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和包含其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5625发布日期:2021-11-25 20:3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和包含其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喷墨转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和包含其的喷墨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2.上海嵩阳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的前期专利(专利号为zl201811449559.7)公开用于纺织品个性化印刷的水性喷墨转印方法,但是在实际印刷过程中存在白墨厚度不够、透底色、彩墨出现噪点、彩墨和白墨混墨以及白墨流墨的问题,影响喷墨转印效果。热转印印花通常是将油墨印刷/喷印在具有单层/多层功能性涂层的薄膜基或纸支撑体表面,然后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以镜像反转的方式转印至织物纤维面料上,目前热转印印花主要有热升华转印印花和热固型转印印花,采用涂覆有离型层等功能性涂层的薄膜材料(通常为柯式烫画膜)的热固性转印印花技术因具有适用织物纤维材质范围广(包括棉、锦纶、高弹面料、化纤类面料等)、色彩艳丽、手感柔软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
3.上海嵩阳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一种水基数码喷墨转印中间媒介的生产工艺(申请号为202110134420.9),在中间转印媒介支撑体表面涂覆水基界面剥离层和水基墨水承载层,所用的水基界面剥离层和水基墨水承载层各组合物均为水溶性/水分散性化合物,不需使用甲苯、二甲苯、丁酮等有机分散介质作为溶剂,对环境负荷少,更节能环保,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原有的喷印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上高速、大产能高品质的数码喷墨转印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急需开发新型喷墨转印结构以及配套的喷墨打印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包括一端密封、一端固定有圆孔盘的滚筒,其外侧壁上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上包覆一层带有小孔的表层,所述小孔均匀排列并与所述凹槽的槽口相通,所述圆孔盘与所述凹槽相通;
5.还包括位于所述滚筒一端与所述圆孔盘相通的吸风装置和吹风装置,以及位于所述滚筒底部与所述吹风装置连通的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所述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内置有加热器,侧壁设有可开合的空气隔断板;
6.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表层上方的喷头,根据需求被设置为至少一个喷头沿所述滚筒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实现扫描式喷墨打印或者至少一组沿所述滚筒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实现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
7.所述滚筒沿轴向水平放置且可绕轴转动,印刷材料吸附于所述表层上可随所述滚筒同步运动,通过所述喷头或所述喷头组合完成喷墨打印工作。
8.优选地,所述喷头选自彩色喷头、打底喷头和专色喷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9.更优选地,所述彩色喷头被设置为cmyk四色、cmyklclm六色、cmykogb七色或cmyklc'lm’lkllk八色中的一种,采用阳离子墨水或阴离子墨水;
10.所述打底喷头被设置为白色或透明,采用阳离子墨水或阴离子墨水;
11.所述专色喷头被设置为色墨加白墨或者不同色墨混合而成的专色,采用阳离子墨水或阴离子墨水。
12.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吹风装置出风口的温度检测探头。
13.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喷头或所述喷头组合下方的保湿保护罩。
14.优选地,所述喷头为多个或所述喷头组合为多组,所述喷头或所述喷头组合之间设有吹风和吸风模式双向切换的热风循环装置,并固定于所述表层上方。
15.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为电热丝或加热管。
16.优选地,所述空气隔断板根据需要可自动开合调节所述吹风装置的送风温度,保持所述表层的温度恒定在20

80℃。
1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包含任一项所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
18.优选地,所述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和包含其的喷墨打印设备节能环保,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满足市场上高速、大产能高品质的数码喷墨转印需求。
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21.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22.图1为实施例1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2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3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实施例4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的侧视图;其中:空气隔断板分别为(a)闭合和(b)打开的状态;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的滚筒侧视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的(a)喷头和(b)喷头组合工作时的示意图;
29.图8为实施例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喷墨打印的效果图;
30.图9为实施例中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喷墨打印的效果图;
31.附图标记如下:101

