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校准印刷头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8488发布日期:2019-08-24 10:3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用于校准印刷头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校准印刷头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保持件和具有锥形部的旋拧件(schraube),其中,旋拧件旋入到保持件中,并且印刷头靠置在锥形部上。



背景技术:

在具有印刷头排列的印刷梁中,需要将这些印刷头相互调准。为此,采用校准设备,这些校准设备各自具有配备锥形部的旋拧件。相应的印刷头直接地或者通过中间块(zwischenstück)间接地靠置在锥形部上。锥形部构成滑键传动装置(schubkeilgetriebe),该滑键传动装置将旋拧件的轴向运动转换成印刷头相对于该旋拧件的径向运动。

在文献us2009/0147048a1中描述一种这样的校准设备。该校准设备的精度是通过螺纹间隙(即旋拧件的外螺纹与保持件的内螺纹之间的间隙)影响。

此外,所述精度还受到如下情况的影响:即,操作者在调准时不总是能够避免过调或欠调(untersteuern),因为旋拧件的旋转是无级地(stufenlos)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印刷头的校准设备,该校准设备以精确的方式工作。

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校准印刷头的设备得以解决,所述设备包括保持件和具有锥形部的旋拧件,其中,旋拧件旋入到保持件中,且印刷头靠置在锥形部上。按照本发明的设备的特征在于,设有弹簧,用以减小所述保持件与所述旋拧件之间的螺纹间隙,并且设有卡锁机构,用以确定出所述旋拧件旋转时的步宽(schrittweite)。

按照本发明的设备以高程度精确的方式工作,这是因为通过所述弹簧补偿了旋拧件的外螺纹与保持件的内螺纹之间的间隙。

弹簧的附加优点在于:该弹簧作为旋拧件的确保件以防该旋拧件发生无意地旋转。通过弹簧提高了螺纹摩擦进而使旋拧件制动,从而该旋拧件不会自动地扭转。

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将旋拧件以无级的方式进行旋转相比,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旋拧件逐级地(或逐步地)旋转从而能够实现更精确地校准,这种逐级地(或逐步地)旋转能够通过卡锁机构实现。卡锁机构在手动地操作的情况下促成了:随着每次卡锁步进,能够以触觉反馈的方式传递非常精确的调设运动。由此可靠地避免了过调或欠调。

在一些应用情形下能够仅需要这两个技术措施(弹簧和卡锁机构)中之一就足以确保了校准所需精度。

不同的改进方案是可行的:

旋拧件的头部可以形成卡锁机构的卡锁盘(rastscheibe)。

卡锁机构可以具有凹槽,这些凹槽与旋拧件以轴向平行/轴线平行的方式(achsparallel)延伸。

弹簧可以如此设置,使得该弹簧参照旋拧件是在轴向上起作用。

为此,弹簧可以套接到旋拧件上。

在另一改进方案中,弹簧如此设置,使得弹簧参照旋拧件是在径向上起作用。

为此,保持件可以具有夹紧衬套(klemmbuchse),该夹紧衬套通过该弹簧被加载。

附图说明

改进方案也由实施例和所属附图的以下描述产生。附图示出:

图1:具有用于喷墨印刷的印刷梁的印刷机;

图2:印刷梁的印刷头和用于印刷头的校准设备的第一实施例;以及

图3:印刷头和用于校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多个印刷梁1的印刷机,用于喷墨印刷到由纸或厚纸构成的承印材料上。承印材料具有页张的形式,然而也能够具有幅带的形式。这些印刷梁1结构相同,从而仅仅需要描述一个印刷梁1。印刷梁1具有呈排列形式的印刷头2,这个排列垂直于图1的图平面延伸。印刷头2排列在承印材料的规格的宽度上延伸,并且印刷梁1用于页宽式印刷(seitenbreitendruck)。

每个印刷头2配备有校准设备,借助该校准设备可以将印刷头2相对于其相邻的印刷头2进行调节。这种由校准设备驱动印刷头2的调节运动可以是平移或者旋转。

校准设备的在图2和图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具有共同点,接下来首先描述这些共同点。对于图2和图3中相互对应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2和图3中的校准设备包括保持件3,旋拧件4旋入到该保持件3中。旋拧件4具有锥形部7,印刷头2经由中间块靠置在所述锥形部7上。旋拧件4具有头部8,该头部8作为把手或旋钮用于将旋拧件4以无需工具的方式旋转。

