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616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



背景技术:

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印章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古代的印章有唐代公印、宋代公印、西夏公印、辽印、金朝公印、元朝公印、明清公印等等。

印章种类繁多,基本上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甚至还可应用于儿童玩耍,例如,在印章上刻上图案或者花绞。

在所有任何种的印章中,始终离不开印油或者说印泥,哪怕是光敏印章,印体接触到纸面,即可印出图案或都是文字,因此,每当使用者不再使用印章时,始终会在印章上加载印章盖,以防染上其它文件和纸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印章的的外壳,通过与按手柄、印体和弹簧组成匹配后构成自动复位,使用时,在手的压力下印章与纸面接触即印上字体或者图案,当手离开印章时即自动复位,使印章的印头缩到外壳内部,以免印上其他文件和纸张。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如图1、2所示,外壳呈整体构造,外壳的外周1作曲线弧度连接,外壳的内置中部制有隔板2,隔板2中心制有穿孔3,外壳的隔板2下方、端面4上方的腔内与印体8密切配合,隔板2上方的内腔5与按手柄6配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外壳外周1在确保上下配合的情况下,作任意曲线弧度连接。

一种形式中,外壳的壁厚周边均布。

一种形式中,外壳端面4上方的腔内印体8配合区范围内制有R槽41, R槽41用作于对印体8的限位。

进一步,R槽41与安装印体8上的钢珠配合,在印章复位时的限位。

一种形式中,外壳的隔板2上方的内腔5的口沿与按手柄6的凸筋61密切配合。

所述的隔板2位于外壳内置中部,隔板2中心制有穿孔3。

进一步,穿孔3用作于按手柄6的连杆和印体8连接的路径。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在印章的组合拼装中,按手柄6的连杆径向外部套入弹簧7,连杆经穿孔2固联印体8的螺孔81组装完毕。使用中,将印章对准目标按印即可,完毕后在弹簧7的作用下将印体8推回原位,R槽41与印体8的钢珠配合限位,构成自动复位印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自动复位印章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如图1、2所示,外壳呈整体构造,外壳的外周1作曲线弧度连接,外壳的内置中部制有隔板2,隔板2中心制有穿孔3,外壳的隔板2下方、端面4上方的腔内与印体8密切配合,隔板2上方的内腔5与按手柄6配合。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外壳外周1在确保上下配合的情况下,作任意曲线弧度连接。

一种形式中,外壳的壁厚周边均布。

一种形式中,外壳端面4上方的腔内印体8配合区范围内制有R槽41, R槽41用作于对印体8的限位。

进一步,R槽41与安装印体8上的钢珠配合,在印章复位时的限位。

一种形式中,外壳的隔板2上方的内腔5的口沿与按手柄6的凸筋61密切配合。

所述的隔板2位于外壳内置中部,隔板2中心制有穿孔3。

进一步,穿孔3用作于按手柄6的连杆和印体8连接的路径。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印章的外壳,在印章的组合拼装中,按手柄6的连杆径向外部套入弹簧7,连杆经穿孔2固联印体8的螺孔81组装完毕。使用中,将印章对准目标按印即可,完毕后在弹簧7的作用下将印体8推回原位,R槽41与印体8的钢珠配合限位,构成自动复位印章。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可以对公开的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如上描述的实例仅用于示例而不是限制之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在不明显改变上述操作情况下可以对配置或者制作工艺进行小的修改达到相同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由权利要求书作出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