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9447发布日期:2019-04-30 18:5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热转印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转印打印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美国专利no.9,211,744b2中公开的一种媒介处理装置,其具有基部、盖和带定位组件。根据该公布,盖可以相对于基部枢转以打开或关闭基部的开口。保持打印头的保持器被附接到盖以与盖一同移动。带盒可被附接至带定位组件。在该带盒中,储存有两个(2)轴,墨带绕着该轴卷起。墨带在带盒内部的两个轴之间延伸。带定位组件被保持在接近盖的位置并且随着盖的打开或关闭运动可以相对于基部枢转移动。打印头被稳定保持在接近在轴之间延伸的墨带的位置,而不考虑盖或带定位组件的可枢转位置。

当盖处于打开位置时,带盒可从带定位组件拆卸或可附接至带定位组件。当盖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时,打印头接触在轴之间延伸的墨带。当盖处于关闭位置时,打印介质和墨带被置于打印头和由基部保持的压纸辊之间。利用置于打印头和压纸辊之间的打印介质和墨带,打印头被加热从而墨带上的油墨被转印至介质上,以将图像打印在介质上。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媒介处理装置中的带定位组件随着盖的打开或关闭运动可以相对于盖停留在该位置并且可以相对于基部可枢转地移动。与此同时,可以提出一种带定位组件,其被构造成当盖可以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相对于基部停留在某位置。在此构造中,当头保持器随着盖的向下运动而向下移动以穿过两个轴之间的位置时,该头保持器可能非预期地接触轴。为了避免头保持器接触轴,可以扩大头保持器的可移动路径,从而头保持器可以通过大体与轴分离的位置。然而,扩大头保持器的可移动路径可能增加媒介处理装置的尺寸。

本公开的益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尺寸的热转印打印机。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被构造成通过加热头加热墨带而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热转印打印机。该热转印打印机包括:介质存储器,其被构造成在其中储存打印介质;墨带支撑构件,一端连接至第一轴并且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轴的墨带附接至墨带支撑构件,该墨带支撑构件被定位成至少部分高于介质存储器;可移动构件,其被构造成能够绕着第一轴线枢转,以在第一位置和高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轴线在预定方向上延伸,可移动构件被定位成至少部分高于墨带支撑构件;和头保持器,其可枢转地附接至可移动构件以绕着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枢转,该头保持器被构造成支撑加热头。在墨带支撑构件中,第一轴的中心和第二轴的中心与预定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一轴的中心和第二轴的中心在正交方向上彼此相隔预定距离,正交方向正交于预定方向;墨带能够附接至第二轴,第二轴被布置在比第一轴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位置。加热头和头保持器中的一个被构造成响应于可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而接触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延伸的墨带。在可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轴线位于一个区域内,该区域:比作为第一轴的中心位置的第一中心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该第二侧在正交方向上与第一侧相对;高于下端位置,下端位置低于第一中心和作为第二轴的中心位置的第二中心,该下端位置与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相距一半距离,即预定距离均等分为二。在可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轴线位于一个区域内,该区域比第一中心更接近于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比第二中心更接近于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并且高于下端位置。

可选地,第一轴线可以位于低于在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上方的相隔一半距离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轴线可以位于包含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的平面附近。

可选地,在可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轴线可以位于与包含第一轴线和第二中心的平面重合的位置。

可选地,在可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轴线可以位于一个区域内,该区域低于在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上方的相隔一半距离的位置。

可选地,在可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轴线可以位于三等分区域中的一个中间区域内,三等分区域将在正交方向上的在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之间的区域三等分。

可选地,在加热头和头保持器中的一个响应于可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而接触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延伸的墨带的状态下,从第二轴线延伸至加热头的头保持器的方向可以是向下方向。

可选地,热转印打印机可以进一步包括壳体,其被构造成在其中至少储存打印介质和墨带。壳体可以包括:下壳体,该下壳体在其上侧具有开口;和上壳体,上壳体可枢转地附接至下壳体以绕着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枢转,上壳体被构造成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三位置,上壳体覆盖下壳体的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在第四位置,上壳体不覆盖下壳体的开口。在上壳体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轴线可以位于一个区域内,该区域比上壳体的一端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其中该上壳体的一端更接近于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并且低于上壳体的上端。在上壳体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轴线可以位于一个区域内,该区域低于上壳体的上端。

可选地,第一轴线可以位于上壳体的上端附近。

可选地,墨带支撑构件可以被构造成接受要从上侧附接至其上的墨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壳体22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盖23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壳体22位于第四位置(打开位置)并且和盖23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壳体22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盖23位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在热转印打印机1a中的盖23和头保持器5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盒壳体4和辅助臂6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截面图,其中盖23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截面图,其中盖23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和第二位置(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截面图,其中盖23位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局部图,其中盖23位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截面图,其中盖23位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和第一位置(关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局部图,其中盖23朝向第一位置(关闭位置)进一步移动;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局部截面图,其中盖23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图示第一轴线x11和第二轴线x12的相对位置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b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壳体24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处于要被储存在热转印打印机1b中的第二壳体24内的状态下的墨带支撑构件7的立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b中的墨带支撑构件7、辅助臂8和头臂9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b中的墨带支撑构件7的侧视图,其中头臂9位于第一位置;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b中的墨带支撑构件7的侧视图,其中头臂9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b中的墨带支撑构件7的侧视图,其中头臂9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另一个中间位置;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b中的墨带支撑构件7的侧视图,其中头臂9位于第二位置;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图示第一轴线x21和第二轴线x22的相对位置的热转印打印机1b的截面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c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壳体27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盖28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c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壳体27位于第四位置(打开位置)并且盖28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c的立体图,其中第二壳体27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盖28位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c的截面图,其中第二壳体27位于第四位置(打开位置)并且盖28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a。热转印打印机1a可以通过加热头50加热安装在其中的墨带r以将墨带r上的油墨转印到打印介质上,以打印图像。在以下说明中,将参考每张附图中的箭头根据热转印打印机1a的姿态提及与热转印打印机1a和热转印打印机1a中包括的部分和构件相关的方向。例如,在图1中,在观察者左下方方向、右上方方向、右下方方向、左上方方向、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侧面分别对应于热转印打印机1a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前到后或后到前方向可以表达为前后方向,上到下或下到上方向可以表达为竖直方向,并且左到右或右到左方向可以表达为宽度方向。

<壳体2a>

如图1所示,热转印打印机1a包括壳体2a,其具有近似矩形箱的形状。壳体2a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盖23。第一壳体21具有热转印打印机1a的外面和底面,该外面大致形成前面、右面、左面和后面的下半部。第二壳体22具有热转印打印机1a的外面和上面的一部分,该外面大致形成前面、右面、左面和后面的上半部。盖23的外面形成热转印打印机1a的上面的另一部分。因此,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盖23形成热转印打印机1a的外面。

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21包括壁21a、21b、21c、21d、21e,其分别作为第一壳体21的前壁、右壁、左壁、后壁和底部。壁21a-21d的上端在第一壳体21的上端处形成开口211。第一壳体21在由壁21a-21e围绕的区域中的前方位置处可旋转地支撑压纸辊p。压纸辊p的旋转轴线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壳体21在由壁21a-21e围绕的区域中的后方位置处可旋转地支撑介质卷q,其中处于带形式的打印介质被缠绕成卷。在下文中,第一壳体21内部储存有介质卷q的区域可以表示为介质存储器212。

每个壁21b、21c在其后方位置处具有连接机构213。连接机构213、213分别从壁21b、21c的上端向上突出。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连接机构213可枢转地支撑第二壳体22和墨带支撑构件3。

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22位于相对于第一壳体21的上方位置。第二壳体22被第一壳体21上的连接机构213可移动地支撑以绕着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x13枢转。第二壳体22可以枢转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壳体21的开口211。图1示出了覆盖第一壳体21的开口211的第二壳体22。在下文中,如图1所示覆盖开口211的第二壳体22的位置可以表示为第三位置(关闭位置)。与此同时,图2示出了不覆盖第一壳体21的开口211的第二壳体22。在下文中,如图2所示不覆盖开口211的第二壳体22的位置可以表示为第四位置(打开位置)。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1所示并且如图1中的箭头所标示的,与第二壳体22相关的方向基于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的第二壳体22的姿态。

