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4071发布日期:2019-07-27 10:0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用调色剂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片方式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由多个零件构成,作为故障诊断诊断引起异常的零件,并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进行维护。

另外,已知有通过扫描仪部读取实际打印的测试用图像,并根据读取的图像的异常来诊断构成单元(零件)的异常的复合机(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有一种故障诊断系统,其使用故障诊断模型,按照输入顺序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获取输入信息并进行故障原因的故障诊断,上述故障诊断模型对故障原因(零件)和与故障原因(零件)具有因果关系并且被赋予与故障诊断中的影响度相应的输入顺序优先级的输入信息连线来表示(参照专利文献2)。与故障原因的连线数越多的输入信息,将其输入顺序优先级越设为上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56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62288号公报

在确定是由于多个零件中的哪个零件而发生了图像异常的故障诊断的情况下,对每个零件改变条件(例如,改变充电部的充电电压)来打印测试图像,再根据图像的变化确定成为起因的零件。

但是,在以往的故障诊断中,在确定出引起异常的零件的情况下,未考虑劣化度。图7(a)是表示以往的零件的诊断顺序的诊断的一个例子的表的图。图7(b)是表示以与图7(a)相同的诊断顺序诊断异常零件不同的以往的零件的另一个例子的表的图。在图7(a)、图7(b)中,零件的编号为诊断顺序。

因此,在按照图7(a)的表的编号顺序进行故障诊断的情况下,在鼓单元的劣化度较大而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最开始就能够确定出原因。但是,如图7(b)所示,在二次转印辊up(上侧)的劣化度较大而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到确定出引起异常的零件为止需要时间,导致图像形成装置的停机时间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缩短发现引起图像异常的零件的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多个各种种类的零件,并通过该多个零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机构,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图像读取机构,读取上述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的图像数据;

异常检测机构,根据上述读取出的图像数据检测图像异常;

零件确定机构,基于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从上述多个零件中确定诊断的对象零件;

劣化度计算机构,计算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劣化度;以及

诊断机构,基于上述计算出的劣化度,诊断上述对象零件是否引起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诊断机构按照上述计算出的劣化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上述对象零件进行诊断。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上述零件确定机构基于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种类,从上述多个零件中确定诊断的对象零件。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上述诊断机构基于与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种类对应的诊断方法,对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进行诊断。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上述诊断机构基于与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对应的诊断方法,对该对象零件进行诊断。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上述劣化度计算机构计算相对于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使用极限值的计数值亦即对象零件消耗率,并基于该计算出的对象零件消耗率,计算该对象零件的劣化度。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上述劣化度计算机构使用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异常的发生次数的历史信息,计算该对象零件的劣化度。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上述诊断机构变更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参数,诊断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是否改善。

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上述劣化度计算机构使用表示通过变更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参数改善了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比例的诊断改善率,计算该对象零件的劣化度。

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发明的记录介质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储存有用于使具有多个各种种类的零件,通过该多个零件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作为如下部件发挥作用的程序:

图像形成机构,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图像读取机构,读取形成有上述图像的纸张的图像数据;

异常检测机构,根据上述读取的图像数据检测图像异常;

零件确定机构,基于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从上述多个零件中确定诊断的对象零件;

劣化度计算机构,计算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劣化度;

诊断机构,基于上述计算出的劣化度,诊断上述对象零件是否引起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

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记录介质中,上述诊断机构按照上述计算出的劣化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上述对象零件进行诊断。

技术方案12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0或11所记载的记录介质中,

上述零件确定机构基于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种类,从上述多个零件中确定诊断的对象零件。

技术方案13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中,

上述诊断机构基于与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种类对应的诊断方法,对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进行诊断。

技术方案14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3所记载的记录介质中,上述诊断机构基于与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对应的诊断方法,对该对象零件进行诊断。

技术方案15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中,

上述劣化度计算机构计算相对于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使用极限值的计数值亦即对象零件消耗率,并基于该计算出的对象零件消耗率,计算该对象零件的劣化度。

技术方案16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中,

上述劣化度计算机构使用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异常的发生次数的历史信息,计算该对象零件的劣化度。

技术方案17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中,

上述诊断机构变更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参数,诊断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是否改善。

