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喷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减少墨盒中的残墨量,降低墨盒中海绵体的使用量,并增加了墨盒中墨水的存储量,提出这样的一种墨盒结构:如图1所示,墨盒的内部由具有连通口 35的隔板34分成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中的一个为墨水腔32,另一个则为放置海绵体的负压腔31,其中,墨水腔32在除了隔板34的连通口 35处之外气密地密封并且直接容纳墨水。而且,墨盒上还设有将墨水供应至喷墨打印机的出墨口 37以及引入外部大气的进气孔36。采用所述墨盒结构进行打印时,当所述负压腔31的墨水消耗至连通口 35附近时,随着墨水的消耗,从所述进气孔36进入的空气会沿着连通口 35而进入墨水腔32,相应地,代替空气,墨水从墨水腔32而经由连通口 35而补充至负压腔31的海绵体中。因此,在打印过程中,负压腔31中的海绵体总是能保持恒定量的墨水,从而将相对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负压基本上保持在恒定水平,从而保证供墨稳定。最近,打印机的打印速度在逐渐提高,因此要求从墨盒到打印头的每单位时间的供墨量增大。然而,采用所述墨盒结构进行持续高速供墨时,容易出现对墨水腔32的空气供应速度跟不上供墨速度,即气液交换速度慢,造成负压腔31中海绵体的墨水界面急速下降,如图1所示,即墨水供应不能满足保持墨水液面的要求,墨水液面33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出墨口 37断墨,出现打印断线等影响打印质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以解决现有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在高速打印时容易出现打印断线等影响打印质量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包括:容纳有用于吸收和保持墨水的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腔,其上还设有一引导外部大气进入所述墨盒内部的进气孔和输送墨水至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出墨口;用于存储墨水的墨水腔;用于将所述墨盒分隔成所述负压腔和所述墨水腔的隔板,其中,所述隔板的下方还设有一连通所述负压腔及所述墨水腔的连通口;其特征是,所述墨盒还包括一墨水引导通道,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一端与所述连通口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出墨口上方。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为直线型设置。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为曲线型设置。所述隔板上还设有可用于将空气从所述负压腔引导至所述墨水腔的导气表面,所述导气表面具有一空气入口端和一空气出口端,所述空气出口端位于所述连通口上方。[0015]所述墨水引导通道水平设置。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位于所述出墨口上方的所述另一端向所述出墨口方向倾斜。所述墨水引导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隔板在与所述墨盒插入方向相垂直方向上与所述隔板的距离大于所述出墨口中距离所述隔板最远的一外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墨水引导通道有多个。所述墨水引导通道贯穿所述负压腔在所述墨盒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壁。所述出墨口处还设有一毛细力大于所述负压产生部件的导墨件,其可用于将所述负压产生部件中保持的墨水引导至所述喷墨打印机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设有一端与连通口连接、另一端位于出墨口上方的墨水引导通道,相当于在原有墨盒结构的基础上多增加一条将墨水从墨水腔输送至负压腔的通道,从而可以加快两腔之间的气液交换速度,保证出墨口上方的负压产生部件总是保持有墨水,不会出现断墨、打印断线等打印质量下降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在高速打印时容易出现打印断线等影响打印质量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存在问题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适用的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墨盒的沿图2的A-A方向剖视图(忽略海绵体及导墨件);图4a — 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的墨水消耗过程示意图。符号说明:10墨盒,101,31负压腔,1011海绵体,1012侧壁,102,32墨水腔,1021注墨 口,1022 棱镜,103、37 出墨口,1031 导墨件,1032、1033 外侧壁,104,36 进气 口,105,34隔板,1051,35连通口,1052导气表面,1053凹槽,106可动杆件,1061第一接合部分,107第二接合部分,108墨水引导通道,1081连通端,1082自由端,109,33墨水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给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前述墨盒气液交换速度不够快而导致出墨口处出现断墨而影响打印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设置一自连通口延伸至出墨口上方的墨水引导通道,且该墨水引导通道与墨水腔直接连通,从而在空气进入墨水腔时,可及时补充墨水至出墨口上方以避免断墨,而且可促进气液交换的速度,保证打印质量。为使技术方案表达清楚,以下根据附图对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墨盒的结构剖视图。