彩色喷头、102

第一打底喷头、103

第二打底喷头、124

第一专色喷头、125

第二专色喷头、104

第一热风循环装置、105

第二热风循环装置、501/502/503/504/505

保湿防护罩、205

滚筒、206

凹槽、207

表层、208

温度检测探头、209

小孔、210

圆孔盘、308

吸风装置、309

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10

吹风装置、311

加热器、312

空气隔断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描述的具体实例仅用于解释文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包括一端密封、一端固定有圆孔盘的滚筒,其外侧壁上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凹槽,凹槽的槽口上包覆一层带有小孔的表层,小孔均匀排列并与凹槽的槽口相通,圆孔盘与凹槽相通;还包括位于滚筒一端与圆孔盘相通的吸风装置和吹风装置,以及位于滚筒底部与吹风装置连通的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内置有加热器,侧壁设有可开合的空气隔断板;还包括固定于表层上方的喷头,其根据需求被设置为至少一个喷头沿滚筒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实现扫描式喷墨打印或者至少一组沿滚筒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实现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其中,滚筒沿轴向水平放置且可绕轴转动,印刷材料吸附于表层上可随滚筒同步运动,通过喷头或喷头组合完成喷墨打印工作。
34.一些实施例中,喷头可以选自彩色喷头、打底喷头和专色喷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其中:彩色喷头被设置为cmyk四色、cmyklclm六色、cmykogb七色或cmyklc'lm’lkllk八色中的一种,采用阳离子墨水或阴离子墨水;打底喷头被设置为白色或透明,采用阳离子墨水或阴离子墨水;专色喷头被设置为色墨加白墨或者不同色墨混合而成的专色,采用阳离子墨水或阴离子墨水。
35.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吹风装置出风口的温度检测探头。
36.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喷头或喷头组合下方的保湿保护罩。
37.一些实施例中,喷头为多个或喷头组合为多组,喷头或喷头组合之间设有吹风和吸风模式双向切换的热风循环装置,并固定于表层上方。
38.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为电热丝或加热管。
39.一些实施例中,空气隔断板根据需要可自动开合调节吹风装置的送风温度,保持表层的温度恒定在20

80℃。
40.实施例1
41.如图1所示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滚筒205沿印刷材料指示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09工作,加热器311工作加热,吹风装置310向滚筒205的凹槽206内吹热风,传导至表层207喷射出,经过温度检测探头208,吸风装置308吸风重新进入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09内部加热循环,加热到设置温度后温度检测探头208给出信号,控制空气隔断板312隔断热风循环,吹风装置310吹出室温空气,保持表层的温度恒定在20

80℃,根据季节与气候的不同灵活调节,如个别地方温度太高可以空气隔断板312上半部的进风口打开流进冷空气;经过预加热后滚筒205的表面温度恒定,吸风装置308吸风。
42.印刷材料随滚筒205同步运动至第一专色喷头124的上方,脱去保湿防护罩504后,专色喷头第一专色喷头124沿滚筒205的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进行扫描式喷墨打印,其所
有喷孔喷印一个颜色,喷印颜色为多个颜色调配而成的专色,或者采用一组由第一专色喷头124沿滚筒205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进行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
43.本实施例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可用于服装后领尺码标,结构简单,所有喷孔打印一个颜色,避免一个喷头喷印多色造成的着墨层将墨水完全吸附,后面撒粉时无法粘到热熔粉,也不存在喷头套位精确度的问题,在深色布料中加入白墨调色,产能效率相比于其他印刷方式有质的提升。如图8所示,a

1和a

2分别为拍照喷墨后的表面一个喷头分通道喷印不同颜色和一个喷头所有通道喷印黑色墨水(实施例1)的效果,可以看出一个喷头分通道喷印不同颜色会引起部分图案颜色较浅的粘不到热熔粉,c

2为210克纯棉灰色针织布上一个喷头所有通道喷印黑色墨水的效果(实施例1),图案清晰。
44.实施例2
45.如图2所示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滚筒205沿印刷材料指示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09工作,加热器311工作加热,吹风装置310向滚筒205的凹槽206内吹热风,传导至表层207喷射出,经过温度检测探头208,吸风装置308吸风重新进入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09内部加热循环,加热到设置温度后温度检测探头208给出信号,控制空气隔断板312隔断热风循环,吹风装置310吹出室温空气,保持表层的温度恒定在20

80℃,根据季节与气候的不同灵活调节,如个别地方温度太高可以空气隔断板312上半部的进风口打开流进冷空气;经过预加热后滚筒205的表面温度恒定,吸风装置308吸风。
46.首先,印刷材料随滚筒205同步运动至第二专色喷头125的上方,脱去保湿防护罩505后,第二专色喷头125沿滚筒205的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进行扫描式喷墨打印,其所有喷孔喷印一个颜色,喷印颜色为多个颜色调配而成的专色,或者采用一组由第二专色喷头125沿滚筒205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进行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
47.然后,印刷材料随滚筒205同步运动至第一专色喷头124的上方,脱去保湿防护罩504后,第一专色喷头124沿滚筒205的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进行扫描式喷墨打印,其所有喷孔喷印一个颜色,喷印颜色为多个颜色调配而成的专色,或者采用一组由第一专色喷头124沿滚筒205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进行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其中第一专色喷头124和第二专色喷头125喷印的位置和颜色均不相同,可以实现双色套印。
48.本实施例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可用于服装后领尺码标,结构简单,所有喷孔打印一个颜色,避免一个喷头喷印多色造成的着墨层将墨水完全吸附,后面撒粉时无法粘到热熔粉,也不存在喷头套位精确度的问题。另外,该喷印结构的优势是减少彩色与白色的套印,实现双专色套印在不同材质服装上,不会有边缘模糊的情况,喷印内容锐利饱满,在深色布料中加入白墨调色,两排喷头套位印刷不同位置且喷印不同颜色,可以实现双色后领标的印制,产能效率相比于其他印刷方式有质的提升。如图8所示,b