技术方案18所记载的发明在基于技术方案17所记载的记录介质中,上述劣化度计算机构使用表示通过变更上述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参数改善了上述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比例的诊断改善率,计算该对象零件的劣化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发现引起图像异常的零件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a)是表示图像异常表的图。图4(b)是表示零件表的图。图4(c)是表示测试诊断表的图。

图5是表示测试诊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零件的诊断顺序的诊断的一个例子的表的图。

图7(a)是表示以往的零件的诊断顺序的诊断的一个例子的表的图。图7(b)是表示以与图7(a)相同的诊断顺序诊断异常零件不同的以往的零件的另一个例子的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例。

首先,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简要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装置,是重叠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以及黑色(k)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的串联形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图像读取装置200、以及与作为图像读取机构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串联连接的后处理装置fn。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是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的主体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具备操作显示部20、扫描仪部30、作为图像形成机构的图像形成部40、定影部60、供纸部50等。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结构后述。

图像读取装置200是将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输出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反馈至读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装置。图像读取装置200具备图像读取部202a、202b。图像读取部202a配置于纸张的输送路径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下游侧,读取纸张的一面(例如背面)的图像而获取图像数据。图像读取部202b配置于纸张的输送路径的图像读取部202a的下游侧,读取纸张的另一面(例如表面)的图像而获取图像数据。图像读取部202a、202b例如是通过受光元件接收从光源射出并被纸张的表面反射的光,并输出与光的强度相应的信号的彩色传感器。图像读取部202a、202b可以由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有多个受光元件的线传感器构成,也可以仅对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规定的区域进行读取。

后处理装置fn是在从图像读取装置200输出的纸张上,根据需要进行骑马订处理的装置,具有骑马订部fna。具体而言,后处理装置fn在打印任务中未设定有骑马订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不对输送来的纸张进行骑马订处理,保持原样排出至排纸托盘tr1。另一方面,后处理装置fn在打印任务中设定有骑马订处理的执行的情况下,通过骑马订部fna,对输送来的纸张进行骑马订处理,之后将被骑马订后的纸张(册子)排出至排纸托盘tr2。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也可以没有后处理装置fn,也可以为除了骑马订处理以外,还能够进行封面装订处理、多孔打孔处理、使纸张带有折线的折痕处理等其它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的结构。

在这里,参照图2,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40具有根据后述的图像控制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1的控制,形成基于ymck各色调色剂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由于它们除了所收容的调色剂以外均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以下,有省略表示颜色的符号的情况。图像形成部40还具有中间转印单元42以及二次转印单元43。

图像形成单元41具有曝光部411、显影部412、感光体鼓413、带电部414以及鼓清洁部415。感光体鼓413例如是带负电型的有机感光体。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具有光导电性。带电部414例如是电晕带电器。带电部414也可以是使带电辊、带电刷、带电刮板等接触带电部件与感光体鼓413接触并使其带电的接触带电装置。曝光部411例如包含作为光源输出激光的ld(laserdiode:激光二极管)411a、和朝向感光体鼓413照射与应形成的图像相应的激光的光偏转装置(多面镜电机)。

显影部412是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显影部412例如具有收容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容器、以自由旋转的方式配置于该显影容器的开口部的显影辊(磁性辊)、以双组分显影剂能够连通的方式分隔显影容器内部的隔壁、用于将显影容器中的开口部侧的双组分显影剂朝向显影辊输送的输送辊、以及用于搅拌显影容器内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搅拌辊。上述显影容器中,收容有作为双组分显影剂的上述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有使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感光体鼓413的一次转印辊422、包含二次转印辊up(备用辊)423a的多个支承辊423以及带清洁部426。中间转印带421以环状架设于多个支承辊423。通过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辊旋转,中间转印带421沿箭头a方向以一定速度行进。

二次转印单元43具有环状的二次转印带432以及包含二次转印辊lw(下侧)431a的多个支承辊431。二次转印带432通过二次转印辊lw431a以及支承辊431被架设成环状。

