需要注意的是,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的构成中,记录头14包括用于施用黑色油墨的记录头14K、用于施用青色油墨的记录头14C、用于施用品红色油墨的记录头14M和用于施用黄色油墨的记录头14Y,但如图4中所示,也可以使用另一构成,其中,还包括用于施用不含着色剂的透明液体的透明液体施用头17。该透明液体施用头17向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固化性液体层12B的非图像区施用具有与所用的油墨的溶剂组分相同的组分(例如水)的透明液体。由此,包括其中各记录头14K、14C、14M和14Y未施用油墨的非图像区在内的整个固化性液体层12B均具有粘附性,从而使得可以通过挤压将固化性液体12B完全转印(全表面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如图4所示,透明液体施用头17可以配置于记录头14的沿着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且位于冷却单元15的沿着该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或如图5所示,配置在记录头14的沿着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且位于转印单元16的沿着该移动方向的是上游侧。下文将对固化性液体12A的详细情况进行描述。固化性液体12A至少包含在受到外部刺激(能量)的作用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和吸液性材料。固化性液体12A中所含的"在受到外部刺激(能量)的作用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可固化成"固化树脂"的材料。其具体实例可包括固化性单体、固化性大分子单体、固化性低聚物和固化性预聚物。固化性材料的实例可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等。紫外线固化性材料与其他类型的材料相比,容易固化,具有高固化速率,并且易于操作。热固化性材料可以在不使用大型设备的情况下发生固化。固化性材料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在水分或氧气等的作用下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通过使紫外线固化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可以包括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氧杂环丁垸树脂、聚醚树脂和聚乙烯基醚树脂。在这种情况下,固化性液体12A包含选自紫外线固化性单体、紫外线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紫外线固化性低聚物和紫外线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此外,固化性液体12A可包含用于促进紫外线固化反应的紫外线聚合引发剂。此外,固化性液体12A还可以任选地包含反应助剂或聚合促进剂等,以进一步促进聚合反应。通过将热固化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热固化树脂"的实例可以包括环氧树脂、聚酯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和醇酸树脂。这种情况下,固化性液体12A包含选自热固化性单体、热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热固化性低聚物和热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此外,可以在聚合时添加固化剂。而且,固化性液体12A可以包含热聚合引发剂以推进热固化反应。热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可包括例如质子酸或路易斯酸等酸、碱性催化剂和金属催化剂。如上所述,可以使用任何固化性材料,只要该材料具有在如紫外线或热等外部能量的作用下发生固化(例如,通过推进聚合反应而固化)的能力即可。在以上的固化性材料中,从高图像记录速度的角度考虑,可以使用具有高固化速度的材料(例如,具有高聚合反应速度的材料)。这样的固化性材料可以是例如辐射固化性材料(例如以上的紫外线固化性材料)。当固化性液体到达其中由记录头14施用油墨滴14A的区域时,该固化性液体的粘度可以高于施用在该固化性液体上的油墨滴14A的油墨粘度。固化性液体12A可以包含用于将包含在油墨中的着色剂固定化的材料。作为用于使着色剂固定化的材料,可以使用对油墨具有吸液性的材料(吸液性材料)。将所述吸液性材料定义为这样的材料在与油墨以30:100的重量比混合24小时后,用过滤器从所得混合物中取出该吸液性材料,该吸液性材料的重量相对于其与油墨混合之前的重量增加5%以上。所述吸液性材料的实例可以包括树脂(下文中有时也称为吸液性树脂)和具有与油墨相容的表面的无机颗粒(例如,硅石、氧化铝或沸石等),可以根据所用的油墨适当地选择这些材料。具体而言,当使用水性油墨作为所述油墨时,可以使用吸水性材料作为所述吸液性材料。此外,当使用油性油墨作为所述油墨时,优选使用吸油性材料作为所述吸液性材料。所述吸水性材料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聚丙烯酸及其盐;聚甲基丙烯酸及其盐;由(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及其盐构成的共聚物;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及其盐构成的共聚物;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及其盐构成的共聚物;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的酯构成的共聚物,该酯是由具有含羧酸和其盐结构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由(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的酯构成的共聚物,该酯是由具有含羧酸和其盐结构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由乙烯与(甲基)丙烯酸构成的共聚物;由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及其盐构成的共聚物;由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的酯构成的共聚物,该酯是由具有含羧酸和其盐结构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聚马来酸和其盐;由苯乙烯与马来酸及其盐构成的共聚物;由磺酸改性的以上树脂;以及由磷酸改性的以上树脂。更具体地说,其实例可包括聚丙烯酸及其盐;由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及其盐构成的共聚物;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及其盐构成的共聚物;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的酯构成的共聚物,该酯是由具有含羧酸和其盐结构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以及由(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及其盐构成的共聚物。这些树脂可以是交联或未交联的。吸油性材料的实例可包括低分子量胶凝剂,例如羟基硬脂酸、胆固醇衍生物或苄叉基山梨醇;聚降冰片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各种松香。