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自动丝网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4399发布日期:2019-12-17 20:5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自动丝网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自动丝网印刷机。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孔版印刷的原理是印版(膜版或其它版的版基上制作出可通过油墨的孔眼纸)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纸张、陶瓷等)上,形成图像或文字,这种印刷方式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伴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自动上料进行印制已成为大生产趋势,一般采用流水线上料的方式将待印制物品放置到丝印台上进行自动化印制,但是直线型流水线所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同时上料的速度较慢,影响了丝印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自动丝网印刷机,具有自动上料、自动印刷、自动下料功能,自动化程度高,丝印效率高;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互垂直,减少上料装置所占用的长度,减少占用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自动丝网印刷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丝印板,该工作台的一侧可拆卸的设有基台,所述基台上设有移料板和上料板,该基台上远离丝印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可滑移的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吸盘部,所述第一吸盘部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驱动在移料板和上料板上方往复移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可滑移的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吸盘部,所述第二吸盘部通过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驱动在移料板和丝印板上方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水平轴线相互垂直,所述丝印板的一侧设有运动平台,所述运动平台上设有印刷机构,所述印刷机构包括印刷头和丝网模板,所述丝网模板可拆卸的设置在位于运动平台两侧的夹紧块中,所述印刷头位于丝网模板的上方,该印刷头可与丝网模板相抵接并在丝网模板的上端面滑移,所述工作台上远离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上可滑移的设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有夹取部,所述夹取部可移至丝印板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一吸盘部包括第一升降气缸、第一连接架和第一吸头,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吸头设置在第一连接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带动第一连接架上下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吸盘部包括第二升降气缸、第二连接架和第二吸头,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吸头设置在第二连接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带动第二连接架上下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运动平台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竖直支架,所述竖直支架上设有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上可滑移的设有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上设有水平滑轨,所述水平滑轨上可滑移的设有连接柱,所述印刷头设置在连接柱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印刷头包括固定在连接柱上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下端并排设有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分别与设置在安装块上的第三升降气缸和第四升降气缸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夹取部包括连接杆和夹紧气缸,所述连接杆可滑移的设置在第三安装板上,所述夹紧气缸固定在连接杆上,其个数为二个。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基台的中部设有凹腔,所述移料板设置在凹腔上方,该移料板上设有多个纵向贯穿其本体的限位腰孔,所述凹腔内设有升降部和限位部,所述升降部包括升降电机和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与移料板相连,所述限位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多个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上设有与限位腰孔相匹配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在伸缩气缸的驱动下在限位腰孔内往复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凹腔内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上设有多个容纳限位柱往复移动的限位槽,其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升降杆穿过通孔。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限位柱的个数为四至八个。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基台上设有粘尘辊,所述粘尘辊通过设置在基台上的平移电机驱动在移料板上端面往复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具有自动上料、自动印刷、自动下料功能,自动化程度高,丝印效率高;

2.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分别设置第一吸盘部和第二吸盘部,两个吸盘部各自独立工作,相互协同配合,提高上料速率;

3.将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方向设置为相互垂直的形式,可以将上料形式由直线型改进为“l”型,减少上料装置所占用的长度,减少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台、移料板和上料架处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平台、印刷机构和夹取部的连接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台与移料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1.工作台;2.丝印板;3.基台;4.移料板;5.上料板;6.运动平台;7.印刷头;9.夹取部;11.第一支架;12.第一滑轨;13.第一电机;14.第一安装板;21.第二支架;22.第二滑轨;23.第二电机;24.第二安装板;30.凹腔;33.限位挡板;41.限位腰孔;61.竖直支架;62.竖直滑轨;63.水平支架;64.水平滑轨;65.连接柱;66.夹紧块;71.安装块;72.第一刮板;73.第二刮板;74.第三升降气缸;75.第四升降气缸;81.第三支架;82.第三滑轨;83.第三电机;84.第三安装板;91.连接杆;92.夹紧气缸;141.第一升降气缸;142.第一连接架;143.第一吸头;241.第二升降气缸;242.第二连接架;243.第二吸头;311.升降电机;312.升降杆;321.安装座;322.伸缩气缸;323.限位柱;331.限位槽;332.通孔;341.平移电机;342.粘尘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高效自动丝网印刷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有丝印板2,该工作台1的一侧可拆卸的设有基台3,基台3上设有移料板4和上料板5,该基台3上远离丝印板2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架11,第一支架11上设有第一滑轨12,第一滑轨12上可滑移的设有第一安装板14,第一安装板14上设有第一吸盘部,第一吸盘部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架11上的第一电机13驱动在移料板4和上料板5上方往复移动,工作台1上设有第二支架21,第二支架21上设有第二滑轨22,第二滑轨22上可滑移的设有第二安装板24,第二安装板24上设有第二吸盘部,第二吸盘部通过设置在第二支架21上的第二电机23驱动在移料板4和丝印板2上方往复移动,第一滑轨12和第二滑轨22的水平轴线相互垂直,丝印板2的一侧设有运动平台6,运动平台6上设有印刷机构,印刷机构包括印刷头7和丝网模板,丝网模板可拆卸的设置在位于运动平台6两侧的夹紧块66中,印刷头7位于丝网模板的上方,该印刷头7可与丝网模板相抵接并在丝网模板的上端面滑移,工作台1上远离第二支架21的一侧设有第三支架81,第三支架81上设有第三滑轨82,第三滑轨82上可滑移的设有第三安装板84,第三安装板84上设有夹取部9,夹取部9可移动至丝印板2上方。

