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透明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6826发布日期:2022-11-22 22:3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热转印透明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转印透明膜。


背景技术:

2.热转印是一项新兴的印刷工艺。该工艺印刷方式分为转印膜印和转印加工两大部分,转印膜印刷采用网点印刷,将图案预先印在薄膜表面,印刷的图案层次丰富、色彩鲜艳,千变万化,色差小,再现性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热转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让用户看到包装物原有的内容,或者通过包装物看到内部结构,但转印膜的存在会对包装物产生遮挡,即透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热转印透明膜,旨在提高热转印膜的透明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热转印透明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薄膜基层、离型层、成像层和uv胶层,所述成像层与所述uv胶层之间还设有透明介质层,所述离型层为热熔性离型膜。
5.可选地,所述透明介质层包括多层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介质膜。
6.可选地,所述透明介质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介质膜、第二透明介质膜及第三透明介质膜。
7.可选地,所述透明介质膜的材料为硫化锌或氟化镁。
8.可选地,所述成像层由树脂材料uv固化制成或模压制成。
9.可选地,所述薄膜基层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
10.可选地,所述薄膜基层的厚度大于或者10μm,小于或者20μm。
11.可选地,所述uv胶层的厚度范围为730μm至830μm。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依次层叠设置薄膜基层、离型层、成像层和uv胶层形成热转印透明膜,该热转印透明膜是用于热转印工艺,并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其中,该离型层为热熔性离型膜,以保证薄膜基层顺利脱离成像层。该热溶性离型膜中含有热溶性离型剂,当热转印反光膜经热转印设备加热时,热溶性离型剂失效融化,使得薄膜基层与成像层脱离,而后可进行热转印工序。透明介质层设于成像层与uv胶层之间,用于替代原有的金属反射层。热转印完成后离型层由于加热溶解,致使薄膜基层与成像层脱离,使得热转印完成后,待转印产品的表面仅具有成像层、透明介质层与uv胶层,使得热转印透明膜不具有遮挡光线的不透明层,如金属反射层等。且该uv胶层具有较好的透明性,成像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或局部透明性,且透明介质层替代原有的金属反射层,透明介质层具有一定的反射性和透射性,使得人眼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像层表面的图案,同时又能看到包装物原有的内容,从而提高热转印透明膜的透明性。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转印透明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6.附图标号说明:
1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热转印透明膜150透明介质层110薄膜基层151第一透明介质膜120离型层152第二透明介质膜120成像层153第三透明介质膜140uv胶层
ꢀꢀ
1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1.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转印透明膜100。
2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热转印透明膜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的薄膜基层110、离型层120、成像层120和uv胶层140,成像层120与uv胶层140之间还设有透明介质层150,离型层120为热熔性离型膜。
24.具体地,薄膜基层110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基层110,pet薄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薄膜基层110中薄的定义是相对于薄膜基层110的面积而言的,即指薄膜基