定影部60根据后述的图像控制cpu11的控制,对通过图像形成部40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进行加热以及加压。定影部60具备作为加热部件的环状的定影带61、加热辊62、与加压辊64对置配置的定影辊63、加压辊64以及空气分离部65。定影带61被架设于加热辊62和定影辊63。加热辊62内置对定影带61进行加热的卤素加热器(图示略)等加热机构。定影辊63在定影带61与加压辊64之间形成辊隙部n。

在以上的结构中,加压辊64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定影带61、加热辊62、定影辊6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旋转。定影带61被抵接的加热辊62加热,定影辊63也被加热。而且,形成有调色剂像的纸张通过辊隙部n,从而被加热加压,被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像熔融定影。

另外,空气分离部65对从辊隙部n排出的纸张吹空气使纸张与定影带61分离。空气分离部具有从外部吸收空气并向辊隙部n的方向送出的吸引风扇(图示略)、以及作为送出的空气的路径的管道。通过空气分离部65使纸张与定影带61分离,从而能够使分离爪等部件不与定影带61的表面接触而使纸张分离,所以不会使定影带61的表面损伤。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还具有扫描仪部30、读取处理部13、供纸部50以及纸张输送部70。扫描仪部30具有供纸装置301以及扫描仪302。扫描仪部30根据后述的图像控制cpu11的控制,通过供纸装置301供给原稿d,并通过扫描仪302的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32对原稿d进行扫描而获取输入图像数据。供纸部50具有供纸部50a、50b。供纸部50根据后述的图像控制cpu11的控制,将纸张s供给至图像形成部40。在构成供纸部50a的三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b、51c以及外部的供纸部50b中,按照预先设定的每个种类收容基于基重、尺寸等识别出的纸张s(规格纸张、特殊纸张)。

纸张输送部70具有排纸部72以及输送路径部73。纸张输送部70根据后述的图像控制cpu11,通过输送路径部73将纸张s输送至图像形成部40,并通过排纸部72将纸张s从定影部60排出。输送路径部73具有定位辊对73a等多个输送辊对。纸张输送部70具有将在1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反转并再次输送至图像形成部40的反转路径部。

在这里,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图像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扫描仪302对通过供纸装置301供给到接触玻璃上或者载置于稿台玻璃的原稿d进行光学扫描来读取。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被扫描仪302的ccd传感器32读取,成为输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在读取处理部13中被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并被送至曝光部411。

感光体鼓413以一定的圆周速度旋转。带电部414使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负极性。在曝光部411中,多面镜电机的多面镜以高速旋转,且与各色成分的输入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沿着感光体鼓413的轴向展开,并沿着该轴向照射感光体鼓413的外周面。这样,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在显影部412中,调色剂粒子通过上述显影容器内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搅拌、输送而带电,双组分显影剂被输送至上述显影辊,在该显影辊的表面形成磁性刷。带电的调色剂粒子从上述磁性刷静电附着于感光体鼓413中的静电潜像的部分。这样,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的静电潜像被可视化,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形成与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图像。

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单元42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在转印后残存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存调色剂被具有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板的鼓清洁部415除去。

通过一次转印辊422,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感光体鼓413,从而通过感光体鼓413和中间转印带421,按每个感光体鼓形成一次转印辊隙。在该一次转印辊隙中,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依次重叠地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

另一方面,二次转印辊lw431a经由中间转印带421以及二次转印带432,压接于二次转印辊up423a。由此,通过中间转印带421和二次转印带432形成二次转印辊隙。纸张s通过该二次转印辊隙。纸张s通过纸张输送部70输送至二次转印辊隙。纸张s的倾斜的修正以及输送的时机的调整通过配设有定位辊对73a的定位辊部来进行。

若纸张s被输送至上述二次转印辊隙,则对二次转印辊lw431a施加转印偏压。通过该转印偏压的施加,承载于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纸张s。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带432朝向定影部60输送。

定影部60通过定影带61和加压辊64形成辊隙部n,并将输送来的纸张s在辊隙部n进行加热、加压。构成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粒子被加热,在其内部结晶性树脂迅速熔融,其结果,调色剂粒子整体以相对较少的热量迅速融解,调色剂成分附着于纸张s。这样,调色剂图像以相对较少的热量迅速地定影于纸张s。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被具有纸张输送部70的排纸辊72a的排纸部72排出至图像读取装置200。这样,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此外,在二次转印后残存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存调色剂被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板的带清洁部426除去。

