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放卷自动拔轴的复合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5312发布日期:2022-10-01 10:4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放卷自动拔轴的复合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属于印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放卷自动拔轴的复合印刷机。


背景技术:

2.电路板在部分情况下出于对其进行保护的需求需要在其上覆盖绝缘胶层,而一般情况下采用阻焊油作为阻焊层,阻焊油墨在使用前是粘稠状态,通过印刷等作业流程,将不需要焊接或组装的基材、铜箔位置全部用阻焊油墨覆盖住,这样的一层阻焊层具有优良的耐酸碱、耐溶剂、抗高温等性能。
3.将阻焊油涂覆在电路板上时,因印刷机能够使得阻焊油均匀、牢靠的涂覆在电路板上,因此通常采用印刷机印刷在电路板上的方式,而现有的印刷机在对数量较多的电路板进行涂层的印刷时,当单个电路板印刷完成后,往往需要手动的更换电路板进行后续的印刷,从而降低了印刷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放卷自动拔轴的复合印刷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印刷机对数量较多的电路板进行涂层的印刷时当单个电路板的印刷完成后往往需要手动的更换电路板从而降低了印刷效率的问题。
5.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收放卷自动拔轴的复合印刷机,包括圆形底座,圆形底座顶部的各侧分别放置有第一装料箱,第一装料箱中相邻两个第一装料箱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顶部的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一装料箱中放置有多个电路板,第一装料箱内壁的底端靠近圆形底座边缘及靠近圆形底座顶部圆心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方形孔洞,第一方形孔洞的长度大于电路板的长度。
7.圆形底座侧壁靠近第一装料箱的各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中轴线与第一装料箱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支撑杆顶部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杆的两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杆靠近圆形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底部与第一方形孔洞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
8.第一滑槽中插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滑杆,第三滑杆的一端穿过靠近其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杆靠近第三滑槽的一侧连接有第四滑杆,第四滑杆的底部与第三滑槽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第四滑杆的高度小于第一方形孔洞的高度;
9.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顶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顶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二滑杆处于靠近其的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
10.第一滑杆中相邻两个第一滑杆之间分别放置有圆弧伸缩杆,圆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靠近其的第三滑杆远离圆形底座的一侧相连接。
11.圆形底座的中部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中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的中
轴线与圆形底座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一支撑柱顶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中轴线与第一装料箱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中相邻两个第一转动杆的中轴线与和其相连接的第一电机的转轴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第一转动杆的一端的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有印刷头,第一转动杆中与同一个第一支撑柱相连接的第一转动杆可拆卸式连接的印刷头的长度与宽度各不相同;
12.圆形底座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方形孔洞,第二方形孔洞中相邻两个第二方形孔洞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二方形孔洞底部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顶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中轴线与处于其正上方的印刷头的中轴线、第一装料箱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
13.第一支撑柱外壁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凹槽,圆形底座顶部放置有中空圆环板,中空圆环板的内壁与第一凹槽的底部相贴合;
14.圆形底座顶部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轴的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中空圆环板的内壁相连接,第二电机的机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靠近其的第一支撑柱相连接;
15.中空圆环板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中相邻两个第三转动杆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三转动杆的中轴线与第一装料箱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三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远离圆形底座顶部圆心的一侧的一端连接有第四转动杆;
16.圆形底座的顶端开设有多个第三方形孔洞,第三方形孔洞中相邻两个第三方形孔洞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三方形孔洞远离圆形底座顶部圆心的一端贯穿圆形底座,第三方形孔洞的中轴线与相邻两个第一装料箱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相等;
17.第三方形孔洞内壁靠近第一装料箱与第四转动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传送转轴,第三方形孔洞内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套在两传送转轴的外侧且与传送转轴的外壁相贴合。
18.圆形底座外壁的底端套有圆环板,圆环板内壁连接有多个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中相邻两个第四支撑杆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四支撑杆的中轴线与传送转轴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四支撑杆下方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圆形底座的外壁相连接,第二连接杆顶部放置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第四支撑杆的底部相连接;
