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其控制方法及液体吸收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7774发布日期:2019-01-19 00:0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打印设备、其控制方法及液体吸收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型打印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打印设备、液体吸收设备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提出了用于在转印构件上形成墨图像并且将该墨图像转印到诸如纸张等的打印介质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3-182064公开了用于在中间构件上形成墨图像并将该墨图像转印到薄片的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还包括在中间构件上形成主图像的喷墨装置。该设备还包括在主图像中形成聚集体的区域、从聚集体部分地除去液体的区域、将图像转印到薄片的区域以及在形成新的主图像之前再现中间构件的表面的区域。

在用于吸收液体成分的液体吸收薄片与转印构件接触的状态下除去墨图像的液体成分的设备结构中,液体吸收性能可能由于该设备结构的使用而劣化。如果液体吸收性能在早期劣化,则液体吸收薄片的更换频率可能增加,由此降低用户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能够更高效地恢复液体吸收薄片的液体吸收性能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包括:转印构件,其被配置为循环移动;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将墨排出至所述转印构件而在所述转印构件上形成墨图像;转印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用于将所述转印构件上形成的所述墨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的转印操作;以及液体吸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转印操作之前从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墨图像中吸收液体成分,其中,所述液体吸收单元包括:液体吸收薄片;驱动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循环移动;移位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在所述液体吸收薄片与所述转印构件接触的接触状态和所述液体吸收薄片与所述转印构件分离的退避状态之间移位;以及恢复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用于恢复所述液体吸收薄片的液体吸收性能的恢复操作,以及在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处于所述退避状态的情况下,在利用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循环移动的同时、利用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所述恢复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吸收设备,用于在将转印构件上所形成的墨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的转印操作之前从所述墨图像中吸收液体成分,所述液体吸收设备包括:液体吸收薄片;驱动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循环移动;移位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在所述液体吸收薄片与所述转印构件接触的接触状态和所述液体吸收薄片与所述转印构件分离的退避状态之间移位;以及恢复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用于恢复所述液体吸收薄片的液体吸收性能的恢复操作,其中,在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处于所述退避状态的情况下,在利用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循环移动的同时、利用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所述恢复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打印设备包括:转印构件,其被配置为循环移动;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将墨排出至所述转印构件而在所述转印构件上形成墨图像;转印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用于将所述转印构件上形成的所述墨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的转印操作;以及液体吸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转印操作之前从所述转印构件上的所述墨图像中吸收液体成分,其中,所述液体吸收单元包括:液体吸收薄片;驱动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循环移动;移位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在所述液体吸收薄片与所述转印构件接触的接触状态和所述液体吸收薄片与所述转印构件分离的退避状态之间移位;以及恢复单元,其被配置为进行用于恢复所述液体吸收薄片的液体吸收性能的恢复操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利用所述移位单元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移位到所述退避状态;以及在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处于所述退避状态的情况下,在利用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液体吸收薄片循环移动的同时、利用所述恢复单元进行所述恢复操作。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打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的打印单元的移位模式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系统的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系统的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吸收单元的示意图;

图9a和9b是示出移位单元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控制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1a和11b是示出另一示例中的恢复单元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在各附图中,箭头x和y表示彼此垂直的水平方向,并且箭头z表示垂直方向。

<打印系统>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系统(打印设备)1的正面图。打印系统1是通过经由转印构件2将墨图像转印至打印介质p来形成(生成)打印物p'的薄片式喷墨打印机。打印系统1包括打印设备1a和输送设备1b。在本实施例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分别表示打印系统1的宽度方向(总长方向)、深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打印介质p沿x方向输送。

请注意,“打印”不仅包括诸如字符和图形等的有意义信息的形成,而且还包括广泛意义上的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图形或图案等的形成或者对介质的处理,而与它们是否有意义或者是否能被人类视觉明显感知。在本实施例中,假定“打印介质”为纸张薄片,但是可以是织物和塑料薄膜等

不特别限制墨成分。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使用包括水、树脂和用作着色材料的颜料的水溶性颜料墨的情况。

<打印设备>

打印设备1a包括打印单元3、转印单元4、周边单元5a~5d和供给单元6。

<打印单元>

打印单元3包括多个打印头30和滑座31。将参考图1和2来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打印单元3的立体图。打印头30向转印构件2排出液体墨,并且在转印构件2上形成打印图像的墨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各打印头30是沿y方向延伸的全幅型头,并且喷嘴被排列在覆盖具有最大可用尺寸的打印介质的图像打印区域的宽度的范围内。各打印头30具有墨排出面,其中喷嘴在其下表面上开口,并且墨排出面经由微小间隙(例如,几毫米)而对着转印构件2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转印构件2被配置为在圆形轨道上循环移动,因而径向布置多个打印头30。

各喷嘴包括排出元件。该排出元件例如是用于在喷嘴内产生压力并排出喷嘴内的墨的元件,并且可以应用众所周知的喷墨打印机中的喷墨头的技术。例如,作为排出元件,可以给出通过利用电热换能器在墨中产生膜沸腾并形成气泡来排出墨的元件、通过电热换能器(压电元件)来排出墨的元件、或者通过使用静电来排出墨的元件等。可以从高速和高密度打印的角度来利用使用电热换能器的排出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9个打印头30。各打印头30排出不同类型的墨。不同类型的墨例如在着色材料方面有所不同,并且包括黄色墨、品红色墨、青色墨和黑色墨等。一个打印头30打印一种类型的墨。然而,一个打印头30可以被配置为排出多种类型的墨。在由此设置多个打印头30的情况下,这多个打印头30中的一部分可以排出不包括着色材料的墨(例如,清墨)。

滑座31支撑多个打印头30。各打印头30的在墨排出面侧的端部固定至滑座31。这使得可以更精确地维持墨排出面和转印构件2之间的表面上的间隙。滑座31被配置为在通过各引导单元rl的引导来安装打印头30时是可移位的。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单元rl是沿y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为沿x方向成对地分离的导轨状结构。在滑座31的x方向的各侧设置有滑动部32。滑动部32与引导单元rl接合,并且在y方向上沿着引导单元rl滑动。

