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24898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该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对与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从而通过打印部件相对于该同一区域的多次相对移动或者通过多个打印元件组相对于该同一区域的相对移动而在该同一区域中打印图像。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包括多个打印元件的打印头来打印点的打印方法的例子,已知有通过从打印元件(喷嘴)喷出墨从而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点的喷墨打印方法。这种喷墨打印设备可以根据结构的差异而分类成全幅型(full-linetype)或串行型(serialtype)。无论该装置是全幅型还是串行型,喷出量和喷出方向在打印头的多个打印元件之间都会发生变化。另外,由于这些类型的变化,因而在图像中可能发生浓度不均勻或条纹。作为用于降低这种浓度不均勻或条纹的方法,已知有多遍(multi-pass)打印方法。在该多遍打印方法中,将要在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进行打印的图像数据分割成在多次打印扫描中要打印的图像数据。此外,根据在各次打印扫描之间进行输送操作的多次打印扫描来顺次打印这些分割后的图像数据。由此,即使各个打印元件的喷出特性存在变化,也可以在一个打印元件所打印的点不会在扫描方向上连续存在的情况下使各个打印元件的影响分散到宽的范围内。结果,可以获得均勻且平滑的图像。这种多遍打印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喷出相同类型的墨的多个打印头(或多个打印元件组)的串行型或全幅型的打印装置。即,将图像数据分割成由喷出相同类型的墨的多个打印元件组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并且利用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各个打印元件组在至少一次相对移动期间打印该分割后的图像数据。结果,即使各个打印元件的喷出特性存在变化,也可以减轻该变化的影响。此外,可以将上述两种打印方法进行组合,并且在使用喷出相同类型的墨的多个打印元件组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多次打印扫描来打印图像。传统上,在进行图像数据的这种分割时,使用如下的掩码(mask),其中,该掩码预先排列有允许点的打印的数据(1不对图像数据进行掩蔽的数据)和不允许点的打印的数据(0对图像数据进行掩蔽的数据)。更具体地,通过在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要打印的二值图像数据和上述掩码之间进行逻辑与(AND)运算,将该二值图像数据分割成通过各打印扫描或各打印头要打印的二值图像数据。在这种掩码中,允许打印的数据(1)的配置被设置成在多个打印扫描(或多个打印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换言之,将被设置为打印(1)二值化后的图像数据的像素配置为通过一次打印扫描或一个打印头来打印一个点。由此,即使在分割之后也保持了分割之前的图像信息。然而,近年来,通过进行上述多遍打印,已暴露了如下的新的问题由于以打印扫描为单位或以打印头(打印元件组)为单位的打印位置偏移(对准)而发生浓度变化或浓度不均勻。这里提到的以打印扫描为单位或以打印元件组为单位的打印位置偏移将在以下进行说明。即,该偏移是诸如通过第一打印扫描(或打印元件组)所打印的点群(平面)和通过第二打印扫描(或不同的打印元件组)所打印的点群(平面)之间的偏移等的点群(平面)之间的偏移。这些平面之间的偏移是由于打印介质和喷出口面之间的距离的波动以及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所引起的。另外,当在平面之间的确发生偏移时,点覆盖率出现波动,这导致图像的浓度波动或浓度不均勻。如上所述,以下将通过相同打印扫描和相同单元(例如,喷出相同类型的墨的一个打印元件组)所打印的点群和像素群称为“平面”。如上所述,如今要求更高质量的图像,并且期望在多遍打印期间能够解决由于各种打印条件的波动所引起的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偏移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将针对由于因任意打印条件而产生的平面之间的打印位置偏移所引起的浓度波动或浓度不均勻的抵抗性称为“鲁棒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改善鲁棒性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这些专利文献关注了以下情况由于各种打印条件的波动所引起的图像浓度的波动是因在被分配成图像数据与不同的打印扫描或不同的打印元件组相对应之后的二值图像数据之间的完全互补关系而造成的。此外,这些专利文献指出了通过创建与不同的打印扫描或不同的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以降低该互补关系,可以实现“鲁棒性”优良的多遍打印。此外,在这些专利文献中,为了即使在多个平面之间存在偏移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大的浓度波动,对二值化之前的多值图像数据进行分割,以使得分割后的图像数据与不同的打印扫描或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然后分别(无相关地)对分割后的多值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图10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的框图。这里,示出了针对两次打印扫描对多值图像数据进行分配的情况。通过调色板转换处理12将从主计算机输入的多值图像数据(RGB)转换成与打印设备的墨颜色相对应的多值浓度数据(CMYK)。之后,通过灰度校正处理对该多值浓度数据(CMYK)进行灰度校正。分别对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各个颜色进行以下处理。通过图像数据分配处理14将各颜色的多值浓度数据分配成第一扫描多值数据15-1和第二扫描多值数据15-2。换言之,例如,当黑色的多值图像数据的值为“200”时,将与“200”的一半相对应的图像数据“100”分配给第一扫描,同样将图像数据“100”分配给第二扫描。之后,第一量化处理16-1根据预定扩散矩阵对第一扫描多值数据15-1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将量化后的第一扫描多值数据15-1转换成第一扫描二值数据17-1并存储在第一扫描用的带存储器中。另一方面,第二量化处理16-2根据不同的扩散矩阵对第二扫描多值数据15-2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将量化后的第二扫描多值数据15-2转换成第二扫描二值数据17-2并存储在第二扫描用的带存储器中。在第一打印扫描和第二打印扫描中,根据存储在各自的带存储器中的二值数据喷出墨。在图10中,说明了将一个图像数据分配给两次打印扫描的情况;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还公开了将一个图像数据分配给两个打印头(两个打印元件组)的情况。图6A是示出当使用具有互补关系的掩码图案对图像数据进行分割时、在第一打印扫描中要打印的点(黑色点)1401和在第二打印扫描中要打印的点(白色点)1402的配置状态的图。这里,示出了对所有像素都输入了255的浓度数据的情况,并且通过第一打印扫描或第二打印扫描来对所有像素打印一个点。换言之,通过第一打印扫描所打印的点和通过第二打印扫描所打印的点被配置成彼此不重叠。7另一方面,图6B是示出当根据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方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分配时的点的配置状态的图。在该图中,黑色点是在第一打印扫描中要打印的点1501,白色点是在第二打印扫描中要打印的点1502,并且灰色点是第一打印扫描和第二打印扫描重叠打印的点1503。在图6B中,在通过第一打印扫描要打印的点和通过第二打印扫描要打印的点之间不存在互补关系。因此,当与点处于完全互补关系的图6A的情况相比较时,发生两个点重叠的部分(灰色点)1503,并且存在没有打印点的空白区域。这里,考虑如下情况作为通过第一打印扫描要打印的点的集合的第一平面和作为通过第二打印扫描要打印的点的集合的第二平面在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上偏移了一个像素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当如图6A那样,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处于完全互补关系时,在第一平面中打印的点和在第二平面中打印的点彼此完全重叠,因此露出空白纸张区域,并且图像浓度大幅下降。