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724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带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具有两部分结构的带盒,该带盒中容纳有通过使打印带围绕卷轴卷绕而形成的打印带辊。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这种带盒(参见ptl1),已知一种带盒,该带盒存储通过使打印带围绕卷轴卷绕而形成的带体。带盒的外壳由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盒壳体形成。盒壳体存储:打印带体,在该打印带体中,打印带围绕卷轴卷绕;墨带体,在该墨带体中,墨带围绕墨带芯卷绕;卷绕芯,墨带围绕卷绕芯卷绕;以及压辊(platenroller),其馈送打印带和墨带。

卷轴由打印带芯和环形肋一体地形成,打印带被卷绕在打印带芯中,环形肋从打印带芯的内周面突出。另一方面,在下壳体中,一体地形成枢转支撑部和旋转引导部,枢转支撑部插入到形成在肋的轴向中心中的轴孔中以按照可旋转的方式枢转地支撑卷轴(打印带体),旋转引导部附接至枢转支撑部并且与打印带芯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此外,通过旋转引导部来抑制卷轴的倾斜,使得由枢转支撑部枢转地支撑的卷轴(打印带体)的旋转能稳定。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a-2012-006295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在这样的常规带盒中,可以通过枢转支撑部和旋转引导部使卷轴(打印带体)的旋转稳定。然而,由于枢转支撑部和旋转引导部设置在下壳体中,在带盒的组装中会发生工作复杂的问题。特别地,在组装带盒时,有必要将打印带的从带体馈送出的馈送端对准至构成打印带送出路径的打印带引导件、压辊和打印带出口。与此同时,有必要将打印带体插入到下壳体中,同时将打印带芯和卷轴的肋与枢转支撑部和旋转引导部对准。也就是说,有必要同时执行打印带的馈送端的对准以及卷轴的对准。因此,存在使带盒组装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打印带辊的旋转稳定且顺利地执行组装的带盒。

针对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带打印机的盒安装部的带盒,该带盒包括:盒壳体,所述盒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在将所述带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的安装方向上位于前侧,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安装方向上位于相对于所述前侧而言的后侧;打印带辊,所述打印带辊被容纳在所述盒壳体中,并且在所述打印带辊中,打印带围绕卷轴卷绕;以及旋转引导部,所述旋转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并且以与所述卷轴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方式引导所述打印带辊旋转。

根据该构造,因为所述盒壳体设置有引导所述打印带辊的旋转的旋转引导部,所以可以使所述打印带辊的旋转稳定。另外,因为所述旋转引导部被构造成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的所述后侧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所以当所述打印带辊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的所述前侧上被整合到所述第一壳体中时,所述打印带的馈送端可在送出路径上被对准,并且所述卷轴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旋转引导部之间的对准可在将所述第二壳体结合至所述第一壳体时执行。也就是说,由于所述打印带的所述馈送端与所述送出路径之间的对准以及所述卷轴与所述旋转引导部之间的对准可作为单独的操作来执行,所以可以顺利地执行组装。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旋转引导部一体地形成。

根据该构造,可以容易地形成所述旋转引导部,并且可以整体上减少各部分和组装工时的数量。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旋转引导部形成为柱形形状,并且与所述卷轴的所述内周面的整个周面滑动接触。

根据该构造,可以进一步使所述打印带辊的旋转稳定。

类似地,优选的是,所述旋转引导部具有配置在周向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滑动接触件。

根据该构造,在组装操作中,可以容易地执行所述卷轴与所述旋转引导部之间的对准,从而改进组装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接触件被配置在馈送所述打印带并释放卷绕状态的位置的法线上。

根据该构造,在馈送所述打印带时,由于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接触件设置在将较强的力作用在切线方向上的部位中,所以可以利用简单结构使所述打印带辊的旋转稳定。

同时,优选的是,所述卷轴包括:打印带芯,所述打印带围绕所述打印带芯卷绕;以及环形肋,所述环形肋设置在所述打印带芯的内周面中并且位于所述打印带芯的所述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中,并且所述环形肋具有形成在所述打印带芯的轴心中的轴孔,并且所述带盒进一步包括卷轴枢转支撑部,所述卷轴枢转支撑部从所述旋转引导部延伸,并且插入到所述轴孔中以按照可旋转的方式枢转地支撑所述卷轴。

