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0056发布日期:2020-12-11 15:0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版印刷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普遍应用于塑料、纸张、铝箔等基材的印刷,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药品、日化洗涤用品等软塑复合包装大都是用凹版印刷的方式加工而成,凹版印刷是目前软包装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印刷方式。凹版印刷简称凹印,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种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的印刷方法,它将凹版网穴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压印到承印物上,所印画面的浓淡层次是由网穴的大小及深浅决定的,如果网穴较深,则含的油墨较多,压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层就较厚;相反如果网穴较浅,则含的油墨量就较少,压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层就较薄。凹版印刷的印版是由一个个与原稿图文相对应的网穴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印刷时,凹版的下部约浸在油墨槽中约1~3cm,当版辊旋转时,整个版面粘附上一层油墨,当这层油墨经过刮刀时,印版表面的油墨被刮墨刀刮掉,充填到网穴内的油墨则被保留,在压印胶辊的压力作用下,印版上网穴中的油墨与承印物相接触,油墨就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常用的凹印油墨是一种溶剂型油墨,在印刷完成后,承印物进入烘箱,油墨中的有机溶剂在热风的作用下迅速挥发,完成干燥过程,承印物的干燥时间仅有数秒时间,可见有机溶剂的挥发速度是非常快的。完成印刷后的凹版表面则再次旋转浸入油墨槽中粘附补充油墨。从凹版浸入油墨槽中到经过刮刀,这个长度大约接近凹版周长的一半,也即凹版表面网穴中的油墨约有一半时间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并以印刷速度(约100~200m/min)相对周围静止空气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网穴中的油墨表层溶剂也会迅速挥发,使油墨表层溶剂含量快速减少,粘度快速增大,流动性变差。当凹版这部分表面再次浸入油墨槽中时,一般情况下,网穴中的油墨表层会被油墨槽中溶剂含量高的油墨稀释,恢复流动性,这个过程常称为“再溶”。当印刷环境温度偏高,或油墨槽中的油墨粘度偏高,或版面有较浅的网点(比如层次版)等一个因素或数个因素并存时,网穴中的油墨在“浸入-刮刀”阶段不能充分再溶,就会造成油墨转移故障,形成浅版部分或细线条部分漏印,或整体印刷效果不够饱满,这就是俗称的“埋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包括一个可转动的版辊,在版辊的下方设有为版辊供墨的墨槽,所述的版辊半浸在墨槽内,在版辊的上方设有与之对应的压辊,压辊的转动方向与版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在墨槽与压辊之间版辊的转动起始侧设有用于刮除版辊表面多余油墨的刮刀装置,其特点是:在墨槽与压辊之间版辊的另一侧设有递墨装置,所述的递墨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为版辊递墨的递墨刮刀,所述的递墨刮刀通过一个支撑板安装在两个沿着版辊的轴向设置的底座上,所述的底座固定在凹版印刷装置的墙板上,在两个底座上沿着版辊的径向开设有对应设置的滑槽,所述的支撑板滑动插接在所述的滑槽内,递墨刮刀固定在支撑板上,在支撑板上设有为递墨刮刀供墨的墨斗,在墨斗和墨槽之间设有用于供墨的进墨管,进墨管上装有墨泵。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递墨刮刀的长度与版辊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递墨刮刀与版辊的切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压辊和墨槽之间设置递墨装置,减少凹版在印刷过程中在“刮刀-浸入”段网穴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使印刷完成后的网穴更早地被墨斗中的油墨“再溶”,减小埋版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递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一种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包括一个可转动的版辊3,在版辊3的下方设有为版辊3供墨的墨槽10,所述的版辊3半浸在墨槽10内,在版辊3的上方设有与之对应的压辊2,压辊2的转动方向与版辊3的转动方向相反,在墨槽10与压辊2之间版辊3的转动起始侧设有用于刮除版辊3表面多余油墨的刮刀装置1,在墨槽10与压辊2之间版辊3的另一侧设有递墨装置,所述的递墨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为版辊3递墨的递墨刮刀9,所述的递墨刮刀9通过一个支撑板11安装在两个沿着版辊3的轴向设置的底座7上,所述的底座7固定在凹版印刷装置的墙板上,在两个底座7上沿着版辊的径向开设有对应设置的滑槽,所述的支撑板11滑动插接在所述的滑槽内,递墨刮刀9固定在支撑板11上,在使用不同尺寸的支撑板11时,通过支撑板11在滑槽内的滑动,可以调节递墨刮刀9的位置使其能够刚好抵在版辊3的外壁上。在支撑板11上设有为递墨刮刀供墨的墨斗4,在墨斗4和墨槽10之间设有用于供墨的进墨管5,进墨管5上装有墨泵6。

所述的递墨刮刀9的长度与版辊3的长度相同。

递墨刮刀9与版辊3的切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使得墨斗4内的油墨可以沿着递墨刮刀0流到版辊3的外壁上。

所述的递墨装置安装于凹版的前方,与印刷机原有的递墨装置同时使用,本递墨装置作用在于减少凹版在印刷过程中在“刮刀-浸入”段网穴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使印刷完成后的网穴更早地被墨斗中的油墨“再溶”,减小埋版的可能。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包括一个可转动的版辊,在版辊的下方设有为版辊供墨的墨槽,所述的版辊半浸在墨槽内,在版辊的上方设有与之对应的压辊,压辊的转动方向与版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在墨槽与压辊之间版辊的转动起始侧设有用于刮除版辊表面多余油墨的刮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墨槽与压辊之间版辊的另一侧设有递墨装置,所述的递墨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为版辊递墨的递墨刮刀,所述的递墨刮刀通过一个支撑板安装在两个沿着版辊的轴向设置的底座上,所述的底座固定在凹版印刷装置的墙板上,在两个底座上沿着版辊的径向开设有对应设置的滑槽,所述的支撑板滑动插接在所述的滑槽内,递墨刮刀固定在支撑板上,在支撑板上设有为递墨刮刀供墨的墨斗,在墨斗和墨槽之间设有用于供墨的进墨管,进墨管上装有墨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递墨刮刀的长度与版辊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递墨刮刀与版辊的切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


技术总结
一种带有递墨装置的凹版印刷装置,包括一个可转动的版辊,在版辊的下方设有墨槽,在版辊的上方设有压辊,在墨槽与压辊之间版辊的转动起始侧设有刮刀装置,另一侧设有递墨装置,递墨装置包括一个递墨刮刀,递墨刮刀通过一个支撑板安装在两个沿着版辊的轴向设置的底座上,底座固定在凹版印刷装置的墙板上,在两个底座上开设有滑槽,支撑板滑动插接在滑槽内,递墨刮刀固定在支撑板上,在支撑板上设有墨斗,在墨斗和墨槽之间设有进墨管,进墨管上装有墨泵。本实用新型在压辊和墨槽之间设置递墨装置,减少凹版在印刷过程中在“刮刀-浸入”段网穴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使印刷完成后的网穴更早地被墨斗中的油墨“再溶”,减小埋版的可能。

技术研发人员:郭培荣;杨凡凡;杨正涛;周忠武;郭朝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4
技术公布日:2020.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