将第一滑轨12和第二滑轨22的方向设置为相互垂直的形式,可以将上料形式由直线型改进为“l”型,减少上料装置所占用的长度,减少占用空间;第一滑轨11和第二滑轨12上分别设置第一吸盘部和第二吸盘部,两个吸盘部各自独立工作,相互协同配合提高上料速率;同时印刷头7在运动平台6上往复移动完成自动丝印工序,夹取部9完成自动下料,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第一吸盘部包括第一升降气缸141、第一连接架142和第一吸头143,第一升降气缸141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4上,第一吸头143设置在第一连接架142上,第一升降气缸141带动第一连接架142上下移动,第一升降气缸141带动第一吸头143上下移动完成待印制产品从上料板5上的提升。

第二吸盘部包括第二升降气缸241、第二连接架242和第二吸头243,第二升降气缸241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4上,第二吸头243设置在第二连接架242上,第二升降气缸241带动第二连接架242上下移动,第二升降气缸241带动第二吸头243上下移动完成待印制产品从移料板4上的提升。

运动平台6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竖直支架61,竖直支架61上设有竖直滑轨62,竖直滑轨62上可滑移的设有水平支架63,水平支架63上设有水平滑轨64,水平滑轨64上可滑移的设有连接柱65,印刷头7设置在连接柱65上,运动平台6带动印刷头7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完成丝印动作。

印刷头7包括固定在连接柱65上的安装块71,安装块71下端并排设有第一刮板72和第二刮板73,第一刮板72和第二刮板73分别与设置在安装块71上的第三升降气缸74和第四升降气缸75相连,印刷头7向移料板4方向运动时为丝印过程,此时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第一刮板72位于下位并与丝印模板相抵接,第四升降气缸75驱动第二刮板73位于上位;完成丝印后,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第一刮板72位于上位,第四升降气缸75驱动第二刮板73位于下位并与丝印模板相抵接,将油墨刮回。

夹取部9包括连接杆91和夹紧气缸92,连接杆91可滑移的设置在第三安装板84上,夹紧气缸92固定在连接杆91上,其个数为二个,用于将丝印完成后的印制产品自动取料。

基台3的中部设有凹腔30,移料板4设置在凹腔30上方,该移料板4上设有多个纵向贯穿其本体的限位腰孔41,凹腔30内设有升降部和限位部,升降部包括升降电机311和升降杆312,升降杆312与移料板4相连,限位部包括安装座321,安装座321上设有多个伸缩气缸322,伸缩气缸322上设有与限位腰孔41相匹配的限位柱323,限位柱323在伸缩气缸322的驱动下在限位腰孔41内往复移动,凹腔30内设有限位挡板33,限位挡板33上设有多个容纳限位柱323往复移动的限位槽331,其中部设有通孔332,升降杆312穿过通孔332,升降电机311带动移料板4上升一定的高度,方便第二吸盘部完成待印制产品的吸取;伸缩气缸322带动限位柱323在限位腰孔41中移动,可以对放置到移料板4上的待印制产品进行位置纠正,使其可位于第二吸盘部正下方,方便吸取。

限位柱323的个数为四至八个。

基台3上设有粘尘辊342,粘尘辊342通过设置在基台3上的平移电机341驱动在移料板4上端面往复移动,当待印制产品由第一吸盘部放置到移料板4上时,粘尘辊342在待印制产品上往复运动一次,完成灰尘粘取,提高待印制产品表面的清洁度。

工作原理:

第一升降气缸141下移,第一吸盘部在上料架5上吸取待印制产品,第一升降气缸141上升,在第一电机13的驱动下向移料板4方向移动;当移至移料板4上方时,第一升降气缸141下移,第一吸盘部将待印制产品放置于移料板4上,第一气缸141复位;粘尘辊342在平移电机341的带动下在待印制产品上往复运动一次粘取灰尘后,伸缩气缸322通过驱动限位柱323对移料板4上的待印制产品进行位置纠正,使其摆正于移料板4上,升降电机311驱动移料板4上移一定高度,达到与丝印板2相同的高度,第二升降气缸241下移,第二吸盘部吸取待印制产品,第二吸盘部上升,第二吸盘部在第二电机23的带动下向丝印板2方向移动,当移至丝印板2上方时,第二升降气缸241下降,将待印制产品放置于丝印板4上,第二升降气缸241复位,完成一次自动上料,此过程中,第一吸盘部继续吸取待印制产品并输送至移料板4上;印刷头7通过驱动在竖直轨道61上向下移动,运动至与丝印板2上的待印制产品相抵接,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第一刮板72位于下位并与丝印模板相抵接,第四升降气缸75驱动第二刮板73位于上位,向移料板4方向运动完成丝印过程;完成丝印后,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第一刮板72位于上位,第四升降气缸75驱动第二刮板73位于下位并与丝印模板相抵接,将油墨刮回;印刷头7通过驱动在竖直轨道61上向上移动,夹取部9在第三电机83的带动下移至丝印板2处,夹紧气缸92完成印制产品的夹取并复位,完成自动下料。

基台3与工作台1可拆卸的连接,方便上料一侧的重新组合或调整,提高该丝网印刷机的适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