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度高有利于确保图案质量的印刷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031发布日期:2019-03-30 08:5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确度高有利于确保图案质量的印刷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精确度高有利于确保图案质量的印刷辊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辊的基本工作原理在于: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设置在印刷辊上,然后把油墨涂敷于印刷辊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转印到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

在将油墨转印到承印物上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压印辊的配合,印刷辊和压印辊之间的距离对印出的图案质量有较大影响,例如辊距过大,会导致图案颜色变浅;另外,印刷过程中,印刷辊和压印辊的转速也应该保持匹配,例如压印辊或印刷辊在转动时出现滞后性(相对于印刷辊而言),有可能带动承印物也发生滞后,导致印刷出来的图案尺寸发生变化,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承印物受到来自辊筒的摩擦力而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确度高有利于确保图案质量的印刷辊装置,包括滑轨、滑块底座、活动机架、印刷辊、固定机架、压印辊、激光位移传感,

滑轨上活动卡接有滑块底座,活动机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滑块底座上,活动机架上水平安装有可轴向转动的印刷辊,滑块底座带动活动机架和印刷辊可沿滑轨长度方向来回滑动,

固定机架上水平安装有可轴向转动的压印辊,印刷辊通过活动机架及滑块底座沿滑轨可向压印辊滑动直至印刷辊的辊面与压印辊的辊面间形成仅供张紧状态的承印物穿过的通道,

承印物为纸张或柔性纸板等,

其中,印刷辊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辊轴和印刷模板,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辊轴的两端壁上,印刷模板套设在辊轴上,

压印辊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轴和钢辊,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在钢辊的两端壁上;

印刷辊装置中还包括第一信号发射装置、与第一信号发射装置配合设置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第一信号接收装置的输出端信号连接第一警示装置,第一警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第一信号发射装置与第一信号接收装置之间距离的显示器,

第一信号发射装置安装于固定机架上,第一信号接收装置安装于活动机架上并对应第一信号发射装置;

也包括第二信号发射装置、与第二信号发射装置配合设置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第二信号接收装置的输出端信号连接第二警示装置,第二警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第二信号发射装置与第二信号接收装置之间距离的显示器,

第二信号发射装置安装于第二转轴的圆柱面上,第二信号接收装置安装于第一转轴的圆柱面上并与第二信号发射装置对应。

作为优选:第一转轴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与第二转轴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相等,同时印刷模板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与钢辊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也相等;

印刷辊装置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机架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机架上,当印刷辊与压印辊相互配合进行印刷操作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由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精确度高有利于确保图案质量的印刷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精确度高有利于确保图案质量的印刷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示图,箭头a和箭头b分别代表压印辊和印刷辊在对承印物进行印刷操作时的转动方向,

其中,1—滑轨,2—滑块底座,3—活动机架,4—印刷辊,41-第一转轴,42-辊轴,43-印刷模板,44-用于驱动印刷辊轴向转动的电机,5—固定机架,6—压印辊,61-第二转轴,62-钢辊,63-用于驱动压印辊轴向转动的电机,71-第一信号发射装置,72-第一信号接收装置,73-第一警示装置,81-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2-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3-第二警示装置,10-弹簧,11-张紧状态的柔性纸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精确度高有利于确保图案质量的印刷辊装置主要包括滑轨1、滑块底座2、活动机架3、印刷辊4、固定机架5、压印辊6,

滑轨1上活动卡接有滑块底座2,活动机架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滑块底座2上,活动机架3上水平安装有可轴向转动的印刷辊4,安装于滑块底座2上的活动机架3、印刷辊4等其他部件可通过滑块底座2的带动一并于滑轨1上沿滑轨1长度方向来回滑动,

固定机架5上水平安装有可轴向转动的压印辊6,印刷辊4通过活动机架3及滑块底座2沿滑轨1可向压印辊6滑动,直至印刷辊4的辊面与压印辊6的辊面间形成印刷时仅能供张紧状态的承印物(柔性纸板11)穿过的通道,

印刷辊装置中还包括水平安装的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机架5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机架3上,当印刷辊4与压印辊6相互配合进行印刷操作时,弹簧10恰好处于自由状态;

印刷辊4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41、辊轴42和印刷模板43,第一转轴41固定连接在辊轴42的两端壁上,印刷模板43套设在辊轴42上,印刷模板43的外圆柱面即为上述印刷辊4的辊面,

压印辊6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轴61和钢辊62,第二转轴61固定连接在钢辊62的两端壁上,钢辊62的外圆柱面即为上述压印辊6的辊面,第一转轴41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与第二转轴61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相等,同时印刷模板43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与钢辊62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也相等;

固定机架5上安装有第一信号发射装置71,活动机架3上对应位置安装有与第一信号发射装置71配合设置的第一信号接收装置72,第一信号接收装置72的输出端信号连接第一警示装置73,第一警示装置73包括用于显示第一信号发射装置71与第一信号接收装置72之间距离的显示器,采用“信号连接”的方式有利于远程监控,