即使当偏移的量小于一个像素时,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或重叠部分的波动也极大影响了点相对于空白区域的覆盖率以及图像浓度。即,已知当平面之间的这种偏移根据打印介质和喷出口面之间的距离(纸间距离)的波动或者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而改变时,图像浓度也将波动,这导致浓度不均勻。另一方面,在图6B的情况下,即使当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偏移的量为一个像素时,点相对于打印介质的覆盖率也不会发生太大波动。新出现了在第一打印扫描中打印的点和在第二打印扫描中打印的点重叠的部分;然而,还存在已重叠的两个点彼此分离的部分。因此,当对大的区域进行判断时,点相对于打印介质的覆盖率的波动不会太大,因此也很难发生图像浓度的波动。换言之,通过采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即使存在打印介质和喷出口面之间的距离(纸间距离)的波动或者打印介质的输送量的波动,也可以抑制由这些波动所引起的图像浓度的波动或浓度不均勻,因而可以输出鲁棒性优良的图像。然而,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中,多个平面与二值数据不相关,因而可能存在颗粒感劣化的情况。例如,如图9A所示,从降低颗粒感的观点而言,在突出显示部分中,理想地,少量点(1701,170在彼此维持特定距离的情况下均勻分散。然而,如图9B所示,在多个平面与二值数据不相关的结构中,点重叠的位置(160和点相邻打印的位置(1601,1602)不规则出现,这种点群可能导致颗粒感劣化。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浓度波动和保持较低的颗粒感的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PTLl)日本特开2000-103088专利文献2(PTL2)日本特开2001-150700
发明内容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权利要求1所公开的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包括第一相对移动和第二相对移动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第一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与所述第二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权利要求2所公开的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执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至少一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至少一次其它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权利要求3所公开的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用于喷出近似等量的相同颜色的墨的多个打印元件组和打印介质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至少一个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权利要求14所公开的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用于排出第一颜色的墨的第一打印元件组和用于排出第二颜色的墨的第二打印元件组与打印介质之间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在前的相对移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打印元件组用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与所述在前的相对移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打印元件组用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与随后的相对移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打印元件组用的第三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随后的相对移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打印元件组用的第四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权利要求16所公开的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包括第一相对移动和第二相对移动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步骤,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第一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与所述第二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步骤,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权利要求17所公开的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步骤,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至少一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至少一次其它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步骤,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权利要求18所公开的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用于喷出近似等量的相同颜色的墨的多个打印元件组和打印介质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步骤,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至少一个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步骤,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接照片打印机(以下称为PD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PD打印机1000的控制面板1010的图;图3是示出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PD打印机1000的控制有关的主要部件的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引擎3004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串行型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机引擎的打印单元的立体图;图6A是示出在使用具有互补关系的掩码图案对图像数据进行分割的情况下的点配置状态的图;图6B是示出在根据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分割的情况下的点配置状态的图;图7A是用于说明点重叠率的图;图7B是用于说明点重叠率的图;图7C是用于说明点重叠率的图;图7D是用于说明点重叠率的图;图7E是用于说明点重叠率的图;图7F是用于说明点重叠率的图;图7G是用于说明点重叠率的图;图7H是用于说明点重叠率的图;图8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掩码图案的一个示例的图;图9A是示出分散点的状态的图;图9B是示出不规则配置点的重叠和相邻的位置的状态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图像数据分配方法的框图11是示出2遍的多遍打印的状态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