根据该构造,所述卷轴由所述芯枢转支撑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枢转地支撑,并且能在旋转时通过所述旋转引导部来抑制所述卷轴的倾斜。因此,使所述卷轴(打印带辊)旋转而没有咔哒声,并且可以进一步使所述打印带辊的旋转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肋包括棘轮,所述棘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上,并且所述带盒进一步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被配置在所述旋转引导部和所述芯枢转支撑部内,并且接收所述第二壳体并使线材端部与所述棘轮接触以约束所述卷轴的旋转。

根据该构造,由于通过所述螺旋弹簧来约束所述卷轴的旋转,所以可以防止因振动等导致的问题,诸如所述打印带的馈送端被拉出到所述盒壳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打印机的开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以虚线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壳体的平面图。

图3是盒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6中的(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盒相对于盒安装部的非安装状态的剖视图,而(b)是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盒相对于盒安装部的非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带盒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11中的(a)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带盒相对于盒安装部的非安装状态的剖视图,而(b)是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将参照附图结合其上安装有带盒的带打印机进行描述。带打印机在从安装的带盒馈送打印带和墨带的同时执行打印,并且通过切割打印带的打印部来创建标签(打印带片)。

[带打印机的概述]

图1是带打印机100的开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中示出的,带打印机100包括:设备壳体101,其构成外壳;盒安装部102,带盒1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其上;以及开闭盖103,其用于打开和闭合盒安装部102。在设备壳体101的上表面上,盒安装部102设置在后侧的左部中,显示器105设置在后侧的右部中,并且键盘106进一步设置在前侧上。另一方面,在设备壳体101的侧面(左侧面)上,设置有供打印带2从中排出的细长打印带排出口107。

此外,带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构112,其具有竖立在盒安装部102上的打印头111;带馈送机构113,其内置在盒安装部102的后部空间中;以及打印带切割机构114,其内置在打印带排出口107a的附近。盒安装部102凹陷,以形成与带盒1互补的形状。

用户使用键盘106输入打印信息,并且在显示器105上检查打印信息之后,通过键操作命令打印。当命令打印时,驱动带馈送机构113以致使打印带2和墨带5平行地运行,并且在打印机构112中在打印带2和墨带5上执行热转印的打印。通过打印馈送,打印带2从打印带排出口107排出;并且当打印完成时,驱动打印带切割机构114,并且切断打印带2的打印部。

[带盒的概述]

如图1和图2中示出的,带盒1包括:打印带辊4,在该打印带辊中,打印带2围绕卷轴3卷绕;以及墨带辊7,在该墨带辊中,墨带5围绕馈送芯6卷绕。带盒1包括:卷取芯8,其卷取使用之后的墨带5;以及压辊9,打印头111隔着墨带5和打印带2与之抵靠以送出打印带2和墨带5。此外,带盒1设置有盒壳体11,盒壳体11存储打印带辊4、墨带辊7、卷取芯8和压辊9。以这种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带盒1具有用盒壳体11覆盖外壳的所谓的壳结构。

在盒壳体11中,形成了当安装时将打印头111插入其中的插入开口13。此外,在盒壳体11的侧面上,形成了使打印带2从中送出的打印带出口14。此外,在盒壳体11的后表面上,形成了当安装时定位在稍后描述的基部凸部122上的芯凹部15。

通过前述带馈送机构113,当驱动压辊9和卷取芯8时,打印带2从卷轴3馈送出,并且墨带5从馈送芯6馈送。馈送的打印带2和墨带5在压辊9的部分中平行地运行并且提供给打印头111进行打印。打印带2的经受打印的馈送端(打印部)朝向打印带排出口107从打印带出口14送出。另一方面,墨带5围绕插入开口13的周壁转动,并且围绕卷取芯8卷绕。作为带盒1,取决于打印带2的打印带宽度,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多种带盒。

[带打印机与带盒之间的关系]

