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开盖和海绵取出一体式自动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523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墨盒开盖和海绵取出一体式自动化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盖机技术领域,具体为墨盒开盖和海绵取出一体式自动化设备。



背景技术:

打印头墨盒再生工艺中,将墨盒主体和墨盒盖的分离和墨盒内部储墨体海绵取出是极大部分型号墨盒必须处理的一道工艺,要求墨盒盖与墨盒主体分离后,保证墨盒主体的完整性和开口边缘处相对比较平整,才便于对墨盒内部进行精细的清洗工序和重新更换墨盒盖时保证密封性,上述工序到现在为止依然由工人全手工完成,工程中需要将墨盒多次翻转、切削、转运,在此过程中经常会造成墨盒主体,尤其是打印头芯片的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得生产线上的劳动力增加,并且伴随着生产率低下,次品率提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墨盒开盖和海绵取出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具备自动的优点,解决了打印头墨盒再生工艺中,需要人工进行开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墨盒开盖和海绵取出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盖机构推动气缸,所述开盖机构推动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所述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压紧墨盒机构,所述压紧墨盒机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压气缸,所述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抓取墨盒机构,所述抓取墨盒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下压气缸,所述第二下压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动手指,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的右侧,所述第一支架的右侧与第二支架的左侧和右侧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所述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的底部贯穿至挡板的底部与拔棉气动手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内侧均与墨盒移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墨盒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墨盒移动气动手指,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拔棉工装,所述压紧墨盒机构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盖刀片,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开盖工装,且开盖工装位于开盖刀片的底部,所述开盖机构推动气缸的顶部开设有墨盒料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的右侧和第二支架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拔棉气动手指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拔棉气动手指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墨盒移动气动手指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墨盒移动气动手指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拔棉工装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拔棉工装分别位于四个墨盒移动气动手指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盖机构推动气缸、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压紧墨盒机构、第一下压气缸、抓取墨盒机构、第二下压气缸、气动手指、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拔棉气动手指、墨盒移动机构、墨盒移动气动手指、拔棉工装、开盖刀片和开盖工装,解决了打印头墨盒再生工艺中,需要人工进行开盖的问题,该墨盒开盖和海绵取出一体式自动化设备主要为了实现高速有效的揭开墨盒盖和快速的取出其中的储墨体海绵的目的,实现了再生一体式墨盒的墨盒盖与墨盒主体的分离并且一次性的将储墨体海绵取出。

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连接块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表面滑动的更加顺畅,减少了连接块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摩擦,延长了连接块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对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拔棉气动手指、墨盒移动机构和墨盒移动气动手指起到支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图。

图中:1底座、2开盖机构推动气缸、3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4压紧墨盒机构、5第一下压气缸、6抓取墨盒机构、7第二下压气缸、8气动手指、9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连接块、12挡板、13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4拔棉气动手指、15墨盒移动机构、16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7拔棉工装、18开盖刀片、19开盖工装、20墨盒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墨盒开盖和海绵取出一体式自动化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盖机构推动气缸2,开盖机构推动气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3,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压紧墨盒机构4,压紧墨盒机构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下压气缸5,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抓取墨盒机构6,抓取墨盒机构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下压气缸7,第二下压气缸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动手指8,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通过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对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拔棉气动手指14、墨盒移动机构15和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起到支撑的作用,且第二支架10位于第一支架9的右侧,第一支架9的右侧与第二支架10的左侧和右侧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1,第一支架9的右侧和第二支架10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连接块11的一侧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连接块11在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的表面滑动的更加顺畅,减少了连接块11与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之间的摩擦,延长了连接块11的使用寿命,连接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的底部贯穿至挡板12的底部与拔棉气动手指14固定连接,拔棉气动手指14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拔棉气动手指14呈均匀分布,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0的内侧均与墨盒移动机构15固定连接,墨盒移动机构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呈均匀分布,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拔棉工装17,拔棉工装1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拔棉工装17分别位于四个墨盒移动气动16手指的底部,压紧墨盒机构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盖刀片18,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开盖工装19,且开盖工装19位于开盖刀片18的底部,开盖机构推动气缸2的顶部开设有墨盒料槽20。

使用时,第一步:通过人工将墨盒放入墨盒料槽20,当红外线探头检测到墨盒后,抓取墨盒机构6中的第二下压气缸7启动带动固定在其上的气动手指8向墨盒方向推进,到达指定位置,固定在第二下压气缸7上的磁感应开关动作,控制第二下压气缸7停止不动,气动手指8启动,夹紧墨盒,第二下压气缸7复位,同时前后推进气缸带动固定在其上的抓取墨盒机构6一起向开盖工装19方向推进,到达指定位置后,前后推进气缸上的磁感应开关动作,前后推进气缸停止不动,第二下压气缸7再次启动,带动已经夹住墨盒的气动手指8向开盖工装19方向推进,到达指定位置,固定在第二下压气缸7上的磁感应开关动作,控制第二下压气缸7停止不动,气动手指8复位,将墨盒放入开盖工装19,第二下压气缸7和前后推进气缸复位,带动整个墨盒抓取机构回到初始位置重复以上动作,同时,压紧墨盒机构4中的推动气缸向后推动,到达指定位置后,固定在压紧墨盒机构4中的推动气缸上的磁感应开关动作,压紧墨盒机构4中的第一下压气缸5动作将墨盒压住使其固定在开盖工装19中,第二步:开盖机构中的开盖推动气缸动作,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开盖工装19和已将墨盒固定的压紧墨盒机构4向开盖刀片18方向快速推进,经过开盖刀片18后墨盒盖被分离,开盖工装19中的墨盒主体被继续推进至墨盒移动机构15位置,墨盒盖被挡在开盖刀片18上方的挡板12处被气缸推至机器边缘处落入垃圾箱中,同时开盖推动气缸和压紧墨盒机构4气缸复位,第三步:墨盒移动机构15下方四组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复位,同时墨盒移动机构15在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的运动下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四组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向上推动至固定高度后,墨盒移动机构15的前后推动气缸动作带动整个墨盒移动机构15向墨盒工装位置运动,到达指定位置后,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复位带动整个墨盒移动机构15向下运动到指定位置后,四组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同时启动,夹住墨盒工装中的墨盒,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启动,墨盒移动机构15整体向上运动至指定位置后,前后运动气缸复位,带动墨盒移动机构15向出料口方向运动至指定位置后,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复位,带动墨盒移动机构15向左运动至指定位置后,四组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复位,第四步:拔棉工装17的三组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启动,向墨盒方向运动至指定位置后,固定在其上的三组拔棉气动手指14和墨盒移动机构15下方四组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同时启动,加紧海绵后,三组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同时复位向上运动至初始位置,拔棉工装17上的三组左右运动气缸同时启动,向机器边缘方向运动至指定位置后,拔棉工装17的三组拔棉气动手指14和墨盒移动机构15下方四组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拔棉工装17同时复位,之前夹住的三个海绵同时落入放置在机器旁边的三个筐中。

综上所述:该墨盒开盖和海绵取出一体式自动化设备,通过设置开盖机构推动气缸2、压紧墨盒机构前后推进机构3、压紧墨盒机构4、第一下压气缸5、抓取墨盒机构6、第二下压气缸7、气动手指8、拔棉工装上下运动气缸13、拔棉气动手指14、墨盒移动机构15、墨盒移动气动手指16、拔棉工装17、开盖刀片18和开盖工装19,解决了打印头墨盒再生工艺中,需要人工进行开盖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