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触感图案的印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8043发布日期:2018-11-14 04:39阅读:20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触感图案的印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立体画印刷,特别涉及一种立体触感图案的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品,油画价格非常昂贵。如果普通大众想要欣赏并拥有这样的艺术品显然没有经济实力,而且,更别说原作通常也只有一张,因此决定了只能有极少数人能够拥有。

如果要让普通人也能够欣赏和拥有自己喜欢的油画,最普及以及成本低的方式就是印刷的方式。随着印刷术不断更新换代,印刷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可是一般的印刷方法只能单纯地将油画的平面印刷出来,原画的质感或笔触等立体感却无法表现出来。而油画笔触所形成在某些部位厚,某些部位薄的肌理效果也是油画的魅力所在,因此简单的平面印刷难以显示油画的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触感图案的印刷方法,通过丝网印刷和胶印结合,使图案能够呈现立体触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立体触感图案的印刷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step1,依据图纸在基层划定凸起部分;

step2,在基层通过印刷印得基层图案;

step3,在紫外灯照射下,使用uv油墨对凸起部分进行至少一次丝网印刷,使uv油墨重叠至需要高度,得到uv油墨层;

step4,使用胶印油墨对凸起表面的图案进行胶印,得到胶印油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uv油墨进行丝网印刷,丝网印刷的墨层厚,色彩鲜艳,给人一种很饱满的感觉,立体感强,印压小,采用uv油墨进行丝网印刷,uv油墨的固化速度快,能够克服丝网印刷光固化速度慢的缺点,提高印刷效率;而胶印的墨层要比丝网印刷的墨层薄;相较于丝印,其不易因油墨的收缩而引起基层的变形,对基层平整度影响小;印刷图文再现效果好,印刷的网点变形小,印刷出来的图案比较清晰,质感强,色彩再现性好,相较于丝印,能够更加清晰得呈现出图案原本的颜色以及触感,图案的质感更好。通过丝印叠高后胶印出图案的方式,能够呈现出画质精美的立体触感图案,相较于仅靠丝印叠高印出图案,其图案更加精美,质感高级,且收缩小,图案形变低;相较于仅靠胶印叠高印出图案,其成型速度快,叠高速度快,加工效率高;且图案叠高部分与表面之间通过丝印和胶印的过渡,能够更贴近于油画图案的质感,丝印的随意性强,能够模仿笔触感,而胶印的精度高,能够还原图案的细节。

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step5,在未达到需要高度的胶印油墨表面继续使用uv油墨进行丝网印刷至需要高度;

step6,使用胶印油墨对凸起表面的图案进行胶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笔触的深浅,其高度不同,而胶印只能印刷平面,step5和step6能够使图案的凸起高度不同,从而使印刷效果更好,而层叠在丝印之间的胶印涂层能够过渡两丝印油墨,避免位于胶印油墨两侧的丝印油墨之间的颜色混杂。

作为优选,基层为欧纯棉纸或者油画布的其中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欧纯棉纸或者油画布都具有厚度较厚的特点,与丝印油墨和胶印油墨的结合性好,能够避免印版脱落分离,相较于光滑细腻的纸张,对后续彩色画面的印刷的影响较小,进而能够达到最佳的印刷效果。

作为优选,step3中,在前一次丝网印刷的uv油墨固化度超过90%后,再进行下一次丝网印刷使uv油墨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uv油墨固化度超过90%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印刷能够避免出现油墨之间颜色混杂的情况,使画质更加精良。

作为优选,uv油墨包括有以下组分,各组分及组分的质量份数如下:光聚合性预聚物30-35份、稀释剂25-30份、光引发剂2-4份、胶质碳酸钙25-30份、有机颜料0.5-1份、增粘剂0.1-0.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引发剂能够促使光聚合性预聚物和稀释剂发生固化反应,而胶质碳酸钙作为填料和增粘剂一起使用能够增厚墨层,加速固化速度,减少收缩,从而使uv油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型较厚的涂层。

作为优选,光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按照质量比为2:1混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聚酯丙烯酸酯和环氧丙烯酸酯作为预聚物能够在体系中均匀分散,从而使聚合过程中油墨能够均匀聚合,减少收缩对图案造成的影响。

作为优选,稀释剂为丙二醇类二丙烯酸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二醇类二丙烯酸酯为双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含有两个可参与光固化反应的活性基团,因此光固化速度比单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快,成膜时交联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固化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抗性。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黏度相应增加,但仍保持良好的稀释性,其挥发性较小,气味较低,使uv油墨具有较快的成膜速度。

作为优选,光引发剂为uv907和uv905按质量比为3:1混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v907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ⅰ)型光引发剂与uv905配合具有能够加快本发明uv油墨的固化速度。