图3是示出打印单元3的移位模式的图,并且示意性示出打印系统1的右侧面。恢复单元12设置在打印系统1的后部。恢复单元12具有用于恢复打印头30的排出性能的机构。例如,作为这种机构,可以给出用于盖住各打印头30的墨排出面的盖机构、用于擦拭墨排出面的擦拭机构、用于通过来自墨排出面的负压来吸引打印头30中的墨的吸引机构。

引导单元rl从转印构件2的一侧在恢复单元12上方延伸。通过引导单元rl的引导,打印单元3在打印单元3由实线表示的排出位置pos1和打印单元3由虚线表示的恢复位置pos3之间可移位,并且通过驱动机构(未示出)来移动打印单元3。

排出位置pos1是打印单元3将墨排出至转印构件2的位置,并且是各打印头30的墨排出面对着转印构件2的表面的位置。恢复位置pos3是从排出位置pos1退避的位置,并且是打印单元3位于恢复单元12的上方的位置。恢复单元12可以在打印单元3位于恢复位置pos3处时进行对打印头30的性能恢复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恢复单元12还可以在打印单元3到达恢复位置pos3之前的移动的中途进行性能恢复处理。在排出位置pos1和恢复位置pos3之间,存在预备恢复位置pos2。恢复单元12可以在打印头30从排出位置pos1向恢复位置pos3移动期间、在预备恢复位置pos2处对打印头30进行预备恢复处理。

<转印单元>

将参考图1来说明转印单元4。转印单元4包括转印鼓(转印滚筒)41和加压鼓42。这些鼓各自是绕y方向上的转动轴转动的转动体,并且具有圆形外周面。在图1中,转印鼓41和加压鼓42的各视图所示的箭头表示它们的转动方向。转印鼓41顺时针转动,并且加压鼓42逆时针转动。

转印鼓41是用于在其外周面上支撑转印构件2的支撑元件。在转印鼓41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连续或间歇地设置转印构件2。如果连续地设置转印构件2,则其被形成为无端的带状。如果间歇地设置转印构件2,则其被形成为被分割成多段的有端的带状。各段可以在转印鼓41的外周面以等间距呈圆弧状布置。

通过转动转印鼓41而使转印构件2在圆形轨道上循环移动。利用转印鼓41的转动相位,可以将转印构件2的位置区别为排出前的处理区域r1、排出区域r2、排出后的处理区域r3和r4、转印区域r5以及转印后的处理区域r6。转印构件2循环通过这些区域。

排出前的处理区域r1是在打印单元3排出墨之前、在转印构件2进行预处理的区域,并且是周边单元5a进行处理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施加反应液。排出区域r2是打印单元3通过将墨排出至转印构件2来形成墨图像的形成区域。排出后的处理区域r3和r4是在墨排出之后对墨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区域。排出后的处理区域r3是周边单元5b进行处理的区域,并且排出后的处理区域r4是周边单元5c进行处理的区域。转印区域r5是转印单元4将转印构件2上的墨图像转印至打印介质p的区域。转印后的处理区域r6是在转印之后对转印构件2进行后处理的区域,并且是周边单元5d进行处理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排出区域r2是具有预定区间的区域。其它区域r1和r3~r6具有比排出区域r2的区间窄的区间。与钟面相比较,在本实施例中,排出前的处理区域r1位于约10点钟的位置,排出区域r2在从约11点钟到1点钟的范围内,排出后的处理区域r3位于约2点钟的位置,并且排出后的处理区域r4位于约4点钟的位置。转印区域r5位于约6点钟的位置,并且转印后的处理区域r6是约8点钟的区域。

转印构件2可以由单层构成,但是也可以是多层的积层体。如果转印构件2由多层构成,则其例如包括表面层、弹性层和压缩层。表面层是具有形成墨图像的图像形成面的最外层。通过设置压缩层,压缩层吸收变形并分散局部压力波动,这使得即使在高速打印时也可以维持可转印性。弹性层是表面层和压缩层之间的层。

作为表面层的材料,可以适当使用诸如树脂和陶瓷等的各种材料。然而,就耐久性等而言,可以使用压缩模量高的材料。更具体地,可以给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硅酮树脂、含氟化物树脂以及通过使可水解有机硅化合物缩合获得的缩合物等。可以使用经过了表面处理的表面层,以提高反应液的润湿性或图像的可转印性等。作为表面处理,可以给出框架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抛光处理、粗化处理、活性能量束照射处理、臭氧处理、表面活性剂处理或硅烷偶联处理等。可以将这些表面处理中的多个处理进行组合。还可以在表面层中设置任何期望的表面形状。

例如,作为用于压缩层的材料,可以给出丁腈橡胶、丙烯酸类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等。当形成这样的橡胶材料时,可以通过混合预定量的硫化剂或硫化促进剂等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混合发泡剂或诸如中空微粒或盐等的填充剂,来形成多孔橡胶材料。结果,气泡部分随着相对于各种压力波动的体积变化而被压缩,因此压缩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的变形小,这使得可以获得更稳定的可转印性和耐久性。作为多孔橡胶材料,存在具有各个孔彼此连续的开孔结构的材料和具有各个孔彼此独立的闭孔结构的材料。然而,可以使用其中任一种结构,或者可以使用这两种结构。

作为用于弹性层的构件,可以适当使用诸如树脂和陶瓷等的各种材料。就加工特性而言,可以使用弹性体材料和橡胶材料的各种材料。更具体地,例如可以给出氟硅橡胶、苯基硅橡胶、氟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和腈类橡胶等。另外,可以给出乙丙橡胶、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丁二烯的共聚物和丁腈橡胶等。特别地,硅橡胶、氟硅橡胶和苯基硅橡胶由于其压缩形变小而在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方面是有利的。由于其温度的弹性变化小,因此它们在可转印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在表面层和弹性层之间以及在弹性层和压缩层之间,还可以使用各种粘合剂或双面粘合带,以将它们彼此固定。转印构件2还可以包括压缩模量高的加强层,以在安装至转印鼓41时抑制在水平方向上的伸长或维持弹性。可以使用织物作为加强层。转印构件2可以通过以任何期望的方式组合由上述材料形成的各层来制造。