第二壳体22包括壁22a、22b、22c、22d、22e,其分别作为第二壳体22的前壁、右壁、左壁、后壁和上壁的一部分。壁22a-22d的下端在第二壳体22的下端处形成开口221(见图2)。如图3所示,形成于壁22a的上端区域的凹陷部分222a和形成于壁22e的前区域的凹陷部分222b在第二壳体22中形成开口222。当第二壳体22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开口222位于第二壳体22的上区域中。当第二壳体22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以覆盖第一壳体21的开口211时,在第一壳体21上端的开口211和在第二壳体22下端的开口221被连接以至少彼此部分连续。

如图1所示,当第二壳体22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壁21a的前表面、壁21b的右表面、壁21c的左表面、壁21d的后表面分别与壁22a的前表面、壁22b的右表面、壁22c的左表面和壁22d的后表面在相同竖直面上平坦排列,而不形成不同水平的层。换句话说,没有在壁21a和壁22a之间、壁21b和壁22b之间、壁21c和壁22c之间以及壁21d和壁22d之间的连结处造成深度和宽度上的较大差异。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22在壁22a中的凹陷部分222a的上端处具有锁定装置223。该锁定装置223包括两个(2)锁定构件223a,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但是被向内推动靠近彼此。

第二壳体22可以在其中储存墨带支撑构件3和盒壳体4。墨带支撑构件3可以被第一壳体21中的连接机构213可枢转地支撑,并且盒壳体4可以附接于墨带支撑构件3。下面将进一步描述墨带支撑构件3和盒壳体4。

如图1-3所示,盖23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壳体22的开口222。盖23被第二壳体22可移动地支撑以绕着第一轴线x11相对于第二壳体22枢转,其中第一轴线x11穿过相对于开口222的后方区域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轴线x11位于相对于第三轴线x13的前方位置,该第三轴线x13是第二壳体22的枢轴线。如图1和2所示,盖23可以覆盖并且关闭第二壳体22的开口222。在下文中,如图1和2所示覆盖开口222的盖23的位置可以表示为第一位置(关闭位置)。与此同时,如图3所示,盖3可以打开并且不覆盖第二壳体22的开口222。在下文中,如图3所示不覆盖开口222的盖23的位置可以表示为第二位置(打开位置)。

当第二壳体22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见图3),盖23的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是高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位置。换句话说,第一位置(关闭位置)更接近于第二壳体22,并且第二位置(打开位置)距第二壳体22更远。当盖23处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并且墨带支撑构件3被储存在第二壳体22中时(见图3),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盒壳体4通过开口222暴露于外部。当盖23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时(见图1),盒壳体4被盖23从上侧覆盖:换句话说,盖23覆盖盒壳体4的上侧。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1所示并且如图1中的箭头所标示的,当第二壳体22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与盖23相关的方向基于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盖23的姿态。

如图1所示,盖23包括壁23a、23b。壁23a具有与第二壳体22中的凹陷部分222a(见图3)的轮廓大致相同的形状。壁23a在其后端部分被第二壳体22可枢转地支撑。壁23b具有与第二壳体22中的凹陷部分222b(见图3)的轮廓大致相同的形状。壁23b在盖23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姿态下从壁23a的前端向下延伸。换句话说,盖23的前部分在盖23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姿态下向下弯曲。

在盖23中的壁23b的前面上,安置有向前突出的手柄231。如图3所示,在壁23b的下端处,安置有向下突出的突起232。当盖23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见图1)时,突起232位于第二壳体22的锁定装置223中的两个锁定构件223a之间。当锁定构件223a被向内推动时,安置在锁定构件223a之间的突起232被限制与锁定构件223a分离。因此,盖23可以停留在第一位置(关闭位置)而不枢转至第二位置(打开位置)。

如图1所示,盖23在壁23a的上面具有操作界面234和显示器235。操作界面234包括按钮(未图示),可以通过其输入来自使用者的命令。显示器235包括显示设备,例如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235可以包括触摸面板。

如图3所示,在盖23的壁23a的下面,即内面,安置有连接机构233。连接机构233在盖23中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处从壁23a的下面向下突出。连接机构233包括:两个(2)侧板233a,其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和桥接部分233b,其在侧板233a之间延伸。侧板233a与宽度方向正交地伸展。在每个侧板233a的下端,在宽度方向上钻通有孔(未标记)。连接机构233在侧板233a的下端可枢转地支撑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头保持器5。

<头保持器5和加热头50>

如图4所示,头保持器5包括基部51、两个(2)突出部分51a、两个(2)突出部分51b、传送辊51c,51d和两个(2)装配部分51e。基部51在其横向端处具有与宽度方向正交地伸展的侧壁511。在每个侧壁511的横向端安置有突出部分51a,其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突出部分51a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插入形成于连接机构233的侧板233a中的孔内。基部51在其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端区域处被盖23可枢转地支撑。基部51可以绕着第二轴线x12枢转,该第二轴线x12通过形成于侧板233a中的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在侧壁511中在前后方向上与突出部分51a相对的端区域处,安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51b。

与盖23在第一位置(关闭位置)和第二位置(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相关联地,头保持器5可以绕着第二轴线x12枢转。图4示出了当第二壳体22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盖23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见图1)时头保持器5的姿态。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1所示并且如图4中的箭头所标示的,当第二壳体22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与头保持器5相关的方向基于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盖23的姿态。

基部51在其下面、在相对于突出部分51b的下方位置处保持加热头50。加热头50在侧壁511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纵向延伸。加热头50可以是直线形加热头,其在其加热表面上具有多个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成一行的加热元件。在图4中所示的的姿态中,加热头50的加热表面面向下。基部51在其横向端具有装配部分51e。装配部分51e是板构件,每个板构件具有凹陷区域。该凹陷区域形成为从各个装配部分51e的下端向上凹进。

基部51在相对于加热头50的前方位置和后方位置分别保持传送辊51c和传送辊51d。换句话说,传送辊51c和传送辊51d位于加热头50附近,分别在加热头50的前侧和后侧。传送辊51d被安置在基部51上,位于加热头50的位置和突出部分51a的位置之间的位置,该突出部分51a的位置是第二轴线x12的位置。传送辊51c、51d各自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状。传送辊51c、51d被基部51可旋转地支撑。

<墨带支撑构件3>

如图3所示,盒壳体4可以从上侧附接至墨带支撑构件3。盒壳体4保持成卷的墨带r(见图5),即带卷r1、r2(见图5)。换句话说,墨带r可以附接至墨带支撑构件3,该墨带r被卷成带卷r1、r2并且由盒壳体4保持。

墨带支撑构件3储存在第二壳体22中并且附接至第二壳体22的内部。特别地,墨带支撑构件3可以被第一壳体21中的连接机构213(见图2和3)可枢转地支撑。图2示出了储存在位于第四位置(打开位置)的第二壳体22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图3示出了储存在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的第二壳体22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3所示并且如图3中的箭头所标示的,与墨带支撑构件3相关的方向基于储存在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的第二壳体22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的姿态。

如图2和3所示,墨带支撑构件3可以储存在第二壳体22的内部。当第二壳体22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在后方区域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的一部分被定位成高于第一壳体21(见图6)中的介质存储器212(见图2)。

如图5所示,墨带支撑构件3包括两个(2)侧壁31和桥接部分32。侧壁31各自具有板形,其与宽度方向正交地伸展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侧壁31之间的距离大体等于第二壳体22的壁22b、22c(见图3)之间的距离。右侧和左侧的侧壁31分别位于壁22b和壁22c(见图3)的内表面附近。桥接部分32在侧壁31的前部分之间延伸。

每个侧壁31具有从侧壁31的后方区域向后上方延伸的延伸部分31a。延伸部分31a的后端能够与第一壳体21中的连接机构213(见图2)可枢转地连接,以绕着第四轴线x14枢转,其中第四轴线x14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与此同时,第四轴线x14的位置不同于第三轴线x13的位置(见图2),其中第三轴线x13是由连接机构213可枢转地支撑的第二壳体22的枢轴线。

