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调配单元及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1674发布日期:2022-03-16 15:1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油墨调配单元及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墨调配单元,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油墨调配单元的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印刷行业大多沿用传统的印刷工艺,一般都是根据印刷机所需要的油墨稠度,操作工自行调配,因为没有专门的粘度探测仪器,纯凭操作工的经验操作,导致不同批次的产品印刷效果并不相同,进而导致产品次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油墨调配单元,可以实现油墨的自动化调配,避免了人工调配存在的误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油墨调配单元的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
4.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5.原墨桶,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存储原墨;
6.溶剂桶,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存储溶剂;
7.称重罐,分别与所述原墨桶、溶剂桶连通,所述称重罐通过称重器称重,以使原墨和溶剂定量输入;
8.储墨桶,与所述称重罐连通,以存储称重后的原墨、溶剂;
9.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称重罐连通,以通过压缩空气将原墨、溶剂打入储墨桶内,并向储墨桶内吹气以使原墨和溶剂充分混合形成油墨。
10.进一步地,所述储墨桶的上方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固定有与所述储墨桶连通的管道,以将管道从储墨桶内抽出或将管道伸入储墨桶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原墨桶连通,以对原墨桶内的原墨进行吹气搅拌。
1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包括上述的油墨调配单元,还包括粘度检测单元,所述粘度检测单元与所述储墨桶连通成闭合回路,以对储墨桶内油墨的粘度进行实时监测。
13.进一步地,所述粘度检测单元与储墨桶的闭合回路由输入管路i和输出管路i组成,所述输入管路i与所述溶剂桶连通,以对所述粘度检测单元进行清洗。
14.进一步地,所述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还包括墨槽,所述墨槽与所述储墨桶连通成闭合回路,以对墨槽进行上墨、收墨。
15.更进一步地,所述墨槽与储墨桶的闭合回路由输入管路ii和输出管路ii组成,所述输入管路ii和输出管路ii连通;
16.所述输入管路ii与所述溶剂桶连通,以对所述墨槽进行清洗,所述输出管路ii连通在所述墨槽的液位上限处,以将溢出的油墨从输出管路ii回流至储墨桶内。
17.进一步地,所述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18.中央控制器;
19.显示屏,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供使用者设定原墨、溶剂的添加量,粘度检测单元的采样间隔,粘度的设定值,粘度的波动范围,以及墨槽内的油墨液位上限值;
20.称重模块,分别与所述称重器、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在称重器检测到的重量数据达到预设值后,通过中央控制器停止原墨、溶剂的输送;
21.液位传感器i,设置在所述储墨桶内,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在液位传感器i检测到的液位数据达到低液位限时,通过中央控制器启动原墨、溶剂的输送;
22.报警模块,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在预设时间内,称重器检测到的重量数据未达到预设添加量时,以及粘度检测单元检测的粘度值超过预设的波动范围时,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报警模块报警。
23.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24.液位传感器ii,设置在所述墨槽内,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在液位传感器ii检测到的液位数据达到液位上限值时,通过中央控制器启动墨槽内油墨的回流输送。
