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钢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205阅读:2330来源:国知局
电动钢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印机,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钢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钢印机以小型手动式为主,结构是由支架、支架上的印模和杠杆手柄组成,使用时,用力拉动杠杆手柄,使印模重合加盖钢印。然而,由于要花大力气拉动杠杆手柄进行操作,因此,这种钢印机存在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以及工作效率低的缺陷;另外,这种钢印的清晰度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力度,经常会导致印章不清晰、加印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钢印机,该电动钢印机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操作较为方便,而且加印效果比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钢印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F型支架;所述F型支架的上横梁设为空心结构,该上横梁内贯穿有一个转轴,且转轴两端均伸出上横梁;所述转轴伸出所述上横梁的后端部通过轴承连接有一个皮带轮,该转轴伸出上横梁的前端部连接有一个偏心轮;所述F型支架的竖梁中下部固定一个电机底座,在该电机底座上安装一个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皮带轮通过一根皮带连接;所述转轴伸出上横梁后端的位置处设置一个离合器;所述底座的前端一侧柔性连接一个脚踏板;所述离合器底部连接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延伸至底座内并横穿底座后与所述脚踏板的枢轴连接;所述偏心轮底部设置上印模组件;所述F型支撑臂的下横梁前端设置位于上印模组件下方的下印模组件;所述下横梁的前端底部设有与底座固定的支撑杆;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顶部连接有一个包裹上横梁的固定环。

所述上横梁上至少开设两个加油孔。

所述离合器上设有与上横梁后端固定的环形的橡胶保护套。

所述离合器与轴承之间的转轴上设有键条。

所述上印模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偏心轮底部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底部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底部固定于上印模底座的顶部;所述上印模底座的底部固定有上印模。

所述上印模底座设置于一个滑槽中,该上印模底座可在滑槽内上下移动并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滑槽与所述上横梁之间通过连接臂连接固定。

所述下印模组件包括固定于下横梁前端的下印模底座和固定于下印模底座顶部的下印模。

所述上印模和所述下印模的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采用电机带动,利用脚踏板操作,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使用较为方便,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离合器、键条设计来控制偏心轮的准确运动,采用支撑杆、第二连杆与固定环以及橡胶保护套的设计来保证机器运行的稳定性,采用可调节的上印模组件结构,有效确保了该机器具有较好的加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器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下印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F型支架,2-1.F型支架的上横梁,2-2.F型支架的竖梁,2-3.F型支撑臂的下横梁,2-4.加油孔,3.转轴,4.轴承,5.皮带轮,6.偏心轮,7.电机,7-1.电机底座,8.皮带,9.离合器,9-1.橡胶保护套,10.脚踏板,11.第一连杆,12.上印模组件,12-1.第一丝杆,12-2.调节螺母,12-3.第二丝杆12-4.上印模底座,12-5.上印模,13.下印模组件,13-1.下印模底座,13-2.下印模,14.支撑杆,15.第二连杆,16.固定环,17.键条,18.滑槽,19.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电动钢印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F型支架2;F型支架的上横梁2-1设为空心结构,该上横梁2-1内贯穿有一个转轴3且转轴两端均伸出上横梁2-1;转轴3伸出上横梁2-1的后端部通过轴承4连接有一个皮带轮5,该转轴3伸出上横梁2-1的前端部连接有一个偏心轮6;F型支架的竖梁2-2中下部固定一个电机底座7-1,在该电机底座上安装一个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与皮带轮5通过一根皮带8连接;转轴3伸出上横梁2-1后端的位置处设置一个离合器9;底座1的前端一侧柔性连接一个脚踏板10;离合器9底部连接第一连杆11,该第一连杆11延伸至底座1内并横穿底座1后与脚踏板10的枢轴连接;偏心轮6底部设置上印模组件12;F型支撑臂的下横梁2-3前端设置位于上印模组件12下方的下印模组件13;下横梁2-1的前端底部设有与底座1固定的支撑杆14;底座1上还设有第二连杆15,该第二连杆15的顶部连接有一个包裹上横梁2-1的固定环16(如图1)。

上横梁2-1上至少开设两个加油孔2-4(如图1)。

离合器9上设有与上横梁2-1后端固定的环形的橡胶保护套9-1(如图1)。

离合器9与轴承4之间的转轴3上设有键条17(如图1)。

上印模组件12包括固定于偏心轮6底部的第一丝杆12-1,第一丝杆12-1的底部连接有调节螺母12-2;调节螺母12-2的底部连接有第二丝杆12-3;第二丝杆12-3的底部固定于上印模底座12-4的顶部;上印模底座12-4的底部固定有上印模12-5(如图1)。

上印模底座12-4设置于一个滑槽18中,该上印模底座12-4可在滑槽18内上下移动并通过螺栓固定(如图1)。

滑槽18与上横梁2-1之间通过连接臂19连接固定。

下印模组件13包括固定于下横梁2-3前端的下印模底座13-1和固定于下印模底座13-1顶部的下印模13-2(如图1)。

上印模12-5和下印模13-2的中心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电机7接通电源后,电机7的输出轴通过皮带8带动皮带轮5转动,待皮带轮5运行稳定后,开始进行盖钢印工作;首先,将文件放置于下印模13-2上,然后,用脚轻踏脚踏板10,第一连杆11传输力矩使离合器9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前端的偏心轮6转动而带动上印模组件12向下运动,当上印模12-5与下印模13-2接触并重合时进行加盖钢印工作;最后,偏心轮6继续转动带动上印模组件12向上运动,上印模12-5与下印模13-2分离,取出盖好钢印的文件,即完成一次盖钢性工作。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仅对脚踏板10进行了操作,有效节约了体力和劳动力,操作很方便;在机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或当上印模组件12出现松动时,对上印模底座12-4和上印模12-5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调整第一丝杆12-1、第二丝杆12-3在调节螺母12-2中的位置,以及调整上印模底座12-4在滑槽18中的位置来实现;在整个机器的运行过程中,离合器9用来控制偏心轮6的运动、键条17用来确保转轴3运行的平稳性,支撑杆14用来对下印模组件13进行加固,第二连杆15与固定环16用来确保转轴3运行及上横梁2-1的平稳性,橡胶保护套9-1用来增加离合器9的摩擦力,使离合器9在完成一次转动后能及时制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