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1424发布日期:2018-08-28 23:3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这种液体喷射装置,已知有一种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具备:输送纸张等介质的输送装置;以及向所输送的介质喷射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射头。这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对液体喷射头进行维护以便预防及消除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堵塞的维护装置。维护装置具备:具有对液体喷射头的供喷嘴开口的喷嘴面进行覆盖的护盖的护盖单元;以及具有对液体喷射头的喷嘴面进行擦拭的擦拭器的擦拭装置(擦拭器单元)。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头清扫用的揩拭(wiping)/擦除(rubbing)单元,该头清扫用的揩拭/擦除单元被设置于底座处且具有擦除部件以及揩拭部件。揩拭/擦除单元利用通过驱动源而实现的清洁器驱动杆的转动,而使擦除部件以及擦拭部件沿着设置于底座处的引导面移动。由此,擦除部件以及擦拭部件能够在与沿着液体喷射头(记录头)的移动路径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退。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的维护装置中,存在液体喷射头或者介质等位于擦拭部件(擦除部件以及揩拭部件)的移动区域的不规则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擦拭部件与液体喷射头或者介质等接触而损伤擦拭部件或者其他部件的可能性。另外,在液体喷射头与擦拭部件的在与喷嘴面交叉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变更的情况下,存在无法进行良好的擦拭动作的可能性。这样,当液体喷射头处于不规则的位置或液体喷射头与擦拭部件的相对位置被变更等、液体喷射头的维护时的使用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存在无法良好地由维护装置进行维护动作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8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液体喷射头的使用状况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进行液体喷射头的维护动作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其从被配置于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喷射液体;擦拭部件,其对所述喷嘴面进行擦拭;以及擦拭部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擦拭部件在对所述喷嘴面进行擦拭的擦拭位置与离开该擦拭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擦拭部件移动机构具有:擦拭部件保持机构,其对所述擦拭部件进行保持;驱动力传递部,其受到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使该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移动;以及保持状态解除机构,其在受到了设定值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将所述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保持状态解除。

根据该结构,当液体喷射头或者介质等位于擦拭部件的移动区域的不规则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擦拭部件与液体喷射头或者介质等接触而致使擦拭部件或其他部件受损的情况。因此,即使在液体喷射头的使用状况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进行液体喷射头的维护动作。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擦拭部件在沿着与所述喷嘴面正交的正交方向而从离开该喷嘴面的所述退避位置朝向所述擦拭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移动至能够与所述喷嘴面接触的擦拭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优选地将擦拭部件移动机构用作擦拭部件的移动机构。即,由于退避位置在正交方向上从喷嘴面离开,因此在液体喷射头或介质等位于擦拭部件的移动区域的不规则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擦拭部件在移动中与液体喷射头、介质等接触时的冲击。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进退方向上处于所述擦拭位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的位置处,具备擦拭时的所述擦拭部件的位置在与所述喷嘴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比该擦拭位置接近所述退避位置的第二擦拭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擦拭部件沿进退方向移动,能够从包括擦拭位置以及第二擦拭位置在内的多个擦拭位置中选择擦拭部件的配置位置。即使在出于变更液体喷射头与介质的间隔的目的而变更液体喷射头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维持擦拭部件与喷嘴面的重复量(干涉量)。另外,能够变更擦拭部件与喷嘴面的正交方向上的重复量。因此,能够利用擦拭部件适当地对喷嘴面进行擦拭。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擦拭部件保持机构具有:保持部件,其由沿所述进退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引导,对所述擦拭部件进行保持并且能够沿与所述喷嘴面交叉的升降方向移动;以及滑动部件,其对所述保持部件以能够在所述升降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保持,并且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连结。

根据该结构,在与驱动力传递部连结的滑动部件沿进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保持部件被引导部引导而相对于滑动部件在升降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优选地用作使擦拭部件进行在进退方向与升降方向上位移的移动的擦拭部件保持机构。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保持状态解除机构具有卡定部和作为被卡定部的被卡定部件,所述卡定部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并对被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件的所述被卡定部进行卡定,所述被卡定部件以如下方式而被保持于所述滑动部件,即,在所述擦拭部件从所述退避位置朝向所述擦拭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在受到了所述设定值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所述被卡定部件能够从被所述卡定部卡定的卡定位置向不被卡定的非卡定位置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擦拭部件从退避位置向擦拭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设定值以上的负荷,则被卡定部件从与卡定部卡定的卡定位置向不被卡定的非卡定位置移动。其结果为,滑动部件相对于驱动力传递部的保持状态被解除,驱动力传递部相对于擦拭部件以及滑动部件移动。因此,能够优选地用作保持状态解除机构的结构。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退避位置处,且在与所述擦拭部件的成为所述擦拭方向的行进侧的面接触的位置处具备吸收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除去附着于擦拭部件的液体。另外,能够通过擦拭部件在退避位置与擦拭位置之间的移动而对擦拭部件的擦拭面进行清洁。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驱动力传递部具有与被固定于旋转轴的端部处的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旋转轴受到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以沿着所述喷嘴面并且与所述进退方向交叉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根据该结构,能够优选地用作使驱动力传递部沿进退方向移动的结构。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具备护盖,所述护盖以能够在与所述喷嘴面抵接而形成包含所述喷嘴在内的空间的加盖位置和离开所述喷嘴面的非加盖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而与旋转凸轮连结,所述旋转凸轮被固定于以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第二旋转轴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优选地用作对液体喷射头进行维护的结构,并且能够使擦拭部件以及护盖高效地移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具有:施力部件,其对所述护盖向从所述非加盖位置朝向所述加盖位置的方向施力;转动部件,其在将所述护盖配置于所述非加盖位置的第一转动姿势与将所述护盖配置于所述加盖位置的第二转动姿势之间转动;以及凸轮从动件,其以与所述旋转凸轮卡合的状态而被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件,所述旋转凸轮具有通过与所述凸轮从动件卡合而使所述转动部件向所述第一转动姿势转动的凸轮部,并且在所述凸轮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的卡合解除的旋转角处,允许所述转动部件被配置于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将所述护盖配置于所述加盖位置的所述第二转动姿势。

根据该结构,能够优选地用作对液体喷射头进行维护的结构,并且能够使擦拭部件以及护盖高效地移动。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凸轮从动件具有能够与所述旋转凸轮的所述凸轮部卡合的旋转体,所述凸轮部具有至少一个当所述旋转凸轮处于旋转停止位置时能够与所述旋转体卡合的被卡合部分,所述被卡合部分的至少一个具有能够与所述旋转体卡合的凹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旋转凸轮的旋转停止位置出现偏差,凸轮从动件的旋转体也会被按压于凸轮部的凹部,从而会将旋转凸轮定位在标准的旋转停止位置。因此,能够以较高的位置精度将护盖配置于非加盖位置。

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将所述旋转凸轮设为第一旋转凸轮的情况下,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同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的第二旋转凸轮;以及按压杆,其根据所述第二旋转凸轮的旋转,而在将所述转动部件保持于所述第一转动姿势的安放位置与允许所述转动部件从所述第一转动姿势向所述第二转动姿势转动的复位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该结构,如果按压杆根据第二旋转凸轮的旋转被配置于安放位置,则将转动部件保持为第一转动姿势。另外,如果按压杆被配置于复位位置,则转动部件从第一转动姿势向第二转动姿势转动。因此,即使第一旋转凸轮(旋转凸轮)处于使转动部件成为将护盖配置于加盖位置的第二转动姿势的旋转角,也能够将护盖配置于非加盖位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维护装置具备:擦拭部件,其对从被配置于喷嘴面上的多个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该喷嘴面进行擦拭;以及擦拭部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擦拭部件在对所述喷嘴面进行擦拭的擦拭位置与离开该擦拭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擦拭部件移动机构具有:擦拭部件保持机构,其对所述擦拭部件进行保持;驱动力传递部,其受到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使该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移动;以及保持状态解除机构,其在受到了设定值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将所述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保持状态解除。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维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维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擦拭器处于擦拭位置的状态的维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维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其他布局例的维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底座单元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底座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护盖单元以及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从与图10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擦拭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擦拭器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处于保持解除状态的擦拭器移动机构的一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5是对保持状态解除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要部分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擦拭器保持架的引导销由引导孔引导的情形的侧视图。

图17是对擦拭器的擦拭位置进行说明的局部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液体喷射头的高度与擦拭器的擦拭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示意主视图。

图19是对擦拭器所进行的喷嘴面的擦拭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主视图。

图20是表示护盖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的护盖单元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护盖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护盖单元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利用护盖按压杆而将护盖保持于打开位置的护盖单元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凸轮与护盖升降杆的凸轮从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凸轮将护盖按压杆配置于安放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第二凸轮将护盖按压杆配置于复位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第一凸轮的凸轮槽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第二凸轮的凸轮槽的侧视图。

图28是对通过第一凸轮以及第二凸轮而实施的护盖以及擦拭器等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动作说明图。

图29是同上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射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射装置例如是喷射油墨等液体而在纸张等介质m上进行印刷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打印机)。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定图1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被放置于水平面上,从而将沿着上方与下方的方向设为铅垂方向z,将沿着水平面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x以及输送方向y,并以此图示。即,宽度方向x、输送方向y以及铅垂方向z是互不相同的方向,相互交叉(优选为正交)。另外,将输送方向y的一端侧称为前侧、另一端侧称为后侧。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2。壳体12在其上表面部以可开闭的状态具备位于后侧的第一罩13(供纸罩)和位于前侧的第二罩14(维护罩)。

在壳体12的上表面的前侧端部设置有为了对液体喷射装置11施加各种指示而被操作的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例如为触摸面板,能够显示及输入各种信息。此外,在壳体12的前表面设置有将印刷后的纸张等介质m排出的排出口16。

接下来,参照图2对液体喷射装置1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2表示取下了液体喷射装置11的壳体12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在其内部具有预定形状的框架17。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供送介质m的供送部18、输送来自供送部18的介质m的输送部19、以及在输送来的介质m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20。在图2的例子中,供送部18例如采用从由未使用的介质m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的卷筒r对介质m进行放卷并供送的卷筒供送方式。供送部18具备能够将卷筒r支承为可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21。在框架17的宽度方向x的一端部(图2中的左端部)组装有成为旋转支承机构21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22。此外,在与第一罩13(参照图1)对应的内侧位置,以可开闭的状态设置有从上侧对所收纳的卷筒r进行覆盖的引导罩18a。

图2所示的供送部18通过使输送电机22被驱动而使被安放于旋转支承机构21上的卷筒r沿一个方向(放卷方向)旋转。通过该卷筒r的旋转而被放卷的介质m朝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印刷部20供送。如果将图1所示的第一罩13打开至打开位置,则供送部18向外部露出,如果进一步将图2所示的引导罩18a打开,则能够进行卷筒r的安放或者更换。此外,供送部18并不局限于卷筒供送方式,也可以是盒式供送方式或者托盘式供送方式。

图2所示的输送部19具备以夹持介质m的状态而旋转的输送辊对23。在本例中,输送辊对23利用从输送电机22经由轮列24传递来的动力而进行旋转。将在宽度方向x上由输送部19输送介质m的区域称为输送区域,介质m不论为多大宽度均在输送区域内被输送。此外,输送部19并不局限于辊式输送机构,还可以是带式输送机构。

图2所示的印刷部20具备:沿着宽度方向x(以下,也称为“扫描方向x”。)延伸的引导轴25;以及由引导轴25引导且被支承为能够沿扫描方向x移动的滑架26。滑架26在与介质m的输送路径对置的部位(本例中为下部)处具有液体喷射头27。液体喷射头27从被配置于与介质m的输送路径对置的喷嘴面271(例如下表面)上的多个喷嘴272(均参照图18)喷射液体。本例的液体喷射头27是针对每个喷嘴272具有压电元件等致动器(省略图示)的压电(piezo)方式的喷墨头。此外,液体喷射头27并不局限于压电方式,也可以是热敏方式或者静电方式。