25.更进一步地,所述粘度检测单元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在粘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粘度值高于预设值时,通过中央控制器启动溶剂的输送;并在粘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粘度值低于预设值时,通过中央控制器启动原墨的输送。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的油墨调配单元包括原墨桶、溶剂桶、称重罐、储墨桶以及空气压缩机,称重罐可以对原墨和溶剂进行称重,以使其定量输入,空气压缩机用于将原墨、溶剂打入储墨桶内并使其在储墨桶内均匀混合形成油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油墨的自动化调配,避免了人工调配存在的误差。
28.2、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多个原墨桶,这样可以存储不同颜色的原墨,从而可以按颜色配比添加多种油墨颜色,以调制成专色油墨,调试的专色颜色精准、色差小,实现精准调色。
29.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压缩机还与原墨桶连通,可以达到搅拌原墨的效果,防止原墨长时间存放后出现过多沉淀。
30.4、本实用新型的储墨桶上方设有升降装置,与储墨桶连通的管道固定在升降装置上,通过升降装置带动其上下移动,方便更换或清理储墨桶。
31.5、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包括粘度检测单元,粘度检测单元与储墨桶连通形成闭合回路,可以对储墨桶内的油墨的粘度进行实时监测;粘度检测单元与储墨桶的闭合回路由输入管路i和输出管路i组成,输入管路i与溶剂桶连通,可以对粘度检测单元进行清洗。
32.6、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还包括墨槽,墨槽与储墨桶连通形成闭合回路,这样墨槽内的油墨始终与储墨桶内的油墨循环流通,再与粘度检测单元配合,可以使油墨粘度保持稳定,进而保证生产的良品率与生产稳定性;墨槽与储墨桶的闭合回路由输入管路ii和输出管路ii组成,输入管路ii与所述溶剂桶连通,以对所述墨槽进行清洗。
33.7、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可以实现自动化添加、自动化检测以及自动化调整,无需人工介入,避免了人为误差;且可以在系统出现问题时进行
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
34.8、本实用新型的粘度检测单元与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当粘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粘度值高于预设值时,中央控制器会启动溶剂的输送,以对储墨桶内的油墨进行稀释;当粘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粘度值低于预设值时,中央控制器会启动原墨的输送,以增加储墨桶内油墨的粘度,通过此调节机制,可以保证油墨粘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油墨调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粘度检测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墨槽的连接示意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实施例1
44.为了解决现有油墨人工调配存在误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墨调配单元1,如图1所示,包括:原墨桶101、溶剂桶102、称重罐103、储墨桶104、以及空气压缩机105。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墨桶101设有五个,用于存储不同颜色的原墨,每个所述原墨桶101均通过输送管道与所述称重罐103连通。
46.具体的,以其中一个原墨桶101为例,其与称重罐103的输送管道上依次设有直通阀i 101-1、输送泵i 101-2、直通阀ii 101-3,直通阀i 101-1邻近原墨桶101设置,直通阀ii 101-3邻近称重罐103设置,不使用时,直通阀i 101-1和直通阀i 101-3处于常闭状态,这样的设置位置可以防止原墨在输送管道内干结。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桶102设有一个,用于存储溶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溶剂桶102的个数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一个,因为溶剂分为快干型、慢干型、中干型、速溶型,当需要用到混合溶剂时,也可以设置多个溶剂桶102。
48.所述溶剂桶102与称重罐103连通,溶剂桶102与称重罐103的连通管路上依次设有
三通阀i 102-1和输送泵ii 102-2。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罐103分别与所述原墨桶101、溶剂桶102连通,用于对原墨、溶剂称重,以使原墨和溶剂按配比混合,所述称重罐103与储墨桶104的连通管路上设有直通阀iii 103-1。