加压鼓42的外周与转印构件2压接。在加压鼓4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把持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的至少一个把持机构。可以在加压鼓42的圆周方向上分开设置多个把持机构。在以打印介质p与加压鼓42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方式输送打印介质p期间、打印介质p通过加压鼓42与转印构件2之间的夹持部时,转印构件2上的墨图像被转印至打印介质p。

转印鼓41和加压鼓42可以共享对其进行驱动的诸如马达等的驱动源,并且可以通过诸如齿轮机构等的传动机构来传递驱动力。

<周边单元>

周边单元5a~5d围绕转印鼓41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周边单元5a至5d具体依次为施加单元、吸收单元、加热单元和清洁单元。

施加单元5a是打印单元3排出墨之前将反应液施加到转印构件2上的机构。反应液是含有增加墨粘度的成分的液体。这里的墨粘度的增加意味着形成墨的着色材料和树脂等通过接触使墨粘度增加的成分而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收,将此识别为墨粘度的增加。墨粘度的这种增加不仅包括识别墨整体的粘度增加的情况,而且还包括通过凝结某些成分(诸如形成墨的着色材料和树脂等)而产生局部粘度增加的情况。

增加墨粘度的成分没有被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诸如金属离子或聚合物凝结剂等的使墨中的ph改变并使墨中的着色材料凝结的物质,并且可以使用有机酸。例如,作为施加反应液的机构,可以给出辊、打印头、模涂设备(模涂机)或刮刀涂布设备(刮刀涂布机)等。如果在将墨排出到转印构件2之前将反应液施加到转印构件2,则可以立即将到达转印构件2的墨定影。这使得可以抑制由于混合相邻的墨而引起的渗色。

吸收单元5b是用于在转印之前从转印构件2上的墨图像吸收液体成分的机构。例如,可以通过减少墨图像的液体成分来抑制打印介质p上打印的图像的模糊。从另一个角度描述液体成分的减少,也可以将其表示为使在转印构件2上形成墨图像的墨浓缩。使墨浓缩意味着通过减少墨中包含的液体成分来增加墨中包含的诸如着色材料或树脂等的固体成分相对于该液体成分的含量。

吸收单元5b例如包括通过接触墨图像来减少墨图像的液体成分的量的液体吸收构件。液体吸收构件可以形成在辊的外周面上,或者可以形成为无端的薄片状并且循环运转。就保护墨图像而言,通过使液体吸收构件的移动速度等于转印构件2的圆周速度,可以使液体吸收构件与转印构件2同步地移动。

液体吸收构件可以包括接触墨图像的多孔体。多孔体的接触墨图像的面的孔径可以等于或小于10μm,以抑制墨固体成分附着至液体吸收构件。这里的孔径是指平均直径,并且可以通过汞压入技术、氮吸附法或sem图像观察等已知手段来进行测量。注意,液体成分不具有固定形状,并且不对其进行特别限制,只要其具有流动性和大致恒定的体积即可。例如,可以给出墨或反应液中包含的水或有机溶剂等作为液体成分。

加热单元5c是在转印之前加热转印构件2上的墨图像的机构。通过加热墨图像而使墨图像中的树脂熔化,从而提高向打印介质p的可转印性。加热温度可以等于或高于树脂的最低成膜温度(mft)。mft可以通过符合诸如jisk6828-2003或iso2115:1996等的通常已知的方法的各设备来测量。从可转印性和图像鲁棒性的角度来看,可以以比mft高10℃以上的温度来加热墨图像,或者可以进一步以比mft高20℃以上的温度来加热墨图像。加热单元5c例如可以使用已知的加热装置,诸如红外线等的各种灯或暖风机等。就加热效率而言,可以使用红外线加热器。

清洁单元5d是在转印后清洁转印构件2的机构。清洁单元5d除去残留在转印构件2上的墨或者转印构件2上的灰尘等。清洁单元5d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已知的方法,例如使多孔构件与转印构件2接触的方法、利用刷子擦拭转印构件2的表面的方法、或者利用刀片刮擦转印构件2的表面的方法等。针对用于清洁的清洁构件,可以使用诸如辊状或网状等的已知形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周边单元,包括施加单元5a、吸收单元5b、加热单元5c和清洁单元5d。然而,可以施加转印构件2的冷却功能,或者可以将冷却单元添加到这些单元。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加热单元5c的加热而增加转印构件2的温度。如果在打印单元3将墨排出到转印构件2之后墨图像超过作为墨的主溶剂的水的沸点,则利用吸收单元5b的液体成分吸收的性能可能降低。可以通过冷却转印构件2来维持液体成分吸收的性能,使得排出的墨的温度维持在水的沸点以下。

冷却单元可以是向转印构件2吹送空气的送风机构,或者可以是使构件(例如,辊)与转印构件2接触并通过空气冷却或水冷却来使该构件冷却的机构。冷却单元可以是冷却清洁单元5d的清洁构件的机构。冷却定时可以是在转印之后施加反应液之前的时间段。

<供给单元>

供给单元6是向打印单元3的各打印头30供给墨的机构。供给单元6可以设置在打印系统1的后侧。供给单元6包括用于针对各种类型的墨储存墨的储液器tk。各储液器tk可以包括主储墨器和副储墨器。各储液器tk和打印头30中的相应打印头通过液体通路6a彼此连通,并且墨从储液器tk供给到打印头30。液体通路6a可以使墨在储液器tk和打印头30之间循环。供给单元6例如可以包括使墨循环的泵。可以在液体通路6a的中间或各储液器tk中设置对墨中的气泡进行除气的除气机构。可以在液体通路6a的中间或各储液器tk中设置用于调节墨的流体压力和大气压的阀。各储液器tk和各打印头30在z方向上的高度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储液器tk中的墨的液面位于低于打印头30的墨排出面的位置。