印刷部20具备使滑架26沿扫描方向x往复移动的作为驱动源的滑架电机28。滑架26与滑架电机28经由移动机构29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连结。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移动机构29具备一对带轮30、以及张设于一对带轮30上的环状的同步带31。当输出轴被连结于一方(图2中的右侧)的带轮30上的滑架电机28被正反转驱动时,固定于同步带31的一部分上的滑架26将会在扫描方向x上往复移动。此外,移动机构29并不局限于带式移动机构,也可以是滚珠丝杠机构等公知的直动机构。

如图2所示,在与液体喷射头27的印刷中的移动路径对置的位置(下方)处,配置有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长条板状的支承台32。支承台32对输送来的介质m进行支承,并规定液体喷射头27与介质m的间隔(间隙)。另外,在宽度方向x上液体喷射头27可印刷的最大区域成为印刷区域pa。

如图2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能够调整液体喷射头27与支承台32之间的间隙(间隔)的间隙调整机构33。间隙调整机构33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被配设于在宽度方向x上成为印刷区域pa的外侧的框架17的端部位置(该图中的右端部位置)处。间隙调整机构33利用支承滑架26的引导轴25的升降或者滑架26相对于引导轴25的高度变更,而按照介质种类对液体喷射头27与支承台32的间隙进行调整。

作为向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头27供给液体(例如油墨)的液体供给方式,采用所谓滑架装载型或者非滑架装载型。在滑架装载型中,液体收纳体(例如墨盒)以可装卸的状态安装于滑架26上,从液体收纳体向液体喷射头27供给液体。另一方面,在非滑架装载型中,液体收纳体以可装卸的方式装填于被安装在框架17中的盒保持架(省略图示)上,从液体收纳体经由未图示的管向液体喷射头27供给液体。

如图2所示,在与支承台32相比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位置处,配设有能够将印刷后的长条状的介质m在输送方向y上切断成指定的长度的切断部35(切割器单元)。切断部35具有能够沿宽度方向x移动的可动刃和长于介质m的宽度的长条状的固定刃(省略图示),可动刃沿着固定刃移动而将介质m切断。

如图2所示,在宽度方向x上印刷区域pa的相邻(图2中右侧相邻)的位置是供不进行印刷的滑架26待机的初始位置hp(homeposition)。在与处于初始位置hp时的滑架26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维护装置36。维护装置36对包括液体喷射头27在内的液体供给系统进行维护,例如预防及消除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272的堵塞等。

如图2所示,维护装置36具备护盖51、作为擦拭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61、作为驱动源的一个示例的电动机71。在滑架26位于液体喷射头27与护盖51对置的维护位置(例如初始位置hp)的状态下,维护装置36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维护。护盖51上升并覆盖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由此防止喷嘴272的堵塞。另外,维护装置36进行如下的清洁,即,通过空气的抽吸排出而将由喷嘴面271与护盖51包围且与喷嘴272连通的空间形成为负压,从而将液体从喷嘴272强制地抽吸排出。另外,维护装置36在清洁结束时等预定时机,使擦拭器61以与喷嘴面271接触的状态相对于液体喷射头27沿擦拭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在本例中,在擦拭器61处于从退避位置上升了的擦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滑架26沿扫描方向x移动,从而使擦拭器61擦拭喷嘴面271。

如图2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有被安装于框架17的端部(该图中的右端部)的控制部37。控制部37例如由安装于基板上的、包括cpu(中央处理装置)、asic(applicationspecificic:专用集成电路)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在内的芯片构成。控制部37对输送电机22、滑架电机28、液体喷射头27以及电动机71等进行驱动控制,从而对供送部18、输送部19、印刷部20、间隙调整机构33、切断部35以及维护装置36等进行控制。液体喷射装置11通过重复进行在滑架26沿扫描方向x移动的中途由液体喷射头27从喷嘴272向介质m喷射液体(例如油墨)的印刷动作以及将介质m输送至下一个印刷位置(印刷行)的输送动作,而在介质m上印刷文书或者图像。

接下来,参照图3~图29,对维护装置3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维护装置36具备:具有护盖51的护盖单元50、具有擦拭器61的擦拭器单元60、和具有电动机71以及动力传递机构72的驱动机构70。进而,维护装置36具备:具有锁定部件73的锁定单元74、以及抽吸泵75(参照图4)。电动机71是维护装置36的驱动源。动力传递机构72将电动机71的动力选择性地向护盖单元50、擦拭器单元60、锁定单元74以及抽吸泵75传递,从而使其在预定的时刻驱动。动力传递机构72包括凸轮机构,通过对构成凸轮机构的凸轮的选择,使得护盖51、擦拭器61、锁定部件73、抽吸泵75以及大气开放阀78(参照图28)在预定的时刻被驱动。抽吸泵75作为产生对护盖51内的流体(空气或液体)进行抽吸的抽吸流的抽吸流发生源而发挥功能。

如图3所示,维护装置36具备组装有各单元50、60、74、抽吸泵75以及驱动机构70等的底座单元40。底座单元40具有存积来自护盖51的废液(例如废油墨)的碟状的废液收纳部41(废液罐)。进而,底座单元40还具备:配置于废液收纳部41的上侧的大致四边板状的底座部42、立起设置于底座部42的后部(图3中左部)的背板部43、以及在宽度方向x上对置的一对侧板部44、45。一对侧板部44、45在底座单元40中,被配置于在宽度方向x(左右方向)上隔着护盖单元50的配置区域的两侧。

另外,底座单元40具有供驱动机构70组装的外壳部46。特别是电动机71被收纳于构成外壳部46的一部分的电机外壳部47中。维护装置36通过将底座单元40使用螺钉(未图示)而固定于框架17(参照图2)上,而在图2例子中被配置于初始位置hp。本实施方式的底座单元40构成为能够选择护盖单元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相对于底座单元40的安装布局。关于该底座单元40的安装对象的单元50、60的可选择布局的结构的详情,将在后文中叙述。

图3所示的护盖51利用从电动机71经由动力传递机构72传递来的驱动力,而在图3所示的非加盖位置和与喷嘴面271抵接的图20所示的加盖位置之间升降。

图4、图5所示的抽吸泵75例如由管泵构成。从抽吸泵75延伸出两条抽吸用与排出用的管,抽吸用的管的一端连接于护盖51,排出用的管的一端连接于废液收纳部41。通过驱动抽吸泵75来抽吸护盖51内的流体(空气或液体)。当在护盖51与液体喷射头27抵接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75时,进行从喷嘴272(参照图18)强制地抽吸排出液体的清洁。此外,抽吸泵75并不局限于管泵,也可以是齿轮泵或者隔膜式泵等。

另外,护盖51与大气开放阀78连接,该大气开放阀78由即便在与喷嘴面271抵接的状态下也能使其内部的空间与大气连通的开闭阀构成。大气开放阀78在清洁时被闭阀,在清洁结束后被开阀。通过大气开放阀78开阀而使护盖51内向大气开放。在该大气开放状态下,如果继续驱动抽吸泵75,则即使护盖51处于加盖状态下也不会从喷嘴272抽吸液体,而能够进行仅排出存积于护盖51内的液体的空抽吸。

如图3所示,锁定单元74在输送方向y(进深方向)上被配置于隔着护盖51而与驱动机构70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处。锁定单元74具有引导部76和能够由引导部76引导而进行升降的锁定部件73。锁定部件73能够在无法与滑架26卡合的图3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和能够与液体喷射头27处于与护盖51对置的位置时的滑架26卡合的锁定位置之间进行升降。该锁定单元74也以电动机71作为动力源,而使锁定部件73在预定的时刻在锁定解除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升降。锁定部件73在锁定位置下将滑架26限制在维护位置(例如初始位置hp)。

如图3所示,构成擦拭器单元60的擦拭器61相对于护盖51而被配置在印刷区域pa(参照图2)侧的相邻的位置处。擦拭器61由比与擦拭方向(扫描方向x)交叉的方向(输送方向y)上的喷嘴面271(参照图19)的宽度长的长条的长方形板状的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其前端部越趋近前端则厚度越薄。擦拭器单元60具备作为擦拭部件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移动机构62,该擦拭器移动机构62使擦拭器61在擦拭喷嘴面271的图5所示的擦拭位置与在沿着喷嘴面271的方向上从擦拭位置离开的图3、图4所示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并以上述擦拭位置与上述退避位置之间作为进退方向md。

如图3~图5所示,擦拭器移动机构62具备保持擦拭器61的作为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保持机构63、和作为驱动力传递部的一个示例的齿条部件64。擦拭器保持机构63具有作为保持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保持架65、以及滑动部件66。即,擦拭器保持架65被沿进退方向md延伸的作为引导部的一个示例的引导孔441、442引导,能够保持擦拭器61并且沿与喷嘴面271(参照图18)交叉的升降方向移动。滑动部件66将擦拭器保持架65保持为能够沿升降方向移动,并且与齿条部件64连结。擦拭器61被保持在形成为预定形状的板状的擦拭器保持架65的上端部。擦拭器保持架65具有卡入至设置于侧板部44上的引导孔441、442中的引导销651、652。擦拭器保持架65通过由引导孔441、442引导各引导销651、652,从而能够在进退方向md上移动并且能够在铅垂方向z上升降。

擦拭器保持架65经由连结部67而与滑动部件66的进退方向md上的一端部(图3~图5中左端部)连结。连结部67被插穿至允许擦拭器保持架65的铅垂方向z上的相对移动的引导槽653中。连结部67具有能够在引导槽653的内壁面上沿铅垂方向z滚动的辊671。当擦拭器保持机构63沿进退方向md移动时,通过辊67在引导槽653的内壁面上滚动,使得擦拭器保持架65相当于滑动部件66在铅垂方向z上相对移动。

另外,齿条部件64在保持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状态下,受到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而沿进退方向md移动。在外壳部46的侧部形成有沿进退方向md延伸的凹状的导轨68。齿条部件64被导轨68引导而能够在进退方向md上往复移动。当齿条部件64沿从图4所示的位置朝向图5所示的位置的第一方向(去程方向)移动时,擦拭器61上升。另外,当齿条部件64沿着从图5所示的位置朝向图4所示的位置的第二方向(回程方向)移动时,擦拭器61下降。

如图3~图5所示,在齿条部件64的下侧配置有一部分从外壳部46的侧部露出的小齿轮77(piniongear)。小齿轮77是动力传递机构72的一部分,通过电动机71的驱动力而旋转。齿条部件64具有与小齿轮77啮合的齿条641,该小齿轮77被固定于受到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而以沿着喷嘴面271并且与进退方向md交叉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轴84的端部。齿条641被切齿成为能够与小齿轮77平板地啮合。

如图4、图5所示,当电动机71被正反转驱动时,小齿轮77的旋转运动经由由小齿轮77与齿条641构成的齿轮齿条副机构而变换成齿条部件64的往复直线运动。当电动机71正转驱动而使得小齿轮77正转时,滑动部件66向第一方向(图4中右方向)去程移动,而将处于图3、图4所示的退避位置(下降最低位置)的擦拭器61配置于图5所示的擦拭位置(上升最高位置)。另一方面,当电动机71反转驱动而使得小齿轮77反转时,滑动部件66向第二方向(图5中左方向)回程移动,而将处于图5所示的擦拭位置的擦拭器61配置于图3、图4所示的退避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擦拭器61的退避位置与擦拭位置之间设定至少1个(例如2个)其他擦拭位置,擦拭器61能够配置在高度不同的多个(例如3个)擦拭位置。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36(36a),图7是变更了布局的其他方式的维护装置36(36b)。在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中,以扫描方向x上的该图中的右侧端部为初始位置hp而将维护装置36形成为右配置。与此相对,在其他机种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以扫描方向x的左侧端部为初始位置而将维护装置36b形成为左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维护装置36的供各单元50、60等组装的底座单元40形成为既能够应对右配置也能够应对左配置的结构。这样,底座单元40能够在使电动机71、动力传递机构72、各单元50、60、74的部件为共用的状态下,通过变更各单元50、60的布局来应对右配置与左配置的各种方式。