更具体地说,其实例可包括聚降冰片烯、聚丙烯和松香。当吸液性材料为颗粒形式时,其体积平均粒径可以是0.05pm至25fim。可以使用相对于固化性液体12A的总重量的质量比率为10%以上的所述吸液性材料。下文中,将对固化性液体12A中可以包含的其他添加剂进行描述。固化性液体12A可以包含使油墨组分凝集或增稠的组分。这样的组分可以以树脂(吸液性树脂)的官能团的形式或化合物的形式包含在吸液性树脂颗粒中。该官能团的实例可包括羧酸、多价金属阳离子和多元胺。该化合物的实例可以包括凝集剂,例如无机电解质、有机酸、无机酸或有机胺。所述凝集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由两种以上构成的混合物进行使用。此处所用的凝集剂的含量可以是O.Ol质量%以上。下文中,将对记录设备100中所用的油墨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所述油墨的实例可以包括含有水性溶剂作为溶剂的水性油墨、含有油性溶剂作为溶剂的油性油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和相变型蜡油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即使使用水性油墨或油性油墨并将非浸透性记录介质用作记录介质时,也可实现良好的图像定影性能,而无需使用加热器等来挥发溶剂。水性油墨的实例可包括将水溶性染料或颜料作为记录材料分散或溶解在水性介质中而形成的油墨。油性油墨的实例可包括将油溶性染料作为记录材料溶解在油性介质中而形成的油墨和将染料或颜料作为记录材料以转相胶束的状态进行分散而形成的油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水性油墨可以用作所述油墨。与使用油性油墨或紫外线固化性油墨的情况相比,使用水性油墨可以改善包含喷墨记录头的该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吸水性材料用作固化性液体12A中所含的吸液性材料。先描述记录材料。记录材料的实例可以包括着色剂。作为所述着色剂,可以使用任何染料和颜料,但考虑到耐久性时,可以使用颜料。作为所述颜料,任何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都是可用的。黑色颜料的实例可包括炭黑颜料,例如炉黑、灯黑、乙炔黑或槽法炭黑。除了黑色颜料和包括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在内的三原色颜料之外,还可以使用例如红、绿、蓝、褐或白色颜料等特定色颜料、具有例如金色或银色等金属光泽的颜料、无色或者浅色的体质颜料、塑性颜料等。此外,也可以使用为了用于本发明而新合成的颜料。此外,可以使用通过将染料或颜料固定在例如硅石、氧化铝或聚合物珠等核的表面而构成的颗粒;不溶染料色淀化物;着色乳液;或着色胶乳等作为所述颜料。黑色颜料的实例可包括RAVEN7000(由ColumbianChemicalsCo.制造)、REGAL400R(由CabotCorp.制造)和COLORBLACKFW1(由DegussaCorp.制造)。黑色颜料的实例不局限于此,可以使用任何市售的黑色颜料。青色颜料的实例可以包括C.I.颜料蓝-1,但不局限于此。品红色颜料的实例可以包括C.I.颜料红-5,但不局限于此。黄色颜料的实例可以包括C丄颜料黄-l,但不局限于此。当将颜料用作所述着色剂时,可以进一步使用颜料分散剂。用于本发明的颜料分散剂的实例可以包括聚合物分散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这些颜料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其中的两种以上。颜料分散剂的添加量随颜料而异,但其总量相对于颜料的量可以为0.1质量%至100质量%。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可自分散在水中的颜料。可自分散在水中的颜料是这样的颜料该颜料在颜料的表面具有许多水溶性基团,并能够在不存在聚合物分散剂的情况下分散在水中。具体而言,可自分散在水中的颜料可以通过对传统颜料进行例如酸/碱处理、偶联剂处理、聚合物接枝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或氧化/还原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而得到。此外,除了通过对传统颜料进行表面改性而得到的上述颜料之外,可自分散在水中的颜料的实例还可包括例如CAB-O-JET-200(由CabotCorporation制造)等市售自分散性颜料。除了以上的物质以外,记录材料的实例还可包括染料,例如亲水性阴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反应性染料、聚合物染料或油溶性染料;由染料着色的蜡粉、树脂粉末或乳液;荧光染料和荧光颜料;红外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例如铁磁性物质(如铁氧体或磁铁矿等)等磁性物质;例如氧化钛或氧化锌等半导体或光催化剂;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电子材料颗粒。相对于油墨的量,记录材料的含量(浓度)可以是例如5质量%至30质量%。记录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是例如10nm至1000nm。接下来将描述水性溶剂。水性溶剂的实例可包括水。特别是,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水、超纯水、蒸馏水或超滤水。此外,与水性溶剂一起,还可以使用水溶性有机溶剂。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实例可包括多元醇、多元醇衍生物、含氮的溶剂、醇、含硫的溶剂等。除了以上溶剂之外,还可以使用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等作为水溶性有机溶剂。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的两种以上。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可以是例如1质量°/。至70质量%。接下来将描述油性溶剂。作为油性溶剂,可以使用有机溶剂,例如脂肪烃、芳香烃、醇、酮、酯、醚、二醇、含氮溶剂或植物油。该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其中的两种以上进行使用。接下来将描述其他添加剂。除了以上物质之外,还可以在油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可以包括各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更具体地说,可以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此外,除了以上物质之外,还可以在油墨中添加用于调节渗透性的渗透剂;聚乙撑亚胺、多元胺、聚乙烯基吡咯垸酮、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等,以用于改善油墨的喷墨性;例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锂等用于调节导电性或pH值的碱金属化合物;此外,必要时,还可以添加pH缓冲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粘度改善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螯合剂等。接下来将描述油墨的性质。可以将该油墨的表面张力(由Wilhdmy表面张力计(由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在23^和55%相对湿度的环境下测得的值)调整到20mN/m至45mN/m的范围内。