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服饰布料的热转移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3707发布日期:2020-02-07 23:2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服饰布料的热转移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移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用于服饰布料的热转移膜。



背景技术:

热转移膜由于环保、高效、颜色艳丽、图案精美等诸多的优异性能被广泛用于布料和玻璃的表面装饰行业中。其中幻彩热转移膜能够随观看角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档次,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518560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布料的立体性热转移膜,包括pet基膜,pet基膜上依次涂覆有离型层、着色层、铜粉层及保护层,其中,pet基膜的厚度为10-25μm,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依附其上的各涂层;离型层为树脂涂层,其主要作用是在烫印(加热加压)后,使着色、铜粉、保护层,能迅速脱离pet基膜而被转移粘结在被烫印物体的表面上:着色层由染料和树脂试剂混合固化而成,其通过加入不同种染料或调节其染料份使其呈现不同的颜色:铜粉层由铜粉和树脂试剂混合固化而成,铜粉的加入可使产品具有--定的哑度,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档次;保护层由胶料和树脂试剂混合固化而成,其作用除了使烫印材料粘结在被烫物体上还可保护铜粉层及色层不被氧化。

上述专利的缺点在于:衣服贴有热转移膜位置通气性会降低,例如常见的卫衣或衬衫胸部热转移膜位置,这样在运动时该位置会因出汗造成衣物产生异味,影响接下来的继续穿着,且该位置的汗渍无法与外界进行较好的空气对流,会造成部分皮肤敏感的穿着者该位置皮肤起湿疹,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服饰布料的热转移膜,通过微孔状的散气通孔将产生的汗渍或热气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第一纤维丝设置起到防霉除菌的功效,活性碳纤维的第二纤维丝设计起到消除异味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服饰布料的热转移膜,包括热转移膜本体,所述热转移膜本体包括pet基膜,所述pet基膜顶部设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顶部设有着色层,所述着色层与离型层之间设有纤维片,所述着色层顶部设有防护层,所述热转移膜本体上均匀设有多个散气通孔;

纤维片包括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所述第一纤维丝横向分布,所述第二纤维丝纵向分布。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的数量均设置多根,纤维片是由多根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采用十字编织法纺织。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纤维丝设置为银质限位,所述第二纤维丝设置为活性碳纤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散气通孔呈矩形阵列排布于热转移膜本体上,所述散气通孔纵向贯穿热转移膜本体。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pet基膜、离型层、着色层、纤维片和防护层之间均采用热压法固定,所述纤维片设置于热转移膜本体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纤维片和散气通孔,穿着带有热转移膜本体衣物期间,产生的汗渍或热气可通过微孔状的散气通孔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第一纤维丝设置起到防霉除菌的功效,活性碳纤维的第二纤维丝设计起到消除异味的效果,使带有该热转移膜本体的服饰穿着起来舒适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纤维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热转移膜本体、11pet基膜、12离型层、13着色层、14纤维片、141第一纤维丝、142第二纤维丝、15防护层、16散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服饰布料的热转移膜,包括热转移膜本体1,所述热转移膜本体1包括pet基膜11,所述pet基膜11顶部设有离型层12,所述离型层12顶部设有着色层13,所述着色层13与离型层12之间设有纤维片14,所述着色层13顶部设有防护层15,所述热转移膜本体1上均匀设有多个散气通孔16,纤维片14包括第一纤维丝141和第二纤维丝142,所述第一纤维丝141横向分布,所述第二纤维丝142纵向分布,所述第一纤维丝141和第二纤维丝142的数量均设置多根,纤维片14是由多根第一纤维丝141与第二纤维丝142采用十字编织法纺织,所述第一纤维丝141设置为银质限位,所述第二纤维丝142设置为活性碳纤维,所述散气通孔16呈矩形阵列排布于热转移膜本体1上,所述散气通孔16纵向贯穿热转移膜本体1,所述pet基膜11、离型层12、着色层13、纤维片14和防护层15之间均采用热压法固定,所述纤维片14设置于热转移膜本体1中心位置。

如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者通过热压装置将热转移膜本体1烫印在衣物指定位置,着色层13上的光鲜的图案可提高服饰的美观度,且防护层15可对着色层13,避免着色层13接触氧气或水渍造成的颜色脱色,保持热转移膜本体1持续的图案展示寿命,穿着带有热转移膜本体1衣物期间,产生的汗渍或热气可通过微孔状的散气通孔16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较传统的无孔设计的热转移膜本体1可避免汗渍堆积给使用者穿着带来的不适感,且银质的第一纤维丝141设置,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银离子与同其它物质相结合,使得细菌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凝固,从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和繁殖过程,可防霉除菌,活性碳纤维的第二纤维丝142设计,可利用活性炭的多孔、强吸附特性,对热转移膜本体1位置产生的汗渍身体产生臭味进行吸附。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产生的汗渍或热气可通过微孔状的散气通孔16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银质的第一纤维丝141起到防霉除菌的功效,活性碳纤维的第二纤维丝142利用活性炭的多孔、强吸附特性,对热转移膜本体1位置产生的汗渍身体产生臭味进行吸附,达到消除异味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