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37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墨盒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喷墨打印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墨盒的更换频率,往往在打印机上使用大容量墨盒,但是, 若将大容量墨盒设置在来回移动的字车上以供墨至打印头,则会影响字车的移动速度,即影响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此,当打印机中采用大容量墨盒时,墨盒往往被固定在打印机的某个位置,并且经由供墨管将墨盒与打印头(或设置在打印头上方的副罐)连接以进行供mO[0003]但是,采用供墨管输送墨水的方式中容易出现供墨管内部压力损失的问题,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打印机中往往设有一与墨盒内部连接的加压空气管,以通过输送气体至墨盒内部,使得墨盒内部产生正压力而强制产生朝向打印头的墨水,从而保证墨水稳定地供给至副罐。[0004]现有技术中,对于上述设有供墨管以及加压空气管的打印机而言,为了制造方便, 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往往一体成型,两者同轴设置或共线设置。而墨盒上大多采用分离式的密封装置进行密封,如此则存在墨盒制造过程中装配步骤繁琐的问题。而且,由于密封装 置大多采用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并且为了保证其密封效果,其尺寸往往设置得与供墨管及加压空气管的总外径匹配,甚至于更小。但是,如此设置容易使得密封圈包围上述供墨管及加压空气管过紧,造成墨盒拔出时受到较大的阻力,对于力气较小的用户而言,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难,而且在墨盒插入时也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以解决现有墨盒装配步骤繁琐和不容易拔插的技术问题。[0006]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所述喷墨打印机上设有一体成型的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所述墨盒包括[0008]壳体,其上设有开口部;[0009]储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存储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墨水;[0010]供墨部,与所述储墨部相连接,用于输送所述储墨部的墨水至打印机;[0011]密封部,为一管状弹性体,沿着墨盒的插入方向,所述管状弹性体包括与所述开口部相配合的前端部以及与所述供墨部相配合的后端部,其特征是,所述管状弹性体的前端部侧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供墨管与所述管状弹性体之间,并用来连通所述管状弹性体内部与外部大气的间隙。[0012]所述管状弹性体的前端部设有一孔,所述孔为非圆孔,但所述孔的边缘至少包括一段半圆弧。[0013]所述后端部设有一圆孔,所述前端部的半圆弧与后端部的圆孔共轴,所述后端部圆孔的直径小于前端部半圆弧的直径。[0014]所述后端部的内径与打印机供墨管的外径匹配以用于密封所述供墨管,所述前端部的孔的内径大于打印机的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的总外径,所述前端部半圆弧部分包围所述加压空气管。[0015]所述供墨部还包括阀芯以及将所述阀芯偏压至与所述管状弹性体的后端部的弹性偏压装置。[0016]所述管状弹性体的管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侧孔。[001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密封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的密封部一体成型,供墨管与密封部内壁之间的前端部侧上设置有用来连通管状弹性体内部与外部大气的间隙。即可减少装配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又可减少打印机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与密封部的接触面积,减少打印机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在墨盒装入时某个方向的限制,从而大大降低墨盒拔插时受到的阻力。解决了现有墨盒装配步骤繁琐和不容易拔插的技术问题。


[0018]图I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的整体不意图;[0019]图Ib则为其分解示意图;[0020]图Ic则为其横截面示意图;[0021]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状弹性体立体示意图;[0022]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状弹性体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状弹性体的俯视图;[0024]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盒未装入打印机时的状态示意图;[0025]图3b为墨盒装入打印机后的状态示意图;[0026]图3c为墨盒装入打印机后密封圈与打印机供墨管及加压空气管之前的配合示意图;[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墨管及加压空气管外观示意图。