在每个侧壁31的上边缘,在相对于侧壁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前方位置处,安置有突出部分31b。每个突出部分31b具有从侧壁31的上边缘向上突出的圆柱形状。每个侧壁31上的突出部分31b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每个侧壁31的上边缘上,在相对于每个突出部分31b的外侧位置安置有突出部分31c。每个突出部分31c具有板形,其从侧壁31的上边缘向上突出。左侧的侧壁31上的突出部分31c中的一个从该侧壁31的上边缘上的前端位置纵向延伸至后端位置。右侧侧壁31具有两个(2)突出部分31,其被安置在上边缘上、在相对于突出部分31b中的一个的前方位置和相对于另一个突出部分31b的后方位置。

在每个侧壁31的内表面上,在相对于侧壁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前方位置上形成有作为槽的引导部31d。该引导部31d形成为弧形弯曲。引导部31d从安置在侧壁31的上边缘的突出部分31b之间的位置向下延伸,并弯曲以向前延伸。每个引导部31d形成为在侧壁31的上边缘附近、在其上部变宽,以在较高位置处较宽。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引导部31d可与头保持器5的突出部分51b(见图4)接合。

每个侧壁31具有延伸部分31e,其在相对于突出部分31c的后方位置处从侧壁31的上边缘向上延伸。在每个延伸部分31e的末端,安置有圆柱形的突出部分311,其在宽度方向上向内突出。该突出部分311可以可枢转地支撑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辅助臂6。

<盒壳体4和墨带r>

如图3所示,盒壳体4能够从上侧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3而待被使用。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3所示并且如图3中的箭头所标示的,与盒壳体4相关的方向基于盒壳体4的姿态,其中盒壳体4附接于储存在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的第二壳体22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

如图5所示,盒壳体4具有两个(2)延伸部分41、桥接部分42、43、两个(2)第一侧壁44和两个(2)第二侧壁45。延伸部分4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每个第一侧壁44具有下端成圆角的板形,并且从每个延伸部分41的后方位置向下延伸。每个第一侧壁44具有凹陷部分44a,其从第一侧壁44的上端向下凹陷。桥接部分42具有板形并且在第一侧壁44的后端之间延伸。在下文中,将被第一侧壁44和桥接部分42围绕的区域表示为带存储器h1(见图3)。每个第二侧壁45具有下端成圆角的板形并且从每个延伸部分41的前方位置向下延伸。每个第二侧壁45具有凹陷部分45a,其从第二侧壁45的上端向下凹陷。桥接部分43具有板形并且在第二侧壁45的前端之间延伸。在下文中,将被第二侧壁45和桥接部分43围绕的区域表示为带存储器h2(见图3)。在盒壳体4的下端,在桥接部分42和桥接部分43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46(见图3),其轮廓形成矩形。

每个延伸部分41在第一侧壁44连接至延伸部分41的区域和第二侧壁45连接至延伸部分41的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具有两个(2)孔41a。每个孔41a具有圆形轮廓。每个延伸部分41中的孔41a之间的距离等于安置在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突出部分31b之间的距离。

墨带r在一端处附接并且卷绕到第一轴r11并且在另一端处附接并且卷绕到第二轴r21。在下文中,将卷绕到第一轴r11的墨带r的一部分表示为带卷r1,并且将卷绕到第二轴r21的墨带r的另一部分表示为带卷r2。

当第一轴r11被从上侧置于分别形成于右侧和左侧第一壁44中的凹陷部分44a、44a中时,带卷r1可以储存在盒壳体4。当第二轴r21被从上侧置于分别形成于左侧和右侧第二壁45中的凹陷部分45a、45a中时,带卷r2可以储存在盒壳体4中。带卷r1被储存在带存储器h1中并且带卷r2被储存在带存储器h2中。第一轴r11的轴向中心和第二轴r21的轴向中心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l。第一轴r11位于相对于第二轴r21的后方位置。换句话说,在盒壳体4内,第一轴r1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更接近于后方的一侧,并且第二轴r2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距后方更远的另一侧。第一轴r11和第二轴r21被盒壳体4可旋转地支撑。墨带r在带卷r1和带卷r2之间延伸,以跨越盒壳体4的下端处的开口46(见图3)。第一轴r11和第二轴r21可以在使得墨带r从带卷r1松开并且缠绕带卷r2的方向上旋转。因此,当墨带r从带卷r1卷绕至带卷r2时,在带卷r1和带卷r2之间的墨带r的延伸部可以向前移动。墨带r的移动方向与打印介质的移动方向相同,其中当将图像打印在热转印打印机1a上时该打印介质从介质卷q(见图2)中铺开。

盒壳体4能够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3,以从上侧安装在相对于墨带支撑构件3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的前方位置。换句话说,墨带支撑构件3可以接受盒壳体4,其中墨带r从上侧附接至该盒壳体4。当附接于墨带支撑构件3时,盒壳体4中的延伸部分41的下端接触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侧壁31的上端,并且墨带支撑构件3上的突出部分31b适配进盒壳体4(见图3)中的孔41a内。盒壳体4中的延伸部分41被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突出部分31c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侧向夹持。

<辅助臂6>

辅助臂6被墨带支撑构件3可枢转地支撑。当头保持器5响应于盖23的枢转运动而移动时,辅助臂6可以绕着第五轴线x15(见图5)枢转。图3示出了当盖23处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时的辅助臂6。图5示出了当盖23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时的辅助臂6。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5所示并且如图5中的箭头所标示的,与辅助臂6相关的方向基于盖23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时的辅助臂6的姿态。

如图5所示,辅助臂6具有两个(2)延伸部分61和桥接部分62。延伸部分6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延伸部分61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延伸部分6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区域处弯折,从而在前方区域的、延伸部分61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短于在后方区域的、延伸部分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桥接部分62具有近似板形,其在延伸部分6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区域之间延伸。

每个延伸部分61在其前方区域具有第二可接合部分63。该第二可接合部分63形成为具有从第二可接合部分63的前下端向后上方凹陷的凹陷部分63a。第二可接合部分63可以与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见图4)接合。在延伸部分61的后方区域中,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孔64。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突出部分311从横向外侧在宽度方向上向内插入该孔64中。辅助臂6在延伸部分61的后方区域处被墨带支撑构件3可枢转地支撑以绕着第五轴线x15枢转,其中第五轴线x15在宽度方向上延伸。

<盖23的打开运动>

下面将参考图6-8描述当盖23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时热转印打印机1a中的可移动物品的动作。下面的描述将基于第二壳体22保持在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带卷r1、r2未储存在盒壳体4中的情况。该运动可以发生在例如当使用者打开盖23以便将带卷r1、r2储存在空的盒壳体4中时,其中盒壳体4被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3。

图6示出了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盖23。从盖23向下延伸的连接机构233位于盒壳体4中的带存储器h1、h2之间。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4)位于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引导部31d的下端。作为头保持器5的枢轴线的第二轴线x12位于带存储器h1、h2之间。头保持器5向下延伸通过盒壳体4下端的开口46,以被定位在相对于带存储器h2的下方位置。加热头50的加热表面在相对于压纸辊p的上方位置面向下朝向压纸辊p。头保持器5中的装配部分51e被安置以从上侧适配进位于压纸辊p的横向端区域中的轴承(未示出)。因此,可以维持加热头50相对于压纸辊p的位置。在从右侧观察的视图中,从第二轴线x12朝向加热头50延伸的头保持器5的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向下前方倾斜。在下文中,将处于图6所示的姿态的头保持器5的位置表示为可打印位置。

辅助臂6被放置以沿着盒壳体4的延伸部分41(见图5)的上端纵向延伸。辅助臂6在其枢轴线,即第五轴线x15和第二可接合部分63之间水平延伸。在下文中,将处于如图6所示的姿态的辅助臂6的位置表示为第五位置。当辅助臂6位于第五位置时,第二可接合部分63与传送辊51d分离。当辅助臂6位于第五位置时,停留在盒壳体4的延伸部分41上端的辅助臂6可以被限制向下移动。

