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0903发布日期:2022-04-16 14:2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处理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已知一种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将被排出的记录完成的介质挡住的堆叠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备使具有柔软性的薄片部件松弛地安装在框部件上的筐状的堆叠器。
3.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记录装置为在装置主体的下部处将筐状的堆叠器以大致保持其形状的方式而水平地滑动收纳的结构,因而使装置小型化较为困难。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95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5.一种处理装置,具备:处理部,其被收纳在壳体中,并对介质进行处理;介质容纳部,其对从所述壳体被排出的所述介质进行容纳,所述介质容纳部具有:薄片状的容纳部件;转动轴,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连接有所述容纳部件的一端;操作部,其以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的方式而被设置,并且连接有所述容纳部件的另一端,所述容纳部件在所述操作部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情况下,被收卷在所述转动轴上进而被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而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壳体分离的情况下,从所述转动轴被放卷从而变为能够容纳所述介质。
6.一种记录装置,其中,作为上述所记载的处理部而具备在介质上实施记录的记录部。
附图说明
7.图1为表示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装置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8.图2为表示操作部分离了的状态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9.图3为表示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10.图4为将图3中的a部放大来表示的放大图。
11.图5为从侧面观察支承部与转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结构的平面图。
12.图6为从正面观察支承部与转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1.实施方式
14.参照附图,对作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装置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在附图所标记的坐标中,设为记录装置10被放置在水平的设置面上,并将相互正交的三个假想轴设为x轴、y轴以及z轴。x轴为与记录装置10的左右方向平行的假想轴。y轴为与记录装置10的前后方向平行的假想轴。z轴为与记录装置10的高度方向平行的假想轴。将表示x
轴、y轴以及z轴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侧”,且将基端侧设为
“‑
侧”。记录装置作为处理部而具备在介质上实施记录的记录部。本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记录装置为,将被卷成滚筒状的长条的介质放卷并以喷墨方式来实施记录的大幅面的打印机。大幅面打印机为,能够在具有相当于a3尺寸的短边宽度的297mm以上的宽度的长条的介质上实施记录的打印机。
15.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记录装置10具备记录部30和介质容纳部60,其中,所述记录部30被收纳在壳体12中、并且在介质22上实施记录,所述介质容纳部60对从壳体12被排出的介质22进行容纳。
16.记录装置1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2。壳体12具有前壁13、后壁14、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16以及上壁17。壳体12与底架19连结,所述底架19通过脚部11而被支承。记录装置10经由脚部11而被设置在设置面s上。在记录装置10中,底架19和上壁17相对置的z方向为记录装置10的高度方向。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相对置的x方向为记录装置10的左右方向。前壁13和后壁14相对置的y方向为记录装置10的前后方向。在记录装置10被配置在水平面上的情况下,z方向为与铅直线平行的方向。
17.在壳体12的内部,除了在介质22上实施记录的记录部30以外,还设置有对介质22被卷成圆筒状的卷筒体25进行收纳的收纳部20、对介质22进行输送的输送部40、将介质22切断的切断部50。