层110的厚度与薄膜基层110的面积相比,薄膜基层110的厚度较小,能够让成像层120的图案无阻碍地展示。离型层120是由是热溶性离型膜所形成的,用于防止成型的薄膜基层110与成像层120相互粘接,且按照离型层120的不同状态,离型层120可以为薄膜、膏状或蜡状,当热转印透明膜100铺设于热转印设备上,加热一段时间,离型层120融化失效,使得薄膜基层110与成像层120脱离。该成像层120决定热转印透明膜100的颜色、亮度、切边性、柔韧性、耐高温、耐腐蚀等主要性能。但转印完成后的成像层120的牢固性较差,容易被意外剐蹭磨损,故而为保证成像层120的持久性和牢固性,并使该热转印透明膜100的色彩,不随时间的推移变暗或变淡。在成像层120背离薄膜基层110的外表面设置uv胶层140,该uv胶层140由在成像层120的表面涂覆一层uv胶,并经紫外线照射固化形成。对成像层120具有保护作用,也具有进一步粘接固定成像层120的作用,同时可增强热转印透明膜100的延展性,耐拉伸性,使之不容易出现折痕,也不会出现成像层120断裂的现象,从而延长该热转印透明膜100的使用寿命。其中,该uv胶层140也可以用压敏胶或热熔胶代替。且该uv胶层140具有较好的透明性,成像层120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或局部透明性,热转印完成后离型层120由于加热溶解,致使薄膜基层110与成像层120脱离,使得热转印完成后,待转印产品的表面仅具有成像层120与uv胶层140,使得热转印透明膜100不具有遮挡光线的不透明层,如反光金属层等。且成像层120与uv胶层140之间还设有透明介质层150,透明介质层150替代原有的金属反射层,透明介质层150具有一定的反射性和透射性,使得人眼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像层120表面的图案,同时又能看到包装物原有的内容。
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依次层叠设置薄膜基层110、离型层120、成像层120和uv胶层140形成热转印透明膜100,该热转印透明膜100是用于热转印工艺,并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其中,该离型层120为热熔性离型膜,以保证薄膜基层110顺利脱离成像层120。该热溶性离型膜中含有热溶性离型剂,当热转印反光膜经热转印设备加热时,热溶性离型剂失效融化,使得薄膜基层110与成像层120脱离,而后可进行热转印工序。透明介质层150设于成像层120与uv胶层140之间,用于替代原有的金属反射层。热转印完成后离型层120由于加热溶解,致使薄膜基层110与成像层120脱离,使得热转印完成后,待转印产品的表面仅具有成像层120、透明介质层150与uv胶层140,使得热转印透明膜100不具有遮挡光线的不透明层,如金属反射层等。且该uv胶层140具有较好的透明性,成像层120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或局部透明性,且透明介质层150替代原有的金属反射层,透明介质层150具有一定的反射性和透射性,使得人眼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像层120表面的图案,同时又能看到包装物原有的内容,从而提高热转印透明膜100的透明性。
26.进一步的,透明介质层150包括多层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介质膜。具体地,多层透明介质膜叠组成透明介质层150,其透明介质膜的层数一般为3至5层,各层透明介质膜一般按照折射率高、低交替放置,通过调整各层透明介质膜的折射率,可以使得热转印透明膜100的透射性和反射性达到更好的效果。
27.在一实施例中,透明介质膜的材料为硫化锌或氟化镁。硫化锌的折射率为2.3,氟化镁的折射率为1.38,透明介质膜可以选用硫化锌或者氟化镁,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透明介质层15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介质膜151、第二透明介质膜152及第三透明介质膜153,第一透明介质膜151层和第三透明介质膜153选用硫化锌,第二透明介质膜152选用氟化镁,如此便构成了一种折射率为高、低、高的三层透明介质膜。从而提高透明介质膜
的透射性与反射性,增强热转印透明膜100的透明性。
28.再次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成像层120由树脂材料uv固化制成或模压制成。为了增强成像层120与透明介质层150之间的固定强度,成像层120采用树脂材料紫外光照射(uv)固化制成或模压制成。所谓uv固化是指紫外线光固化工艺,模压工艺是指通过加热、加压固定形成成像层120。其中,紫外线光固化工艺可以将成像层120粘接固定在透明介质层150上,模压工艺可进一步减小成像层120与透明介质层150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成像层120的固定强度。
29.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基层110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具体地,薄膜基层110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基层110,pet薄膜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采用挤出法制成厚片,再经双向拉伸制成的薄膜材料,使得薄膜基层110具有其良好的透明性、气密性以及透明性。
30.进一步的,薄膜基层110的厚度大于或者10μm,小于或者20μm。具体地,薄膜基层110为pet薄膜基层110,其厚度选择要适宜,若薄膜基层110的厚度小于10μm,则薄膜基层110的厚度太薄,不利于薄膜基层110的脱离和加工;若薄膜基层110的厚度大于20μm,则薄膜基层110的厚度太厚,不利于薄膜基层110的气密性。其中,薄膜基层110的厚度具体可以为10μm、12μm、14μm、16μm、18μm、20μm等。
31.在一实施例中,uv胶层140的厚度范围为730μm至830μm。若uv胶层140的厚度要适中,若uv胶层140的厚度小于730μm,不利于对热转印透明膜100的保护;若uv胶层140的厚度大于830μm,不利于增强热转印透明膜100的延展性。其中,uv胶层140的厚度具体可以为730μm、750μm、770μm、790μm、810μm、830μm等。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