该油墨可以具有1.5mPa,s至30mPa,s的粘度(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000s"的剪切速率和23t:的测量温度测得)。需要注意的是,该油墨不局限于上述组成。除了记录材料之外,该油墨还可以包含例如诸如液晶材料或电子材料等功能性材料。实施例下文中,将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不过,本发明决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实施例1]使用具有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类似的构成的记录设备(参见图1),利用供给装置将温度由温度调整装置调整过的固化性液体供给至中间转印带,以形成固化性液体层,然后以记录头向该固化性液体层施用各色油墨,从而在需要固化的该层上形成图像。之后,在以转印装置使该固化性液体层与记录介质接触的同时,利用刺激施加装置供给刺激,以使该固化性液体层固化,然后从中间转印带上剥离该固化性液体层,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实施例1中所用的记录设备等的条件如下。以下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和积分光量是在该光透过中间转印带之后测得的紫外线照射强度和积分光量。中间转印带由ETFE制成的环带,厚度为0.1mm、带宽度为350mm且外径为168mm,被覆有氟树脂(处理速度125mm/s);供给装置反向涂布器;温度调整装置使用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温度调整单元来执行如图3中所示的处理例程,并预先将指示该处理例程的程序保存在存储器中。各记录头压电式记录头(具有1200x1200dpi(dpi:每英寸的点数,下同)的分辨率和2pL的液滴尺寸);转印装置(加压辊)直径为30mm的钢管,由氟树脂被覆(向中间转印带施加的推力以线压力计为2kgf/cm);刺激施加装置金属卤化物灯(在紫外线照射强度为240W/cm且积分光量为100mJ/cn^的条件下照射光);而且记录介质铜版纸(OK金藤,由王子制纸社制造)。本实施例所用的固化性液体和各色油墨制备如下-固化性液体-(固化性材料)聚氨酯丙烯酸酯(三官能)60质量份丙烯酰基吗啉丙烯酸酯40质量份(吸液性材料)交联的聚丙烯酸钠(体积平均粒径为3.0pm):35质量份(添加剂)表面活性剂2.0质量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2-羟基-2-甲基-l-苯基-丙-l-酮2质量份。用球磨机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50小时,以制备固化性液体。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500s"的剪切速率和22'C的测量温度对由此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进行测定。结果是2120mPa's。在除了测量温度为32°C以外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是1520mPa-s。-黑色油墨-向30质量份的炭黑中添加3质量份的颜料分散剂,再添加离子交换水,以得到300质量份的液体。利用超声均化器将该液体分散。用离心分离机对该液体进行离心分离(在8000rpm,持续30分钟),从该液体中除去IOO质量份的残留物。使该液体通过lpm的过滤器,以得到颜料分散液。然后,将以下组分充分混合,并用lMm的过滤器对所得的混合物进行加压过滤,以得到黑色油墨。该油墨的粘度为3.1mPa,s,表面张力为32mN/m。以上的颜料分散液40质量份;甘油20质量份;乙炔二醇氧乙烯加成物1.5质量份;和纯水35质量份。-青色油墨-C.I.颜料蓝15:3:4质量份;颜料分散剂1.5质量份;二乙二醇12质量份;甘油13质量份;丁基卡必醇5质量份;和1,3-丁二醇2质量份。将上述组分混合,并通过进一步添加纯水和NaOH来进行调整,然后用2pm过滤器来过滤所得液体,以获得青色油墨。该油墨的粘度为3.9mPa.s,表面张力为28mN/m。-品红色油墨-C.I.颜料红122:5质量份;颜料分散剂3.5质量份;丙二醇IO质量份;甘油15质量份;二丙二醇4质量份;和四甲基癸炔二醇氧乙烯加成物1.5质量份。将上述组分混合,并通过进一步添加纯水和NaOH来进行调整,然后用2pm的过滤器来过滤所得液体,以获得品红色油墨。该油墨的粘度为4.1mPa's,表面张力为32mN/m。-黄色油墨-C.I.颜料黄74:5质量份;颜料分散剂3质量份;二乙二醇18质量份;三乙二醇IO质量份;1,2-己二醇:3质量份;和氧乙烯月桂醚0.5质量份。将上述组分混合,并通过进一步添加纯水和NaOH来进行调整,然后用2pm的过滤器来过滤所得液体,以获得黄色油墨。该油墨的粘度为4.1mPa's,表面张力为35mN/m。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油墨的粘度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000s"的剪切速率和22°C<评估>将实施例1中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装入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记录设备100中的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存储器12H中,作为对应于表示固化性液体12A的信息的粘度特性信息,将2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212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并将3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1520mP&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然后,将记录设备100安装在22'C的环境下。此时,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22"C。因此,在图3的步骤106中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表示22'C的温度信息。此外,作为在图3的步骤110中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读取表示32'C的温度信息,该温度信息与表示1520mPa,s的粘度信息相对应。利用具有以上条件的记录设备,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层厚度均匀性)-层厚度均匀性评估-利用液体供给装置将固化性液体供给至中间转印带,从而形成需要固化的层,并用记录头将各油墨喷到需要固化的该层上,以形成图像。在用转印装置将需要固化的该层转印至记录介质之后,用刺激施加装置来施加刺激,从而将需要固化的该层固化,并形成图像。在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上的需要固化的该层上印刷图像覆盖率为50%、尺寸为150mmx150mm的图像,然后使该设备停止运行。目视观察该图像。使用以下的评估标准来进行评估。该评估进行十次,然后进行判断。评估结果显示于表l。-评估标准-按以下评估标准进行评估。Gl:(目视观察未发现条纹或不均匀),G2:(目视观察未发现条纹。观察到轻微的不均匀),以及G3:(目视观察发现明显的条纹或不均匀)[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使用以下的固化性液体,以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固化性液体。聚氨酯丙烯酸酯(六官能)40质量份;聚酯丙烯酸酯(四官能)30质量份;丙烯酰基吗啉丙烯酸酯30质量份;(吸液性材料)交联的聚丙烯酸钠(体积平均粒径为3.0pm):35质量份(添加剂)表面活性剂2.0质量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2-羟基-2-甲基-l-苯基-丙-l-酮2质量份。