接下来,参照图3,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基于从原稿读取图像而获得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装置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彩色图像。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具备主体部100a和打印控制器100b,并连接为经由打印控制器100b的lanif(localareanetworkinterface:局域网接口)52,能够与网络上的外部装置2相互进行信息的收发。

主体部100a具备主体控制部10、操作显示部20、扫描仪部30以及图像形成部40。

主体控制部10具备异常检测机构、零件确定机构、劣化度计算机构、作为诊断机构的图像控制cpu11、非易失性存储器12、读取处理部13、压缩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14、dram(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控制ic15、图像存储器16、扩展ic17以及写入处理部18。

图像控制cpu11基于从操作显示部20输出的操作信号,读出非易失性存储器12等中存储的各种程序并在ram(图示省略)中展开,并通过与展开的各种程序的配合执行各种处理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非易失性存储器12由能够读写数据的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存储涉及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程序、各种数据。特别是,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存储有后述的图像异常表t1、零件表t2、测试诊断表t3、测试诊断改善率a、零件的使用的计数值、极限值、故障发生次数c、故障发生系数d以及测试诊断程序。

读取处理部13对从扫描仪部30(ccd传感器32)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进行模拟处理、阴影处理、a/d(analogtodigital)转换处理等,生成数字图像数据。读取处理部13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压缩ic14。压缩ic14在对从读取处理部13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之后,将图像数据输出至dram控制ic15。

dram控制ic15基于图像控制cpu11的控制,控制由压缩ic14进行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以及由扩展ic17进行的压缩图像数据的扩展处理,并且进行朝向图像存储器16的图像数据的输入输出控制。例如,dram控制ic15若被指示由扫描仪部30读取的图像数据的保存,则使压缩ic14执行从读取处理部13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并使压缩图像数据储存至图像存储器16的压缩存储器16a。另外,dram控制ic15若被指示压缩存储器16a中储存的压缩图像数据的打印输出,则从压缩存储器16a读出压缩图像数据,并使扩展ic17执行扩展处理并使储存至页面存储器16b。另外,dram控制ic15从页面存储器16b中读出非压缩图像数据并输出至写入处理部18。

图像存储器16由dram构成,具备压缩存储器16a以及页面存储器16b。压缩存储器16a存储压缩图像数据。另外,页面存储器16b在形成图像之前临时存储打印对象的非压缩图像数据。

扩展ic17在对从压缩存储器16a读出的压缩图像数据进行扩展处理之后,将图像数据输出至dram控制ic15。写入处理部18基于从dram控制ic15输出的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生成用于图像形成的打印用图像数据,并输出至图像形成部40。

操作显示部20具备操作显示控制部21、以及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22。操作显示控制部21基于图像控制cpu11的指示进行lcd22的显示控制,并且将通过按下未图示的操作键组或者触摸面板而生成的操作信号输出至图像控制cpu11。lcd22具备设置为覆盖lcd22的触摸面板,根据从操作显示控制部21输出的显示信号的指示,在画面上进行各种设定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

扫描仪部30具备驱动控制ccd传感器32等的扫描仪控制部31、以及ccd传感器32。扫描仪部30通过光源对被供纸装置301供给至接触玻璃、或者载置于稿台玻璃的原稿d的原稿面进行曝光扫描并接受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并将接受的反射光通过ccd传感器32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模拟图像信号。扫描仪部30将所生成的模拟图像信号输出至读取处理部13。

图像形成部40具备打印机控制部401、和具有ld411a的曝光部411等各部。打印机控制部401基于图像控制cpu11的指示,控制图像形成部40内的各部的动作。例如,打印机控制部401基于从写入处理部18输出的打印用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另外,虽然在图3中省略了图示,但供纸部50、定影部60以及纸张输送部70与图像控制cpu11连接。供纸部50、定影部60以及纸张输送部70基于图像控制cpu11的控制,进行纸张s的供纸、形成有图像的纸张s的加热和加压、以及纸张s的输送。

打印控制器100b在将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网络打印机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从与网络连接的外部装置2输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的打印任务的管理以及控制。打印控制器100b从外部装置2接收打印对象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作为打印任务数据发送至主体部100a。打印控制器100b具备控制器控制cpu81、lanif82、dram控制ic83以及图像存储器84。

