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盖体的影像形成装置及其托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2389发布日期:2021-09-18 01:5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具有盖体的影像形成装置及其托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影像形成装置及其托盘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盖体的影像形成装置及其托盘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设备自动化的发展,影像形成装置,例如扫描仪或打印机均设置有供媒体,例如纸张进出的媒体网关开口,以达到扫描或打印操作的自动化,但是现有的媒体网关开口通常是采取开放式的设计,此种结构设计不但使外界异物可轻易地经由媒体网关开口进入影像形成装置内而造成内部组件磨损或故障,也影响外观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盖体的影像形成装置,其包含有外壳件以及托盘结构,外壳件包含有上侧以及相邻于上侧的旁侧,旁侧上形成有媒体网关开口,托盘结构包含有盘体、盖体以及弹性件,盘体枢接在外壳件且可相对于外壳件在第一使用位置与第一收合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当盘体枢转至第一收合位置时,盘体覆盖外壳件的上侧,当盘体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时,盘体的侧邻接于媒体网关开口,盖体枢接于外壳件且可相对于外壳件在第二使用位置与第二收合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当盖体枢转至第二收合位置时,盖体覆盖于外壳件的旁侧,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当盖体枢转至第二使用位置时,盖体不遮蔽媒体网关开口,弹性件连接于盖体,以使盖体具有朝第二收合位置枢转的势能,当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时,盘体推抵盖体以带动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二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二使用位置,当盘体相对在外壳件沿相反于第一枢转方向的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一使用位置枢转至第一收合位置时,弹性件带动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二使用位置枢转至第二收合位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盖体上形成有第一导引结构,盘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引结构,在盘体由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的过程中,盘体由至少一个第二导引结构与第一导引结构的滑动配合而带动盖体枢转离开第二收合位置。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盘体上形成有容置空间,当盘体与盖体分别位于第一收合位置与第二收合位置时,盖体部分地容置于容置空间。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盘体包含有至少一个突起结构,至少一个突起结构在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枢转时与盖体接触配合。
7.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了一种托盘结构,其包含有盘体、盖体以及弹性件,盘体枢接于影像形成装置的外壳件且可相对于外壳件在第一使用位置与第一收合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当盘体枢转至第一收合位置时,盘体覆盖外壳件的上侧,当盘体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时,盘体的侧邻接在形成于外壳件的旁侧上的媒体网关开口,盖体枢接于外壳件且可相对于外壳件在第二使用位置与第二收合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当盖体枢转至第二收
合位置时,盖体覆盖于外壳件的旁侧,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当盖体枢转至第二使用位置时,盖体不遮蔽媒体网关开口,弹性件连接于盖体,以使盖体具有朝第二收合位置枢转的势能,当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时,盘体推抵盖体以带动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二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二使用位置,当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相反于第一枢转方向的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一使用位置枢转至第一收合位置时,弹性件带动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二使用位置枢转至第二收合位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盖体上形成有第一导引结构,盘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引结构,在盘体由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的过程中,盘体由至少一个第二导引结构与第一导引结构的滑动配合而带动盖体枢转离开第二收合位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盘体上形成有容置空间,当盘体与盖体分别位于第一收合位置与第二收合位置时,盖体部分地容置于容置空间。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盘体包含有至少一个突起结构,至少一个突起结构在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枢转时与盖体接触配合。
11.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时,盘体推抵盖体以带动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二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二使用位置以显露媒体网关开口。当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一使用位置枢转至第一收合位置时,弹性件带动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二使用位置枢转至第二收合位置,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也就是说,使用者只需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影像形成装置时,枢转收折盘体至第一收合位置,盖体便可被带动而枢转至第二收合位置,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避免外界异物进入影像形成装置内且具有较佳的外观美感。
12.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4.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影像形成装置在不同状态的外观示意图;
15.图3与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影像形成装置在不同状态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影像形成装置如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的示意图;
18.图7与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盘体在不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影像形成装置;
21.11:外壳件;
22.111:上侧;
23.112:旁侧;
24.113:媒体网关开口;
25.12:托盘结构;
26.121:盘体;
27.1211:第二导引结构;
28.1212:突起结构;
29.1213:容置空间;
30.122:盖体;
31.1221:第一导引结构;
32.123:弹性件;
33.p1:第一枢转方向;
34.p2:第二枢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36.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影像形成装置1在不同状态的外观示意图,图3与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影像形成装置1在不同状态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影像形成装置1如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影像形成装置1包含有外壳件11以及托盘结构12,外壳件11包含有上侧111以及相邻于上侧111的旁侧112,旁侧112上形成有媒体网关开口113。在此实施例中,影像形成装置1可为打印机,媒体网关开口113可为允许打印媒体(例如纸张)进入打印机内的媒体网关的入口,托盘结构12可为设置于邻近入口处且用以承载打印媒体的入口托盘,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媒体网关开口可为允许打印媒体离开打印机内的媒体网关的出口,托盘结构可为设置于邻近出口处且用以承载打印媒体的出口托盘。又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影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扫描仪,媒体网关开口可为允许扫描媒体离开/进入扫描仪内的媒体网关的出口/入口,托盘结构可为设置于邻近出口/入口处且用以承载扫描媒体的出口托盘/入口托盘。