图21所示的图像处理的具体示例的示意图;图13A是示出量化处理所使用的误差扩散矩阵的示例的图;图13B是示出量化处理所使用的误差扩散矩阵的示例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控制单元3000执行3平面量化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5是用于说明控制单元3000为了降低点重叠率而执行的量化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16是示出图16A和16B的关系的图;图16A是用于说明控制单元3000执行量化处理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6B是用于说明控制单元3000执行量化处理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例的进行多遍打印时的图像处理的框图,其中,该多遍打印使用两个打印元件组来完成同一区域的图像;图18是示出量化处理单元45的3值量化处理结果(Kl",K2〃)和输入值(Klttl,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19是用于说明进行索引展开(indexexpansion)处理时的点重叠率的图;图20是在从形成有喷出口的面观察打印头5004的情况下的图;图21是用于说明进行多遍打印时的图像处理的框图,其中,该多遍打印使用两次打印扫描来完成同一区域的图像;图22A是示出使用表1的阈值表中所输入的阈值的二值量化处理结果(Kl",K2")和输入值(Klttl,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2B是示出使用表1的阈值表中所输入的阈值的二值量化处理结果(Kl",K2")和输入值(Klttl,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2C是示出使用表1的阈值表中所输入的阈值的二值量化处理结果(Kl",K2")和输入值(Klttl,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2D是示出使用表1的阈值表中所输入的阈值的二值量化处理结果(Kl",K2")和输入值(Klttl,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2E是示出使用表1的阈值表中所输入的阈值的二值量化处理结果(Kl",K2")和输入值(Klttl,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2F是示出使用表1的阈值表中所输入的阈值的二值量化处理结果(Kl",K2")和输入值(Klttl,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2G是示出使用表1的阈值表中所输入的阈值的二值量化处理结果(Kl",K2")和输入值(Klttl,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图23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例的进行多遍打印时的图像处理的框图,其中,该多遍打印使用两次打印扫描来完成同一区域的图像;图M是示出图MA和24B的关系的图;图24A是用于说明进行多遍打印时的针对青色和品红色的图像处理的框图,其中,该多遍打印使用两次打印扫描来完成同一区域的图像;图24B是用于说明进行多遍打印时的针对青色和品红色的图像处理的框图,其中,该多遍打印使用两次打印扫描来完成同一区域的图像;图2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控制单元3000可执行的量化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沈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3000可执行的量化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以及图27是连接型打印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将说明的这些实施例是喷墨打印设备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喷墨打印设备。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除喷墨打印设备以外的装置,只要该装置使用在用于打印点的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相对移动期间利用该打印单元在该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方法即可。此外,打印部件和打印介质之间的“相对移动”是打印部件相对于打印介质移动(扫描)的操作或者是打印介质相对于打印部件移动(被输送)的操作。在利用串行型打印设备执行多遍打印的情况下,执行多次利用打印头的扫描,以使得打印部件多次面对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另一方面,在利用全幅型打印设备执行多遍打印的情况下,打印介质被执行了多次输送,以使得打印部件多次面对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打印部件是一个或多个打印元件组(喷嘴阵列)或者一个或多个打印头。在以下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中,进行数据处理,从而通过打印部件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预定区域)的多次相对移动或者通过多个打印元件组相对于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预定区域)的相对移动,在该同一区域上打印图像。这里,“同一区域(预定区域)”在微观意义上是“一个像素区域”,而在宏观意义上是“在一次相对移动期间可以进行打印的区域”。像素区域可被简称为“像素”,并且是能够使用多值图像数据进行灰度表示的最小单位区域。另一方面,“在一次相对移动期间可以进行打印的区域”是打印介质上打印部件在一次相对移动期间所通过的区域或者比该区域略小的区域(例如,1光栅区域)。例如,在串行型打印设备中,当如图11所示等执行M(M是2以上的整数)遍的多遍模式时,从宏观角度而言,可以将该图中的一个打印区域定义为同一区域。打印设备的概要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接照片打印机(以下称为PD打印机)1000即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设备)的立体图。除了用作从主计算机接收数据并进行打印的普通PC打印机以外,PD打印机1000还具有如以下所述的各种其它功能。即,存在直接读取存储在诸如存储卡等的存储器介质上的图像数据并打印该图像数据的功能以及从数字照相机或PDA接收图像数据并打印该图像数据的功能。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PD打印机1000的外壳的主体包括下壳1001、上壳1002、进出口盖(accesscover)1003和排出托盘1004。下壳1001构成PD打印机1000的主体的大致下半部,并且上壳1002构成该主体的大致上半部。通过组合这两个壳体来构成具有容纳空间的用于内部容纳后面要说明的所有机构的中空结构,其中,在该结构的上表面和前表面上形成各个开口部。在下壳1001中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排出托盘1004的一端,并且通过转动排出托盘1004,可以使形成在下壳1001的前表面上的开口部打开或关闭。因此,通过使排出托盘1004向着前表面侧转动来打开该开口部,可以输出将进行打印的(包括普通纸、专用纸、树脂薄片)的打印介质,并且顺次堆叠所输出的打印介质。另外,将两个辅助托盘1004a、1004b容纳于排出托盘1004中,并且通过根据需要向前拉出各托盘,可以以三阶段来扩大或缩小用于支持打印介质的支持面。上壳1002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进出口盖1003的一端,从而可以使形成在上表面上的开口部打开或关闭。通过打开进出口盖1003,可以更换容纳于主体内部的打印头盒(图中未示出)或储墨器(图中未示出)。当打开或关闭进出口盖1003时,形成在该盖的里侧表面上的突起使盖开/闭杆转动,并且通过利用微开关等检测转动位置,可以检测进出口盖1003的开/闭状态。在上壳1002的上表面上设置电源键1005。在上壳1002的右侧上设置包括液晶显示部1006和各种按键开关的控制面板1010。后面将参考图2来说明控制面板1010的结构。自动进给单元1007将打印介质自动进给至打印机内。头-纸间距离选择杆1008是用于调整打印头和打印介质之间的间隔的杆。将可以安装存储卡的适配器插入卡槽1009内,并且可以通过经由该适配器直接读取存储在存储卡上的图像数据来打印图像。存储卡(PC)的例子例如包括致密型闪速存储器、智能媒介和存储棒。