用球磨机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50小时,以制备固化性液体。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500s"的剪切速率和22'C的测量温度对由此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进行测定。结果是3500mPa,s。在除了测量温度为55°C以外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是1750mPa-s。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的固化性液体之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将实施例2中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装入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记录设备100中的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存储器12H中,作为对应于表示固化性液体12A的信息的粘度特性信息,将2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350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并将55"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1750mP&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然后,将记录设备100安装在22'C的环境下。此时,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22t:。因此,在图3的步骤106中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表示22"C的温度信息。此外,作为在图3的步骤110中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读取表示55X:的温度信息,该温度信息与表示1750mPa,s的粘度信息相对应。利用具有以上条件的记录设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评估结果显示于表1。在实施例3中,使用以下的固化性液体,以取代实施例1中所用的固化性液体。聚氨酯丙烯酸酯(三官能)15质量份;聚酯丙烯酸酯(双官能)35质量份;丙烯酰基吗啉丙烯酸酯50质量份;(吸液性材料)交联的聚丙烯酸钠(体积平均粒径为3.0pm):35质量份(添加剂)表面活性剂2.0质量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2-羟基-2-甲基-l-苯基-丙-l-酮2质量份。用球磨机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50小时,以制备固化性液体。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500s"的剪切速率和22"C的测量温度对由此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进行测定。结果是2100mP^s。在除了测量温度为55"C以外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是50mPa-s。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的固化性液体之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将实施例3中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装入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记录设备100中的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存储器12H中,作为对应于表示固化性液体12A的信息的粘度特性信息,将2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210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并将55"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5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然后,将记录设备100安装在22"C的环境下。此时,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22'C。因此,在图3的步骤106中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表示22。C的温度信息。此外,作为在图3的步骤110中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读取表示55'C的温度信息,该温度信息与表示50mPa,s的粘度信息相对应。利用具有以上条件的记录设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评估结果显示于表1。在实施例4中,使用以下的固化性液体,以取代实施例l中所用的固化性液体。聚氨酯丙烯酸酯(四官能)50质量份;聚酯丙烯酸酯(双官能)30质量份;丙烯酰基吗啉丙烯酸酯20质量份;(吸液性材料)交联的聚丙烯酸钠(体积平均粒径为3.0pm):35质量份(添加剂)表面活性剂2.0质量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2-羟基-2-甲基-l-苯基-丙-l-酮2质量份。用球磨机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50小时,以制备固化性液体。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500s"的剪切速率和22t:的测量温度对由此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进行测定。结果是3500mPa's。在除了测量温度为48°C以外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是2000mPa-s。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的固化性液体之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将实施例4中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装入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记录设备100中的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存储器12H中,作为对应于表示固化性液体12A的信息的粘度特性信息,将2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350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并将48X: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2000mP&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然后,将记录设备100安装在22'C的环境下。