通过比较图6与图7可知,各图的护盖单元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处于相对于底座单元40的中心线c而大致呈线对称的位置关系。因此,如果将共用的护盖51以及擦拭器单元60在图6、图7的俯视视角下以分别旋转180度的朝向进行组装,则维护装置36既可以用作右配置(图6),也可以用作左配置(图7)。

接着,参照图8以及图9,对布局能够变更的底座单元4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8、图9所示的底座单元40上组装有布局在右配置与左配置中共用的电动机71、动力传递机构72以及护盖单元50的升降机构56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图8、图9中的底座单元40表示布局可变更的护盖51以及擦拭器单元60被组装之前的状态。如图8、图9所示,底座单元40在底座部42上,在由背板部43与一对侧板部44、45围起的区域内,具备对护盖51以能够进行升降的方式进行组装保持的护盖组装保持部48。护盖组装保持部48具有相对于底座部42的中心线c呈线对称的形状。另外,护盖组装保持部48具有能够将护盖51以在图8所示的俯视视角中旋转180度的2个不同朝向进行组装的形状。

另外,底座单元40具备擦拭器组装保持部49,该擦拭器组装保持部49由一对侧板部44、45与构成外壳部46的一对侧板部461、462构成,并且能够对擦拭器单元60进行组装保持。一对侧板部44、45以及一对侧板部461、462分别具有在宽度方向x上对置且成对的每对侧板部彼此相对于中心线c呈线对称的形状。此外,如图9所示,在一对侧板部44、45上,在上侧以相同的高度形成有沿进退方向md延伸的2个引导孔441,且在下侧以相同的高度形成有沿进退方向md延伸的2个引导孔442。分别在一对侧板部44、45上开口而形成的、共4个引导孔441以及4个引导孔442具有相对于通过中心线c的铅垂面呈面对称的形状。

在擦拭器保持架65的背面突出设置的4个引导销651、652(参照图4)分别被卡入至4个引导孔441、442中,从而擦拭器保持架65能够在进退方向md与铅垂方向z这两个方向上位移。因此,能够将擦拭器保持架65组装为图6所示的右配置用与图7所示的左配置用的任一方式。另外,分别在一对侧板部461、462上,前文所述的凹状的导轨68被形成在相对于通过中心线c的铅垂面呈面对称的位置,并且形成为相对于通过中心线c的铅垂面呈面对称的形状。因此,能够将保持滑动部件66的齿条部件64组装成图6与图7所示的任一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1对护盖单元50以及动力传递机构72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0、图11所示,护盖51具有上侧开放的大致四方箱形状,并被保持于护盖保持架52的上表面处。护盖51具有沿着其上部开口周缘的大致四方环状的密封部53(密封壁)。密封部53例如由弹性体等具有橡胶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护盖51通过第一弹簧(省略图示)以及第二弹簧54而以能够在铅垂方向z上弹性位移的状态保持于预定的高度,其中,第一弹簧由使护盖51相对于配置于其下侧的护盖保持架52向分离的方向施力的压缩弹簧构成,第二弹簧54由被张设于护盖51与护盖保持架52之间的拉伸弹簧构成。例如护盖51上升时通过弹簧54等的作用力而以被按压在喷嘴面271的状态与之抵接。

另外,在护盖51内收纳有:由海绵等多孔树脂材料构成的液体吸收件51a、以及配置于液体吸收件51a的上侧的网状的网部件51b。在从护盖51的底部突出的未图示的管部,连接有从抽吸泵75(参照图4)延伸的管的一端。当抽吸泵75被驱动时,护盖51内的空气被抽吸排出。另外,在护盖保持架52的上部,在包围护盖51的密封部53的位置处配置有头引导件55。头引导件55在护盖51朝向加盖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与液体喷射头27卡合,而将护盖51相对于喷嘴面271定位在标准的位置处。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护盖保持架52的下侧组装有使护盖51以及护盖保持架52升降的升降机构56。升降机构56具有与护盖保持架52以及锁定部件73连动地升降的升降棒57、以及使护盖51升降的作为转动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护盖升降杆58。护盖升降杆58在将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的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第一转动姿势与将护盖51配置于加盖位置的第二转动姿势(参照图20)之间转动。

图10、图11所示的护盖升降杆58被支承为能够以支轴581为中心而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并且对护盖保持架52的下部以从宽度方向x的两侧包围的状态进行保持。升降机构56具有对护盖保持架52的底部向使护盖51从非加盖位置朝向加盖位置的方向(例如上方)施力的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弹簧59(压缩弹簧)。护盖升降杆58以支轴581为中心往复转动,由此使护盖51以及护盖保持架52在铅垂方向z上往复移动(升降)。升降棒57以及护盖升降杆58通过从图3所示的电动机71经由动力传递机构72传递来的驱动力而被驱动。当升降棒57由于护盖升降杆58的转动而上升时,护盖51与锁定部件73(参照图3)在预先被设定的各个时刻上升。在本例中,锁定部件73先于护盖51开始上升,即使在护盖51处于非加盖位置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滑架26的锁定。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1,对动力传递机构7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10、图11所示的动力传递机构72具备将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选择性地向各单元50、60、74以及大气开放阀78(参照图28)传递的凸轮机构。各单元50、60、74以及大气开放阀78通过构成凸轮机构的凸轮的选择而分别在预定的时刻被驱动。

如图11所示,动力传递机构72具有下侧的第一齿轮系81与上侧的第二齿轮系82。第一齿轮系81具有被输入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的大径的驱动齿轮83、以及被设置在与驱动齿轮83同轴的旋转轴84上的宽幅的齿轮85。第二齿轮系82具有以沿着旋转轴84的轴线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作为第二旋转轴的一个示例的旋转轴86。齿轮85与设置于第二齿轮系82的旋转轴86上的三连的离合器87啮合。离合器87具备一个齿轮88、能够与齿轮88相对旋转并且能够利用摩擦连接而进行一体旋转的间歇齿轮89、以及能够相对于间歇齿轮89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相对旋转的间歇齿轮90。构成离合器87的各齿轮88~90与齿轮85的宽度范围对置配置,并能够与齿轮85啮合。离合器87具有如下的功能,即,当齿轮85同驱动齿轮83一起正转或者反转时,使间歇齿轮90在从与齿轮85啮合的齿轮88开始旋转起经过预定的时滞之后开始旋转。在间歇齿轮90与齿轮85啮合后,从齿轮85向间歇齿轮90直接传递驱动力。间歇齿轮90以与齿轮85啮合的角度范围旋转。驱动齿轮83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与抽吸泵75(参照图4)连结。如果驱动齿轮83反转,则抽吸泵75被驱动从而从护盖51抽吸空气,如果驱动齿轮83正转,则抽吸泵75被释放,其内部向大气开放。

在与离合器87同轴的旋转轴86上固定有作为间歇齿轮发挥功能的作为旋转凸轮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旋转凸轮91。第一旋转凸轮91(以下也称“第一凸轮91”)具有从一个侧面向轴线方向突出的柱状的凸轮部92和被凹设于另一个侧面的凸轮槽93(参照图11)。第一凸轮91经由通过由柱状的凸轮部92的外周面构成的凸轮面而被驱动的前文所述的护盖升降杆58,而以能够使护盖51升降的状态与护盖51连结。另外,在第一凸轮91的凸轮槽93中卡入凸轮销941,凸轮销941突出设置在摆动部件94的前端部处。第一凸轮91正反旋转,凸轮销941沿着凸轮槽93而被引导至靠近第一凸轮91的外周的位置与靠近内周的位置,由此摆动部件94往复转动。大气开放阀78(参照图28)利用摆动部件94的往复转动而进行开闭。也就是说,第一凸轮91的凸轮槽93作为用于使大气开放阀78开闭的凸轮而发挥功能,具有凸轮销941的摆动部件94作为凸轮从动件而发挥功能。

如图10所示,第一凸轮91的齿部91a能够与间歇齿轮95的齿部95a啮合。间歇齿轮95同设置于同轴上的齿轮96一起旋转。齿轮96与设置于旋转轴84上的齿轮97啮合,该旋转轴84在端部固定有图11所示的小齿轮77。小齿轮77与齿条部件64的齿条641啮合。

如图10所示,在旋转轴84上固定有第二旋转凸轮99。第二旋转凸轮99(以下也称“第二凸轮99”)在一个侧面上具有凸轮槽100。在与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对置的部位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作为按压杆的一个示例的护盖按压杆101。在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中卡入被突出地设置于护盖按压杆101的基端部处的凸轮销102。当第二凸轮99正反旋转,从而凸轮销102沿着凸轮槽100在靠近第二凸轮99的外周的位置与靠近内周的位置之间移动时,护盖按压杆101在复位位置与安放位置之间转动。当护盖按压杆101处于安放位置时,护盖升降杆58被配置成能够将护盖51保持于非加盖位置的图10所示的第一转动姿势。另外,当护盖按压杆101处于复位位置时,允许护盖升降杆58向能够通过弹簧59的施力而将护盖51保持于加盖位置的第二转动姿势(参照图20)转动。

驱动齿轮83以及齿轮85在被连结成可一体旋转的状态下,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旋转轴84进行相对旋转。小齿轮77、齿轮97以及第二凸轮99被固定于旋转轴84上,并且能够一体旋转。因此,齿轮85的旋转经由离合器87、第一凸轮91、间歇齿轮95、齿轮96而传递至齿轮97。此外,关于具有升降棒57、护盖升降杆58以及护盖按压杆101等的升降机构56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中叙述。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9对擦拭器单元6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擦拭器单元60通过在旋转轴84的轴方向两端部的任意一方组装擦拭器移动机构62而构成。在如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那样的右配置的维护装置36(36a)的例子中,在图1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处组装擦拭器移动机构62。在这种情况下,小齿轮77如该图中实线所示被固定于旋转轴84的一端部,并且与齿条641啮合。另一方面,在与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相反而为左配置的维护装置36(36b)的例子中,在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处组装擦拭器移动机构62。在这种情况下,小齿轮77如该图中双点划线所示被固定于旋转轴84的另一端部,并且与齿条641啮合。

当通过小齿轮77的旋转而使具有与小齿轮77啮合的齿条641的齿条部件64沿进退方向md移动时,保持于齿条部件64上的滑动部件66一起沿进退方向md移动。在滑动部件66的前端部经由连结部67而以允许升降的状态连结的擦拭器保持架65也一起沿进退方向md移动。擦拭器保持架65在其背面(图3中与侧板部44对置的一侧的面)具有前文所述的上下各2根的引导销651、652(图12中仅示出一方)。如果擦拭器移动机构62向第一方向(图12中进退方向md的左侧)移动,则引导销651、652被引导孔441、442(图5、图16)引导,擦拭器61以及擦拭器保持架65从退避位置ws上升至擦拭位置w。另外,如果擦拭器移动机构62向第二方向(图12中进退方向md的右侧)移动,则引导销651、652被引导孔441、442(图5、图16)引导,擦拭器61以及擦拭器保持架65从擦拭位置下降至退避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3~图15对用于缓和或者消除在擦拭器61的上升过程中擦拭器61与包括处于不规则的位置处的液体喷射头27在内的障碍物接触时的冲击的机构进行说明。如图13、图14所示,擦拭器移动机构62具备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向擦拭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当沿进退方向md受到设定的值(设定值)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将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保持状态解除。包括对擦拭器保持机构63进行保持的齿条部件64在内的擦拭器移动机构62通过电动机71的正转驱动,经由小齿轮77与齿条641的啮合而向图13中箭头所示的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方向是在进退方向md上能够使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移动的方向。在擦拭器移动机构62朝向第一方向的移动过程中,如果在进退方向md上受到设定值以上的负荷,则通过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将齿条部件64所保持的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保持状态解除。详细而言,滑动部件66与齿条部件64通过解除前的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连结成为齿条部件64保持滑动部件66的状态。本例的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具有通过卡定将齿条部件64与滑动部件66连结的功能,利用两者的卡定来维持齿条部件64保持滑动部件66的状态。

