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盒及喷墨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37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墨盒及喷墨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墨盒及喷墨成像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成像装置以及用于该喷墨成像装置的墨盒,尤其设计一种可检测墨盒中墨水量的墨量检测部件。
背景技术
[0002]在嗔墨成像装直中,设直有嗔墨打印头和为嗔墨打印头供给墨水的墨盒。嗔墨成像装置借助于流路将墨盒内的墨水供给给打印头,可连续的进行打印作业,具体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一体机等成像设备。墨盒的构造是可装拆的安装在喷墨喷墨成像装置上的盒装结构。[0003]目前,监测墨盒内墨水消耗量的方法有通过对打印头上墨滴的喷射次数等参数来计算墨水消耗的,但这种方法存在不能检测出墨盒内墨水实际消耗量的问题。[0004]为了实际检测出墨盒中的墨水消耗量,现有的一种墨盒如图1所不,墨盒10包括墨水腔11、海绵腔12、出墨口 16、导光柱13和芯片15。芯片15朝向导光柱13的一面装有发光装置,墨水腔11底面有一棱镜14。当墨盒安装到喷墨成像装置中时,所述芯片15与喷墨成像装置电连接,芯片发光装置发出一束光,光束在导光柱中沿路径S传播,当到达导光柱斜面终端131时发生反射,所述反射光被喷墨成像装置上的光接收部件51检测到,此时喷墨成像装置认定墨盒已安装到位可以开始工作;同理,若光接收部件51检测不到光,则喷墨成像装置认为未安装墨盒将停机报错。同时,所述喷墨成像装置还包含光检部件52,用于检测墨盒中墨水有无;所述光检部件52向墨盒棱镜14发出一束光并检测来自棱镜的反射光,若墨水腔11中没有墨水,由于棱镜14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光束会在棱镜中发生全反射,光检部件52接收到反射光束,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定墨盒中墨量不足停机报错;反之,若墨水腔11中有墨水,则光检部件52检测不到反射光,嗔墨成像装直认为墨盒中墨量充足正常工作。[0005]这种通过棱镜检测墨水有无的检测方法,要求墨盒的材料透光性很好,并存在墨盒的模具制造和工艺复杂等问题,同时,当棱镜表面覆盖有气泡等情况下,可能导致检测不准确。[0006]另外的,在专利文 献日本特开2004-134406中披露了一种内设有液体检测装置的墨盒,在该文献中,液体盒内的被检测部件的一端被支撑为能进行旋转运动,另一端浮在液体盒内的液体液面上。当液体消耗时,被检测部件以其一端为中心旋转移动,由于被检测部件旋转移动,因此从上方观察时被检测部件浮在液面上方的区域的长度发生变化。通过使用光传感器从上方测量被检测部件浮在液面上方的区域的长度,可掌握液体盒内残留的液体量。但这种检测装置为了实现检测,必须使光传感器相对于被检测部件相对移动的同时进行测量,即必须设置一个使光传感器相对于液体和被检测部件发生相对移动的机构,这会导致液体盒结构十分复杂,制造成本显著增加。[0007]实用新型内容[000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该墨盒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实现可靠的墨水量检测。[000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准确检测墨盒中墨水有无的喷墨成像装置。[0010]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可拆卸的安装在喷墨成像装置上,墨盒具有划定储墨腔的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腔内设有:浮子部件,其密度小于容纳在所述储墨腔内的墨水的密度;第一被检测部件,与该浮子部件连动的移动;和限制单元,所述限制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浮子部件和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并将所述浮子部件和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路径上,所述限制单元为可摆动的支撑所述浮子部件和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的枢轴机构;[0011]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为一可透光的光学部件,并且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在所述预定的路径上移动时通过预定的检测位置;所述光学部件可以是一可透光的柱面镜或三角棱镜;[0012]所述框体包括导光柱,所述导光柱在所述检测位置处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相匹配;所述凹槽可以是半圆形凹槽或三角形凹槽;[0013]所述预定的路径具体是指,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与随着所述储墨腔内的墨水的液面移动的所述浮子部件连动,从所述检测位置开始,移动至所述凹槽外部。[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墨盒还包括第二被检测部件,所述第二被检测部件为设置在浮子部件上的朝向容器内底面的反光层。[0015]优选的,所述墨盒还包括芯片,所述芯片正对所述导光柱的一面设有发光装置;当墨盒在喷墨成像装置中安装到位时,所述发光装置发出光束。[0016]由上述方案可见,当墨盒中墨水充足时,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嵌在导光柱中,导光柱光路导通;当墨水量不足时,浮子部件下降带动光学部件从导光柱中移出,导光柱光通路被截断;因此只要检测有无光路可以通过即可判断墨盒中墨量是否充足,墨盒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实现可靠的墨水量检测。[0017]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成像装置包括光接收装置和上述墨盒,所述光接收装置正对所述导光柱端面;当光接收装置能够接收到光时,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中墨量充足;反之,则认为墨盒中墨量不足,将停机报错。·[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喷墨成像装置还包括光检装置,所述光检装置设置在正对所述浮子部件落在容器内底面时的位置,用于发光并检测反射光;所述光检装置向墨盒发出光束,当光检装置接收不到反射光时,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中墨量充足;反之,则认为墨盒中墨量不足,将停机报错。