图7示出了盖23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枢转的过渡中的过渡姿态。头保持器5中的装配部分51e与压纸辊p的轴承分离。沿着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引导部31d移动的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4)到达引导部31d的上端区域。向上移动的连接机构233被定位成高于墨带支撑构件3,并且作为头保持器5的枢轴线的第二轴线x12被定位成高于第二壳体22。向上移动的头保持器5被定位成高于盒壳体4的开口46。头保持器5的末端部分位于盒壳体4中的带存储器h1、h2之间。加热头50位于相对于头保持器5的基部51的后方位置。在从右侧观察的视图中,头保持器5从第二轴线x12延伸向加热头50的方向是向下方向。辅助臂6停留在第五位置,与图6所示的位置相同。随着头保持器5的运动,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接触辅助臂6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63。更具体地,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与辅助臂6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63接合。在这方面,传送辊51d和第二可接合部分63之间的接触包括传送辊51d和第二可接合部分63之间的接合。当在盖23处于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枢转的过渡中的同时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接触辅助臂6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63时,将该传送辊51d和盖23之间的最小距离表示为第一距离m11(未示出)。

当盖23进一步朝向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枢转时,突出部分51b(见图4)向上与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引导部31d分离。同时,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和第二可接合部分63保持彼此接触。更具体地,维持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和辅助臂6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63之间的接合。响应盖23的枢转运动,在传送辊51d与第二可接合部分63接合的情况下,辅助臂6绕着第五轴线x15枢转。此外,当从第五轴线x15朝向第二可接合部分63延伸的辅助臂6处于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倾斜的姿态时,辅助臂6作用在头保持器5上以施加向后的力,从而加热头50被拉动得更接近盖23。图8示出了移动至第二位置(打开位置)的盖23。头保持器5被定位成高于第二壳体22。从第五轴线x15朝向第二可接合部分63延伸的辅助臂6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上方倾斜。在下文中,将处于如图8所示的该姿态的辅助臂6的位置表示为第六位置。在从右侧观察的视图中,从第二轴线x12朝向加热头50延伸的头保持器5的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向下前方以较小程度倾斜。加热头50的加热表面面向盖23。在下文中,将处于图8中所示的姿态的头保持器5的位置表示为回退位置。将在头保持器5处于该回退位置时盖23和传送辊51d之间的最小距离表示为第二距离m12(未示出)。第二距离m12短于第一距离m11,其中第一距离m11是在盖23处于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见图7)枢转的过渡中时、当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接触辅助臂6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63时在传送辊51d和盖23之间的最小距离。

同时,将辅助臂6位于第六位置时第五轴线x15和辅助臂6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63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五轴线x15和第二轴线x12之间的距离分别表示为第三距离m23和第四距离m24。第三距离m23短于第四距离m24。

头保持器5位于相对于盒壳体4的后端的后方。特别地,头保持器5被定位成在前后方向上比盒壳体4更接近第一轴线x11的一端(即后端)更接近于第一轴线x11,其中第一轴线x11是盖23的枢轴线。换句话说,头保持器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轴线x11和盒壳体4的后端之间。因此,例如当使用者尝试从墨带支撑构件3移除盒壳体4以便将带卷r1、r2储存在盒壳体4中并且将盒壳体4向上移动时,盒壳体4可能不会与头保持器5碰撞。此外,在加热头50的加热表面向后朝向盖23时,当使用者尝试向上移动盒壳体4时,可以防止使用者所不希望的对加热头50的触碰。

<盖23的关闭运动>

下面将参考图9-12描述当盖23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关闭位置)时热转印打印机1a中的可移动物品的动作。以下描述将基于第二壳体22保持在第三位置(关闭位置)的情况。该运动可以发生在例如一旦储存有带卷r1、r2的盒壳体4被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3时,和当使用者尝试关闭盖23以便启动热转印打印机1a中的图像打印时。使用者可以在关闭盖23之前将打印介质从储存在第一壳体21中的介质卷q中拉出并且将打印介质放置在压纸辊p上。

图9示出了位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的盖23。辅助臂6位于第六位置,在该第六位置,第二可接合部分63与处于回退位置的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接合。

图10示出了盖23处于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见图9)朝向第一位置(关闭位置)(见图12)枢转的过渡中的瞬态姿态。在传送辊51d与第二可接合部分63接合的情况下,盖23枢转,并且响应盖23的枢转运动,辅助臂6绕着第五轴线x15枢转。当从第五轴线x15朝向第二可接合部分63延伸的辅助臂6处于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前倾斜的姿态中时,辅助臂6作用在头保持器5上以施加向前的力,从而加热头50被推动进一步远离盖23。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4)指向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引导部31d中的上端区域。

图11示出了盖23进一步从图10中所示的位置朝向第一位置(关闭位置)(见图12)枢转的另一个瞬时姿态。辅助臂6位于第五位置,在该第五位置,传送辊51d与第二可接合部分63分离。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4)进入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引导部31d。头保持器5进入储存在盒壳体4中的带卷r1、r2之间的中间区域并且向下移动。当头保持器5从第二轴线x12朝向加热头50向下延伸时,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c从上侧接触墨带r,其中墨带r在带卷r1、r2之间延伸。穿过带卷r1、r2之间的中间区域的头保持器5向下移动。当头保持器5向下移动穿过带卷r1、r2之间的中间区域时,其不接触带卷r1、r2。

图12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盖23。沿着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引导部31d移动的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4)到达该引导部31d的下端。头保持器5位于可打印位置。加热头50的加热表面在相对于压纸辊p的上方位置面向下朝向压纸辊p(见图2)。在该布置中,墨带r和打印介质分别从上侧和下侧插入加热头50和压纸辊p之间。头保持器5中的装配部分51e被放置成从上侧适配进位于压纸辊p中的横向端区域处的轴承中。因此,可以维持加热头50相对于压纸辊p的位置。

在该布置中,位于压纸辊p和加热头50之间的打印介质和墨带r可以被向前传送。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c、51d可以随着传送墨带r而旋转。当加热头50被加热时,墨带r上的油墨可以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因此,可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出图像。

<第一轴线x11和第二轴线x12的布置>

下面将参考图13描述当头保持器5位于可打印位置时第一轴线x11和第二轴线x12的布置。下列描述将基于第二壳体22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盖23位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时的情况。

在储存有带卷r1、r2的盒壳体4被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3的情况下,将第一轴r11的轴向中心所处的位置表示为第一中心c11,并且将第二轴r21的轴向中心所处的位置表示为第二中心c12。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在宽度方向上直线延伸。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隔预定距离l。带卷r1和带卷r2的最大半径rm分别对应于第一中心c11和盒壳体4的下端之间的长度、第二中心c12和盒壳体4的下端之间的长度。该最大半径rm小于一半距离l/2,即预定距离l均等除以2。

将包含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的虚拟平面表示为平面s11。在从右侧或左侧观察的视图即沿着宽度方向观察的视图中,平面s11水平地伸展以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延伸。将低于平面s11并且距平面s11一半距离l/2的虚拟平面表示为平面s12。平面s12被定位成低于盒壳体4的下端。平面s12被定位成高于压纸辊p的轴向中心p1并且高于介质卷q的轴向中心q1,其中打印介质绕着该介质卷q卷起。将高于平面s11并且距平面s11一半距离l/2的另一个虚拟平面表示为平面s13。平面s13被定位成大体低于第二壳体22的上端。将平面s12的位置表示为下端位置sp12,并且将平面s13的位置表示为上端位置sp13。

第一轴线x11位于第一区域t1内。第一区域t1被定位成:相对于在第二壳体22的后端的壁22d位于前方,即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1a的前侧;相对于第一中心c11位于后方,即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1a的后侧;低于作为第二壳体22上壁的壁22e,更具体地,低于上端位置sp13;并且高于下端位置sp12。参考图13,第一轴线x11位于第一区域t1内,接近第二壳体22的壁22e的下面。更具体地,第一轴线x11位于第一区域t1内,处于高于第二壳体22的壁22e和平面s11之间的中心并且低于壁22e的位置。

第二轴线x12位于第二区域t2内。第二区域t2被定位成:相对于第一中心c11位于前方,即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1a的前侧;相对于第二中心c12位于后方,即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1a的后侧;低于第二壳体22的壁22e,更具体地,低于上端位置sp13;并且高于下端位置sp12。同时,在前后方向上在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之间的第二区域t2被例如与前后方向正交地伸展的虚拟平面三等分为三个(3)划分区域t21、t22、t23。划分区域t21、t22、t23按照第二区域t2中沿着前后方向的给定顺序分别被安置在前方位置、中心位置和后方位置。参考图13,第二轴线x12位于前后方向上在划分区域t21和划分区域t23中间的划分区域t22内。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b。在以下描述中,可以用相同的参考标志指示与先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同或等效的物品或结构,并且将省略对其的说明。