如图13~图15所示,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具有设置于滑动部件66上的被卡定部111、和以能够与被卡定部111卡定的状态设置于齿条部件64上的卡定部112。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移动的过程中,在受到设定值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被卡定部111能够从卡定于卡定部112的图13所示的卡定位置向未被卡定的图14所示的非卡定位置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卡定部111通过作为被卡定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滑动轴113构成,该被卡定部件被设置成为能够相对于滑动部件66在与齿条部件64的沿着进退方向md的面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在滑动部件66上设置有滑动轴113、以及对滑动轴113向与齿条部件64的沿着进退方向md的面触碰的方向施力的弹簧114,以作为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的一部分。另外,齿条部件64如图13所示具有由于弹簧114的作用力而从滑动部件66突出的滑动轴113所触碰的面642。在该面642上,作为能够与滑动轴113卡定的卡定部112的一个示例而形成有斜面115。当齿条部件64向使擦拭器61上升时的第一方向移动时,滑动轴113卡定于斜面115,从而限制滑动部件66相对于齿条部件64在进退方向md上的相对移动。

详细而言,如图15所示,在进退方向md上滑动部件66的与连结部67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处,形成有沿与齿条部件64的面642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收纳凹部661。在收纳凹部661中收纳有滑动轴113和对滑动轴113向齿条部件64的面642施力的弹簧114。在齿条部件64的面642上,形成有能够与滑动轴113卡定以便限制滑动部件66从被齿条部件64保持的位置向脱离的方向移动的斜面115。为使滑动轴113从卡定位置越过斜面115向非卡定位置移动所需的力(设定负荷)由弹簧114的弹力与斜面115的阶梯差以及坡度等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弹簧114的弹力与斜面115的阶梯差以及坡度等值设定为如下的程度,即,当擦拭器61在上升中途与障碍物接触时使得擦拭器61不会从擦拭器保持架65偏离或脱离并且不会受损的程度。

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移动的过程中,当受到设定值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保持于滑动部件66的滑动轴113会越过斜面115,克服弹簧114的作用力而向非卡定位置位移。并且,滑动轴113从被斜面115卡定的卡定位置越过斜面115而向非卡定位置移动。因此,如图14所示,滑动部件66与齿条部件64的连结被解除,小齿轮77即使旋转,也只有齿条部件64向第一方向移动。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上升的过程中,如果与处于不规则的位置的液体喷射头27或者介质m等障碍物触碰而受到设定值以上的负荷,则擦拭器61在该时间点处停止上升。

接下来,参照图16,对擦拭器保持架65的引导销651、652被引导孔441、442引导而使擦拭器61升降的机构进行说明。与上下的各引导销651、652对应的各引导孔441、442的孔形状基本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对图16所示的位于上侧的引导销651以及引导孔441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引导孔441在沿进退方向md延伸的路径上贯穿形成,具有随着进退方向md的位置的变化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铅垂方向z)上也发生位置变化的路径。各引导销651被卡入至对应的引导孔441中。

如图16所示,擦拭器61通过引导销651被引导孔441引导而沿着在进退方向md上移动的同时在铅垂方向z上也发生位移的倾斜的路径滑动。此时,通过使擦拭器保持架65在进退方向md上的何处停止而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上对擦拭器61进行高度调整。本实施方式的擦拭器61作为擦拭喷嘴面271的擦拭位置,能够将高度调整至擦拭位置w1(第一擦拭位置w1)、低于擦拭位置w1的第二擦拭位置w2、低于第二擦拭位置w2的第三擦拭位置w3多个阶段(本例中为三个阶段)(同时参照图17)。

如图16所示,引导孔441具有多个(本例中为4个)平坦部443~446,该平坦部443~446在进退方向md上位置不同,并且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铅垂方向z上位置(高度)也不同。最低的平坦部443(以下,称为“退避位置用的平坦部”)对引导销651进行引导以使得擦拭器61位于退避位置ws的高度。其他的3个平坦部444~446(以下,称为“擦拭位置用的平坦部”)的高度阶段性地不同,而将引导销651引导至擦拭器61处于多个不同的擦拭位置时的高度。引导销651在引导孔441中能够被配置于由平坦部443引导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和由第一平坦部446、第二平坦部445以及第三平坦部444引导的双点划线所示的3个位置。在平坦部443与第三平坦部444之间设置有在进退方向md上朝向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1移动的方向(该图中右方)而逐渐升高的预定坡度的斜面447。另外,在擦拭位置用的各平坦部444~446之间也设置有坡度与斜面447基本相同的短斜面。在图16中,示出了上侧的引导孔441的形状和上侧的引导销651与引导孔441的位置关系,而关于下侧的引导销652与下侧的引导孔442,其形状以及位置关系与上侧相同。

如图17所示,在进退方向md上的退避位置ws与擦拭位置w1之间,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比擦拭位置w1接近退避位置ws的位置处,设定有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的第二擦拭位置w2。进而,在正交方向上相比第二擦拭位置w2靠退避位置ws侧的位置处,设定有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的第三擦拭位置w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前文所述的处于最高位置的擦拭位置设为第一擦拭位置w1,则作为相比第一擦拭位置w1位于退避位置侧的接触位置,而设定有第二擦拭位置w2与第三擦拭位置w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进退方向md上距离退避位置ws最远的擦拭位置,设定有第一擦拭位置w1。此外,按照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距离第一擦拭位置w1从近到远的顺序设定有第二擦拭位置w2、第三擦拭位置w3。

当图16所示的引导销651被配置于平坦部443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中实线所示的退避位置ws。另外,当图16所示的引导销651被配置于第一平坦部446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一擦拭位置w1。另外,当图16所示的引导销651被配置于第二平坦部445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擦拭位置w2(<w1)。进而,当图16所示的引导销651被配置于第三平坦部444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三擦拭位置w3(<w2)。

如图18所示,液体喷射头27能够通过间隙调整机构33(参照图2)的驱动而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铅垂方向z)上位移。控制部37在取得印刷任务时,使间隙调整机构33进行驱动以便得到与根据印刷任务中所含的介质种类的信息而规定的介质m的厚度相应的间隙。由此,能够将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与介质m的间隙调整为适当的值。

如图18所示,在介质m的厚度为最厚的情况下,液体喷射头27被配置在图18中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h1。另外,在介质m为中等程度厚度的情况下,液体喷射头27被配置在图1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位置h2。进而,在介质m的厚度为最薄的情况下,液体喷射头27被配置在图1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三位置h3。

如图18所示,液体喷射头27如图18中局部剖面所示而具有多个喷嘴272。印刷中从喷嘴272喷射油墨等液滴时的雾状体会附着于喷嘴面271。另外,在清洁时,存在从喷嘴272强制地抽吸排出油墨等液体时飞散的液滴附着于喷嘴面271的情况。附着于喷嘴272的周边的液滴成为从喷嘴272喷射液滴时液滴的非直线飞行的原因,会导致液滴的喷落位置偏差,造成印刷品质降低。因此,进行利用擦拭器61擦拭喷嘴面271而除去附着的液体的揩拭。

控制部37从第一~第三擦拭位置w1~w3之中选择与液体喷射头27的高度位置相应的一个,驱动电动机71,使擦拭器移动机构62移动至与所选的擦拭位置w相应的位置。如图18所示,当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一位置h1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该图中实线所示的最高位置亦即第一擦拭位置w1。在该状态下,在铅垂方向z上,在液体喷射头27与擦拭器61之间确保预定的重复量δr(重叠量)。当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二位置h2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该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高的位置亦即第二擦拭位置w2。当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三位置h3时,擦拭器61被配置于该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最低的擦拭位置亦即第三擦拭位置w3。在第二擦拭位置w2以及第三擦拭位置w3处,也在铅垂方向z上在液体喷射头27与擦拭器61之间确保预定的重复量δr。此外,在后文的说明中,在不特别对多个擦拭位置w1~w3区分的情况下,将它们简称为“擦拭位置w”,在不特别对液体喷射头27的多个高度位置h1~h3区分的情况下,简称为“高度位置h”。

擦拭器61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在从远离喷嘴面271的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1移动的过程中,会移动至擦拭器61能够与喷嘴面271接触的接触位置。因此,即使液体喷射头27处于印刷时的最高位置,也能够在液体喷射头27与擦拭器61之间在正交方向上确保预定的重复量δr。通过确保预定的重复量δr,擦拭器61能够适当地擦拭喷嘴面271。

如图19所示,在擦拭器61被配置于与液体喷射头27的高度位置h相应的图18所示的预定的擦拭位置w后,滑架26沿从与护盖51(参照图2)对置的维护位置朝向印刷区域pa的该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擦拭所需的预定距离。其结果为,在图18中的任意的高度位置h以及擦拭位置w下,擦拭器61都能够以适当的重复量δr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此时,擦拭器61在其前端部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喷嘴面271接触从而稍微弯曲的状态下在喷嘴面271上滑动,从而高效地除去液体。

维护装置36如图19所示,在于擦拭器61的退避位置处与擦拭器61的擦拭方向wd的行进侧的面接触的位置,具备作为吸收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清洁器69。在结束擦拭后的擦拭器61的擦拭方向wd的行进侧的面上附着有被擦拭掉的液体。当结束了擦拭的擦拭器61从擦拭位置w向退避位置下降时,擦拭器61的擦拭方向wd的行进侧的面会与擦拭器清洁器69接触。由此,附着于擦拭器61的液体被擦拭器清洁器69吸收,从而从擦拭器61除去液体。

接下来,参照图20~图25,对护盖51的升降机构56以及升降动作进行说明。图20示出护盖51处于加盖位置的状态,图21以及图22示出护盖51处于非加盖位置的状态。如图20~图22所示,升降机构56具备升降棒57、护盖升降杆58、弹簧59、第一凸轮91、间歇齿轮95、第二凸轮99以及护盖按压杆101等。升降机构56包括动力传递机构72中的第一凸轮91以及第二凸轮99等。

在护盖升降杆58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凸轮91卡合的凸轮从动件582,该护盖升降杆58以端部相对于被弹簧59向上方施力的护盖保持架52连结的状态而被支承为能够以支轴581为中心转动。凸轮从动件582在前端部具有能够与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的外周面(凸轮面)卡合的作为旋转体的一个示例的辊583。详细而言,护盖升降杆58具有例如从三个方向包围护盖保持架52的下部的俯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的杆部件。凸轮从动件582从该杆部件中的与第一凸轮91对置的部分呈臂状延伸,并在该臂状部分的前端部轴支承有辊583。

如图21所示,第一凸轮91在凸轮从动件582与凸轮部92的外周面(凸轮面)卡合的旋转角的区间内,使护盖升降杆58转动至第一转动姿势。另外,如图20所示,第一凸轮91在凸轮部92与凸轮从动件582的卡合脱离的旋转角的区间内,允许护盖升降杆58通过弹簧59的作用力而向该图所示的第二转动姿势转动。