此时,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22X:。因此,在图3的步骤106中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表示22X:的温度信息。此外,作为在图3的步骤110中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对应的温度信息,读取表示48'C的温度信息,该温度信息与表示2000mPa,s的粘度信息对应。利用具有以上条件的记录设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评估结果显示于表1。在实施例5中,使用以下的固化性液体,以取代实施例1中所用的固化性液体。聚氨酯丙烯酸酯(四官能)40质量份;聚酯丙烯酸酯(四官能)IO质量份;丙烯酰基吗啉丙烯酸酯50质量份;(吸液性材料)交联的聚丙烯酸钠(体积平均粒径为3.0pm):35质量份(添加剂)表面活性剂2.0质量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2质量份。用球磨机将上述组分混合搅拌50小时,以制备固化性液体。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500s"的剪切速率和22'C的测量温度对由此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进行测定。结果是2600mPa,s。在除了测量温度为45°C以外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的结果是500mPa-s。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的固化性液体之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将实施例5中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装入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记录设备100中的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存储器12H中,作为对应于表示固化性液体12A的信息的粘度特性信息,将2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260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并将45'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50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然后,将记录设备100安装在22'C的环境下。此时,.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22'C。因此,在图3的步骤106中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表示22"C的温度信息。此外,作为在图3的步骤110中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对应的温度信息,读取表示45'C的温度信息,该温度信息与表示500mPa,s的粘度信息对应。利用具有以上条件的记录设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评估结果显示于表1。在实施例6中,使用实施例1的固化性液体。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希U造)于1500s'1的剪切速率和22。C的测量温度对由此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进行测定。结果是2120mPa-s。在除了测量温度为44°C以外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的结果是1000mPa-s。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的固化性液体之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将实施例6中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装入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记录设备100中的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存储器12H中,作为对应于表示固化性液体12A的信息的粘度特性信息,将2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212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并将44。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100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然后,将记录设备100安装在22"C的环境下。此时,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22。C。因此,在图3的步骤106中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表示22。C的温度信息。此外,作为在图3的步骤110中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读取表示44"C的温度信息,该温度信息与表示1000mP&s的粘度信息相对应。利用具有以上条件的记录设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评估结果显示于表1。在实施例7中,使用的材料(包括固化性液体和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估条件下,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不同之处在于,未执行图3的步骤114中的指示搅拌单元12C开始搅拌的搅拌开始信号输出工序,未进行搅拌单元12C的旋转。评估结果显示于表l。在以下图像品质评估条件下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7进行图像品质的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于表2。-图像品质评估-从液体供给装置将固化性液体供给至中间转印带,以形成需要固化的层,然后从记录头将各油墨喷到需要固化的该层上以形成图像。在用转印装置将需要固化的该层转印至记录介质之后,从刺激施加装置供给剌激,从而将需要固化的该层固化,并形成图像。在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上的需要固化的该层上印刷其尺寸从2点至10点的文字,然后用转印装置将需要固化的该层转印至记录介质。进行在100页记录介质上连续印刷文字的测试。对在第100页上印刷的图像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使用以下的评估标准来进行评估。Gl:线图像局部变宽,但文字清楚。G2:线图像局部变宽,有些文字不清楚。在实施例8中,使用的材料(包括固化性液体和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估条件下,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不同之处在于,执行图6中所示的处理例程,以取代图3中所示的处理例程。评估结果显示于表l。在比较例1中,使用以下的固化性液体,以取代实施例1中所用的固化性液体。