相对于PD打印机1000可拆卸的观察器(液晶显示部)1011用于在从存储在PC卡上的图像中检索要打印的图像时显示每一帧图像或索引图像。存在用于连接如后面将说明的数字照相机的USB端子1012。在PD打印机1000的背面,存在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PC)的USB连接器。控制单元的概要说明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PD打印机1000的控制面板1010的图。在该图中,在液晶显示单元1006上显示用于进行打印相关条件的各种设置的菜单项。例如,可以显示以下的项。·多个照片图像文件中要打印的照片图像的起始编号·指定帧编号(开始帧指定/打印帧指定)·要结束打印的结束编号(结束)打印份数(份数)·打印时要使用的打印介质的类型(纸张类型)·要打印在一个打印介质上的照片的张数的设置(布局)·打印质量指定(质量)·是否打印拍摄照片的日期的指定(日期)·是否在打印之前对照片进行校正的指定(图像校正)·打印所需的打印介质的张数的显示(薄片张数)可以使用光标键2001来选择或指定这些项。还可以在每次按下模式键2002时切换打印的类型(索引打印、全帧打印、一帧打印、指定帧打印),并且相应地点亮与该选择相对应的LED2003。维护键2004是用于进行诸如打印头等的清洁等的打印设备的维护的键。按下开始打印键2005以给出用以开始打印的指示或建立维护设置。当停止打印时或当给出用以停止维护的指示时,按下停止打印键2006。控制单元的电气规格的概要图3是示出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PD打印机1000的控制有关的主要部件的框图。在图3中,向与之前所述的附图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如根据以下说明可以明显看出,PD打印机1000用作图像处理设备。在图3中,附图标记3000是控制单元(控制基板)。此外,附图标记3001是图像处理ASIC(专用定制LSI)。附图标记3002是具有内部CPU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后面将说明的各种控制处理以及诸如从亮度信号(RGB)向浓度信号(CMYK)的转换、缩放、伽玛转换和误差扩散等的图像处理。附图标记3003是存储器,并且具有程序存储器3003a,用于存储DSP3002的CPU用的控制程序;RAM区域,用于存储执行期间的程序;以及用作工作存储器的存储器区域,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等。附图标记3004是打印机引擎,其中,在这里,安装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打印彩色图像的喷墨打印设备用的打印机引擎。附图标记3005是用作用于连接数字照相机(DSC)3012的端口的USB连接器。附图标记3006是用于连接观察器1011的连接器。附图标记3008是USB集线器,并且当PD打印机1000基于来自PC3010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时,来自PC3010的数据经由USB3021照原样通过并输出至打印机引擎3004。由此,所连接的PC3010能够通过与打印机引擎3004直接交换数据和信号来执行打印(用作一般的PC打印机)。附图标记3009是输入有来自电源3010的已从商用AC电压转换成DC电压的电力的电源连接器。PC3010是一般的个人计算机,附图标记3011是如上所述的存储卡(PC卡),并且附图标记3012是数字照相机(DSC数字静态照相机)。经由上述的USB3021或IEEE-1284总线3022来进行该控制单元3000和打印机引擎3004之间的信号的交换。打印机引擎的电气规格的概要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引擎3004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在该图中,附图标记E0014表示主基板。附图标记E1102表示引擎单元ASIC(专用集成电路)。该引擎单元ASICE1102经由控制总线E1014连接至ROME1004,并且根据存储在ROME1004中的程序进行各种控制。例如,引擎单元ASICE1102发送或接收与各种传感器有关的传感器信号E0104或者与多传感器E3000有关的多传感器信号E4003。另外,引擎单元ASICE1102检测编码器信号E1020的状态以及来自电源键1005和控制面板1010上的各种键的输出的状态。此外,引擎单元ASICE1102根据主机I/FE0017和前面板上的装置I/FE0100的连接和数据输入状态来进行各种逻辑运算和各种条件判断,控制所有的组成元件并进行用于驱动PD打印机1000的控制。附图标记E1103表示驱动器/复位电路。驱动器/复位电路El103通过根据来自引擎单元ASICEl102的马达控制信号El106生成CR马达驱动信号E1037、LF马达驱动信号E1035、AP马达驱动信号E4001和I3R马达驱动信号E4002,来驱动各马达。此外,驱动器/复位电路E1103具有电源电路,其中,该电源电路供给了诸如主基板E0014、安装有打印头的移动滑架的滑架基板以及控制面板1010等的各单元所需的电力。此外,驱动器/复位电路E1103检测电源电压的下降,并且生成复位信号E1015并进行复位。附图标记E1010表示电源控制电路,其中,电源控制电路E1010根据来自引擎单元ASICE1102的电源控制信号ElOM来控制向具有发光元件的各传感器的供电。主机I/FE0017经由图3的控制单元3000中的图像处理ASIC3001和USB集线器143008连接至PC3010。另外,将来自引擎单元ASICE1102的主机I/F信号El(^8发送至主机I/F线缆E1029,并且将来自主机I/F线缆El(^9的信号发送至引擎单元ASICE1102。从连接至图3的电源连接器3009的电源单元EOO15供给打印机引擎用的电力,并且根据需要对该电力进行电压转换,然后供给至主基板E0014内外的各个单元。另一方面,电源单元控制信号E4000从引擎单元ASICE1102被发送至电源单元E0015,并用于控制PD打印机的低功耗模式。引擎单元ASICE1102是具有单芯片的运算处理单元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并且输出诸如上述的马达控制信号E1106、电源控制信号ElOM和电源单元控制信号E4000等的信号。引擎单元ASICE1102还接收来自主机I/FE0017的信号,并且经由面板信号E0107接收来自控制面板上的装置I/FE0100的信号。此外,引擎单元ASICE1102经由传感器信号E0104检测来自诸如PE传感器和ASF传感器等的传感器的状态。此外,引擎单元ASICEl102经由多传感器信号E4003控制多传感器E3000并检测其状态。引擎单元ASICE1102还检测面板信号E0107的状态,控制面板信号E0107的驱动并且对控制面板上的LED2003的闪烁进行控制。此外,引擎单元ASICE1102检测编码器信号(ENC)E1020的状态,生成定时信号,通过头控制信号E1021与打印头5004互联并控制打印操作。这里,编码器信号(ENC)E1020是经由CRFFCE0012所输入的来自编码器传感器E0004的输出信号。此外,经由柔性扁平线缆E0012将头控制信号E1021连接至滑架基板(图中未示出)。将该滑架基板所接收到的头控制信号经由这里所构造的头驱动电压调制电路和头连接器供给至打印头H1000,并且将各种信息从打印头H1000发送至引擎单元ASICE1102。在该信息中,各喷出单元用的头温度信息由主基板上的头温度检测电路E3002进行放大,之后将该头温度信息输入至引擎单元ASICE1102并用于判断各种控制。在该图中,附图标记E3007表示DRAM,其中,DRAME3007用作诸如打印用的数据缓冲器或者经由图3的控制单元3000中的图像处理ASIC3001或USB集线器3008从PC3010接收到的数据用的接收数据缓冲器等的缓冲器。DRAME3007还用作进行各种控制操作时所需的工作区域。打印单元的概要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串行型喷墨打印设备的打印机引擎的打印单元的概要的立体图。自动进给单元1007将打印介质P进给至位于输送路径上的输送辊5001和由输送辊5001所驱动的夹紧辊5002之间的辊隙部。之后,打印介质P在被台板5003引导和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输送辊5001的转动而在图中的箭头“A”的方向(副扫描方向)上进行输送。利用未示出的弹簧等的加压部件使夹紧辊5002相对于输送辊5001弹性施压。输送辊5001和夹紧辊5002是位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一输送单元的组成元件。台板5003设置在与形成有喷墨型打印头5004的喷出口的表面(喷出面)彼此面对的打印位置处,并且通过对打印介质P的背面提供支持,使打印介质的表面和喷出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距离。在台板5003上输送且进行了打印的打印介质P保持在正转动的排出辊5005和作为由该排出辊5005所驱动的转动体的直齿辊(spurroller)5006之间,并且在“Α”方向上进行输送,然后从台板5003排出至排出托盘1004。