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1399发布日期:2022-10-14 23:1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2.数字印刷,它与传统印刷不同之处在于数码快印可以一张起印、数据可变,还可使图文以各种介质进行传播,大大提高了数码成像的商业运用范围。现有的数字印刷书刊装置通常在使用时,印刷时需要使用纸制材料充当承印物,印刷机上开设有出纸口和进纸口,在使用时若有较多的灰尘通过印刷口进入印刷机内部,沾染在印刷的油墨,有可能会导致印刷面不整洁,同时影响油墨的干燥效率,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问题,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335523.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数字印刷书刊装置,包括印刷机体,所述印刷机体的底部开设有底柜,所述印刷机体的顶部前表面装设有按键面板,所述印刷机体的顶部装设有顶盖,所述印刷机体的一侧架设有纸张进口架,所述印刷机体的一侧顶部装设有卷盒,所述卷盒的内部卷绕有帘布。上述专利中的具有防尘功能的数字印刷书刊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外界空气中的灰尘会从散热口等缝隙处进入到印刷设备内部,从而导致其内部电器元件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包括印刷机本体和设置于印刷机本体外部的防护罩,所述印刷机本体包括分别设置于印刷机本体一侧外壁和顶部外壁的出料口和进料口、固定连接于印刷机本体两侧面的散热口;
7.所述防护罩面向散热口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过滤层;
8.位于进料口正上方的所述防护罩顶部外壁设置有通口,防护罩靠近通口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内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盖板;
9.所述防护罩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输料槽,输料槽与出料口的前后位置相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加密防尘部,加密防尘部包括固定连接于防护罩底端的折叠罩、粘接于折叠罩底部面的粘结层。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包裹输料槽的所述防护罩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盒,防护盒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取料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盒的内部设置有自动重量调高部,自动重量调高部包括设置于防护盒相对一侧面的滑轨、通过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轨内部的降温板、设置于滑动块顶部外壁和滑轨顶部内壁的弹性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温板为中空结构,降温板内部设置有冷
却液。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盒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透视窗。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罩的一侧面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内壁面设置有密封垫。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印刷机本体靠近进料口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呈倾斜状的承载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通过设置有过滤层、盖板、取料门等结构,有效防止灰尘等从散热口、进料口及出料口处进入印刷机本体内,达到对印刷机本体进行多方遮盖的目的,提高防尘效果。
19.2.该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通过设置有加密防尘部,根据印刷机本体的高度,下拉折叠罩,使其底端贴合于放置印刷机本体的外部承载结构上,然后利用粘结层固定位置,以保证防护罩对印刷机本体的全面封闭性,避免灰尘等从底部缝隙处渗入。
20.3.该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通过设置有自动重量调高部,从输料槽输出的印刷纸张直接落至降温板上并进行表面降温,若印刷纸张数量较多则会使得弹性件拉伸,压缩降温板在滑轨内下移,反之,若印刷纸张数量少,降温板的使用高度不变,便于根据纸张的输送数量自动调节降温板的高度,使得放置的印刷纸张始终处于正对取料门处,提高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的印刷机本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的防护罩和防护盒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的防护罩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的防护盒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防护罩、2-印刷机本体、3-盖板、4-过滤层、5-防护盒、6-取料门、7-透视窗、8-出料口、9-散热口、10-进料口、11-承载板、12-滑槽、13-密封垫、14-输料槽、15-折叠罩、16-滑轨、17-降温板、18-粘结层、19-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实施例1