在此,设有卡锁机构9,该卡锁机构9包括弹动式压力件11(例如球)和索引凹部(index-vertiefungen)。卡锁机构9是多重卡锁机构。压力件11在旋拧件4每个旋转步进的情况下进入到另一索引凹部中。旋拧件4由此从一索引凹部到另一索引凹部地非常受控地旋转。这些索引凹部的排列是沿着卡锁盘的周边引入,其中,这些索引凹部以恒定的角间距相互均匀地分布。卡锁盘通过旋拧件4的头部8形成。

有利的是,头部8以双重功能构造:一方面构成用于将旋拧件4旋转的把手,另一方面构成卡锁机构9的卡锁盘。

这些索引凹部构造成凹槽10并且接下来均称为凹槽10。这些凹槽10沿着纵向方向与旋拧件4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每个凹槽10长于旋拧件4在调准时的最大轴向调节路径。通过凹槽长度,使得路径差得以补偿,该路径差是由旋拧件4旋入到保持件3中所导致的。无论旋拧件4多深地旋入到保持件3中,压力件11都能够进入到一凹槽10中。

这些凹槽10引入到头部8中,进而提高了通过头部8所构成的旋钮的可抓握性,这是有利的。

在旋拧件4的外螺纹5与保持件3的内螺纹6之间存在一定的螺纹间隙,其中,外螺纹5旋入到内螺纹6中。为了使这个螺纹间隙最小化,设有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在这两个实施例中是不同的,因此接下来将图2和图3相互分开进一步描述。

在图2中的实施例中,夹紧装置包括夹紧钳或夹紧衬套12,该夹紧钳或夹紧衬套12构成在保持件3上。为此,将缝隙13引入到保持件3中,该缝隙13与旋拧件4的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通过缝隙13中断了孔壁,该孔引入到保持件3中且接收旋拧件4。缝隙13具有敞开的端部,该敞开的端部通到所述壁的边缘中。此外,缝隙13具有闭合的端部,在该闭合的端部中,缝隙宽度以圆形拓宽,以便构成弯曲铰接头类型。

弹簧14将夹紧衬套12沿着参照旋拧件4的径向方向进行加载。通过弹簧14将夹紧衬套12挤压在一起,其中,缝隙13的这两个侧壁相互略微接近。因此,内螺纹6更狭窄地环绕着外螺纹5闭合,由此使得螺纹间隙最小化。弹簧14以其一个端部支撑在夹紧衬套12上且以其另一端部支撑在旋拧件15上。旋拧件15横向于旋拧件4旋入到保持件3中。弹簧14是可加载压力的螺旋弹簧且安置在旋拧件15的柄部上。通过旋拧件15的扭转能够调设弹簧14的预紧。

在图3中的实施例中,夹紧装置通过弹簧16形成,该弹簧16以其一个端部支撑在旋拧件4的头部8上而以其另一端部支撑在保持件3上。弹簧16是可加载压力的螺旋弹簧且安置在旋拧件4上,该旋拧件4穿过弹簧16被套接。弹簧16参照旋拧件4沿着轴向方向起作用并且力求将旋拧件4从保持件3推出。由此,将旋拧件4的外螺纹5相对于保持件3的内螺纹6挤压,由此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螺纹间隙最小化。

根据图2的实施例相对于根据图3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图2中的实施例中,由弹簧14所产生的夹紧力对于旋拧件4的每个旋入深度而言同样大。

根据图3的实施例相对于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图3中的实施例中,对于弹簧16的支承而言,需要少量的构件,这是因为对此利用了旋拧件4本来就存在的柄部(schaft)。

附图标记列表:

1印刷梁

2印刷头

3保持件

4旋拧件

5外螺纹

6内螺纹

7锥形部

8头部

9卡锁机构

10凹槽

11压力件

12夹紧衬套

13缝隙

14弹簧

15旋拧件

16弹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