<壳体2b>

如图14所示,热转印打印机1b包括壳体2b,其具有近似矩形箱的形状。壳体2b包括代替热转印打印机1a(见图1)中的第二壳体22的第二壳体24。该第二壳体24被连接机构213(见图2)可枢转地支撑在第一壳体21上,以绕着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x23枢转。第二壳体24可以枢转以打开和关闭第一壳体21的开口211(见图2)。第二壳体24可以位于与第二壳体22相同的位置,包括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和第四位置(打开位置),并且与第二壳体24相关的方向基于如图14所示并且如图14中的箭头所标示的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的第二壳体24的方向。

第二壳体24包括壁24a、24b、24c、24d、24e,其分别作为第二壳体24的前壁、右侧壁、左侧壁、后壁和上壁的一部分。壁24a-24d的下端在第二壳体24的下端形成开口24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22不同,壁24a或24e中未形成凹陷,换句话说,第二壳体24在其上方位置没有开口。在壁24a的前面安置有向前突出的手柄242。

当第二壳体24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以覆盖第一壳体21的开口211时,在第一壳体21上端的开口211和在第二壳体24下端的开口241被连接以至少彼此部分连续。

当第二壳体24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壁21a的前面、壁21b的右面、壁21c的左面、壁21d的后面分别与壁24a的前面、壁24b的右面、壁24c的左面和壁24d的后面在相同的竖直面上平坦排列,而不形成不同水平的层,从而在壁21a和24a之间、壁21b和24b之间、壁21c和24c之间以及壁21d和24d之间的连结处没有在深度或宽度上造成较大差异。

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见图5),墨带支撑构件7(见图15)被连接机构213(见图1)可枢转地支撑在第一壳体21上。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盒壳体4能够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7。第二壳体24可以在其中储存墨带支撑构件7和盒壳体4。

<墨带支撑构件7>

如图15所示,其中支撑有带卷r1、r2(见图5)的盒壳体4可以从上侧附接至墨带支撑构件7。图15示出了当墨带支撑构件7被储存在第二壳体24中时墨带支撑构件7的外观。墨带支撑构件7被附接到第二壳体24的内部。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与墨带支撑构件7相关的方向基于墨带支撑构件7的方向并且如图15中的箭头所标示。墨带支撑构件7在后方区域中的一部分被定位成高于第一壳体21中的介质存储器212(见图2)。

如图16所示,墨带支撑构件7具有两个(2)侧壁71和桥接部分72。侧壁71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侧壁31(见图5)。侧壁71之间的距离大体等于第二壳体24(见图14)的壁24b、24c之间的距离。右侧和左侧侧壁71分别位于壁24b和壁24c的内表面附近。桥接部分72对应于桥接部分32(见图5)。

每个侧壁71具有在侧壁71的后区域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分71a。延伸部分71a的一端能够与第一壳体21中的连接机构213(见图2)可枢转地连接,以绕着第四轴线x24枢转,其中第四轴线x24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四轴线x24的位置与第三轴线x23(见图14)的位置不同,其中第三轴线x23是由连接机构213可枢转地支撑的第二壳体24的枢轴线。在侧壁71的上边缘的突出部分71b和突出部分71c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墨带支撑构件3上的突出部分31b和突出部分31c(见图5)。当盒壳体4从上侧被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7时,墨带支撑构件7上的突出部分71b安装到盒壳体4(见图3)中的孔41a内。盒壳体4中的延伸部分41被墨带支撑构件7的突出部分71c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侧向夹持。

安置在侧壁71的内面上的引导部71d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引导部31d(见图5)。如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的,每个引导部71d可以与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中的一个接合。

每个侧壁71具有突出部分711、712,其位于相对于墨带支撑构件7在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位置,从侧壁71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突出部分711、712各自具有圆柱形形状。该突出部分711、712在竖直方向上排列,并且突出部分711被定位成低于突出部分712。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突出部分711可以可枢转地支撑辅助臂8。如下面将进一步描述的,突出部分712可以可枢转地支撑头臂9。

<头臂9>

如图16所示,头臂9包括两个(2)基部91、桥接部分92和连接机构93。基部91各自具有近似条形形状并且被定位成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基部91之间的距离大体等于墨带支撑构件7中侧壁71之间的距离。桥接部分92具有近似板形状并且在基部91的前部分之间延伸。

头臂9被墨带支撑构件7中的突出部分712可枢转地支撑。图15和16示出从右侧观察位于其最远的逆时针枢转位置的头臂9。在图15和16中所示的该位置上,头臂9中的基部91水平延伸。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与头臂9相关的方向基于如图15、16所示和如图15和16中的箭头所标示的处于最远的逆时针枢转位置的头臂9的姿态。同时,与下面说明中的各个物品相关的可枢转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基于从右侧观察的侧视图。

基部91中的每一个在其上端位置具有缝隙形式的孔911。孔91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纵向延伸。每个基部91在其后端位置具有延伸部分94、95。延伸部分94在基部91的后区域向后下方延伸。在延伸部分94的后端处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孔941。延伸部分95在延伸部分94的后区域向后延伸。在每个延伸部分94的外面安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951。

墨带支撑构件7上的突出部分712从横向外侧在宽度方向上向内插入头臂9中的孔941内。

头臂9被墨带支撑构件7可枢转地支撑,以绕着第一轴线x21枢转,其中第一轴线x21在宽度方向上穿过孔941和突出部分712延伸。在下文中,将如图15和17所示的处于最远的逆时针枢转位置的头臂9的位置表示为第一位置。如图15和17所示,当头臂9位于第一位置时,基部91接触从上侧附接于墨带支撑构件7的盒壳体4中的延伸部分41。同时,如图15所示,桥接部分92从上侧覆盖相对于盒壳体4中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处的后方区域。关于此,当盒壳体4保持其中的带卷r1、r2时,带卷r1的上侧可以被桥接部分92覆盖。在第一位置的头臂9相比于在其他位置的头臂9可以更接近于第一壳体21(见图14)。

如图18-20所示,头臂9可从第一位置顺时针枢转以绕着第一轴线x21枢转。图20示出了绕着第一轴线x21顺时针枢转的、处于最远的顺时针枢转位置的头臂9。在下文中,将如图20所示的绕着第一轴线x21枢转的、处于最远的顺时针枢转位置的头臂9的位置表示为第二位置。头臂9的第二位置高于第一位置。当头臂9位于第二位置时,基部91向后上方延伸。在第二位置的头臂9相比于在第一位置的头臂9进一步远离第一壳体21。

如图16所示,在桥接部分92的下面安置有连接机构93。连接机构93包括两个(2)侧板93a和桥接部分93b。侧板93a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与宽度方向正交地伸展。在每个侧板93a的下端处钻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孔932。具有近似板形的桥接部分93b在侧板93a之间延伸。在桥接部分93b的前面上安置有把手931。把手931具有向前延伸的近似板形。使用者可以用手握住该把手931以便相对于墨带支撑构件7顺时针或逆时针枢转头臂9。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头保持器5相同的头保持器5被附接到连接机构93的末端。头保持器5中的侧壁511上的突出部分51a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插入形成于连接机构93中的侧板93a中的孔932内。头保持器5被头臂9可枢转地支撑以绕着第二轴线x22枢转,该第二轴线x22在宽度方向上穿过侧板93a的孔932延伸。

<辅助臂8>

辅助臂8被墨带支撑构件7可枢转地保持。辅助臂8可以响应头臂9的枢转运动而枢转。图16示出了当头臂9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辅助臂8。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16所示并且如图16中的箭头所标示的,与辅助臂8相关的方向基于当头臂9位于第一位置时的辅助臂8的姿态。

如图16所示,辅助臂8具有两个(2)延伸部分81和桥接部分82。每个延伸部分81具有第一部分81a、第二部分81b和第三部分81c。第一部分81a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第二部分81b从第一部分81a的后端向下延伸。第三部分81c从第二部分81b的后端向下后方延伸。桥接部分82具有近似板形并且在延伸部分81的第一部分81a之间延伸。