作为优选,增粘剂为二缩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缩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高粘度、高反应活性、高交联密度、固化膜硬、富有弹性而不脆,耐拉伸性能优良,其在本发明体系中,还能够为活性稀释剂参与固化反应;能够起到提高稀释剂粘性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固化速度。

作为优选,胶印油墨为发泡油墨和胶印四色墨按照质量比为1:4混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泡油墨能够模拟表面的小颗粒凸起,从而使图案更加仿真。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丝网印刷配合胶印印刷能够制得具有立体触感的印刷制品,通过自制的uv油墨,能够进一步提升印刷制品与油画的接近程度,利用立体触感模仿油画笔触,效果细腻且接近;同时,本发明采用uv油墨能够提高立体触感制品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印刷在基层上的立体触感图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2、基层图案;3、uv油墨层;4、胶印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a

参见图1,一种立体触感图案的印刷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step1.1,选择欧纯棉纸作为基层1,将其摊平;

step1.2,在基层1表面通过ai软件和gmg软件把需要印刷的图片先电子分色,把要有立体触感的部位单独分离出来做成打底印版;

step2,在基层1通过胶印印刷印得不需要立体触感部位的基层图案2;

step3.1,至基层图案2固化后,在紫外灯照射下,使用uv油墨对立体触感的部位进行丝网印刷,得到一层uv油墨层3;

step3.2,至一层uv油墨层固化度超过90%后,使用uv油墨在一层uv油墨层上进行丝网印刷,叠得高度增加的二层uv油墨层3;

step3.3,重复step3.2,叠至达到需要的uv油墨层3高度,继续在紫外灯照射下至uv油墨层3表面固化度超过90%;

step4.1,使用发泡油墨和胶印四色墨按照质量比为1:4混合而成的胶印油墨对需要立体触感部位的图案进行胶印,烘烤至其表面固化;

step5.1,在立体触感部位未达到需要高度的胶印油墨表面按照step3.1-step3.3的方法继续使用uv油墨进行丝网印刷至需要高度;

step6,使用同样的胶印油墨对需要立体触感部位的图案进行胶印,烘烤至其表面固化,即成型立体触感图案。

uv油墨的制备方法如下:

step1,室温下,向配料容器中分别加入光聚合性预聚物30kg,稀释剂25kg,搅拌10分钟;

step2,在搅拌均匀后,加入胶质碳酸钙25kg、有机颜料0.5kg,继续搅拌30分钟;

step3,继续加入光引发剂2kg及增粘剂0.1kg,继续搅拌30分钟;

step4,放入研磨机中研磨两遍即得uv油墨。

其中,光聚合性预聚物为聚酯丙烯酸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按照质量比为2:1混合而成;稀释剂为丙二醇类二丙烯酸酯;光引发剂为uv907和uv905按质量比为3:1混合而成,购于广州旺三科技有限公司;增粘剂为二缩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

实施例1b-实施例1e

实施例1c-实施例1e与实施例1a的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实施例1c-实施例1e采用的uv油墨的具体组分及具体组分含量不同,具体含量见下表(单位:kg):

实施例2a

实施例2a与实施例1a的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基层1选为油画布。

对比例1a

对比例1a为采用丝网印刷制得的印刷制品。

对比例1b

对比例1b为采用胶印印刷制得的印刷制品。

通过实施例1a-实施例1e、实施例2a、对比例1a-对比例1b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图案相同的油画。将其在同样的光线下拍成照片,并将原版油画同样在相同的光线下拍成照片,以实施例1a-实施例1e、实施例2a、对比例1a-对比例1b分别命名对应的照片,将其挂设在同一墙面上,随机挑选50人让他们站在1m远的位置进行观察,投票选择认为最接近油画的照片,每人一票;随后调换照片位置,让之前的50人站在2m远的位置进行观察,同样投票选择认为最接近油画的照片,每人一票;再调换照片位置,让之前的50人站在3m远的位置进行观察,同样投票选择认为最接近油画的照片,每人一票。

并将印刷制得的图案同样以实施例1a-实施例1e、实施例2a、对比例1a-对比例1b分别命名对应的印刷制品,与原版油画同时挂在墙上,随机挑选50人让他们站在1m远的位置进行观察,投票选择认为最接近油画的印刷制品,每人一票;之后调换印刷制品的位置,让之前的50人站在2m远的位置进行观察,同样投票选择认为最接近油画的印刷制品,每人一票;再调换印刷制品位置,让之前的50人站在3m远的位置进行观察,同样投票选择认为最接近油画的印刷制品,每人一票。

测试结果见下表:

综上,本发明的印刷方法相较于普通的平面印刷,对油画的仿真度更高,尤其以实施例1d的仿真度最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