50.所述称重罐103通过称重器103-2进行称量,称重器103-2可以设置在称重罐103的上方,用于吊设称重罐103,也可以设置在称重罐103的下方,用于承托称重罐103,称重器103-2为现有设备,本实施例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赘述。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墨桶104与所述称重罐103连通,用于存储称重后的原墨、溶剂。
5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压缩机105与所述称重罐103连通,具体的,空气压缩机105与称重罐103的连通管路上依次设有油水分离总气压阀105-1、循环气压阀表105-2、电磁阀组105-3、以及手动调压阀i 105-4。
53.空气压缩机105与称重罐103连通,可以通过压缩空气将原墨、溶剂打入储墨桶104内,并可以向储墨桶104内吹气以使油墨、溶剂混合均匀形成油墨。
54.如图1所示,所述空气压缩机105还与原墨桶101连通,具体是从电磁阀组105-3处分出一条支路与原墨桶101连通,该支路上依次设有手动调压阀ii 105-5、以及止回阀105-6,这样可以通过对原墨桶101内的原墨进行吹气搅拌,防止原墨长时间存放后出现过多沉淀。
55.工作时,直通阀i 101-1与直通阀ii 101-3打开,直通阀iii 103-1关闭,启动输送泵i 101-2,输送泵i 101-2将原墨桶101内的原墨抽送至称重罐103内,当称重罐103内的重量数据达到设定值后,直通阀i 101-1与直通阀ii 101-3关闭,输送泵i 101-2停止工作。
56.再控制三通阀i 102-1向溶剂桶102和输送泵ii 102-2方向打开,使溶剂桶102与称重罐103连通,启动输送泵ii 102-2,输送泵ii 102-2将溶剂桶102内的溶剂抽送至称重罐103内,当称重罐103内的重量数据达到设定值后,三通阀i 102-1往输送泵ii 102-2方向关闭,输送泵ii 102-2停止工作。
57.此时控制直通阀iii 103-1打开,空气压缩机105启动,电磁阀组内与空气压缩机105对应的电磁阀打开,同时电磁阀组105-3内与手动调压阀i 105-4对应的电磁阀开始工作,使压缩空气通过手动调压阀i 105-4进入称重罐103内,将原墨、溶剂经直通阀iii 103-1打入储墨桶104内。
58.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气压输送原墨和溶剂时,可以适当延长压出时间,使压缩空气进入储墨桶104内,可以起到对储墨桶104内充气搅拌的效果,以使原墨和溶剂均匀混合形成油墨;此处可根据储墨桶104的体积大小、原墨深度等调节气压,以改变吹气大小,从而防止吹气过大造成油墨溅射。
59.需要说明的是,当配制专色时,重复上述添加过程,以将不同原墨桶101内的不同颜色的原墨按配比需求添加到称重罐103内,从而得到专色油墨,在此过程中需要将不同颜色的原墨全部抽送至称重罐103内后,才启动空气压缩机105将其输送至储墨桶104内混合均匀,此过程不需要人工介入,调试的专色颜色精准、色差小,从而实现精准调色。
60.为了便于对储墨桶104进行清理或更换,本实施例在所述储墨桶104上方设有升降装置104-1,所述升降装置104-1上固定有与所述储墨桶104连通的管道,本实施例中,即固
302-2向墨槽3和输送泵v 302-1方向打开,使输出管路ii 302接通,此时启动输送泵iv 301-2,从储墨桶104内抽取油墨注入墨槽3内,当墨槽3内的油墨到达液位上限时,启动输送泵v 302-1,将溢出的油墨输回至储墨桶104内,这样可以保证墨槽3内的油墨与储墨桶104内的油墨循环换新,与粘度检测单元2配合使用,可以保证油墨粘度的稳定,进而保证生产良品率和生产稳定性。
74.收墨时,三通阀iv 301-3向三通阀v 302-2和墨槽3方向打开,三通阀v 302-2向三通阀iv 301-3和输送泵v 302-1方向打开,此时启动输送泵v 302-1,墨槽3内的油墨从最低位处经输入管道301、三通阀iv 301-3、三通阀v 302-2、输出管路ii 302输送至储墨桶104内。
75.本实施例的上墨收墨过程,改变了目前上墨收墨完全依靠人工的方式,可使墨槽3适当的处于密封状态,使墨槽3与空气接触面降低,减少挥发。
76.为了对墨槽3进行清洗,如图2所示,所述输入管路ii 301与所述溶剂桶102连通,以对所述墨槽3进行清洗,具体是在三通阀i 102-1与三通阀ii 201-1的连通管路上接通一条分支管路,分支管路的端部与所述三通阀iii 301-1接通。
77.清洗时,按动开关,三通阀i 102-1向溶剂桶102、三通阀ii 201-1两个方向打开,三通阀iii 301-1向三通阀i 102-1、输送泵iv 301-2两个方向打开,三通阀iv 301-3向输送泵iv 301-2、墨槽3两个方向打开,三通阀ii 201-1往三通阀i 102-1方向关闭,启动输送泵iv 301-2,抽取溶剂桶102内的溶剂进入墨槽3内清洗,等溶剂达到液位上限时,再重复上述收墨过程,之后停止。
78.通过上述结构对粘度检测单元2和墨槽3进行清洗,方便机器换不同颜色或印刷机使用,另外,在印刷机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防止机器内油墨干结。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实现自动化过程,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中央控制器401、显示屏402、副屏403、称重模块404、液位传感器i 405、液位传感器ii、以及报警模块406。
80.所述显示屏402与所述中央控制器401通信连接,用于供使用者设定原墨、溶剂的添加量,粘度检测单元的采样间隔,粘度的设定值,粘度的波动范围,以及墨槽3内的油墨液位上限值。
81.所述称重模块404分别与所述称重器103-2、中央控制器401通信连接,以在称重器103-2检测到的重量数据达到预设值后,通过中央控制器401停止原墨、溶剂的输送。