<输送设备>

输送设备1b是将打印介质p进给至转印单元4并且从转印单元4排出转印了墨图像的打印物p'的设备。输送设备1b包括进给单元7、多个输送鼓8和8a、两个链轮8b、链条8c以及收集单元8d。在图1中,输送设备1b中的各构成元件的视图内的箭头表示构成元件的转动方向,并且各构成元件的视图外的箭头表示打印介质p或打印物p'的输送路径。打印介质p从进给单元7被输送到转印单元4,并且打印物p'从转印单元4被输送到收集单元8d。进给单元7侧可以被称为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并且收集单元8d侧可以被称为下游侧。

进给单元7包括堆叠多个打印介质p的堆叠单元以及将打印介质p逐一从堆叠单元向最上游的输送鼓8进给的进给机构。输送鼓8和8a分别是绕y方向上的转动轴转动并且具有圆柱状的外周面的转动体。在输送鼓8和8a各自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把持打印介质p(打印物p')的前端部的至少一个把持机构。可以控制各把持机构的把持操作和释放操作,使得打印介质p在相邻的输送鼓之间传送。

使用两个输送鼓8a来使打印介质p反转。在对打印介质p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向表面的转印之后,打印介质p没有从加压鼓42传送到下游侧邻接的传送鼓8,而是被传送到输送鼓8a。打印介质p经由两个输送鼓8a被反转,并且经由加压鼓42的上游侧的输送鼓8再次被传送到加压鼓42。结果,打印介质p的背面对着转印鼓41,从而将墨图像转印到背面。

链条8c卷绕在两个链轮8b之间。两个链轮8b中的一个是驱动链轮,并且另一个是从动链轮。链条8c通过驱动链轮的转动而循环运转。链条8c包括在其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把持机构。各把持机构把持打印物p'的端部。打印物p'从位于下游端的输送鼓8传送到链条8c的各把持机构,并且通过使链条8c运转而将由把持机构把持的打印物p'输送到收集单元8d,并释放把持。结果,打印物p'堆叠在收集单元8d中。

<后处理单元>

输送设备1b还包括后处理单元10a和10b。后处理单元10a和10b是布置在转印单元4的下游侧并且对打印物p'执行后处理的机构。后处理单元10a对打印物p'的正面进行处理,并且后处理单元10b对打印物p'的背面进行处理。后处理的内容例如包括旨在对打印物p'的图像打印面上的图像的保护和光泽化等的涂布。例如,可以给出液体施加、薄片接合和层压等作为涂布的示例。

<检查单元>

输送设备1b还包括检查单元9a和9b。检查单元9a和9b是布置在转印单元4的下游侧并检查打印物p'的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检查单元9a是拍摄打印物p'上所打印的图像的摄像设备,并且包括图像传感器,例如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等。检查单元9a在连续进行打印操作的同时拍摄打印图像。基于由检查单元9a拍摄的图像,可以确认打印图像的色调等的时间变化并判断是否要校正图像数据或打印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检查单元9a具有设置在加压鼓42的外周面上的摄像范围,并且被布置为能够在转印之后立即部分地拍摄打印图像。检查单元9a可以检查所有打印图像,或者可以每隔预定薄片来检查这些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检查单元9b也是拍摄打印物p'上所打印的图像的摄像设备,并且包括图像传感器,例如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等。检查单元9b在测试打印操作时拍摄打印图像。检查单元9b可以拍摄整个打印图像。基于由检查单元9b拍摄的图像,可以进行关于打印数据的各种校正操作的基本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检查单元9b布置在拍摄由链条8c输送的打印物p'的位置处。在检查单元9b拍摄打印图像的情况下,其通过暂时中止链条8c的运转来拍摄整个图像。检查单元9b可以是用于扫描打印物p'的扫描仪。

<控制单元>

接着,将描述打印系统1的控制单元。图4和5是各自示出打印系统1的控制单元13的框图。控制单元13可通信地连接到上位设备(dfe)hc2,并且上位设备hc2可通信地连接到主机设备hc1。

生成作为打印图像的源的原始数据,并将该原始数据保存在主机设备hc1中。这里的原始数据例如以诸如文档文件或图像文件等的电子文件的格式生成。该原始数据被发送到上位设备hc2。在上位设备hc2中,将所接收到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控制单元13可用的数据格式(例如,利用rgb表示图像的rgb数据)。将转换后的数据作为图像数据从上位设备hc2发送到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基于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开始打印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被大致分成主控制器13a和引擎控制器13b。主控制器13a包括处理单元131、存储单元132、操作单元133、图像处理单元134、通信i/f(接口)135、缓冲器136和通信i/f137。

处理单元131是诸如cpu等的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32中的程序,并控制主控制器13a整体。存储单元132是诸如ram、rom、硬盘或ssd等的存储装置,存储由处理单元(cpu)131执行的数据和程序,并向处理单元(cpu)131提供工作区域。操作单元133例如是诸如触摸面板、键盘或鼠标等的输入装置,并接受用户指示。

图像处理单元134例如是包括图像处理用处理器的电子电路。缓冲器136例如是ram、硬盘或ssd。通信i/f135与上位设备hc2进行通信,并且通信i/f137与引擎控制器13b进行通信。在图4中,虚线箭头例示图像数据的处理序列。将经由通信i/f135从上位设备hc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蓄积在缓冲器136中。图像处理单元134从缓冲器136中读出图像数据,对读出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图像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再次存储在缓冲器136中。将存储在缓冲器136中的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由打印引擎使用的打印数据从通信i/f137发送到引擎控制器13b。

如图5所示,引擎控制器13b包括控制单元14和15a至15e,并且获得打印系统1的传感器组/致动器组16的检测结果并控制这些组的驱动。这些控制单元各自包括诸如cpu等的处理器、诸如ram或rom等的存储装置、以及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注意,控制单元的划分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多个细分的控制单元可以进行这些控制操作的一部分,或者相反地,多个控制单元可以彼此一体化,并且可以将一个控制单元配置为实现它们的控制内容。

引擎控制单元14控制引擎控制器13b整体。打印控制单元15a将从主控制器13a接收的打印数据转换为适合于驱动打印头30的数据格式的光栅数据等。打印控制单元15a控制各打印头30的排出。