延伸部分81中的每个第一部分81a具有近似板形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该第二可接合部分83具有凹陷部分83a。凹陷部分83a形成为从第二可接合部分83的前端向后凹陷。第二可接合部分83可以与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见图4)接合。在每个延伸部分81的第三部分81c中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的孔84。墨带支撑构件7中的突出部分711从横向外侧在宽度方向上向内插入孔84中。辅助臂8被墨带支撑构件7可枢转地支撑以在延伸部分81的后方区域中绕着第五轴线x25枢转,其中第五轴线x25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延伸部分81中的每个第三部分81c的后端位置处安置有第三可接合部分85,其中形成有凹陷部分85a。该第三可接合部分85可与头臂9中的突出部分951接合。

<头臂9的打开和关闭运动>

下面将参考图17-20描述当头臂9在第一位置(见图17)和第二位置(见图20)之间移动时热转印打印机1b中的可移动物品的动作。以下描述将基于第二壳体24保持在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带卷r1、r2未储存在盒壳体4中的情况。该运动可以发生在例如当使用者将第二壳体24(见图14)移动至第四位置(打开位置)以操作头臂9以便拿出盒壳体4并且将带卷r1、r2存储在盒壳体4中时,和使用者操作头臂9上的把手931以将头臂9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

图17示出了位于第一位置的头臂9。在头臂9中向下延伸的连接机构93位于盒壳体4中的带存储器h1、h2之间。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16)位于墨带支撑构件7中的引导部71d的下端。头保持器5位于可打印位置。作为头保持器5的枢轴线的第二轴线x22位于带存储器h1、h2之间。从右侧观察时,从第二轴线x22朝向加热头50延伸的头保持器5的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向下前方倾斜。

辅助臂8中的第一部分81a接触盒壳体4中的延伸部分41的上端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辅助臂8通过盒壳体4与第一部分81a的接触被限制逆时针枢转。换句话说,盒壳体4可以通过与第一部分81a接触而限制位于第五位置的辅助臂8在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即逆时针地枢转。辅助臂8中的每个第二可接合部分83的一部分从下侧进入头臂9的孔911中并突出,从而部分高于头臂9的基部91。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将处于该姿态的辅助臂8的位置表示为第五位置,其对应于辅助臂8位于最远的逆时针枢转位置的情况。当辅助臂8位于第五位置时,第二可接合部分83与传送辊51d分离。

图18示出了处于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枢转的过渡中的头臂9的瞬时姿态。沿着墨带支撑构件7的引导部71d移动的头保持器5的突出部分51b(见图16)到达该引导部71d的上端区域。向上移动的头臂9中的连接机构93被定位成高于墨带支撑构件7,并且作为头保持器5的枢轴线的第二轴线x22被定位成高于墨带支撑构件7。向上移动的头保持器5被定位成高于盒壳体4的开口46(见图3)。头保持器5的末端部分位于盒壳体4中的墨存储器h1、h2之间。加热头50位于相对于头保持器5的基部51的后方位置。从右侧观察,从第二轴线x22朝向加热头50延伸的头保持器5的方向是向下方向。辅助臂8停留在第五位置,与图17所示的位置相同。与头保持器5的运动相关联地,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接触辅助臂8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并且头臂9中的突出部分951从后侧与第三可接合部分85接合。在头臂9处于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枢转的过渡中时,当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接触辅助臂8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时,传送辊51d和辅助臂8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之间的最小距离表示为第一距离m21(未示出)。

图19示出了从图18中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向第二位置枢转的头臂9。突出部分51b(见图16)向上与墨带支撑构件7中的引导部71d分离。同时,维持了头臂9中的突出部分951和辅助臂8中的第三可接合部分85之间的接合。响应于头臂9的枢转运动,在突出部分951与第三可接合部分85接合的情况下,辅助臂8绕着第五轴线x25枢转。同时,维持了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和辅助臂8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之间的接触。

当头臂9进一步朝向第二位置枢转时,辅助臂8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与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接合。辅助臂8可以枢转以伴随头臂9的枢转运动并且可以作用在头保持器5上以施加向后的力从而加热头50被拉动以更接近于头臂9。

图20示出了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头臂9。头保持器5被定位成高于第二壳体24。辅助臂8中的第一部分81a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在下文中,将处于如图20中所示的姿态的辅助臂8的位置表示为第六位置。从第二轴线x22朝向加热头50延伸的头保持器5的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前下方较小幅度地倾斜。头保持器5位于回退位置,并且加热头50的加热表面面向头臂9。将当头保持器5位于回退位置时头臂9和传送辊51d之间的最小距离表示为第二距离m22(未示出)。第二距离m22短于第一距离m21,其中第一距离m21是在头臂9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当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接触辅助臂8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时在传送辊51d和第二可接合部分83之间的最小距离。

同时,将辅助臂8位于第六位置时第五轴线x25和辅助臂8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五轴线x25和第二轴线x22之间的距离分别表示为第三距离m23(未示出)和第四距离m24(未示出)。第三距离m23短于第四距离m24。

头保持器5位于相对于盒壳体4的后端的后方。特别地,头保持器5被定位成在前后方向上比盒壳体4更接近第一轴线x21的一端更接近于第一轴线x21。换句话说,头保持器5位于第一轴线x21和盒壳体4的后端之间。因此,例如当使用者尝试从墨带支撑构件7移除盒壳体4并且向上移动盒壳体4时,盒壳体4可能不会与头保持器5碰撞。此外,在加热头50的加热表面面向头臂9时,当使用者尝试向上移动盒壳体4时,可以防止使用者所不希望的对加热头50的触碰。

头臂9可以从第二位置(见图20)移动至第一位置(见图17)。例如,当热转印打印机1b处于图20中所示的情况下时,使用者可以在启动热转印打印机1a中的图像打印之前将储存有带卷r1、r2的盒壳体4附接至墨带支撑构件7并且操作头臂9中的把手931将头臂9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如图19所示,在突出部分951与辅助臂8中的第三可接合部分85接合的同时,头臂9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枢转。因此,经由第三可接合部分85受到来自头臂9的力的辅助臂8绕着第五轴线x25从第六位置(见图20)朝向第五位置(见图17)枢转。同时,辅助臂8中的第二可接合部分83与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d接合。因此,辅助臂8可以作用在头保持器5上以施加向前的力,从而加热头50被推动以更加远离头臂9。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16)指向墨带支撑构件7中的引导部71d的上端区域。

如图18所示,在传送辊51d与第二可接合部分83分离时,辅助臂8通过头臂9的枢转运动被移动至第五位置。被移动至高于墨带支撑构件7中的引导部71d的上边缘的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16)进入引导部71d。进入储存在盒壳体4中的带卷r1、r2之间的头保持器5向下移动。在头保持器5从第二轴线x22朝向加热头50延伸的方向是向下方向时,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c从上侧接触墨带r,该墨带r在带卷r1、r2之间延伸。穿过带卷r1、r2之间的区域的头保持器5向下移动。

如图17所示,当头臂9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头保持器5中的突出部分51b(见图16)沿着墨带支撑构件3中的引导部71d移动以到达引导部71d的下端区域。头保持器5位于可打印位置。加热头50的加热表面在高于压纸辊p(见图2)的位置面向下朝向压纸辊p。在该布置中,墨带r和打印介质分别从上侧和下侧插入加热头50和压纸辊p之间。当加热头50被加热时,墨带r上的油墨可以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因此,可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

<第一轴线x11和第二轴线x12的布置>

下面将参考图21描述当头保持器5位于可打印位置时第一轴线x21和第二轴线x22的布置。下列描述将基于第二壳体24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头臂9位于第一位置时的情况。在储存有带卷r1、r2的盒壳体4被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7的情况下,将第一轴r11的中心的位置表示为第一中心c21,并且将第二轴r21的中心的位置表示为第二中心c22。第一中心c21和第二中心c22平行于宽度方向直线延伸。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隔预定距离l。

将包含第一中心c21和第二中心c22的虚拟平面表示为平面s21。在从右侧或左侧的观察即沿宽度方向的观察中,平面s21水平地伸展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延伸。将低于平面s21并且距平面s21一半距离l/2的虚拟平面表示为平面s22,该一半距离l/2是预定距离l的一半。将高于平面s21并且距平面s21一半距离l/2的另一个虚拟平面表示为平面s23。平面s23被定位成稍稍低于第二壳体24的上端。将平面s22的位置表示为下端位置sp22,并且将平面s23的位置表示为上端位置sp23。