-固化性液体-(固化性材料)硅酮改性的丙烯酸类树月旨(acryl)HC1101(商品名,由GEToshibasiliconesCorp.制造)20质量份丙烯酰基吗啉丙烯酸酯80质量份(吸液性材料)交联的聚丙烯酸钠(体积平均粒径为3.0iim):35质量份(添加剂)表面活性剂2.0质量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2-羟基-2-甲基-l-苯基-丙-l-酮2质量份。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500s"的剪切速率和22"C的测量温度对由此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进行测定。结果是2120mPa's。在除了测量温度为65°C以外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是40mPa-s。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的固化性液体之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将比较例1中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装入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记录设备100中的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存储器12H中,作为对应于表示固化性液体12A的信息的粘度特性信息,将2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212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并将65。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4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然后,将记录设备100安装在22。C的环境下。此时,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22"C。因此,在图3的步骤106中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表示22'C的温度信息。此外,作为在图3的步骤110中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读取表示65"C的温度信息,该温度信息与表示40mPa's的粘度信息相对应。利用具有以上条件的记录设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评估结果显示于表1。在比较例2中,使用以下的固化性液体,以取代实施例1中所用的固化性液体。-固化性液体-(固化性材料)硅酮改性的丙烯酸类树月旨(acryl)HC1101(商品名,由GEToshibasiliconesCorp.制造)70质量份丙烯酰基吗啉丙烯酸酯30质量份(吸液性材料)交联的聚丙烯酸钠(体积平均粒径为3.0^im):35质量份(添加剂)表面活性剂2.0质量份;以及(光聚合引发剂)2-羟基-2-甲基-l-苯基-丙-l-酮2质量份。由模数粘度和粘弹性测定设备MARSII(由ThermoHaakeCorp.制造)于1500s"的剪切速率和22"C的测量温度对由此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进行测定。结果是2120mPa's。在除了测量温度为40°C以外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结果是1512mPa-s。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的固化性液体之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油墨)与实施例1中所用的材料相同。<评估>将比较例2中制备的固化性液体装入具有如图1中所示的构成的记录设备100中的供给单元13的箱体13B中。在温度调整单元12的存储器12H中,作为对应于表示固化性液体12A的信息的粘度特性信息,将22"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2120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并将4(TC的温度信息和相应的表示1512mPa,s的粘度的粘度信息彼此关联,并加以保存。然后,将记录设备100安装在4(TC的环境下。此时,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4(TC。因此,在图3的步骤106中由温度传感器12G读取的箱体13B中的固化性液体12A的温度是表示40。C的温度信息。此外,作为在图3的步骤110中与预定范围内的粘度信息相对应的温度信息,读取表示4(TC的温度信息,该温度信息与表示1512mPa,s的粘度信息相对应。利用具有以上条件的记录设备,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固化性液体层的层厚度均匀性。评估结果显示于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6</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包含中间转印部件;供给单元,所述供给单元将固化性液体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所述固化性液体包含吸液性材料以及至少一种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涉及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信息;温度调整单元,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对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油墨施用单元,所述油墨施用单元将油墨施用到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固化性液体层上;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使已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将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和刺激施加单元,所述刺激施加单元向所述固化性液体层施加用于使所述固化性液体层固化的刺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供给单元包含储存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液体储存单元,并将储存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所述固化性液体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而且,其中,所述温度调整单元包含加热冷却单元,所述加热冷却单元对储存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所述固化性液体进行加热或冷却;信息存储单元,所述信息存储单元储存有表示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与粘度之间的关系的粘度特性信息;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至少根据由所述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粘度特性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冷却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温度调整单元还包含第二温度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第二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涉及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温度信息,而且所述控制单元至少根据由所述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温度信息、由所述第二温度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粘度特性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冷却单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粘度是约50mPa,s至约2000mPa-s。