排出辊5005和直齿辊5006是位于打印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输送单元的组成元件。打印头5004以喷出口面与台板5003或打印介质P彼此面对的方式能够安装或移除地安装在滑架5008中。利用滑架马达E0001的驱动力使滑架5008沿着两个导轨5009、5010往返移动,并且在该移动过程中,打印头5004根据打印信号执行喷墨操作。滑架5008移动的方向是与打印介质输送的方向(箭头“A”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并被称为主扫描方向。另一方面,打印介质输送的方向被称为副扫描方向。通过交替重复滑架5008和打印头5004的主扫描(伴随着打印的移动)以及打印介质的输送(副扫描)来进行针对打印介质P的打印。图20是在从形成有喷出口的面观察打印头5004的情况下的图。在该图中,附图标记51表示第一青色喷嘴阵列(打印元件组),并且附图标记58表示第二青色喷嘴阵列。附图标记52表示第一品红色喷嘴阵列,并且附图标记57表示第二品红色喷嘴阵列。附图标记53表示第一黄色喷嘴阵列,并且附图标记56表示第二黄色喷嘴阵列。附图标记M表示第一黑色喷嘴阵列,并且附图标记55表示第二黑色喷嘴阵列。各喷嘴阵列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是“d”,并且可以在一次扫描中进行宽度为“d”的打印。针对青色⑴)、品红色(M)、黄色⑴和黑色⑷的各个颜色,本实施例的打印头5004包括喷出近似等量的墨的两个喷嘴阵列,并且使用这些喷嘴阵列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由此,可以使由各个喷嘴的变化所引起的浓度不均勻或条纹大致减半。另外,通过如本实施例一样配置各颜色的喷嘴阵列以使得这些喷嘴阵列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对称,可以在正向的打印扫描以及反向的打印扫描期间,保持向打印介质施加墨的顺序固定。换言之,无论打印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向打印介质施加墨的顺序都是C—Μ—Y—K—K—Y—M—C,并且尽管在这两个方向上进行打印,但不存在由于施加墨的顺序所引起的颜色不均勻。此外,本实施例的打印机可以执行多遍打印,因此打印头5004在一次打印扫描中可以打印的区域通过进行多次打印扫描而分阶段地逐步形成图像。当进行该操作时,通过在各打印扫描之间进行比打印头5004的宽度“d”小的量的输送操作,可以进一步降低由各个喷嘴的变化所引起的浓度不均勻和条纹。可以根据用户从控制面板1010输入的信息或者根据从主机装置接收到的图像信息来适当地设置是否进行多遍打印或者多遍的数量(对同一区域进行打印扫描的次数)。接着,将使用图11来说明上述打印设备可执行的多遍打印的示例。这里,将说明2遍打印作为多遍打印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2遍打印,并且可以是M(M是2以上的整数)遍打印,其中,M可以是3遍、4遍、8遍和16遍等。在本发明中优选应用的“M(M是2以上的整数)遍模式”是如下的模式,其中在该模式中,利用打印元件组通过M次打印扫描在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上进行打印,其中在各次打印扫描之间使打印介质输送比打印元件的排列范围的宽度小的量。在这种M遍模式中,优选将打印介质每次的输送量设置为与打印元件的排列范围的宽度的1/M相对应的量,并且通过进行这种设置,上述同一区域的输送方向上的宽度等于与打印介质每次的输送量相对应的宽度。图11是示意性示出2遍打印的状态的图,并且示出在与四个相同区域相对应的第一打印区域第四打印区域中进行打印时的打印头5004和打印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11中,仅示出图5所示的打印头5004的喷嘴阵列中的特定颜色的一个喷嘴阵列(打印元件组)51。此外,在下文,在喷嘴阵列(打印元件组)51的多个喷嘴(打印元件)中,将位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组称为上游侧喷嘴组105A,并且将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组称为下游侧喷嘴组105B。此外,各相同区域(各打印区域)的副扫描方向(输送方向)上的宽度等于与打印头的多个打印元件的排列范围的宽度(1280喷嘴宽度)的大致一半相对应的宽度(640喷嘴宽度)。在第一扫描中,使用上游侧喷嘴组105A来打印要在第一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的一部分。在该上游侧喷嘴组105A打印的图像数据中,针对各个像素,原始图像数据(与最终要在第一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的灰度值大致减半。在这种第一扫描中的打印完成之后,打印介质在Y方向上被输送与640个喷嘴的量相等的距离。接着,在第二扫描中,使用上游侧喷嘴组105A来打印要在第二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的一部分,并且使用下游侧喷嘴组105B来完成要在第一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同样,在利用该下游侧喷嘴组105B打印的图像数据中,原始图像数据(与最终要在第一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的灰度值大致减半。由此,在第一打印区域中将灰度值已大致减半的图像数据打印了两次,因此保存了原始图像数据的灰度值。在这种第二扫描中的打印结束之后,打印介质在Y方向上仅被输送与640个喷嘴的量相等的距离。接着,在第三扫描中,使用上游侧喷嘴组105A来打印要在第三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的一部分,并且使用下游侧喷嘴组105B来完成要在第二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之后,打印介质在Y方向上仅被输送与640个喷嘴的量相等的距离。最终,在第四扫描中,使用上游侧喷嘴组105A来打印要在第四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的一部分,并且使用下游侧喷嘴组105B来完成要在第三打印区域中打印的图像。之后,打印介质在Y方向上仅被输送与640个喷嘴的量相等的距离。对其它的打印区域进行相同的打印操作。通过重复如上所述的主打印扫描和输送操作,对所有的打印区域进行2遍打印。顺便提及,当在打印介质的所有区域内进行这种多遍打印时,输送辊5001和排出辊5005的夹持状态在打印介质的前端部、中央部和后端部有所不同。另外,当打印从前端部向着中央部移动时以及当打印从中央部向着后端部移动时,由于在打印介质的端部进入排出辊的辊隙部或从输送辊的辊隙部分离时所发生的冲击,因而可能出现几十Pm的突发输送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在该输送操作前后的打印扫描中,要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的点群容易发生偏移(平面之间的偏移)。即,在从中央部向着前端部或后端部改变的区域中,与其它区域相比较,倾向于容易发生诸如浓度变化等的不利影响。点重叠率的控制与浓度不均匀和颗粒感之间的关系如
背景技术
部分和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部分所述,当在不同的扫描或不同的打印元件组中要打印的点偏移和重叠时,在图像中发生浓度波动,并且该浓度波动被称为浓度不均勻。因此,在本发明中,预先准备了要在相同位置(相同像素或相同子像素)重叠打印的一些点,并且当发生打印位置偏移时,相邻的点彼此重叠并且空白区域增加;然而,重叠点彼此分离并且空白区域减少。因此,由于打印位置偏移所引起的空白区域的增减、即浓度的增减彼此抵消,因而可以期望抑制整体图像的浓度变化。然而,预先准备重叠点也与颗粒感的劣化有关。例如,当在一次使所有点中的两个点重叠的情况下打印N个点时,打印点的位置的数量为Ν/2,并且当与点没有重叠的情况相比较时,这些点之间的间隔增大。因此,与不存在重叠点的图像相比,所有的点都重叠的图像的空间频率更多地向着低频侧移动。通常,喷墨打印设备所打印的图像的空间频率包括了从人的视觉特性反应相对敏感的低频区域到视觉特性相对不敏感的高频区域。因此,由于点的打印周期向着低频侧移动,因而使得能够感知到颗粒感,从而不利地影响图像。换言之,当点的分散增加从而抑制颗粒感(点重叠率保持为低)时,鲁棒性劣化,并且当点重叠率增加以提高鲁棒性时,颗粒感成为问题,因而难以同时完全避免这两者。然而,上述的浓度变化和颗粒感这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容许范围(由于人的视觉特性因而难以进行视觉感知的范围)。因此,通过对点重叠率进行调整以使得这两者都保持在各自的容许范围内,可以期望输出无明显的不利影响的图像。然而,上述容许范围、点直径和点配置根据诸如墨的类型、打印介质的类型或浓度数据值等的各种条件而改变,因而适当的点重叠率可能不总是固定值。