[0019]针对自身不带发光装置的墨盒,所述喷墨成像装置还包括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向导光柱发出光束,所述光接收装置检测导光柱传导的光;当光接收装置能够接收到光时,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中墨量充足;反之,则认为墨盒中墨量不足,将停机报错。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墨盒结构不意图;[0021]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22]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储墨腔中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23]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光路图;[0024]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储墨腔中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光路图;[0025]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26]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储墨腔中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27]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28]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储墨腔中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29]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30]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储墨腔中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31]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0032]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储墨腔中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墨成像装置、墨盒,能够可靠的进行墨水消耗量的检测。[00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35]实施例一[003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及使用该墨盒的喷墨成像装置,参见图2A,喷墨成像装置包括光接收部件51和墨盒20,其余部分如喷墨成像装置托架等组成部分在本图中省略。[0037]所述墨盒20可拆卸的安装在喷墨成像装置中,其中墨盒20包括储墨腔21、框体22和出墨口 26,墨盒中的墨水通过该出墨口 26被导入喷墨喷墨成像装置的喷墨头(图略),进行打印。储墨腔内设有墨量检测部件24,所述墨量检测部件24包括光学部件241、浮子部件242、枢轴243和将光学部件与浮子部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杆240。[0038]所述光学部件241是一个可透光部件,作为具体实施例,如图2A所示,所述光学部件为一个柱面镜;所述浮子部件242由密度比墨水密度小的材料组成,或者是由密度比墨水密度大但内部中空的材料组成也可以;所述枢轴243固定在储墨腔21中,用于将光学部件241和浮子部件242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路径上;所述连杆240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0039]具体的,所述光学部件241和浮子部件242固定或活动连接在连杆240的两端,当浮子部件242受墨水浮力作用围绕枢轴转动时,将带动光学部件241连动;所述连杆从枢轴243到光学部件241的杆臂部分与从枢轴243到浮子部件242的杆臂部分之间形成夹角θ O[0040]所述墨盒框体22上设置有芯片25和导光柱23,具体的,所述导光柱近光接收部件51的一端是一个45°的斜面231,该导光柱可以和墨盒框体的一侧一体形成,也可以独立设置在墨盒框体一侧,如图2A所示,该导光柱23检测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形状与光学部件241嵌入凹槽部分的形状相吻合,并且能够保证所述嵌入部分顺利从凹槽中移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光学部件241为柱面镜,因此凹槽为同柱面镜对应的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还包括为保证光学部件241可顺利从凹槽中滑出的缺口。[0041]如图2A所不,为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喷墨成像装置结构不意图,浮子部件242浮在墨水中,光学部件241位于导光柱23上的半圆形凹槽内。随着墨水液面的下降,浮子部件受到的浮力减弱,受重力作用沿着方向D移动,光学部件241则与浮子部件242连动而沿着方向E移动;如图2B所示,当墨水液面 下降至最低即墨盒中墨水量趋近于O时,浮子部件242移动至墨盒底部,光学部件241移动至导光柱凹槽的外部。[0042]检测原理[0043]如图3A、图3B所示,芯片25面对导光柱的一面设有发光装置,当墨盒安装到喷墨成像装置中时,所述芯片25与喷墨成像装置电连接,芯片发光装置发出一束光。[0044]图3A为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光路图。当储墨腔中有墨水时,墨水给浮子部件242 —个向上的浮力,由于光学部件241通过连杆240与浮子部件242连接,且连杆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支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因此光学部件241受到连杆传来的一个向下的力,从而嵌在导光柱23的凹槽中。[0045]芯片发出的光在导光柱23中沿路径X传输,到达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时,由于光学部件241与导光柱23的光学性能(如折射率、透光性等)基本一致,大部分光束Xl穿过光学部件241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少部分光束在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发生散射,散射光x2在光学部件241中发生全反射,反射光束被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接收到;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接收到的光束在导光柱中继续传输,到达导光柱近光接收部件51的一端,并在端面231处发生全反射,反射光被喷墨成像装置中的光接收部件51检测到,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已安装到位,可以进行打印操作,从侧面可以反映墨盒中墨量充足。