控制器控制cpu81对打印控制器100b的各部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并将经由lanif82从外部装置2输出的图像数据作为打印任务输出至主体部100a。

lanif82是用于与nic(networkinterfacecard: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等lan连接的通信接口,从外部装置2经由网络接收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另外,lanif82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输出至dram控制ic83。

dram控制ic83控制经由lanif82接收的图像数据的朝向图像存储器84的储存、来自图像存储器84的图像数据的读出。另外,dram控制ic83通过pci(peripheralcomponents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与主体部100a的主体控制部10的dram控制ic15连接,根据来自控制器控制cpu81的指示,从图像存储器84读出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并输出至dram控制ic15。

图像存储器84由dram构成,临时储存所输入的图像数据。

外部装置2生成通过用户操作等打印的打印任务的数据,并经由网络发送至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外部装置2,例如可应用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服务器装置、平板pc等移动设备等。

图像读取装置200具备图像读取控制部201和图像读取部202。图像读取控制部201对图像读取装置200的各部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并将由图像读取部202读取的图像数据经由打印机控制部401输出至图像控制cpu11。图像读取部202具有图像读取部202a、202b。图像读取部202读取通过图像形成部40进行图像形成并通过定影部60使图像定影的纸张s上的图像,并将读取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读取控制部201。

另外,虽然在图3中省略图示,但后处理装置fn经由图像读取控制部201等与图像控制cpu11连接。后处理装置fn基于图像控制cpu11的控制,对从图像读取装置200输入的纸张s实施骑马订等后处理并排出。

接着,参照图4(a)~图4(c),对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存储的信息进行说明。图4(a)是表示图像异常表t1的图。图4(b)是表示零件表t2的图。图4(c)是表示测试诊断表t3的图。

如图4(a)所示,图像异常表t1是表示在纸张s的图像形成中发生的异常中有关图像异常的异常内容的表。在纸张s的图像形成中发生的异常的种类中,有图像异常、纸张缺陷、故障发生这3种异常,但并不限于此。

图像异常是从由图像读取装置200读取出的纸张s的图像中检测的异常,产生周期性的白点/黑点、白色荧光、fd(feeddirection:纸张输送方向)方向条纹、cd(crossdirection:纸张输送方向的正交方向)方向条纹、机内调色剂飞散/调色剂污染等。纸张缺陷是纸张的异常,由于纸张的起皱/卷曲、纸张后端折痕、双面图像形成时的角折叠等因素而产生。对于故障发生而言,错误代码(例如,空气分离部65等定影部60相关的异常)成为因素。

图像异常表t1具有编号t11、图像异常种类t12以及异常内容t13这样的项目。编号t11是图像异常表t1的记录的识别信息。图像异常种类t12是与编号t11对应的图像异常的种类。图像异常种类t12例如具有周期性的白点/黑点、白色荧光、fd方向条纹、cd方向条纹、机内调色剂飞散/调色剂污染。异常内容t13是图像异常种类t12的内容,是用于确定图像异常的种类的信息。

零件表t2是表示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零件中成为图像异常的起因的对象零件相关的判断方法的信息的表。图4(b)所示的零件表t2是与图像异常种类为“周期性的白点/黑点”对应的表,实际上,对每种图像异常,都准备有零件表t2。零件表t2具有编号t21、对象零件t22以及异常判断方法t23这样的项目。

编号t21是零件表t2的记录的识别信息。对象零件t22是与编号t21对应的成为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图像异常的起因的对象零件。图4(b)所示的对象零件t22例如是与周期性的白点/黑点的图像异常种类对应的感光体鼓413、显影部412、中间转印带421、二次转印带432、一次转印辊422、二次转印辊up423a、二次转印辊lw431a、作为中间转印辊的支承辊423、定影带61、定影辊63、加压辊64。

异常判断方法t23是用于确定对象零件t22的图像异常的判断方法的信息。图4(b)所示的异常判断方法t23例如是用于确定图像异常种类对应于“周期性的白点/黑点”的对象零件t22的图像异常图像中的白点/黑点的异常部分的周期以及发生条件的信息。

