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印转移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703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印转移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压印转移机,包括机架、压印滚筒、第一放卷装置、第一压辊、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和第一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放卷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第二剥离装置和第二收卷装置;所述第一压辊、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光固化装置和第二剥离装置沿压印滚筒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压印滚筒外侧。本实用新型具有交替工作的两个压印转移工位,在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运行时可对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进行装上新的转移膜的操作,在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运行时可对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进行装上新的转移膜的操作,因此在装上新的转移膜时无需停机,实现连续作业。
【专利说明】一种压印转移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压印转移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压印转移机(如轮转式压印转移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带状承印物的压印转移。用于压印转移的转移膜一般包括塑料薄膜、模压层和镀铝层,模压层涂布在塑料薄膜上,在模压层上模压有图文(如镭射图文),在模压层上镀有镀铝层;也可通过改良塑料薄膜,实现无需涂布模压层,直接在塑料薄膜上模压出图文信息,经镀铝后形成转移膜。
[0003]现有的压印转移机一般包括放卷装置、压合装置、光固化装置(如紫外光固化装置)、剥离装置和收卷装置,放卷装置设于压合装置前面,光固化装置、剥离装置和收卷装置依次设于压合装置后面,也就是说,上述放卷装置、压合装置、光固化装置、剥离装置和收卷装置沿转移膜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压合装置包括压印滚筒、压辊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压辊与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进行压印转移时,压辊压合在压印滚筒上。压印转移时,将成卷的转移膜放在放卷装置上,转移膜通过压合装置时与预先涂布有光固化胶粘剂的承印物压合,接着由光固化装置进行固化,然后由剥离装置进行剥离,剥离下来的塑料薄膜由收卷装置收卷,这样,转移膜上的图文便压印转移到承印物上,从而实现了图文的压印转移。另外,也可通过改良塑料薄膜,直接在塑料薄膜上模压出图文信息,形成转移膜;进行压印转移时在承印物表面涂布光固化涂层,转移膜与承印物压合后,经固化、剥离,使转移膜上的图文压印转移到承印物的光固化涂层上。
[0004]上述压印转移机虽然能够进行图文的压印转移,但是,当放卷装置上的转移膜用完时,必须停机装上新的转移膜,因此这种压印转移机不能连续作业,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连续作业的压印转移机。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压印转移机,包括机架、压印滚筒、第一放卷装置、第一压辊、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和第一收卷装置,压印滚筒、第一放卷装置、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和第一收卷装置设于机架上,第一压辊与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压印转移机还包括第二放卷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第二剥离装置和第二收卷装置,第二放卷装置、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第二剥离装置和第二收卷装置设于机架上,第二压辊与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压辊、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光固化装置和第二剥离装置沿压印滚筒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压印滚筒外侧。
[0007]上述压印滚筒与第一放卷装置、第一压辊、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第一收卷装置共同构成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沿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的转移膜输送方向,第一放卷装置设于第一压辊前面,第一收卷装置设于第一剥离装置后面,也就是说,第一放卷装置、第一压辊、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和第一收卷装置沿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的转移膜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上述压印滚筒与第二放卷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第二剥离装置、第二收卷装置共同构成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沿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的转移膜输送方向,第二放卷装置设于第二压辊前面,第二收卷装置设于第二剥离装置后面,也就是说,第二放卷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光固化装置、第二剥离装置和第二收卷装置沿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的转移膜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上述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和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交替工作(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时第一压辊与压印滚筒压合,第二压辊与压印滚筒分开;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时第二压辊与压印滚筒压合,第一压辊与压印滚筒分开),在装上新的转移膜时无需停机(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运行时可对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进行装上新的转移膜的操作,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运行时可对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进行装上新的转移膜的操作),实现连续作业。
[0008]上述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第一压辊的位置,使第一压辊与压印滚筒压合或分离。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连接,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压辊连接。第一压辊通常包括第一压辊体和设于第一压辊体两端的轴承座,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可设有两个,两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一压辊体两端的轴承座连接。
[0009]上述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第二压辊的位置,使第二压辊与压印滚筒压合或分离。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连接,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压辊连接。第二压辊通常包括第二压辊体和设于第二压辊体两端的轴承座,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可设有两个,两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二压辊体两端的轴承座连接。
