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9114发布日期:2019-07-10 10:5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特别涉及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无版印刷机是采用高速喷墨印刷技术、工作时无需制作模板的一种全新印刷技术,无版印刷机可以在纸箱上进行快速印刷,目前较为常见的是四色无版数码印刷机,无版数码印刷机能将电子文件(各种图像或文字)直接成像于印刷介质(如瓦楞纸箱)。无版印刷无需上版开机即可打印,尤其适用于快速打样、小批量补单或急单生产。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70575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平板瓦楞箱数码印刷设备,包括:为印刷设备输送待印刷纸板的送纸单元;采用若干组色组进行喷墨印刷的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包括输送感应部件、负压吸附部件、喷墨部件,在纸板输送位置的下方设置了负压吸附部件,保持纸板相对定位,喷墨部件安装在可调节支架上,输送感应部件感测纸板厚度并控制可调节支架的高低,让喷墨部件与纸板保持间隔,该喷墨部件包括多组色组,每个色组宽度达到印刷幅面宽度,并排布成一列,每个色组列中包含多个相同颜色的喷墨头;该喷墨部件包括多组互相隔离的色组,每个色组宽度达到印刷幅面宽度,并按照送纸方向向后依次排列,每个色组列中包含多个相同颜色的喷墨头,喷墨头排布为多列,列与列之间错位排布。还配置了红外线和热风装置进行干燥的干燥单元和收纸单元。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印刷设备的喷墨部件设置于可调节的支架上,该印刷设备通过调节支架高度的方式调节喷墨部件与纸板的间距,使喷墨部件适应不同厚度的纸板。现有的喷墨部件具有较大的自重,支架的升降需要带动大量部件移动;机构驱使支架升降时的负重较大,支架升降时会产生振动等不安定因素影响喷墨部件的工作稳定性,该印刷设备存在可靠性低、容易损坏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喷墨组件无须升降,具有可靠性高、不易损坏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包括机架、用于输送纸板的送纸单元、用于喷墨印刷的喷墨组件,所述送纸单元包括内架、转动设置于内架上的若干输料辊,所述输料辊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输料辊上同时张紧设置有传送带;

所述内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电机一、由电机一驱动转动的转杆,所述转杆上同轴固定有蜗杆,所述机架上转动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螺柱与内架螺纹连接,所述螺柱上同轴固定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一运转时,电机驱使两根转杆同步转动,转杆在蜗杆、蜗轮的啮合作用下驱使螺柱转动,螺柱在与内架的螺纹连接作用下驱使内架升降。电机一驱使送纸单元升降时,蜗杆和螺柱处形成了二级减速机构,每级减速具有较大的减速比,则送纸单元的升降极为缓慢,尤其适合对送纸单元高度的精确调节。送纸单元的高度变化用于适应纸板的厚度变更,使纸板与喷墨组件的间距为最佳值。本印刷设备通过升降送纸单元的方式调整纸板与喷墨组件的间隙,喷墨组件无需进行升降,则喷墨组件的工作稳定性高、不易损坏。送纸单元的精密部件、易损部件较少,则送纸单元的升降较为安全,本印刷设备具有可靠性高、不易损坏的优势。

优选的,所述转杆平行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转杆通过设置在两者间的同步带进行传动;每根所述转杆上的蜗杆数量为两个,所述螺柱的数量为四根且分别位于内架水平方向的四角上,四个所述蜗杆分别与四根螺柱处的蜗轮一一对应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机架通过四根螺柱对内架进行支撑,电机一驱动转杆转动时,四根螺柱的转动完全同步,送纸单元升降时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电机二、由电机二驱动转动的若干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位于传送带上方,所述驱动辊用于压紧纸板并驱使纸板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辊和传送带间用于供纸板通过,当驱动辊靠近并压紧纸板时,驱动辊转动时通过摩擦力驱使纸板移动;通过驱动辊的压紧作用,纸板移动时不易与传送带间产生自发位移。

优选的,所述内架上还转动设置有换向辊,所述换向辊位于传送带外侧,所述换向辊将传送带的上带面张紧为向下凹陷状,该凹陷空间内设有用于承接纸板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位于喷墨组件的正下方且与内架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下方设有用于吸附纸板的负压吸附部件,所述驱动辊分别设置于工作台的进料端、中部、出料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负压吸附部件工作时产生的吸力作用于纸板,使纸板紧贴工作台的上表面。负压吸附部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纸板的凸起变形,使纸板的上表面保持平整,提高喷墨组件的印刷质量。工作台可由钢板制成,使工作台具有较大的刚性。在纸板重力、负压吸附部件的吸力作用下,工作台也不会向下弯曲变形;则纸板印刷时纸板与喷墨组件的间距能始终保持一致,利于提高印刷质量。

