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8744发布日期:2022-10-05 04:2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墨水容器,其瓶口设置有自密闭阀,其所用密闭阀上有不同的切口,在使用时,注墨管在切口处撑开密闭阀,达到供墨目的,供墨结束后,注墨管拔出,切口封闭,达到封墨的目的。
3.但在注墨管拔出的过程中,注墨管的管壁上残留有墨水,使得注墨管带出的墨水残留在瓶口内,瓶口内的残留墨水容易滴出墨水容器外,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墨水容器的墨水出口处设置清理件,清理注墨管拔出时带出的墨水,防止污染。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墨水容器,所述墨水容器包括用于收容墨水的容器主体部及与所述容器主体部连通的墨水流出部,所述墨水流出部设有墨水流道;所述墨水容器还包括清理件,所述清理件包括:
7.卡合主体,所述卡合主体卡设于所述墨水流道的墨水出口处;及
8.清洁凹部,所述清洁凹部设置于所述卡合主体上,且朝向所述墨水流道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清洁凹部包括清洁底面,所述清洁底面上设有开口部;
9.所述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注墨管对接时,所述注墨管穿过所述开口部,且所述清洁底面的至少部分发生弹性形变与所述注墨管的外壁面贴合。
10.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容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墨水流出部靠近所述清理件的端部;
11.所述清理件与密封件之间形成墨水收容腔,所述注墨管拔出时,所述墨水收容腔用于收纳所述清洁底面的表面的残留墨水。
12.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底面还包括至少一个切口部,所述切口部沿所述清洁底面的直径方向设置,且所述开口部开设于所述切口部中心位置。
13.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注墨管的直径。
14.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主体沿径向延伸形成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可限制所述清理件在所述墨水出口的径向方向的位移。
15.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容器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有所述墨水出口上,所述限位件可限制所述清理件在所述墨水出口的竖直方向的位移。
16.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为移动弹簧阀芯或自闭阀芯。
17.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流出部与所述容器主体部的连接处设有螺纹部。
18.在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水容器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套设于所述墨水流出
部上。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墨水容器。
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技术的墨水容器,在墨水出口处设置清理件,清理件发生弹性形变的清洁底面与注墨管的管壁贴合;注墨完成时,注墨管拔出过程中,清洁底面可刮蹭清理注墨管的管壁上残留的墨水,减少了外部污染。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分解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盖后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清理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清理件的截面图;
28.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盖后的截面图;
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盖后的另一方向的截面图;
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对接的截面图。
32.附图标识:
33.1-墨水容器;
34.11-容器主体部;
35.12-墨水流出部;
36.121-墨水出口;122-螺纹部;
37.13-清理件;
38.131-卡合主体;131a-卡合槽;
39.132-清洁凹部;132a-清洁底面;132b-开口部;132c-切口部;
40.14-盖体;
41.15-密封件;151-墨水收容腔;
42.16-限位件;
43.2-图像形成装置;
44.21-储墨腔;
45.22-填充口;221-注墨管。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
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8.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9.现有的墨水容器,其瓶口设置有自密闭阀,其所用密闭阀上有不同的切口,在使用时,注墨管在切口处撑开密闭阀,达到供墨目的,供墨结束后,注墨管拔出,切口封闭,达到封墨的目的。但在注墨管拔出的过程中,注墨管的管壁上残留有墨水,使得注墨管带出的墨水残留在瓶口内,瓶口内的残留墨水容易滴出墨水容器外,造成污染。