82.具体的,在油墨调配时,当称重器103-2检测到的原墨的重量数据达到设定值后,通过称重模块404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器401,中央控制器401控制直通阀i 101-1、直通阀i 101-3关闭,输送泵i 101-2停止工作。
83.之后控制三通阀i 102-1向溶剂桶102和输送泵ii 102-2两个方向打开,并启动输送泵ii 102-2,以使溶剂抽送至称重罐103内;当称重器103-2检测到的溶剂的重量数据达到设定值后,通过称重模块404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器401,中央控制器401控制三通阀i 102-1往输送泵ii 102-2方向关闭。
84.再控制电磁阀组内与空气压缩机105对应的电磁阀打开,以使称重罐103内的原墨和溶剂输送至储墨桶104内。
85.所述液位传感器i 405设置在所述储墨桶104内,与所述中央控制器401通信连接,
以在液位传感器i 405检测到的液位数据达到低液位限时,通过中央控制器401启动原墨、溶剂的输送,具体是重复上述添加原墨和溶剂的过程。
86.所述液位传感器ii设置在所述墨槽3内,与所述中央控制器401通信连接,以在液位传感器ii检测到的液位数据达到液位上限值时,通过中央控制器401启动墨槽3内油墨的回流输送。
87.具体的,当液位传感器ii检测到墨槽3内的油墨到达液位上限时,控制输送泵v 302-1启动,抽取溢出的油墨回流至储墨桶104内。
88.所述报警模块406与所述中央控制器401通信连接,在预设时间内,称重器103-2检测到的重量数据未达到预设添加量时,中央控制器401控制报警模块406报警,以提示工作人员原墨桶101内护溶剂桶102内缺少原料;当粘度检测单元2检测的粘度值超过预设的波动范围时,通过中央控制器401控制报警模块406报警,以提示油墨粘度异常。
89.具体的,报警模块406可以是蜂鸣器,也可以是指示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9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度检测单元2也与所述中央控制器401通信连接,以在粘度检测单元2检测到的粘度值高于预设值时,通过中央控制器401启动溶剂的输送;并在粘度检测单元2检测到的粘度值低于预设值时,通过中央控制器401启动原墨的输送。
91.具体的,当粘度检测单元2检测的粘度值高于设定值时,中央控制器401接收到信号,控制三通阀i 102-1向溶剂桶102和输送泵ii 102-2两个方向打开,并启动输送泵ii 102-2,使溶剂添加到称重罐103内,当称重器103-2检测到的溶剂添加量达到预设值后,中央控制器401控制三通阀i 102-1往输送泵ii 102-2的方向关闭,并控制直通阀iii 103-1打开,同时电磁阀组105-3内与手动调压阀105-4对应的电磁阀开始工作,使压缩气体通过手动调压阀105-4进入称重罐103内,从而将溶剂打入储墨桶104内。
92.当粘度检测单元2检测到的粘度值低于设定值后,中央控制器401接收到信号,控制直通阀i 101-1、直通阀ii 101-3打开,直通阀iii 103-1关闭,并启动输送泵i 101-2,抽取设定量的原墨进入称重罐103内,当称重器103-2检测到的原墨添加量达到预设值后,中央控制器401控制直通阀i 101-1、直通阀i 101-3关闭,输送泵i 101-2停止工作,同时电磁阀组105-3内与手动调压阀105-4对应的电磁阀开始工作,使压缩气体通过手动调压阀105-4进入称重罐103内,从而将原墨打入储墨桶104内。
93.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4还设有副屏403,与中央控制器401通信连接,副屏403为无线触摸屏,背后带强磁铁,可吸附于方便查看与操作的位置,副屏403其他显示与触摸操作输入功能跟显示屏402相同,避免操作员来回走动操作机器。
94.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单元实现了原墨和溶剂的自动化添加,并能够对油墨的粘度进行实时监控、调整,保证了油墨粘度的稳定性。
95.实施例3
96.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不包括液位传感器ii,即在墨槽3内不设置液位传感器。
97.本实施例在输送泵iv 301-2启动,从储墨桶104向墨槽3上墨时,输送泵v 302-1同时启动,当墨槽3的液位低于液位上限时,输送泵v 302-1空转,直至墨槽3内的液位达到液位上限时,输送泵v 302-1才抽取溢出的油墨回流至储墨桶104内。
98.为了实现输送泵v 302-1的空转运行,本实施例的输送泵v 302-1选用气动隔膜
泵,其他输送泵也可选用气动隔膜泵。
99.实施例4
100.印刷机自动供墨系统,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包括测色仪5,所述测色仪5与中央控制器401通信连接,实际生产中,将需要生产的色板放置在测色仪5上测色,测色仪5可识别样板需要的油墨颜色基色种类与配比方案,将此结果设为预设值,中央控制器401会自动控制进行各原墨和溶剂的添加。
101.本实施例设置测色仪5可以省去手动输入预设值的步骤,操作更方便,测色仪5为现有设备,本实施例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赘述。
102.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