如图4(c)所示,测试诊断表t3是表示与成为所发生的图像异常的起因的零件对应的测试诊断的信息的表。测试诊断是用于获得零件的异常、以及用于计算劣化度的图像异常的改善率(测试诊断改善率)的诊断。测试诊断表t3具有编号t31、图像异常种类t32以及测试诊断方法t33这样的项目。编号t31是测试诊断表t3的记录的识别信息。图像异常种类t32是与编号t31对应的图像异常的种类。测试诊断方法t33是针对与图像异常种类t32对应的零件的具体的测试诊断方法的信息。

对每个零件设定有图像异常种类t32。对于测试诊断方法t33的“变更参数输出测试图并确认改善到什么程度”而言,按照每个测试诊断对象的零件,参数的种类以及变更量不同。例如,也可以为在图像异常种类t32的零件为定影部60的零件的情况下,将变更的参数设为定影温度的结构,也可以在图像异常种类t32的零件为带电部414的零件的情况下,将参数设为带电电压的结构。

图4(c)所示的测试诊断表t3对应于图像异常,但并不限于此。对于图像异常以外的异常(纸张缺陷、故障发生),也准备测试诊断表t3。但是,在图像异常以外的异常的测试诊断表t3中,图像异常种类t32被代替为表示图像异常以外的异常的种类的异常种类t32,与异常种类t32对应的测试诊断方法t33包含测试诊断的对象零件和测试诊断方法的内容。

接着,参照图5以及图6,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测试诊断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零件的诊断顺序的诊断的一个例子的表的图。

参照图5,对由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的测试诊断处理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例如,以经由操作显示部20,由用户输入了测试诊断处理的执行指示为触发,图像控制cpu11根据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存储的测试诊断程序,进行测试诊断处理。

首先,图像控制cpu1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的供纸部50、图像形成部40、定影部60、纸张输送部70等各零件,在纸张s上图像形成预先设定的测试图(背景颜色均匀的颜色(灰色、白色等)),并通过图像读取装置200进行图像形成后的纸张s的图像扫描(读取),并获取图像扫描所得的图像数据(步骤s11)。在步骤s11中被图像扫描的纸张s例如从后处理装置fn中排出。

然后,图像控制cpu11对在步骤s11中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解析,并基于图像解析结果、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检测部(电压计、温度计、卡纸检测部、调色剂的颗粒计数器等(图示略))的检测信息、有无错误的产生,来检测图像形成时的异常,并判别是否有图像形成时的异常(步骤s12)。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步骤s12;否),测试诊断处理结束。

在有异常的情况下(步骤s12;是),图像控制cpu11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存储的图像异常表t1,判别在步骤s12中判别出的异常的种类是否是以异常内容t13为内容的图像异常种类t12所记载的图像异常(步骤s13)。在是图像异常的情况下(步骤s13;图像异常),图像控制cpu11参照图像异常表t1,确定在步骤s13中判别出的图像异常的种类(步骤s14)。

然后,图像控制cpu11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存储的与在步骤s14中确定出的图像异常的种类对应的零件表t2,通过该异常判断方法t23设定对象零件的判断规则(步骤s15)。然后,图像控制cpu11根据在步骤s15中设定的对象零件的判断规则,确定在步骤s12中图像解析出的图像异常相当于哪一个异常判断方法t23的记录,并确定与该记录对应的对象零件t22(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例如,在图像异常的种类为“周期性的白点/黑点”的情况下,测量在步骤s12中获取的白点/黑点的fd方向的周期。该白点/黑点的周期包含纸张s的纸间的距离。如图4(b)的零件表t2所示,由于有异常判断方法t23的周期接近的,所以优选确定测量出的周期接近异常判断方法t23的周期的全部的记录的对象零件t22。例如,在测量出的周期为100mm的情况下,作为与自测量出的周期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20mm)内的全部的周期的异常判断方法t23对应的对象零件t22,确定二次转印辊up423a、二次转印辊lw431a、指示辊(中间转印辊)423这3个零件。另外,也可以为该规定范围能够根据来自用户的经由操作显示部20的操作输入变更(例如±50mm等)的结构。