如图20所示,在第一凸轮91的齿部91a与齿轮95的齿部95a啮合的旋转角范围中,第二凸轮99旋转。护盖按压杆101以能够以支轴103为中心转动的状态而被支承在第二凸轮99的附近。设置于护盖按压杆101的基端部处的凸轮销102卡入至凹设于第二凸轮99的一个侧面上的凸轮槽100中。在护盖升降杆58上,在与护盖按压杆101的和凸轮销102相反的一侧即前端部对置的部分(下端部),向下方突出有被卡合部584。

在图20所示的状态下,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的卡合解除,通过弹簧59的作用力而使护盖保持架52伴随着护盖升降杆58的倾转而被抬起。其结果为,护盖51被配置于与喷嘴面271接触并形成包含喷嘴272在内的空间的加盖位置。护盖51朝向加盖位置的配置在印刷待机时以及清洁时进行。图20所示的第一凸轮91的旋转位置为护盖关闭位置以及抽吸位置。在本例中,将第一凸轮91处于护盖关闭位置以及抽吸位置时的旋转角例如设为0°。

在第一凸轮91处于图20所示的抽吸位置(转动角0°)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75。抽吸泵75在电动机71使第一凸轮91向该图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上被驱动,但此时第一凸轮91处于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极限亦即旋转角0°。因此,在抽吸泵75被驱动的清洁动作中,第一凸轮91被维持在旋转角0°,护盖51被保持于加盖位置。

当第一凸轮91从图20所示的旋转角旋转至图21所示的旋转角时,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凸轮部92卡合并向靠近第一凸轮91的外周的位置位移。其结果为,护盖升降杆58以支轴581为中心由图20所示的第一转动姿势向该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成为第二转动姿势。其结果为,护盖保持架52克服弹簧59的作用力而被下压,护盖51被配置于从喷嘴面271离开的图21所示的非加盖位置。

另外,存在当护盖51处于非加盖位置时意欲驱动抽吸泵75的情况。为此,如图22所示,利用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引导凸轮销102,从而使护盖按压杆101从图21所示的状态向图22所示的状态转动。在图22所示的状态下,护盖按压杆101从下侧按压被卡合部584而使护盖升降杆58升起。由于护盖升降杆58处于以支轴581为中心沿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姿势,因此护盖51被配置于非加盖位置。如果在该状态下驱动抽吸泵75,则能够在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的状态下从护盖51排出液体。

例如在印刷中,进行如下的冲洗(flushing)(空喷射),即:使滑架26移动至初始位置hp,从液体喷射头27的全部的喷嘴272向配置于非加盖位置的护盖51喷射与印刷无关的液滴。通过该冲洗排出不使用的喷嘴272内的粘稠油墨等液体,更新了喷嘴272内的液体,防止了喷嘴272的堵塞。如果反复进行冲洗,则液体会存积于护盖51中,因此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在印刷过程中驱动抽吸泵75而使存积于护盖51的液体排出。

接下来,参照图23对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以及凸轮从动件582进行说明。如图23所示,凸轮部92具有第一凸轮91的旋转轴86的周围的跨及一部分预定角度范围的部分向径向鼓起的形状。因此,凸轮部92与旋转轴86的周围的无凸轮部92的部分相比,从旋转轴86至外周面的径向的距离变长。凸轮部92的外周面成为与辊583卡合的凸轮面。凸轮部92在图23中的逆时针方向的端部处具有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凹部921,在沿顺时针方向与第一凹部921相邻的位置处具有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凹部922。相比第一凹部921,第二凹部922的相距旋转轴86的径向的距离更长。在辊583与第二凹部922卡合的图21、图23所示的状态下,图21所示的护盖升降杆58被配置于第一转动姿势。其结果为,护盖51被配置于非加盖位置。

如图23所示,凸轮部92的相比第二凹部922位于顺时针方向的部分为大致圆弧面状的凸轮面923。在辊583与凸轮面923卡合的区间内,护盖升降杆58被配置于第一转动姿势,护盖51被保持在非加盖位置。辊583与凸轮面923卡合的区间相当于进行擦拭器61的升降动作的第二凸轮99的旋转区域,因此护盖51被配置于非加盖位置。

第一凹部921在与辊583卡合时,将护盖升降杆58的转动姿势保持为相比图20所示的第一转动姿势稍向逆时针方向侧转动的转动姿势。在此时的升降棒57的位置处,滑架26通过与锁定部件73的卡合而被锁定,并且护盖51被配置于非加盖位置。例如,在不使用液体喷射装置11而将其收纳于仓库等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使用的液体的种类将液体喷射头27内的液体全部排出,并且将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使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第一凹部921卡合。

在使第一凸轮91停止于将护盖51配置在非加盖位置的目标旋转角时在凸轮部92的供辊583卡合的被卡合部分设置凹部921、922的理由如下。如果辊583利用弹簧59的作用力而被按压于第一凹部921或者第二凹部922,则通过该按压力会使第一凸轮91略向辊583位于凹部921、922的中心的方向旋转。在通过电动机71的旋转控制而使第一凸轮91旋转至目标旋转角时,存在第一凸轮91的旋转停止位置发生偏差的情况。即便第一凸轮91的旋转停止位置略微偏差,只要通过从辊583受到的按压力而使第一凸轮91朝向辊583位于凹部921、922的中心的方向旋转,第一凸轮91便以适当的目标旋转角而停止。

接下来,参照图24以及图25对基于第二凸轮99的护盖按压杆10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4示出护盖按压杆101配置于复位位置的状态,图25示出护盖按压杆101配置于安放位置的状态。如图24所示,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具有在外周侧通过的第一凸轮槽部121、在内周侧通过的第二凸轮槽部122、以及在周向上位置不同的两处位置连接第一凸轮槽部121与第二凸轮槽部122之间的第一连接槽部123和第二连接槽部124。

如图24所示,在护盖按压杆101的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122的状态下,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不保持护盖升降杆58的复位位置。另外,如图25所示,在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121的状态下,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将护盖升降杆58升起并进行保持的安放位置。如果第二凸轮99从图24所示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且凸轮销102沿凸轮槽100向该图中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cw移动,则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图25所示的安放位置。另外,如果第二凸轮99从图25所示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且凸轮销102沿凸轮槽100向该图中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cw移动,则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图24所示的复位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26对通过第一凸轮91的旋转所进行的大气开放阀78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如图26所示,摆动部件94(参照图11)的凸轮销941被卡入至第一凸轮91的凸轮槽93中。凸轮槽93具有在外周侧通过的第一凸轮槽部931、在内周侧通过的第二凸轮槽部932、以及在周向上位置不同的两处位置连接第一凸轮槽部931与第二凸轮槽部932之间的第一连接槽部933和第二连接槽部934。

图2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凸轮销941的位置是在第一凸轮91为旋转角0°时由凸轮槽93引导的位置。如果第一凸轮91向顺时针方向cw旋转,则凸轮销941向逆时针方向ccw移动,如果第一凸轮91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则凸轮销941向顺时针方向cw移动。

控制部37控制电动机71,如图26所示,使第一凸轮91向顺时针方向cw以及逆时针方向ccw旋转而控制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控制部37控制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而使凸轮销941例如以该图中箭头所示的(1)~(5)的路径移动。当凸轮销941位于第一凸轮91的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931时,摆动部件94被配置于闭阀位置,大气开放阀78闭阀。另外,当凸轮销941位于第一凸轮91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932时,摆动部件94被配置于开阀位置,大气开放阀78开阀。

接下来,参照图27,对通过第二凸轮99的旋转而进行的护盖按压杆101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如图27所示,护盖按压杆101的凸轮销102被卡入至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中。凸轮槽100如上所述,具有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121、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122、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连接两凸轮槽部121、122之间的第一以及第二连接槽部123、124。

图2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凸轮销102的位置是在第一凸轮91为旋转角0°时由凸轮槽100引导的位置。第二凸轮99在本例中在第一凸轮91处于旋转角205~310°的范围时旋转。因此,当第一凸轮91处于0~205°的范围内的旋转角时,凸轮销102被配置于图2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此外,在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在本例中处于205~310°的范围中,如果第二凸轮99向顺时针方向cw旋转,则凸轮销102向逆时针方向ccw移动,如果第二凸轮99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则凸轮销102向顺时针方向cw移动。

控制部37控制电动机71,如图27所示,使第二凸轮99向顺时针方向cw以及逆时针方向ccw旋转,而控制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控制部37控制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使凸轮销102例如以该图中箭头所示的(1)~(5)的路径移动。当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122时,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复位位置(参照图24)。另外,当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121时,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安放位置(参照图25)。

控制部37执行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维护控制用程序,对电动机71进行旋转控制。控制部37通过控制第一凸轮91以及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而对护盖51、擦拭器61、锁定部件73以及大气开放阀78等进行驱动控制。另外,控制部37在成为预定的抽吸驱动时机时,使电动机71反转驱动从而驱动抽吸泵75。本例的维护装置36具备输出包含与电动机71的旋转量成正比的数量的脉冲的编码器信号的未图示的编码器(例如旋转编码器)。控制部37进行根据电动机71的旋转方向而对从编码器输入的编码器信号的脉冲沿的数量进行加法运算或减法运算的计数,并基于其计数值来检测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控制部37基于所检测出的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来控制电动机71,并控制第一凸轮91以及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

图28以及图29是表示第一凸轮91以及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与护盖51、锁定部件73、大气开放阀78、护盖按压杆101以及擦拭器61的各动作的关系的机械时序图。该图中旋转角(°)表示将第一凸轮91的护盖关闭位置(抽吸位置)设为旋转角0°时的旋转角。第一凸轮91在旋转角0°~310°的范围内旋转。第二凸轮99在第一凸轮91能够与间歇齿轮95啮合的旋转角205°~310°的范围内旋转。

图28示出第一凸轮91在旋转角0°~200°的范围内的各动作,图29示出第一凸轮91在旋转角190°~360°的范围内的各动作。在图28以及图29中,以粗线或者单点划线示出与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相应的护盖51、锁定部件73以及大气开放阀78的各动作。在图28以及图29中,护盖按压杆101以及擦拭器61的各动作在第二凸轮99不旋转的旋转角0~205°的范围内以虚线示出,在第二凸轮99旋转的旋转角205°~310°的范围内以粗线示出。

在图28中,护盖51以及锁定部件73的各动作根据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与护盖按压杆101的转动位置(复位/安放位置)来决定。在图28中,以粗线示出护盖按压杆101处于复位位置时的护盖51以及锁定部件73的动作,以单点划线示出护盖按压杆101处于安放位置时的护盖51以及锁定部件73的动作。此外,在后文的说明中,对应于图28以及图29,有时将护盖51的非加盖位置称为下降位置、加盖位置称为上升位置,将锁定部件73的锁定解除位置称为下降位置、锁定位置称为上升位置。另外,在该图中,擦拭器61的动作被分为水平方向(进退方向md)上的位移和铅垂方向(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而示出。

如图28中粗线所示,当护盖按压杆101处于复位位置时,护盖51在旋转角0~约50°的范围内处于上升位置,在约50~140°的范围内下降,并在140°以上的范围内被保持于下降位置。旋转角0°是护盖51上升的护盖关闭位置,也是进行清洁的抽吸位置。电动机71向使第一凸轮91从旋转角0°向顺时针方向cw旋转的方向而被反转驱动时,在第一凸轮91停止于旋转角0°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75。另外,锁定部件73在旋转角0~140°的范围内处于上升位置,在140~约155°的范围内下降,并在约155°以上的范围内被保持于下降位置。