[0028]符号说明1墨盒,10壳体,101底壳,1011槽孔,102上盖,1021凸柱,103开口部, 104、105定位孔,11墨水袋,12供墨部,121阀芯,122弹簧,13芯片,14膜,15凹部,16管状弹性体,161前端部,1611间隙,162后端部,163侧孔,164孔,165圆孔,17空气腔,2供墨管, 21墨水入口,22墨水通道,3加压空气管,31空气出口,32空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30]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为了降低墨盒拔插的阻力、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装配步骤,采用当墨盒装在打印机上时,密封部前端部内壁与打印机供墨管之间形成一连通密封部与外部大气的间隙,从而减少密封件与打印机供墨管、加压空气管之间的接触面积, 降低墨盒拔插的阻力。[0031]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0032]图Ia为本实施例墨盒的整体7]^意图,图Ib则为其分解7]^意图,图Ic则为其横截面示意图。如图Ia及图Ib所示,墨盒1,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且喷墨打印机上设有一体制成的供墨管2以及加压空气管3。其中,上述墨盒I包括壳体10,包括呈长方体的底壳101以及设有多个凸柱1021的上盖102,且底壳101上设有多个与上述凸柱1021 相对应的槽孔1011,则当上述凸柱1021与槽孔1011相配合时,底壳101与上盖102相接合而形成壳体10的内部空间,并且底壳101的前壁上还设有一与打印机的供墨管2相对应的开口部103以及两个与打印机上的定位柱相配合以固定墨盒I的定位孔104、105 ;储墨部,设置在上述壳体10的内部,用于存储供应至上述喷墨打印机的墨水,在本实施例中,储墨部为一柔性墨水袋11 ;供墨部12,附接在墨水袋11上,在墨盒装入打印机后与上述供墨管2相连接,用于将存储在墨水袋11的墨水输送至打印机中;芯片13,设置在墨盒I侧壁上,其上设有与打印机建立电连接的电触点以及存储墨盒I相关信息的信息存储单元,如 EEPR0M、RAM等;膜14,沿 着壳体10边缘而焊接,如图Ic所示,即可在墨水袋11与膜14之间形成一空间I以作为容纳加压空气的空气腔17,且当内部加压时,该膜14会发生膨胀而变形,此时,上述上盖102可对其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并抑制其继续变形;凹部15,设置在壳体侧壁上,可与打印机中的卡合结构相配合,对墨盒I的固定起到一定的作用。[0033]如图Ia及Ib所示,墨盒I上还设有一密封部,且该密封部为一管状弹性体16。图 2a及2b分别为本实施例管状弹性体的不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c则为管状弹性体的俯视图。如图2a及2b所示,沿着墨盒I的插入方向,该管状弹性体16可分为外径不同、同轴设置的前端部161与后端部162。其中,前端部161与壳体的开口部103相配合,后端部162 与供墨部12相配合,即前端部161的外径与开口部103的内径匹配,后端部162的外径与供墨部12的内径匹配,也就是说,管状弹性体16设置在开口部103与供墨部12之间。如图2c所示,前端部161设有一孔164,且该孔164为非圆孔,但孔164的边缘至少包括一段半圆弧。[0034]而后端部162则设有一圆孔165,并且从图2c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后端部162的圆孔165与前端部161的半圆弧的圆心同轴,且后端部162的圆孔165直径小于前端部161 的半圆弧直径;即前端部161的截面面积大于后端部162的截面面积。此外,如图2a及2b 所示,管状弹性体16的管壁上设有一连通壳体10内部的侧孔163。[0035]图4为打印机侧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的外观示意图,图3c为墨盒I装入打印机后管状弹性体12与供墨管2与空气加压管3的配合示意图。如图4及图3c所示,供墨管2与加压空气管3 —体成型,并且两者共用一个壁面,即墨水通道22与空气通道32相邻而设, 且供墨管2设置得比加压空气管3长。并且,供墨管2及加压空气管3上还分别设有墨水入口 21及空气出口 31。[0036]另外,如图Ib所示,供墨部2还设有与上述管状弹性体16的后端部162相抵接的阀芯121以及将上述阀芯131偏压至与上述后端部162相抵接的弹性偏压部件12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偏压部件为弹簧122。图3a为墨盒未装入打印机后墨盒与供墨管及加压空气管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当墨盒I未装入至打印机时,弹簧122将阀芯121偏压至后端部162处,由于阀芯131的尺寸与后端部162的圆孔165尺寸匹配,则此时供墨管2 被密封。[0037]图3b为墨盒装入打印机后墨盒与供墨管及加压空气管的配合示意图。如图3b所示,当墨盒I装入打印机后,供墨管2穿过后端部162,并推动阀芯121抵抗弹簧122的作用力而偏离原有位置,使得供墨部12处于打开状态,墨水经由墨水入口 21、墨水通道22而流动至打印头;如图3c所示,加压空气管3与前端部161的半圆弧部分相接触,或者说,半圆弧部分包围加压空气管3,且加压空气管3的空气入口 31与上述侧孔163靠近,则打印机启动气泵时所产生的加压空气经由上述空气通道32、空气入口 31与侧孔163而流动至墨盒I 内部,确切地说,流动至空气腔17。如图3b及3c所示,在管状弹性体16的前端部161的内壁与供墨管2外壁之间还设有一将管状弹性体16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的间隙1611。由于该间隙1611的存在,可减少墨盒管状弹性体16与供墨管2、加压空气管3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降 低墨盒I拔插的阻力。[0038]为了确保打印进行时墨盒I具有足够的墨水,打印机在每次开始打印操作时都会进行“压力检测”的程序,具体过程为打印机启动其内部的泵以经由加压空气管3而输送加压空气至墨盒I内部,则墨盒I内部压力升闻而挤压墨水袋11的墨水向外流出;并且, 打印机的墨水流动通道上设有一阀膜,该阀膜设置在一光学传感器的光路中以阻挡光线通过,当上述被挤出的墨水流动至此处时,其会推动上述阀膜变形而偏离原位置,从而使得上述光学传感器的光路导通,如此打印机则判断墨盒中还具有足够的墨水,可以继续打印;否贝U,打印机则判断墨盒内部不具有足够的墨水,停止打印并提醒用户更换墨盒。