18.在壳体12的前壁13上形成有多个开口。用于对卷筒体25进行收纳的卷筒体收纳口27被形成在前壁13下方的底架19侧处。此外,开口53被形成在卷筒体收纳口27的上侧处,所述开口53具有用于将记录完成的介质22排出的排纸口、和用于对容纳被排出的介质22的后文叙述的容纳部件67进行放卷的放卷口的功能。介质22从开口53的上部侧被排出,容纳部件67从开口53的下部侧被放卷。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排纸口和放卷口由一个开口53而被形成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排纸口和放卷口各自独立地被设置的结构。
19.将长条的介质22卷绕在芯部件23上从而被形成的圆筒状的卷筒体25以从卷筒体收纳口27可装卸的方式而被收纳在收纳部2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20被构成为,能够将在x方向上较长的两个卷筒体25以使它们沿着z方向而并排的状态进行收纳。在卷筒体25的两端处安装有一对保持部件28,所述一对保持部件28以能够相对于收纳部20而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通过卷筒体25被旋转驱动,从而被卷绕在卷筒体25上的介质22向壳体12内的后壁14侧被送出。
20.输送部40对从卷筒体25被送出的介质22进行输送。输送部40具有输送路径形成部41、中间辊42以及输送辊43。
21.输送路径形成部41以与两个卷筒体25分别相对应的方式而被设置。输送路径形成部41分别相对于被收纳在收纳部20中的两个卷筒体25而位于后壁14侧处。输送路径形成部41形成将通过卷筒体25的旋转驱动而从卷筒体25被送出的介质22向壳体12的后壁14侧进行引导的输送路径44。
22.中间辊42以及输送辊43将穿过了输送路径44的介质22向记录部30进行输送。中间辊42以及输送辊43由以能够将沿着x方向的轴作为旋转轴而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一对辊、即驱动辊和从动辊而构成。中间辊42以及输送辊43利用驱动辊和从动辊而以从正反两面夹着介质22的方式对之进行夹持。通过中间辊42以及输送辊43的驱动辊被旋转驱动,从而介质22穿过输送路径44而向支承台31被输送,并且在支承台31之上从后壁14侧向前壁13
侧被输送。另外,虽然在图3中示出了从两个卷筒体25的双方送出介质22的状态,但是实际的记录时为从两个卷筒体25中的任意一方送出介质22。
23.记录部30以包含支承台31、引导轴32、滑架33以及记录头34的方式而被构成。
24.支承台31位于与收纳部20相比靠上壁17侧处。支承台31为在壳体12内沿着x方向而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并且对通过输送部40而被输送的介质22进行支承。引导轴32位于与支承台31相比靠上壁17侧处。引导轴32为在x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部件。引导轴32对滑架3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25.记录头34被搭载在滑架33上。记录头34相对于滑架33而位于支承台31侧处。记录头34以能够与滑架33一起沿着引导轴32而进行往返移动的方式被构成。记录头34通过未图示的具有挠性的管而与收纳有油墨的盒35连接。盒35被收纳在与收纳部20相比靠第二侧壁16侧处、且与收纳部20相比靠上壁17侧处。记录头34通过在沿着x方向而进行移动的同时对被支承台31支承的介质22喷出墨水,从而对介质22实施记录。
26.切断部50位于与记录部30相比靠前壁13侧处。切断部50具有固定刃、和相对于固定刃而可动的可动刃,并且将位于固定刃与可动刃之间的介质22切断。被切断了的介质22被排纸口部件51所支承,并向壳体12的外部被排出,其中,所述排纸口部件51将介质22向被形成在前壁13上的开口53的上部侧进行引导。
27.此外,记录装置10具有输入部59。输入部59被设置在壳体12的上壁17的上表面上。输入部59位于相对于上壁17而连接有前壁13的部分和相对于上壁17而连接有第二侧壁16的部分所成的角部处。输入部59由例如具备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等而构成,并且在用户实施各种信息的输入时被使用。
28.如图3以及图4所示,介质容纳部60由操作部61、支承部63、转动轴65、容纳部件67等而构成。
29.转动轴65在壳体12的内部被设置于收纳部20与排纸口部件51之间。转动轴65呈在x方向上较长的圆筒形,并且其长度长于介质22的宽度。转动轴65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2而进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
30.操作部61为在x方向上较长的棒状的部件。操作部61的两端被一对支承部63支承,所述一对支承部63从壳体12的前壁13侧向+y方向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而突出。一对支承部63从转动轴65和收纳部20之间向壳体12的外部伸出。即,操作部61能够与壳体12分离,并且伴随着一对支承部63的进退而能够在被安装于壳体12上的安装状态、和与壳体12分离的分离状态之间进行位移。
31.容纳部件67为具有灵活性的长条的薄片状的部件。容纳部件67的一端与转动轴65连接,容纳部件67的另一端与操作部61连接。转动轴65被构成为,以与支承部63的进退联动的方式而进行正旋转或者反旋转。
32.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一对支承部63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齿条64。齿条64为在平板状的棒上等间距地切出多个齿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中,齿条64被设置在两侧的支承部63的-z侧的面上。另一方面,在转动轴65上设置有以与齿条64的移动联动的方式而进行转动的转动轴齿轮66。而且,在齿条64与转动轴齿轮66之间,设置有使转动轴齿轮66的转动增速的增速机构70。