1和b

2分别为喷墨撒粉烘干完成后拍照的材料背面双色套印(实施例2)和一个喷头所有通道喷印黑色墨水(实施例1)的效果;c

1、c

2和c

3分别为210克纯棉灰色针织布上双色套印(实施例2)、一个喷头所有通道喷印黑色墨水(实施例1)和喷头分通道喷印cmyk套色(对比例1)的效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因为采用不同墨水的混合,在有色布料上能够有更好的颜色还原,对比例1因为没有白墨,造成在有色布料上色彩还原不正确,且存在转印不完全的问题。
49.实施例3
50.如图3所示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滚筒205沿印刷材料指示方向顺时针或(逆时
针)运动,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09工作,加热器311工作加热,吹风装置310向滚筒205的凹槽206内吹热风,传导至表层207喷射出,经过温度检测探头208,吸风装置308吸风重新进入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09内部加热循环,加热到设置温度后温度检测探头208给出信号,控制空气隔断板312隔断热风循环,吹风装置310吹出室温空气,保持表层的温度恒定在20

80℃,根据季节与气候的不同灵活调节,如个别地方温度太高可以空气隔断板312上半部的进风口打开流进冷空气;经过预加热后滚筒205的表面温度恒定,吸风装置308吸风。
51.首先,印刷材料随滚筒205同步运动至彩色喷头101的上方,脱去保湿防护罩501后,彩色喷头101沿滚筒205的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进行扫描式喷墨打印,其不同喷孔喷印不同颜色,喷印颜色为彩色,或者采用一组由彩色喷头101沿滚筒205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进行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喷墨打印完成后,印刷材料随滚筒205运转到第一热风循环装置104,一边吹出热风,一边抽去边缘多余热风。
52.印刷材料经过第一热风循环装置104干燥后,随滚筒205同步运动至第一打底喷头102的上方,脱去保湿防护罩502后,第一打底喷头102沿滚筒205的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进行扫描式喷墨打印,其不同喷孔喷印同一颜色,喷墨为白色或透明的阴离子墨水或阳离子墨水,或者采用一组由第一打底喷头102沿滚筒205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进行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如图9中a

1、b

1和c

1所示,本实施例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可以实现白彩套印,相较于平台式喷墨转印结构其转印误差小且稳定。
53.实施例4
54.如图4所示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滚筒205沿印刷材料指示方向运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09工作,加热器311工作加热,吹风装置310向滚筒205的凹槽206内吹热风,传导至表层207喷射出,经过温度检测探头208,吸风装置308吸风重新进入吸风送风加热循环装置309内部加热循环,加热到设置温度后温度检测探头208给出信号,控制空气隔断板312隔断热风循环,吹风装置310吹出室温空气,保持表层的温度恒定在20

80℃,根据季节与气候的不同灵活调节,如个别地方温度太高可以空气隔断板312上半部的进风口打开流进冷空气,经过预加热后滚筒205的表面温度恒定,吸风装置308吸风。
55.首先,印刷材料随滚筒205同步运动至彩色喷头101的上方,脱去保湿防护罩501后,彩色喷头101沿滚筒205的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进行扫描式喷墨打印,其不同喷孔喷印不同颜色,喷印颜色为彩色,或者采用一组由彩色喷头101沿滚筒205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进行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喷墨打印完成后,印刷材料随滚筒205运转到第一热风循环装置104,一边吹出热风,一边抽去边缘多余热风。
56.印刷材料经过第一热风循环装置104干燥后,随滚筒205同步运动至第一打底喷头102的上方,脱去保湿防护罩502后,第一打底喷头102沿滚筒205的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进行扫描式喷墨打印,其不同喷孔喷印同一颜色,喷墨为白色或透明的阴离子墨水或阳离子墨水,或者采用一组由第一打底喷头102沿滚筒205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进行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喷墨打印完成后,印刷材料随滚筒205运转到第二热风循环装置105,一边吹出热风,一边抽去边缘多余热风。
57.印刷材料经过第二热风循环装置105干燥后,随滚筒205同步运动至第二打底喷头103的上方,脱去保湿防护罩503后,第二打底喷头103沿滚筒205的轴向平行方向往复运动进行扫描式喷墨打印,其不同喷孔喷印同一颜色,喷墨为白色或透明的阴离子墨水或阳离
子墨水,或者采用一组由第二打底喷头103沿滚筒205轴向平行排列的喷头组合进行高速one pass式喷墨打印。如果颜色过多,滚筒205侧面位置不够,可以重复直至完成所有颜色。
58.本实施例的滚筒式喷墨转印结构在实施例3白彩套印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白度不够和露底的问题,对于厚的或者纹理比较粗的布料还可以解决转印后表面平整性的问题,针对于特殊地方(温度高、非常干燥)解决部分区域因为着墨层和环境的综合影响造成打印图层表面干燥不粘热熔粉的问题。另外,喷头或喷头组合之间设置的热风循环装置有效解决了后续烘干困难的问题,让整个印刷过程更高速。如图9中a

1、a

2分别为采用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效果,可以看出实施例4中的白底更扎实;b

1和b

2分别为210克纯棉针织布采用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效果,可以看出实施例4中在有色布料上色彩还原更好;c

1和c

2分别为粗纤维布料(材质为12盎司帆布)采用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效果,可以看出实施例3中存在透底现象,实施例4中的转印表面平整光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