第一轴线x21位于第一区域t3内。第一区域t3被定位成:相对于在第二壳体24的后端的壁24d位于前方,即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1b的前侧;相对于第一中心c21位于后方,即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1b的后侧;低于第二壳体24的上壁24e,更具体地,低于上端位置sp23;并且高于下端位置sp22。参考图21,第一轴线x21位于第一区域t3内,接近平面s21。更具体地,第一轴线x21位于第一区域t3内,处于低于平面s21和平面s23之间的中心并且高于平面s21和平面s22之间的中心的位置。

第二轴线x22位于第二区域t4内。第二区域t4被定位成:相对于第一中心位于前方,即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1b的前侧;相对于第二中心c22位于后方,即更接近于热转印打印机1b的后侧;低于第二壳体24的上壁24e,更具体地,低于上端位置sp23;并且高于下端位置sp22。同时,在前后方向上在第一中心c21和第二中心c22之间的第二区域t4被例如与前后方向正交地伸展的虚拟平面三等分为三个(3)划分区域t41、t42、t43。划分区域t41、t42、t43按照第二区域t4中沿着前后方向的给定顺序分别被安置在前方位置、中心位置和后方位置。参考图21,第二轴线x22位于前后方向上在划分区域t41和划分区域t43中间的划分区域t42内。

<第三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热转印打印机1c。热转印打印机1c包括壳体2c,其具有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壳体2a(见图1)不同的形状。热转印打印机1c具有头保持器5、墨带支撑构件3和辅助臂6,它们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热转印打印机1a的那些的构造相同。在以下说明中,与在先前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或者结构相同或者等效的内容或者结构将参考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壳体2c>

如图22所示,热转印打印机1c包括壳体2c,其具有近似矩形箱的形状。壳体2c包括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和盖28,其部分地形成热转印打印机1c的外面。如图23所示,第一壳体26包括壁26a、26b、26c、26d、26e和开口261,其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壳体2a(见图2)的壁21a、21b、21c、21d、21e和开口211。第一壳体26具有介质存储器262,其内部可旋转地支撑着介质卷q。壳体2c与壳体2a(见图1)在壁26a-26e互相邻接的区域的形式上不同。换句话说,第一壳体26的拐角是圆角。

如图22和23所示,在壳体2c的壁23b上安置有可竖直移动的杆263。如图23所示,在壳体2c的内部的壁26a的每个横向端附近的区域中安置有爪形的可接合部分265。可接合部分265可以枢转,从而其上端响应于向下移动杆263的操作而向后移动。可接合部分265可与安置在第二壳体27上的被接合部分(未示出)接合。

第二壳体27位于高于第一壳体26的位置。第二壳体27在其后端部分被第一壳体26可枢转地支撑以绕着第三轴线x33枢转,该第三轴线x33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当第二壳体27位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见图23)时,第二壳体27从上侧覆盖第一壳体26的开口261,并且当第二壳体27位于第四位置(打开位置)(见图22)时,第二壳体27不覆盖第一壳体26的开口261。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22所示并且如图22中的箭头所标示的,与第二壳体27相关的方向基于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的第二壳体27的姿态。

如图22所示,第二壳体27包括壁27a、27b、27c、27d、27e,其分别作为第二壳体27的前壁、右侧壁、左侧壁、后壁和上壁的一部分。壁27e在前后方向上的后方部分与壁27b、27c的上端连接,并且与壁27d的上端连接。壁27a-27e互相邻接的区域,换句话说第二壳体27中的拐角是圆角。壁27a-27d的下端在第二壳体27的下端处形成开口271(见图23)。如图24所示,壁27a的上端、壁27b的上端的一部分、壁27c的上端的一部分和壁27e的前端形成了第二壳体27的开口272。当第二壳体27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该开口272位于上方位置。当第二壳体27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以覆盖第一壳体21的开口211时,在第一壳体21上端的开口211与在第二壳体27下端的开口271连接以至少彼此部分地连续。

在壳体2c的内部,壁27a的每个横向端的附近安置有被接合部分(未示出),其可与第二壳体27中的可接合部分265(见图23)接合。在被接合部分与可接合部分265接合的情况下,第二壳体27保持在第三位置(关闭位置)并且被限制向第四位置(打开位置)(见图23)枢转。当第一壳体26上的杆263被向下移动时,可接合部分265可以从被接合部分释放,从而第二壳体27可以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枢转至第四位置(打开位置)。因此,使用者可以移动杆263,从而第二壳体27可以移动到第四位置(打开位置)并且露出开口261,接着使用者可以将介质卷q设置到第一壳体26内部的介质存储器262中。

如图22和24所示,形成在第一壳体26中的壁27a的上端的凹陷和形成在第二壳体27中的壁27a的下端的凹陷共同形成了排出开口266。热转印打印机1c中的其上打印有图像的打印介质可以通过该排出开口266向外排出。

如图22和24所示,盖28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壳体27的开口272(见图24)。盖28具有与开口272的轮廓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前端部分和横向部分向下弯曲。盖28被第二壳体27可移动地支撑以绕着第一轴线x31相对于第二壳体27枢转,该第一轴线x1穿过相对于开口272的后方区域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轴线x31位于相对于第三轴线x33的前方位置,该第三轴线x33是第二壳体27的枢轴线。覆盖开口272(见图22)的盖28的位置对应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并且不覆盖开口272的盖28的位置对应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第一轴线x31在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盖28的后端区域延伸。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如图22所示并且如图22中的箭头所标示的,与盖23相关的方向基于在第二壳体22处于第三位置(关闭位置)时的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盖23的姿态。

如图22所示,盖28在其向前端区域具有锁定部281。锁定部281在其向后端部分处被盖28可枢转地支撑。锁定部281可以在盖28处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的同时逆时针枢转以与第二壳体27中的壁27a的上端部分接合。因此,盖28可以保持在第一位置(关闭位置)并且被限制枢转至第二位置(打开位置)。锁定部281可以顺时针枢转以从壁27a脱离。当盖28处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时,盒壳体4可以经由开口272露出。因此,例如,使用者可以移动锁定部281以将其顺时针枢转,将盖28从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打开位置),从而使用者可以将盒壳体4从墨带支撑构件3移除。

如图24所示,在盖28的下面,即内面上安置有连接机构283,其从盖28的下面向下突出。头保持器5被连接机构283的末端可枢转地支撑。作为头保持器5的枢轴线的第二轴线x32对应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轴线x12(见图3)。如图25所示,第二壳体27可以储存墨带支撑构件3和附接于墨带支撑构件3的盒壳体4。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第三实施例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由从侧壁31延伸的延伸部分31a支撑,其相对于第二壳体27可枢转。作为墨带支撑构件3的枢轴线的第四轴线x34和作为辅助臂6的枢轴线的第五轴线x35分别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四轴线x14和第五轴线x15(见图5)。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热转印打印机1a、1b、1c分别具有墨带支撑构件3、7、3,包含带卷r1、r2的盒壳体4从上侧附接至上述墨带支撑构件。因此,在盖23、28或头臂9位于第二位置时使用者可以使墨带支撑构件3、7、3上方的区域较宽地露出。通过此开口区域,使用者可以将盒壳体4、4、4从上侧附接至墨带支撑构件3、7、3。因此,使用者可以轻易地更换热转印打印机1a、1b、1c中将要使用的墨带r、r、r。

当盖23、28和头臂9分别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热转印打印机1a、1b、1c可以使得在第一轴r11和第二轴r21之间延伸的墨带r接触头保持器5的一部分。在墨带r接触头保持器5的情况下,每个热转印打印机1a、1b、1c可以将墨带r和打印介质插入加热头50和压纸辊p之间并且可以加热加热头50,从而墨带r上的油墨可以通过热量转印至打印介质上。因此,热转印打印机1a、1b、1c可以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

