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刮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5911发布日期:2020-07-04 00:49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机刮墨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印刷机刮墨刀。



背景技术:

刮墨刀是印刷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刷机上用以刮去墨辊表面多余油墨的薄片。刮墨刀包括一个直接与印刷机的墨辊直接接触的刮墨顶端,以用来将刮墨辊上过量的油墨刮掉。

在印刷过程中,墨辊会高速转动,刮墨顶端需要与刮墨辊保持接触,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刮墨刀会受到磨损而降低使用寿命。如果磨损比较严重的话,会导致刮墨效果不佳,传递的油墨量不均匀。同时,由于刮墨刀比较薄,强度比较低,在与墨辊的接触中,刮墨刀容易出现变形而产生振动,且墨辊的转动速度越快,振动频率越高,从而降低了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刮墨刀,延长刮墨刀的使用寿命,提高刮墨刀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机刮墨刀,包括刮墨刀体和减震安装柄;

所述刮墨刀体包括底端以及从所述底端延伸的刮墨顶端,所述刮墨顶端的厚度大于底端的厚度,所述刮墨顶端包括刮墨平面和导墨斜面,所述刮墨平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型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之间平行设置;

所述减震安装柄包括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相对设置形成一个刀体固定槽,所述刮墨刀体底端朝下的固定卡接在刀体固定槽内。

进一步优化,两相邻所述导油槽之间的距离为12mm-13mm。

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油槽斜设在刮墨平面上,且与刮墨平面的刀刃边的夹角为35°-45°。

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油槽的横截面为“u”型槽,所述导油槽的深度为0.015mm-0.025mm,所述导油槽(300)的开口宽度为0.3mm-0.5mm。

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均为钢板,所述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的底部一体成型,上部通过铆钉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优化,所述刮墨刀体由弹性塑料胶条制成。

进一步优化,所述刮墨顶端与底端的厚度比为2/1-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刮墨刀的刮墨顶端厚度比底端的厚度大,使得刮墨顶端由更多的材料制成,刮墨顶端由刮墨平面和导墨斜面构成,在刮墨过程中,所刮油墨被推向导墨斜面,提高刮墨效果;同时在刮墨平面上设置的导油槽,在刮墨过程中,油墨会进入导油槽,可以对刀体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刮墨刀体被夹持在减震安装柄内,保证刮墨刀体的平直度,可以防止刮墨刀体并行,提高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减震安装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刮墨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刮墨平面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刮墨平面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5所示的实施例方式,印刷机刮墨刀包括刮墨刀体100和减震安装柄200;

刮墨刀体100包括底端110以及从底端110延伸的刮墨顶端120,刮墨顶端120的厚度大于底端110的厚度,刮墨顶端120包括刮墨平面121和导墨斜面122,刮墨平面121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型的导油槽300,导油槽300之间平行设置;

减震安装柄200包括前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220,前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220相对设置形成一个刀体固定槽230,刮墨刀体100底端110朝下的固定卡接在刀体固定槽230内。

本实用新型的刮墨刀的刮墨顶端120厚度比底端110的厚度大,使得刮墨顶端120由更多的材料制成。刮墨顶端120更加厚,具有更多的耐磨量。优选的刮墨顶端120与底端110的厚度比为2/1-3/2。当然,刮墨顶端120与底端110的厚度比也可以为其他比,优选比值为2/1。

刮墨顶端120由刮墨平面121和导墨斜面122构成,在刮墨过程中,所刮油墨被推向导墨斜面233,而不是简单的推动,提高刮刀的刮墨效果。

在刮墨平面121上设置的导油槽300。在刮墨过程中,油墨会进入导油槽300中,可以对刮墨刀体100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从而提高刮墨刀的使用寿命。优选的,两相邻导油槽300之间的距离为12mm-13mm。应当说明,两相邻导油槽300之间的距离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宽度,但是12mm-13mm为优选值。

刮墨刀体100被夹持在刀体固定槽230内,保证刮墨刀体100的平直度,可以防止刮墨刀体100变形,避免刮墨刀体100因为变形而产生振动。

进一步的,导油槽300斜设在刮墨平面121上,可以增加石墨在导油槽300中的滞留时间。优选的,且与刮墨平面121的刀刃边的夹角为35°-45°。应当说明,两相邻夹角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角度值,35°-45°为优选值。

进一步,导油槽300的横截面为“u”型槽,导油槽300的深度为0.015mm-0.025mm,导油槽300的开口宽度为0.3mm-0.5mm。导油槽300的横截面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如半圆形,三角形等形式。

进一步的,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220均为钢板,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220的底部一体成型,上部通过铆钉400连接在一起。使得刀体固定槽230具有足够的强度。

刮墨刀体100由弹性塑料胶条制成。可以满足刀体的硬度、弹性系数和耐热等要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印刷机刮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刮墨刀体(100)和减震安装柄(200);

所述刮墨刀体(100)包括底端(110)以及从所述底端(110)延伸的刮墨顶端(120),所述刮墨顶端(120)的厚度大于底端(110)的厚度,所述刮墨顶端(120)包括刮墨平面(121)和导墨斜面(122),所述刮墨平面(121)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型的导油槽(300),所述导油槽(300)之间平行设置;

所述减震安装柄(200)包括前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220),所述前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220)相对设置形成一个刀体固定槽(230),所述刮墨刀体(100)底端(110)朝下的固定卡接在刀体固定槽(2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刮墨刀,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所述导油槽(300)之间的距离为12mm-1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刮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300)斜设在刮墨平面(121)上,且与刮墨平面(121)的刀刃边的夹角为35°-4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刮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300)的横截面为“u”型槽,所述导油槽(300)的深度为0.015mm-0.025mm,所述导油槽(300)的开口宽度为0.3mm-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刮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220)均为钢板,所述固定板(210)和后固定板(220)的底部一体成型,上部通过铆钉(400)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刮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墨刀体(100)由弹性塑料胶条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机刮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墨顶端(120)与底端(110)的厚度比为2/1-3/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刮墨刀,包括刮墨刀体和减震安装柄;所述刮墨刀体包括底端以及从所述底端延伸的刮墨顶端,所述刮墨顶端的厚度大于底端的厚度,所述刮墨顶端包括刮墨平面和导墨斜面,所述刮墨平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型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减震安装柄包括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相对设置形成一个刀体固定槽,所述刮墨刀体底端朝下的固定卡接在刀体固定槽内。提高使用刮墨刀的寿命,提高印刷质量。本实用新型应用印刷机的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唐福强;喻杰武;罗美成;江朝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武强梦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