因此,存在护盖51处于非加盖位置(打开位置)、并且被锁定部件73锁定的护盖开锁定位置(例如旋转角152°)。该护盖开锁定位置相当于图23所示的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中的第一凹部921卡合的位置。另外,在图28中,当印刷时将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下降位置)时,第一凸轮91在护盖打开位置(旋转角190°)处停止。该护盖打开位置相当于图23所示的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第一凸轮91的第二凹部922卡合的位置。因此,在护盖开锁定位置以及护盖打开位置处,第一凸轮91的停止位置精度比较高。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第一凸轮91在护盖开锁定位置处的停止位置精度的偏差所引起的不完全锁定或者未锁定。另外,由于每当在护盖打开位置停止时,第一凸轮91都被定位于适当的旋转角(190°),因此随后的第一凸轮91的旋转位置精度提高。

如图28所示,大气开放阀78通过使图26所示的卡入至第一凸轮91的凸轮槽93的凸轮销941采取图26以及图28中的(1)~(5)的路径而以预定的时机进行开闭。当图26所示的凸轮销941位于第一凸轮91的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931时,大气开放阀78关闭。另外,当凸轮销941位于第一凸轮91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932时,大气开放阀78打开。

在图28中,护盖按压杆101在第一凸轮91处于旋转角0~205°的范围内时,被维持在复位位置与安放位置中的、通过第二凸轮99的旋转角区域205~310°内的操作而决定的一方。另外,在图28中,擦拭器61在第一凸轮91处于旋转角0~205°的范围内时,被维持在退避位置(下降位置)。

如图29所示,当第一凸轮91处于旋转角190~310°的范围内时,护盖51以及锁定部件73被维持在下降位置,大气开放阀78被维持在开阀状态。另外,第二凸轮99在旋转角205~310°的范围内旋转。护盖按压杆101通过被卡入至图27所示的第二凸轮99的凸轮槽100的凸轮销102采取图27以及图29中的(1)~(5)的路径而以预定的时机在复位位置与安放位置之间转动。当图27所示的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内周侧的第二凸轮槽部122时,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复位位置(参照图24)。另外,当凸轮销102位于第二凸轮99的外周侧的第一凸轮槽部121时,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安放位置(参照图25)。

例如当第一凸轮91以及第二凸轮99从旋转角205°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时,护盖按压杆101在路径(1)→(2)的中途的护盖按压安放位置(旋转角265°)处被安放。另外,进一步通过第二凸轮99在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后又向顺时针方向cw反转而采取路径(2)→(3),从而即便成为低于205°的旋转角,护盖按压杆101也被保持在复位位置。另外,通过第二凸轮99的旋转而采取路径(1)→(4),从而即便成为低于205°的旋转角,护盖按压杆101也被保持于安放位置。此外,在第二凸轮99旋转的旋转角205~310°内,由于凸轮从动件582从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脱离,因此护盖51与护盖按压杆101的位置无关而处于下降位置。

在图29中,在第二凸轮99的可旋转区域亦即205~310°的范围内,擦拭器61在退避位置ws与擦拭位置w1(第一擦拭位置w1)之间移动。旋转角205°是擦拭器61开始从退避位置ws移动的擦拭器安放开始位置。另外,旋转角310°是将擦拭器61安放于擦拭位置w1~w3时的移动方向的终点位置即擦拭器安放结束位置。

在图29中,如果第二凸轮99从擦拭器安放开始位置(旋转角205°)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则擦拭器61向进退方向md的一方侧亦即第一方向(去程方向)移动,同时在铅垂方向z上以预定的坡度阶段性地上升。例如在旋转角255°处,擦拭器61到达第三擦拭位置w3。另外,在旋转角280°处,擦拭器61到达第二擦拭位置w2(>w3)。进而,在旋转角310°处,擦拭器61到达第一擦拭位置w1(>w2)。擦拭器61对于喷嘴面271的擦拭通过如下动作进行,即:由控制部37驱动滑架电机28,使滑架26从初始位置hp向印刷区域pa侧移动,并使擦拭器61在喷嘴面271上滑动。

在擦拭器61的擦拭动作结束后,如果第二凸轮99向顺时针方向cw旋转,则擦拭器61伴随着进退方向md的移动而下降,并返回至退避位置ws。此外,在擦拭动作结束后,当已受理下一个印刷任务并为了进行下一个印刷而使护盖51维持在非加盖位置(打开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凸轮99的旋转控制而使擦拭器61经由图29中的路径(4)返回至退避位置ws。另外,在擦拭动作结束后,当未受理下一个印刷任务且无下一个印刷的预定而将护盖51配置于加盖位置(关闭位置)时,根据需要对第二凸轮99进行旋转控制,而使擦拭器61经由图29中的路径(3)返回至退避位置ws。

接下来,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当接通图1、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电源时,在滑架26于初始位置hp待机的状态下将维护装置36的护盖51配置于加盖位置(关闭位置)。护盖51与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抵接,通过护盖51包围全部的喷嘴272,从而防止喷嘴堵塞。此时,锁定部件73上升至与滑架26卡合的锁定位置,滑架26被锁定在初始位置hp。另外,大气开放阀78处于闭阀状态,由护盖51与喷嘴面271包围且与喷嘴272连通的空间与大气隔断,防止由于喷嘴272内的液体粘稠等而造成的喷嘴堵塞等。

图2所示的液体喷射装置11的控制部37在受理印刷任务后,使液体喷射装置11进行印刷。控制部37使维护装置36的电动机71正转驱动,以使第一凸轮91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其结果为,图10所示的驱动齿轮83以及齿轮85旋转,与齿轮85啮合的齿轮88旋转。在齿轮88开始旋转后,经过预定的时滞而使构成离合器87的间歇齿轮90旋转时,第一凸轮91开始旋转。当齿轮85与间歇齿轮90啮合时,驱动齿轮83以及齿轮85的旋转会被直接输入至第一凸轮91。第一凸轮91从旋转角0°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其结果为,第一凸轮91从图20所示的旋转角0°向逆时针方向ccw(该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至旋转角190°。其结果为,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被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按压而位移,护盖升降杆58从图20所示的第二转动姿势而被安放为图21所示的第一转动姿势。由此,护盖51下降至图21所示的非加盖位置。

如图28所示,当第一凸轮91处于旋转角190°时,护盖51被配置于非加盖位置(下降位置),并且锁定部件73被配置于锁定解除位置(下降位置)。因此,滑架26处于锁定解除状态,能够进行沿扫描方向x的移动。另外,大气开放阀78处于开阀状态,擦拭器61被配置于退避位置ws(下降位置)。另外,如图21所示,护盖升降杆58的辊583被按压于第一凸轮91的第二凹部922,第一凸轮91被定位于适当的旋转停止位置。

接下来,控制部37从印刷任务取得介质种类的信息,在印刷开始前驱动间隙调整机构33,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高度调整以便得到与介质种类相应的间隙。液体喷射头27例如被配置在3个位置h1~h3中的与介质种类相应的任意一个位置。当印刷开始时,首先供送部18供送介质m,由输送部19将该供送来的介质m向印刷区域pa输送至印刷开始位置。在介质m被输送至印刷开始位置后,重复进行滑架26在沿扫描方向x移动的同时由液体喷射头27从喷嘴272向介质m喷射液体的印刷动作以及通过输送部19将介质m输送至下一个印刷位置的输送动作,从而在介质m上印刷文书或者图像。

当印刷结束时,如果从前次的清洁实施时间点起过去了设定时间,则控制部37使维护装置36进行液体喷射头27的清洁。在印刷结束后,通过滑架电机28的驱动而将滑架26配置于初始位置hp时,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反转驱动从而使护盖51上升。即,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反转驱动,而使第一凸轮91从旋转角190°以图26以及图28中的(4)→(5)的路径旋转至旋转角0°。其结果为,护盖51从非加盖位置上升而被配置于加盖位置,并且锁定部件73上升而将滑架26锁定于初始位置hp,在此状态下大气开放阀78闭阀。在护盖51向加盖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一同上升的头引导件55与液体喷射头27卡合,由此护盖51相对于喷嘴面271被定位于适当的位置。

进而,控制部37在第一凸轮91达到旋转角0°后,仍继续进行对电动机71的反转驱动。第一凸轮91在旋转角0°处被限制进一步向顺时针方向cw的继续旋转。因此,在第一凸轮91停止在抽吸位置(旋转角0°)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75。由此,由护盖51与喷嘴面271包围且与喷嘴272连通的空间成为负压,进行从喷嘴272强制地抽吸排出液体的清洁。清洁的结果为,从喷嘴272中连同液体一起将粘稠液体以及气泡等除去。

在清洁结束后,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正转驱动。其结果为,抽吸泵75反转而被释放。进而,在从电动机71开始正转驱动起经过预定的时滞后,第一凸轮91经由离合器87开始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并旋转至阀打开位置(旋转角60°)(图26以及图28中的(1))。其结果为,大气开放阀78被开阀。接下来,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反转驱动。其结果为,第一凸轮91从阀打开位置向顺时针方向cw旋转至旋转角0°(图26以及图28中的(2)),进而通过继续进行电动机71的反转驱动,从而驱动抽吸泵75。其结果为,不从喷嘴272排出液体,而将存积于护盖51内的液体从废液收纳部41排出。

随后,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正转驱动,使第一凸轮91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第一凸轮91旋转至护盖打开位置(旋转角190°)。其结果为,护盖51从加盖位置下降而被配置于非加盖位置。此时,锁定部件73下降至锁定解除位置,滑架26的锁定被解除。如此在清洁结束后,护盖51被配置于非加盖位置。

接下来,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正转驱动,而进行使擦拭器61擦拭喷嘴面271的揩拭。控制部37在擦拭位置w1~w3中选择与此时液体喷射头27的高度位置h相应的擦拭位置。详细而言,控制部37在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一位置h1时选择第一擦拭位置w1,在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二位置h2时选择第二擦拭位置w2,在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三位置h3时选择第三擦拭位置w3。进而,控制部37取得与所选的擦拭位置相应的目标旋转角。例如,控制部37在第一擦拭位置w1时取得目标旋转角310°,在第二擦拭位置w2时取得目标旋转角280°,在第三擦拭位置w3时取得目标旋转角255°。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正转驱动直至第一凸轮91到达目标旋转角。

当第一凸轮91从护盖打开位置(190°)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至约205°时,第一凸轮91的齿部91a与间歇齿轮95的齿部95a啮合,第二凸轮99开始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其结果为,与第二凸轮99同轴上的小齿轮77正转。通过小齿轮77的正转,经由小齿轮77与齿条641的啮合而对擦拭器保持机构63进行保持的齿条部件64从图4所示的退避位置向图13中箭头所示的第一方向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擦拭器保持机构63通过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的被卡定部111(滑动轴113)与卡定部112(斜面115)的卡定而被维持在保持于齿条部件64的状态。

在擦拭器保持机构63向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擦拭器保持架65的背面突出设置的4个引导销651、652(参照图4、图16)沿着引导孔441、442(参照图5、图16)而被引导。因此,保持擦拭器61的擦拭器保持架65在进退方向md上向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朝向擦拭位置w的方向亦即第一方向(进退方向md的一方侧)移动,同时向铅垂方向z的上侧上升。此时,擦拭器保持架65向第一方向移动,同时相对于滑动部件66的连结部67向铅垂方向z的上侧相对移动。详细而言,连结部67中的辊671在引导槽653的内壁面向铅垂方向z的上侧滚动,从而保持擦拭器61的擦拭器保持架65上升。

例如当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一位置h1(参照图18)时,使第一凸轮91旋转至与第一擦拭位置w1(参照图17)对应的310°。另外,当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二位置h2(参照图18)时,使第一凸轮91旋转至与第二擦拭位置w2(参照图17)对应的例如280°。进而,当液体喷射头27处于第三位置h3(参照图18)时,使第一凸轮91旋转至与第三擦拭位置w3(参照图17)对应的例如255°。控制部37在第一凸轮91到达目标旋转角后,停止对电动机71的正转驱动。

