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5905发布日期:2018-07-31 19:36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印刷机的自动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印刷油墨大多使用金属或塑料硬质密封包装的储墨桶,油墨需要依靠人工使用油墨铲挑入墨池,操作非常不便且不易将油墨完全取净,并且经常会发生由于忘记铲入油墨而造成油墨断供的生产事故。再次,油墨在进行人工取出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包括油墨包装物、墨铲以及设备表面的沾污。去除这些沾污需要用有机溶剂进行清理,造成生产废料增加,污染环境。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自动供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自动供墨装置,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自动供墨装置,包括储墨桶、油墨泵和升降机构;

储墨桶内设有压板,压板的外径略小于储墨桶的内径,压板能够沿着储墨桶的内壁上、下滑动;

油墨泵固定连接于压板上,油墨泵的进墨口穿过压板,进墨口能够通过输墨管与储墨桶连通,油墨泵的出墨口能够通过输墨管与印刷机的墨槽连通;

升降机构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上设有第一气缸,第二立柱上设有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设有横梁;

横梁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推杆固定连接,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推杆固定连接;

横梁上设有一对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升降杆,升降杆位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升降杆的底端与压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油墨泵可以将储墨桶内的油墨自动输送至印刷机的墨槽中,由此,可以大大节约人力,同时也不易造成油墨的浪费与污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墨桶内设置压板,可以阻挡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储墨桶内,污染储墨桶内的油墨。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将压板固定在升降杆的底端,由此,可通过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使第一气缸的推杆和第二气缸的推杆同步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横梁上升或下降,升降杆随着横梁的上升会将压板及油墨泵抬起,升降杆随着横梁的下降会带动压板及油墨泵朝向储墨桶的桶底移动,由此可以在储墨桶内的油墨液位不断下降的过程中,适时调整压板及油墨泵所处的高度,以顺利通过油墨泵将储墨桶内的油墨输送至印刷机的墨槽处。当需要更换新的储墨桶时,只需通过升降机构将压板抬起并脱离旧的储墨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杆的底部设有第一外螺纹,压板上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螺纹孔,安装块与升降杆之间为螺纹连接。由此,此种设计可以便于升降杆与压板的连接,简化安装工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杆的顶部设有第二外螺纹,升降杆与横梁通过螺母相连。由此,此种设计可以便于升降杆的安装与拆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梁上设有滑槽,升降杆能够在滑槽内水平移动。由此,通过在横梁上设置滑槽,可以便于根据压板的尺寸,调整两升降杆的位置,以扩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板上设有泄压阀。由此,通过在压板上设置泄压阀,可以控制储墨桶内的压力,避免因储墨桶内的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引发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升降杆的外表面设有镀铬层。由此,通过在升降杆的外表面设置镀铬层,可以提高升降杆的耐磨性与抗腐蚀性,进而提高升降杆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加强件。由此,通过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之间设置加强件,可以起到加强作用,进而提高升降机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均设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底部设有防滑垫。由此,通过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设置支撑块,可以便于升降机构的安放,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在支撑块的底部设置防滑垫,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供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供墨装置中的升降机构中的横梁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供墨装置中的升降机构中的加强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供墨装置。如图所示,该自动供墨装置包括储墨桶1、油墨泵2和升降机构3。

其中,储墨桶1内设有压板4,压板4的外径略小于储墨桶1的内径,压板4能够沿着储墨桶1的内壁上、下滑动。由此,通过在储墨桶1上设置压板4,可以阻挡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储墨桶1内,污染储墨桶1内的油墨。

油墨泵2固定连接于压板4上,油墨泵2的进墨口21穿过压板4,进墨口21能够通过输墨管5与储墨桶1连通,油墨泵2的出墨口22能够通过输墨管5与印刷机的墨槽连通。由此,可以采用油墨泵2将储墨桶1内的油墨自动输送至印刷机的墨槽中,从而可以大大节约人力,同时也不易造成油墨的浪费与污染。

升降机构3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31和第二立柱32,第一立柱31上设有第一气缸33,第二立柱32上设有第二气缸34,第一气缸33和第二气缸34之间设有横梁35,横梁35的一端与第一气缸33的推杆固定连接,横梁35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34的推杆固定连接,储墨桶1位于横梁35的下方。由此,可通过控制第一气缸33和第二气缸34,使第一气缸33的推杆和第二气缸34的推杆同步伸长或缩短,从而带动横梁35上升或下降。

横梁35上设有一对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升降杆36,升降杆36位于第一气缸33和第二气缸34之间,升降杆36的底端与压板4相连。由此,升降杆36随着横梁35的上升会将压板4及油墨泵2抬起,升降杆36随着横梁35的下降会带动压板4及油墨泵2朝向储墨桶1的桶底移动,由此可以在储墨桶1内的油墨液位不断下降的过程中,适时调整压板4及油墨泵2所处的高度,以顺利通过油墨泵2将储墨桶1内的油墨输送至印刷机的墨槽处。当需要更换新的储墨桶1时,只需通过升降机构3将压板4抬起并脱离旧的储墨桶1。

升降杆36的底部可设有第一外螺纹361,压板4上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安装块41,安装块41上设有螺纹孔,安装块41与升降杆36之间为螺纹连接。由此,此种设计可以便于升降杆36与压板4的连接,简化安装工序。

为了便于升降杆36与横梁35的连接,升降杆36的顶部可设有第二外螺纹362,升降杆36与横梁35通过螺母39相连。由此,此种设计可以便于升降杆36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地,横梁35上可设有滑槽351,升降杆36能够在滑槽351内水平移动。由此,通过在横梁35上设置滑槽351,可以便于根据压板4的尺寸,调整两升降杆36的位置,以扩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压板4上可设有泄压阀42。由此,通过在压板4上设置泄压阀42,可以控制储墨桶1内的压力,避免因储墨桶1内的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引发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升降杆36的力学性能,升降杆36的外表面可设有镀铬层。由此,通过在升降杆36的外表面设置镀铬层,可以提高升降杆36的耐磨性与抗腐蚀性,进而提高升降杆36的使用寿命。

第一气缸33和第二气缸34之间可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加强件37。由此,通过在第一气缸33和第二气缸34之间设置加强件37,可以起到加强作用,进而提高升降机构3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第一立柱31和第二立柱32的底部可均设有支撑块38,支撑块38的底部设有防滑垫381。由此,通过在第一立柱31和第二立柱32的底部设置支撑块38,可以便于升降机构3的安放,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在支撑块38的底部设置防滑垫381,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