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076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常用的印刷机,有平板印刷机和凸版印刷机,上述两种印刷机各自具有其优缺点;平板印刷机的优点是在印刷的印品上能实现清洗网点,网点扩大性小,加网线数高,色彩还原好,适合精美彩色图像印刷效果;而缺点是墨层薄、专色印刷色彩平淡、粗糙材料表面印刷适性差;凸版印刷的优点是墨层厚实饱和、实地印刷、专色印术效果好,印刷适性强;而缺点是网点图像印品高调网点丢失严重、网点扩大变形严重、渐变效果很差。印刷质量不好,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解决常用平板印刷机和凸版印刷机存在的缺点,发挥两种印刷机的优点,使得印品颜色更真实、更丰富,使印品更加精美亮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包括机座和在机座上装有直线滑轨,两种印刷单元装在直线滑轨上,所述的两种印刷方式的印刷单元的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是按时钟6点钟垂直状态排列的,印刷材料在两个单元的压印滚筒上面,印版滚筒下面,两滚筒之间通过,转印滚筒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周360度,及印刷完成一次,在零点重新起步转动进行下次连续印刷;平板印刷机印版滚筒、转印滚筒和压印滚筒三个滚筒,由实用功能的需要,分为工作部分、空当部分;空当部分需要安装必要的零部件,本实用新型特征是压印滚筒没有空当部分,滚筒外径一周都是工作面,转印滚筒与压印滚筒在零点合压同时,往复输料单元由独立的伺服电机驱动,把印刷材料同步正转向前输料,通过两滚筒压力把图像压印在印刷材料上,实现印刷作业,滚筒工作部分终了 ,这时转印滚筒非工作转角,即空当部分与压印滚筒相对,处于无压力状态;输料单元伺服电动机在PLC控制器控制状态下,按预设的程序转换方向,返转,印刷材料在压印滚筒托扶下向后输料;转印滚筒不转换方向,继续逆时针方向运转,转到零点,输料换向正转,向前同步输料,进行下一次连续印刷作业,这种往复输料也称为间歇输料; 短墨路供墨结构由网纹滚筒、橡胶传墨滚筒、匀墨橡胶辊和墨盒及零部件组成的供墨系统。其特征是网纹滚筒、橡胶传墨滚筒与印版滚筒直径相同,即印刷滚筒转动一周供墨完成一次,其周长相同,不存在传墨接口 ,在印品上不会出现鬼影缺陷;短墨路供墨,油墨传递快,不会产生油墨层升温,不会产生油墨结皮,使传墨更顺畅;短墨路传墨,供墨量一致,节省了油墨用量,使油墨浪费也降到最低,同时清洗时间縮短很多,增加了印刷作业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由机座、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凸版印刷单元、张力控制系统、往复输料单元、自动纠偏系统及紫外线干燥装置所构成,其中在机座上设有直线滑轨,在直线滑轨两端设有左、右往复输料单元;在左侧往复输料单元前端设有纠偏系统,该纠偏系统是由框架和光电监测器组成;在直线滑轨左侧前端上设有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它是由压印滚筒、转印滚筒、印版滚筒、传墨滚筒、网纹供墨滚筒及墨盒构成,其中转印滚筒由单独的伺服电机驱动,带动压印滚筒、印版滚筒、传墨滚筒、网纹供墨滚筒从动运转,在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的后边设有UV光固干燥装置,巻筒材料印刷后经过此装置,油墨层瞬间固化干燥,可使印品色彩更加艳丽、明亮、有光泽,提高产品质量;在机座直线滑轨中间设有冷烫装置,它是由压印滚筒、转印滚筒、放料滚筒、收料滚筒及镭射膜构成,其中压在承印材料上的图案的镭射膜,再经过紫外线光固彻底干燥,牢固地粘在承印材料表面,使印品更精美,并具有防伪功能;在冷烫装置后面设有UV光固干燥装置;在直线滑轨的后端设有凸版印刷单元,它是由压印辊、凸版滚筒、供墨滚筒构成,其中凸版滚筒由单独的伺服电动机驱动,带动压印辊、供墨滚筒从动运转;在凸版印刷单元后面设有UV光固干燥装置;在直线滑轨末端上面设有CCD摄像装置、主控制介面及静止图像监控屏幕;采用张力控制系统,使输料更加顺畅平稳,提高了输料精准度;上述每个单元由独立的伺服电动机驱动,伺服电动机是由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工作,往复输料单元由伺服电动机驱动,根据事先编写的程序工作完成印刷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平版、凸版两种印刷方式结合的组合印刷机,使其印品颜色更真实、更丰富、更精美亮丽;采用短墨路传墨方式,使传墨更快,传墨量控制准确,墨层均匀及厚度一致,不存在墨接口 ,无胶辊形;采用张力控制系统使输料更加顺畅平稳,提高了输料精度;采用纠偏系统,消除了材料蛇形状,使多色套印准确,降低了材料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程控制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纠偏和冷烫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包括机座1和在机座1两端设有的输料机构3,输料机构3由单独的伺服电动机提供驱动动力。所述的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包括压印滚筒6、转印滚筒7、印版滚筒8、传墨滚筒9、网纹供墨滚筒10及墨盒11构成,转印滚筒由单独的伺服电动机驱动,带动上述的6、8、9、10从动运转。所述的凸版印刷单元,包括压印辊13、凸版滚筒14及供墨滚筒15构成。本单元中凸版滚筒,由单独的伺服电动机驱动,带动上述的13、 15从动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印刷方式的印刷单元,装在直线滑轨2上。每个印刷单元可单独在直线滑轨上按要求移动,达到各颜色套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印刷单元和前后输料机构3都由单独的伺服电动机驱动,所有的伺服电动机通过PLC控制器控制,PLC控制器是通过事先编好的运动程序来控制各个伺服电动同步运行,这一系统取代了原机械轴,连接各印刷单元的驱动方式,使转动精度提高,并使机械结构简单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种印刷方式的印刷单元,使用两种常规印刷印版,印版分别装在印版滚筒8和凸版滚筒14上,需要说明的是最长的印版尺寸,只是转印滚筒7周长的