因此,优选如下的结构可以更加主动地控制点重叠率,并且可以根据各种条件来调整点重叠率。这里,将说明“点重叠率”。如图7A7H以及后面将说明的图19所示,“点重叠率”是利用不同扫描或不同打印元件组在相同位置中重叠打印的点(重叠点)相对于由Κ(κ是1以上的整数)个像素区域构成的单位区域中要打印的总点数的百分比。这里,相同位置表示图7Α7Η的情况下的相同像素位置,并且是图19的情况下的子像素位置。以下将使用图7Α7Η来说明与包括4个像素(主扫描方向)Χ3个像素(副扫描方向)的单位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点重叠率。“第一平面”表示与第一扫描或第一喷嘴组相对应的二值数据的集合,并且“第二平面”表示与第二扫描或第二喷嘴组相对应的二值数据的集合。此外,“1”是表示进行点的打印的数据,并且“0”是表示不进行点的打印的数据。在图7Α7Ε中,第一平面中的“1”的数量为“4”,并且第二平面中的“1”的数量也为“4”,因而在包括4个像素Χ3个像素的单位区域中要打印的总点数为“8”。另一方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中与相同像素位置相对应的“1”的数量是在相同像素中要重叠打印的点(重叠点)的数量。根据该定义,重叠点的数量在图7Α中为“0”,在图7Β中为“2”,在图7C中为“4”,在图7D中为“6”并且在图7Ε中为“8”。因此,如图7Η所示,图7Α7Ε的点重叠率分别为0%、25%、50%、75%和100%。此外,图7F和图7G示出平面中的打印点数和总点数与图7Α7Ε的情况不同的情况。图7F示出如下的情况第一平面中的打印点数为“4”,第二平面中的打印点数为“3”,总点数为“7”,重叠点的数量为“6”,并且点重叠率为86%。另一方面,图7G示出如下的情况第一平面中的打印点数为“4”,第二平面中的打印点数为“2”,总点数为“6”,重叠点的数量为“2”,并且点重叠率为33%。在本说明书中,“点重叠率”是与不同的扫描或不同的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点数据虚拟地重叠时的点数据的重叠率,并且不表示在纸张上点重叠的面积率或百分比。以下将说明用于控制点重叠率的图像处理的实施例的示例。第一实施例图21是用于说明进行多遍打印时的图像处理的框图,其中,该多遍打印用于如图11所示通过两次打印扫描来完成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的图像。这里,图3所述的控制单元3000对从诸如数字照相机3012等的图像输入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该图中的2125的处理,并且打印机引擎3004进行27-1和27-2及其之后的处理。控制单元3000包括图21所示的多值图像数据输入单元21、颜色转换/图像数据分割单元22、灰度校正处理单元1823-1,23-2和量化处理单元25。另一方面,打印机引擎3004包括二值数据分割处理单元27-1、27-2。多值图像数据输入单元21从外部装置输入RGB多值图像数据056值)。颜色转换/图像数据分割单元22针对各像素,将该输入图像数据(多值RGB数据)转换成与各墨颜色相对应的第一打印扫描和第二打印扫描用的两组多值图像数据(CMYK数据)。更具体地,在颜色转换/图像数据分割单元22中预先设置如下的三维查找表,其中,该三维查找表将RGB值与第一扫描用CMYK值(Cl,Ml,Yl,Kl)和第二扫描用CMYK值(C2,M2,Y2,K2)相关联。通过使用该三维查找表(LUT),将多值RGB数据一并转换成第一扫描用多值数据(Cl,Ml,Yl,Kl)和第二扫描用多值数据(C2,M2,Y2,K2)。当进行该操作时,针对与表格点值偏离的输入值,可以通过根据周围的表格点的输出值进行插值来计算输出值。这样,颜色转换/图像数据分割单元22具有如下的数据生成单元的作用基于与像素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第一扫描用多值数据(Cl,Ml,Yl,Kl)和第二扫描用多值数据(C2,M2,Y2,K2)。颜色转换/图像数据分割单元22的结构不限于使用如上所述三维查找表的形式。例如,还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将多值RGB数据转换成与打印机所使用的墨相对应的多值CMYK数据,然后进一步对该多值CMYK数据进行2分割。接着,灰度校正处理单元23-1和23-2针对各颜色,对第一扫描用多值数据和第二扫描用多值数据进行灰度校正处理。这里,进行多值数据的信号值转换,以使得多值数据的信号值和打印介质上所表现的浓度值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结果,获得了第一扫描用多值数据M-I(Cl',Ml',Yl',Kl')和第二扫描用多值数据对-2化2',M2',Y2',Κ2')。对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各颜色并行地独立进行以下处理,因此以下将仅对黑色(K)进行说明。量化处理单元25对第一扫描用多值数据M-I(第一多值浓度数据Kl')和第二扫描用多值数据对_2(第二多值浓度数据Κ2')这两者进行二值化处理(量化处理)。换言之,该多值数据被转换(量化)成“0”或“1”,并且变为第一扫描用二值数据Kl"(第一量化数据)26-1和第二扫描用二值数据Κ2"(第二量化数据)26-2。当进行该操作时,对于Kl"和K2"这两者都为1的像素,重叠打印点,并且对于Kl"和K2"这两者都为0的像素,没有打印点。另外,对于Kl"和K2"中仅有一个为“1”的像素,仅打印一个点。将使用图沈的流程图来说明量化处理单元25所执行的处理。在该流程图中,Kl'和K2'是针对目标像素的输入多值数据并且具有值0255。另外,Klerr和K2err是根据量化处理已结束的周围像素所生成的累积误差值,并且Klttl和K2ttl是输入多值数据和累积误差值的总和值。此外,Kl"和K2"是第一打印扫描和第二打印扫描用的二值量化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作为二值量化数据的值Kl"和K2"时使用的阈值(量化参数)根据Klttl和K2ttl的值而不同。因此,预先准备了根据值Klttl和K2ttl来唯一地设置阈值的表。这里,在设置Kl"时与Klttl进行比较的阈值取为Kltable[K2ttl],并且在设置K2"时与K2ttl进行比较的阈值取为K2table[Klttl]。值Kltable[K2ttl]是根据K2ttl的值所设置的值,并且值K2table[Klttl]是根据Klttl的值所设置的值。当该处理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21中计算Klttl和K2ttl。接着,在步骤S22中,通过参考诸如以下的表1等的阈值表,根据在步骤S21中求出的值Klttl和K2ttl来获取两个阈值Kltable[K2ttl]和K2table[Klttl]。阈值Kltable[K2ttl]是通过使用值K2ttl作为表1的阈值表中的“参考值”所设置的。另一方面,阈值K2table[Klttl]是通过使用值Klttl作为表1的阈值表中的“参考值”所设置的。接着,在步骤S23S25中设置Kl"的值,并且在步骤S26S28中设置K2〃的值。更具体地,在步骤S23中,判断步骤S21中计算出的值Klttl是否等于或大于步骤S22中获取到的阈值Kltable[K2ttl]。当判断为值Klttl等于或大于该阈值时,该值取为Kl“=1,并且根据该输出值(Kl"=1)来计算和更新累积误差值KlerH=Klttl_25Q(步骤S25)。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值Klttl小于该阈值时,该值取为Kl"=0,并且根据该输出值(Kl“=0)来计算和更新累积误差值KlerH=Klttl)(步骤S24)。接着,在步骤S26中,判断步骤S21中计算出的值K2ttl是否等于或大于步骤S22中获取到的阈值K2table[Klttl]。当判断为值K2ttl等于或大于该阈值时,该值取为K2“=1,并且根据该输出值(K2"=1)来计算和更新累积误差值K2err(=K2ttl_25Q(步骤S^)。然而,当判断为值K2ttl小于该阈值时,K2"取为K2"=0,并且根据该输出值(K2"=0)来计算和更新累积误差值K2err(=K2ttl)(步骤S27)。之后,在步骤S29中,根据图13A和1所示的误差扩散矩阵,使更新得到的累积误差值Klerr和K2err扩散至尚未进行量化处理的周围像素中。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图13A所示的误差扩散矩阵使累积误差值Klerr扩散至周围像素中,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误差扩散矩阵使累积误差值K2err扩散至周围像素中。在本实施例中,对与第一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Klttl)进行量化处理所使用的阈值(量化参数)是以这种方式基于与第二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K2ttl)所设置的。同样,对与第二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K2ttl)进行量化处理所使用的阈值(量化参数)是基于与第一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Klttl)所设置的。