33.增速机构70具有作为由齿数不同的齿轮层叠而成的复合齿轮的第一复合齿轮71
和第二复合齿轮74。在第一复合齿轮71中,与齿条64相啮合的第一齿轮72、和与第一齿轮72相比直径较大且齿数较多的第二齿轮73被形成在同一轴上。通过齿条64和第一齿轮72相啮合,从而伴随着支承部63的进退而引起的直线运动被转换为第一复合齿轮71的旋转力。在第二复合齿轮74中,与第二齿轮73相啮合并且与第二齿轮73相比直径较小且齿数较少的第三齿轮75、和与第三齿轮75相比直径较大且齿数较多的第四齿轮76被形成在同一轴上。
34.例如,在第二齿轮73的齿数为第一齿轮72的齿数的二倍的情况下,与第二齿轮73卡合的第三齿轮75与第一齿轮72和第三齿轮75直接啮合的情况相比,以二倍的速度而进行旋转。即,第一复合齿轮71使第二复合齿轮74的旋转增速。同样地,第二复合齿轮74使转动轴齿轮66的旋转增速。
35.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由第一复合齿轮71以及第二复合齿轮74这两个复合齿轮而构成的增速机构70,但也可以为由一个复合齿轮、或者三个以上的复合齿轮构成的增速机构。此外,也可以为通过将直径以及齿数不同的大小多个平齿轮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增速机构。
36.在操作部61从分离状态向安装状态进行位移时,容纳部件67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进而被收纳在壳体12的内部。此外,在操作部61从安装状态向分离状态进行位移时,容纳部件67从转动轴65经由开口53的下部侧而向壳体12的外部被放卷,从而成为能够容纳从开口53的上部侧被排出的介质22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被构成为,通过增速机构70而使从转动轴65被放卷的容纳部件67的放卷量大于一对支承部63的向+y方向的移动量。由此,容纳部件67在操作部61与转动轴65之间形成松弛状态。
37.操作部61具有在安装状态下成为壳体12的前壁13的一部分的前板62。前板62为从操作部61向+z方向立起的在x方向上较长的板状的部件。在操作部61处于安装状态下,开口53被前板62堵塞。在安装状态下,前板62与前壁13形成同一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容纳部件67放卷的开口53的下部被前板62堵塞。
38.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增速机构70而使容纳部件67的放卷量多于支承部63的移动量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通过使用具有与为了使转动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支承部63的移动量相比而较长的外周的转动轴,从而能够实现使容纳部件67的放卷量多于支承部63的移动量的结构。
39.如图4所示,介质容纳部60具有抵接部80和辅助辊85。抵接部80与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滚筒状的容纳部件67的外周面67a抵接,从而将容纳部件67向转动轴65进行按压。抵接部80被设置在转动轴65的轴线方向、即x方向上的两端部处。
40.抵接部80具有抵接辊81和臂83。抵接辊81为,与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或者在被放卷时与转动轴65一起进行转动的容纳部件67的外周面67a抵接从而进行从动的从动辊。臂83位于转动轴65的上方处。臂83的一端位于与和转动轴65的轴线交叉的铅直线cl1相比靠-y方向处,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在x方向上伸出的臂轴84所支承。臂83的另一端位于与铅直线cl1相比靠+y方向处,并且对该抵接辊81以能够经由抵接辊轴82而进行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即,抵接辊81在铅直线cl1中的从转动轴65的轴线朝向+z方向的直线、和与转动轴65的轴线交叉的水平线cl2中的从转动轴65的轴线朝向+y方向的直线之间与滚筒状的容纳部件67抵接。
41.抵接辊81通过将臂83向下方进行按压的未图示的按压部件而将被收卷在转动轴
65上的滚筒状的容纳部件67向转动轴65进行按压。由此,能够追随于根据转动轴65的转动而发生变化的滚筒状的容纳部件67的半径而使抵接辊81与容纳部件67的外周面67a抵接。
42.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抵接部80被设置在转动轴65的两端部处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除了在两端部以外还设置有多个抵接部的结构。
43.辅助辊85与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滚筒状的容纳部件67的外周面67a抵接,从而将容纳部件67向转动轴65进行按压。辅助辊85为,与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或者在被放卷时进行转动的容纳部件67的外周面67a抵接从而进行从动的从动辊。辅助辊85位于和与转动轴65的轴线交叉的水平线cl2相比靠下方侧处,并且经由辅助辊轴86以能够进行转动的方式而被支承。而且,辅助辊85优选为,被设置在和与转动轴65的轴线交叉的铅直线cl1相重叠的位置上。