第二转轴61的外圆柱面上安装有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1,第一转轴41的外圆柱面上对应位置安装有与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1配合设置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2,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2的输出端信号连接第二警示装置83,第二警示装置83包括用于显示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1与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2之间距离的显示器。

上述印刷辊装置进行印刷操作之前,先通过控制滑块底座2沿滑轨1滑动,使印刷辊4的辊面与压印辊6的辊面间的距离恰好适合对张紧状态的柔性纸板11进行印刷操作,并确保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1位于第二转轴61的最右端(如图3中位置)、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2位于第一转轴41的最左端(如图3中位置),该位置状态下,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1与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2之间距离最短;

在装置中安装上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机架5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机架3上,且弹簧10恰好处于自由状态;

再同时开启控制印刷辊4的电机44和控制压印辊6的电机63,使印刷辊4和压印辊6同转速转动对柔性纸板11进行印刷,通过第一信号发射装置71发出的信号经过一定距离后被第一信号接收装置72接收,从而准确推算出印刷辊4和压印辊6间的辊距;随着印刷操作的进行,如果发现实时测量到的距离相比于之前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则说明印刷辊4与压印辊6之间发生了不利于印刷品质量的相对位移(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由于辊筒与辊筒间的相互作用使活动设置的印刷辊4被顶开,导致辊距变大),此时操作人员可根据第一警示装置73显示的情况及时调整辊距,

在固定机架5与活动机架3之间安装弹簧10,且当印刷辊4与压印辊6相互配合进行正常印刷时,弹簧10恰好处于自由状态,这样在设备运行时,当印刷辊4与压印辊6间发生相对位移使辊距变大时,弹簧10转变为拉伸态,有回弹的趋势,这样就很好地抑制了辊距的进一步变大,维持了印刷质量的稳定;

同样,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1发出的信号经过一定距离后被对应位置上的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2接收,辊筒每转动一圈的过程中,第二警示装置83上会显示出一个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1到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2之间的最小距离,

由于印刷辊4上的第一转轴41和压印辊6上的第二转轴61规格一致,印刷辊4和压印辊6上与承印物直接接触的辊面规格也一致(印刷模板43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与钢辊62的外圆柱面周向尺寸相等),因此在固定机架5与活动机架3不发生相对位移,即印刷辊4和压印辊6辊距不变的前提下(因为一旦辊距发生了变化,那第二信号发射装置81到第二信号接收装置82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必然发生变化,第二警示装置83显示的结果意义就不大了),只要印刷辊4和压印辊6为同步转动,不出现滞后,那么第二警示装置83上所显示出的每一圈的最小距离也应该彼此基本相等(即附图3中显示的两者距离),如果操作人员发现第二警示装置83上所显示的最小距离出现了明显变化(变大),说明某个辊筒在转动时很可能出现了不利于印刷品质量的相对滞后,可及时调整。

实施例2

本方案也包括单独依靠弹簧10来限制印刷辊4与压印辊6之间的辊距的方案:

仅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精确度高有利于确保图案质量的印刷辊装置主要包括滑轨1、滑块底座2、活动机架3、印刷辊4、固定机架5、压印辊6,

滑轨1上活动卡接有滑块底座2,活动机架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滑块底座2上,活动机架3上水平安装有可轴向转动的印刷辊4,滑块底座2带动活动机架3和印刷辊4可沿滑轨1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

固定机架5上水平安装有可轴向转动的压印辊6,印刷辊4通过活动机架3及滑块底座2沿滑轨1可向压印辊6滑动,直至印刷辊4的辊面与压印辊6的辊面间形成印刷时仅能供张紧状态的承印物(柔性纸板11)穿过的通道,

印刷辊装置中还包括水平安装的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机架5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机架3上,当印刷辊4与压印辊6相互配合进行印刷操作时,弹簧10恰好处于自由状态;

印刷辊4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41、辊轴42和印刷模板43,第一转轴41固定连接在辊轴42的两端壁上,印刷模板43套设在辊轴42上,印刷模板43的外圆柱面即为上述印刷辊4的辊面,

压印辊6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轴61和钢辊62,第二转轴61固定连接在钢辊62的两端壁上,钢辊62的外圆柱面即为上述压印辊6的辊面。

该印刷辊装置进行印刷操作之前,先将滑块底座2沿滑轨1滑动,使印刷辊4的辊面与压印辊6的辊面间的距离恰好适合对张紧状态的柔性纸板11进行印刷操作,在装置中安装上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机架5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机架3上,且弹簧10恰好处于自由状态,再同时开启控制印刷辊4的电机44和控制压印辊6的电机63,使印刷辊4和压印辊6同步转动对柔性纸板11进行印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这些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