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269发布日期:2019-07-13 08:4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原有的压纸装置在长时间使用产生老化,在印刷的过程中会出现漏印、错印、印刷位置偏移等情况,且校正压纸装置十分耗时麻烦;

2、原有的压纸装置在压纸印刷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压纸褶皱的情况,由于外部空气没有挤压干净,所以产生印刷纸张褶皱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具有校正印刷位置和印刷防褶皱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包括压纸装置本体,所述压纸装置本体的内侧壁转动有微调机构,所述压纸装置本体的底部内侧固定有防褶皱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橡胶凸版、印版滚筒、转盘、外转轴和内转轴组成,所述微调机构的内侧壁固定有橡胶凸版,橡胶凸版的内侧壁固定有印版滚筒,橡胶凸版的一侧固定有转盘,橡胶凸版的内侧壁和印版滚筒的外侧壁中间固定有外转轴,外转轴的内侧壁一侧固定有内转轴。

为了通过传输台将印刷纸传输到压纸装置本体内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纸装置本体的内侧壁中心转动有传输台。

为了通过输纸辊对印刷纸进行初步挤压整平,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纸装置本体的内侧壁前方转动有输纸辊。

为了通过供墨辊对橡胶凸版通过供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纸装置本体内侧壁后方转动有供墨辊。

为了通过墨斗辊对供墨辊进行传输供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供墨辊的上表面转动有墨斗辊。

为了通过真空泵对吸气管进行吸气,通过吸气管对通风管进行吸气,通过吸气管对通风管进行吸气直到真空,通过固定板对通风管进行固定支撑,通过气阀控制吸气的大小,真空泵通过排气管对所吸的气体进行排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褶皱机构包括真空泵、吸气管、排气管、气阀、固定板和通风管,其中,防褶皱机构的底部内侧固定有真空泵,真空泵的上端另一侧固定有吸气管,真空泵的一侧固定有排气管,吸气管的外侧壁可拆卸有气阀,气阀的上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有通风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真空泵对吸气管进行吸气,通过吸气管对通风管进行吸气,通过吸气管对通风管进行吸气直到真空,通过真空状态进行挤压整平,因没有空气流动所以不会产生印刷纸褶皱情况,通过固定板对通风管进行固定支撑,通过气阀控制吸气的大小,真空泵通过排气管对所吸的气体进行排泄;

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转轴进行关闭,内转轴的外侧壁的印版滚筒不在转动,当印版滚筒停止转动,印版滚筒外侧壁的外转轴停止转轴,当外转轴停止转轴橡胶凸版也停止转动,通过转盘带动外转轴和橡胶凸版进行轻微转动,改变外转轴和橡胶凸版的位置,再次打开内转轴进行转动,通过内转轴的转动带动印版滚筒和外转轴,通过外转轴带动橡胶凸版,通过橡胶凸版进行测试是否校正正确,如果出现校正差异,反复进行微调直到校正,从而不用打开压纸装置进行维修校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调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褶皱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纸装置本体;2、传输台;3、输纸辊;4、微调机构;41、橡胶凸版;42、印版滚筒;43、转盘;44、外转轴;45、内转轴;5、防褶皱机构;51、真空泵;52、吸气管;53、排气管;54、气阀;55、固定板;56、通风管;6、供墨辊;7、墨斗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墨印刷机的压纸装置,包括压纸装置本体1,压纸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转动有微调机构4,压纸装置本体1的底部内侧固定有防褶皱机构5,微调机构4包括橡胶凸版41、印版滚筒42、转盘43、外转轴44和内转轴45组成,微调机构4的内侧壁固定有橡胶凸版41,橡胶凸版41的内侧壁固定有印版滚筒42,橡胶凸版41的一侧固定有转盘43,橡胶凸版41的内侧壁和印版滚筒42的外侧壁中间固定有外转轴44,外转轴44的内侧壁一侧固定有内转轴45,压纸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设有微调机构4,微调机构4与压纸装置本体1转动连接,压纸装置本体1的底部内侧设有防褶皱机构5,防褶皱机构5与压纸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微调机构4的内侧壁设有橡胶凸版41,橡胶凸版41与微调机构4固定连接,橡胶凸版41的内侧壁设有印版滚筒42,印版滚筒42与橡胶凸版41固定连接,橡胶凸版41的一侧设有转盘43,转盘43与橡胶凸版41固定连接,橡胶凸版41的内侧壁和印版滚筒42的外侧壁中间设有外转轴44,外转轴44与橡胶凸版41和印版滚筒42固定连接,外转轴44的内侧壁设有内转轴45,内转轴45与外转轴44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压纸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中心转动有传输台2,压纸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中心设有传输台2,传输台2与压纸装置本体1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压纸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前方转动有输纸辊3,压纸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设有输纸辊3,输纸辊3与压纸装置本体1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压纸装置本体1内侧壁后方转动有供墨辊6,压纸装置本体1内侧壁设有供墨辊6,供墨辊6与压纸装置本体1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供墨辊6的上表面转动有墨斗辊7,供墨辊6的上表面设有墨斗辊7,墨斗辊7与供墨辊6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防褶皱机构5包括真空泵51、吸气管52、排气管53、气阀54、固定板55和通风管56,其中,防褶皱机构5的底部内侧固定有真空泵51,真空泵51的上端另一侧固定有吸气管52,真空泵51的一侧固定有排气管53,吸气管52的外侧壁可拆卸有气阀54,气阀54的上端焊接有固定板55,固定板55的上表面固定有通风管56,防褶皱机构5的底部内侧设有真空泵51,真空泵51与防褶皱机构5固定连接,真空泵51的上端另一侧设有吸气管52,吸气管52与真空泵51固定连接,真空泵51的一侧设有排气管53,排气管53与真空泵51固定连接,吸气管52的外侧壁设有气阀54,气阀54与吸气管52可拆卸连接,气阀54的上端设有固定板55,固定板55与气阀54焊接固定,固定板55的上表面设有通风管56,通风管56与固定板5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真空泵51采用淄博博山水环式真空泵2BV5110循环式工业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通过传输台2将印刷纸传输到压纸装置本体1内侧,通过真空泵51对吸气管52进行吸气,通过吸气管52对通风管进行吸气,进行吸气直到真空,通过真空状态进行挤压整平,因没有空气流动所以不会产生印刷纸褶皱情况,通过固定板55对通风管56进行固定支撑,通过气阀54控制吸气的大小,真空泵51通过排气管53对所吸的气体进行排泄,通过墨斗辊7对供墨辊6进行传输供墨,通过供墨辊6对橡胶凸版41通过供墨,橡胶凸版41进行印刷,当印刷的过程中会出现印刷位置偏移情况,通过内转轴45关闭印版滚筒42,通过印版滚筒42不在转动橡胶凸版41也不会转动,通过转盘43轻微转动,改变外转轴44和橡胶凸版41的位置,打开内转轴45进行转动测试,反复工作直到正确校正,从而不用打开压纸装置进行维修校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