如图1中示出的,在盒安装部102的安装基部121中,竖立了:基部凸部122,当安装带盒1时其松散地装配到带盒1的芯凹部15(参见图2);打印头111,其用头盖123覆盖;压辊驱动轴124,其用于旋转地驱动压辊9;以及卷取驱动轴125,其用于旋转地驱动卷取芯8。此外,具有用于旋转压辊驱动轴124和卷取驱动轴125的马达和齿轮系(两者均未示出)的带馈送机构113被内置在安装基部121的后部空间中。

当带盒1被安装在盒安装部102上时,芯凹部15与基部凸部122(参见图6)接合,压辊9与压辊驱动轴124接合,并且卷取芯8与卷取驱动轴125接合。当闭合盖103时,打印头111旋转而横跨打印带2和墨带5与压辊9接触,并且带打印机100处于打印待机状态下。

[带盒的细节]

将参照图2和图4详细地描述带盒1。如上所述,带盒1包括盒壳体11,以及存储在其中的打印带辊4、墨带辊7、卷取芯8和压辊9。盒壳体11构成带盒1(壳结构)的外壳,并且在俯视时具有右近端侧略微突出的“l”形外观。

盒壳体11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下壳体21(第一壳体),当安装到盒安装部102时其用作后侧;以及上壳体22(第二壳体),其用作前侧(参见图4)。在本实施方式的盒壳体11中,上壳体22由透明树脂成型品构成,并且下壳体21由不透明树脂成型品构成。

上壳体22由顶壁24和上周壁25一体地形成(成型),顶壁24形成盒壳体11的表面,上周壁25竖直地设置在顶壁24的周面上。顶壁24形成有矩形开口26,矩形开口26构成插入开口13(参见图4)的一部分。

下壳体21由底壁28、下周壁29和开口周壁30一体地形成(成型),底壁28构成盒壳体11的后表面,下周壁29竖立在底壁28的周面上,开口周壁30竖立在底壁28上以限定插入开口13。底壁28形成有装配开口31,装配开口31构成芯凹部15(参见图4)的一部分。此外,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通过形成在结合端面(上周壁25和下周壁29)上的销33和通孔34来以压配合的方式进行结合(能被拆除和重新使用)。

如图2和图5中示出的,在盒壳体11的远端侧处,形成有宽的打印带存储部41。打印带存储部41以可旋转的方式存储打印带辊4。此外,与插入开口13相邻的墨带存储部42形成在盒壳体11的基部右侧上。在墨带存储部42中,分别地,墨带辊7(馈送芯6)以可旋转的方式存储在右侧上,并且卷取芯8以可旋转的方式存储在左侧上。此外,在盒壳体11中的基部左侧上,形成有与插入开口13相邻的压辊存储部43。此外,压辊9以可旋转的方式存储在压辊存储部43中。

如图4和图5中示出的,下壳体21形成有:第一下隔壁51,其限定打印带存储部41和墨带存储部42;第二下隔壁52,其限定打印带存储部41和压辊存储部43;以及左右一对第三下隔壁53,其设置在打印带存储部41的远端侧上。第一下隔壁51、第二下隔壁52和一对第三下隔壁53各形成为弧形,并且沿着打印带辊4的外周布置。此外,在下壳体21中的打印带存储部41的中心,形成了装配开口31(其细节将稍后描述)。

类似地,上壳体22形成有:第一上隔壁55,其限定打印带存储部41和墨带存储部42;第二上隔壁56,其限定打印带存储部41和压辊存储部4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隔壁55和第二上隔壁56各形成为弧形,并且沿着打印带辊4的外周布置。此外,在上壳体22的打印带存储部41的中心,形成了用于引导打印带辊4的旋转的旋转引导部57(其细节将稍后描述)。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4中示出的,在位于压辊9附近的下壳体21中,竖立了将馈送的打印带2引导到压辊9的打印带引导件59。也就是说,在盒壳体11的内部,形成了基于作为起始点的打印带辊4经由打印带引导件59和压辊9而通向打印带出口14的打印带2送出路径。打印带辊4的面对打印带引导件59的外周是打印带2从打印带辊4馈送出以释放其卷绕状态的部位(其细节将稍后描述)。

[带盒的第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3至图6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盒1。