转印控制单元15b控制施加单元5a、吸收单元5b、加热单元5c和清洁单元5d。

可靠性控制单元15c控制供给单元6、恢复单元12以及使打印单元3在排出位置pos1和恢复位置pos3之间移动的驱动机构。

输送控制单元15d控制转印单元4的驱动,并控制输送设备1b。检查控制单元15e控制检查单元9b和检查单元9a。

在传感器组/致动器组16中,传感器组包括用于检测可动部的位置和速度的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的传感器以及图像传感器等。致动器组包括马达、电磁螺线管和电磁阀等。

<操作示例>

图6是示意性示出打印操作的示例的图。在使转印鼓41和加压鼓42转动的同时循环进行下面的各个步骤。如状态st1所示,首先,从施加单元5a向转印构件2施加反应液l。转印构件2上的施加有反应液l的部分随着转印鼓41的转动而移动。当施加了反应液l的部分到达打印头30的下方时,如状态st2所示,墨从打印头30排出到转印构件2。结果,形成墨图像im。此时,排出的墨与转印构件2上的反应液l混合,从而促使着色材料的凝结。将排出的墨从供给单元6的储液器tk供给到打印头30。

转印构件2上的墨图像im随着转印构件2的转动而移动。当墨图像im到达吸收单元5b时,如状态st3所示,吸收单元5b从墨图像im吸收液体成分。当墨图像im到达加热单元5c时,如状态st4所示,加热单元5c加热墨图像im,墨图像im中的树脂熔化,并且形成墨图像im的膜。与这种墨图像im的形成同步地,输送设备1b输送打印介质p。

如状态st5所示,墨图像im和打印介质p到达转移构件2和加压鼓42之间的夹持部,墨图像im被转印到打印介质p,并形成打印物p'。当穿过夹持部时,检查单元9a拍摄打印物p'上所打印的图像并检查打印图像。输送设备1b将打印物p'输送到收集单元8d。

当转印构件2上的形成墨图像im的部分到达清洁单元5d时,如状态st6所示,通过清洁单元5d进行清洁。在清洁之后,转印构件2转动一次,并且以相同的过程重复进行墨图像到打印介质p的转印。为了容易理解,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以使得在转印构件2的一次转动中执行一次墨图像im到一个打印介质p的转印。然而,可以在转印构件2的一次转动中连续进行墨图像im到多个打印介质p的转印。

如果这样的打印操作继续,则各打印头30需要维护。图7示出在维护各打印头30时的操作示例。状态st11示出打印单元3位于排出位置pos1处的状态。状态st12示出打印单元3通过预备恢复位置pos2的状态。在通过时,恢复单元12执行用于恢复打印单元3的各打印头30的排出性能的处理。随后,如状态st13所示,在打印单元3位于恢复位置pos3处的状态下,恢复单元12进行用于恢复各打印头30的排出性能的处理。

<吸收单元>

将参考图8来描述吸收单元5b的详细示例。图8是示出吸收单元5b的示例的示意图。吸收单元5b是在墨图像im被转印到打印介质p之前从转印构件2上形成的墨图像im吸收液体成分的液体吸收设备。在如本实施例中那样使用水溶性颜料墨的情况下,吸收单元5b主要旨在吸收墨图像中的水分。这使得可以抑制打印介质p的卷曲或起皱的发生。

吸收单元5b包括液体吸收构件50、用于使液体吸收构件50循环移动的驱动单元51、移位单元512、多个类型的恢复单元52至54,预处理单元55以及检测单元56。

液体吸收构件50是从墨图像im吸收液体成分的吸收体,并且是在图8的示例中被形成为无端带的液体吸收薄片。液体吸收位置a是液体吸收构件50从转印构件2上的墨图像im吸收液体成分的位置,并且表示液体吸收构件50最靠近转印构件2的部位。箭头d1表示转印构件2的移动方向,并且箭头d2表示液体吸收构件50的移动方向。

液体吸收构件50可以由单层形成,但也可以由多层形成。这里例示了正面层(obverselayer)和背面层(reverselayer)的双层结构。正面层形成接触墨图像im的第一面50a,并且背面层形成第二面50b。液体吸收构件50吸收转印构件2上的墨图像im的液体成分。墨图像im的液体成分从正面层向液体吸收构件50渗入并进一步渗入到背面层中。墨图像im以液体成分有所降低的状态向加热单元5c移动。

正面层和背面层各自可以由多孔材料制成。为了提高液体成分的吸收性能并且同时抑制着色材料的附着,可以使背面层的平均孔径大于正面层的平均孔径。这使得可以促进液体成分从正面层向背面层的移动。

正面层所用的材料例如可以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小于90°的亲水性材料,或者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为90°以上的防水性材料。对于亲水性材料,材料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可以为40°以下。该接触角可以根据例如jisr3257的“6.静态方法”中所述的技术来进行测量。

亲水性材料具有通过毛细力来吸收液体的效果。作为亲水性材料,可以给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或它们的复合材料。在使用防水性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其表面上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亲水化处理,可以给出诸如溅射蚀刻等的方法。

例如,可给出氟树脂作为防水性材料。例如,可以给出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或聚偏二氟乙烯等作为氟树脂。在防水性材料用于正面层的情况下,在发挥吸收液体的效果之前,可能需要花费时间。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使与正面层的接触角小于90°的液体浸入到正面层中。

例如,作为背面层所用的材料,可以给出树脂纤维非织物或织物。由于液体成分不会从背面层向正面层倒流,因此可以使背面层所用的材料对水的接触角等于或大于正面层所用的材料对水的接触角。例如,作为背面层所用的材料,可以给出聚烯烃、聚氨酯、诸如尼龙等的聚酰胺、聚酯、聚砜或它们的复合材料。

例如,作为正面层和背面层的层压方法,可以给出粘合层压或热层压等。

驱动单元51是支撑液体吸收构件50使得液体吸收构件50可以转动并循环地移动以通过液体吸收位置a的机构,并且包括驱动转动体510和多个从动转动体511b至511h。驱动转动体510和从动转动体511是用于卷绕带状的液吸收构件50并且可绕y方向上的轴转动地被支撑的辊或轮。