[0010]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一剥离装置包括第一剥离辊和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设于机架上,第一剥离辊与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第一剥离辊的位置,使第一剥离辊与压印滚筒压合或分离,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时第一剥离辊与压印滚筒压合,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时第一剥离辊与压印滚筒分开。
[0011]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连接,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剥离辊连接。第一剥离辊通常包括第一剥离辊体和设于第一剥离辊体两端的轴承座,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可设有两个,两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一剥离辊体两端的轴承座连接。
[0012]优选方案中,上述第二剥离装置包括第二剥离辊和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设于机架上,第二剥离辊与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第二剥离辊的位置,使第二剥离辊与压印滚筒压合或分离,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时第二剥离辊与压印滚筒压合,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时第二剥离辊与压印滚筒分开。
[0013]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连接,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剥离辊连接。第二剥离辊通常包括第二剥离辊体和设于第二剥离辊体两端的轴承座,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可设有两个,两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第二剥离辊体两端的轴承座连接。
[0014]优选方案中,为了更好地张紧转移膜,以利于转移膜的输送,上述第一放卷装置和第一压辊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张紧导向辊,所述第一剥离装置和第一收卷装置之间也设有若干第一张紧导向辊;所述第二放卷装置和第二压辊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张紧导向辊,所述第二剥离装置和第二收卷装置之间也设有若干第二张紧导向辊。
[0015]本实用新型中,压印滚筒与第一放卷装置、第一压辊、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第一收卷装置共同构成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压印滚筒与第二放卷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第二剥离装置、第二收卷装置共同构成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和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交替工作,因此,在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运行时可对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进行装上新的转移膜的操作,在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运行时可对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进行装上新的转移膜的操作,这样,在装上新的转移膜(即换卷)时无需停机,实现连续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这种压印转移机包括机架3、压印滚筒4、第一放卷装置11、第一压辊
12、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13、第一剥离装置14、第一收卷装置15、第二放卷装置21、第二压辊22、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23、第二剥离装置24和第二收卷装置25,压印滚筒4、第一放卷装置11、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
13、第一剥离装置14、第一收卷装置15、第二放卷装置21、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23、第二剥离装置24和第二收卷装置25设于机架3上,第一压辊12与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压辊22与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压辊12、第一光固化装置13、第一剥离装置14、第二压辊22、第二光固化装置23和第二剥离装置24沿压印滚筒4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压印滚筒4外侧。
[0018]压印滚筒4与第一放卷装置11、第一压辊12、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13、第一剥离装置14、第一收卷装置15共同构成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沿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的转移膜16的输送方向,第一放卷装置11设于第一压辊12前面,第一收卷装置15设于第一剥离装置14后面,也就是说,第一放卷装置11、第一压辊12、第一光固化装置13、第一剥离装置14和第一收卷装置15沿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的转移膜16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压印滚筒4与第二放卷装置21、第二压辊22、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23、第二剥离装置24、第二收卷装置25共同构成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沿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的转移膜26的输送方向,第二放卷装置21设于第二压辊22前面,第二收卷装置25设于第二剥离装置24后面,也就是说,第二放卷装置21、第二压辊22、第二光固化装置
23、第二剥离装置24和第二收卷装置25沿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的转移膜26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0019]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第一压辊12的位置,使第一压辊12与压印滚筒4压合或分离。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17,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17的缸体171与机架3连接,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17的活塞杆172与第一压辊12连接。第一压辊12包括第一压辊体和设于第一压辊体两端的轴承座,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17设有两个,两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17的活塞杆172分别与第一压辊体两端的轴承座连接。
[0020]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第二压辊22的位置,使第二压辊22与压印滚筒4压合或分离。本实施例中,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27,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27的缸体271与机架3连接,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27的活塞杆272与第二压辊22连接。第二压辊22包括第二压辊体和设于第二压辊体两端的轴承座,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27设有两个,两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27的活塞杆272分别与第二压辊体两端的轴承座连接。
[0021]第一剥离装置14包括第一剥离辊141和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设于机架3上,第一剥离辊141与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第一剥离辊141的位置,使第一剥离辊141与压印滚筒4压合或分离。本实施例中,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142,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142的缸体1421与机架3连接,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142的活塞杆1422与第一剥离辊141连接。第一剥离辊141包括第一剥离辊体和设于第一剥离辊体两端的轴承座,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142设有两个,两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142的活塞杆1422分别与第一剥离辊体两端的轴承座连接。