如上所述,相应地,芯凹部15形成在带盒1的后表面上,并且基部凸部122形成在盒安装部102中。基部凸部122与柱形凸部主体131和四个凸部132一体地形成,四个凸部132在凸部主体131的周向方向上的四个位置处突出。基部凸部122与安装基部121一体地形成(参见图3)。

另一方面,芯凹部15与盒壳体11连续,以包括形成在下壳体21的底壁28中的装配开口31。构成芯凹部15的基部的装配开口31被装配到盒安装部102的基部凸部122。因此,装配开口31形成为与基部凸部122的横截面形状互补的形状(参见图4)。当将带盒1安装到盒安装部102中时,装配开口31被装配到基部凸部122,并且带盒1定位在盒安装部102中(参见图6中的(b))。

此外,芯凹部15的后侧是由卷轴3的内周面和上壳体22的内表面限定的空间,并且用于引导卷轴3的旋转的旋转引导部57面对所述空间以从上壳体22悬垂下来(参见图6中的(a))。

卷轴3具有打印带2围绕其卷绕的打印带芯61以及设置在打印带芯61的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中的环形肋63(肋),并且具有形成在轴心中的轴孔62。芯凹部15的空间由打印带芯61的内侧和环形肋63的内侧(轴孔62)限定。

如上所述,旋转引导部57位于上壳体22的打印带存储部41的中心处,并且与上壳体22(顶壁24)一体地形成。旋转引导部57形成为柱形形状,并且从顶壁24的内表面突出得较短。此外,在顶壁24的内表面上,形成了从旋转引导部57的位置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肋段65。以这种方式,旋转引导部57和多个肋段65(形成在顶壁24的内表面上)用作顶壁24的加强肋。

旋转引导部57的外径和打印带芯61的内径基本上形成为相同的直径,并且旋转引导部57的外周面与打印带芯61的上部内周面滑动接触以引导卷轴3(打印带辊4)的旋转。当打印带2从打印带辊4馈送时,打印带辊4(卷轴3)旋转。因此,用于引导打印带辊4的旋转的旋转引导部57基本上以可旋转的方式枢转地支撑打印带辊4(卷轴3)。

以这种方式,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旋转引导部57设置在上壳体22(顶壁24)中,随着打印带2的馈送,打印带辊4在盒壳体11中旋转而没有咔哒声。因此,可以使打印带辊4的旋转稳定。

顺便提及,在带盒1的组装中,在将诸如打印带辊4和墨带辊7的部件设定到下壳体21之后,上壳体22被结合至下壳体21。另一方面,组装状态的打印带辊4进入如下状态,即如上所述馈送的打印带2与作为送出路径的打印带引导件59、压辊9和打印带出口14对准,并且卷轴3与旋转引导部57对准。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旋转引导部57设置在上壳体22中,当打印带辊4被整合到下壳体21中时,打印带2的馈送端可与送出路径对准,并且卷轴3与旋转引导部57之间的对准可在将上壳体22结合至下壳体21时执行。也就是说,打印带2的馈送端与送出路径之间的对准,并且卷轴3与旋转引导部57之间的对准可作为单独的操作执行。因此,可以顺利地执行带盒1的组装。

[带盒的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7和图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带盒1a。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别。

在带盒1a中,旋转引导部57由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引导件57a(滑动接触件)制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引导件57a也与上壳体22(顶壁24)一体地形成。此外,引导件57a形成为厚板形状,并且从顶壁24的内表面突出得较短。引导件57a的外端面之一与打印带芯61的上部内周面滑动接触以引导卷轴3(打印带辊4)的旋转。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打印带辊4的旋转能通过引导件57a而稳定。此外,由于引导件57a设置在上壳体22上,能更顺利地执行带盒1a的组装。引导件57a优选地配置在打印带2从打印带辊4馈送以释放卷绕状态的位置的法线上。

[带盒的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9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带盒1b。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别。