驱动转动体510是通过马达m的驱动力而转动并且使液体吸收构件50转动移动的诸如输送辊等的输送转动体。从动转动体511b至511h被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本实施例中,这些驱动转动体510和从动转动体511b至511h限定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路径。当从转动方向(箭头d2)观看时,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路径是上下卷绕的z字形路径。这使得可以在更小的空间中使用较长的液体吸收构件50并且降低液体吸收构件50的性能劣化时的更换频率。

从动转动体511b包括张力调节机构513。张力调节机构513是调节液体吸收构件50的张力的机构,并且包括支撑构件513a、移动机构513b和传感器513c。支撑构件513a支撑可绕y方向上的轴转动的从动转动体511b。移动机构513b是使支撑构件513a移动的机构,并且例如是电动缸。移动机构513b可以使从动转动体511b的位置移位,从而调节液体吸收构件50的张力。传感器513c检测液体吸收构件50的张力。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513c检测移动机构513b受到的负荷。可以通过基于传感器513c的检测结果控制移动机构513b来自动控制液体吸收构件50的张力。

移位单元512是使液体吸收构件50在液体吸收构件50与转印构件2接触的接触状态和液体吸收构件50与转印构件2分离的退避状态之间移位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移位单元512作用于液体吸收构件50的一部分上,并且使液体吸收构件50在该部分与转印构件2接触的状态和该部分与转印构件2分离的状态之间移位。然而,移位单元512可以将液体吸收构件50作为一个单元移动。

移位单元512包括可动构件512a和按压机构512b。可动构件512a被布置为对着转印构件2,并具有液体吸收构件50可滑动移动的周面。按压机构512b是使可动构件512a相对于转印构件2前/后移动的机构,并且例如是电动缸。通过驱动按压机构512b,液体吸收构件50的该部分经由可动构件512a与转印构件2(朝转印鼓)压接。

图9a和图9b是示出移位单元512的操作的说明图。图9a示出将液体吸收构件50移位至接触状态的状态。图9b示出将液体吸收构件50移位至退避状态的状态。

当将液体吸收构件50移位至接触状态时,液体吸收构件50和转印构件2在液体吸收位置a处彼此接触。在液体吸收位置a处,液体吸收构件50被转印构件2和可动构件512a夹持。就液体吸收效率而言,将液体吸收构件50有利地与转印构件2压接。在打印操作期间,驱动单元51控制液体吸收构件50,使得以等于转印构件2的圆周速度的速度移动。这防止了液体吸收构件50与转印构件2或墨图像im之间的摩擦。

退避状态可以位于液体吸收构件50可与转印构件2分离的位置处,并且液体吸收构件50的该部分在接触状态和退避状态之间移动的距离可以较短。液体吸收构件50的该部分在接触状态和退避状态之间移动的方向,即按压机构512b的按压/释放方向是在液体吸收位置a处与转印构件2的切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例如是垂直的方向。

通过设置移位单元512,将液体吸收构件50布置为相对于转印构件2自由接触或分开,从而更易于分别进行转印构件2和液体吸收构件50的维护操作或预热。

返回参考图8,传感器sr1检测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速度或者转动移动量。传感器sr1例如是转动编码器。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sr1的转动体rl接触液体吸收构件50,随着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而转动,并检测其转动量。转动体rl被布置为对着从动转动体511e。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速度或转动移动量也可以通过检测并计算驱动转动体510或从动转动体511b至511h的转动速度来确定。然而,液体吸收构件50可能相对于这些转动体滑动,因此可能获得与液体吸收构件50的实际移动速度不同的值。

检测单元56是在液体吸收构件50的移动路径上的预定位置处检测液体吸收构件50的预定部位的通过的传感器。例如,液体吸收构件50包括标记,并且检测单元56是检测该标记的传感器。该标记例如是与液体吸收构件50的其它部位在颜色方面有所不同的标记(例如,液体吸收构件50为白色,并且该标记为黑色)。检测单元56例如是反射型光传感器。检测单元56检测标记,并且传感器sr1检测液体吸收构件50的移动量,使得可以识别液体吸收构件50的通过液体吸收位置a的部位、或者液体吸收构件50的循环次数等。

清洁单元52、施加单元53和收集单元54(以下统称为恢复单元)是用于使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性能恢复的设备。通过设置这样的恢复机构,可以抑制液体吸收构件50的性能下降,并且可以维持液体吸收性能较长时间。这使得可以降低液体吸收构件50的更换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液体吸收构件50的移动路径的中途布置功能不同的三种类型的恢复单元52至54。然而,可以仅设置一个恢复单元。可选地,可以设置具有共同功能的多个恢复单元。

清洁单元52和施加单元53对第一面50a进行处理,并且收集单元54对第二面50b进行处理。通过对第一面50a和第二面50b进行不同的处理,可以更适当地恢复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性能。

清洁单元52是用于清洁液体吸收构件50的设备。清洁单元52包括清洁辊521、储液器522、支撑构件523和移动机构524。支撑构件523围绕y方向上的轴可转动地支撑清洁辊521,并且还支撑储液器522。清洁液522a被储存在储液器522中。清洁辊521部分浸入清洁液522a中。移动机构524是使支撑构件523移动的机构,并且例如是电动缸。当支撑构件523移动时,清洁辊521和储液器522也移动。它们在清洁辊521与液体吸收构件50接触的清洁位置和清洁辊521与液体吸收构件50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沿箭头d3的方向(这里是垂直方向)移动。图8示出清洁辊521位于清洁位置处的状态(恢复操作期间的状态)。清洁辊521可以在打印系统1的操作期间位于清洁位置处,并且可以在维护时移动到退避位置。

清洁辊521被布置为对着从动转动体511c。当清洁辊521移动到清洁位置时,液体吸收构件50被清洁辊521和从动转动体511c夹持。清洁辊521根据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而转动。清洁辊521的周面例如由粘结材料制成,并且通过与第一面50a接触来除去附着到液体吸收构件50的第一面50a上的灰尘颗粒(纸尘等)。例如,可以给出丁基橡胶、硅橡胶或聚氨酯橡胶等作为清洁辊521的周面所用的材料。清洁液522a例如是表面活性剂并且可以使用促进附着到清洁辊521的灰尘颗粒的分离的液体。储液器522可以包括通过与清洁辊521的表面接触来促进灰尘颗粒的分离的擦拭器。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清洁辊521来除去附着到液体吸收构件50的第一面50a的灰尘颗粒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诸如通过吹送空气来除去灰尘颗粒的结构等的其它结构。