当使第一凸轮91旋转至旋转角310°时,引导销651被配置于图16所示的第一平坦部446。其结果为,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第一擦拭位置w1。另外,当使第一凸轮91旋转至旋转角280°时,引导销651被配置于图16所示的第二平坦部445。其结果为,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第二擦拭位置w2。进而,当使第一凸轮91旋转至旋转角255°时,引导销651被配置于图16所示的第三平坦部444。其结果为,擦拭器61被配置于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第三擦拭位置w3。

如此,如图18所示,擦拭器61被配置在与介质种类所对应的液体喷射头27的位置h1、h2、h3相应的擦拭位置w1、w2、w3。此时,不论擦拭器61所配置的擦拭位置w1~w3的差异,在擦拭器61与液体喷射头27之间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铅垂方向z)上都能够确保图18所示的适当的重复量δr。

接着,控制部37驱动滑架电机28而使滑架26向图18、图19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其结果为,滑架26从图18所示的维护位置(本例中为初始位置hp)向印刷区域pa沿图19中实线所示的箭头的方向移动。在该滑架26的移动过程中,擦拭器61相对于喷嘴面271以确保适当的重复量δr的状态滑动,由此适当地擦拭喷嘴面271。擦拭器61向与滑架26的移动方向(图19的实线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亦即擦拭方向wd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在结束了对喷嘴面271的擦拭后的擦拭器61上,在处于擦拭方向wd的行进侧的面上附着有从喷嘴面271除去的液体。

如此在结束擦拭动作后,控制部37驱动电动机71,并且根据需要对电动机71进行预定的旋转控制,使擦拭器61从擦拭位置w向退避位置ws返回。在擦拭器61返回至退避位置ws时,擦拭器61的擦拭方向wd的行进侧的面与擦拭器清洁器69接触,附着于该面上的液体会被擦拭器清洁器69吸收而被除去。

这里,在擦拭动作结束后,当使擦拭器61从擦拭位置w向退避位置ws返回时,电动机71的控制内容会根据下一个印刷任务的有无而不同。也就是说,在没有下一个印刷任务时,当使第一凸轮91返回到了抽吸位置(0°)时,使护盖51配置于加盖位置。另外,当存在下一个印刷任务时,当使第一凸轮91返回到了抽吸位置(0°)时,使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

在擦拭动作结束后,在没有下一个印刷任务的情况下,控制部37控制电动机71,以图27以及图29中凸轮销102经过(2)→(3)的路径而对第二凸轮99的旋转进行控制。其结果为,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图20所示的复位位置。当第二凸轮99返回至擦拭器安放开始位置(205°)且擦拭器61返回至退避位置ws后,第一凸轮91进一步旋转至抽吸位置(0°)。在该过程中,护盖51以及锁定部件73沿着图28中的粗线而向顺时针方向cw位移。即,凸轮从动件582与凸轮部92的卡合解除,护盖升降杆58通过弹簧59的作用力而从第一转动姿势向第二转动姿势转动,护盖保持架52被抬起(参照图20)。其结果为,护盖51被配置于加盖位置,在擦拭动作后返回至初始位置hp的滑架26通过锁定部件73而被锁定,在该状态下,对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进行加盖。此时,大气开放阀78处于闭阀状态(参照图28)。

另一方面,在擦拭动作结束后,当存在下一个印刷任务的情况下,控制部37控制电动机71,以图27以及图29中凸轮销102经过(2)→(3)→(1)→(4)的路径而对第二凸轮99的旋转进行控制。其结果为,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图22所示的安放位置。当第二凸轮99返回至擦拭器安放开始位置(205°)且擦拭器61返回至退避位置ws后,第一凸轮91进一步旋转至抽吸位置(0°)。在该过程中,护盖51以及锁定部件73沿着图28中的单点划线向顺时针方向cw位移。即,即便凸轮从动件582与凸轮部92的卡合解除,护盖按压杆101也将护盖升降杆58保持为第一转动姿势,因此护盖保持架52维持被下压的状态(参照图22)。其结果,护盖51被维持在非加盖位置。此时,在擦拭动作后返回至初始位置hp的滑架26处于锁定解除状态,大气开放阀78例如处于闭阀状态(参照图28)。

在随后的下一个印刷任务的印刷中,滑架26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初始位置hp移动,而进行从液体喷射头27的全部喷嘴272喷射液体的冲洗。其结果为,排出了不使用喷嘴内的粘稠的液体等,更新了喷嘴272内的液体。由此抑制了液滴的喷射不良,能够在介质m上进行高品质的印刷。在朝向护盖51的冲洗被重复预定次数而在护盖51内存积了预定量以上的液体的时间点,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反转驱动,而使抽吸泵75驱动。其结果为,存积于护盖51的液体被抽吸泵75经由未图示的管排出至废液收纳部41。

另外,在维护时,存在液体喷射头27或者介质m等障碍物存在于擦拭器61的移动区域内的不规则的位置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擦拭器单元60在这样的不规则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动作。当擦拭动作开始时,电动机71被正转驱动,在图29中第二凸轮99从擦拭器安放开始位置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于是,如图13所示,小齿轮77旋转,擦拭器移动机构62向该图中箭头所示的第一方向(去程方向)移动。

此时,对构成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滑动部件66进行保持的齿条部件64处于经由解除动作前的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而与滑动部件66连结的保持状态。详细而言,经由设置于滑动部件66上的被卡定部111与设置于齿条部件64上的卡定部112的卡定,滑动部件66以能够与齿条部件64一体移动的方式与齿条部件64连结。因此,擦拭器移动机构62以滑动部件66经由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而被一体连结的状态向图13中箭头所示的第一方向移动。

通过擦拭器移动机构62的向第一方向的移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而向第一方向以及铅垂方向z的上侧位移的同时移动。当擦拭器61与存在于其移动区域内的不规则的位置的液体喷射头27或者介质m等障碍物触碰时,擦拭器61会受到与移动方向反向的负荷。此时,如图15所示,齿条部件64继续进行向该图中箭头所示的第一方向的移动,而滑动部件66则会从障碍物受到妨碍朝向第一方向的移动的朝向的负荷。也就是说,在滑动部件66上作用有与第一方向反向的抵抗力。其结果为,如图15所示,被卡定部111与卡定部112的卡定被解除。详细而言,滑动轴113克服弹簧114的作用力而向上方位移的同时越过斜面115,滑动轴113与斜面115的卡定解除。如此,齿条部件64对滑动部件66进行保持的保持状态通过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的卡定解除而被解除。

当齿条部件64与滑动部件66的卡定解除,从而基于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的保持状态被解除时,滑动部件66与齿条部件64能够进行相对移动。其结果为,如图14所示,在使滑动部件66留在保持状态解除位置的情况下,只有齿条部件64通过小齿轮77的旋转而向第一方向移动。因此,触碰到障碍物的擦拭器61不会硬要继续移动,因此不易从障碍物受到过大的负荷。例如,即使向第一方向移动的擦拭器61的端部触碰到存在于不规则的位置的液体喷射头27的侧面,也会防止擦拭器61相对于擦拭器保持架65偏离或脱落。另外,即使擦拭器61触碰到液体喷射头27的角部(边缘),由于此时的碰撞力得到缓和,因此能够避免擦拭器61的损伤或者过度变形等缺陷发生。另外,随后,即使滑架26为了进行擦拭动作而移动,擦拭器61也会处于滑动部件66从齿条部件64脱离的自由状态。因此,即使擦拭器61在其移动时例如从液体喷射头27受到外力,也能够向退避位置ws侧移动,因此在此时也能够避免擦拭器61从擦拭器保持架65偏离或者脱落等。

随后,当控制部37对电动机71进行反转驱动时,小齿轮77反转,齿条部件64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回程方向)移动。齿条部件64相对于滑动部件66而向第二方向相对移动,该卡定部112到达滑动部件66的被卡定部111时,被卡定部111与卡定部112卡定。也就是说,在本例中,滑动轴113通过弹簧114的作用力而被沿斜面115压出,滑动轴113与斜面115再次卡定。这样,即便是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在擦拭器61触碰到障碍物时,对擦拭器保持机构63进行保持的齿条部件64的保持状态被解除,在擦拭器61返回至退避位置ws的过程中,也会恢复至原来的保持状态。

此外,本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例如在使用了特殊油墨等液体后长久未被使用时,需要从液体喷射头27排出液体,并且将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操作面板15进行操作而进行预定的指示。控制部37在从操作面板15受理了指示时,驱动电动机71,而使第一凸轮91向逆时针方向ccw旋转,从而配置于图28中的护盖开锁定位置(152°)。此时,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与第一凸轮91的第一凹部921(参照图21等)卡合,护盖升降杆58形成为相比图21所示的第一转动姿势而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姿势。在该护盖开锁定位置处,在护盖51被配置于非加盖位置的状态下,滑架26通过锁定部件73而被锁定在初始位置hp。此时,由于辊583被按压于第一凹部921,因此以辊583位于第一凹部921的中心的方式而将第一凸轮91定位于适当的旋转角(152°)。因此,能够避免在护盖开锁定位置处由于第一凸轮91的旋转角的偏差而造成滑架26的锁定不完全或脱离等缺陷的发生。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液体喷射头27,其从配置于喷嘴面271的多个喷嘴272喷射液体;以及维护装置36,其具有包括擦拭器61的擦拭器单元60,擦拭器61通过在与喷嘴面271接触的状态下与液体喷射头27在擦拭方向wd上相对移动来擦拭喷嘴面271。擦拭器单元60具备擦拭器移动机构62,该擦拭器移动机构62使擦拭器61在对喷嘴面271进行擦拭的擦拭位置与在沿着喷嘴面271的方向上从擦拭位置w1离开的退避位置ws之间,以该擦拭位置与退避位置ws之间为进退方向md而进行移动。擦拭器移动机构62具备:保持擦拭器61的擦拭器保持机构63(擦拭器保持架65与滑动部件66);齿条部件64,其在保持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状态下,受到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而沿进退方向md移动,从而使擦拭器保持机构63在进退方向md上移动;以及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1移动的过程中,在受到了设定值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将擦拭器保持机构63的保持状态解除。因此,在液体喷射头27或者介质m等位于擦拭器61的移动区域的不规则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擦拭器61与液体喷射头27或者介质m等接触而致使擦拭器61或者其他部件损伤的情况发生。另外,即便在液体喷射头27与处于擦拭位置的擦拭器61的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本例中例如为铅垂方向z)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良好的擦拭动作。这样,即使在液体喷射头27处于不规则的位置或者液体喷射头27与擦拭器61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更等液体喷射头27维护时的使用状况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进行由维护装置36实施的维护动作。

(2)擦拭器61在沿着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而从离开喷嘴面271的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1移动的过程中,移动至擦拭器61能够与喷嘴面271接触的接触位置。退避位置ws在正交方向上从喷嘴面271离开,因此当液体喷射头27或者介质m等位于擦拭器61的移动区域的不规则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擦拭器61向擦拭位置w移动的过程中与液体喷射头27或者介质m等接触时的冲击。例如,当采用不使擦拭器向正交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情况下,从退避位置移向擦拭位置的擦拭器有可能会在移动中触碰到液体喷射头的侧面或者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由于触碰到液体喷射头的侧面时的冲击而致使擦拭器从擦拭器保持架偏离或脱离,或者在触碰到边缘时造成擦拭器受损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擦拭器61在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1移动的过程中,还向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位移,因此,相对于不规则的位置的液体喷射头27,而能够与喷嘴面271接触。因此,能够减少擦拭器61从擦拭器保持架65偏离或脱离甚至损伤的情况发生。