如图2所示,墨盒10包括采用塑料制备的盒体与盒盖,两者之间通过摩擦焊或热熔焊等各种方式而连接成一体,内部形成相应的腔室。具体地,墨盒10内部腔室利用隔板105划分为负压腔101和墨水腔102,且两腔通过位于隔板105下方的连通口 1051而彼此相互连接,使得墨水腔102除上述连通口 1051夕卜,基本上形成一密闭的空间。其中,负压腔101中容纳有用以吸收和保持墨水的负压产生部件,该负压产生部件大多采用多孔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海绵体1011,且负压腔101的底壁上设有用于给打印机的记录头供墨的出墨口 103,负压腔101的顶壁上则设有将外部大气输送至墨盒10内部的进气口 104。因此,随着负压腔101中的墨水被消耗用于记录,在墨水腔102中的墨水通过上述连通口 1051进入负压腔101,同时负压腔101中的空气也经由连通口 1051而进入墨水腔102中,即墨水腔102中的墨水与负压腔101中的空气通过连通口 1051而进行气液交换。而且,随着在负压腔101中的空气与墨水腔102中的墨水不断交换,外部大气可通过上述进气口 104而补充进入负压腔101中。此外,出墨口 103中往往还设置有一导墨件,如棉芯1031,其密度比容纳在负压腔101中的海绵体1011闻,当墨盒10用于打印时,其用于引导墨水流动至出墨口 103 ;而且,该墨盒10上还设置有注墨口 1021,其位于墨水腔102的上方,通常在首次灌墨后利用钢珠进行密封,防止墨盒10在运输中或使用中发生泄漏。同时,墨盒10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墨水腔102的墨水余量的棱镜1022,位于墨水腔102的底壁上。利用棱镜1022检测墨水余量的过程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如图2所示,墨盒10上还设有具有第一接合部分1061的可动杆件10和第二接合部分107,其可在墨盒10装入打印机时与打印机的相应结构相配合以将墨盒10固定在打印机中。为了能够尽快将负压腔101中的空气输送至墨水腔102中,在上述隔板105朝向负压腔101 —侧上还设置有一导气表面1052,其中,导气表面1052设置成稍低于隔板105平面,其具有一空气入口端和一空气出口端,其中,导气表面1052位于连通口 1051上方,即其上的空气出口端位于连通口 1051上方,优选地,其空气出口端与连通口 1051直接相连接。为了保证空气的顺畅流动,导气表面1052上形成有多条能够产生毛细作用力的凹槽1053,每条凹槽1053上端为空气入口端,下端则为空气出口端;故优选地,凹槽1053的下端与连通口 1051直接连通;如此,当负压腔中101的墨水界面低于上述凹槽1053的上端时,上述多条凹槽1053即形成多条空气流动的通道,引导空气经由凹槽1053上端、凹槽1053下端、连通口 1051而进入墨水腔102。依据上述方案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墨盒10的负压腔101的一与上述隔板105相垂直的侧壁上形成有一墨水引导通道108,墨水引导通道108可为直线型设置或为曲线型设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加工工艺,上述墨水引导通道设置为直线型,并且,其横截面为一基本矩形的槽。如图3所示,该墨水引导通道108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出墨口 103的上方并位于连通口 1051上方。具体地,墨水引导通道108的一端与连通口 1051直接相连接,即连接端1081,另一端则沿着上述负压腔101侧壁朝向背离上述隔板105方向而延伸,直至位于上述出墨口 103的上方,即自由端1082。为了保证出墨口 103上方总是保持有墨水,优选地,上述墨水引导通道108在上述侧壁上的延伸长度构造成其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的投影可覆盖出墨口 103,即墨水引导通道108的自由端1082在与墨盒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与隔板105之间的距离LI大于出墨口 103的两外侧壁1032、1033中距离隔板105最远的一外侧壁(即外侧壁1032)在上述方向上与隔板105之间的距离L2,即墨水引导通道108的自由端1082延伸超过出墨口 103上距离隔板105最远的一外侧壁1032,为了保证自墨水腔102输出的墨水尽可能地被出墨口 103上方的海绵体1011吸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墨水引导通道108也可以倾斜设置,即墨水引导通道108位于出墨口 103的一端即自由端1082朝向出墨口 103方向倾斜,从而尽可能地将墨水补充至出墨口 103上方的海绵体1011上,避免出现断墨现象。采用上述结构,相当于在原有墨盒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墨水输送通道,从而使得在同等空气的流入中,墨水能够及时排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从墨水腔102中输出的墨水可及时补充至出墨口 103上方的海绵体1011上,避免出现断墨现象,还可以促进空气的快速补入,从而加快气液交换速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墨水引导通道108也可设置为横截面为其它形状的凹槽或者设置成由突起的肋而构成,只要能够形成毛细力、输送墨水即可。上述墨水引导通道108也可设置成多条,可根据具体的墨水输送量而设置。上述墨水引导通道108也可设置成直接横向贯穿上述负压腔101在上述墨盒长度方向上的侧壁,或也可设置成较为曲折的通道,只需要保证其在上述与墨盒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不小于出墨口 103上距离隔板105较远的外侧壁与隔板105之间的距离即可。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墨水引导通道108与墨盒10底壁之间的距离,即高度H,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定,优选地,上述高度H与墨盒10中的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保持力大小成反比,即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保持力越大,则墨水引导通道108与墨盒底壁之间的距离就越小,反之,若负压保持力较小时,则墨水已经拿到通道108与墨盒底壁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图3为本实施例中墨盒沿着图2的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且在该图中忽略海绵体、导墨件等部件。