[0046]图3B为储墨腔中墨水量不足状态下的光路图。当储墨腔中墨水量不足时,浮子部件242受重力作用沿路径D移动,由于光学部件241通过连杆240与浮子部件242连接,且连杆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因此光学部件241受到连杆传来的力沿路径E连动,从而从导光柱23的凹槽中移出。[0047]芯片发出的光在导光柱23中沿路径Y传输,到达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时,由于光学部件241从导光柱23的凹槽中移出,光在导光柱23中的传播路径被截断,因此光束在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发生散射,只有极少数的散射光可能会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而这些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的散射光即使能够在导光柱23中继续传输,到达导光柱端面231,并在端面231处发生全反射,也会因为被光照强度太弱而不会被喷墨成像装置中的光接收部件51检测到,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没有安装墨盒或墨盒没有安装到位,停机报错,从侧面可以反映墨盒中墨量不足。[0048]在这里,连杆240夹角Θ的角度参数与枢轴243在储墨腔21中的位置参数、枢轴243到光学部件241的距离参数、枢轴243到浮子部件242的距离参数、光学部件241的质量参数及浮子部件242的体积和密度参数有关,以上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但是要保证当墨盒中墨水量不足时光学部件241恰好可以从导光柱23凹槽中完全移出。[0049]本实施例的墨盒,通过在浸墨水中的浮子部件在墨水量不足时下降带动光学部件从导光柱中移出,光通路被截断,喷墨成像装置上的光接收部件检测不到光,从而间接地将墨盒中墨量不足的信息传递给喷墨成像装置。墨盒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实现可靠的墨水量检测。[0050]实施例二[005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及喷墨成像装置,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得检测墨盒中墨水量,实现双重检墨,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技术特征:参见图4A,所述喷墨成像装置还包括光检部件52,所述墨盒储墨腔中的浮子部件242下表面包括反光层244。[0052]检测原理[0053]如图4A、图4B所示,喷墨成像装置(图中未示出)设有光检部件52,芯片25面对导光柱的一面设有发光装置,当墨盒安装到喷墨成像装置中时,所述芯片15与喷墨成像装置电连接,芯片发光装置发出一束光。[0054]图4A为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嗔墨成像装直结构不意图。当储墨腔中有墨水时,墨水给浮子部件242 —个向上的浮力,由于光学部件241通过连杆240与浮子部件242连接,且连杆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支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因此光学部件241受到连杆传来的一个 向下的力,从而嵌在导光柱23的凹槽中。[0055]芯片发出的光在导光柱23中沿路径X传输,到达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时,由于光学部件241与导光柱23的光学性能(如折射率、透光性等)基本一致,大部分光束Xl穿过光学部件241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少部分光束在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发生散射,散射光x2在光学部件241中发生全反射,反射光束被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接收到;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接收到的光束在导光柱中继续传输,到达导光柱近光接收部件51的一端,并在端面231处发生全反射,反射光被喷墨成像装置中的光接收部件51检测到。[0056]进一步的,所述光检装置52向墨盒发出一束光并检测是否有反射光,由于墨盒中尚有墨水,光束到达墨盒中被墨水吸收,光检装置52检测不到反射光,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已安装到位,可以进行打印操作,从侧面可以反映墨盒中墨量充足。[0057]图4B为储墨腔中有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嗔墨成像装直结构不意图。当储墨腔中墨水量不足时,浮子部件242受重力作用沿路径D移动,由于光学部件241通过连杆240与浮子部件242连接,且连杆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支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因此光学部件241受到连杆传来的力沿路径E连动,从而从导光柱23的凹槽中移出。[0058]芯片发出的光在导光柱23中沿路径Y传输,到达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时,由于光学部件241从导光柱23的凹槽中移出,光在导光柱23中的传播路径被截断,因此光束在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发生散射,只有极少数的散射光可能会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而这些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的散射光即使能够在导光柱中继续传输,到达导光柱端面231,并在端面231处发生全反射,也会因为光照强度太弱而不会被喷墨成像装置中的光接收部件51检测到,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没有安装墨盒或墨盒没有安装到位,停机报错,从侧面可以反映墨盒中墨量不足。[0059]进一步的,所述光检装置52向墨盒发出一束光并检测是否有反射光,由于墨盒中墨水量不足,浮子部件242移动到墨盒底部,浮子部件的反光层244正对光检装置52。