(3)在进退方向md上处于擦拭器61的擦拭位置w1与退避位置ws之间的位置处具备第二擦拭位置w2,在该第二擦拭位置w2处,擦拭时的擦拭器61的位置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比第一擦拭位置w1接近退避位置ws。因此,在使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1沿进退方向md移动的中途,能够将擦拭器61配置于第二擦拭位置w2。因此,在出于变更液体喷射头27与介质m的间隔(间隙)的目的而变更液体喷射头27的正交方向(例如铅垂方向z)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维持擦拭器61与喷嘴面271的重复量δr。另外,也能够变更擦拭器61与喷嘴面271的重复量δr。因此,能够利用擦拭器61适当地擦拭喷嘴面271。另外,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移动的过程中,擦拭器61不采取经由高于作为其目标的擦拭位置w的位置的移动路径。因此,能够避免在擦拭器61向擦拭位置w移动的中途以过大的力与喷嘴面271碰撞。

(4)擦拭器保持机构63具有:擦拭器保持架65,其由沿进退方向md延伸的引导孔441、442引导,能够保持擦拭器61并且沿与喷嘴面271交叉的升降方向移动;以及滑动部件66,其对擦拭器保持架65以能够在升降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保持,并且与齿条部件64连结。在与齿条部件64连结的滑动部件66沿进退方向md移动的过程中,擦拭器保持架65被引导孔441、442引导而相对于滑动部件66在升降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优选地用作使擦拭器61进行在进退方向md与升降方向上位移的移动的擦拭器保持机构63。

(5)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具有设置于齿条部件64的卡定部112和保持于滑动部件66的被卡定部111。通过卡定部112与被卡定部111卡定,而使滑动部件66保持于齿条部件64。在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向擦拭位置w移动的过程中,在受到了设定值以上的负荷的情况下,被卡定部111能够从卡定于卡定部112的卡定位置向不被卡定的非卡定位置移动。因此,能够优选地用作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的结构。另外,设为如下结构,即,将被卡定部111设为作为被卡定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滑动轴113,并使滑动轴113卡定于作为被卡定部111的一个示例的斜面115上。因此,能够将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0形成为比较简单的结构。

(6)维护装置36在退避位置ws处且在与擦拭器61的成为擦拭方向wd的行进侧的面接触的位置,具备擦拭器清洁器69。因此,能够除去附着于擦拭器61的液体。另外,能够通过擦拭器61的退避位置ws与擦拭位置w之间的移动而清洁擦拭器61的擦拭面。

(7)齿条部件64具有与小齿轮77啮合的齿条641,该小齿轮77被固定于旋转轴84的端部,该旋转轴84受到来自电动机71的驱动力而以沿着喷嘴面271并且与进退方向md交叉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因此,能够优选地用作使齿条部件64沿进退方向md移动的结构。

(8)维护装置36具备护盖单元50。护盖单元50具备护盖51,护盖51以能够在与喷嘴面271抵接而形成包含喷嘴272在内的空间的加盖位置、以及离开喷嘴面271的非加盖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而被连结于第一旋转凸轮91,该第一旋转凸轮91被固定于以沿着旋转轴84的轴线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轴86上。因此,能够优选地用作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维护的结构,并且能够高效地使擦拭器61以及护盖51移动。

(9)护盖单元50具有:对护盖51向从非加盖位置朝向加盖位置的方向施力的弹簧59;以及在将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的第一转动姿势与将护盖51配置于加盖位置的第二转动姿势之间转动的护盖升降杆58。进而,护盖单元50具有第一凸轮91以及以与第一凸轮91卡合的状态而被设置于护盖升降杆58上的凸轮从动件582。第一凸轮91具有通过与凸轮从动件582卡合而使护盖升降杆58向第一转动姿势转动的凸轮部92。第一凸轮91在凸轮部92与凸轮从动件582的卡合解除的旋转角处,允许护盖升降杆58通过弹簧59的作用力而向将护盖51配置于加盖位置的第二转动姿势转动。因此,能够优选地用作对液体喷射头27进行维护的结构,并且能够使擦拭器61以及护盖51高效地移动。

(10)凸轮从动件582具有能够与第一凸轮91的凸轮部92卡合的辊583。凸轮部92具有至少一个当第一凸轮91处于旋转停止位置时能够与辊583卡合的被卡合部分。被卡合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本例中为两个)具有能够与辊583卡合的凹部921、922。因此,即便第一凸轮91的旋转停止位置出现偏差,通过凸轮从动件582的辊583以被按压于凹部921、922的状态进行卡合,从而也会将第一凸轮91定位于标准的旋转停止位置。因此,能够以较高的位置精度将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例如图21)。

(11)护盖单元50具有同旋转轴84一起旋转的第二凸轮99。另外,护盖单元50具有根据第二旋转凸轮99的旋转而在将护盖升降杆58保持于第一转动姿势的安放位置和允许护盖升降杆58从第一转动姿势向第二转动姿势转动的复位位置之间移动的护盖按压杆101。因此,如果护盖按压杆101根据第二旋转凸轮99的旋转而被配置于安放位置,则护盖升降杆58被保持为第一转动姿势。另外,如果护盖按压杆101被配置于复位位置,则借助弹簧59的作用力的护盖升降杆58从第一转动姿势向第二转动姿势转动。因此,即便第一旋转凸轮91处于将护盖升降杆58形成为将护盖51配置于加盖位置的第二转动姿势的旋转角,也能够将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图22)。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以下所示的变更例。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所含的结构与下述变更例所含的结构进行任意组合,还可以将下述变更例所含的结构彼此进行任意组合。

·擦拭部件(擦拭器61)在退避位置与擦拭位置之间也可以不沿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滑动部件66上固定擦拭部件,或者将擦拭器保持架65固定于滑动部件66。

·也可以在滑动部件66上设置卡定部112(斜面115),并且在驱动力传递部(齿条部件64)上设置被卡定部件(滑动轴1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退避位置处,将擦拭部件设置于成为液体喷射头的扫描区域的下方的位置,不过也可以设置在不与扫描区域重叠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维护装置36被用于液体喷射头27进行扫描的串行打印机(serialprinter)中,不过也可以用于液体喷射头27不进行扫描的行式打印机(lineprinter)中。在这种情况下,擦拭部件(擦拭器)也可以在位于在与输送方向y交叉的方向上与输送介质m的输送区域相邻的区域处的退避位置、以及与输送区域重叠的擦拭位置之间移动。另外,擦拭部件也可以在与输送区域重叠且与液体喷射头在输送方向y上相邻的退避位置、以及与输送区域重叠的擦拭位置之间移动。

·凸轮从动件的旋转体并不局限于辊,也可以是滚珠。根据该结构,即便由于电动机71的停止位置精度、部件的尺寸以及组装偏差而致使第二凸轮99的旋转停止位置相对于标准的停止位置出现偏差,也能够以使滚珠来到凹部的中心的方式来调整第二凸轮的旋转停止位置。

·擦拭部件(擦拭器61)的擦拭位置也可以是一个。另外,也可以设定2个或者4个以上的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上位置不同的擦拭位置。进而,还可以使擦拭部件的擦拭位置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正交方向上连续变化。

·在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上位置不同的多个擦拭位置并不局限于随着擦拭器61从退避位置ws朝向擦拭位置w1而逐渐升高的结构,也可以逐渐降低,或者无规则地变化。

·也可以使液体喷射头27从印刷时的位置沿与喷嘴面271正交的方向移动来调整与擦拭部件(擦拭器61)的重复量δr。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便擦拭部件的擦拭位置为一个,也能够以适当的重复量δr来擦拭喷嘴面271。

·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设置于齿条部件64上的卡定部为台阶部,设置于滑动部件66上的被卡定部件具有能够越过台阶部的斜面。另外,与之相反,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台阶部被设置于滑动部件,具有斜面的被卡定部件被设置于齿条部件。

·也可以除去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中的一个凹部。总之,当存在多个能够将护盖51配置于非加盖位置的第一凸轮91的旋转停止位置的情况下,只要在第一凸轮91于多个旋转停止位置处与凸轮从动件卡合的多个被卡合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凹部即可。

·也可以将护盖的升降机构形成为使护盖保持架52升降的齿轮齿条副方式的移动机构。

·也可以将擦拭部件(擦拭器)形成为能够沿宽度方向x(扫描方向)或者输送方向y移动的结构,通过使擦拭部件在沿着喷嘴面的方向移动来擦拭喷嘴面。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以下结构,即,将维护装置36的底座单元载置于导轨上而能够利用驱动源的动力使装置全体移动,通过维护装置36的移动使擦拭部件对在预定的被擦拭位置处待机的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进行擦拭。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驱动源的动力使擦拭器移动机构的全体或者一部分移动,从而由擦拭部件对在预定的被擦拭位置处待机的液体喷射头27的喷嘴面271进行擦拭。

·液体喷射装置并不局限于串行打印机,也可以是滑架能够沿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这两个方向移动的横向式打印机(lateralprinter)。

·液体喷射装置并不局限于印刷用的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喷射将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而成的液状体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喷射使配线材料的金属粉分散而形成的液状体的液滴,并在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基板上形成电气配线图案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向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长条状的基板喷射分散了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的粉末而形成的液状体,以制造液晶、el(场致发光)以及面发光等各种方式的显示器(显示装置用的显示基板)的像素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而,也可以是喷射未固化的树脂液而形成立体物的三维造形用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8…供送部、19…输送部、20…印刷部、26…滑架、27…液体喷射头、271…喷嘴面、272…喷嘴、33…间隙调整机构、36…维护装置、37…控制部、40…底座单元、42…底座部、44…侧板部、441、442…作为引导部的一个示例的引导孔、443…平坦部、444…第三平坦部、445…第二平坦部、446…第一平坦部、48…护盖组装保持部、49…擦拭器组装保持部、50…护盖单元、51…护盖、52…护盖保持架、56…升降机构、58…作为转动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护盖升降杆、582…凸轮从动件、583…作为旋转体的一个示例的辊、59…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的弹簧、60…擦拭器单元、61…作为擦拭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62…作为擦拭部件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移动机构、63…作为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保持机构、64…作为驱动力传递部的一个示例的齿条部件、641…齿条、65…构成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一个示例并且作为保持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保持架、651、652…引导销、66…构成擦拭部件保持机构的一个示例的滑动部件、67…连结部、68…导轨、69…作为吸收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擦拭器清洁器、70…驱动机构、71…作为驱动源的一个示例的电动机、72…动力传递机构、73…锁定部件、74…锁定单元、75…抽吸泵、77…作为齿轮的一个示例的小齿轮(piniongear)、78…大气开放阀、83…驱动齿轮、84…旋转轴(第一旋转轴)、85…齿轮、86…作为第二旋转轴的一个示例的旋转轴、87…离合器、91…作为旋转凸轮的一个示例的第一旋转凸轮(第一凸轮)、92…凸轮部、921…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凹部、922…作为凹部的一个示例的第二凹部、93…凸轮槽、94…摆动部件、941…凸轮销、95…间歇齿轮、99…第二旋转凸轮(第二凸轮)、101…作为按压杆的一个示例的护盖按压杆、102…凸轮销、110…保持状态解除机构、111…被卡定部、112…卡定部、113…作为被卡定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滑动轴、114…弹簧、115…斜面、m…介质、x…宽度方向(扫描方向)、y…输送方向、z…铅垂方向、hp…初始位置、c…中心线、md…进退方向、w1…擦拭位置(第一擦拭位置)、w2…第二擦拭位置、w3…第三擦拭位置、wd…擦拭方向、δr…重复量。

于2017年2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031390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参照而被并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