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8286发布日期:2022-10-18 21:5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辊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打印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加热辊。


背景技术:

2.在打印复印的过程中,要给打印纸上的墨粉加热,然后熔化,加压到打印纸上。加热辊中的加热管的热量会传递到加热管外的铝管上,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也会传递到加热辊的两端,热量容易散失,存在能耗高的问题。此外,加热辊的加热管设置在辊芯位置,由内而外需要多的热量存贮空间,使辊内的热量分散,温度降低,需要的能耗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管热量容易散失,造成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辊,包括同步转动的铝管、第一端盖、第二端盖、辊芯、加热组件和保温组件,所述辊芯设置在所述铝管的轴线上,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铝管的两端,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根加热管和隔热管,多根所述加热管等弧距设置在所述铝管上,所述隔热管设置在所述辊芯上,所述保温组件包括第一保温片和第二保温片,所述第一保温片设置在第一端盖和加热管之间,所述第二保温片设置在第二端盖和加热管之间。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铝管上等弧距设有多个安装槽,各所述加热管装配在所述安装槽内。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截面为u型,所述隔热管上间隔设有用于将各所述加热管抵接在所述安装槽内的支撑组件。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管上设置安装孔,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套管和支撑杆,所述套管插接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接在套管内,另一端与所述加热管抵接。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竖杆和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上用于抵接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设置为弧形面。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片和所述第二保温片均为软质保温件。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保温片上设有多个走线孔,所述走线孔内设有走线管,导线经所述走线管与对应的所述加热管电连接。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管靠近所述加热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固特节能纳米微孔隔热层。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温片、所述第二保温片和所述第二端盖上均设有供所述辊芯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供所述辊芯一端安装的固定槽,所述辊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并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齿轮。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均通过若干螺钉与所述铝管连
接。
14.本技术提供的加热辊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铝管上等弧距设置多根加热管,这样利用多根加热管对铝管进行均匀加热,保证热传递效率,通过在辊芯上设置隔热管,防止热量向辊芯扩散,通过在加热管两端分别设置第一保温片和第二保温片防止热量向两端扩散,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均集中向铝管传递,减少了热量损失,降低了能耗量。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辊省略第一端盖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辊中铝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辊中隔热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辊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辊中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辊中第一保温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辊中第二保温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5.1、铝管;11、安装槽;2、第一端盖;21、固定槽;3、第二端盖;31、第一通孔;4、辊芯;41、转动轴;42、齿轮;5、加热组件;51、加热管;52、隔热管;521、安装孔;6、保温组件;61、第一保温片;611、第二通孔;62、第二保温片;621、走线孔;622、第三通孔;7、支撑组件;71、套管;72、支撑杆;721、竖杆;722、抵接块;723、弧形面;8、走线管;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8.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如图1-图8所示,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辊进行说明。该加热辊,包括同步转动的铝管1、第一端盖2、第二端盖3、辊芯4、加热组件5和保温组件6。其中,辊芯4设置在铝管1的轴线上,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分别设置在铝管1的两端,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与铝管1可拆卸式连接,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与辊芯4通过键和键槽限位连接,保证其同步转动。
31.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包括多根加热管51和隔热管52,多根加热管51同圆心等弧距设置在铝管1上,隔热管52设置在辊芯4上。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51设置有六根,相邻两根加热管51的圆心角为60
°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管51的数量设置8根。将加热管51的数量设置多根,可以有效地同时对铝管1的不同位置进行加热,保证铝管1的受热均匀性且加热管51更靠近铝管1的外表面,保证热传递效率。而在加热管51与辊芯4之间通过隔热管52隔开,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加热管51产生的热量向辊芯4散发,解决热量不集中,造成温度低和能耗高的问题。
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保温组件6包括第一保温片61和第二保温片62,第一保温片61设置在第一端盖2和加热管51之间,第二保温片62设置在第二端盖3和加热管51之间。第一保温片61是防止加热管51的热量通过第一端盖2向外界散失,第二保温片62是防止加热管51的热量通过第二端盖3向外界散失。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管52通过键与键槽的结构与辊芯4限位连接,保证同步转动。
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铝管1上等弧距设置多根加热管51,这样利用多根加热管51对铝管1进行均匀加热,保证热传递效率,通过在辊芯4上设置隔热管52,防止热量向辊芯4扩散,通过在加热管51两端分别设置第一保温片61和第二保温片62防止热量向两端扩散,使得加热管51产生的热量均集中向铝管1传递,减少了热量损失,降低了能耗量。
34.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铝管1上等弧距设有多个安装槽11,各加热管51装配在安装槽11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为圆孔,加热管51插接在圆孔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的截面为u型,u型的安装槽11的开口朝向隔热管52设置。在隔热管52上间隔设有用于将各加热管51抵接在安装槽11内的支撑组件7。
35.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隔热管52上设有安装孔521。具体地,隔热管52上间隔设有多圈安装孔521,每一圈的安装孔521等弧距设有与加热管51数量相同的安装孔521。如图1和图5所示,支撑组件7包括套管71和支撑杆72,套管71插接在对应的安装孔521内,支撑杆72的一端插接在套管71内,另一端与加热管51抵接。支撑杆72伸入至安装槽11内并抵接加热管51。利用支撑组件7可以将各加热管51稳定的抵接在安装槽11内。
36.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72包括竖杆721和抵接块722,抵接块722上用于抵接加热管51的一端设置为弧形面723,弧形面723是保证抵接加热管51的稳定性。
37.在本实施例中,隔热管52靠近加热管51的外侧壁上设有固特节能纳米微孔隔热层。固特节能纳米微孔隔热层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防止热量向辊芯4处散发。固特节能纳米微孔隔热层通过喷涂固特节能纳米微孔隔热材料形成。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片61和第二保温片62均为软质保温件。软质保温件采用海绵材料制成,如防火海绵材料制成。
39.如图2和图8所示,第二保温片62上设有多个走线孔621,走线孔621的数量与加热
管51的数量相同,走线孔621内设有走线管8,走线管8用于对导线进行保护,导线经走线管8与对应的加热管51电连接,导线是为了对加热管51进行导电。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6-图8所示,第一保温片61、第二保温片62和第二端盖3上均设有供辊芯4穿过的通孔,其中,第二端盖3上的是第一通孔31,第一保温片61上的是第二通孔611,第二保温片62上的是第三通孔622。第一端盖2上设有供辊芯4一端安装的固定槽21,固定槽21用于将第一端盖2和辊芯4限位连接。辊芯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端盖3并设有转动轴41,转动轴41上设有齿轮42,齿轮42用于与打印机的其他动力装置如驱动轮或电机连接,从而实现该加热辊的整体转动。齿轮42通过其他动力装置驱动,然后通过转动轴41带动辊芯4转动,辊芯4转动时带动第一端盖2、第二端盖3、铝管1、加热组件5及保温组件6同步转动。
4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均通过若干螺钉9与铝管1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保温层片和第二保温片62减少了加热管51产生的热量向两端散失;通过将加热管51设置在隔热管52和铝管1之间,将产生的热量仅仅封存在隔热管52和铝管1之间,缩小了热量存储空间,使得加热辊内产生的热量更加集中,产生了更高的温度,降低了能耗;隔热管52外层涂有固特节能纳米微孔隔热层,尽量避免了热量不会向内传递;加热管51靠近铝管1内部设置,更加接近外层,空间腔内产生更高的温度或者采用更低瓦特的加热管51就能够达到相同的温度,节约了电能,降低了能耗。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