换言之,基于与两次扫描的其中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以及与这两次扫描中的另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这两者来执行与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的量化处理和与另一次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的量化处理。由此,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在打印了来自一次扫描的点的像素中尽可能不打印来自另一次扫描的点,因而可以抑制由于点重叠所引起的颗粒感的劣化。图22A是用于说明如下的结果和输入值(Klttl和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其中,该结果是通过根据上述图沈的流程图使用以下表1的图22A的栏内输入的阈值来进行量化处理(二值化处理)所获得的。值Klttl和K2ttl这两者都可以在值0255上进行选取,并且如该阈值表中的图22A的栏所示,以阈值1作为边界线来设置打印(1)和不打印(0)。在该图中,点221是没有打印点的区域(Kl"=0且K2"=0)和两个点重叠的区域(Kl"=1且K2"=1)之间的边界点。在该例子中,Kl"=1的概率(换言之,点打印率)为Kl'/255,并且K2〃=1的概率为K2'/255。图22Β是用于说明如下的结果和输入值(Klttl和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其中,该结果是通过根据图沈的流程图使用以下表1的阈值表的图22B的栏内输入的阈值来进行量化处理(二值化处理)所获得的。点231是没有打印点的区域(Kl"=0且K2"=0)和仅存在一个点的区域(Kl"=1且K2〃=0、或者Kl"=0且K2〃=1)之间的边界。此外,点232是重叠打印两个点的区域(Kl"=1且K2"=1)和仅存在一个点的区域(Kl〃=1且1(2〃=0、或者Kl"=0且1(2〃=1)之间的边界。通过使点231和232分开一定距离,当与图22A的情况相比较时,打印一个点的区域增加,并且打印两个点的区域减少。S卩,与图22A的情况相比,图22B的情况的优点在于点重叠率将要降低的概率较高并且颗粒感被保持为较低。当与图22A的情况相同,存在点重叠率突然改变的点时,由于灰度的微小变化而可能发生浓度不均勻;然而,在图22B所示的情况下,点重叠率随着灰度改变而平滑地改变,因此很难发生这种浓度不均勻。在本实施例的量化处理中,通过对Kttl的值以及ΚΓ和K2'之间的关系设置各种条件,可以对Kl"和Κ2"的值以及点重叠率进行各种调整。以下将使用图22C图22G来说明一些例子。与上述图22Α和图22Β相同,图22C图22G是示出如下的结果(Kl〃和Κ2")和输入值(Klttl和K2ttl)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图,其中,该结果是通过使用表1的阈值表中输入的阈值来进行量化处理所获得的。图22C是示出将点重叠率设置为图22A和图22B所示的情况下的值之间的值的情况的图。对点241进行设置,以使得该点是图22k的点221和图22B的点231之间的中间点。另外,对点242进行设置,以使得该点是图22k的点221和图22B的点232之间的中间点ο图22D是示出与图22B所示的情况相比、点重叠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的图。将点251设置为以32对图22A的点221和图22B的点231进行外分的点。另外,将点252设置为以32对图22A的点221和图22B的点232进行外分的点。图22E示出与图22A所示的情况相比、点重叠率进一步增加的情况。在该图中,点261是没有打印点的区域(Kl〃=0且Κ2〃=0)、仅存在一个点的区域(Kl〃=1且Κ2"=0)和重叠打印两个点的区域(Kl"=1且Κ2"=1)之间的边界点。另外,点262是没有打印点的区域(Kl〃=0且Κ2〃=0)、仅存在一个点的区域(Kl〃=0且Κ2"=1)和重叠打印两个点的区域(Kl"=1且Κ2"=1)之间的边界点。根据图22Ε,容易发生从没有打印点的区域(Kl〃=0且Κ2〃=0)向重叠打印两个点的区域(Kl〃=1且Κ2〃=1)的转变,并且可能使点重叠率增加。图22F是示出点重叠率是图22Α和图22Ε所示的情况的值之间的值的情况的图。对点271进行设置,以使得该点是图22k的点221和图22E的点261之间的中间点。另外,对点272进行设置,以使得该点是图22k的点221和图22E的点262之间的中间点。此外,图22G示出与图22E所示的情况相比、点重叠率更进一步增加的情况。将点281设置为以32对图22A的点221和图22E的点261进行外分的点。另外,将点282设置为以32对图22A的点221和图22E的点262进行外分的点。接着,以下更详细地说明进行使用表1所示的阈值表的量化处理的方法。表1是用于在使用图26所述的流程图的步骤S22中获取阈值从而实现图22A图22G所示的处理结果的阈值表。这里,将说明输入值(Klttl,K2ttl)是(100,120)并且使用阈值表的图22B的栏内输入的阈值的情况。首先,在图26的步骤S22中,基于表1所示的阈值表和值K2ttl(参考值)来求出阈值Kltable[K2ttl]。当参考值(K2ttl)是“120”时,阈值Kltable[K2ttl]是“120”。同样,基于该阈值表和值Klttl(参考值)来求出阈值K2table[Klttl]。当参考值(Klttl)是“100”时,阈值K2table[Klttl]是“101”。接着,在图26的步骤S23中,将值Klttl与阈值Kltable[K2ttl]进行比较,并且在这种情况下,Klttl(=100)<阈值1(1{31316[1(21](=120),使得1(1〃=0(步骤S24)。同样,在图26的步骤S26中,将值K2ttl与阈值K2table[Klttl]进行比较,并且在这种情况下,K2ttl(=120)彡阈值K2table[Klttl](=101),使得K2"=1(步骤S28)。结果,如图22B所示,当(Klttl,K2ttl)=(100,120)时,(Kl〃,K2")=(0,1)。此外,作为其它例子,将说明输入值(Klttl,K2ttl)=(120,120)并且使用阈值表的图22C的栏内输入的阈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阈值Kltable[K2ttl]为“120”,并且阈值K2table[Klttl]为“121”。因此,Klttl(=120)彡阈值Kltable[K2ttl](=120),使得Kl"=1,并且K2ttl(=120)<阈值K2table[Klttl](=121),使得K2〃=0。结果,如图22C所示,当(Klttl,K2ttl)=(120,120)时,(Kl",K2")=(1,0)利用上述量化处理,基于与两次扫描相对应的这两个多值数据,通过对与这两次扫描分别相对应的多值数据进行量化来控制这两次扫描之间的点重叠率。由此,可以保持通过一次扫描打印的点和通过另一次扫描打印的点的重叠率处于适当的范围内,或者换言之,可以使该重叠率处于可保持高鲁棒性和低颗粒性这两者平衡的范围内。表1-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包括第一相对移动和第二相对移动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第一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与所述第二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2.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执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至少一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至少一次其它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3.