如图3所示,墨水引导通道108设置在墨盒10侧壁上,即负压腔101在墨盒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壁上,而导气表面1052设置在隔板105表面上,两者均分别直接与连通口 1051相连通以进行空气输入及墨水输出,但是,两者并无交集,相互独立。图4a_4c为本实施例中墨盒的墨水消耗示意图。图4a表示在墨盒未使用前的状态,此时,负压腔101的海绵体1011内充满墨水,且墨水液面109位于海绵体1011的上部,远闻于导气表面1052。而当上述墨盒10装入嗔墨打印机中以进彳丁打印时,墨盒10中的墨水经由出墨口 103而供应至打印头,则负压腔101中的压力下降,海绵体1011中的墨水液面109也随着墨水的消耗而下降,如图4b所示。当海绵体1011中的墨水继续消耗时,墨水液面109进一步下降,当上述墨水液面109随着墨水的消耗而逐渐下降至导气表面1052的凹槽1053上端之下时,如图4c所示,则经由进气孔104进入负压腔101的空气则沿着上述凹槽1053的上端而依次经由凹槽1053、连通口 1051而进入墨水腔102,则此时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基本密闭的墨水腔102中的墨水在空气进入时,则经由连通口 1051而排出,此时由于上述墨水引导通道108与连通口 1051相连接,则此时排出的墨水经由上述墨水引导通道108的连接端1081而流入,并经自由端1082流出而流动至出墨口 103上方,从而确保出墨口 103上方的墨水量充足。如此设置,在空气进入墨水腔102时,可迅速将转移墨水腔102中相应量的墨水,某种程度上,加快气液交换的速度,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空气的输入量及墨水的排出量,这样,即使当供墨量增大时,也能加快墨水腔102中的墨水输送速度及数量,保证出墨口 103上方水量充足,避免负压腔101中的墨水液面109急速下降而影响打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容纳在负压腔101中的海绵体数量可以为一块,也可以为多块,如为两块不同密度的海绵体,其中,较高密度的海绵体靠近出墨口 103,较低密度的海绵体靠近进气口 104,如此,当墨盒灌墨后,两海绵体相接触处形成一气液界面,则此时,墨水引导通道108可设置在气液界面上方或下方均可,导气表面的空气入口端则应设置在气液界面的下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包括: 容纳有用于吸收和保持墨水的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腔,其上还设有一引导外部大气进入所述墨盒内部的进气孔和输送墨水至所述喷墨打印机的出墨口; 用于存储墨水的墨水腔; 用于将所述墨盒分隔成所述负压腔和所述墨水腔的隔板,其中,所述隔板的下方还设有一连通所述负压腔及所述墨水腔的连通口; 其特征是,所述墨盒还包括一墨水引导通道,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一端与所述连通口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出墨口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为直线型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为曲线型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隔板上还设有可用于将空气从所述负压腔引导至所述墨水腔的导气表面,所述导气表面具有一空气入口端和一空气出口端,所述空气出口端位于所述连通口上方。
5.如权利要求2或 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引导通道水平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引导通道位于所述出墨口上方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出墨口方向倾斜。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引导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隔板在与所述墨盒插入方向相垂直方向上与所述隔板的距离大于所述出墨口中距离所述隔板最远的一外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引导通道有多个。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墨水引导通道贯穿所述负压腔在所述墨盒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特征是,所述出墨口处还设有一毛细力大于所述负压产生部件的导墨件,其可用于将所述负压产生部件中保持的墨水引导至所述喷墨打印机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其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包括容纳有用于吸收和保持墨水的负压产生部件的负压腔,其上还设有一引导外部大气进入墨盒内部的进气孔和输送墨水至喷墨打印机的出墨口;用于存储墨水的墨水腔;用于将墨盒分隔成负压腔和墨水腔的隔板,其中,隔板的下方还设有一连通负压腔及墨水腔的连通口,上述墨盒还包括一墨水引导通道,墨水引导通道一端与连通口相连,另一端位于出墨口上方。从而可以加快两腔之间的气液交换速度,保证出墨口上方的负压产生部件保持有墨水。解决了现有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在高速打印时容易出现打印断线等影响打印质量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3157381SQ20132014941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聂冰 申请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