30.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印刷机本体2和罩设于印刷机本体2外部的防护罩1,所述印刷机本体2包括分别开设于印刷机本体2一侧外壁和顶部外壁的出料口8和进料口10、通过螺栓固定于印刷机本体2两侧面的散热口9;从进料口10处投放纸张进行印刷,印刷好的纸张从出料口8投出,印刷机本体2使用期间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口9处对外散发。
31.优选的,所述印刷机本体2靠近进料口10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呈倾斜状的承载板11;便于自动输送需印刷的纸张经进料口10进入印刷机本体2内。
32.所述防护罩1面向散热口9的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防止灰尘等从散热口9进入印刷机本体2内部的过滤层4;
33.位于进料口10正上方的所述防护罩1顶部外壁开设有通口,防护罩1靠近通口的顶部外壁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的内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盖板3;通口与进料口10的位置上下相对,使用时,左右推动盖板3以使得其在滑槽12内滑动,从而对通口进行遮盖或打开,以达到对进料口10进行遮盖的目的。
34.所述防护罩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输料槽14,输料槽14与出料口8的前后位置相对,且包裹输料槽14的所述防护罩1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盒5,防护盒5的一侧外壁铰接有用于手动打开取得印刷纸张的取料门6;从出料口8输出的印刷纸张,经输料槽14进入防护盒5内,后期人们打开取料门6将之取出即可。
35.优选的,所述防护盒5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便于人们观察防护盒5内印刷纸张出纸情况的透视窗7;
36.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1的一侧面开设有用于露出印刷机本体2操控面板的开口,开口的内壁面粘接有使得印刷机本体2与防护罩1紧密贴合的密封垫13,以防止灰尘从开口缝隙处渗入印刷机本体2与防护罩1内,提高防尘效果的密封性。
37.为了进一步对印刷机本体2进行防护,如图3-4所示,所述防护罩1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加密防尘部,加密防尘部包括焊接于防护罩1底端的折叠罩15、粘接于折叠罩15底部面的粘结层18;将防护罩1套在印刷机本体2上后,根据印刷机本体2的高度,下拉折叠罩15,使其底端贴合于放置印刷机本体2的外部承载结构上,然后利用粘结层18固定位置,以保证防护罩1对印刷机本体2的全面封闭性,避免灰尘等从底部缝隙处渗入。
38.工作原理:将防护罩1套在印刷机本体2上后,根据印刷机本体2的高度,下拉折叠罩15,使其底端贴合于放置印刷机本体2的外部承载结构上,然后利用粘结层18固定位置,以保证防护罩1对印刷机本体2的全面封闭性。
39.使用时,左右推动盖板3以使得其在滑槽12内滑动,对通口进行打开,从进料口10处投放纸张进行印刷,印刷好的纸张从出料口8投出,从出料口8输出的印刷纸张,经输料槽14进入防护盒5内,后期人们打开取料门6将之取出即可;印刷机本体2使用期间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口9处对外散发,过滤层4防止灰尘等从散热口9进入印刷机本体2内。
40.实施例2
41.一种数字书刊印刷用的设备防尘装置,如图4-5所示,为了方便人们取用印刷纸张;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防护盒5的内部设置有自动重量调高部,自动重量调高部包括开设于防护盒5相对一侧面的滑轨16、通过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轨16内部的降温板17、设置于滑动块顶部外壁和滑轨16顶部内壁的弹性件19;
42.优选的,所述降温板17为中空结构,降温板17内部装载有冷却液;从输料槽14输出的印刷纸张直接落至降温板17上并进行表面降温,若印刷纸张数量较多则会使得弹性件19拉伸,压缩降温板17在滑轨16内下移,反之,若印刷纸张数量少,降温板17的使用高度不变,便于根据纸张的输送数量自动调节降温板17的高度,使得放置的印刷纸张始终处于正对取料门6处,提高使用便捷性。
43.工作原理:从输料槽14输出的印刷纸张直接落至降温板17上并进行表面降温,若印刷纸张数量较多则会使得弹性件19拉伸,压缩降温板17在滑轨16内下移,反之,若印刷纸张数量少,降温板17的使用高度不变,便于根据纸张的输送数量自动调节降温板17的高度,使得放置的印刷纸张始终处于正对取料门6处,方便人们取用。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