然后,图像控制cpu11对于在步骤s16中确定出的对象零件,作为劣化度系数,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读出或者计算测试诊断改善率a、零件的使用的计数值、极限值、故障发生次数c、故障发生系数d,并使用获得的测试诊断改善率a、对象零件消耗率b、故障发生次数c、故障发生系数d通过次式(1)计算表示对象零件的劣化的程度的劣化度x(步骤s17)。

x=a*b+c*d…(1)

其中,测试诊断改善率a:变更了测试诊断实施时的参数的情况下的异常图像的改善率(max:1.00),对象零件消耗率b:对象零件的计数值/极限值,故障发生次数c:与对象零件相关的故障(故障代码(业务呼叫、卡纸代码等错误代码))发生次数,故障发生系数d:与故障代码种类相应的系数(0.00~1.00)。所谓的故障代码是表示故障的种类的识别信息。

对于测试诊断改善率a,将与通过实施后述的步骤s19的测试诊断获得的每个对象零件的参数变更相应的测试诊断改善率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12。在步骤s17中,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读出并获取对象零件的前一次实施时的测试诊断改善率a。

对于对象零件消耗率b,图像形成装置1将作为机内的各零件的使用次数的计数值、使用的极限值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12,并根据各零件的使用将计数值自加1。在步骤s17中,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读出对象零件的计数值以及极限值,并使用读出的计数值以及极限值计算并获取对象零件消耗率b。例如,对于极限值100000的对象零件而言,在计数值为80000的情况下,对象零件消耗率b为0.8。

对于故障发生次数c,图像形成装置1将与机内的各零件相关的故障代码的发生次数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12。在步骤s17中,对象零件的故障代码的发生次数作为故障发生次数c被读出并被获取。

对于故障发生系数d,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机内的各零件的故障代码的种类预先设定故障发生系数并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12。越是通过故障的修理立刻交换的零件,故障发生系数d设定为越接近1.00的值,从而能够提高劣化度x的值。在步骤s17中,读出并获取与对象零件的故障发生次数c对应的故障的故障发生系数d。

然后,图像控制cpu11将在步骤s17中计算出的对象零件的劣化度x存储(覆盖)至非易失性存储器12,并按照诊断对象的各零件的劣化度x从高到低的顺序设定诊断顺序,并参照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12的测试诊断表t3,设定与对象零件的图像异常种类t32对应的测试诊断方法t33(步骤s18)。

然后,图像控制cpu11通过在步骤s18中设定的诊断顺序以及测试诊断方法,实施在步骤s16中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测试诊断,并将测试诊断结果显示于操作显示部20(步骤s19),并结束测试诊断处理。在步骤s19中,在测试诊断中,至少进行1次参数的变更、由图像形成部40以及定影部60进行的纸张上的图像形成、由图像读取装置200进行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的图像的读取、基于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解析的是否改善了图像异常的判别,最终通过是否通过参数的变更改善图像异常,来判别对象零件是否引起图像异常。在通过实施对象零件的测试诊断,变更参数也完全未改善图像异常的情况下,诊断为对象零件是未引起图像异常的对象外零件。在通过实施对象零件的测试诊断,变更参数而完全改善了图像异常的情况下,诊断为该对象零件没有问题是仅因参数设定发生的图像异常。在通过实施对象零件的测试诊断,变更参数虽然看到图像数据发生变化但未改善图像异常状态的情况下,诊断为该对象零件为引起图像异常的零件,并为更换对象。

进一步,在步骤s19中,图像控制cpu11计算出表示在变更了参数的情况下图像异常改善到什么程度的对象零件的测试诊断改善率a,并存储(覆盖)至非易失性存储器12。

在不是图像异常的情况下(步骤s13;图像异常以外),图像控制cpu11参照非易失性存储器12中存储的与在步骤s13中判别出的图像异常以外的异常(纸张缺陷、发生故障)对应的测试诊断表t3,设定与异常种类t32对应的对象零件的测试诊断方法t33(步骤s20),并移至步骤s19。在步骤s20后的步骤s19中,图像控制cpu11对在步骤s20中设定的零件实施测试诊断方法。