50.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墨水容器1,通过在墨水容器1的墨水出口121处设置清理件13,清理注墨管221拔出时带出的墨水,防止污染。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盖后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墨水容器1包括用于收容墨水的容器主体部11及与容器主体部11连通的墨水流出部12,墨水流出部 12设有墨水流道;墨水容器1还包括清理件1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清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的清理件的截面图,如图5及图6所示,清理件13包括:
51.卡合主体131,卡合主体131卡设于墨水流道的墨水出口121处;及
52.清洁凹部132,清洁凹部132设置于卡合主体131上,且朝向墨水流道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清洁凹部132包括清洁底面132a,清洁底面132a上设有开口部132b;
53.墨水容器1与图像形成装置2的注墨管221对接时,注墨管221穿过开口部132b,且清洁底面132a的至少部分发生弹性形变与注墨管221的外壁面贴合。
54.在上述方案中,墨水容器1在墨水出口121处设置清理件13,清理件13发生弹性形变的清洁底面132a与注墨管221的管壁贴合;注墨完成时,注墨管221拔出过程中,清洁底面132a可刮蹭清理注墨管221的管壁上残留的墨水,减少了外部污染。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储墨腔21,各个储墨腔21独立设置,分别用于储存不同墨水容器1内的打印原料,即每个储墨腔21可用于收容不同颜色的墨水,示例性的,储墨腔21收容的墨水颜色具体可以为黑色,红色,黄色,蓝色等,可根据实际用途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56.进一步的,图像形成装置2上还包括多个与储墨腔21连通且数量与储墨腔21一致的填充口22,用于对接墨水容器1。填充口22自图像形成装置2的表面凹陷形成,包括支撑部及注墨管221,具体的,支撑部为环形柱状结构,与注墨管221同轴设置,且支撑部的凸出高度大于注墨管221的凸出高度,从而可以避免墨水在灌注过程中,喷洒至图像形成装置2的
表面的其他地方。支撑部用于支撑墨水容器1,防止墨水容器1倾斜或脱落;注墨管221位于支撑部内部,且与储墨腔21连通,墨水容器1内的打印原料可通过注墨管221流入储墨腔21内。本技术使用的注墨管221可以为塑料注墨管221、陶瓷注墨管221、金属注墨管221等,在此不做限定。
57.需要说明的是,填充口22除自图像形成装置2表面凹陷形成外,也可以凸出图像形成装置2的表面形成,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墨水容器1包括容器主体部11、安装于容器主体部11上的墨水流出部12及用于防止墨水污染的盖体14,且容器主体部11与墨水流出部12为连通结构。
59.容器主体部11用于储存墨水等打印原料,以供给图像形成装置2上的注墨管221 进行注墨过程。容器主体部11可以为金属容器或塑料容器,也可以为其他符合墨水盛放标准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
60.安装于容器主体部11上的墨水流出部12包括接合部分及流道部分,接合部分与流道部分沿同一轴线设置,且一体成型。
61.墨水流出部12通过接合部分与容器主体部11稳定连接,具体的,接合部分的内侧与容器主体部11连接处设有螺纹部122,螺纹部122与容器主体部11靠近墨水流出部12的一端锁紧,可防止墨水流出部12在使用过程中脱落。除设置螺纹部122将墨水流出部12与容器主体部11连接外,还可以为过盈配合连接、焊接连接或一体成型设置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接合部分与容器主体部1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62.流道部分内的墨水流道与图像形成装置2的注墨管221连接并连通,流道部分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为墨水出口121,在实际使用时,注墨管221通过墨水出口121 进入流道部分,此时容器主体部11内的墨水等打印原料可通过注墨管221流入图像形成装置2内,进行注墨过程。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盖后的截面图,图9 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去盖后的另一方向的截面图,如图8及图9所示,墨水容器1还包括密封件15,用于打开或关闭墨水流道。具体的,密封件15安装于墨水流出部12靠近清理件13的端部,当注墨管221通过墨水出口121进入流道部分时,注墨管221与密封件15抵接,使得至少部分密封件15向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出墨口打开;当注墨完成时,拔出注墨管221,密封件15的弹性形变恢复,出墨口关闭。本技术使用的密封件15为移动弹簧阀芯或自闭阀芯,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密封件15,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64.进一步的,当注墨完成时,为了防止注墨管221拔出时污染出口周围,墨水容器 1还包括清理件13,清理件13可拆卸的固定在墨水出口121处,在实际使用时,注墨管221可穿过清理件13后与密封件15抵接,并且清理件13与密封件15之间形成墨水收容腔151,注墨管221拔出时,清理件13的内侧壁刮蹭注墨管221的侧壁带出的墨水,且刮蹭的墨水重新流入墨水收容腔151内,使得墨水可回收利用。本技术使用的清理件13的材质可以是橡胶、塑料中的至少一种,当材质为塑料时,可以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当材质为橡胶时,清理件13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更好的适应注墨管221的结构。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6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清理件13包括卡合主体131及清洁凹部132,卡合主体131 用