[0022]第二剥离装置24包括第二剥离辊241和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设于机架3上,第二剥离辊241与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用于切换第二剥离辊241的位置,使第二剥离辊241与压印滚筒4压合或分离。本实施例中,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242,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242的缸体2421与机架3连接,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242的活塞杆2422与第二剥离辊241连接。第二剥离辊241包括第二剥离辊体和设于第二剥离辊体两端的轴承座,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242设有两个,两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242的活塞杆2421分别与第二剥离辊体两端的轴承座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卷装置11和第一压辊12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张紧导向辊18,第一剥离装置14和第一收卷装置15之间也设有若干第一张紧导向辊18 ;第二放卷装置21和第二压辊22之间设有若干第二张紧导向辊28,第二剥离装置24和第二收卷装置25之间也设有若干第二张紧导向辊28。
[0024]下面对简述一下本压印转移机的工作原理:
[0025]进行压印转移时,预先涂布有光固化胶枯剂的承印物5包绕在压印滚筒4上,压印滚筒4转动时输送承印物5。
[0026]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时,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17的活塞杆172伸出而驱动第一压辊12与压印滚筒4压合,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142的活塞杆1422伸出而驱动第一剥离辊141与压印滚筒4压合,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27的活塞杆272收缩而使第二压辊22与压印滚筒4分开,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242的活塞杆2422收缩而使第二剥离辊241与压印滚筒4分开。第一放卷装置11上的转移膜16通过第一压辊12和压印滚筒4之间时,与涂布有光固化胶枯剂的承印物5压合,接着由第一光固化装置13进行固化,再由第一剥离装置14的第一剥离辊141进行剥离,剥离下来的塑料薄膜由第一收卷装置15收卷,这样,第一放卷装置11放出的转移膜16上的图文便压印转移到承印物5上。
[0027]当第一放卷装置11上的转移膜用完时,使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停止工作,同时使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此时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27的活塞杆272伸出而驱动第二压辊22与压印滚筒4压合,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242的活塞杆2422伸出而驱动第二剥离辊241与压印滚筒4压合,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17的活塞杆172收缩而使第一压辊12与压印滚筒4分开,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142的活塞杆1422收缩而使第一剥离辊141与压印滚筒4分开。第二放卷装置21上的转移膜26通过第二压辊22和压印滚筒4之间时,与涂布有光固化胶枯剂的承印物5压合,接着由第二光固化装置23进行固化,再由第二剥离装置24的第二剥离辊241进行剥离,剥离下来的塑料薄膜由第二收卷装置25收卷,这样,第二放卷装置21放出的转移膜26上的图文便压印转移到承印物5上。
[0028]当第二放卷装置21上的转移膜26用完时,使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停止工作,同时使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工作。
[0029]这样,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和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交替工作。
[0030]在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运行时,可对停止运行的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进行装上新的转移膜的操作;在第二个压印转移工位运行时,可对停止运行的第一个压印转移工位进行装上新的转移膜的操作。这样,在装上新的转移膜时无需停机,实现连续作业。
[0031]上述转移膜16上的图文和转移膜26上的图文通常是相同的图文。
[0032]图1中的各箭头分别表示转移膜16的输送方向、转移膜26的输送方向、承印物5的输送方向、压印滚筒4的转动方向。
[0033]上述第一放卷装置11、第一光固化装置13、第一收卷装置15、第二放卷装置21、第二光固化装置23、第二收卷装置25等没有详细说明的装置或部件均可采用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印转移机,包括机架、压印滚筒、第一放卷装置、第一压辊、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和第一收卷装置,压印滚筒、第一放卷装置、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和第一收卷装置设于机架上,第一压辊与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压印转移机还包括第二放卷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第二剥离装置和第二收卷装置,第二放卷装置、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光固化装置、第二剥离装置和第二收卷装置设于机架上,第二压辊与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压辊、第一光固化装置、第一剥离装置、第二压辊、第二光固化装置和第二剥离装置沿压印滚筒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在压印滚筒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转移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连接,第一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压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转移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连接,第二压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压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转移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剥离装置包括第一剥离辊和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设于机架上,第一剥离辊与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印转移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连接,第一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剥离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转移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剥离装置包括第二剥离辊和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设于机架上,第二剥离辊与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印转移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机构包括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连接,第二剥离辊位置切换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剥离辊连接。
【文档编号】B41F19/02GK203600757SQ20132073822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陈蓬生, 段华伟, 何旭光, 朱强, 段清辉, 连俊华 申请人:广东壮丽彩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