优选的,所述负压吸附部件包括固定于工作台下板面的负压箱、与负压箱连通的抽气管,贯穿所述工作台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与负压箱的内部空腔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抽气管与真空设备连通后,负压箱内部产生吸力,该吸力能通过吸附孔作用于纸板,使纸板紧贴工作台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内架上滑动设置有纠偏板,所述纠偏板紧靠传送带的顶面边缘,所述纠偏板的滑动方向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所述纠偏板和机架通过设置在两者间的锁定结构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员可对纠偏板进行移动,使传送带的上方空间恰好能供单块纸板通过;当纸板通过喷墨组件下方时,纸板宽度方向与喷墨组件的相对位置能保持恒定,保证纸板印刷位置的精确性。

优选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固定于纠偏板上的螺杆、与螺杆螺纹连接的两个调节螺母,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供螺杆穿过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螺杆能沿调节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两个所述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机架的板面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员松开两个调节螺母后可对纠偏板进行移动,纠偏板的位置确定后,人员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拧紧两个调节螺母,即可将螺杆与机架固定,防止纠偏板产生自发移动。升降送纸单元前需要拧松调节螺母,送纸单元升降时,螺杆能在调节槽内自适应移动。

优选的,所述纠偏板上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延伸至机架外;所述把手包括至少两根滑杆,所述内架上开设有供滑杆滑动连接的滑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纠偏板通过滑杆、滑孔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内架建立滑动连接,则人员滑动纠偏板时的稳定性高,位于机架外的把手便于人员施力滑动纠偏板。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导轨,所述导轨延伸至机架外,所述喷墨组件滑动设置于导轨上,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供喷墨组件滑出机架的检修口;所述机架上位于检修口处铰接有检修门,关闭所述检修门后,所述检修门将喷墨组件限位于送纸单元上方且限制喷墨组件移动,打开所述检修门后,所述喷墨组件能经检修口滑离机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关闭检修门后,检修门将喷墨组件限位于送纸单元上方且限制喷墨组件移动,此时喷墨组件位于正对工作台的准确位置;打开检修门后,喷墨组件能经检修口滑离机架,此时人员能方便地对喷墨组件进行维修保养。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无版数码印刷设备的喷墨组件无须升降,具有可靠性高、不易损坏的优势;

2、送纸单元的升降高度便于精确调节,提高了对纸板的印刷质量;

3、工作台不易下凹变形,本印刷设备的负压吸附部件能提高喷墨组件的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的整体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的局部图一;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的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的局部图二;

图6为图5的b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的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的局部图三。

图中,10、机架;1、送纸单元;2、喷墨组件;11、内架;12、输料辊;13、传送带;14、换向辊;15、工作台;3、负压吸附部件;31、负压箱;32、抽气管;151、吸附孔;4、驱动辊;41、电机二;5、转杆;51、同步带;52、电机一;53、螺柱;54、蜗杆;531、蜗轮;152、限位板;6、纠偏板;61、锁定结构;611、螺杆;612、调节螺母;101、调节槽;62、把手;621、滑杆;111、滑孔;7、导轨;102、检修口;71、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无版数码印刷设备,包括机架10、用于输送纸板的送纸单元1、用于喷墨印刷的喷墨组件2、用于吸附纸板的负压吸附部件3。其中喷墨组件2位于送纸单元1的上方,送纸单元1能沿竖直方向升降。

参照图2和图3,送纸单元1包括内架11、转动设置于内架11上的若干输料辊12,所有输料辊12相互平行,输料辊12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所有输料辊12上同时张紧设置有传送带13,其一输料辊12由电机驱动转动。内架11上还转动设置有两个换向辊14,两个换向辊14的轴线均与输料辊12平行,换向辊14位于传送带13的顶面外侧,换向辊14将传送带13的上带面张紧为向下凹陷状,该凹陷空间内设有用于承接纸板的工作台15,工作台15位于喷墨组件2的正下方。工作台15通过两侧壁与内架11固定连接,工作台15的顶面紧靠传送带13的上带面,传送带13上的纸板能平滑地滑至工作台15上。

负压吸附部件3包括固定于工作台15下板面的负压箱31、与负压箱31连通的抽气管32。负压箱31位于两根换向辊14间形成的空间内,负压箱31不与传送带13或输料辊12接触。贯穿工作台15开设有多个吸附孔151,吸附孔151与负压箱31的内部空腔连通。将抽气管32与真空设备连通后,负压箱31内部产生吸力,该吸力能通过吸附孔151作用于纸板,使纸板紧贴工作台15的上表面。负压吸附部件3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纸板的凸起变形,使纸板的上表面保持平整,提高喷墨组件2的印刷质量。

机架10上转动设置有三根驱动辊4,三根驱动辊4的轴线均与输料辊12平行,三根驱动辊4均位于送纸单元1上方且处于同一高度,其中两根驱动辊4分别靠近工作台15的进料端、出料端处的传送带13上带面,另一驱动辊4靠近工作台15顶面的中部位置。其一驱动辊4由固定于机架10上的电机二41驱动转动,三根驱动辊4通过皮带传动的方式建立传动,驱动辊4转动的边缘线速度设为与传送带13移动的速度一致。