19.第四支撑杆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外壁连接有多个无顶装料箱,无顶装料箱中相邻两个无顶装料箱的中轴线与和其相连接的第一转动轴的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无顶装料箱的宽度大于电路板的宽度,无顶装料箱远离靠近其的第一转动轴的一侧开设有第四方形孔洞;
20.圆环板顶部连接有多个第四电机,第四电机中相邻两个第四电机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四电机的转轴的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五转动杆,第五转动杆中相邻两个第五转动杆的中轴线与和其相连接的第四电机的转轴的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第五转动杆与靠近其的无顶装料箱之间相互啮合。
21.第一转动轴中多个第一转动轴的顶端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中相邻两个第二转动轴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
22.第二转动轴外壁的顶端靠近圆形底座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转动伸缩杆,第一转动伸缩杆的一端与靠近其的第一装料箱进行可拆卸式连接,第一转动伸缩杆远离与其相连接的第一装料箱的一侧放置有第二转动伸缩杆,第二转动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轴相连接,第二转动伸缩杆远离第二转动轴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二装料箱,第二装料箱中放置有备用电路板。
23.本公开的有益效果:
24.1、本公开通过第二装料箱更替第一装料箱进行电路板的输送,实现大量电路板的一次性更换,减少了因更换电路板造成延误的时间,提高了电路板的印刷效率。
25.2、本公开通过多个第一装料箱同时输送电路板,且通过多个印刷头同时进行印刷,实现了印刷效率的提高。
26.3、本公开通过第一电机的转轴的转动切换不同大小的印刷头,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电路板的复合印刷。
27.4、本公开通过第四电机推动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转动,使得无顶装料箱、第二装料箱进行转动,实现自动拨轴。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7.如图1所示,一种收放卷自动拔轴的复合印刷机,包括圆形底座1,圆形底座1顶部的各侧分别放置有第一装料箱2,第一装料箱2中相邻两个第一装料箱2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1顶部的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一装料箱2中放置有多个电路板,第一装料箱2内壁的底端靠近圆形底座1边缘及靠近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方形孔洞,第一方形孔洞的长度大于电路板的长度,第一装料箱2用于装载电路板,且可根据电路
板的大小进行长度与宽度的设计调节,第一方形孔洞便于电路板从第一装料箱2底端依次离开第一装料箱2。
38.圆形底座1侧壁靠近第一装料箱2的各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第一支撑杆6的中轴线与第一装料箱2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支撑杆6顶部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杆的两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杆靠近圆形底座1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底部与第一方形孔洞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滑槽中插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滑杆,第三滑杆的一端穿过靠近其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杆靠近第三滑槽的一侧连接有第四滑杆7,第四滑杆7的底部与第三滑槽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第四滑杆7的高度小于第一方形孔洞的高度;第一支撑杆6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气缸8,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顶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9顶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二滑杆处于靠近其的两个第一连接杆之间;第一滑杆中相邻两个第一滑杆之间分别放置有圆弧伸缩杆4,圆弧伸缩杆4的两端分别与靠近其的第三滑杆远离圆形底座1的一侧相连接,第一支撑杆6用于支撑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用于提供第二滑杆、第三滑杆进行滑动的滑道,第一气缸8用于推拉第一连接板,且通过处于第二滑杆两侧的第一连接杆推拉第二滑杆,进而使得第四滑杆7依次穿过第三滑槽、第一方形孔洞对电路板进行推动,在实际情况中,可根据对电路板移动距离的需求设计调节第四滑杆7的长度,圆弧伸缩杆4用于将第三滑杆进行连接,避免第四滑杆7之间的移动速度不相同。
39.圆形底座1的中部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10,第一支撑柱10中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10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一支撑柱10顶端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中轴线与第一装料箱2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转轴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中相邻两个第一转动杆的中轴线与和其相连接的第一电机11的转轴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第一转动杆的一端的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有印刷头12,第一转动杆中与同一个第一支撑柱10相连接的第一转动杆可拆卸式连接的印刷头12的长度与宽度各不相同;圆形底座1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方形孔洞,第二方形孔洞中相邻两个第二方形孔洞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二方形孔洞底部放置有第二气缸13,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的顶部连接有升降板14,升降板14的中轴线与处于其正上方的印刷头12的中轴线、第一装料箱2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支撑杆用于支撑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用于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从而切换印刷头12,通过不同大小的印刷头12对不同大小的电路板进行印刷从而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电路板的复合印刷,且可根据不同大小的电路板的种类总数设计调节印刷头12的数量,第二气缸13用于通过推拉其活塞杆实现升降板14的升降,从而使得电路板在转移至其上方时能够与印刷头12相贴合实现印刷。
