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2155发布日期:2021-07-09 09:5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印刷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国的印刷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发展有着不可预估的前景,其原理是以油墨作为底料涂布在印刷辊上,再将印刷辊均匀滚动在待印染的原料上,多次重复油墨涂布、印染,进而实现高效印刷。
3.现有的印刷供墨装置在使用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其一,在印刷过程中油墨耗完需人工进行添墨,待添墨完成后才能继续执行印刷,此种传统添墨方式费时费力,亟需改进;其二,油墨的用量直接决定印刷的成品质量,当油墨供墨不足时,会使得待印原料表面印染不均匀,使得残次率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印刷供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供墨装置,具备自动添料、供墨量充足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供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表面开设有导电滑槽,所述壳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滑块,所述壳体的左侧壁贯穿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轨的左端且延伸至壳体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侧固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背部通过摇杆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外部设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右底端贯穿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导墨管,所述导墨管的另一端设有喷嘴,所述壳体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印刷辊。
6.优选的,所述输出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叶轮,所述输出轴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叶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叶轮,所述第二叶轮的叶数量是第一叶轮数量的两倍。
7.优选的,所述导电滑槽沿转盘上端表面且沿转动柱周向等间距开设,所述导电滑槽的直径值大于导电滑块的直径值。
8.优选的,所述滑轨的宽度值之和大于滑块的宽度值,且滑轮的半径大于滑块与转盘之间的距离值。
9.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本发明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滑块往复运动实现推动限位块的效果,同时通过弹簧、导电片、导电滑块、旋转台之间的配合设置实现将油墨喷嘴电磁阀的周期性开启和闭合,达到自动化间歇添墨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因反复手动添墨造成的印刷效率低下的问题。
11.2、本发明通过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同轴转动的叶轮转动实现空气流动,同时通过导墨管、第一叶轮、第二叶轮之间的配合设置形成将驱动箱内上下两层相对流速差,进而达到导墨管的持续正压使得油墨始终保持高压供给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因油墨在印刷过程中供墨不足造成的印染缺失,残次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转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发明图驱动箱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壳体;2、转动柱;3、转盘;4、导电滑槽;5、弹簧;6、导电滑块;7、滑轨;8、滑块;9、滑轮;10、限位块;11、转轴;12、连杆;13、连接轴;14、输出轴;141、第一叶轮;142、第二叶轮;15、驱动箱;151、进气管;16、导墨管;17、喷嘴;18、印刷辊。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

3,一种印刷供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柱2,转动柱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盘3,转盘3的上端表面开设有导电滑槽4,壳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簧5,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电滑块6,壳体1的左侧壁贯穿连接有滑轨7,滑轨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8,滑块8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滑轮9,滑轨7的左端且延伸至壳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左侧固固定连接有连杆12,连杆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背部通过摇杆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4,输出轴14的外部设有驱动箱15,驱动箱15的右底端贯穿连接有进气管151,进气管151的另一端设有导墨管16,导墨管16的另一端设有喷嘴17,壳体1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印刷辊18。电机转动带动电机输出轴14转动,进而使得连接轴13与连杆12沿着驱动箱15内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构成曲柄滑块模型,全过程实现将转轴11驱动限位块10沿水平方向往复滑动,进而实现滑块8的简谐滑动,在滑块8滑动的过程中,右侧设置的滑轮9与滑块8同步沿滑轨7内滑动,进一步使得转盘3转动,具体的转动方式为(如图2):初始状态时导电滑块6位于导电滑槽4内部,当滑块8往上运动使得滑轮9推动接触转盘3侧壁,使得转盘3转动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导电滑块6沿着转盘3表面滑动且即将滑动到导电滑槽4时(此时导电滑块6并未全部进入导电滑槽4内部),滑块8已运动到滑轨7最顶端,然后向下滑动,此时在弹簧5的回复力作用下使得推动导电滑块6使得导电滑块6滑动至导电滑槽4内部实现限位,此时油墨喷嘴17的电磁阀开启,进行喷墨,此时滑块8运行至滑轨7最底端,全过程实现转盘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45度,随着滑块8的继续滑动,继续重复执行上述操作,使得导电滑块6与下一导电滑槽4的接触通电执行二次喷墨,如此往复,最终实现自动化间歇性添墨,有效缓解了添墨效率低下的问题。输出轴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叶轮141,输出轴14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叶轮14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叶轮142,第二叶轮142的叶数量是第一叶轮141
数量的两倍。当电机输出轴14转动时,其驱动力使得驱动箱15内部的同轴连接的第一叶轮141与第二叶轮142同步转动,由于第一叶轮141的叶片数目及大小远小于第二叶轮142,驱动箱15上端的气流流速小于下端气流流速,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流动气体产生相对流速差使得低速气流产生较大压强,上端高压气体经过进气管151导入导墨管16内部,使得油墨在喷嘴17内部始终处于正压状态,进而保证油墨喷出过程中始终充足供给,有效缓解油墨液压不足造成的印染效率低下的问题。导电滑槽4沿转盘3上端表面且沿转动柱2周向等间距开设,导电滑槽4的直径值大于导电滑块6的直径值。保证转盘3每次转动角度一致,且导电滑槽4可加工导电滑块6限位。滑轨7的宽度值之和大于滑块8的宽度值,且滑轮9的半径大于滑块8与转盘3之间的距离值。使得滑轮9每次向上拨动转盘3时可实现转盘3的正常转动。
18.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如下:
19.印刷开始时开启电机,电机转动带动电机输出轴14转动,进而使得连接轴13与连杆12沿着驱动箱15内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构成曲柄滑块模型,全过程实现将转轴11驱动限位块10沿水平方向往复滑动,进而实现滑块8的简谐滑动,在滑块8滑动的过程中,右侧设置的滑轮9与滑块8同步沿滑轨7内滑动,进一步使得转盘3转动,具体的转动方式为(如图2):初始状态时导电滑块6位于导电滑槽4内部,当滑块8往上运动使得滑轮9推动接触转盘3侧壁,使得转盘3转动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导电滑块6沿着转盘3表面滑动且即将滑动到导电滑槽4时(此时导电滑块6并未全部进入导电滑槽4内部),滑块8已运动到滑轨7最顶端,然后向下滑动,此时在弹簧5的回复力作用下使得推动导电滑块6,使得导电滑块6滑动至导电滑槽4内部实现限位,此时油墨喷嘴17的电磁阀开启,进行喷墨,此时滑块8运行至滑轨7最底端,全过程实现转盘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45度,随着滑块8的继续滑动,继续重复执行上述操作,使得导电滑块6与下一导电滑槽4的接触通电执行二次喷墨,如此往复,最终实现自动化间歇性添墨,有效缓解了添墨效率低下的问题;当电机输出轴14转动时,其驱动力使得驱动箱15内部的同轴连接的第一叶轮141与第二叶轮142同步转动,由于第一叶轮141的叶片数目及大小远小于第二叶轮142,驱动箱15上端的气流流速小于下端气流流速,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流动气体产生相对流速差使得低速气流产生较大压强,上端高压气体经过进气管151导入导墨管16内部,使得油墨在喷嘴17内部始终处于正压状态,进而保证油墨喷出过程中始终充足供给,有效缓解油墨液压不足造成的印染效率低下的问题。
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