驱动辊4和传送带13、驱动辊4和工作台15间均用于供纸板通过,当驱动辊4靠近并压紧纸板时,驱动辊4转动时通过摩擦力驱使纸板移动,纸板的移动方向与传送带13的输送方向一致。当纸板移动到工作台15上方时,失去传送带13驱动的纸板也能在驱动辊4的驱动作用下向出料方向可靠移动。本印刷设备适用的纸板长度须大于相邻两根驱动辊4的间距。

工作台15可由钢板制成,使工作台15具有较大的刚性。在纸板重力、负压吸附部件3的吸力作用下,工作台15也不会向下弯曲变形;则纸板印刷时纸板与喷墨组件2的间距能始终保持一致,利于提高印刷质量。

参照图3和图4,送纸单元1的升降结构如下:机架10上转动设置有两根转杆5,两根转杆5位于内架11下方且相互平行,两根转杆5通过设置在两者间的同步带51进行传动,两根转杆5的转速保持一致,其一转杆5由固定于机架10上的电机一52驱动转动。机架10上转动设置有四根螺柱53,四根螺柱53分别位于内架11四个角的位置,螺柱53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螺柱53与内架11螺纹连接。转杆5上靠近螺柱53处同轴固定有蜗杆54,螺柱53上同轴固定有与对应蜗杆54啮合的蜗轮531。

机架10通过四根螺柱53对内架11进行支撑。电机一52运转时,电机驱使两根转杆5同步转动,转杆5在蜗杆54、蜗轮531的啮合作用下驱使螺柱53转动,螺柱53在与内架11的螺纹连接作用下驱使内架11升降。由于四根螺柱53的转动完全同步,则送纸单元1升降时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电机一52驱使送纸单元1升降时,蜗杆54和螺柱53处形成了二级减速机构,每级减速具有较大的减速比,则送纸单元1的升降极为缓慢,便于人员对送纸单元1高度的精确控制。送纸单元1的高度变化用于适应纸板的厚度变更,使纸板与喷墨组件2的间距为最佳值,该变更高度一般在五毫米之内。

参照图5和图6,内架11上位于工作台15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板152和纠偏板6,限位板152和纠偏板6均为长条形,限位板152和纠偏板6分别紧靠工作台15的顶面对向的两边缘,其中纠偏板6可沿传送带13的宽度方向滑动,限位板152与内架11固定连接,纠偏板6和机架10通过设置在两者间的锁定结构61进行固定。锁定结构61包括固定于纠偏板6上的螺杆611、与螺杆611螺纹连接的两个调节螺母612,螺杆611平行设置有两根,螺杆611的长度方向与纠偏板6的滑动方向相同。机架10上开设有供螺杆611穿过的调节槽101,调节槽101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螺杆611能沿调节槽101的长度方向滑动,两个调节螺母612分别位于机架10的板面两侧。

人员松开两个调节螺母612后可对纠偏板6进行移动,使纠偏板6与限位板152的间距恰好能供单块纸板通过;则纸板通过工作台15时,纸板宽度方向与喷墨组件2的相对位置保持恒定,保证纸板印刷位置的精确性。纠偏板6的位置确定后,人员拧紧两个调节螺母612即可将螺杆611与机架10固定,防止纠偏板6产生自发移动。升降送纸单元1前需要拧松调节螺母612。

纠偏板6上固定有把手62,把手62延伸至机架10外;把手62包括两根与纠偏板6固定连接的滑杆621,滑杆621的长度方向与纠偏板6的滑动方向一致,内架11上开设有供滑杆621滑动连接的滑孔111。纠偏板6通过滑杆621、滑孔111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内架11建立滑动连接,则人员滑动纠偏板6时的稳定性高,位于机架10外的把手62便于人员施力滑动纠偏板6。

参照图7,机架10上位于工作台15的上方固定有导轨7,导轨7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机架10外,喷墨组件2滑动设置于导轨7上。机架10上开设有供喷墨组件2滑出机架10的检修口102,机架10上位于检修口102处铰接有检修门71。关闭检修门71后,检修门71将喷墨组件2限位于送纸单元1上方且限制喷墨组件2移动,此时喷墨组件2位于正对工作台15的准确位置;打开检修门71后,喷墨组件2能经检修口102滑离机架10,此时人员能方便地对喷墨组件2进行维修保养。

综上,本印刷设备通过升降送纸单元1的方式调整纸板与喷墨组件2的间隙,喷墨组件2无需进行升降,则喷墨组件2的工作稳定性高、不易损坏。各输料辊12可选用空心辊,以降低电机一52驱使内架11升降的负荷;送纸单元1的精密部件、易损部件较少,则送纸单元1的升降较为安全,本印刷设备具有可靠性高、不易损坏的优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