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用于喷出近似等量的相同颜色的墨的多个打印元件组和打印介质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至少一个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化处理是误差扩散处理,以及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并且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还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第三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三多值图像数据,所述量化处理是误差扩散处理,以及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并且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与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的总和或者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中的最大值,来设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与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的总和或者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中的最大值,来设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且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的总和或者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中的最大值,来设置对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化单元通过二值量化处理来生成二值量化数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化单元通过使用误差扩散法的L值量化处理来生成L值量化数据,并通过使用点图案将所述L值量化数据转换成二值量化数据,其中,L是3以上的整数。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有将所述输入图像数据至少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相关联的表,并且使用所述表来将所述输入图像数据至少转换成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是RGB数据。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是至少三次相对移动,以及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与至少两次相对移动相对应。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是至少四次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与至少两次相对移动相对应,以及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与至少两次相对移动相对应。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以与打印元件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的方式交错地排列在所述打印元件排列方向上,以及所述生成单元基于与所述重叠部分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和所述重叠部分相关的一个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和所述重叠部分相关的其它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14.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用于排出第一颜色的墨的第一打印元件组和用于排出第二颜色的墨的第二打印元件组与打印介质之间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在前的相对移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打印元件组用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与所述在前的相对移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打印元件组用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与随后的相对移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打印元件组用的第三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随后的相对移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打印元件组用的第四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并且所述量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图像数据来设置对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所使用的阈值,并基于所设置的阈值对所述第四多值图像数据进行误差扩散处理。1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包括第一相对移动和第二相对移动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步骤,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第一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和与所述第二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步骤,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17.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打印单元和打印介质之间的多次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步骤,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至少一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多次相对移动中的至少一次其它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步骤,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18.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对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通过用于喷出近似等量的相同颜色的墨的多个打印元件组和打印介质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进行打印,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步骤,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至少一个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以及量化步骤,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打印元件组以与打印元件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具有重叠部分的方式交错地排列在所述打印元件排列方向上,以及在所述生成步骤中,基于与所述重叠部分相对应的输入图像数据,来生成与和所述重叠部分相关的一个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以及与和所述重叠部分相关的其它打印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全文摘要基于与多次相对移动相对应的多个多值图像数据,使用在记录介质的图像区域上进行记录的多遍记录方法来输出鲁棒性优良且具有降低的颗粒感的高质量图像。为了实现该目的,基于与多次相对移动中的第一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来对与第二相对移动相对应的第二多值图像数据执行量化处理,并且也基于所述第二多值图像数据来对所述第一多值图像数据执行量化处理。这样,可以对通过第一相对移动所记录的点和通过第二相对移动所记录的点之间的重叠率进行控制,并且输出鲁棒性优良且具有降低的颗粒感的高质量图像。文档编号B41J2/52GK102458859SQ20108002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优先权日2009年6月18日发明者今野裕司,小野光洋,山田显季,川床德宏,梶原理惠,狩野丰,石川智一,锦织均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