光检装置52发出的光在反光层244表面发生反射,进而反射光被光检装置52检测到,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中墨量不足,停机报错。[0060]本实施例的喷墨成像装置,采用双重检墨方法,当光接收部件51和光检装置52其中一个检测认为墨盒中墨量不足,打印机即会停止打印工作。防止由于光学部件或浮子部件发生异常,墨盒中墨水实际已耗尽但光接收部件或光检装置的检测结果依然认为墨盒中墨量充足,导致喷墨成像装置继续打印损伤打印头。墨盒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更加可靠的检测墨水量。[0061]当然,本实施例所述浮子部件还可以是一个棱镜形状的光学器件,当墨水量不足时,浮子部件落在墨盒底部,光检装置52发出的光在浮子部件中发生全反射,进而反射光被光检装置52检测到,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中墨量不足,停机报错,棱镜检墨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赘述。[0062]实施例三[006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及喷墨成像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对光接收部件进行描述。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墨盒框体22上设置的导光柱23近光接收部件的一端232是一个导光柱的横截面,而不是45°的斜面;相对的,喷墨成像装置上的光接收部件53位于正对导光柱23端面232的位置。因此,本实施例中光在导光柱中的传播路径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略有不同。[0064]图5A为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嗔墨成像装直结构不意图。当储墨腔中有墨水时,墨水给浮子部件242 —个向上的浮力,由于光学部件241通过连杆240与浮子部件242连接,且连杆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支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因此光学部件241受到连杆传来 的一个向下的力,从而嵌在导光柱23的凹槽中。[0065]芯片发出的光在导光柱23中沿路径T传输,到达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时,由于光学部件241与导光柱23的光学性能(如折射率、透光性等)基本一致,大部分光束tl穿过光学部件241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少部分光束在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发生散射,散射光t2在光学部件241中发生全反射,反射光束被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接收到;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接收到的光束在导光柱中继续传输,被喷墨成像装置中的光接收部件53检测到,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安装到位,可以进行打印操作,侧面反映墨盒中墨量充足。[0066]图5B为储墨腔中有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嗔墨成像装直结构不意图。当储墨腔中墨水量不足时,浮子部件242受重力作用沿路径D移动,由于光学部件241通过连杆240与浮子部件242连接,且连杆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因此光学部件241受到连杆传来的力沿路径E连动,从而从导光柱23的凹槽中移出。[0067]芯片发出的光在导光柱23中沿路径T传输,到达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时,由于光学部件241从导光柱23的凹槽中移出,光在导光柱23中的传播路径被截断,因此光束在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发生散射,只有极少数的散射光可能会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T端,而这些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的散射光即使能够在导光柱中继续传输,也会因为被光照强度太弱而不会被喷墨成像装置中的光接收部件53检测到,从而间接造成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中墨量不足,停机报错。[0068]本实施例相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将喷墨成像装置中光接收部件相对墨盒的位置稍加改动,使检测光在导光柱中不经过导光柱与空气界面的全反射就可以直接被光接收部件接收到,降低了光在传播过程的损耗,增加了检测的灵敏度;涉及的墨盒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可靠的检测墨水量。[0069]实施例四[007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嗔墨成像装直,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对发光装置进行描述。根据实际需要,墨盒可以不设置芯片,或者芯片安装的位置不同,或者芯片上不包含发光装置,如图6A或6B所示,针对上述情况的墨盒,本实施例在喷墨成像装置上设置了发光装置54用来替代墨盒芯片上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54向导光柱发出一束光,若墨盒中墨量充足,则光接收部件53能够检测到光,如果墨盒中墨量不足,则光接收部件53接收不到光。[0071]本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喷墨成像装置和墨盒,在喷墨成像装置上设置发光装置从而实现检墨,使墨盒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可靠的检测墨水量。[0072]实施例五[007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及使用该墨盒的喷墨成像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对墨量检测部件上的光学部件进行描述。如图7A和图7B所示,所述光学部件具体还可以是一个三角棱镜244 ;进而,导光柱33上的凹槽设置为与棱镜相契合的形状。[0074]图7A储墨腔中有墨水状态下的嗔墨成像装直结构不意图。当储墨腔中有墨水时,墨水给浮子部件242 —个向上的浮力,由于光学部件244通过连杆240与浮子部件242连接,且连杆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支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因此光学部件244受到连杆传来的一个向下的力,从而嵌在导光柱23的凹槽中。