施加单元53是用于将保湿液施加到液体吸收构件50的设备。施加单元53包括施加辊531、储液器532、支撑构件533和移动机构534。支撑构件533围绕y方向上的轴可转动地支撑施加辊531并且还支撑储液器532。在储液器532中储存有保湿液532a。施加辊531部分地浸入保湿液532a中。移动机构534是使支撑构件533移动的机构,并且例如是电动缸。当支撑构件533移动时,施加辊531和储液器532也移动。它们在施加辊531与液体吸收构件50接触的施加位置和施加辊531与液体吸收构件50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沿箭头d4的方向(这里是垂直方向)移动。图8示出施加辊531位于施加位置处的状态(恢复操作期间的状态)。施加辊531可以在打印系统1的操作期间位于施加位置处,并且可以在维护时移动到退避位置。

施加辊531被布置为对着从动转动体511d。当施加辊531移动到施加位置时,液体吸收构件50被施加辊531和从动转动体511d夹持。施加辊531根据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而转动。施加辊531的周面例如由橡胶形成,并且通过吸取保湿液532a来将储存在储液器532内的保湿液532a供给到液体吸收构件50的第一面50a。保湿液532a例如是水。保湿液532a可以包含水溶性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

第一面50a可能由于液体吸收构件50的使用而增稠,并且这可能会降低从墨图像im的液体成分的吸收性能。通过将保湿液532a施加至第一面50a,可以抑制第一面50a的增稠,并且可以维持液体成分的吸收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施加辊531来将保湿液532a吸取到液体吸收构件50的第一面50a的结构。然而,也可以采用诸如通过喷嘴来将保湿液532a喷射到第一面50a的结构等的其它结构。

收集单元54是用于从液体吸收构件50除去液体成分的设备。收集单元54包括除去辊540、用于储存除去的液体成分的储液器541、支撑构件543和移动机构544。支撑构件543支撑绕y方向上的轴可转动的除去辊540并且还支撑储液器541。移动机构544是使支撑构件543移动的机构,并且例如是电动缸。除去辊540和储液器541也与支撑构件543一起移动。它们在除去辊540与液体吸收构件50接触的除去位置和除去辊540与液体吸收构件50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沿箭头d6的方向(这里是左右方向)移动。图8示出除去辊540位于除去位置处的状态(恢复操作期间的状态)。除去辊540可以在打印系统1的操作期间位于除去位置处,并且可以在维护时移动到退避位置。

除去辊540被布置为对着从动转动体511f。当除去辊540移动到除去位置时,液体吸收构件50被除去辊540和从动转动体511f夹持。除去辊540根据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而转动。液体吸收构件50被夹在除去辊540和从动转动体511f之间,并且挤出由液体吸收构件50吸收的液体成分。在此意义上,从动转动体511f兼用作收集单元54的一部分。

在收集单元54中,液体吸收构件50的第二面50b位于重力方向的下侧,并且第一面50a位于重力方向的上侧。因此,与第一面50a侧相比,液体成分更可能从第二面50b侧被挤出,并且由于重力而下落。通过促使液体成分从第二面50b除去,可以确保背面层中用于吸收液体成分的区域并恢复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性能。还可以抑制由施加单元53施加了保湿液的第一面50a的干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结构:清洁单元52、施加单元53和收集单元54沿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按除去灰尘颗粒、保湿和除去液体成分的处理顺序来进行恢复操作。处理顺序不限于此。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顺序,施加单元53在清洁单元52清洁了第一面50a之后进行第一面50a的保湿,使得可以促进灰尘颗粒的除去和保湿性的改善。另外,收集单元54通过在下游侧相对地除去液体成分,使得可以在第二面50b在重力方向上的较高位置移动的场所除去液体成分。这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使用重力容易地收集除去的液体成分。

接着将描述预处理单元55。预处理单元55是在打印系统1的操作开始时等在短时间内主要进行充分利用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性能所用的预处理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预处理液被施加到液体吸收构件50的第一面50a,从而改善液体吸收性能的提高。例如,在正面层501由防水性材料制成的情况下,预处理液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给出氟系表面活性剂的f-444(商品名,可从dic获得)或zonylfs3100(商品名,可从dupont获得)、或者基于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的capstonefs-3100(商品名,可从thechemourscompanylcc获得)或byk349(商品名,可从byk获得)等。

预处理单元55包括施加辊551、储液器552、支撑构件553和移动机构554。支撑构件553围绕y方向上的轴可转动地支撑施加辊551,并且还支撑储液器552。预处理液552a被储存在储液器552中。施加辊551部分地浸入预处理液552a中。移动机构554是使支撑构件553移动的机构,并且例如是电动缸。当支撑构件553移动时,施加辊551和储液器552也移动。它们在施加辊551与液体吸收构件50接触的施加位置和施加辊551与液体吸收构件50分离的退避位置之间沿箭头d5的方向(这里为水平方向)移动。图8示出施加辊551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施加辊551可以在打印系统1的操作开始时或者周期性地(例如,以要处理的打印介质p的数量为单位)移动到施加位置。施加辊551被布置为对着从动转动体511e。当施加辊551移动到施加位置时,液体吸收构件50被施加辊551和从动转动体511e夹持。施加辊551根据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而转动。施加辊551的周面例如由橡胶制成,并且通过吸取预处理液552a来将储存在储液器552中的预处理液552a供给到液体吸收构件50的第一面50a。

利用该结构,吸收单元5b通过液体吸收构件50来从转印构件2上的墨图像im中吸收液体成分。可以通过与液体吸收构件50的循环移动并行地吸收液体成分,来从墨图像im连续地吸收液体成分。另外,可以通过设置清洁单元52、施加单元53和收集单元54来将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性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段,从而可以延长液体吸收构件50的更换周期。