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平均厚度为约0.5|im至约100|mi。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选自由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组成的组。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供给单元包含对储存在所述液体储存单元中的所述固化性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单元。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在利用所述油墨施用单元在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上施用所述油墨时,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粘度大于所述固化性液体在被所述供给单元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时的粘度。9.一种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包括将固化性液体供给到中间转印部件上,所述固化性液体包含吸液性材料以及至少一种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对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将油墨施用到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固化性液体层上;使已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将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和向所述固化性液体层施加用于使所述固化性液体层固化的刺激。10.—种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包括储存固化性液体,所述固化性液体包含吸液性材料以及至少一种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将所储存的所述固化性液体供给到中间转印部件上;采集涉及所储存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信息;对所储存的所述固化性液体进行加热或冷却;至少根据所采集的涉及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所述温度信息和表示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与粘度之间的关系的粘度特性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或冷却,由此对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将油墨施用到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固化性液体层上;使已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将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和向所述固化性液体层施加用于使所述固化性液体层固化的刺激。11.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还包括采集涉及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温度信息,其中,至少根据所采集的涉及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所述温度信息、所采集的涉及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所述温度信息和所述粘度特性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或冷却,由此对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固化性液体的粘度是约50mPa's至约2000mPa-s。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平均厚度为约0.5|im至约100pm。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选自由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组成的组。15.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记录方法,所述记录方法还包括对所储存的所述固化性液体进行搅拌。16.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方法,其中,在所述固化性液体层上施用所述油墨时,所述固化性液体层的粘度大于所述固化性液体在被供给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时的粘度。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该记录设备包含中间转印部件;供给单元,该单元将固化性液体供给到中间转印部件上,该固化性液体包含吸液性材料以及至少一种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第一温度信息采集单元,该单元采集涉及固化性液体的温度信息;温度调整单元,该单元对供给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固化性液体的温度进行调整;油墨施用单元,该单元将油墨施用到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固化性液体层上;转印单元,该单元使已施用有油墨的固化性液体层与记录介质接触,并将固化性液体层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记录介质;和刺激施加单元,该单元向固化性液体层施加用于使固化性液体层固化的刺激。文档编号B41M5/50GK101683781SQ2009101288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优先权日2008年9月24日发明者上石健太郎,山下嘉郎,由井俊毅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