在带盒1b中,旋转引导部57由三个弧形引导件57b(滑动接触件)制成。三个弧形引导件57b具有这样的形式,即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引导部57的周向方向上的三个位置被去除,并且三个弧形引导件57b沿周向均匀地布置。在这种情况下,三个弧形引导件57b与上壳体22(顶壁24)一体地形成。每个弧形引导件57b均形成为弧形,并且从顶壁24的内表面突出得较短。三个弧形引导件57b在每个外周面处与打印带芯61的上部内周面滑动接触以引导(以可旋转的方式枢转地支撑)卷轴3(打印带辊4)的旋转。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打印带辊4的旋转能通过三个弧形引导件57b而稳定。此外,由于三个弧形引导件57b设置在上壳体22上,可以顺利地执行带盒1b的组装。在三个弧形引导件57b之中,任一个弧形引导件57b优选地配置在打印带2从打印带辊4馈送以释放卷绕状态的位置的法线上。

[带盒的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10至图11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带盒1c。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别。

在带盒1c中,用于防止打印带辊4的反向旋转的反向旋转防止机构由通过使用旋转引导部57整合的螺旋弹簧71来构成。

上壳体22设置有:阶梯轴73,其包括旋转引导部57;以及芯枢转支撑部72,其从旋转引导部57的远端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旋转引导部57与打印带芯61的上部内周面滑动接触以引导(以可旋转的方式枢转地支撑)卷轴3在其外周面处的旋转,同时,芯枢转支撑部72以可旋转的方式枢转地支撑在其外周面上插入到轴孔62中的卷轴3(环形肋63)。

此外,芯枢转支撑部72形成有用于设定上述螺旋弹簧71的曲柄形缝75。缝75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下缝75a和上缝75b,并且具有供下缝75a的上端和上缝75b的下端彼此连通而从中穿过的水平缝75c。

用作压缩弹簧的螺旋弹簧71被整合到阶梯轴73中。螺旋弹簧71的下线材端部71a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因此,当设定螺旋弹簧71时,螺旋弹簧71从下侧插入到阶梯轴73中,线材端部71a从下缝75a移向水平缝75c以位于上缝75b的下端处。螺旋弹簧71的下端定位在芯枢转支撑部72的内周面上,并且螺旋弹簧71的上端定位于形成在上壳体22上的环形凸部76的外周面上。

另一方面,棘轮63a形成在卷轴3的环形肋63的表面上(其也形成在后表面上)。棘轮63a是具有多个径向棘轮槽的所谓的面棘轮,并且螺旋弹簧71的从缝75突出的线材端部71a与棘轮槽接合(参见图11中的(a))。

如图11中的(a)中示出的,当将下壳体21结合至与螺旋弹簧71整合的上壳体22时,螺旋弹簧71的线材端部71a与棘轮63a接合,与此同时,螺旋弹簧71被略微压缩。也就是说,螺旋弹簧71的线材端部71a进入压靠棘轮63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71经由环形肋63来约束卷轴3的旋转。这防止打印带辊4的反向旋转,从而使得可以防止打印带2的馈送端在输送等之时从打印带出口14拉出到盒壳体11中。

另一方面,如图11中的(b)中示出的,当将上述带盒1c安装到盒安装部102上时,螺旋弹簧71由与芯凹部15相对地接合的基部凸部122推动。由此,螺旋弹簧71的线材端部71a与棘轮63a脱离,并且释放对卷轴3的旋转约束。也就是说,可以送出(馈送)打印带2。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因为卷轴3在芯枢转支撑部72和旋转引导部57这两个位置处枢转,所以可以进一步稳定打印带辊4的旋转。此外,由于阶梯轴73设置在上壳体22上,所以可以顺利地执行带盒1c的组装。此外,可以通过反向旋转防止机构防止打印带辊4的反向旋转,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打印带2的馈送端被拉出到盒壳体11中。

附图标记列表

1、1a、1b、1c:带盒

2:打印带

3:卷轴

4:打印带辊

9:压辊

11:盒壳体

14:打印带出口

15:芯凹部

21:下壳体

22:上壳体

24:顶壁

31:装配开口

41:打印带存储部

57:旋转引导部

57a:引导件

57b:弧形引导件

59:打印带引导件

61:打印带芯

62:轴孔

63:环形肋

63a:棘轮

71:螺旋弹簧

71a:线材端部

72:芯枢转支撑部

73:阶梯轴

100:带打印机

102:盒安装部

111:打印头

122:基部凸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