于卡设于墨水流道的墨水出口121处,清洁凹部132用于清理注墨管221上残留的墨水。
66.卡合主体131包括卡合槽131a,卡合槽131a可以限制卡合主体131在径向方向的移动,防止注墨过程中清理件13发生偏移。具体的,卡合主体131为扁平状结构,且卡合主体131的边缘沿径向延伸并弯折,使得卡合主体131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形成环形卡合槽131a,环形卡合槽131a的直径与墨水出口121的直径相同,宽度小于或等于流道部分的壁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卡合主体131沿竖直方向安装至墨水出口121,此时流道部分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至少部分卡合在环形卡合槽131a内,使得墨水容器1直立或水平放置时,卡合主体131不会落入墨水流道内,且卡合主体131 在径向的位移也被限制。
67.进一步的,由于注墨过程中墨水容器1为倒立状态与图像形成装置2的注墨管221 对接,倒立状态下,卡合主体131会从墨水出口121掉落。由此,墨水容器1还包括限位件16,限位件16套设有墨水出口121上,使得清理件13位于墨水流出部12及限位件16之间,进而限制清理件13在墨水出口121的竖直方向的位移。具体的,本技术使用的限位件16为柱状套筒,柱状套筒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二端部的直径大于流道部分的外径,且第一端部沿柱状套筒的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环形卡合部,使得第一端部的内圈直径小于第二端部的内圈直径。在实际使用时,套筒沿竖直方向安装,第二端部套入流道部分,继续移动直至第一端部的环形卡合部与卡合主体131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抵接,进而限制卡合主体13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68.需要说明的是,除设置环形卡合槽131a与限位件16将卡合主体131固定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卡合主体131固定在墨水出口121处,例如粘结或设置卡扣结构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卡合主体131的固定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69.更进一步的,清洁凹部132设置在卡合主体131远离容器主体部11的一端,且与卡合主体131一体成型。具体的,本技术使用的清洁凹部132为圆台结构,圆台结构的至少部分凸出卡合主体131设置,且圆台结构靠近墨水流出部12的端部直径小于远离墨水流出部12的端部直径,使得圆台结构的内侧面可以更好的将收集的墨水汇集至清洁凹部132的清洁底面132a。
70.本技术使用的清理件13为弹性材料制成,使得清洁底面132a可向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清洁底面132a上设有开口部132b,且开口部132b的直径小于注墨管221的直径。本技术使用的开口部132b为圆形开口,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开口,可与图形形成装置的注墨管221稳定贴合即可,在此不做限定。在实际使用时,墨水容器1与图像形成装置2的注墨管221对接,注墨管221穿过开口部132b后,清洁底面132a向靠近容器主体部11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此时清洁底面132a从水平方向变形为沿竖直方向倾斜,并与注墨管221的外壁面贴合,进而注墨管221拔出时,清洁底面132a可刮蹭清理注墨管221的外侧壁,收集的墨水从开口部132b落入清理件13与密封件15之间的墨水收容腔151内并回收。
7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清洁底面132a可以更方便的发生形变过程,防止因形变困难而损坏注墨管221,清洁底面132a还包括至少一个切口部132c,切口部132c沿清洁底面132a的直径方向设置,且开口部132b开设于切口部132c中心位置,使得注墨管221对接墨水容器1时,轻微施加压力即可使得清洁底面132a发生弹性形变。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未关闭的墨水出口121对打印原料造成污染,盖体 14可以安装在墨水流出部12上,用以密封墨水出口121。具体的,盖体14罩设于墨水流出部
12上,与墨水流出部12的连接方式包括过盈配合、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盖体14与墨水流出部12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7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墨水容器与图像形成装置对接的截面图,如图10所示,将清理件13通过环形卡合槽131a安装在墨水出口121处,限位件16套设在清理件13上,清理件13固定完成。将墨水容器1倒立与图像形成装置 2的填充口22对接,注墨管221通过开口进入流道部分,与密封件15抵接,打开墨水流道进行注墨过程,此时,清理件13的清洁底面132a发生弹性形变后与注墨管221 的外侧壁贴合;注墨完成后,拔出注墨管221的过程中,清洁底面132a刮蹭注墨管 221的外侧壁,使得注墨管221带出的墨水留在清洁凹部132内,并通过开口流入清理件13与密封件15之间的弹性收容腔内,防止对墨水出口121周围造成污染。
7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封口贴合部的贴合结构除扁平状或波纹状外,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形状,如端部弯折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