42/3左右,印版使用装卡的方法,把印版两端边卡在转印滚筒工作面的空当里,也就是转印 滚筒旋转周长2/3时,本次印刷完成,这时传印滚筒7和压印滚筒6处在对承印巻材无压力 的状态之下。这时机器两端的输料机构3由PLC控制器控制,按预编的程序使伺服电动机 返转,向后输料。这时转印滚筒7在继续运转中,转到和压印滚筒6相对的零点位置时,输 料机构3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换向正转,向前同步输料,实现连续印刷作业。 本实用新型在每一个印刷单元后面,配备了紫外线光固干燥机构12,巻筒材料印 刷后经过此机构,油墨层瞬间固化干燥,可使印品色彩更加艳丽、明亮、有光泽,明显提高产 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输料机构前端装有纠偏框架4和光电监测器5构成自动纠偏系统。巻 筒材料通过它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上跟踪运行,确保输料运行精度,使输料运行顺畅、准确。 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两印刷单元之间装设冷烫单元。它是由压印滚筒11、 转印滚筒21 、放料滚31 、收料滚筒41等机构组成。 所述的冷烫单元,可在印刷之前或印刷过程中,对巻筒材料进行装饰加工工艺,举
例第一组印刷单元把要求的装饰图案用UV转移胶印在承印材料上,经过紫外线光照,半
干燥后,承印材料进入第二组印刷单元,经转印滚筒21,把镭射膜51压合在有图案的UV转
移胶面上,没有粘压上的镭射膜51被收料滚41巻走。压在承印材料上的有图案的镭射膜
51,再经过紫外线光固彻底干燥,牢固地粘在承印材料表面,完成冷烫作业。 这种冷烫技术不损坏材料,表面平整,可在冷烫后的表面正常印刷各种颜色,进行
进一步深层次工艺加工,使印品更精美,同时具有防伪功能。 在直线滑轨末端上面设有CCD摄像装置16,主控制介面17及静止图像监控屏幕 18,进行监控印刷作业案编程运作。
权利要求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机座、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凸版印刷单元、张力控制单元,往复输料单元,自动纠偏系统及紫外线干燥装罩所构成,其中在机座上设有直线滑轨,在直线滑轨两端设有左右往复输料单元;在左侧输料单元前端设有纠偏系统;在直线滑轨左侧前端上设有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在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的后边设有UV光固干燥装置;在机座直线滑轨中间设有冷烫装置;在冷烫装置后面设有UV光固干燥装置;在直线滑轨后端设有凸版印刷单元,在凸版印刷单元后面设有UV光固干燥装置;在直线滑轨末端上面设有CCD摄像装置、主控制介面及静止图像监控屏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墨路平 版印刷单元是由压印滚筒、转印滚筒、印版滚筒、传墨滚筒,网纹供墨滚筒及墨盒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版印刷 单元是由压印辊、凸版滚筒、供墨滚筒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纠偏系统 是由纠偏框架和光电监测器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烫装置 是由压印滚筒、转印滚筒、放料滚筒、收料滚筒及镭射膜所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式商标轮转印刷机,属于机电类。它包括机座、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凸版印刷单元、张力控制系统、往复输料单元、自动纠偏系统和紫外线干燥装置构成。其中短墨路平版印刷单元是由压印滚筒、转印滚筒、印刷滚筒、传墨滚筒和网纹供墨滚筒及墨盒组成;凸版印刷单元是压印辊、凸版滚筒、供墨滚筒构成,每个单元由独立的伺服电动机驱动,伺服电动机是由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工作,所述的往复输料单元由伺服电动机驱动,根据事先编写的程序工作,完成印刷作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简单、印刷质量好、印刷调整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41F33/00GK201456545SQ20092009334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
发明者董瑞田 申请人:董瑞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