[0039]根据图2a及2c可知,上述间隙1611的产生与前端部161所形成的内径大于供墨管2与加压空气管3的总外径、非圆孔的孔164有关,间隙1611的大小取决于孔164的形状及尺寸。具体地,如图2a及2c可知,孔164由上述直径大于圆孔165的半圆弧以及直径大于上述半圆弧的弧线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不管孔164的形状如何设置。至少需要包括一段半圆弧,并且使得该段半圆弧在墨盒I装入打印机时与加压空气管3相接触,或说相互抵接;而孔164除上述半圆弧外另一部分的形状可为任意形状,如方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只要保证其内径小于供墨管2 (或供墨管2与加压空气管3)的外径即可。具体地,该间隙1611可通过在圆柱状的管状弹性体上进行切除部分材料的动作而得到,也可直接通过注塑不规则形状的管状弹性体开口而得到,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0040]如图3c所示,管状弹性体16的后端部162实质上就构成了在墨盒I未安装在打印机时防止墨水泄漏的第一密封装置;而加压空气管3的空气出口 31设置在其底端,则当墨盒I装入打印机后,空气出口 31位于侧孔163的上侧而与其连通,此时加压空气管3的密封无法构成,但是,为了保证打印机内设的压力检测程序可以顺利进行,可适当增加管状弹性体16前端部161的圆弧部分,使其大于半圆弧段以使得加压空气管3的密封程度被增力口。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优选地,打印机中可设置空气出口设置在侧壁的加压空气管,这样,当墨盒I装入打印机后,空气出口与侧孔163相对准,侧孔163两侧的密封材料即构成了墨盒I安装在打印机后密封加压空气管的第二密封装置,此时可最大程度地保证压力检测的顺利进行,同样能降低墨盒拔插的阻力。[004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储墨部也可为其它形式的结构,如利用一薄膜焊接在上述壳体内部以形成的储存空间;具体地,可在底壳上注塑形成所需要的储墨空间,再焊接一薄膜在相关壁面上即可形成储墨部,此时,再焊接另一薄膜与壳体的周壁相粘附, 则可在两层薄膜之间形成空气容纳部。[0042]显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墨管以及加压空气管的密封均由一体成型的管状弹性体构成,使得墨盒制造过程中可减少组装步骤,提高装配效率;而且由于供墨管与管状弹性体之间的接触 面积减少,从而可减低两者之间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降低墨盒拔插时由于密封件的弹性材料而造成的阻力,使得墨盒容易拔插。[0043]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适配器与墨盒先安装在一起,再一起装入打印机中,这样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弹片的作用同样可以保证减少或降低错位情况的发生,这样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所述喷墨打印机上设有一体成型的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所述墨盒包括壳体,其上设有开口部;储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存储供应至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墨水;供墨部,与所述储墨部相连接,用于输送所述储墨部的墨水至打印机;密封部,为一管状弹性体,沿着墨盒的插入方向,所述管状弹性体包括与所述开口部相配合的前端部以及与所述供墨部相配合的后端部,其特征是,所述管状弹性体的前端部侧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供墨管与所述管状弹性体之间,并用来连通所述管状弹性体内部与外部大气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管状弹性体的前端部设有一孔,所述孔为非圆孔,但所述孔的边缘至少包括一段半圆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后端部设有一圆孔,所述前端部的半圆弧与后端部的圆孔共轴,所述后端部圆孔的直径小于前端部半圆弧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后端部的内径与打印机供墨管的外径匹配以用于密封所述供墨管,所述前端部的孔的内径大于打印机的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的总外径,所述前端部半圆弧部分包围所述加压空气管。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墨盒,其特征是,所述供墨部还包括阀芯以及将所述阀芯偏压至与所述管状弹性体的后端部的弹性偏压装置。
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墨盒,其特征是,所述管状弹性体的管壁上还设有一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侧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喷墨打印机上设有一体成型的供墨管与加压空气管,墨盒包括壳体,其上设有开口部;储墨部,设置在壳体内部,用于存储供应至喷墨打印机的墨水;供墨部,与储墨部相连接,用于输送储墨部的墨水至打印机;密封部,为一管状弹性体,沿着墨盒的插入方向,管状弹性体包括与开口部相配合的前端部以及与供墨部相配合的后端部,供墨管与密封部内壁之间的前端部侧上还设置有用来连通管状弹性体内部与外部大气的间隙。解决了现有墨盒装配步骤繁琐和不容易拔插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2782184SQ2012204568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
发明者邱涌群, 崔洪明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