例如,通过执行测试诊断处理,如图6的表所示,在步骤s14中确定图像异常的种类,在步骤s16中确定对象零件,在步骤s17中计算与确定出的各零件对应的劣化度,在步骤s18中设定与确定出的各零件对应的诊断顺序。由于诊断顺序按照劣化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设定,所以从劣化度较高、且异常诊断的可能性较高的二次转印辊up423a开始实施测试诊断,二次转印辊up423a被诊断为异常。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测试诊断处理,与图7(b)的表等以往的结构相比,到确定出异常零件为止的时间被缩短。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多个各种零件,并通过多个零件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40、定影部60等、读取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以及根据读取的图像数据检测图像异常,并基于检测出的图像异常从多个零件中确定诊断的对象零件,并计算出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劣化度x,并基于计算出的劣化度x诊断对象零件是否引起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图像控制cpu11。

因此,优先对劣化度x较高且引起图像异常的概率较高的零件进行诊断,从而能够缩短发现引起图像异常的零件的时间。

另外,图像控制cpu11按照计算出的劣化度x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对象零件进行诊断。因此,能够按照劣化度x从高到低的顺序优先对零件进行诊断,而能够缩短发现引起图像异常的零件的时间。

另外,图像控制cpu11基于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种类,从多个零件中确定诊断的对象零件。因此,能够对与图像异常的种类对应的诊断提取适当的零件。

另外,图像控制cpu11基于与检测出的图像异常的种类对应的诊断方法,对确定出的对象零件进行诊断。因此,能够以与图像异常的种类对应的适当的诊断方法对对象零件进行诊断。

另外,图像控制cpu11基于与确定出的对象零件对应的诊断方法,对对象零件进行诊断。因此,能够以与对象零件对应的适当的诊断方法对该对象零件进行诊断。

另外,图像控制cpu11使用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异常的发生次数的历史信息亦即故障发生次数c,计算对象零件的劣化度x。因此,能够计算反映出对象零件的异常的发生历史次数的适当的劣化度x。

另外,图像控制cpu11计算出针对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使用的极限值的计数值亦即对象零件消耗率b,并基于计算出的对象零件消耗率b,计算对象零件的劣化度x。因此,能够计算反映出直到对象零件的目前为止的消耗率的适当的劣化度x。

另外,图像控制cpu11变更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参数并诊断检测出的图像异常是否改善。因此,在图像异常被改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改善所使用的参数控制对象零件,并进行正常的图像形成。

另外,图像控制cpu11使用表示通过变更确定出的对象零件的参数而检测出的图像异常被改善的比例的测试诊断改善率a,计算对象零件的劣化度x。因此,能够计算反映出对象零件的诊断改善率的适当的劣化度x,并能够优先诊断改善率较高的对象零件。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描述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使用ymck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的彩色图像形成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使用黑色的调色剂的黑白的图像形成的结构。

另外,关于构成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的详细结构以及详细动作,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0…操作显示部;21…操作显示控制部;22…lcd;30…扫描仪部;301…供纸装置;302…扫描仪;31…扫描仪控制部;32…ccd传感器;d…原稿;40…图像形成部;401…打印机控制部;41…图像形成单元;411…曝光部;411a…ld;412…显影部;413…感光体鼓;414…带电部;42…中间转印单元;421…中间转印带;422…一次转印辊;423a…二次转印辊up;423…支承辊;426…带清洁部;43…二次转印单元;431a…二次转印辊lw;431…支承辊;432…二次转印带;50、50a、50b…供纸部;51a、51b、51c…供纸托盘单元;s…纸张;60…定影部;61…定影带;62…加热辊;63…定影辊;64…加压辊;65…空气分离部;n…辊隙部;70…纸张输送部;72…排纸部;72a…排纸辊;73…输送路径部;73a…定位辊对;100a…主体部;10…主体控制部;11…图像控制cpu;12…非易失性存储器;13…读取处理部;14…压缩ic;15…dram控制ic;16…图像存储器;16a…压缩存储器;16b…页面存储器;17…扩展ic;18…写入处理部;100b…打印控制器;81…控制器控制cpu;82…lanif;83…dram控制ic;84…图像存储器;200…图像读取装置;201…图像读取控制部;202、202a、202b…图像读取部;fn…后处理装置;fna…骑马订部;tr1、tr2…排纸托盘;2…外部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