40.第一支撑柱10外壁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凹槽,圆形底座1顶部放置有中空圆环板15,中空圆环板15的内壁与第一凹槽的底部相贴合;圆形底座1顶部放置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的转轴的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中空圆环板15的内壁相连接,第二电机16的机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7,第三支撑杆17的一端与靠近其的第一支撑柱10相连接;中空圆环板15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中相邻两个第三转动杆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三转动杆的中轴线与
第一装料箱2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三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远离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的一侧的一端连接有第四转动杆18;圆形底座1的顶端开设有多个第三方形孔洞,第三方形孔洞中相邻两个第三方形孔洞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三方形孔洞远离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的一端贯穿圆形底座1,第三方形孔洞的中轴线与相邻两个第一装料箱2的中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相等;第三方形孔洞内壁靠近第一装料箱2与第四转动板的一侧的两端分别放置有第三电机19,第三电机19的转轴的一端连接有传送转轴,第三方形孔洞内放置有传送带20,传送带20套在两传送转轴的外侧且与传送转轴的外壁相贴合,第二电机16用于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中空圆环板15转动,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节第一支撑柱10之间的距离避免中空圆环板15的转动幅度较低从而对后续进程产生影响,第四转动杆18用于在被带动着转动时推动电路板,从而将印刷后的电路板转移至传送带20上,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节第三方形孔洞的长度,方便电路板掉落至其内,第三电机19用于带动传送转轴转动,从而对掉落至传送带20上的电路板进行转移,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方形孔洞内选择加装加热板,避免电路板在印刷后进行转移时阻焊油从其上掉落。
41.圆形底座1外壁的底端套有圆环板5,圆环板5内壁连接有多个第四支撑杆21,第四支撑杆21中相邻两个第四支撑杆21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四支撑杆21的中轴线与传送转轴的中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第四支撑杆21下方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圆形底座1的外壁相连接,第二连接杆顶部放置有第三气缸22,第三气缸22的活塞杆与第四支撑杆21的底部相连接;第四支撑杆21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3,第一转动轴23外壁连接有多个无顶装料箱24,无顶装料箱24中相邻两个无顶装料箱24的中轴线与和其相连接的第一转动轴23的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无顶装料箱24的宽度大于电路板的宽度,无顶装料箱24远离靠近其的第一转动轴23的一侧开设有第四方形孔洞;圆环板5顶部连接有多个第四电机25,第四电机25中相邻两个第四电机25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十度,第四电机25的转轴的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五转动杆26,第五转动杆26中相邻两个第五转动杆26的中轴线与和其相连接的第四电机25的转轴的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第五转动杆26与靠近其的无顶装料箱24之间相互啮合,第二连接杆用于支撑第三气缸22、圆环板5,无顶装料箱24用于装载从传送带20上掉落的电路板,且第三气缸22可推动无顶装料箱24上升,避免电路板落入无顶装料箱24内产生损伤,第四方形孔洞便于无顶装料箱24上升时电路板落入到无顶装料箱24内,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节第四方形孔洞的高度,第四电机25用于带动第五转动杆26转动,从而推动无顶装料箱24进行转动,避免单个无顶装料箱24装满后无法继续装载电路板。
42.第一转动轴23中多个第一转动轴23的顶端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7,第二转动轴27中相邻两个第二转动轴27的中轴线与圆形底座1顶部圆心之间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二十度;第二转动轴27外壁的顶端靠近圆形底座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转动伸缩杆28,第一转动伸缩杆28的一端与靠近其的第一装料箱2进行可拆卸式连接,第一转动伸缩杆28远离与其相连接的第一装料箱2的一侧放置有第二转动伸缩杆29,第二转动伸缩杆29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轴27相连接,第二转动伸缩杆29远离第二转动轴27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二装料箱3,第二装料箱3中放置有备用电路板,第二装料箱3用于更替第一装料箱2进行电路板的输送,
为避免第一装料箱2、第二装料箱3被带动着转动,第一装料箱2、第二装料箱3放置于圆形底座1顶部后将其拆卸,同时,第一转动伸缩杆28、第二转动伸缩杆29转动前进行伸缩,避免第一转动伸缩杆28、第二转动伸缩杆29及第二装料箱3在转动时碰撞其他结构,且在实际情况中可设计调节第一转动伸缩杆28、第二转动伸缩杆29之间的角度,从而方便第一装料箱2、第二装料箱3放置于圆形底座1顶部。
43.工作原理:
44.本公开通过第一装料箱2装载电路板,印刷前,需先推动电路板使其离开第一装料箱2,此时第一气缸8启动并推动第一连接板,且通过处于第二滑杆两侧的第一连接杆推动第二滑杆,进而使得第四滑杆7依次穿过第三滑槽、第一方形孔洞对电路板进行推动。
45.电路板被推动至升降板14顶部后,第二气缸13通过推动其活塞杆实现升降板14的上升,从而使得电路板在转移至升降板14上方时能够与印刷头12相贴合实现印刷。
46.印刷前,根据电路板的大小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印刷头12,此时,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从而切换印刷头12,通过不同大小的印刷头12对不同大小的电路板进行印刷从而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电路板的复合印刷。
47.印刷结束后,第二气缸13拉动其活塞杆下降使得电路板下降,然后第二电机16启动,其通过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中空圆环板15、第四转动杆18转动,接着第四转动杆18在转动时推动电路板,从而将印刷后的电路板转移至传送带20上。
48.电路板掉落至传送带20上后,第三电机19启动,其通过带动传送转轴转动实现电路板的转移。
49.电路板离开传送带20前,第三气缸22推动无顶装料箱24上升,使得电路板落入无顶装料箱24的同时避免电路板产生损伤。
50.使用无顶装料箱24装载电路板时,可选择先将单个无顶装料箱24装满在选择其他无顶装料箱24进行装载,也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无顶装料箱24进行一层一层的装载,当需要用不同的无顶装料箱24进行装载时,第四电机25启动,其通过带动第五转动杆26转动从而推动无顶装料箱24进行转动。
51.当第一装料箱2中的电路板印刷完后,通过第二装料箱3更替第一装料箱2进行电路板的输送。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公开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公开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公开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