<恢复操作的示例>

在打印操作期间,移位单元512使液体吸收构件50向接触状态移位。清洁单元52、施加单元53和收集单元54可以进行在打印操作期间进行恢复操作的控制。这使得可以在维持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性能的同时进行打印操作。

另一方面,在液体吸收构件50处于接触状态的状态下,转印构件2上的残留物可能附着到液体吸收构件50。因此,液体吸收构件50的恢复效率不一定高。

因此,可以在利用移位单元512使液体吸收构件50移位到退避状态并且通过驱动单元51使液体吸收构件50循环的同时,通过清洁单元52、施加单元53和收集单元54进行恢复操作。为了方便起见,将这种情况下的恢复操作将称为空转(idling)恢复操作。空转恢复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恢复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性能,这是因为转印构件2上的残留物不会新附着到液体吸收构件50。通过清洁液体吸收构件50,还可以防止吸收液体构件50吸收的液体成分在系统停止后干燥并固定到液体吸收构件50。

空转恢复操作可以在打印操作之后进行。更具体地,可以例如在进行一个单位的打印操作的打印作业期间进行空转恢复操作。可选地,空转恢复操作可以在系统停止之前的最后一次打印操作之后进行。

将参考图10来描述空转恢复操作的控制的示例。转印控制单元15b控制吸收单元5b。图10示出转印控制单元15b所执行的处理的示例。例如,在打印操作之后进行图10的控制。

在步骤s1中,移位单元512使液体吸收构件50移位到退避状态。在步骤s2中,暂时停止利用驱动单元51对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在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停止之后,在步骤s3中进行恢复准备操作。这里,设置恢复单元52至54可以进行恢复操作的状态。例如,如果清洁单元52的清洁辊521处于退避位置处,则使清洁辊521移动到清洁位置。如果施加单元53的施加辊531处于退避位置处,则使施加辊531移动到施加位置。如果收集单元54的除去辊540处于退避位置处,则使除去辊540移动到除去位置。供给设备(未示出)可以供给清洁液522a和保湿液532a。

在步骤s4中,继续通过驱动单元51对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因此,进行利用恢复单元52至54对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性能的恢复操作。在步骤s5中,判断空转恢复操作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作为结束条件,例如可以给出液体吸收构件50的经过时间(例如,从几分钟到十分钟)或循环次数(例如,100)。

在步骤s5中,进行结束处理。例如,恢复单元52至54的恢复操作终止(使各相应辊移动到退避位置),或者停止利用驱动单元51对液体吸收构件50的移动。然后,一个处理操作结束。之后,根据系统状态,进行液体吸收构件50的移动、利用移位单元使液体吸收构件50向接触状态的移位或者打印操作的继续等。

注意,在图10的示例中,在步骤s2中,暂时停止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然而,可以在继续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的同时进行步骤s3后的处理。

在空转恢复操作中,可以使得所有的恢复单元52至54进行恢复操作,或者可以使一些恢复单元进行恢复操作。例如,可以仅进行利用施加单元53来施加保湿液,或者可以进行利用施加单元53施加保湿液以及利用收集单元54除去液体成分这两个操作。在空转恢复操作的中途,可以使一些恢复单元的恢复操作终止。在空转恢复操作期间,没有灰尘颗粒等从转印构件2侧附着到液体吸收构件50。因此,所有的恢复单元52至54的恢复操作可以在空转恢复操作开始时进行,并且清洁单元52的清洁可以在该操作的中途首先终止。

在空转恢复操作和正常恢复操作(打印操作期间的恢复操作)之间,驱动单元51和恢复单元52至54的操作条件可以是不同的。将描述详细的示例。例如,在空转恢复操作中,移动机构544可以增大在收集单元54中除去辊540对从动转动体511f的夹持压力。液体吸收构件50所吸收的液体成分容易被挤出,从而使得可以在早期恢复液体吸收构件50的液体吸收能力。

就防止液体吸收构件50干燥而言,优选地,在空转恢复操作中,增加向液体吸收构件50的保湿液532a的施加量。因此,在空转恢复操作中,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速度与正常恢复操作相比可以更高或者相反地可以更低。如果液体吸收构件50是具有相对较高吸水性的薄片,则可以通过在空转恢复操作中增大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速度来预期增加利用施加辊531卷绕的保湿液532a的施加量。如果液体吸收构件50是吸水率相对较低的薄片,则可以通过在空转恢复操作中减小液体吸收构件50的转动移动速度来延长保湿液532a在液体吸收构件50上的作用时间(施加时间),并且预期施加量的增加。

可以通过恢复单元53的布置来增加向液体吸收构件50的保湿液532a的施加量。图11a和11b是示出另一示例中的恢复单元53的操作的说明图。图11a和11b中的恢复单元53被布置成使得可以在施加辊531和从动辊511d之间插入中间辊535。中间辊535通过支撑构件536绕y方向的轴可转动地被支撑,并利用诸如电动缸等的移动机构537来进行移动。图11a示出中间辊535插入在施加辊531和从动辊511d之间的状态,并且向液体吸收构件50的保湿液532a的施加量变得相对较小。图11b示出中间辊535从施加辊531和从动辊511d之间退避并且施加辊531上升到施加辊531与从动辊511d接触的位置的状态。保湿液532a直接从施加辊531施加到液体吸收构件50,因此向液体吸收构件50的保湿液532a的施加量变得相对较大。可以在空转恢复操作中选择图11b中的状态,并且可以在正常恢复操作中选择图11a中的状态。

<系统的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单元3包括多个打印头30。然而,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打印头30。打印头30不必是全幅型头,而可以是通过在沿着y方向使安装有打印头30的滑座移动的同时从打印头30排出墨来形成墨图像的串行型。

打印介质p的输送机构可以采用诸如通过一对辊来夹持并输送打印介质p的方法等的其它方法。在通过一对辊输送打印介质p的方法等中,可以使用卷筒薄片作为打印介质p,并且可以通过在转印之后切割卷筒薄片来形成打印物p'。

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印构件2设置在转印鼓41的外周面上。然而,可以使用诸如将转印构件2形成为无端带状并使其循环转动移动的方法等的其它方法。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