44.辅助辊85通过将辅助辊轴86向上方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从而将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滚筒状的容纳部件67向转动轴65进行按压。由此,能够追随于根据转动轴65的转动而发生变化的滚筒状的容纳部件67的半径而使辅助辊85与容纳部件67的外周面67a抵接。辅助辊85沿着转动轴65的x方向而被设置有一个以上。
45.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处理部而具备以喷墨方式来实施记录的记录部30的处理装置即记录装置1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处理装置也可以为喷墨方式以外的记录装置、复印装置、传真装置、具备这些装置的多个功能的复合机等。
46.如以上所叙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装置以及记录装置1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47.处理装置具备处理介质22的处理部、和容纳从壳体12被排出的介质22的介质容纳部60。介质容纳部60具有薄片状的容纳部件67、与容纳部件67的一端连接的转动轴65、以及与容纳部件67的另一端连接的操作部61。容纳部件67在操作部61被安装于壳体12中的情况下,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进而被收纳在壳体12的内部,而在操作部61与壳体12被分离的情况下,从转动轴65被放卷从而变为能够容纳介质22。容纳介质22的容纳部件67以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状态而被收纳在壳体12的内部。由此,通过将介质容纳部60收纳在狭窄的空间内,从而能够提供使装置尺寸小型化的处理装置。
48.介质容纳部60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而从壳体12突出,并且具有对操作部61的两端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部63、被设置在支承部63上的齿条64、以及被设置在转动轴65上的转动轴齿轮66。齿条64与支承部63的进退一起进行移动。转动轴65和以与齿条64的移动联动的方式而转动的转动轴齿轮66一起进行转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薄片状的容纳部件67收卷至转动轴65上、或者从转动轴65进行放卷。
49.齿条64被设置在一对支承部63的双方上。由此,不论为了使支承部63进退而被把持的操作部61的把持位置如何,均能够稳定地将容纳部件67收卷至转动轴65上、或者从转动轴65进行放卷。
50.容纳部件67的放卷量多于支承部63的移动量。由此,由于容纳部件67在操作部61与转动轴65之间松弛,因而能够利用松弛部分而适当地容纳介质22。
51.在齿条64与转动轴齿轮66之间设置有使转动轴齿轮66的转动增速的增速机构70。由此,由于容纳部件67的放卷量相对于支承部63的移动量而增大,因而能够使容纳部件67在操作部61与转动轴65之间松弛。
52.增速机构70包括由齿数不同的齿轮层叠而成的第一复合齿轮71、第二复合齿轮74。由此,能够容易地构成增速机构70。
53.处理装置具有抵接部80,所述抵接部80与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容纳部件67的外周面67a抵接、并且将容纳部件67向转动轴65进行按压。由此,转动轴65与容纳部件67之间的摩擦力升高,从而在将被收卷成滚筒状的容纳部件67放卷时,能够对转动轴65相对于容纳部件67而进行空转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适当地将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容纳部件67进行放卷。
54.抵接部80被设置在转动轴65的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处。由此,提升了抑制转动轴65相对于容纳部件67而进行空转的效果。
55.抵接部80具有从动于容纳部件67的转动的抵接辊81。由此,能够在不妨碍转动轴65的转动的条件下,将容纳部件67向转动轴65进行按压。
56.抵接辊81被设置在,与转动轴65的轴线交叉的水平线cl2中的从转动轴65朝向操作部61侧的直线、和与转动轴65的轴线交叉的铅直线cl1中的从转动轴65朝向上方侧的直线之间。由此,能够适当地将容纳部件67向操作部61侧进行放卷。
57.处理装置在和与转动轴65的轴线交叉的水平线cl2相比靠下方侧处,具有与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容纳部件67的外周面67a抵接的辅助辊85。由此,能够对被收卷在转动轴65上的容纳部件67松卷而向转动轴65的下方下垂的情况进行抑制。
58.在壳体12上形成有将容纳部件67放卷的开口53,并且在操作部61被安装于壳体12上的状态下,开口53的至少一部分被堵塞。由此,能够提升操作部61被安装时的装置的设计性。
59.操作部61具有在被安装于壳体12上的状态下成为壳体12的一部分的前板62。由此,能够在不损坏装置的设计性的条件下,形成用于将容纳部件67放卷的较大的开口53。
60.记录装置10作为处理部而具备在介质22上实施记录的记录部30。由此,通过将介质容纳部60收纳在狭窄的空间内,从而能够提供使装置尺寸小型化了的记录装置10。
61.符号说明
62.10

记录装置;12

壳体;22

介质;30

记录部;53

开口;60

介质容纳部;61

操作部;62

前板;63

支承部;64

齿条;65

转动轴;66

转动轴齿轮;67

容纳部件;67a

外周面;70

增速机构;71

第一复合齿轮;74

第二复合齿轮;80

抵接部;81

抵接辊;85

辅助辊;cl1

铅直线;cl2

水平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