37.托盘结构12包含有盘体121、盖体122以及弹性件123,盘体121枢接于外壳件11且可相对于外壳件11在如图2与图4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与如图1与图3所示的第一收合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当盘体121枢转至第一收合位置时,盘体121覆盖外壳件11的上侧111;当盘体121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时,盘体121的一侧邻接于媒体网关开口113以允许打印媒体进入媒体网关开口113。盖体122枢接于外壳件11且可相对于外壳件11在如图2与图4所示的第二使用位置与如图1与图3所示的第二收合位置之间枢转切换,当盖体122枢转至第二收合位置时,盖体122覆盖于外壳件11的旁侧112,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113;当盖体122枢转至第二使用位置时,盖体112不遮蔽媒体网关开口113。弹性件123连接于盖体122,以使盖体122具有朝第二收合位置枢转的势能。在此实施例中,弹性件123较佳地可为连接于盖体122与
外壳件11的扭簧,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件也可为连接于盖体与另一结构件的拉伸弹簧或板簧。
38.当盘体121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一枢转方向p1由如图3所示的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如图4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时,盘体121推抵盖体122以带动盖体122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一枢转方向p1由如图3所示的第二收合位置枢转至如图4所示的第二使用位置,此时盖体112并不遮蔽媒体网关开口113,且弹性件123受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当盘体122相对于外壳件11沿相反于第一枢转方向p1的第二枢转方向p2由如图4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枢转至如图3所示的第一收合位置时,弹性件123可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带动盖体122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二枢转方向p2由如图4所示的第二使用位置枢转至如图3所示的第二收合位置,此时盖体122覆盖于外壳件11的旁侧112,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113。
39.请参阅图6至图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体122的示意图,图7与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盘体121在不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6至图8所示,为了让上述盘体121推抵盖体122的作动更加流畅,具体地,在此实施例中,盖体122上形成有第一导引结构1221,盘体121上形成有复数个第二导引结构1211,在盘体121由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的过程中,盘体121由第二导引结构1211与第一导引结构1221的滑动配合而带动盖体122枢转离开第二收合位置。此外,在此实施例中,较佳地,各第二导引结构1211可为斜肋,第一导引结构1221可为具有圆弧倒角的斜面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40.此外,盘体121包含有两突起结构1212,两突起结构1212在盘体121相对于外壳件11枢转时与盖体122接触配合,而避免盘体121整个侧边与盖体122直接接触,以减少盘体121与盖体122之间的接触面积,除了可避免盘体121因与盖体122接触摩擦而受损,也可以避免盘体121与盖体122之间摩擦过大而阻碍盘体121推抵盖体122枢转。
41.再者,为了使位于第二收合位置的盖体122能够紧贴覆盖于外壳件11的旁侧112,盘体121上形成有容置空间1213,当盘体121与盖体122分别位于第一收合位置与第二收合位置时,盖体122部分地容置于容置空间1213。
42.但是本实用新型盘体与盖体的结构、数量及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其根据视实际需求而定。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盘体也可仅包含有一个第一导引结构、一个第二导引结构以及一个突起结构,第一导引结构可为具有圆弧倒角的斜面结构,第二导引结构可为圆弧曲面结构。又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只要不影响盘体推抵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枢转,第一导引结构、第二导引结构、突起结构或容置空间可选择性地省略。
43.如图1至图8所示,当用户需要使用影像形成装置1时,可以操作盘体121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一枢转方向p1由如图3所示的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如图4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当盘体121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一枢转方向p1离开如图3所示的第一收合位置时,盘体121由第二导引结构1211与第一导引结构1221的滑动配合从而流畅地带动盖体122枢转离开第二收合位置。在盘体121推抵盖体122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一枢转方向p1由如图3所示的第二收合位置枢转至如图4所示的第二使用位置的过程中,两突起结构1212与盖体122接触配合可有效地避免盘体121因与盖体122接触摩擦而受损,亦可减少盘体121与盖体12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盖体122朝第二使用位置的枢转更为流畅。当盘体121与盖体122分别相对于外壳件11枢转至如图4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与第二使用位置时,盘体121邻接于媒体网关开口113,且使得媒体网关开口113外露,此时,用户便可将打印媒体经盘体121与媒体网关开口
113送入影像形成装置1内。此外,当盘体121与盖体122分别相对于外壳件11枢转至如图4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与第二使用位置时,弹性件123受力而产生弹性变形。
44.另一方面,当用户不需使用影像形成装置1时,可操作盘体122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二枢转方向p2由如图4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枢转至如图3所示的第一收合位置。当盘体122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二枢转方向p2由如图4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枢转至如图3所示的第一收合位置时,弹性件123可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带动盖体122相对于外壳件11沿第二枢转方向p2由如图4所示的第二使用位置枢转至如图3所示的第二收合位置且部分地容置于容置空间1213,从而紧贴覆盖于外壳件11的旁侧112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113。此外,在上述过程中,两突起结构1212与盖体122接触配合也可有效地避免盘体121因与盖体122接触摩擦而受损,减少盘体121与盖体12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盖体122朝第二收合位置的枢转更为流畅。
45.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一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一使用位置时,盘体推抵盖体以带动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一枢转方向由第二收合位置枢转至第二使用位置以显露媒体网关开口。当盘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一使用位置枢转至第一收合位置时,弹性件带动盖体相对于外壳件沿第二枢转方向由第二使用位置枢转至第二收合位置,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也就是说,使用者只需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影像形成装置时,枢转收折盘体至第一收合位置,盖体便可被带动而枢转至第二收合位置,以遮蔽媒体网关开口,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避免外界异物进入影像形成装置内且具有较佳的外观美感。
4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