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喷口FPC喷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1965发布日期:2018-09-14 22:5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码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喷口FPC喷码装置。



背景技术:

FPC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简称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FPC喷码机是运用带电的墨水微粒,由高压电场偏转的原理,在各种物体表面上喷印上图案文字和数码,可用于喷印FPC柔性电路板生产日期、批号、条型码以及商标图案、防伪标记和中文字样。

现有的FPC喷码装置单一喷印头易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且较轻的FPC柔性电路板在单向的喷射作用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轻微晃动,导致喷码不准确,严重影响喷印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喷口FPC喷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喷口FPC喷码装置,包括喷印装置、承接件、承接件运输装置、工作台、工作台底座,所述的承接件运输装置由传送机、驱动滚轮组成,所述的承接件设置在工作台上配合承接件尺寸的凹槽内并与传送机固定连接,所述的喷印装置设置在承接件上方并通过支架与工作台固定,喷印装置由喷码机、导管、具有喷墨通道的喷墨环和喷口组成,所述喷墨环环体外侧设有喷墨进口,喷墨进口通过导管与喷码机连通,所述喷口为二个以上的喷口,布设在喷墨环环体内侧且与喷墨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喷口的喷嘴向着环体中间下方的承接件倾斜布设。

优选的,所述喷墨进口连接压力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喷墨环环体呈圆形。

优选的,所述喷口呈三角形或四角形或五角形或六角形布设在喷墨环环体上。

优选的,所述喷口之间的角度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喷口设置有中间收口的圆柱型管道喷口。

优选的,所述喷口的圆柱形管道中间收口、开口的角度为90度。

优选的,所述的多个圆柱型管道喷口通过卡环固定。

优选的,所述承接件上设置有平台凹槽,用来承载固定FPC柔性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位于喷码装置下方位置设置有FPC收集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分布多组喷头的喷墨环,克服单一喷印头喷印时冲击力较大、喷印不均匀的缺陷,且将较轻的FPC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承接件的平台凹槽内,减少喷印时FPC柔性电路板导致的喷码不准确等技术问题,同时流水的喷码设置也大大提高了喷印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承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底座;2、工作台;3、驱动滚轮;4、传送机;5、承接件;6、平台凹槽;7、喷码机;8、导管;9、喷墨环;10、支架;11、FPC收集盒;12、喷口;13、卡环;14、喷墨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喷口FPC喷码装置,包括喷印装置、承接件5、承接件运输装置、工作台2、工作台底座1,所述的承接件运输装置由传送机4、驱动滚轮5组成,所述的承接件5设置在工作台2上配合承接件5尺寸的凹槽内并与传送机4固定连接,承接件5上设置有平台凹槽6,用来承载固定FPC柔性电路板,工作台2位于喷码装置下方位置设置有FPC收集盒11。

喷印装置设置在承接件5上方并通过支架10与工作台2固定,喷印装置由喷码机7、导管8、具有喷墨通道的圆形喷墨环9和喷口12组成,喷口12的喷嘴向着环体中间下方的承接件5倾斜布设,所述喷墨环9环体外侧设有喷墨进口14,喷墨进口14通过导管8与喷码机7连通,喷墨进口14连接压力控制装置。三个喷口12呈正三角形布设在喷墨环9环体内侧且与喷墨通道连通。所述喷口12设置有中间收口的圆柱型管道喷口,喷口12的圆柱形管道中间收口、开口的角度为90度,多个圆柱型管道喷口通过卡环13固定。

工作原理:首先,将待喷印FPC柔性电路板流水操作的放在承接件的平台凹槽内,然后开启电机带动驱动滚轮转动,同时传送机带动承接件项喷印装置方向移动,当承接件内的待喷印FPC柔性电路板运动到喷印装置的喷墨环正下方时,喷印涂料经由导管输送到喷墨环,并从多个喷头内同时喷印,分散了单一方向喷印的力度,同时承接件的平台凹槽的固定作用减少喷印时FPC柔性电路板晃动。喷印完毕的FPC柔性电路板在承接件跟随传送机的运动发生倒置,喷印完毕的FPC柔性电路板收集在FPC收集盒内,实现了FPC连续流水喷码,大大提高了喷印效率和质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