[0075]芯片发出的光在导光柱33中沿路径M传输,到达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时,由于光学部件244与导光柱33的光学性能(如折射率、透光性等)基本一致,大部分光束穿过光学部件244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少部分光束在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发生散射,散射光在光学部件244中发生全反射,反射光束被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接收到;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接收到的光束在导光柱中继续传输,到达导光柱近光接收部件51的一端,并在端面231处发生全反射,反射光被喷墨成像装置中的光接收部件51检测到,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墨盒安装到位,可以进行打印操作,进一步反映墨盒中墨量充足。[0076]图7B为储墨腔中有墨量不足状态下的嗔墨成像装直结构不意图。当储墨腔中墨水量不足时,浮子部件242受重力作用沿路径D移动,由于光学部件244通过连杆240与浮子部件242连接,且连杆固定在枢轴243上,且可以围绕支枢轴243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因此光学部件244受到连杆传来的力沿路径E连动,从而从导光柱33的凹槽中移出。[0077]芯片发 出的光在导光柱33中沿路径N传输,到达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时,由于光学部件244从导光柱33的凹槽中移出,光在导光柱33中的传播路径被截断,因此光束在导光柱凹槽下表面a端发生散射,只有极少数的散射光可能会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而这些到达导光柱凹槽上表面b端的散射光即使能够在导光柱中继续传输,到达导光柱端面331,并在端面331处发生全反射,也会因为光照强度太弱而不会被喷墨成像装置中的光接收部件51检测到,从而喷墨成像装置认为没有安装墨盒或墨盒没有安装到位,停机报错,从侧面可以反映墨盒中墨量不足。[0078]本实施例的墨盒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对比,不同点在于,墨量检测部件上的光学部件形状不同,由此可见,只要能够满足光学部件嵌入导光柱凹槽时光路导通,光学部件从导光柱中移出时光通路被截断,光学部件的形状还可以有诸多变化。[007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008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墨盒,可拆卸的安装在喷墨成像装置上,墨盒具有划定储墨腔的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腔内设有: 浮子部件; 第一被检测部件,与该浮子部件连动的移动; 和限制单元,所述限制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浮子部件和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并将所述浮子部件和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的移动限制在预定的路径上,所述限制单元为可摆动的支撑所述浮子部件和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的枢轴机构; 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为一可透光的光学部件,并且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在所述预定的路径上移动时通过预定的检测位置; 所述框体设有导光柱,所述导光柱在所述检测位置处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相匹配; 所述预定的路径具体是指,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与随着所述储墨腔内的墨水的液面移动的所述浮子部件连动,从所述检测位置开始,移动至所述凹槽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被检测部件,所述第二被检测部件为设置在浮子部件上的朝向容器内底面的反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相匹配是指,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嵌入凹槽部分的形状与凹槽形状相吻合,并且所述嵌入部分能够从凹槽中移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具体的所述光学部件可以是一可透光的柱面镜或三角棱镜,相应的所述凹槽为横截面是半圆形或三角形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芯片,所述芯片正对所述导光柱的一面设有发光装置。
6.一种喷墨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成像装置包括光接收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墨盒,所述光接收装置正对所述导光柱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光检装置,所述光检 装置设置在正对所述浮子部件落在容器内底面的位置,用于发光并检测反射光。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喷墨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用于向导光柱发出光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成像装置以及用于该喷墨成像装置的墨盒,所述墨盒具有划定储墨腔的框体,所述储墨腔内设有限制单元,浮子部件和可与浮子部件连动的第一被检测部件;墨盒框体中设有导光柱,导光柱在检测位置处形成凹槽。当墨盒中墨水充足时,所述第一被检测部件嵌在所述凹槽中,导光柱光路导通;当墨水量不足时,浮子部件下降带动光学部件从所述凹槽中移出,导光柱光通路被截断;因此只要检测导光柱有无光路通过即可判断墨盒中墨量是否充足,墨盒结构相对简单,并且能够实现可靠的墨水量检测。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3110525SQ20122066660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侯佳伦 申请人: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