热转印打印机1a将第一轴线x11的位置限定在第一区域t1内,并且将第二轴线x12的位置限定在第二区域t2内,其中第一轴线x11是盖23的枢轴线,第二轴线x12是头保持器5的枢轴线。同时,以第一轴线x11为中心且半径等于第一轴线x11和第二轴线x12之间的距离的圆将被表示为路径圆(未示出)。在这方面,在热转印打印机1a中,在该路径圆与平面s11相交的点处的切线方向趋于向下定向。类似地,热转印打印机1b将第一轴线x21的位置限定在第一区域t3之内,并且将第二轴线x22的位置限定在第二区域t4之内,其中第一轴线x21是头臂9的枢轴线,第二轴线x22是头保持器5的枢轴线。路径圆以第一轴线x21为中心并且半径等于第一轴线x21和第二轴线x22之间的距离。在热转印打印机1b中,在该路径圆与平面s21相交的点处的切线方向趋于向下定向。在这方面,可以限制头保持器5所穿过的带卷r1、r2之间的通道范围的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增大。因此,根据热转印打印机1a、1b,当盖23和头臂9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可以限制头保持器5与带卷r1、r2接触。此外,第一区域t1、t3和第二区域t2、t4位于带卷r1、r2附近。因此,当可以限制盖2和头臂9的尺寸增大的同时可以限制头保持器5与带卷r1、r2接触。

限定了第一轴线x11的位置的第一区域t1的上端和限定了第二轴线x12的位置的第二区域t2的上端由上端位置sp13限定,该上端位置sp13在上方分别相距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一半距离l/2。在这方面,在热转印打印机1a中,当盖23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头保持器5穿过带卷r1、r2之间的范围的可移动路径趋于向下定向。类似地,限定了第一轴线x21的位置的第一区域t3的上端和限定了第二轴线x22的位置的第二区域t4的上端由上端位置sp23限定,该上端位置sp23在上方分别相距第一中心c21和第二中心c22一半距离l/2。在这方面,在热转印打印机1b中,当头臂9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头保持器5穿过带卷r1、r2之间的范围的可移动路径趋于向下定向。因此,可以减小头保持器5可以穿过的带卷r1、r2之间的范围的距离。因此,热转印打印机1a、1b、1c可以有效地限制头保持器5与带卷r1、r2接触。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轴线x21在第一区域t3内位于平面s21附近。在热转印打印机1b中,头保持器5穿过带卷r1、r2之间的范围的可移动方向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可以更急剧地朝向下。因此,热转印打印机1b可以更有效地限制头保持器5与带卷r1、r2接触。

第二轴线x12位于划分区域t21、t22、t23之中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间的划分区域t22内,其中划分区域t21、t22、t23在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之间等分地划分出三个区域。类似地,第二轴线x22位于划分区域t41、t42、t43之中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间的划分区域t42内,其中划分区域t41、t42、t43在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22之间等分地划分出三个区域。在这方面,头保持器5可以移动通过远离带卷r1和带卷r2的位置。因此,热转印打印机1a、1b可以更有效地限制头保持器5与带卷r1、r2接触。

随着盖23和头臂9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当头保持器5从上侧接触墨带r时,穿过头保持器5从第二轴线x12向加热头50延伸的直线是向下定向的。在这方面,可以减小当头保持器5接触墨带r时头保持器5所占据的区域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因此,热转印打印机1a、1b、1c可以有效地限制头保持器5与带卷r1、r2接触,而不考虑带卷r1、r2的直径。

限定了第一轴线x11的位置的第一区域t1的后端由第二壳体22的后壁22d限定。第一区域t1的上端和第二区域t2的上端由第二壳体22的上壁22e限定。在这方面,热转印打印机1a可以具有停留在壳体2a内的、第一轴线x11和第二轴线x12所在的区域。此外,第一轴线x11的位置可以被安置在第二壳体22的壁22e附近。在这方面,热转印打印机1a可以允许盖23容易地与第二壳体22连接。类似地,限定了第一轴线x21的位置的第一区域t3的后端有第二壳体24的后壁24d限定。第一区域t3的上端和第二区域t4的上端由第二壳体24的上壁24e限定。在这方面,热转印打印机1b可以具有停留在壳体2b内的、第一轴线x21和第二轴线x22所在的区域。

<更多示例>

虽然已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热转印打印机存在许多变型和变换,这些变型和变换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需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作用。相反,上述的具体特征和作用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被公开。

下文描述可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任一个引出更多示例。在下文中,基于第一实施例有代表性地描述这些示例。

例如,在上述热转印打印机1a中,当盖23处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时,可以露出墨带支撑构件3上方的区域。因此,使用者可以从上侧将盒壳体4附接至墨带支撑构件3。然而,盒壳体4可以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3的那一侧不必局限于上侧,而是盒壳体4可以从墨带支撑构件3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和下侧中任一个附接至墨带支撑构件3。在盒壳体4可以从墨带支撑构件3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或下侧附接到墨带支撑构件3的情况下,当盖23处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时该墨带支撑构件3可以分别从前侧、后侧、左侧、右侧或下侧露出。

对于另一个示例,热转印打印机1a可以不必装备第一壳体21或第二壳体22,只要热转印打印机1a配备有墨带支撑构件3、盖23和头保持器5;并且墨带支撑构件3、盖23和头保持器5被除了壳体21、22以外的例如框架的支撑构件支撑。

对于另一个示例,热转印打印机1a中的墨带支撑构件3可以直接支撑带卷r1、r2。例如,墨带支撑构件3可以配备有大体与盒壳体4同样形式的壳体。换句话说,盒壳体4可以不必从墨带支撑构件3上可拆卸。

对于另一个示例,头保持器5可以被盖23直接地可枢转地支撑而不由连接机构233支撑。在此构造中,作为头保持器5的枢轴线的第二轴线x12可以位于更接近于盖23的位置。

对于另一个示例,当盖23从第二位置(打开位置)朝向第一位置(关闭位置)移动时,头保持器5中的传送辊51c可以不必从上侧接触在带卷r1、r2之间延伸的墨带r,而头保持器5上的加热头50可以直接接触墨带r。

对于另一个示例,第一轴线11所在的第一区域t1的上端可以位于第二壳体22的上壁22e和上端位置sp13之间。第一区域t1的上端可以位于高于第二壳体22的上壁22e的位置。第一区域t1的后端可以位于相对于第二壳体22的后壁22d的后方。换句话说,第一轴线x11可以位于高于壳体2a的位置。此外,对于另一个示例,第二轴线x12所在的第二区域t2的上端可以位于高于第二壳体22的上壁22e的位置。换句话说,第二轴线x12可以位于高于壳体2a的位置。

对于另一个示例,限定了第一区域t1和第二区域t2的下端的平面s12和限定了第一区域t1和第二区域t2的上端的平面s13可以基于带卷r1、r2的最大半径rm而限定。更具体地,平面s12可以位于以最大半径rm的距离低于平面s11的位置,并且平面s13可以位于以最大半径rm的距离高于平面s11的位置。

对于另一个示例,当盖23、28或头臂9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头保持器5接触墨带r的路径的方向可以不必局限于向下,而可以是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前或向后倾斜的方向。

对于另一个示例,关于第一实施例,第一轴线x11可以在第一区域t1内位于平面s11附近。第二轴线x12可以位于划分区域t21、t22、t23之中的前划分区域t21或后划分区域t23内,上述划分区域t21、t22、t23是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三等分的区域。关于第二实施例,第一轴线x21可以被定位成与第一区域t3中的平面s21重合。第二轴线x22可以位于划分区域t41、t42、t43之中的前划分区域t41或后划分区域t43内,上述划分区域t41、t42、t43是第一中心c21和第二中心c2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三等分的区域。第一轴线x21可以位于第二壳体24的上壁24e和平面s21之间的中间位置。

包含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的平面s11以及包含第一中心c21和第二中心c22的平面s21可以不必水平伸展而是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当平面s11、s2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时,分别由第一中心c11和第二中心c12的位置以及第一中心c21和第二中心c22的位置限定的第一区域t1和第二区域t2以及第一区域t3和第二区域t4同样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对于另一个示例,如图13所示,可以限定包含第一轴线x11和第二中心c12的平面s3。在此布置中,第二轴线x12可以位于与平面s3重合的位置。由此,在平面s3和路径圆之间的交叉处的该路径圆的切线方向可以正交于平面s3。因此,热转印打印机1a可以有效地限制头保持器5与位于第一轴线x11附近的带卷r1接触。因此,热转印打印机1a可以有效地限制头保持器5与带卷r1、r2接触而不考虑带卷r1、r2的直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